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高考命题思路: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解读高考命题思路: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解读高考命题思路: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解读高考命题思路: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解读高考命题思路: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6月7日,2017高考拉开帷幕,第一天考查语文和数学两门科目。

2017年是“新高考”第一年。那么,今年的高考试题命制的总

体思路为何,是否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建设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是否做到了强化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强调高考的选拔功能

和教学引导作用,是否做到了着力提高命题质量,突出高考的公平

性和科学性?

科学实施命题设计,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2017高考语文的命题重点,是以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标准,以提升审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标准,以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

心价值标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2017年高考语文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命题工作全过程,突出高

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彰显语文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

文分析。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全国卷3道写作试题的命制均突出了

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全国Ⅰ卷作文“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用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他们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专家分析,“试题意

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向外

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写作要求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

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还有专家指出,北

京卷作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引导考生将个人命运与共和国

发展紧密结合。

5万名上海考生,是上海实施全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第一批考生。

对于上海的作文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张中良教授

认为,“预测”这个题目考生可以从个人写到社会,不会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比如大到可以写行业、写地域等的预测问题。例如在

大的视角看,线上电商如何冲击实体店等;又如自己家乡、所在城市,如何预测其发展之路。”

今年的语文命题还为考生发挥批判性思维提供了空间。“比如由关键词‘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论述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

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有专家分析。

聚焦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重点、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不仅是语文科的应有之义,更是优势和职责所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相

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今年语文命题材料选取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全国卷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

操《观沧海》等分别呈现出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的优良

品质。文言阅读中,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对话,引导考生品评古人好学勤勉等品质。

今年语文命题还在材料主题规划方面力求让传统照进现实。如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青花瓷兴起”,青花瓷崛起是大航海时代

技术创新与全球文明交融的硕果,题目引导考生了解古代丝绸之路

的重大意义,进而对当今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更深了解。

数学命题在展示传统文化方面也着力很多。“2017年数学试卷

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有的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

性与世界性;有的通过向考生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形成的过程,体

现数学既是创造的、发现的,也是不断发展的;有的通过对数学思维

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有专家分析说。比如全

国Ⅱ卷第3题考查等比数列,试题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引入,然后通过诗歌提出数学问题,阐明试题的数学史背景。全国

Ⅰ卷第2题以我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为原型,设计几何概型以及几

何概率计算问题。浙江卷第11题以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

术为背景,设计在圆内计算正六边形的面积问题,使考生深刻理解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应用能力

“2017年数学科高考以考生现实生活的问题为背景设置试题,要求考生应用数学原理和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符合高考改革中加强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2017年数学试卷采用大题、小题结合的方式,全面、深入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全国Ⅱ卷第19题以水产品养殖方法为背景,设计了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比较新、旧养殖方法产量的问题。试题的第一问设计为根据直方图估计某事件的概率,第二问设计为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随机变量间独立性的检验,第三问设计为根据直方图,估计总体中位数,灵活地考查了概率与统计知识。天津卷文科第16题以电视连续剧播放为背景,考查线性规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和运算求解能力。

今年,在上海和浙江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中,首次命制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两省市的试卷更强调各类考生必须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无论是常规题还是创新题,是数学问题还是应用问题,都设计出自然合理的情境、控制情境的抽象程度,力图使考生能正确理解题意。”有专家分析。

“在试卷文字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今年高考语文将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均设为阅读必做题,对思维方式不同、素养构成有别的考生形成了全方位考查。而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全面覆盖,将有利于语文能力素养更为全面的考生脱颖而出。”深圳中学特级教师王木森分析。

在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尤立增看来,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均设为必考内容,其实是“四两拨千斤”,“将会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促使语文基础教育加强对学生实用文本阅读能力与文学艺术素养的全面重视。”

展现高考改革成果,引导一线教学

2017高考语文试卷的客观题总的分值相应增加了14分。“通过

调整,考生的书写总量下降了,但阅读总量尤其是思维含量并未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持平。选择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

综合分析、概括理解、文本鉴赏、语言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目

标更明确,重点更清晰。尤其是多项选择题的增加,可以进一步拉

开区分度,更好地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

责人说。

同时,2017高考语文还加强了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题型上增

加了表达得体和逻辑推断等测试。据该负责人分析,这样一方面使

得命题基础性、区分度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也将引领一线语文教学,促进语文学科建设。比如考查逻辑推断,就向中小学语文教育释放

了清晰的信号:学校应该凸显语言学习及运用,强化对学生思维能

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课内的“学得”与课外的“习得”学用并举。

上海的“新高考”也为原先的教学秩序提供新的参考。参加“新高考”的考生,一进入高中就被要求学会主动选择,如何发挥自己

的学科优势和特长,再对照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相关专业的招考科

目要求,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选出

参加等级考的3门科目,还要参加大量的研究型学习和科创活动、

社会实践。

“针对上海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反映出的应

用类文体阅读写作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两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增

加了科技类、图表式说明文的教学;针对在网络语言环境中长大的这

一代孩子的实际,也加强了对于使用得体、规范的汉语表达训练。”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教师骆蔚说。

“今年语文的阅读量增加了8%左右,鼓励学生不仅要精读、细读,还要大量阅读。因为阅读量上不去,思维能力就上不去。这样

的命题思路会对一线教学产生很好的导向作用。”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温儒敏说。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杨文宇 “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核心素养”是一种对所有公民都重要的、能够在复杂多变环境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去完成个体目标,并产生积极结果满足个体自身需要的能力。那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大致包括:对生命的感知和体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自然的认识与珍惜、对生命科学技术的认识与探究实践、对社会的认识与担当。 什么是素养?辞海的解释是“修习涵养”。如此一来,“素养”一词的释义就非常清楚了,说白了,就是“通过修习以后所获得的能力”。那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进行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自身能力是不断在增长的。换句话说,学生自身的素养是不断提升的。 那又何谓“核心素养”?国际上研究“核心素养”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机构——经合组织界定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2)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3)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 从这三个必须满足的条件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一种对所有公民都重要的、能够在复杂多变环境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去完成个体目标,并产生积极结果满足个体自身需要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经合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所强调的要点是:(1)它是一种高度综合而复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种能力能够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重要需要;(3)这种能力既与特定情境相练习,又能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具有广泛迁移性;(4)这种能力具有道德性,他能给个体和社会带来负责人的、有价值的结果;(5)这种能力具有民主性,它对所有人都重要;(6)这种能力具有21世纪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它是“21世纪素养”。 显然,“核心素养”是不同于“一般素养”的。它是一般素养的高级形式,是一般素养中的精髓和关键。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看学校的课堂教学,对其教育目的层级化要求更加具体了,也更具现代化与科学化了。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在课堂培养中需要梳理和明确的有三步,即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强化数学运算培养途径,形成数学运算的培养共识. 一、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 1、审题出错(看错) 虽然看不懂,没看全,看错字等都是造成审题出错的因素,但缺少审题的步骤和方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审题解决三个疑惑: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说要数学运算正确,首先要了解该题的基本情况和答题的基本方向,即首先是要有目标.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目标意识. 2、计算出错(算错) 学生对计算能力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常常将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归结到非智力因素上,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计算错误。但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们总是只看重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对计算的具体实施,对计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等都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慢慢地就造成了一算就错的尴尬境地.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虽有基础性的问题,但缺少规则(规范)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规则意识. 3、答案写错(写错) 虽计算等环节正确,但抄错、写错答案也是使运算出错的致命环节,造成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疲劳,数字书写不规范这两个方面.对于减少第一个错误的方法就需要强身健体(平时注意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减少第二个错误就需要规范字的书写,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需要蕴含强体质意识、写规范字的意识. 4、方向出错(弄错) 如果说前三种出错是细微是偶然,那么解题方案理解出错,是方向性错误,犹如一艘迷航的船,永远达不到目的地,这是颠覆性和毁灭性的。造成方向性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想当然的坏习惯造成的,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函数 sin()y A x ω?=+的振幅有的理解是A ,有的理解2A ,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方向意识. 二、强化运算能力培养途径 1、理解概念夯实运算根基 概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现行高中教学改革和教学考试考查中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根深之树不易折,泉深之水不会涸。准确理解概念是取得数学运算成功的重要根基,而学生许多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概念理解出错,或者概念理解不全。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把概念讲清讲透,通过举一反三,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2015年浙江理高考试题第7题:存在函数()f x 满足,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提供合适的问题情境,并加入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情境;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特性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 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量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我认为,课程标准中对思维能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应当如何贯彻教学大纲的思想,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本文谈谈中学数学思维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思维基础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就是说,

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 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在学生通过概括获得初步结论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概括的结论具体化。这是一个应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新知识进行正面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新结论、适应与不适应之间矛盾最容易暴露。在概括过程中,要重视变式训练的作用,通过变式,使学生达到对新知识的全面掌握;还要重视反思、系统化的作用,通过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结论概括的整个思维过程,检查得失;通过系 统化,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建立横向联系,并概括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的梳理与思考

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的梳理与思考 一、背景: 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是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通过顶层设计,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教育部将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二、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DN A、人才培养的指针。 不同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掌握、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 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 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 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数字化素养,包括:

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素养与知识、能力、态度等概念不同,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素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的态度因素特别重要。 “素养”比“能力”含义更为广泛,它与“能力”的不同点还表现为: 能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素养则是“可教、可学”的,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它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是经由课程教学引导学习者长期习得的。 素养是可以测评的,且需要长期的培养。 素质是素养的上位概念,素养的特性尤其它的可教、可学、可测的特点在素质层次结构中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离开了对素质发展的整体把握,我们有可能对素养的可塑性作出绝对化的解释,最终走向谬误。 如果说素养是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少而精的。 日本学者恒吉宏典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 核心素1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 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主题6: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厘定与评价

主题6: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厘定与评价 第一小组沙龙活动发言摘要 主持人:徐文彬(南京师范大学) 孙福明(常州市教科院高中数学教研员) 活动时间:5月18日上午8:30-11:00 活动地点: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一、孙老师致开场词 1、介绍徐教授; 2、对沙龙活动的揭示,希望充分发挥沙龙与教学的互益作用,在彼此交流中提高对教学的理解及提高教学质量; 3、对主题《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厘定与评价》的阐述,谈“能力评价”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相关文献: 郭元祥等,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小学生学科能力标准、表现与培养策略研究”(CCNU11C02006)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FHB110021)。 林崇德.论学科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刘喆,高凌飚,西方数学教育中数学素养研究述评,中国教育学刊,2012,(1),62-66 张奠宙先生在《数学教育研究导引》中提出数学素质应该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四个部分。 (二)概念界定 1、范畴是什么? ——教?——学——强调的是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应该在行为、能力、态度上所发展的变化程度?——评价(检测学习质量)?

2、相关概念 数学课程特征:理性精神;数学文化;思维;数学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在有了结论以后,还应该理解结论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包括上述几个方面。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理解‘来龙去脉’,要学会分析想法.只有既会熟练的计算和逻辑推理,又能理解‘来龙去脉’和分析思考的脉络,才真正理解了数学;才能使学生在需要应用所学的数学时能够比较自如地应用它. 数学课程应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方面发挥作用,使他们了解数学解决科学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分析、归纳、抽象、论证、判断等等。加里宁曾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其中包括想象、类比、联想、直觉、顿悟等方面,而且有严谨理性的证明过程,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最好、最经济的方法。 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关键:本为门闩或关闭门户的横木,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4、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的。 学科能力是学科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应是有结构的,每一门学科的核心能力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科能力表现通过可观察的行为和可检测的思维活动能够得到评价,学科能力表现的内在结构涉及各学科核心能力表现的要素。 学科素养性能力表现是学科的核心能力表现,是最能体现学科性质的维度。数学课程的核心学科能力表现包括数学运算、空间想象、数学论证与推理、数学思维与数学文化理解等。 常州市教科院近阶段研究的项目之一,就是建立学科关键能力的指标体系(标准与表现指标)、评估模型(制定具体的评价、测试标准,构建合理科学、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修订稿)

语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高考、教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与备考 一、解读“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中心权威发布:“一体四层四翼”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二)“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1)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 ( 2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 3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在特定情境和环境下的交流、学习、表现、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

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随着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的逐渐深入,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政策意见逐渐向外界披露。今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向全社会公开征求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近期,微信圈里流传着《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这些信息一经发布,就得到了教育界普遍、高度的关注。 我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高中课程体系重构体现了全球性的教育发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提出核心素养、21世纪技能等概念。其背景是世界快速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面对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迅速的外部环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希望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炼和培养,帮助未来的公民获得实现个人终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须的可迁移、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政府亦不例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我们勾画了体现国际视野、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民族特质的未来中国公民形象。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再出发”(张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仅体现着国际共识,更是对当下中国教育紧迫问题的回应,它高度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知识本位的再度“宣战”,“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石鸥)我们有理由期待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课程改革将使中国教育走向崭新的时代。 在乐观的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忧虑。 学生核心素养对于中国教育、中国教育研究者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我们欠缺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支持。对于核心素养,有太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讨。例如,如何科学地确定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如何?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实在课程?核心素养如何评价?等等。 在此仅以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为例。首先,是否存在着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问题。“核心素养指向人,唯有人,才可以用素质与涵养——素养——及其程度和水平来衡量,核心素养不能衡量或修饰学科。学科可以达成某些核心素养,但它不等同于核心素养。”(石鸥) 其次,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从《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披露的各学科核心素养看,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依旧非常分明,并没有体现出课程整合的意识;即便在同一个学科内部,“学科核心素养”也存在着交叉、重叠的现象。 “在我国当前的政策语境下,由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是并行开展的,这自然就涉及到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内在的对应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但保证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江苏省义务教育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试行) 江省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试行) 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办公室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1

◎江苏省义务教育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试行)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2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试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而也是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鉴于数学核心素养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借鉴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基于学业质量评价的需要,我们对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体现出的关键能力进行了进一步分解,并根据义务教育第一学段的具体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制了相对应的水平等级及其具体表现。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小学阶段的具体表现 1.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能够从大量具体事物或现象中,抽取其共同的数学本质属性或特征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3

数学抽象素养在小学阶段具体表现为:能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抽取出数概念和几何图形,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抽取出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并形成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2.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能够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从范围较小的命题得到范围较大的命题,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从范围较大的命题得到范围较小的命题,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素养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的过程。 逻辑推理素养在小学阶段具体表现为:从已有的数学事实(尽管有时是个别的)出发,凭借一些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形式来推断某些结果,获得新的发现;从已有的数学事实出发,依据定义和一些确定的规则进行有逻辑的推理;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能理解他人运用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并作出适当的评判。 3.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指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解决问题的素养。4

聚焦“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 专版要目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 ●国外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有哪些? 二○一六年第六期 编者按: 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九大方面: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可见,21世纪核心技能强调不同于传统知识系统的评估体系,转向了更为深层、复杂、创新与合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培养。“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少教育专家及工作者都进入了讨论此话题的行列。本期小编就来梳理一下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的讨论。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余文森 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

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素养与知识、能力究竟有何联系和区别?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同时也是可以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生发出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三者相互联系的一面。但是,就像能力不同于知识一样,素养也不同于知识、能力。这种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就结构而言,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而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第二,就成分而言,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就内容而言,素养具有广泛性。素养包括和涵盖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非常广泛的东西,是人的整体生

我对化学知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doc

我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育人要求,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能力用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我认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研与创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方面。这无法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从而对物质进行有效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旨在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和微观的高度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明白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是基于一定的基础、并遵循相关的规律;旨在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伴随一定的能量转化,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的去分析化学反应,充分利用化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利用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变化提出相关的假设,通过层层分析、逐步推理来证实自己的假设,处理好观点、证据、结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推理法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解释化学本质与规律。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发现;组织学生去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并执行探究方案,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异常”现象,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树立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观念,对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化学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其中,涉及高中数学运算素养在课堂培养中需要梳理和明确的有三步,即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强化数学运算培养途径,形成数学运算的培养共识。 一、梳理数学运算常见错误 1. 审题出错(看错) 虽然看不懂,没看全,看错字等都是造成审题出错的因素,但缺少审题的步骤和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审题解决三个疑惑: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说要数学运算正确,首先要了解该题的基本情况和答题的基本方向,即首先是要有目标。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目标意识。 2. 计算出错(算错) 不少学生对计算能力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常常将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归结到非智力因素上,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计算错误。但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们总是只看重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对计算的具体实施,对计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等都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慢慢地就造成了一算就错的尴尬境地。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虽有基础性的问题,但缺少规则(规范)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规则意识。 3. 答案写错(写错) 虽计算等环节正确,但抄错、写错答案也是使运算出错的致命环节,造成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疲劳,数字书写不规范这两个方面。对于减少第一个错误的方法就需要强身健体(平时注意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减少第二个错误的方法就需要规范字的书写,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需要蕴含强体质意识、写规范字的意识。 4. 方向出错(弄错) 如果说前三种出错是细微是偶然,那么解题方案理解出错是方向性错误,犹如一艘迷航的船,永远达不到目的地,这是颠覆性和毁灭性的。造成方向性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想当然的坏习惯造成的,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函数y=Asin(xω+φ)的振幅,有的理解是A,有的理解2A,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算蕴含方向意识。 二、强化运算能力培养途径 1. 理解概念夯实运算根基 概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现行高中教学改革和教学考试考查中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根深之树不易折,泉深之水不会涸。准确理解概念是取得数学运算成功的重要根基,而学生许多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概念理解出错,或者概念理解不全。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把概念讲清讲透,通过举一反三,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在2015年浙江理高考试题第7题:存在函数f(x)满足,对任意x∈R都有() A. f(sin2x)=sin(x) B. f(sin2x)=x2+x C. f(x2+1)=|x+1| D. f(x2+2x)=|x+1| 这个试题的考查就是需要在课堂上落实函数概念教学,这样的考查应该说使考试更具有公平性,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如果课堂上能准确落实概念教学的教师,那么学生就多了一份可能和胜算。 2. 错错得正巩固运算经验 数学运算中有“负负得正”的运算律,对于学生运算发生错误,教师也要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要给学生产生错误的机会,让学生知道出错了,也能知道发生错误的原因,实践出真知,通过一次次的出错,让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运算方法和?\算结论。正如陆游的一首教子诗:

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b10527811.html, 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 作者:刘质刚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0期 摘要:数学这一门学科一直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作用,而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 力的培育是儿童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据我们所知,小学数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主要有六大方面,分别是数学学科中的理解与表征能力、建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推理与论证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科问题为线索以及以数学建模为路径的方式去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为线索,谈谈培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学科知识与问题数学建模数学思维与认知 小学是我们知识启蒙的时期,在小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以后获取知识的基础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的相关学科教学中,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其决定了我们科学能力的优劣。 一、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中的六大类型 1.数学理解与表征能力 数学理解能力,顾名思义,简单来说就是指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概念和逻辑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以及理性精神的理解能力。比如,对“运算律”的理解,小学数学中也就是四则运算。数学表征能力,指的是使用可视化形式以及结构化的方式关联化地表达概念、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简化问题与形式的能力。 2.数学建模能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关系都属于数学模型,可以说数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模型。在数学学科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可以找到数学概念原理、规律定律的原型。笔者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发现数学原型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而数学建模能力是一种获得数学思想经验、运用已有数学模型以及建立数学生活原型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内在活动,知识的发现、分析、理解、论证等都是人们的逻辑思维形式。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运用合理的步骤循序渐进式地进行“具象—形象—表象—抽象—模型”的逻辑思维思考,以达到表象、抽象模型建立的目的。

《小学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的研究--以实验能力为...

《小学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的研究--以实验能力为例》研究方案龙虎塘实验小学科学课题组组长及执笔人:付蓉 一.研究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这些科学素养则构成了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石。 我校十分注重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培养的方式与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上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主要问题有:1、教师不能清晰把握学科关键能力;2、在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时缺乏有效的措施;3、学科关键能力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形成科学、高效、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单一的知识丰富化,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概念界定。 科学学科关键能力有很多界定,大致包含三个方面:1、实验能力(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认知);2、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想的建立、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的运用、表达与交流);3、科学价值观。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解决小学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进一步完善学生 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评价体系。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实践和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内容与策略 1、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在理论中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进行解决问题。 2、教师自身学科关键能力及科学素养的提升。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 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4、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 值观。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 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核心素养是怎么出来的?研究者是借助怎样的框架来界定核心素养的?本文讲了支撑核心素养的三大研究,以期回答这些问题。——编者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 核心素养的概念不是凭空捏造的,那么,它又是怎么出来的呢?核心素养研究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集成,历来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关注。从其发展趋势看,大体涉及“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三大领域,而这三大领域,也启发了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人格构成及发展研究 发现人格发展的法则 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而人格发展的研究是首要的。

人格结构说主张,人格由四层要素组成,形成金字塔结构:第一层是志向,包括冲动、愿望、兴趣、能力倾向、理想、世界观和信念等;第二层是经验,包括知识、技能、熟练和习惯等;第三层是反映,包括情绪、感觉、思考、体悟、感情、意志和记忆等;第四层是气质,包括性别特质、年龄特质、病理学变化和身体变化等。也有把世界观、思想和道德的基本信念视为人格核心的人格学说。众多的人格学说可以为我们思考基础教育实践的指针,提供思想资料。我们期待于学校教育的是,从儿童人格成长的角度,不是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有长远的展望,寻求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 人格的结构与发展研究所引出的发展法则,为界定“核心素养”提供了基本视点:人格并不是个体心理机能与要素的简单总和,而是相互关联的内在条件的总体,这些要素交互作用,使得人格不断形成新的品质;人格并非单从个人自身之中就能求得诸要素之依据,它是受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具体的、历史的条件所制约的一种存在;人格并不是仅受周遭外在条件所制约的,而是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与社会乃至个人自身,从而展开创造性变革的一种存在;人格并不是脱离社会集体的个体存在,唯有介入社会、集体的关系之中,才能作为社会地、集体地行动的个人而存在。 人格的发展过程,是受种种社会条件所规定、所制约的。在思考儿童的人格发展之际,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人格的发展不是先天预成的,也不是凭借适应主义、个人主义所能决定的。人格是儿童周遭的

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各学段的运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第三学段: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运算不仅是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也都与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对运算能力的认识 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运算。 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 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的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途径,称为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换言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二、运算能力的特征 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正确、灵活、合理、简洁。 首先,要保证运算的正确,为此必须要正确理解相关的概念、法则、公式和定理等数学知识,明确意识到实施运算的依据, 然后,在适度训练、逐步熟悉的基础上,清楚的意识到实施运算中的算理。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减少在实施运算中思考概念、法则、公式等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运算的熟练程度,以求运算顺畅,立力求避免错误。 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在运算中十分普遍,即一般性与特殊性往往同时出现在实施运算的过程中,多题一解体现了运算的普适性,一题多解体现了运算的灵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部分同学在数学这一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出现倒退,第一个就栽在数学上。这样导致了不少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于是,我对部分同学的数学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访问,造成数学成绩不好,出现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学习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依然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跟随老师的步调一致,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不定计划,课前不预习,坐等上课,对老师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做笔记,不主动积极思考,没听到“门道”课后不巩固,不总结归纳。 二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每天就只是赶做作业,学习一点目的性都没有,应付老师,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缺乏自主钻研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极为重要,能够为学生排除其对数学的恐惧,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意对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注意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 (三)注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2) 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3)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4)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5) 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6)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7) 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 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 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 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 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 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 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 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 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

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21

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的诠释,与课程体系的结合是一种国际趋势,甚至有人说“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DNA”,要想通过课程设计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育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厘清课程设计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意识、国际理解、信息技术素养等与外语息息相关。虽然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外语学科素养的探讨尚显不足。 教育部组织专家研制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也包括外语素养,并将外语素养定义为:“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需求,通过口头后书面等语言形式,运用其他语言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 核心素养强调人的思维,许多学者也关注了英语、英语学习和思维的关系,指出英语学习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积极作用,英语能够引导学生用另外一种认知的方法和思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吴一安2015)提出它们之间有“血脉联系,语言和思维、文化不可分割,是高层次思维的介质,在思维和文化品格上具有育人功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1.语言能力。2.文化品格。3.思维品质。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但包括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我国的核心素养体系基于全世界对关键能力的研究、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现实以及我国优秀传统而形成。现在国家已经提出来整个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体系是从幼儿园到研究生,不再局限于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要全部落实到每一个学科的话,有些难度,因为学科教育是有学科的品种的。就英语学科而言,在这个大的核心素养体系中,有一些项目内容是英语学科必须首当其冲去承担的,比如说国际理解、全球视野以及对外国文化的理解等。这些人文的积淀或者人文的情怀,甚至包括英语语言或者英语文化所特有的批判性思维,也是我们的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从四个方面落实: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