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32
催化剂工程导论一、定义题1.什么是助催化剂?(P18)助催化剂是催化剂中具有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机械程度和寿命等性能的成分。
虽然助催化剂本身并无活性,但只要在催化剂中添加少量助催化剂,即可明显达到改进催化剂性能的目的。
2.什么是设备放大效应? P133随着催化剂制备规模由小试而中试,再由中试而工业化大生产,设备逐步增容,构造还可能变化,由此而带来制品质量的种种差异,可称之为设备的放大效应。
3.什么是比表面积?(p93)催化剂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多孔物质内外表面积的总和,单位为/ g ,有时也简称比表面4.什么是TGDTA?TG指的是热重分析,DTA指的是差热分析,TG和DTA一般是在一台仪器上,也就是热重-差热分析仪.5.什么是过渡浸渍?这个自己找一下二、判断题1、用沉淀法制备催化剂,加料方式对催化剂性能影响不大。
(×)答案在p35:经验证明,在溶液浓度,温度,加料速度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加料方式的不同,所得沉淀的性质也可能有很大差异,并进而使最终催化剂或载体的性质出现差异。
2、催化剂不参与化学过程。
(×)实质是参加了化学反应,经过一次化学循环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组成3、工业催化剂载体都是多孔惰性物质。
(×)正确说法:工业催化剂载体多数是孔性惰性物质4、起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是催化剂。
(×)起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也可能不是催化剂。
答案在p13第一段第二段:催化剂是在化学方面起加速化学反应的作用,而像光、电子热以及磁场等物理因素有时也能引起并加速化学反应,但其所起的作用一般不被称为催化作用。
根据定义: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称为催化剂,知其不是催化剂。
5、合成氨催化剂中的Al2O3是电子型助催化剂。
(×)答案在P19 :它是结构型助催化剂。
三、选择题1、双金属重整催化剂中,氧化铝作什么成分?(载体)2、制备骨架镍催化剂应采用(热熔融法)P46~473、干燥温度范围(80~200℃),焙烧温度范围(≥600℃)P374、分子筛中择形性最好的是哪个?ZSM55、浸渍法制备多组分催化剂应采用(多次浸渍)P43四、简答题1 简述Dowden建议的催化剂设计程序。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催化剂导论考试科目代码:[087]一、考试要求学习要求为考试内容所规定范围,对工业催化专业方向的学生,要求掌握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催化作用、催化过程的吸附作用,熟悉催化剂制备的基本工艺和方法,熟悉对催化剂性质的测试与表征方法和手段,了解催化剂失活与再生的原因与方法等内容。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本课程参考书为:〈实用催化〉高正中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催化剂工程导论〉王尚弟、孙俊全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概论一、有关催化剂作用和催化剂的定义、概念1.催化作用2.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寿命二、催化剂的组成、成分1.工业催化剂需考虑的问题2.催化剂的成分三、催化体系分类第二章催化中的吸附作用一、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二、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2.吸附的可动性3.吸附位能曲线三、吸附热四、金属上的化学吸附1.金属的化学吸附活性2.一些气体的化学吸附态第三章工业催化剂制备制造方法一、沉淀法1.沉淀法的分类2.沉淀操作的原理和技术要点3.实例二、浸渍法1.各类浸渍法的原理及操作2.实例三、混合法四、热熔融法五、离子交换法六、催化剂成型1.成型工艺概述2.几种重要的成型方法七、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新进展第四章催化剂表征与测试一、概述二、活性评价和动力学研究1.活性的测定与表示方法2.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3.实验室反应器4.评价与动力学实验的流程和方法三、催化剂的宏观物理性质测定1.颗粒直径及粒径分布2.机械强度测定3.催化剂的抗毒稳定性及其测定4.比表面积测定与孔结构表征四、催化剂微观性质的测定和表征1.电子显微镜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2.X-射线结构分析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3.热分析技术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第五章催化剂的失活一、结焦二、金属污染三、毒物吸附1.金属催化剂中毒2.固体酸催化剂中毒3.毒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其毒性的影响4.中毒与反应条件四、烧结1.生成化合物2.相转变与相分离3.活性组分被包埋4.组分挥发5.颗粒破裂6.结污7.催化剂再生和更换第六章催化剂在化工利用中的应用、发展及实例分析1.催化加氢;2.催化氧化;3.催化剂在是由石油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4.环境友好催化剂及其应用三、考试结构1.考试时间:120分钟2.满分: 150分3.题型结构:简答(40 )论述(35)综合分析及评述(75分)四、参考书目1.《实用催化》,高正中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催化剂工程导论》,王尚弟、孙俊全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1.1953年Ziegler-Natta型催化剂的问世,是化工里程碑。
2•合成氨工业是最伟大的工艺开发:把催化剂理论和工艺实际相结合,解决了热力学、催化剂筛选、高压的问题。
3. Wachker :乙烯制备乙醛,采用纯乙烯和纯氧,催化剂原位再生,乙烯大量过剩,维持在爆炸极限上限操作,压力为0.3mpa,温度为373K,乙烯经纯化后再生,依稀的收率打95%.4. 催化剂的基本特性:a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b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c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e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的反应也有效。
5. 催化剂按工艺与工程分类: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酶催化剂。
6. 多相固体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电子助催化剂,晶格缺陷助催化剂),载体,其他。
第二章1. 工业催化剂的传统制造方法: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热熔融法。
2. 沉淀法分为:单组分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浸渍沉淀法,导晶沉淀法。
3. 沉淀法的流程:两种以上的金属盐溶液-混合-沉淀剂-沉淀-晶型或非晶型的沉淀-洗涤干燥焙烧-研磨成型活化-催化剂。
4. 共沉淀:将两个或多个组份同时沉淀。
关键:T、PH 搅拌程度,加料顺序5. 均匀沉淀:首先使沉淀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体系,调节温度和时间,逐渐提高PH 是沉淀缓慢进行。
关键:沉淀剂的选择温度和PH的控制。
6. 洗涤: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特有的操作EG硝酸铝和氨水-中和-洗涤-老化-过滤-酸化-成型-干燥-煅烧-成品7. 沉淀剂的选择原则:a尽可能使用易分解挥发的沉淀剂b形成的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c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d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e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
催化剂工程导论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催化剂——一种物质,旧称触媒,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度而不改变反应的吉布斯自由焓变化,这种作用称催化作用。
载体——固体催化剂所特有的组分,起增大表面积,提高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的作用,有时还担当共催化剂或助催化剂的角色。
抑制剂——如果在主催化剂中添加少量的物质,能使前者的催化活性适当降低,甚至在必要时大幅度下降,则这种少量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和助催作用相反)。
均匀共沉淀法——是使待沉淀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预先造成一种十分均匀的体系,然后调节温度和时间,逐渐提高pH值,或者在体系中逐渐生成沉淀剂等方式,创造形成沉淀的条件,使沉淀缓慢进行,以制得颗粒十分均匀而且比较纯净的沉淀物。
陈化——沉淀在其形成之后发生的一切不可逆变化称为沉淀的陈化。
浸渍法——将载体浸泡在含有活性组分(注、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再经过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
熔融法——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催化剂组分的熔合,使其成为均匀的混合体,合金固溶体或氧化物固体。
适用于少数不得不经熔炼过程的催化剂,为的是要借助高温条件将各个组分熔炼成为均匀分布的混合物,甚至形成氧化物固溶体或合金固溶体。
离子交换法——借用离子交换剂作为载体,以阳离子的形式引入活性组分,制备高分散、大比表面积、均匀分布的附载型金属或金属离子催化剂。
机械强度——催化剂抗拒外力作用而不致发生破坏的能力。
强度是任何固体催化剂的一项主要性能指标,它也是催化剂其他性能赖以发挥的基础。
寿命——指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维持一定活性水平的时间(单程寿命),或者每次活性下降后经再生而又恢复到许可活性水平的累计时间(总寿命)。
寿命是对催化剂稳定性的总概括。
转化率——反应物A已转化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物A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空速——物料的流速(单位时间的体积或质量)除以催化剂的体积就是体积空速或是质量空速,单位s-1。
第一章1.催化剂的基本特性:1)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2)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3)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5)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的反应也有效。
2.催化剂按工艺与工程分类: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酶催化剂。
3.多相固体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电子助催化剂,晶格缺陷助催化剂),载体,其他。
4.酶催化剂:高催化效率;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可自动调节活性。
第二章1.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所需的单元操作:溶解,熔融,沉淀,浸渍,离子交换,洗涤,过滤,干燥,混合,成型,焙烧和还原。
2. 工业催化剂的传统制造方法: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热熔融法。
3. 沉淀法分为:单组分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浸渍沉淀法,导晶沉淀法。
4. 沉淀剂的选择原则:1)尽可能使用易分解挥发的沉淀剂;2)形成的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3)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4)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5)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
5. 沉淀带入的杂质的原因:表面吸附,形成混晶,机械包藏。
6. 沉淀形成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PH值,加料方式和搅拌强度。
7. 浸渍法:过量浸渍法,等体积浸渍法,多次浸渍法,浸渍沉淀法,喷洒流化法浸渍法,蒸汽相浸渍法。
8. 成型方法:压片成型,挤条成型,喷雾成型,转动成型。
9. 焙烧的目的:1)通过物料的热分解,除去化学结合水和挥发性物质(如CO2、NO2、NH3),使之转化为所需的化学成分,其中可能包括化学价态的变化;2)借助固态反应、互溶、再结晶,获得一定的晶型、微粒粒度、孔径和比表面积等;3)让微晶适度地烧结,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
绪论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IUPAC 1976定义:催化作用是靠用量很少而本身不被消耗的一种叫做催化剂的外加物质来加速化学反应的现象。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又不参加最终反应的物质二、催化剂的基本特性1 •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
2•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结构具有选择性。
3•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5•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也有效。
三、催化剂的分类1.根据聚集状态分类固体,液体,气体均相催化反应定义:当催化剂和反应物形成均一相时(气相均相催化反应:气体分子热分解反应;液相均相催化反应:碱催化的水解反应)多相催化反应定义:当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不同相时(催化剂多为固体)2 •根据化学键分类金属键、等极键、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3•按元素周期律分类主族元素、过渡元素5.按工艺与工程特点分类(以组成结构、性能差异和工艺工程特点为依据)分为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等三大类。
四、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1 •多相固体催化剂(使用比例最高)(1 )主催化剂(活性组分)是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2 )共催化剂是能和主催化剂同时起作用的组分(3 )助催化剂是催化剂中具有提高主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机械强度和寿命等性能的组分。
助催化剂本身无活性。
①结构助催化剂:能使催化活性物质粒度变小、表面积增大,防止或延缓因烧结而降低活性等。
②电子助催化剂:通过改变主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高活性和稳定性。
③晶格缺陷助催化剂:使活性物质晶面的原子排列无序化,通过增大晶格缺陷浓度提高活性。
②和③合称为调变性助催化剂(4)载体是固体催化剂所特有的组分,起增大表面积,提高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的作用,有时还担当共催化剂或助催化剂的角色。
催化剂工程导论 - 大纲及思考题答案催化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工业催化剂概述本章重点催化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难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
第一节催化剂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本节要求了解催化剂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考核概率5%)。
1 催化剂―化学工业的基石2 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催化剂3 催化剂与石油炼制及合成燃料工业4 基础无机化学工业用催化剂5 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用催化剂6 三大合成材料工业用催化剂7 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中的催化8 催化剂在生物化学工业中的应用9 催化剂在环境化学工业中的应用第二节催化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本节要求理解催化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考核概率90%),掌握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考核概率95%)。
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 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3 催化剂的分类4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5 多相和均相催化剂的功能特点6 多相和均相催化剂的同一性7 新型催化剂展望第二章工业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本章重点是沉淀法和浸渍法,难点是催化剂的制备原理和技术要点。
第一节沉淀法本节要求理解沉淀法的分类(考核概率60%),掌握沉淀操作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考核概率80%),了解沉淀法催化剂制备实例(考核概率20%)。
1 沉淀法的分类2 沉淀操作的原理和技术要点3 沉淀法催化剂制备实例第二节浸渍法本节要求掌握各类浸渍法的原理和操作(考核概率80%),了解浸渍法催化剂制备实例(考核概率20%)。
1 各类浸渍法的原理及操作 2 浸渍法催化剂制备实例第三节混合法本节要求了解混合法制备催化剂(考核概率20%)第四节热熔融法本节要求了解热熔融法制备催化剂(考核概率20%)第五节离子交换法本节要求理解由无机离子交换剂制备催化剂,由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催化剂(考核概率40%)。
1 由无机离子交换剂制备催化剂。
2 由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催化剂。
第六节催化剂的成型本节要求了解催化剂成型工艺,几种重要的成型方法(考核概率20%)。
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按维度尺寸大小的范围分为①0维 原子团簇 ②1维 纳米线 ③2维 薄膜 ④3维 纳米块按形体分:①粉体材料②晶体材料③薄膜材料效应:①尺寸效应 ②星子效应 ③界面效应 ④体积效应纳米材料的制备气相高温裂解法 喷雾转化法 化学合成法①气相合成SiH 4−−→−C o100↓Si +2H 2 ②凝聚相合成(溶胶—凝聚体)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物,是开发许多化工产品的关键。
以生产化工产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是一个高技术、多品种的复杂产业。
工业催化剂是小产量而高附加值的特殊精细化学品。
专用化学品一般指专用性质较强,能满足用户对产品性能要求、采用较高技术和中小型规模生产的高附加值化学品或合成材料;而精细化学品,一般指专用性不甚强的高附加值化学品。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它本身又不参与最终产物的物质。
催化剂的基本特性: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它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2.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3.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5.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的反应也有效 催化剂的分类(1)根据聚集状态的分类: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2)根据化学键的分类:金属键、离子键、配位键、等极键(3)按元素周期律的分类: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4)按催化剂组成及其使用功能的分类(5)按工艺与工程特点分类: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和酶催化剂主催化剂:是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共催化剂:能和主催化剂同时起作用的部分助催化剂:是催化剂中具有提高助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机械强度和寿命等性能的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