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袁世凯传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清朝北洋政府总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执政风波不断,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和争议。
本文将为您讲述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生于1859年,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一个贫苦农家。
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很早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年轻时,他曾赴日本留学,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军事理论,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世凯在清朝末年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历任北洋水师提督、北洋陆军统领等职,成为清朝末代名将。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逝世,光绪皇帝被软禁,清朝政局动荡不安。
此时,袁世凯以北洋军阀的身份崭露头角,成为清朝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朝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军务总长,负责清理京师秩序。
在此期间,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军纪,提升军队战斗力,为日后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慈禧太后逝世多年的皇帝溥仪即位,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总统。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力图振兴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现代化建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袁世凯的执政并不顺利,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挑战和阻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曾多次担任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等职,试图稳定国家局势,实现国家统一。
然而,他的执政方式和政策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反对,政局动荡不安。
1916年,袁世凯病逝于北京,终年57岁。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政治言论和事迹。
袁世凯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复杂的评价,但无疑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政治抱负的伟大人物,他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世凯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他的一生经历承载着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和社会环境。
袁世凯叶根发、王术静编撰,杨宏雨指导、修改一、袁世凯评传小引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
河南项城人。
生于1859年9月16日(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
卒于1916年6月6日。
袁世凯病逝后,黄兴在《戏挽袁世凯联》写到:“算得个四十年来天下英雄,陡起野心,假筹安两字美名,一意进行,居然想学袁公路。
仅做了八旬三日屋里皇帝,伤哉短命,援快活一时谚语,两相比较,毕竟差胜郭彦威。
”应该说,这个结论还是比较公允的。
富家子弟袁世凯生前谋求帝制时,一班御用文人曾舞文弄墨,替袁世凯考证说,项城袁氏一族可远溯东汉末年袁术袁公路,近祖是明季宿将袁崇焕,并上书袁世凯要求将袁崇焕附祀关(羽)岳(飞)庙。
那时梁士诒撰文这样赞颂袁崇焕,“使崇焕以前而有崇焕其人者,则满洲军将不能越辽河一步;使崇焕以后而有崇焕其人者,则满洲军尤不能越榆关一步,崇焕一日不去则满洲一日不能得志于中国。
”面对这种为自己当皇帝而牵强附会制造的舆论,袁世凯倒表现得较清醒,没有答应。
项城袁家算不上“望族”,有案可稽的先祖要数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
他靠设馆收徒以养家糊口,因过度用功读书而“赉志而殁”,只活了40岁,留下了一群孤儿寡母难维生计。
袁耀东生前最大的名头——庠生。
好在袁耀东之妻郭氏治家育儿有方,据《项城袁氏家集》的《母德禄》介绍,郭氏白天井臼亲操,与众婢共苦;晚上篝灯课子,三鼓不辍。
在郭氏的悉心调教下,袁耀东的四个儿子树三、甲三、凤三和重三,都有出息。
长子袁树三是袁世凯的祖父,廪贡生,曾署任河南陈留县训导兼教谕;三子袁凤三是庠生,后担任禹城教谕20年之久;四子袁重三,为生员,虽未入任途,但在家乡长期主持团练;次子袁甲三,于道光十五年中进士,也就是他,奠定了日后袁氏家族的兴盛。
袁甲三历任礼部主事、军机处章京、郎中。
1850年被调任江南监察道御史、兵科给事中。
此时的袁甲三和时任礼部左侍郎的曾国藩、大理寺卿倭仁过往较密,经常“讲求宋儒之学”。
袁家的资产也随着袁甲三的仕途的成功膨胀起来,成为项城的大望族。
袁世凯传简介袁世凯,字肃然,河南省开封府洛阳县人,清末民初政治家。
他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被誉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经验和才能都深受人们的赞誉,同时也因其在历史中的一些行为受到争议和批评。
袁世凯出生于1835年,他的家庭地位并不高,但是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知名官员,所以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很重视。
后来,袁世凯进入了官场,成为了知名的官员和军事将领。
他开始进入政坛,成为清政府的一名将领,并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
1875年,袁世凯加入北洋船政局,并在那里接受了许多现代化的军事和技术训练。
同时,他也开始涉足政治领域,成为了一名很有影响力的议员。
在政治和军事的领域上,他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和经验,赢得了众多的忠实支持者和信徒。
1895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海军的提督,并在甲午战争中指挥了中国海军的战斗。
然而,由于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对于袁世凯的威望和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随后,他被派往韩国大清派遣军,但是在那里他又得以证明自己的才能。
此后,袁世凯很快成为了清政府的重要军事和政治领导人之一。
他的领导才能和经验对于北洋政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在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袁世凯在平定叛乱上表现出了重要的战略眼光和才能。
1901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并开始推行新政,倡导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他还面对着许多的内部问题和政治斗争,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才能和经验,成功地平息了这些问题,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成为了大清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是在清朝的覆灭后,他成为了民国的第一任总统,并开始实行新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然而,由于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专制行为,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反对。
1915年,袁世凯开始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试图复辟帝制,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反对。
袁世凯传:一个日本记者三十年中国、朝鲜生活札记-1650字《袁世凯传:一个日本记者三十年中国、朝鲜生活札记》这本被封杀了百年的孤本传记首度出版,讲述袁世凯从领兵朝鲜到慈禧之死这一时期的事迹。
作者佐藤铁治郎,这位在中国、朝鲜生活了三十年的日本记者,和袁世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以不同寻常的眼光和超近的距离来观察袁世凯的一举一动,使得读此传记,更具有人性化,让袁世凯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更添一份传奇色彩。
这也是一本充满传奇的书籍,因为此书成书之时,袁世凯还在世,为了不影响自己声誉,此书当年遭到袁世凯长子、天津官员、日本领事馆的全面封杀。
尘封在日本外务省百年之久,直到现在,才得以出版。
由此,我带着好奇的心,走进书里,领略另一番不同的异域观点。
本书作者由于距离袁世凯生活时代过近,所以产生了一些不客观的论点。
对此读者应该有一份能辨别的心,感受另一种观点,从中找出客观真实的资料。
此书最为可贵是,收录了袁世凯各种书信、电稿、笔谈等,还收录了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期和新政时期的政令措施。
这些资料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所以此书的价值非常高,作为全面了解袁世凯不得不读的一本传记。
在书的前面第一章:《在朝鲜的日子》,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为自己祖国日本开脱,一味把问题都推卸到清朝身上,并且不惜曲解一些意义,使得内容不够客观公正,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如在书中第50页,关于日本侵略朝鲜时,作者居然写道:因为**本国认为朝鲜是个主权国家,而清朝认为朝鲜是其附属国。
作者强调,就是因为日本要保护朝鲜主权问题,所以出兵帮助朝鲜。
对此等存在着扭曲历史真相的行为,读者可查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作出正确的判断。
6。
大兴科学,重视科技发展。
从以上措施里面可以看出,袁世凯并不是一个只会投机取巧的人,前半生他的做法或许只是为了自保,但到了高位之后,他就开始施展他的理想。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政策后面因为清朝官场腐败至极,得不到完全的实施,最后都不了了之,弄个虎头蛇尾。
作者最后把责任推到袁世凯监督力不够和袁世凯身边的官僚腐败身上,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当时中国大环境如此,根本原因牵涉甚广,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改变。
袁世凯到底有什么“本事”袁世凯传简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他26岁成为朝鲜交涉通商事务全权代表,是北洋军阀的鼻祖,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后因称帝及卖国等行为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而袁世凯是这场革命紧挨伟人不过的一个人物。
抛开对他脸谱化的简单认识,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厚黑袁世凯的厚黑是家传的。
他的叔父,也就是他的养父袁保庆,曾当过江宁盐巡道,纵横官场很有一套。
有一年,袁保庆过生日,家里唱堂会,请来苏州诸多名角献艺。
戏演到高潮,袁保庆触景生情,对只有十来岁的袁世凯说第二段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官场犹如戏场,你看台上演的这些忠孝节义、生死离别,何等生动逼真,使人闻之动心,观之泣涕,但这一切都是假的。
戏子之难,就难在把假做成真。
官场也是这样子,最大的本事就在于做工装假的做工技法。
若无此本事或本事不佳堪忧的话,不但被戏子取笑,被百姓看不起,在官场里也混不下去。
”该文对袁世凯影响很大,多年之后,他仍然记忆犹新。
袁世凯的“厚”集中体现在他的巴结儒生上。
他极力巴结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的第一辆汽车就是老袁送的。
他巴结慈禧是很下工夫的。
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太后回到北京。
由于八国联军的毁坏,宫人的很多陈设都被抢走和毁坏了,过惯了奢侈过惯集体生活的慈禧太后命当时为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筹措资金。
这时直隶的很多地方的确没完全恢复秩序,就是立即向百姓顾不上代扣也来不及。
他为了迎合太后,除了已设法筹集了筹措一些款子外,还产品设计了一个生财计划,就是从那些肥缺官员身上刮油。
袁世凯派幕友立传京津的几家银号管事来署。
这些银号的管事者一听袁宫保有请,以为好事来了,便欣然而往。
见面之后,老袁假称有大批公款要存放生息,但要利息3分。
管事贪其存款数额巨大,但又以贷款利息太高为嫌,忙赔笑说道:“小号存款,月息向来最多8厘,3分数目实在太高,实在无力担承。
”老袁笑着说:“真的吗?那也好,公款就按8厘照算,但其中有我私人存款几十万,难道不肯特别优待吗?”管事们极力辩解,为了取信,他们说某藩台存款若干万,某道台存款若干万,都是个人存款。
人物传记袁世凯传《袁世凯传》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陈志让先生的经典力作。
它全面回顾了这位清廷重擘与民国“逆首”的人生历程,详细审察了袁世凯其人在朝鲜监国时期表现出来的治世之才、小站练兵时的干将之能、督抚鲁直时的权臣之范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枭雄之奸,生动地呈现了袁世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悍厉一生。
内容简介袁世凯,字慰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人称其为袁项城。
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二十日。
早年投靠淮军首领吴长庆,捐得同知衔,后任驻朝鲜通商大臣。
1895年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
1898年戊成变法期间,伪装赞成维新运动,却暗中向权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取得了慈禧太后的宠信。
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残酷镇压义和团。
1901年继李鸿章之后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北洋军阀的最高首领。
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眼看清廷气数已尽,决定逼清帝逊位,骗得革命党人信任,攫取了中华民国总统之位。
1915年12月复辟帝制,半年后在举国人民的一片声讨中忧愤而终。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准确地描写了袁世凯从青年从军到称帝归西的主要人生经历。
其中包括袁世凯二赴朝鲜、小站练兵、组建北洋军、镇压义和团、逼清帝退位直至当上民国大总统、镇压革命、破坏民主、复辟帝制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史料翔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朴实流畅,适宜各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陈志让(Jerome Ch’en):著名历史学家,《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教授。
著有《军绅政治》《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
陈志让在海外华人世界是与前两位齐名的历史学者,他是享誉中外《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之一; 其作品《军绅政治》由广西师范大学前两年出版,被业内专家捧为可永世流传的经典,在知识精英界有一点的人气基础。
名家推荐最干净的笔触,最清晰的叙事,最少的道德说教。
是我所接触到的几种中外作者书写的袁世凯传记中……最好的一种。
[袁世凯孙女84岁还在打拼]袁世凯传简介她曾是购物不花钱,出门有保镖的千金大小姐; “文革”抄家后,她被下放农村,成为劳动妇女;改革开放后,她靠原始股起家,成了天津西餐厅的女老板。
袁世凯84岁的孙女,至今仍在打拼。
一来到天津,位于中心市区南部的“五大道”,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这里至今还保留着300多座风格各异的小洋楼。
在其中的“成都道”上,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四层英式洋房,是袁氏家族目前在中国大陆唯一的房产。
洋房上挂着“苏易士西餐厅”的牌子,其经营者是袁世凯的孙女,已84岁高龄的袁家倜女士。
袁家倜是袁世凯四子袁克端之女。
袁世凯一生正式娶进门的有一妻九妾,共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22个孙子、25个孙女,袁家儿孙共计79人。
袁家倜的父亲袁克端,是袁世凯的四姨太吴氏所生。
吴氏是袁世凯三位朝鲜姨太太中的一个。
当年,她本是作为丫鬟,随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陪嫁到袁家的。
哪曾想,本以为来做“正室”的金氏,却和她的两个丫鬟,同被袁世凯收为妾。
她们三人都是朝鲜族,嫁到一个陌生的封建家庭,语言不通,又不懂得中国的封建礼数,在袁家受尽了凌辱和折磨。
袁世凯去世后,他的现金被分为17股,给了他的每个儿子,每人一股,计12万银元。
15个女儿,每人分到嫁妆费8000银元。
姨太太随各自儿女生活,不分现金。
但袁世凯生前的金银细软、玛瑙玉器、绸缎裘皮,各房太太均分了一些。
在天津胜利路大营门,原有一个大院,六座大楼。
解放前,袁世凯的大部分姨太太及其子孙们,都聚居在此。
1924年袁家倜便出生在这里。
当时,祖父袁世凯已去世8年。
袁家倜的母亲是天津最有名的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母亲家里在天津光出租的瓦房就有好几千间,当时两家联姻,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然而……”作为大总统的儿子,袁克端从小养成了吃喝挥霍的习性。
1916年袁世凯去世时,这个儿子一夜之间便成了寻常百姓,他难以接受,大受刺激,从此精神失常,其后半生主要靠典当遗产和股票为生。
2023年最新的袁世凯传简介袁世凯传简介《袁世凯传》内容简介: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袁世凯抵制侵略、力主维新、废科举、建铁路、推行立宪、发展经济《袁世凯传》评说袁世凯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的一生,解读乱世枭雄袁世凯的激荡与沉浮,透视中国千年大变局的激变与冲突。
袁世凯传简介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
他的名字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反动政治的同义语,每一部中国近代史书都不能不提到他。
本书在参阅了有关袁世凯的政府档案、私人函电及已出版的专著和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袁世凯的一生。
本书主要目的在于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的野蛮、愚昧、虚伪和顽固,说明清末民初支配我国社会历史的一般的和特有的规律,以及违反这个规律的人物最终要失败的必然性。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袁世凯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早年科考失败,弃文从武,投靠吴长庆,攀附李鸿章,巴结荣禄,取悦西太后,同时还不忘在维新派身上下赌注工于心计的他施展手腕,长袖善舞,终于位极人臣。
民国初始,又攘夺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进而称帝建元。
本书资料翔实、语言凝练,作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多角度阅读定会受益匪浅。
袁世凯传简介苏全有,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
任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史学会理事,荣获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清末邮传部研究》(中华书局2023年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黄兴与阳夏战役》(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孙中山与三角联盟》(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张宗昌大传》(经济日报出版社2023年版)等。
三一文库()〔袁世凯简介〕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袁世凯 - 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将来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
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大总统,甚至於1916年称帝,但终归失败。
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袁世凯 - 从政生涯民国之前1859年9月16日 (咸丰九年)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1876年(光绪二年)1879年(光绪五年) 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人物肖像(20张)1881年(光绪七年) 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光绪八年) 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
1884年(光绪十年) 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 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1859年,北洋派的开山老祖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县的一个官僚大地主的家庭。
在他出生前,西方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曾经席卷大半个中国;捻军也崛起于淮河流域,纵横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项城地当豫皖两省之交,正是捻军神出鬼没之地。
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正是以镇压捻军起家的清军大头目。
袁甲三的子侄辈保庆、保龄、保恒等,也都以“从军有功”,用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
真个是:一门鼎盛,万人遭灾。
袁甲三的另一侄儿袁保中,留在家乡办理团练,虽不曾挣得功名,却也不失为地方上的一霸。
此人正是袁世凯的生身父亲。
袁世凯出生不久,中国局势又起了一番变化: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并且用洋兵洋炮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也因内部分裂而被各个击破。
于是清政府大肆吹嘘,说什么“同治中兴”啦,“中外和好”啦。
其实,这正是外国侵略者的魔爪步步深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步步高涨,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
清朝开国之初,继承了明朝开科取士的制度,宣扬许多“处世格言”,什么“士为庶民之首”,“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鼓励青年人参加科举考试,养成一种“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以利于巩固其君主专制。
可是,每当农民革命风暴掀起之时,皇帝却又悲叹“国家无可用之兵”,不得不用升官发财的办法,鼓励各地地主豪绅组织武装力量,共同镇压起义农民。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就都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产物。
等到农民革命被镇压下去,天下似乎又太平了,皇帝对于那些曾经替他出过死力的走狗们,又不免有“尾大不掉”之感,于是重弹“偃武修文”的老调,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而把国家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袁世凯在弟兄中排行第四。
他的叔父袁保庆没有儿子,就把他过继过来做“一子兼祧”的嗣子。
他幼年跟随嗣父到过济南、扬州、南京、上海等处。
那时候,农民战争基本结束,因此,嗣父教导他用心读书,以便从科举场中求出路。
袁世凯的后代今何在袁世凯子女及孙子等介绍袁世凯的后代袁世凯后代家族照袁世凯一生总共有10个妻妾,生下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孙子辈的更多,这里也就不一一介绍,只挑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些来说。
袁克定是他的长子,他江湖人称袁大瘸子,早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就曾经鼓吹帝制,怂恿袁世凯复辟,后来在袁世凯去世之后就一直隐居不问世事,直到1958年才溘然长逝。
袁克定还有一个独子,名叫袁家融,袁家融年轻的时候就店铺,成为了地质学的博士,后来回国以后从事煤炭铁矿的勘探工作,发现了好些铁矿,后来还在当过老师。
袁克文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民国四公子之一,他从小就很爱读书,精通书法,而且生活作风放荡不羁,后来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所以逃到上海,直到1931年的时候才病逝于天津。
袁家骝是袁克文的儿子,是近代有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两次获得美国科技大奖,而他的儿子袁伟成也子承父业继续奋斗在物理学研究的道路上。
袁克相是袁世凯的第十三子,他早年文化水平颇高,在书法上也有着不错的造诣,后来在建国以后袁克相成为了一个平凡的英语老师,但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父亲的缘故,他受到了很多不合理的批斗,毒打,最后不堪忍受离开了尘世。
袁世凯其余的子孙还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走出了祖辈的影响,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活跃在社会各界上。
袁世凯儿子袁克定的影视形象袁世凯这么多儿子里面最有才的就是袁克文,和大哥想要做“皇子”不同,袁克文对于权势没有太大的兴趣,有着一股子文人气质,他和袁世凯的政见经常不和,早在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时候就引以为耻,之后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更是写了首所谓的“反诗”,因此不得不逃到了上海,在上海期间,袁克文投奔了青帮,成为了青帮的一个头目,也曾收过一些门徒,但是大多都是一些文艺界的人。
袁克文文采不错,也继承了文人一贯的风流的毛病,可以说是走到哪风流到哪。
如果说袁克文是最有才的,那么袁克桓就是最有钱的,袁克桓的生母就是袁世凯家中管理家务的杨氏,在这位母亲的教导下,袁克桓很小就有了不错的经济头脑,在袁世凯死后,他分到了好些有名的工业工厂的股票,在他的建设下,这些个工厂都有着长足的发展,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的行动都会影响着天京的股价。
袁世凯简介资料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袁世凯的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世凯任职期间主要成就有: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首创中国国内警察制度、设立春节,逼迫清帝和平退位、开创中华民国,督修铁路、办工厂、大力发展实业,废除科举制度,推广免费国民学校。
然而,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少年时代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
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
袁世凯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袁世凯被其婶母牛氏(袁保庆之妻)抚养长大,他本人也在1864年过继给无子的袁保庆为后嗣。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后又随袁保庆宦游济南、扬州、南京诸地。
在南京,袁世凯师从曲沼学习武艺,并“喜游览山水,复善骑射,课暇则策马登览清凉山、莫愁湖、太平湖诸胜迹”,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
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出生: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
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
袁世凯过继给叔叔袁保庆,为嗣。
年方七岁的袁世凯随袁保庆至济南。
七年(1868年)冬,袁保庆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袁世凯随往,侨寓扬州,复移南京。
《袁世凯传》内容简介: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袁世凯抵制侵略、力主维新、废科举、建铁路、推行立宪、发展经济……《袁世凯传》评说袁世凯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的一生,解读乱世枭雄袁世凯的激荡与沉浮,透视中国千年大变局的激变与冲突。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
他的名字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反动政治的同义语,每一部中国近代史书都不能不提到他。
本书在参阅了有关袁世凯的政府档案、私人函电及已出版的专著和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袁世凯的一生。
本书主要目的在于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的野蛮、愚昧、虚伪和顽固,说明清末民初支配我国社会历史的一般的和特有的规律,以及违反这个规律的人物最终要失败的必然性。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袁世凯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早年科考失败,弃文从武,投靠吴长庆,攀附李鸿章,巴结荣禄,取悦西太后,同时还不忘在维新派身上下赌注……工于心计的他施展手腕,长袖善舞,终于位极人臣。
民国初始,又攘夺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进而称帝建元。
本书资料翔实、语言凝练,作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多角度阅读定会受益匪浅。
苏全有,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
任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史学会理事,荣获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清末邮传部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黄兴与阳夏战役》(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孙中山与三角联盟》(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张宗昌大传》(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等。
在《世界历史》、《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已经结项,主持世行贷款项目一项,教育部项目一项,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省教委项目多项。
贺科伟,现为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主要从事中国史的研究工作。
先后在《出版发行研究》、《社会科学论坛》、《山西档案》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