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37
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民国初年,中国天下大乱。
东北一隅,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就在这一时期,在东北这块黑色的土地上,逐渐崛起了一支新的政治、军事力量,这便是奉系军阀,而它的首领,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他就是著名的“胡帅”──张作霖。
那么张作霖和他的势力为什么会迅速崛起,这和他本人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就让我们翻开历史上的这一页来看个究竟吧……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此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它们更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无法自拔。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其地资源丰富,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自然而然,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列强也不断的加强对东北的掠夺。
沙俄的蚕食,日本的侵略都在不断的加剧之中,而当时作为中国代言人的清政府面对着国土的沦丧却丝毫不敢过问,以至于帝国主义在东北可以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于是在清政府的无能为力之下,东北地区兵匪横行、民不聊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工具,于是转而扶植袁世凯。
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帝国主义再一次失去了以华治华的傀儡,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全中国再也找不出一个能象袁世凯一样控制中国的人物了,于是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各自在华的利益,便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各自扶植新代理人,从而达到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在东北,日本最终选择了张作霖和他的枪杆子,而张作霖和他的奉系军阀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为了一己私利而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步一步地崛起了。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不妨说: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半殖民地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诚然,就崛起后的张作霖和他的奉系军阀的性质来看,其本身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他们是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故必然会不断的壮大自己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诸多军阀中算得上“地主”,坐拥几十万东北军,而且装备精良。
那么,奉系军阀是怎样发迹的呢?恐怕能够说得出所以然的并不多。
通过阅读张学良传以及相关史料,总算弄懂了个大概。
1918年2月23日,发生在秦皇岛的一件事情,让奉系军阀张作霖乐开了花儿,赚了个钵满盆满,而彼时的国民政府冯国璋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情还得从国民政府内讧讲起。
那个时候,冯国璋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段祺瑞当国务总理。
我们都知道,上一任总统黎元洪就因为和段祺瑞不和,爆发了"府院之争",现在冯国璋上台,依然和段祺瑞闹不和。
而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首领,因此从日本购买了一批军火,计划从秦皇岛上岸,运到直隶装备自己的军队。
为此,冯国璋派出手下吴大全负责处理此事。
而恰巧这时,段祺瑞也积极扩充军力,当冯国璋购买武器装备的机密被段祺瑞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探知,便伙同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的同学杨宇霆,准备由奉系军阀出面,在秦皇岛将这批军火截获。
得到有此等好事,张作霖便派张景惠率兵前往秦皇岛,直接将冯国璋购买的军火器械全部劫走。
这批军火可是从日本购买,具体数量不清楚,据说可以装备三万多士兵,这冯国璋损失够惨重的。
就这样,奉系军阀得到了这批简直从天上掉下来的装备,战斗力瞬间提升了N倍,成为军阀中响当当的一股势力。
自此,张作霖就当上了奉系军阀总司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当然,因探取情报有功,徐树铮因此从陆军部次长一跃成为奉系军阀的副总司令,仅位居张作霖之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奉系军阀冯德麟简介日俄战争时期做过绿林好汉
导语:奉系军阀冯德麟简介日俄战争时期做过绿林好汉冯德麟,原名玉琪,又名麟阁,字阁忱,清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温香乡达连村
奉系军阀冯德麟简介日俄战争时期做过绿林好汉
冯德麟,原名玉琪,又名麟阁,字阁忱,清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温香乡达连村万里壕。
17岁就投身海城乡勇、绿林的冯麟阁经过数年的闯荡,已经将公正侠勇之名散播开来,辽西辽南各地的百姓都称其为“团总” 。
而且冯麟阁出道早、团伙大、占地广、讲义气,已经确定了绿林和乡勇界前辈的地位。
张作霖最初与冯麟阁交往时,就对他充满了崇敬之情。
比张作霖大9岁的冯麟阁经常到张作霖所在的大车店入住,他见张作霖为人机灵、讨人喜欢,曾给他讲过不少绿林好汉的故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张作霖应募投清朝宋庆毅军,清军败后,宋庆部队撤回关里,张作霖也从部队脱离回到家中。
可是重操旧业后他不得不面对贫困窘迫的生活,最后不得不投奔曾经给过他许多幻想的冯麟阁。
后来,冯麟阁把他安排在手下董大虎的手下。
虽然张作霖并没有在董大虎手下太久,但与冯的交情却从此开始。
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乱之间东北几乎没有正式军队。
一些地方乡绅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宁,联名请示政府,申请招抚绿林豪客,成立辽河南路两岸招抚局。
当时被推举为总练长的就是“年力精壮、性情侠迈”的冯麟阁。
冯德麟早年曾在县衙充当衙役,因与绿林交往被解职。
中日甲午战争后,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借机入侵我国东北。
冯德麟趁社
生活常识分享。
[键入文字]北洋时代奉军坏名声:张作霖和张学良劣迹斑斑在国共两党的历史叙事中,北洋军阀都是白鼻子的角色,不仅挨批,还要挨骂。
而北洋军阀中,某些角色由于出身和表现的缘故,在一般人看来,印象则格外地差,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便是其中的一对。
当年土匪出身的军阀不少,但最出名的两个,一南一北,南有干帅(广西军阀陆荣廷,字干卿),北有雨帅(东北军阀张作霖,字雨亭)。
相比较起来,陆荣廷昙花一现,很早就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而张氏父子则纵横天下几十年。
1924 年以后还当了北京政府将近四年的家,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张作霖,最后还做了一回安国军军政府的大元帅。
按他的爱将吴俊升吴大舌头的话来说,也算是当了一回皇帝。
不过,在当年,张作霖这个雨帅的口碑却不怎么样。
同样是动静大的军阀军队,直系的吴佩孚、冯玉祥的兵,甚至段祺瑞的西北边防军,在老百姓眼里的印象都比奉军好。
道理非常简单:奉军的纪律差,军队里收编的土匪痞棍多,走到哪里都免不了鸡飞狗跳。
这种状况一直到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轮到张学良当家,也没有多少好转。
著名的“三不知”将军张宗昌,就是奉系的大将,在他统治山东期间,派发的军用票不计其数,收编的土匪也不计其数,他和部下糟蹋过的女人也不计其数。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史上,从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到张作霖,数张作霖的统治最横暴。
1925 年,奉鲁联军南下江南,一路上张宗昌的白俄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最喜欢的事是抓住小脚女人,逼着她们光着脚乱跳。
张宗昌占领上海之后,几乎把个上海变成了国际贩毒中心,肆无忌惮地公开贩毒。
来自豫西的土匪孙殿英,感觉跟谁干都没有跟张宗昌顺心。
江南连一向送往迎来的绅士们都受不了这些蛮军,怨声载道,所以,当势单力薄的孙传芳一发难,便群起响应,势如破竹地将奉鲁联军打回了北方。
一般来讲,虽然说军阀大多不懂民主政治,但几茬统治军阀,在基本人权、言论自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吴俊升简介被称为奉天四大军事重要人物导语:吴俊升(18631928),字秀峰,后字兴权,又字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奉天昌图人,奉系军阀。
十七岁进入辽源捕盗营。
1912年,满族王公勾结日人吴俊升(1863—1928),字秀峰,后字兴权,又字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奉天昌图人,奉系军阀。
十七岁进入辽源捕盗营。
1912年,满族王公勾结日人,策动“满蒙独立”,吴俊升率部给其以沉重打击。
1921年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俊升任第5军军长。
1925年郭松龄反奉,吴俊升任讨逆军总司令,兼左路军团司令,击败郭松龄部队。
1928年北伐战争张作霖失败后,决定息争罢战,退兵关外,吴俊升前往山海关迎张作霖返奉,于当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与张作霖同时被日本人炸死,卒年65岁。
人物生平投身军旅,累功升迁吴俊升,字兴权,祖籍山东济南历城县,世代务农。
咸丰末年,山东年景不好,迫于生计,便迁到东北谋生,后在奉天省昌图府(今辽宁省昌图县)兴隆沟村落户。
清同治二年农历八月廿九日(公元1863年10月11日)出生。
吴俊升共有姐弟妹八人,他在男子中居长,下有两个弟弟。
因家贫,七八岁时便给人家放马牧羊,十三岁去四平街庆丰当铺做小伙计,由于性情顽劣,惹事生非,不久即被辞退。
后又随其父贩过马匹。
光绪六年(1880年),十七岁的吴俊升加入辽源捕盗营,先后做过伙夫、马夫,三年后被编入骑兵。
因善医马疾,为骑兵营官看中,先后升什长、哨官。
他在军中,作战勇敢,在蒙境查干花、昭苏太子等地剿匪有功被多次提升,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官至奉天(今辽宁省)生活常识分享。
奉系军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简介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杨宇霆﹑张宗昌、韩麟春、姜登选等。
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实行地方割据和武力扩张﹐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
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
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击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
但是由于直奉两系分赃不均,矛盾逐渐加剧,遂于1922年4 月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自治”。
此后﹐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练新式军队﹐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军和兵工厂;并转而联络皖系段祺瑞和国民党孙中山领导下的广东国民政府,组成反对直系的“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热河激战。
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直系总统曹锟﹐吴佩孚兵败南逃。
11月﹐张作霖﹑冯玉祥推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奉系重新控制北京政权后﹐势力扩张到热河﹑直隶(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及上海市﹐与地方军阀产生矛盾。
1925年11月﹐浙江军阀孙传芳联合闽﹑赣﹑苏﹑皖等省军阀将奉军驱逐出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
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年11月下旬﹐驻守河北的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率部倒戈﹐向奉天省会沈阳推进﹐张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将郭军击败,郭兵败被杀。
1926年初﹐奉系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
同年11月﹐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作霖组织安国军﹐自任总司令。
1927年4月﹐奉系当局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
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安国军政府。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逼京﹑津﹐张作霖败退出关。
北洋军首领张作霖生平简介张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人,乳名老疙瘩,奉系军阀首领,喜欢别人称其张大帅,是少帅、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洋军首领张作霖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作霖的生平简介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888年,张作霖的父亲被赌徒打死,张作霖与兄长一起报仇,失手枪杀了人,其兄长被逮捕,张作霖则和母亲、妹妹外逃,此后一直流落在外,1894年,投身中日甲午战争。
张作霖从战场上回来后,成为土匪,势力壮大被清朝招安,协助清朝剿灭杜立三,从此名声大噪。
1911年,武昌起义,带兵镇压革命党人,因镇压有功被封为外练兵大臣,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张作霖于1915年,被招入京,袁世凯称帝,张作霖被封为奉天督军。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又授予张作霖奉天督军兼省长,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五四运动爆发,号称“东北王”,是曹锟与段祺瑞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时帮助曹锟对抗段祺瑞。
但1923年,直奉战争失败后,宣布东北三省独立,1924年张作霖再次与直系军阀曹锟一战,胜利后,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
1925年,是张作霖势力的顶峰期,次年张作霖被十五省推为总司令。
1927年,张作霖为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行使民国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位期间多次拒绝和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1928年因战事不利,张作霖打算退守东北,在返回的途中遭日军预埋的炸弹炸成重伤,当日身亡,享年53岁。
如何评价张作霖对张作霖的评价也有两面,一方认为张作霖是民族英雄,另一方则说他是卖国求荣的大军阀,两种评价都没有离开他和日本的关系,张作霖作为一个位居东北三省的军阀不可避免的和日军发生关系。
张作霖作为军阀首领,他是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我们不得不得佩服张作霖统治时,东北三省的经济快速的发展。
张作霖作为边疆的军阀,身处日本和苏联两大强国之间,竭力的周旋,其实也是一种本事。
张作霖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条件下,满足日本的要求并不是张作霖的本意,他是一种权衡,是一种两者权衡取其轻的选择。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辽宁教育近代化述论奉系军阀统治时期辽宁的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奉系军阀统治集团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各种教育思潮的冲击下,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改革,如领先全国的学制改革,重实用的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和大众教育等。
加快了辽宁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标签:奉系军阀;辽宁;教育近代化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已是北洋军阀的末期,时局动荡,奉系军阀虽是名义上的当政势力,实际上地位并不稳定,强弩之末势已有显露。
不过在奉系军阀的统治时期,作为奉系军阀“发源地”的辽宁在政治、经济、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一股“复苏”的趋势,若不以目的论,以王永江为代表的一批奉系人物所做出的努力,在辽宁近代化,特别是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在动荡的阵痛中逐渐重新起步,社会形态的变革刚刚完成,社会发展在迷雾中寻找到一丝光亮,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
奉系军阀是这段历史时期辽宁的主要统治力量,在积累资本,扩充力量的同时,其领导集团也对教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教育领域也进行了诸如改革学制、建立学校、培养实用人才、发展民众教育等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的施行,一方面增强了奉系军阀的实力。
使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在提高辽宁民众文化素质。
促进区域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一、统治集团的认知与教育管理辽宁的教育是否能够得到发展,统治集团的对教育的认知,和对人才的重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奉系军阀统治者张作霖,出身并不显赫,学过木匠,当过货郎,买过包子,学过兽医,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
而随着其发迹,并逐渐掌控东北地区的统治权,奉系军阀的势力也在不断增长和实力迅速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集团开始逐渐认识到教育对发展的重要性。
正如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金毓黻在《张作霖别传》中写道的那样,在张作霖任奉天督军之后曾说:“吾此位得自马上,然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
这两人掌握奉系财政和所有精锐,为何最终1人离开,1人干脆反叛1912年,张作霖因在奉天城(今辽宁省沈阳市)镇压革命党人有功,被清廷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第24镇统制兼奉天巡防营总办,掌握了全省军政大权。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担任临时大总统后,张作霖立即转换立场投靠,所部被改编为陆军第27师,张担任中将师长,从此开始发迹。
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势力达到巅峰,除了牢牢掌控奉天、吉林及黑龙江东北3省外,还占据了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囊括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富庶之地,麾下部队扩充到40余万。
在奉系迅速崛起过程中,有2个人居功至伟。
其一是理财能手王永江1916年,张作霖鉴于麾下骄兵悍将经常横行街市,招致各方不满,遂起用王永江出任奉天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全力整顿社会秩序,成效显著。
1917年,张作霖提拔王永江为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短短1年时间,仅奉天一省就“节约除弊,岁入渐由3千万元增至5千万元”,喜得张作霖到处夸赞其是“财神爷”。
但强大的经济实力并未用于支持地方建设,帮助老百姓安居乐业,反而引起了张作霖的巨大野心。
从1920年开始,张作霖指挥奉军多次入关,先是联合皖系抢夺直系价值4千万的军火,扩编7个混成旅;后又两次入关与直系军阀争夺北京政府控制权,动辄数十万人混战。
饶是王永江能耐再大,也难以应付如此庞大的军事开支,因此多次劝谏阻止张作霖卷入关内事务。
他说:“我们何必去参加内战呢?我们修明内政,把东北治理好,富强起来,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用去打,他们自然就来投我们,地盘可以不扩自张,何必急在一时呢?” 多次劝谏无效后,王永江“不忍视将军之投荆棘,人民之陷于水火,唯有匿迹销声,不问世事而已”。
张作霖先后派遣袁金铠、张学良等人去请,王永江都一概不见。
后来张作霖亲自出面,吃的还是“闭门羹”。
其二就是郭松龄郭松龄是毕业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和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曾和叶剑英、薛岳一起担任孙中山卫队的营长,军事才能非常出色。
三、奉系军阀时期对东北地区移民政策的调整(一)奉系军阀时期东北移民问题的新状况1.内地移民数量的不断增长奉系军阀时期对内地移民采取了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措施,大大促进了民国时期移民运动的发展。
正如时人所讲,“1894年中日战争以前,全东三省之人口不过二、三百万,至现在(1930年)止,仅三十余年,己达三千余万,比中日战争前已增加十倍矣。
此十倍之当中,虽原居民之生殖者,然移居者最少亦占五、六倍以上。
积三十余年不断之迁移入境,致成今日之现象,是移民大有造于东三省也”1。
表3-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人口统计表2由上表可以看出,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三省的人口总数由21,694,193增至29,073,049人,人口总数达到了近3千万人。
短短的20年,人口增长了700多万,增长指数为3.41%,比清末增加了1倍多,远远超出了人口自然增殖的速度。
显然,这700多万增加的人口中,绝大多数为来自关内的移民。
又据赵中孚先生统计,沈阳事变前夕(1930年),东三省人口为2,995万,而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时,人口约为1,440万,也就是说,从1907年到1930年的23年间,东三省增加了1,500万人口。
按自然增殖部分占50%即750万人估定,那么,另外的750万人当为移民3,这与上面的统计数据大体一致。
当时,东北人口增加的数量和速度在全国居首位。
20世纪20年代是关内移民东北的高峰期,史料记载称之为“移民的狂潮”。
“九一八’夕事变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曾派人赴东北调查移民问题,在被调查的1,149户移民家庭中,在1878-1911年来东北者占10%,其余90%均是1912-19301南阳:《如何开发东三省》,《中东经济月刊》第6卷第9号,1930年,第10页。
2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10-511页。
3赵中孚:《近世东三省研究论文集》,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162页。
奉系军阀的将领主要有谁2011-9-3 14:12提问者:zd17163uy|浏览次数:1597次我来帮他解答2011-9-5 07:21精彩回答旧派: 张作霖大部分人和张作霖一样是绿林出身的,张作霖先用计赶走了皖系督军段芝贵,在奉天省独揽大权。
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张海鹏、张宗昌、马占山、许兰州新派: 张学良新派又有士官派和大学派之别。
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大学派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
曾任张学良老师的郭松龄尤为张学良所倚重,不过后来大学派等人反叛奉系。
一些人物如孙烈臣、于学忠、郭松龄、李景林等虽为新派但同时为张作霖效力己久,是新旧派过渡人物。
士官派: 杨宇霆、吴俊升、孙烈臣、于学忠、何柱国、张骧伍等。
大学派: 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等。
3|评论向TA求助回答者:利刃狂飚来自团队刀笔行天下|十一级采纳率:35%擅长领域:文化/艺术历史学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相关内容∙2011-12-10为什么北洋奉系军阀的统制比北洋正统(直系、皖系)更加残暴?∙2010-10-3奉系军阀的“奉”是指奉天,那直系军阀的“直”呢?? 2∙2010-10-3奉系军阀的“奉”是什么意思??∙2010-10-3为什么奉系军阀叫“奉”系? 1∙2010-4-22所谓奉系军阀的“奉系”是什么意思呢? 7更多关于奉系高级将领的问题>>其他回答共3条2011-9-3 14:17 tczhoulei|八级孙烈臣,汤玉麟,马占山,吴俊升,张作相,杨宇霆,|评论2011-9-3 14:25 liguomeng|一级张作霖|评论2011-9-4 20:11 仲珊雨亭|十三级{{张作霖}}麾下主要有:【孙烈臣】【吴俊升】【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汲金纯】【万福麟】【阚朝玺】【杨宇霆】【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张宗昌】【李景林】【邢士廉】|评论。
中国历史军阀都有哪个分别掌控哪里北洋 *** 时期1、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袁世凯死后,旗下的北洋军阀分裂,但北洋军阀派系仍控制着中央 *** 直到1927年。
2、皖系军阀——段祺瑞。
从北洋军阀中分裂而出。
3、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从北洋军阀分裂而出。
4、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宗昌(山东军阀)。
由北洋军阀分裂而出。
5、晋系军阀——阎锡山。
6、浙系军阀——孙传芳。
由直系军阀分裂而出。
7、江苏军阀——齐燮元。
由直系军阀分裂而出。
8、桂系军阀——陆荣廷,沈鸿英。
9、粤系军阀——胡汉民,陈炯明,龙济光等。
10、湘系军阀——谭延闿,程潜,赵恒锡,汤芗铭。
11、黔系军阀——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周西成,王家烈。
12、滇系军阀——蔡锷,唐继尧。
13、川康军阀——尹昌衡,胡景伊,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杨森等。
14、新疆军阀——杨增新。
国民 *** 时期1、蒋系军阀(中央军)——蒋介石。
蒋介石是民国后二十年最大的军阀,1928年,由蒋介石主导的南京 *** 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直到1949年南京 *** 倒台。
2、冯系军阀(西北军)——冯玉祥。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失败解体,旗下将领分裂成多个军阀派系。
蒋、冯、阎、桂四大军阀蒋、冯、阎、桂四大军阀3、晋绥军阀——阎锡山,傅作义,董其武、徐永昌。
4、桂系军阀(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5、奉系军阀(东北军)——张学良。
6、粤系军阀——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余汉谋。
7、湘系军阀——唐生智,何键,谭延闿8、川康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杨森、王陵基9、西北五马(马家军)——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马仲英10、滇系军阀——龙云,卢汉,胡若愚。
11、山东军阀——韩复榘。
奉系军阀的萌芽之路,靠残杀绿林同道成功转型,又不断扩充兵力清朝末年,东北地区成为日俄两大列强争夺的焦点,加上天高皇帝远,满清王朝统治的触角难以覆盖广大乡村,导致基层权力真空,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更多的底层民众不得不以武力自卫,保险队、保卫团等民间自治组织在乱世中应运而生,不仅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拒匪盗、防绑架,也偶尔干些打家劫舍、收保护费之类的勾当,很多时候看着就跟土匪无异。
张作霖通过官府考验奉系军阀的缔造者张作霖及众多骨干,如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等,都曾经在老家辽宁省新民府八角台镇一带,经营过一个小型的保险队。
当时,清政府对东北各地形形色色的保险队无力管理,只能采取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方针,张作霖毕竟读过几年私塾,也知道招安才是出路。
但在其被招抚之前,已经有许多势力被收编,这些人往往“抚而复叛”,还卷走大批装备弹药,形成更大匪患,令官府非常头疼。
因此,各地官府在招抚过程中往往非常慎重,不仅要对保险队头目的出身、经历、人品进行严格考察,还要求有当地士绅和富商以个人财产及身家性命作担保,一旦反叛,相关官吏及具保的绅商都是要被追究责任。
1902年春,张作霖顺利通过了官府的考察,获得了“素为众所推服,其投效情殷,无心疑贰”的评语。
诛杀悍匪获得官职即便如此,时任盛京将军的增祺还是决定再考验一下,要求张作霖配合官府一起征剿当地的杜立山、海沙子等匪伙,并许下承诺:“倘能奋勇打仗,擒斩著名巨匪,尤当破格擢用。
”杜立山、海沙子都是当地悍匪,纠集400余人四处作乱,烧杀抢劫。
1902年10月,新民府官军450人及张作霖麾下100人共同堵截追剿,当场击毙土匪40余人。
此战之中,张作霖表现突出,右腿受了枪伤,依然亲手击毙了匪首海沙子,总算通过了官府的考验。
事后,增祺不仅同意收编八角台保险队,还让张作霖继续担任统领,“此降队仍交该练长等暂行分带”。
1902年11月,张作霖所部250人被编为“新民府警前营马队”,反观之前被收编的辽西巨匪杜立三,其队伍仅允许留下40人,还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独立性,导致杜立三降而复叛,继续流窜辽河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