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64
普通来说,催化剂是指参预化学反响中间历程的,又能选择性地改变化学反响速率,而其本身的数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先后根本保持不变的物质。
下面是为您精心的关于催化剂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份多晶硅工程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份,要综合表达研究报告中各部份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工程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多晶硅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二)工程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工程可行性研究依据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xx)20 号 ; 4.《产业构造调整目录 xx 版》 ; 5.《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开展规划》 ;6. 《建立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 xx年审核批准施行;7. 《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 xx 年8. 企业投资决议;9. ……;10. 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工程建立内容、规模、目标(六)工程建立地点二、多晶硅工程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工程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工程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工程产品市场前景(二)工程原料供应问题(三)工程政策保障问题(四)工程资金保障问题(五)工程组织保障问题(六)工程技术保障问题(七)工程人力保障问题(八)工程风险控制问题(九)工程财务效益结论(十)工程社会效益结论(十一)工程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份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份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工程作全貌了解。
表 1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名称单位数值1 工程投入总资金万元 26136.001.1 固定资产建立投资万元 18295.201.2 流动资金万元 7840.802 工程总投资万元 20647.442.1 固定资产建立投资万元 18295.202.2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2352.243 年营业收入(正常年份) 万元 36590.404 年总本钱费用(正常年份) 万元 23783.765 年经营本钱(正常年份) 万元 21954.246 年增值税(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17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8 年利润总额(正常年份) 万元 12806.649 所得税(正常年份) 万元 3201.6610 年税后利润(正常年份) 万元 9604.9811 投资利润率 % 62.0312 投资利税率 % 71.3313 资本金投资利润率 % 80.6314 资本金投资利税率 % 93.0415 销售利润率 % 46.5216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29.3217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43.9818 税后财务净现值 FNPV(i=8%) 万元 9147.6019 税前财务净现值 FNPV(i=8%) 万元 11761.2020 税后投资回收期年 4.6621 税前投资回收期年 3.8822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42.05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工程的主要问题发展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一章1.1953年Ziegler-Natta型催化剂的问世,是化工里程碑。
2•合成氨工业是最伟大的工艺开发:把催化剂理论和工艺实际相结合,解决了热力学、催化剂筛选、高压的问题。
3. Wachker :乙烯制备乙醛,采用纯乙烯和纯氧,催化剂原位再生,乙烯大量过剩,维持在爆炸极限上限操作,压力为0.3mpa,温度为373K,乙烯经纯化后再生,依稀的收率打95%.4. 催化剂的基本特性:a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b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c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e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的反应也有效。
5. 催化剂按工艺与工程分类: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酶催化剂。
6. 多相固体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电子助催化剂,晶格缺陷助催化剂),载体,其他。
第二章1. 工业催化剂的传统制造方法: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热熔融法。
2. 沉淀法分为:单组分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浸渍沉淀法,导晶沉淀法。
3. 沉淀法的流程:两种以上的金属盐溶液-混合-沉淀剂-沉淀-晶型或非晶型的沉淀-洗涤干燥焙烧-研磨成型活化-催化剂。
4. 共沉淀:将两个或多个组份同时沉淀。
关键:T、PH 搅拌程度,加料顺序5. 均匀沉淀:首先使沉淀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体系,调节温度和时间,逐渐提高PH 是沉淀缓慢进行。
关键:沉淀剂的选择温度和PH的控制。
6. 洗涤: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特有的操作EG硝酸铝和氨水-中和-洗涤-老化-过滤-酸化-成型-干燥-煅烧-成品7. 沉淀剂的选择原则:a尽可能使用易分解挥发的沉淀剂b形成的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c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d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e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
《催化剂工程技术:基础与应用》阅读札记目录一、催化剂工程技术概述 (2)1. 催化剂的定义与分类 (3)1.1 催化剂的概念及作用 (4)1.2 催化剂的种类和特点 (6)2. 催化剂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6)2.1 早期发展阶段 (8)2.2 现代催化剂工程技术的进展 (9)二、催化剂基础理论 (11)1. 催化剂的表面化学性质 (12)1.1 表面结构 (13)1.2 表面能量 (15)1.3 表面化学性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16)2. 催化反应机理 (17)2.1 反应中间物与过渡态理论 (18)2.2 反应机理的类型与特点 (19)三、催化剂制备技术 (20)1. 催化剂制备原理与方法 (21)1.1 制备原理 (23)1.2 制备方法及其选择依据 (24)2. 催化剂成型技术 (25)2.1 颗粒成型技术 (27)2.2 其他成型技术及其特点 (28)四、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 (29)一、催化剂工程技术概述在化学反应的海洋中,催化剂如同智慧的航海家,以其独特的能力加速或减慢反应的步伐,同时提高产物的选择性。
而催化剂工程技术,则是这一航行中不可或缺的导航灯塔,它引导着催化剂从实验室的理想状态走向工业应用的广阔天地。
催化剂工程技术,就是围绕催化剂的研发、制备、表征、应用以及再生等环节所展开的一系列技术。
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确控制催化剂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达到优化反应效果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入理解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还需要关注其在实际反应中的稳定性、活性以及选择性。
催化剂的制备是工程技术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催化剂的基本品质。
传统的制备方法如沉淀法、浸渍法等,但都力求在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制备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的制备方法如水热法、微波法等不断涌现,为催化剂工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催化剂的表征与测试则是工程技术的重要支撑,通过先进的分析手段,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可以直观地观察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从而深入了解其催化机制。
过渡金属催化剂界面工程策略
过渡金属催化剂界面工程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相结构设计:通过调控晶相、晶面和晶界等方式来增强析氢活性。
选择合适的晶相和晶面可以提高催化剂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和析氢活性,从而提高析氢效率。
适量的晶界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点密度和析氢速率,进而增强析氢性能。
2. 表面活性位点设计:通过摩尔比调控、表面修饰和异质结构设计来实现。
选择合适的金属摩尔比可以调控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影响析氢活性。
表面修饰可以引入功能基团调控表面化学性质,增强析氢效率。
异质结构设计可以构建二维或三维结构,提高催化剂表面积和析氢速率。
3. 纳米结构化: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原子暴露,增加活性位点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以及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促进催化反应的发生。
4. 电子结构优化: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高其本征活性。
5. 协同催化效应:通过组合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或与其他非金属催化剂结合,实现协同催化效应,从而提高析氢效率。
6. 非晶化:通过制备非晶态催化剂,提高其催化活性。
非晶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活性位点,能够更好地与电解液接触和反应。
这些策略都是为了优化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界面工程,提高其析氢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实验和验证。
催化工程中单原子催化剂单原子催化剂是一类催化剂,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工程领域。
本文将从单原子催化剂的定义、制备方法、催化机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单原子催化剂的定义单原子催化剂是指催化剂中的活性位点为孤立的单个原子。
相对于传统的纳米颗粒催化剂,单原子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为原子尺度的活性位点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中心,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副反应。
二、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在高温下将金属纳米颗粒还原为单原子状态,如高温还原、高温离子交换等。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在溶液中控制金属原子的聚集程度,使其形成单原子催化剂。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溶液离子交换法等。
三、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与传统的纳米颗粒催化剂有所不同。
由于单原子催化剂具有孤立的活性位点,其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这些活性位点上。
催化反应通常包括吸附、活化、转化和解离等步骤,而单原子催化剂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中心,从而加速这些步骤的进行,提高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四、单原子催化剂的应用单原子催化剂在催化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单原子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可以催化各种复杂的有机反应,如氧化、还原、烷基化等。
其次,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净化废水、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以及催化制氢等。
此外,单原子催化剂还可以应用于电化学催化、光催化和燃料电池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总结:单原子催化剂作为一类新型的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工程领域。
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催化机理与传统的纳米颗粒催化剂有所不同。
单原子催化剂在有机合成、环境保护、能源和电化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单原子催化剂将在催化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催化工程专业优势与特色催化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学反应、催化剂设计、工艺过程优化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在当今能源、环保和化工等领域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催化工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篇文档将重点介绍催化工程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催化理论创新催化工程的核心是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而催化剂性能的优劣则直接关系到化学反应的效率和产物。
催化工程专业的首要优势在于其不断创新的催化理论。
通过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活性组分的深入研究,催化工程专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催化剂设计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和稳定性,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二、高效催化剂设计催化工程专业的另一大特色在于高效催化剂的设计。
通过先进的合成技术、表征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催化工程专家们能够设计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催化剂,实现高效、环保的化学反应过程。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
三、绿色催化过程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化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催化工程专业在绿色催化过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开发高效、环保的催化剂和反应工艺,催化工程专家们致力于实现化学品的绿色合成,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跨学科融合催化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催化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和广泛的学科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背景使得催化工程专家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五、工业催化应用催化工程专业的最终目的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
本专业与许多化工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促进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催化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催化剂工程师岗位职责催化剂工程师是指负责研发、制备、改性、评价及应用催化剂的专业人士。
催化剂工程师在石油化工、化学制药、环保等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催化剂制备和改性:催化剂工程师首要任务是研发和制备新型催化剂,完成对催化剂各个环节的研究。
催化剂工程师需要对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设备进行研究,考虑催化剂的流化性、催化活性、生产速率等因素。
此外,对催化剂的改性也需要进行研究,如改变载体材料、增加活性物质含量等。
2. 负责催化剂性能评价:催化剂工程师需要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等性能进行评价,以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评价方法包括表面积测试、谱学测试、物理化学测试、催化性能测试等。
3. 负责催化剂应用研究:催化剂工程师需要对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反应机理等进行研究,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选择性。
同时,也需要对催化剂应用领域的新技术进行研究,如生物质催化转化、光催化等。
4. 负责催化剂生产的工艺开发:催化剂工程师需要针对新型催化剂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开发,在提高催化剂生产效率、降低催化剂成本等方面发挥作用。
同时,催化剂工程师还需要考虑催化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5. 负责催化剂的技术服务:催化剂工程师需要为客户提供催化剂的使用和维护指导,解决催化剂的应用问题。
在客户面前,要主动与客户沟通,及时解决各种应用问题,确保催化剂能够稳定使用。
综上所述,催化剂工程师在研究和应用催化剂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物理、机械等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一章1.催化剂的基本特性:1)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2)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的结构具有选择性;3)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5)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的反应也有效。
2.催化剂按工艺与工程分类: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酶催化剂。
3.多相固体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电子助催化剂,晶格缺陷助催化剂),载体,其他。
4.酶催化剂:高催化效率;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可自动调节活性。
第二章1.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所需的单元操作:溶解,熔融,沉淀,浸渍,离子交换,洗涤,过滤,干燥,混合,成型,焙烧和还原。
2. 工业催化剂的传统制造方法: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热熔融法。
3. 沉淀法分为:单组分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浸渍沉淀法,导晶沉淀法。
4. 沉淀剂的选择原则:1)尽可能使用易分解挥发的沉淀剂;2)形成的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3)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4)沉淀物的溶解度应很;5)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
5. 沉淀带入的杂质的原因:表面吸附,形成混晶,机械包藏。
6. 沉淀形成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PH值,加料方式和搅拌强度。
7. 浸渍法:过量浸渍法,等体积浸渍法,多次浸渍法,浸渍沉淀法,喷洒流化法浸渍法,蒸汽相浸渍法。
8. 成型方法:压片成型,挤条成型,喷雾成型,转动成型。
9. 焙烧的目的:1)通过物料的热分解,除去化学结合水和挥发性物质(如CO2、NO2、NH3),使之转化为所需的化学成分,其中可能包括化学价态的变化;2)借助固态反应、互溶、再结晶,获得一定的晶型、微粒粒度、孔径和比表面积等;3)让微晶适度地烧结,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
新材料与催化剂工程专业前景
工业催化学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它以催化科学技术为核心。
催化科学技术是当今化学品、燃料、材料、医药和食品生产及环境净化的支柱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对于国民经济、环境和公众健康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21世纪,催化仍然将是推动化学工业、石油炼制工业技术进步的核心技术,其在新材料、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研究方向:01.催化剂工程。
02.催化反应工程。
03.催化材料。
04.催化化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催化化学、反应工程、材料科学等方面宽广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较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书面表达能力。
催化剂工程要点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是催化原理和工业催化的知识)1. 对催化理论贡献最大两位科学家是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 )和美国物理化学家兰格缪尔(Irving Langmuir )。
奥斯特瓦尔德首次提出“催化catalysis ”概念;郎缪尔首次发现表面活性中心,并提出相关的表面吸附理论。
2. 在我国化学史上,值得尊敬和纪念的三位科学家是:吴蕴初是我国民族化学工业的奠基人(1923年建立“上海天厨味精厂”并获得专利);候德榜是我国近代化学史上的第一颗明星(发明候德榜制碱工艺,于1926年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闵恩泽是我国当代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奖)。
3. 德国物理化学家Haber 发明的合成氨催化剂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为人类生存环境改善做出巨大贡献,但Haber 发明的化学武器(氯气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却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和威胁。
Haber 成为化学史上颇受争议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4. IUPAC 于1981年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 自由焓变化;催化剂又称触媒。
5. “催化”一词包含三重含义:催化科学、催化技术、催化作用。
6. 催化科学与催化技术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 “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叫发明。
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对科学的评价主要视其创造性、真理性,对技术的评价则首先看是否可行,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7.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020秋《催化剂工程》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催化剂分类方法的是(D)A.聚集状态B.化学键C.化学周期律D.溶解度和熔点2.金属键类型的催化剂属于以(D)分类的催化剂A.离子键B.配位键C.化学键D.氢键3.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本质不包括下列哪项(A)A. 改变反应物的性质B.改变反应历程C.降低活化能D.加速化学反应4.将催化剂所需的(C)组分同时沉淀的一种方法。
A.一个B.两个C.两个及两个以上D.三个一上5.沉淀形成的影响因素不包括(B)A.浓度B.溶解度C.温度D.pH值6.转化率、选择性、收率三者的关系(A)A.收率=转化率*选择性B.收率=转化率/选择性C.收率=转化率+选择性D.收率=转化率-选择性7.下列哪项不属于衡量催化剂的综合指标(A)A.溶解温度B.活性C.选择性D.使用寿命8.抗压碎和(A)是催化剂机械强度的测试方法A.抗磨损性能评价B.抗拉性C.延展性D.韧性9.催化剂中毒的分类包括(C)A.暂时性的中毒B.永久性中毒C.暂时性的中毒和永久性中毒D.局部性中毒10.催化剂寿命的三阶段正确顺序为(C)A.成熟、衰老、稳定B.衰老、成熟、稳定C.成熟、稳定、衰老D.衰老、稳定、成熟11.将沉淀剂与(A)待沉淀溶液作用以制备单一组分沉淀物的方法称为单组份沉淀法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12.借助(D)引导非晶型沉淀转化为晶型沉淀的方法称为导晶沉淀法A.溶剂B.催化剂C.溶剂D.晶华导向剂13.借助于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汽的形态将其附载到载体上的方法称为(A)A.蒸汽相浸渍法B.过量浸渍法C.等体积浸渍法D.流化喷洒浸渍法14.混合法分为(B)和湿法两种A.干湿法B.湿法C.干燥法D.沉淀法15.离子交换剂包括无机离子交换剂和(A)。
A.有机离子交换树脂B.有机离子交换剂C.无机离子交换树脂D.离子交换剂16.为了提高催化剂强度和降低成型时物料内部或物料与模具间的摩擦力,有时配方中要加入粘结剂和(D)A.溶剂B.氧化剂C.离子交换剂D.润滑剂17.下列哪项是动力学的目的(A)A.提供数学模型,弄清反应机理B.了解反应物结构 C,掌握反应进度D,弄清反应物化学结构18.测定总比表面积的方法(C)A.BET法B.色谱法C.BET法和色谱法D.化学吸附法19.测定活性比表面的方法(C)A.化学吸附法B.色谱法C.化学吸附法和色谱法D.BET法20.能够反应催化剂效能高低,并且能够反应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程度的是(A)A.活性B.选择性C.寿命D.机械强度21.表征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可用的方法或仪器设备是:(D)A.XRDB.SEMC.XPSD.EXAFS22.下列催化剂中哪一个对毒物最敏感(A)A.用还原法制得的金属催化剂B.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金属硫化物催化剂D.分子筛催化剂23.表征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和价态可用的仪器设备是:(C)A.XRDB.SEMC.XPSD.HEED24.B.E.T.方程式的导出是基于(B)A.化学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用Langmuir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B.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用Langmuir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C.物理吸附的单分子层理论,用Langmuir的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D.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用Freundlich的非理想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25.负载型催化剂通常用何种方法制备?(A)A.浸渍法B.沉淀法C.Raney法D.熔融法26.催化剂的作用是(D)A.改变反应温度B.改变反应压力C.改变物质的组成D.改变反应的途径27.大气污染物产生或排放的源头有动态源和静态源两类,下面(C)是动态源。
催化剂工程专业介绍
催化剂工程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应用,以及催化反应的机理和工艺优化。
催化剂是一种
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通常通过提供一个新的反应路径来
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使反应更快地进行。
催化剂工程涉及的领域
广泛,包括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
在催化剂工程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物理
化学等基础课程,同时也会学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表征技术、催
化反应的原理和工艺优化等专业课程。
学生将掌握催化剂的设计原理、制备工艺、性能评价方法以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催化剂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化工、石油、化肥、环保等领
域从事催化剂设计、生产、应用和研发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新型催
化剂的研发、工艺改进、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催化剂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在科研院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推动催化剂领域的学科发展。
总的来说,催化剂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化学、材料、工程等多
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对于推动化工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