狗肉将军张宗昌生平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38.34 KB
- 文档页数:2
狗肉将军张宗昌生平简介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今山东莱州)。
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
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宗昌生平简介张宗昌出生在1881年的山东,当时正值清末时期,由于生活拮据,只上了一年的学,小时候过得很辛苦,打过不少零工,吃不饱就偷供品吃。
家乡闹饥荒,张昌宗外逃成了筑路工,不仅学会了俄语,还练就了不错的枪法。
张宗昌原本就是个土匪,辛亥革命后带着他的土匪兄弟投入到了胡瑛门下,担任了团长、师长等职务。
讨袁之役时,张昌宗转而投靠了直系的冯国璋,步步晋升,后因派系内部的分歧由投奔了张作霖,从此一直隶属奉系。
到奉系后,张宗昌一切从头开始,在与高士傧的交战中,凭借着与胡匪的同乡关系,很快就赢得了胜利,还趁势吸收了白俄士兵。
张宗昌后来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立下战功,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
张宗昌想拥有地盘,就南下进攻江浙地区,击败了江苏的齐燮元。
因为孙传芳的投诚和贿赂,张宗昌没有夺取浙江。
但是江苏军务督办归了卢永祥,张宗昌生气之下就撤兵了,张作霖不得已让他管辖山东。
在任山东的军务督办期间,张昌宗对当地人极为苛刻,采用严酷的刑罚,搜刮钱财,人称“狗肉将军”。
他还导致了“青岛惨案”。
张宗昌怎么死的张宗昌进驻山东后,还没稳定就遇到了岳维峻的进攻,正准备反击时,负责镇守徐州的孙钵传跑了,这样济南就告急了。
张宗昌集中兵力抵抗,虽然击退了岳维峻,但是兵力损失很大。
奉系在奉浙战争和北伐军的进攻中接连败退,势力大减。
张宗昌也在之后的几次战争中战败,招来了张作霖的不满,后虽然在与冯玉祥军队的第二次战争中俘虏并杀掉郑金声,但也为埋下了隐患。
张作霖死后,张宗昌被白崇禧进攻,逃亡到了日本,后被张学良请回了国。
在张学良组织的会议上,张宗昌结识了韩复榘等人,结为同盟,但是韩复榘对张宗昌有所忌惮,想要杀了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宗昌的白俄军团战力强悍最后随着张宗昌消亡
导语:张宗昌,字效坤。
山东掖县人。
十八岁赴东北谋生,这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后流落到海参崴。
辛亥武昌起义后,亲率百
张宗昌,字效坤。
山东掖县人。
十八岁赴东北谋生,这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后流落到海参崴。
辛亥武昌起义后,亲率百余人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随至上海,任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
在之后的两年里,由于军阀混战,张宗昌被逼得走投无路,无奈之下投靠了东北王张作霖。
1925年,一支拥有万余人的白俄部队被苏联红军打败,溃逃到中国东北“五站”这个地方,它的首领是谢米诺夫。
他们见张宗昌正招兵买马,就主动投靠。
张宗昌立即收留,共收编白俄部队5000余人,步枪6000余枝,另有机枪、野炮、弹药及通讯器材若干,独编为一支白俄部队,由原军官聂卡耶夫带领,谢米诺夫任顾问。
不久,张宗昌又多次派白俄军官到处招募白俄青年,在济南成立了俄国军官教导队,将其整编成骑兵部队、炮兵部队、铁甲车部队。
张宗昌给他们发比中国土兵每月多一倍工资,不拖欠。
这些亡命之徒心甘情愿忠于张宗昌。
战力强悍
之后,张宗昌利用这支白俄军队参加了几场战斗,获得了胜利。
1925年1月5日,张宗昌命令聂卡耶夫的先遣队向浦口冲锋前进;江苏军阀士兵不战而退。
5月28日,白俄兵在铁甲车司令车柯夫和米乐夫率领下,威风凛凛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志愿军英雄故事
中国志愿军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派遣到朝鲜战场的中国军队。
他们不仅以壮
烈的牺牲和英勇的战斗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也为中国人民争取了荣誉和尊严。
下面,我将讲述一个中国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张宗昌,他是出生于贫穷农村的普通青年。
1950年,中共中央征召志愿军的号召传遍全国,激发了张宗昌的爱国情怀。
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志愿军,成为一名普通士兵。
在朝鲜战场上,张宗昌经历了无数困难和艰险。
他在反击美军进攻的战斗中,
多次展现出非凡的勇气。
有一次,他所在的连队遭遇到猛烈的炮火袭击,士兵们纷纷倒下,但张宗昌却毫不退缩。
他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们挡住了一颗炮弹,终因重伤而壮烈牺牲。
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所有人,并成为了中国志愿军的英雄。
张宗昌不仅是一名英勇的战士,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的楷模。
他为了国家和人民,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战斗中,为祖国的和平与尊严而战。
他的故事鼓舞着无数中国人民,激发了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中国志愿军英雄的故事,不仅是对英雄们的崇敬和赞美,也是对全体中国人民
团结奋斗精神的讴歌。
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不仅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崇高品质。
中国志愿军英雄们的事迹应该被铭记在历史长河中,作为后代人要时刻铭记他
们的付出,传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我们要向这些英雄们致敬,并以他们为榜样,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和和平作出贡献。
威海英雄人物的故事威海,这座位于中国东部的滨海城市,不仅令人迷恋的海滨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还孕育了一批令人钦佩的英雄人物。
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威海人民无畏的勇气,更展示了威海这座城市蕴藏的独特精神。
其中一位令人难忘的英雄人物是张宗昌。
生于威海的张宗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将领。
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军事家,他以强大的战略眼光和勇敢的领导能力,成功指挥了多次战役,对击退日军和解放威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宗昌的英勇事迹仍然被后人传颂,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威海人。
除了张宗昌,还有一位英雄人物闪耀在威海的历史中,那就是李世宏。
作为一名普通的渔民,李世宏在1935年的一次海难中展现出令人敬佩的英勇行为。
当时,一艘渡船遭遇台风被摧毁,许多乘客被卷入骇人的海浪中。
李世宏毫不犹豫地跳入大海,救起了十多位溺水的乘客,用自己的善举展示了威海人民的仁爱精神。
李世宏被誉为“威海的水上英雄”,他的事迹成为了当地人传颂的典故,同时激励着更多的人们勇敢地面对困难。
威海英雄人物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的精神和行动代表了这座城市特有的品格。
这些英雄的事迹不仅对威海的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赞誉。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威海人民的坚韧和勇气,以及他们对维护正义和关爱他人的无私奉献。
威海的英雄人物故事,不仅让人们铭记历史,更激励着当代威海人。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威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我们应当珍惜他们为我们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不断传承和弘扬这种崇高的品质,为威海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宗昌求雨侯大脚被狗叫声吓得浑身一激灵,竟生下了一个大脑壳的小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大军阀张宗昌。
张宗昌落生时伴随着狗叫声,他的一生也就和狗结下了不解的冤仇。
张宗昌嗜食狗肉, 狗肉将军的绰号叫遍了济南府!张宗昌当上督军后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济南府的地皮狠狠刮上几尺。
可还没等他把搜刮山东的计划付诸行动,就赶上了济南府百年不遇的大旱。
毒辣辣的日头像火炉子一样挂在天上,土地龟裂、禾苗干枯,济南府的粮价那是翻着跟斗往上涨,眼看一场大灾是躲不过去了。
张宗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民心一乱,他这个督军的位子可就不稳当了。
张宗昌正皱着眉头想招呢,忽听卫兵禀报,说胡老太爷来了。
张宗昌一听老上司的父亲求见,急忙迎了出来。
胡都督的父亲胡文翰是个前清的老举人,他找张宗昌是有事相求。
原来,胡家的祖坟埋在千佛山脚下,可最近胡都督非常不顺,在和北伐军的几次交战中连吃败仗。
胡都督找来堪舆的高人一瞧,那个高人当即指出,是修在五股河畔的龙王庙挡了他家的好风水。
张宗昌再厉害,也不敢打龙王庙的主意啊。
济南城多日无雨,真要是动了龙王庙,当地的百姓还不得把大旱的责任都推给张宗昌啊。
胡老太爷一见张宗昌为难,急忙抱拳说道: 张督军,只要您能把那个龙王庙请走,不管多少大洋,胡家都出得起!张宗昌一听说有大洋,立刻说道: 既然您发了话,再难的事我也一定替您办到! 张宗昌送走胡老太爷,回来仔细一想,觉得刚才自己答应得有点冒失。
不管怎么说,先到龙王庙那里瞧瞧。
张宗昌去龙王庙自然要师出有名,他眼珠一转,自己何不仿效古人,来一场祭天求雨。
他首先下令,叫济南城中的百姓斋戒沐浴三日。
第四日一早,张宗昌穿着长袍马褂,领着济南城军政两界一百多名官员在前,卫兵抬着五牲祭品在后,一行人来到了城外五股河畔的龙王庙。
这龙王庙是济南城的第一大庙,它背靠千佛山,毗邻五股河,依山傍水,真是风水绝佳的一块宝地。
张宗昌来到庙外,庙里的主事广元道人领着几十个道士急忙迎了出来。
别看张宗昌长得貌不惊人,可是督军的架子拿捏得那是相当到位。
张宗昌最出名的诗句引言张宗昌是明朝末年的重要将领,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人。
他的诗句不仅富有意境,而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本文将围绕张宗昌最出名的诗句展开探讨,分析其诗句背后的意义和张宗昌的文学才华。
张宗昌的生平概述张宗昌(1525年-1593年),字循君,别号旧谷山人,直隶泗县(今属江苏省宿迁市)人。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崇祯年间,他成为明朝的一位重要将领,曾任都督佥事、总兵统制等职。
他在战场上多次取得胜利,备受赞誉,被封为云南总督。
除了军事才能,他还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其诗作深受文化界的推崇。
诗句一:“鼓是腾蛟,舞是歌凤。
”这句诗出自《两岐亭赋》。
诗中作者通过描写鼓的声音和舞蹈的动作,表达了对快乐和兴奋状态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这种形象的选择和描绘方式,使得这句诗充满了生动感和力量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背后意义这句诗充分展现了张宗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快乐的追求。
他认为人生应该像鼓的腾蛟和舞蹈的歌凤一样,充满活力、欢快和美。
这种诗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展示了他积极乐观的个性和对人生的向往。
诗句解读鼓是腾蛟,腾蛟形容鼓的声音高亢、有力,犹如巨龙一样奔腾。
舞是歌凤,歌凤形容舞蹈的动作轻盈、优美,犹如仙鹤展翅欲飞。
通过对鼓和舞蹈的描述,作者把音乐和舞蹈的魅力与快乐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快乐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刻的赞美。
诗句二:“满朝文武皆宴享,十卷红楼悉不迎。
”这句诗出自《游宴诗》。
诗中作者描绘了朝廷的喧闹和红楼不受待见的情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世俗功利的嘲讽。
背后意义张宗昌作为一位将领,他深知朝廷的腐败和官场的阴暗。
这句诗反映了他对朝政的失望和对世俗功利的不屑。
他认为政治家和文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境界,而不是沉浸于权力和享乐之中。
这种嘲讽和讽刺的态度,显示了张宗昌对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的清醒认识。
诗句解读满朝文武皆宴享,满朝指的是朝廷,文武皆宴享指的是官员们纷纷沉迷于享乐,忘记了本职工作。
张宗昌简介人物简介: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今山东莱州)。
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
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张宗昌家贫失学,仅识之无。
父早亡,张因孤儿身份,沦为市井无赖。
18岁赴东北,先在抚顺挖煤,后至哈尔滨为赌场守卫,再后到了海参崴,因体格高大,膂力过大,擅长枪法,精于骑射,又天生一副绿林豪使的个性,交朋结友,挥金如土,所以很能得到当地流氓地痞的拥戴。
后来,张自学俄语成功,又拉拢了一批白俄入伍。
辛亥革命爆发,黄兴派李徵五到东北去招兵。
这时张宗昌在千金寨的煤矿里吃“好汉饭”。
张公然号召了一两千人,前往投奔李徵五,被编为管带,他们的武器全部是俄式,个个人高马大,遂从海道运至上海。
这时上海业已光复,陈其美任沪军都督,张部编为骑兵团,升为团长。
二次革命时,陈其美派人刺死上海镇守使郑汝成。
张背信弃义,又刺死陈其美,投靠北洋系。
后,张又投靠张作霖,当了旅长。
从此以后,他即借奉军之势,从奉军进关那天起,步步登高,由师长、军长而山东军务督办、苏皖鲁剿匪总司令,一直做到了直鲁联军司令,成了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由于他流氓成性,南方报纸曾给了他一个“狗肉将军”的绰号,后来看他打仗一败即跑,又给了他一个“长腿将军”的别名。
1923年秋,张作霖趁陆军各部演习,派出校阅委员郭松龄到张宗昌第三旅,名为校阅,实则遣散。
一次视察张宗昌的部队,两下一碰,话说岔了,郭张口便骂,操娘声不绝于口。
谁知张宗昌接口道:你操俺娘,你就是俺爹了!随即给郭松龄跪了下来,害得比张宗昌年轻好多岁的郭松龄红了脸,整肃也就不了了之了。
1932年9月3日,张在济南车站被郑继成刺死。
这位凶手自首说是为叔父报仇(他的叔父是被张宗昌枪毙的冯玉祥部下军长郑金声),实际是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主使下的暗杀。
据说张被打死后,他的尸首横在露天地里,他的秘书长花钱雇不到人搬运他的尸体,棺材铺的老板也不愿意卖给他棺材,后来还是主持谋杀的省当局,叫人收了尸。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陈其美简介篇一:张宗昌简介张宗昌简介张宗昌(1881年-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东莱州沙河路旺祝家村人。
民国时期的北洋军阀之一,是北洋军阀当中声名最劣的一个,主政山东时土匪作风不改、无建树可言、贩卖鸦片、勾结日本等等;被当作是祸国殃民的军阀范样。
民间称张为“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亦流传不少关于他的笑话。
曾以山东为根据地。
张宗昌出生穷苦家庭,幼年失学,父早亡,沦为市井无赖之类。
十八岁后到东北闯荡流浪,做过圹工,保镳。
之后因为在哈尔滨杀人,到海参崴做了土匪。
辛亥革命后,率一众绿林兄弟投靠南京临时政府派出的山东都督胡瑛,后转到上海,成为上海都督陈其美的团长。
二次革命中,张阵前倒戈,投靠冯国璋,被任为冯的副官,策动刺杀反对袁世凯的陈其美。
后在军阀间的混战中失败,本欲投靠直系曹锟,因吴佩孚反对而作罢,于是改投奉系张作霖。
之后因为替张作霖收编了一帮东北土匪,被任为吉林省防军旅长,再招揽数千流落中国东北的俄国白军,发展至近万人马。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宗昌率兵入关,转战江苏,打败齐燮元部,进驻上海。
浙江督军孙传芳拉拢张宗昌,以酒色巴结,并与其结义为兄弟。
后段祺瑞将江苏另交给卢永祥,改为把山东让给张宗昌。
张被任为山东省军务督办,兼省主席。
1926年中国国民党北伐,张作霖任命张宗昌为“安国军”副司令,南下援助孙传芳。
1927年初,张宗昌部在南京、上海一带被国民革命军打败,退回山东。
宁汉分裂期间,张宗昌进攻冯玉祥军队,又大败。
1928年6月,张作霖退出关外时被炸死。
张宗昌在山东欲率余部出关外,被张学良拒绝。
之后张的余部在山东被白崇禧收编,张本人则逃到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怕张宗昌会附和日本,邀其回国寄居门下。
1932年张宗昌受韩复榘之邀回到山东,离开济南时被为父报仇的郑继成枪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枭雄张宗昌:因惦记姨太太病情而送命的多情军阀导语:“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如果说写这首“诗”的人最后居然出了本诗集,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个笑“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如果说写这首“诗”的人最后居然出了本诗集,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个笑话。
作这首诗的人就是北洋时期有名的“混世魔王”——张宗昌。
后世,人们给予这位将军诸多外号头衔,如“狗肉将军”“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等。
可见,人们对他的评价都不太正面。
尽管如此,张宗昌身上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他是一个凭借实实在在的努力实现了自己“民国梦”的草根典型。
张宗昌,字效坤,1882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五)出生在山东掖县(今莱州市)。
作为那个时期的80后,张宗昌的童年可没法和现在的80后相比。
他小时候家境贫穷,刚刚学会读写,就因为家庭的贫困无法上学了,不仅如此,少年时代的张宗昌还经常衣食无着,饱尝挨饿受冻之苦。
为了度日糊口,张宗昌当过放牛娃、放铳手、酒店伙计等。
如果命运就这样发展下去,张宗昌只会沦为“苦大仇深”的劳苦大众。
但不甘人下的张宗昌却只身闯东北,凭借重义轻利、宽厚大气的性格,得到了不少东北工友的拥戴。
这些人也成了他日后军阀队伍里的忠实下属。
张宗昌对语言也有些天赋,和俄国人打交道不久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
因为有语言的优势,他被派往西伯利亚担任中国工人的工头。
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他成了一名出色的猎人,练就了精准的枪法。
正是有了年少时期的这些努力,才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枭雄打下生活常识分享。
山东部分近代史名人及简介1、傅斯年: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2、王尽美王尽美原名瑞俊, 字灼斋(1898—1925)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
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
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
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3年1月,他领导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及山海关分会,任总工会秘书。
同年2月,被反动军警逮捕,后被工人营救获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不知将军张宗昌以及他写的诗笑死人不偿命的导语:历史纷繁复杂,其中的人物也是千姿百态,就拿咱老张家来说,不避讳地说,既能一姓出63位宰相,也出了不少反面人物。
往事如烟,回头看来,这历史纷繁复杂,其中的人物也是千姿百态,就拿咱老张家来说,不避讳地说,既能一姓出63位宰相,也出了不少反面人物。
往事如烟,回头看来,这些都烟消云散,如果换个角度看,有的人做的事也非常可乐。
今天就跟家人们说说民国时候的军阀张宗昌。
张宗昌(1881~1932.9.3),字效坤。
山东掖县沙河祝家(今莱州沙河镇祝家村)人。
幼年家境贫寒,18岁闯关东,当过胡子,武昌起义后投靠山东民军都督胡瑛。
此后几经改换门庭,位高权重时先后任进攻护法军第二路总指挥、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
二次直奉战争后改任宣抚军第一军军长,苏皖鲁剿匪司令,山东军务督办兼任山东省省长,直鲁联军总司令。
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
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
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所谓“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
所谓的“不知”,实际上讲他这三样东西特别多。
第一个“不知”,投奔他的土匪流寇太多,全凭投靠者自己报数,报一千增加一个团,报一万增加一个师,部队总是在扩军,确实没法统计得清。
第二个“不知”也是货真价实,张宗昌的统治,是天底下最不讲规矩的统治,各种捐税和摊派,几乎无日无之,搜刮之酷烈,无人能及,生活常识分享。
张宗昌重建山东大学张宗昌重建山东大学曾任奉系军阀安国军副司令、直鲁联军总司令、山东督办的张宗昌,似是一位可贬不可褒之人。
“狗肉将军”、“五毒将军”、“土匪”之类的词几乎是张之代称。
但评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应从正反两个方面着眼,才能不失偏颇。
张宗昌8801评:张督办的相貌还算挺英俊滴。
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的文史专家王昭建老先生,和毕业于省立山东大学,后又赴日本国铁路研究所求学的著名翻译家夏洪秋老先生,经常谈及张宗昌孝敬父母、敬重知识分子、大办洋学、建体育场、刻印十三经和重建山东大学等史实。
他们还谈及张宗昌是旧军阀中唯一的一位指挥过“海、陆、空”三军的山东籍将领。
张第一次出名是在上海。
1900年张在中东铁路上当筑路工,经常接触俄国人,不仅学会了俄语,还当上俄文翻译。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俄双方都雇用中国雇佣军,张宗昌当上了俄国雇佣军统领。
俄国人战败后,张与革命党发生联系,经革命党人胡金肇和张西曼劝说,张率领俄国雇佣军中的800多名山东兄弟从海参崴乘俄国邮船东渡日本,再转到上海,参加国民革命。
被委任为北伐军师长的张宗昌,在南京争夺战中大败张勋。
1925年5月北洋政府任命张宗昌为苏鲁豫皖四省剿匪督办,督办公署设在徐州。
其后奉系军阀头领张作霖的目光便投向了山东,根据鲁人治鲁的原则,他向段祺瑞提出了由张宗昌督鲁的要求。
山东督理郑士琦属于皖系军阀,他指使鲁军将领通电表态:“反对更换本省长官。
”无奈在奉系军阀的武力威逼之下,郑士琦不得不把山东地盘让给张宗昌。
只读过一年书的张督办最知道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入鲁后,他先后请过数位师爷教他学习文化。
张酷爱书法和绘画,只要有空就临摹古帖,久而久之写出了一手好字,绘画水平也可供内行们评论。
张宗昌深知干部决定一切的道理,不管是在军队还是在政府部门中,他总是重用他的掖县老乡,所以就有“会讲掖县话,便把洋刀挎”的说法。
仅用那些文化水平低的老乡是不行的,必须培养文化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才。
“厚黑将军”张宗昌上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春雷乍响的大动荡大变革中,当时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将一群原本是社会底层的流氓闲汉搅进了历史舞台。
张宗昌其人正是战乱时期军阀的典型。
他瞎字不识,却有一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好手段,没有政治信仰,没有“有所不为”的道德底线,有奶就是娘,却又给人豪爽耿直的印象,善于笼络交纳八方逢源,又能翻脸无情刀下见菜。
这类人,太平盛世显不出大的能耐,一旦风云际会,蛇蝎跳,乌鸦叫,往往颇能折腾一阵子。
张宗昌和同时代的许多军阀一样,出身寒微,干过各种卑微委琐的行当,15岁前和王二小同一职业,是个放牛娃,因丢了牛被地主鞭打,带着20个鸡蛋从山东莱洲老家闯关东。
他高大英武,相貌堂堂,外表很神气,而且精通武艺,能双手发枪百不失一。
多年行走江湖跌爬滚打出一套逢人说话见碟下菜的伶俐功夫,历练出蜜里调油的嘴、万水千山的腿,和任何阶层的人都能够迅速攀上关系,拉扯成朋友。
用现代标准衡量,高情商者比高智商者更容易成功,因后者是用自己脑瓜办事,而前者则善于借别人的脑瓜替自己办事。
张宗昌自1925年任山东军务督办,祸鲁三年,劣迹斑斑,口碑极差。
除苛政猛于虎,赋税重如山外,最大的恶政是滥发军用票――自己印制出硬纸片儿,盖上章子就顶光洋流通,不接受者立马下狱。
这一招无异明火执仗,直接使鲁省成千上万的商户家破人亡。
当时山东有句话:“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炒的是张督办;也有盐,也有姜,锅里煮的是张宗昌。
”足见鲁民恨之欲其死。
老报人陶菊隐概括:“张宗昌一生行事,就是‘混蛋’两个字。
”张是私塾两年的“学历”,基本上等同于文盲。
当督军后附庸风雅,请了个前清翰林教自己作诗,居然刊发出《效坤诗抄》贻笑后世。
流传的有《俺也做首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拼死拼活兮当皇上。
”而最得意的作品,则是“咏史题材”《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的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其粗鄙可知。
三一文库()〔军阀搞笑讲话〕*篇一:军阀的幽默中国的土匪、军阀虽然大多劣迹斑斑,恶贯满盈,但有的人也有很幽默的一面。
张宗昌就是一个很会幽默的人物。
张宗昌,字效坤,1881年出生于山东掖县的一个穷苦家庭。
因为家庭穷困,他少年时从未上过学,十三四岁开始,就跟着土匪头子混饭吃。
后来投军发迹之后,被称为“狗肉将军”、“混世魔王”,还有一个外号叫“三不知将军”,是说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士兵,有多少金钱,有多少女人,实际上也就是说他兵多、钱多、女人多,多得他自己也数不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土匪出身、从未上过学的“三不知”的“混世魔王”,后来却拜师认字,向清末状元王寿彭学习写诗,并正儿八经地出版过一本《效坤诗钞》。
很多人嘲笑张宗昌的诗不像诗,但若要论影响,张宗昌却比当时许多喝了一肚子墨水的诗家大得多。
在北洋政府时期的众多军阀中,他文化最低,名声最臭,但他不仅在生前正式出版过自己的诗集,并且有诗流传后世。
张宗昌的诗为什么在当时影响大,并且还能流传后世呢?除了他是军阀名人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的诗匪气十足,非常另类,幽默感特强,让你不乐都不行。
比如,《效坤诗钞》中的这样几首诗,就能让愁肠百结的人,也会开怀大笑。
《俺也写个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这首诗模仿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加了一句他自创的“数英雄兮张宗昌”。
“吞扶桑”,即吞日本,虽是当时流行语,但用在他的诗里,亦可见其口气之大。
《天上闪电》:“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张宗昌是个烟鬼,一天到晚,烟不离手,因此才有如此奇特的想象,以为玉皇大帝也像他一样总在抽烟。
《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他对大明湖的大好景色熟视无睹,却像一个玩童,唯独对湖里的蛤蟆感兴趣,蛤蟆成了他这个大玩童眼中大明湖的象征。
林语堂写过一篇文章,叫《狗肉将军回忆记》,文中称“狗肉将军”之所以得名,正是因为张宗昌嗜吃狗肉。
但张宗昌的女儿张端却坚决否认这一说法,说张宗昌从不吃狗肉,嫌狗肉腥。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狗肉将军”不但不爱吃狗肉,还对狗宠爱有加:“父亲生活中很喜欢养狗,他在闲暇无事或练习打枪骑马时,一般多带着狗去。
”关于“狗肉将军”之名的来历,另有说法。
说是因为张宗昌嗜赌,爱玩推牌九,广东话中推牌九俗称“吃狗肉”,所以可能由此而来。
虽然“狗肉将军”不爱吃狗肉,但对于其他美食,他是来者不拒的。
1926年,沈鸿烈率领东北舰队进驻青岛。
因为同出奉系,所以沈鸿烈对张宗昌很是拥戴,特地请他来青岛检阅海军部队。
张宗昌到青岛后,沈鸿烈热情款待,去岛上名馆如第一楼、顺兴楼以及东华旅社之类,每天设宴,动辄花费上千银元。
张宗昌颇满意,见人便说:“沈成章(沈鸿烈)会办事。
”在济南时,张宗昌便听闻青岛有一家老船夫酒楼的“船夫爆海螺”好吃,到青岛后便约沈鸿烈同去,点名要吃这道“船夫爆海螺”。
文史专家滕学臣曾形象地描述过张宗昌就餐的过程:“掌柜老殷见来客在前呼后拥中走进店堂,前有探道开门的副官,后有紧随两侧的卫兵,知道来客非同一般。
就沉住气稳住神,平心静气地拿刀,从碎壳上案到片出一盘薄如纸的螺片一气呵成,简直就是一盘艺术品……仅这品相就让张宗昌看直了眼,吃下一片之后,拍案叫绝,亲自来到后厨召见了这位殷掌柜,并当即命手下笔墨伺候,乘兴给老殷写下了一首打油诗:‘老殷有能耐,海螺炒油菜,好吃又好看,老张乐开怀。
’由此,老船夫酒楼在岛城名声大噪。
”唐鲁孙有一篇《吃在北平》,其中写到,京城名馆“忠信堂”之所以能火,也跟张宗昌有关。
说有一年,张宗昌跟冯玉祥的西北军交手,大获全胜,“狗肉将军”高兴之余便要犒赏三军,居然要订一千到一千五百桌酒席。
这阵势实在太大,北平的馆子面对这块儿肥肉也只有干瞪眼,谁也不敢接。
后来忠信堂的大拿(即大管事)崔六有点胆识,跟店东一合计,乍着胆子,把这号大买卖接下来了。
个人简历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
山东掖县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东北谋生,这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后流落到海参崴。
辛亥武昌起义后,亲率百余人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随至上海,任光复军骑兵独立团团长。
人生经历1899年赴东北谋生,后流落到俄国海参崴。
1912年任江苏省第三师骑兵第三团团长、第五旅旅长。
1913年7月,投靠冯国璋((1859—1919年)字华甫,河北河间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先后任江苏陆军军官教育团监理、江苏将军公署副官长、总统府1920年兵败,所部被解散。
张宗昌1921年至奉天张作霖处先后任巡署高级顾问、宪兵营长、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
1923年任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二军副军长。
二次直奉战争后,改任宣抚军第一军军长。
1925年初,任苏皖鲁剿匪司令。
4月任山东军务督办。
7月兼任山东省省长。
1926年初,任直鲁联军总司令。
1927年6月,任第二方面军团长。
1928年8月,兵败下野,一度亡命大连、日本。
督鲁3年,横征暴敛,捐税多达50余种。
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镇压济南工人运动,杀害工运领导人鲁伯峻、朱锡庚、史得金、宋伯行等。
1932年由日本回国,潜居天津租界。
同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张宗昌,人称“狗肉将军”(张宗昌嗜赌成癖,终日与骨牌为伍,当地人称玩牌九叫“吃狗肉”,故张宗昌有“狗肉将军”绰号)。
又称“混世魔王”,足见其人劣迹斑斑,罪恶满盈。
还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多少条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狗肉将军张宗昌生平简介
张宗昌出生在1881年的山东,当时正值清末时期,由于生活拮据,只上了一年的学,小时候过得很辛苦,打过不少零工,吃不饱就偷供品吃。
家乡闹饥荒,张昌宗外逃成了筑
路工,不仅学会了俄语,还练就了不错的枪法。
张宗昌原本就是个土匪,辛亥革命后带着他的土匪兄弟投入到了胡瑛门下,担任了团长、师长等职务。
讨袁之役时,张昌宗转而投靠了直系的冯国璋,步步晋升,后因派系内
部的分歧由投奔了张作霖,从此一直隶属奉系。
到奉系后,张宗昌一切从头开始,在与高士傧的交战中,凭借着与胡匪的同乡关系,
很快就赢得了胜利,还趁势吸收了白俄士兵。
张宗昌后来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立下战功,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
张宗昌想拥有地盘,就南下进攻江浙地区,击败了江苏的齐燮元。
因为孙传芳的投诚
和贿赂,张宗昌没有夺取浙江。
但是江苏军务督办归了卢永祥,张宗昌生气之下就撤兵了,张作霖不得已让他管辖山东。
在任山东的军务督办期间,张昌宗对当地人极为苛刻,采用严酷的刑罚,搜刮钱财,
人称“狗肉将军”。
他还导致了“青岛惨案”。
张宗昌进驻山东后,还没稳定就遇到了岳维峻的进攻,正准备反击时,负责镇守徐州
的孙钵传跑了,这样济南就告急了。
张宗昌集中兵力抵抗,虽然击退了岳维峻,但是兵力
损失很大。
奉系在奉浙战争和北伐军的进攻中接连败退,势力大减。
张宗昌也在之后的几次战争
中战败,招来了张作霖的不满,后虽然在与冯玉祥军队的第二次战争中俘虏并杀掉郑金声,但也为埋下了隐患。
张作霖死后,张宗昌被白崇禧进攻,逃亡到了日本,后被张学良请回了国。
在张学良
组织的会议上,张宗昌结识了韩复榘等人,结为同盟,但是韩复榘对张宗昌有所忌惮,想
要杀了他。
张宗昌在韩复榘回山东后收到了他的邀请和礼物,满心以为可以东山再起,不
顾旧部和张学良等人的反对,赶到了济南。
张宗昌到了济南,却不见韩复榘提及大事。
另一方面,张学良恐有不测,就以张宗昌
太太的名义谎称老母病危打电报给张宗昌。
张宗昌立马订了火车票,并向韩复榘辞行,在
火车站,快要上车时,遇到刺客突袭,身亡。
早在张昌宗来济南时,韩复榘就派郑金声的继子郑继成枪杀他,为父报仇。
之后,张
继成自首,得到了国人的拥戴,国民政府把他放了。
张宗昌是身处军阀混战的社会,出身微寒的他从一个土匪成长为奉系的主要头目,也在争抢地盘的斗争中犯下了很多罪行,最终死于派系的斗争。
张宗昌的死是他自作自受,因果报应,让很多人觉得大快人心,从此不用再受其压迫。
张宗昌没有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所以他对自己的士兵也不怎么管束,军纪松懈。
然而就是这样的军队,却能在军阀派系的争夺中取得多次的胜利,为奉系立下战功。
张宗昌之所以能够取得战功,是他深知国内的将士对洋人有种畏惧感,随便一个高个蓝眼的洋兵就能吓唬到一些军阀,毕竟当时列强在国内横行霸道。
就在俄国内战期间,有不少白俄兵逃亡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张宗昌就顺势把他们收编了,为自己所用。
白俄兵原来就是流亡的人,但是张宗昌把这支白俄军队当做神兵一样对待,让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
打仗时,张宗昌派这些白俄兵做前锋,他们打起仗来特别勇猛,作战积极性远高于敌军。
那些对手的士兵知道看见白俄兵,就吓得退却。
张宗昌不仅会用白俄的士兵,还喜欢逃到中国的白俄妇女。
在一批流落到国内的白俄女人中,张宗昌精心挑选五位美丽的白俄妇女带回家,吃穿待遇跟他这么多房的姨太太一样,还会带着这几位白俄妇女走在街上显摆,说是给多人长脸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