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备考的三大要点

翻译备考的三大要点

翻译备考的三大要点
翻译备考的三大要点

根据对近年来考研翻译真题及命题形式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考研翻译基本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体裁固定,但内容宽泛。近年来,考研翻译短文的体裁基本上是议论文,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涉及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历史、文化、哲学、心理等问题。

其次,难度趋向稳定,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尽管考研大纲经过了几次调整变化,但考研翻译的变化不大,其基本要求主要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整份试卷而言,试题的难度保持在中等偏难的水平,而且基本趋于稳定,不会有大起大伏的变化。

再次,句型结构复杂,词义灵活多变。尽管考查点比较灵活多变,但主要还是以长难句、

结构复杂句为主,以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概念并用汉语正确予以表达的能力为主。

做翻译通常情况下有三个步骤:理解、表达和校对。在此,提醒考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理解就谈不上确切表达,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

一、理解

对于原文件的理解主要通过上下文来实现。考生必须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来探求正确的译法。所谓上下文可以指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指整篇文章。对原文作透彻理解是确切翻译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提醒大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语言现象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每一种语言现象都代表着特定的意义。因此,把握好了语言结构和现象,必然对原文的理解带来速度和准确度两方面的好处。各种从句和句式以及固定搭配无疑是我们备考的重点。

2.解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有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

例1. It is good for him to do that… 仔细分析,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1) 这样做对他有好处;(2) 他这样做是件好事。究竟是哪种意思,取决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理解文章主旨

理解文章主旨,有助于翻译过程中的词义选择准确性。

二、表达

表达阶段就是考生把自己对原文所表达的内容用汉语重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表达的好坏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及汉语的修养程度、表达涉及到翻译的方法及技巧等问题。基本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要意译,要杜绝明显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和翻译腔调。准确为第一要务。

三、校对

校对是为了保证译文完全符合原文所陈述的内容。在检查译文时,考生必须借助原文才能确认自己翻译的准确性。另外,校核也包括对文字的润色,因此,提醒大家校核是一个很

重要的阶段,并非可有可无。通过校核,我们可以发现译文的一些问题,确保自己理解的内容很多把握地得到分数。在校核阶段,提醒大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人名、地名、日期、方位和数字的翻译;

2.汉语译文的词与句有无遗漏;

3.汉语译文中句子修饰成分的位置;

4.有无错别字;

5.标点符号有无错误等。

此外,考研英语翻译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长期的练习、不断的思考、一些方法和技巧的使用都是必要的。

翻译本质及译学方法专题研讨会记要

“翻译本质及译学方法专题研讨会”记要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翻译本质及译学方法专题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9—22日在北国冰城哈尔滨隆重召开。中国译协发来贺辞,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负责人杜桂枝莅临大会并发表讲话,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致欢迎辞。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35家单位的52名专家学者齐聚黑龙江大学,另有20余人列席会议。与会代表共提交48篇论文,其中36人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两次学术沙龙,围绕翻译本质问题是否应该悬置、翻译方法与译学方法之别、语料库与翻译、发掘传统与引进西方、纯理思考与注重现实、变译与全译之分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大会安排井然有序,内容丰富,讨论热烈,针对性强,基本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的,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综合所提交论文与大会发言以及沙龙互动的内容,讨论要点可归结为以下三大方面: 1.翻译本质多视角研究 在翻译学学科建设日益迫切的今天,翻译本质问题是其根本性的问题,任何一个研究者不论自觉与否都会考虑这个问题,对其明确与否,了解得全面与否,都会无形中影响其翻译研究,决定其研究选题的取舍。从与会文章来看,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多的关注。提交的会议48篇论文中有23篇从各自的立场多视角地考察了翻译的本质问题,如从语思统一角度考量翻译本质(高金岭);取文学翻译视角考察翻译本质(焦鹏帅);从双语词典翻译考察翻译本质(陈伟);从可译性角度论及韵体译诗之可行性(郦青)、从翻译模式论及翻译本质(刘泽权、张丽)。学者们认为:建国前中国翻译具有民族性和异质性(贾洪伟);翻译是多元的(陆永昌);“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一字可以穷尽译理(罗新璋);翻译具有历史性,由此可以反思翻译的对等论、相似论以及重译等诸多问题(庞秀成);翻译是一种语言审美实践(武锐);翻译属于第二级传播(肖胜文);“化”是全译的本质(余承法、万光荣);文学翻译的本质是隐喻性语言的转换生成(苏艳);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张文英);视域融合论是翻译的绝对本质属性(张永中、王国平);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原文与译文间寻求均衡促成了翻译均衡论(周领顺)。 2. 译学方法多学科研究 方法论研究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译学方法论的建设开始受到关注,说明译学开始走向成熟。走向成熟,并非成熟,而只是起步。 翻译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在国内开始受到关注,此次会议有所体现,如当前翻译研究应该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翻译是忠实还是背叛、翻译研究的范式与视角区别何在等问题,值得三思(张会森);翻译学研究从相邻学科借用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多,值得探究(杨晓荣);全译与变译研究奠定了翻译学的基石(李亚舒);穆雷从翻译学博士论文写作现实出发阐述了翻译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胡庚申从术语学角度厘清了译事、译技、译见、译论、译学等核心概念。 机器翻译研究和翻译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本次会议也成为一个亮点,如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把翻译看成解读密码的过程(冯志伟);翻译具有再生性,对人译与机译理论建模和工程实践中的学术探索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易绵竹);形式语法的本质是自然语言建模,对机器翻译、信息检索和抽取、自动校对均具重要价值(许汉成)。语料库是时兴的翻译研究手段,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如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胡开宝、邹颂兵)、基于《天演论》变译平行语料库的变译思想研究(黄忠廉)、基于本体的俄汉机器翻译基本句库的设计(姚爱刚)。另外还有学者从文本类型学角度论科技翻译(丛亚平)、从场景—框架语义理论研究文学翻译(邓静)、从对比语义学角度探讨词汇的转换(高兰英)、用关联原则解读幽默讽刺话语的翻译(黄杨英)、从模因的角度看归化与异化的动态统一过程(尹铁超、王娜)、从术语学角度讨论语言学术语的翻译(彭玉海)。 3. 其他议题 与翻译相关的论题还有:赵为“中国武侠小说俄译初探”、张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译外教学探讨”、孙翠英“文学翻译中异国情调的传达——情感模式的翻译”、高雅古丽·卡德尔“语篇理论在高校翻译教学中的移植与实践作用”、韩振宇“翻译的社会功能标准”、李利群“俄罗斯文学作品标题翻译技巧”、刘丽芬“俄语标题结构汉译模式”、阎萍“商贸日语文章中的翻译问题”。 78

浅谈林语堂的翻译观及实践

一、引言 林语堂先生(1895-1976)是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林语堂,原名和乐,笔名语堂,福建南部平和县坂仔乡人。林氏自幼便深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主流文化对林语堂的影响伴随他的一生,其原因主要有二:家庭和教育。其父林至诚是当地的基督教牧师,是个极具幽默感的乐天派。林语堂家10个成员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全体家庭成员晚上都会轮番诵读《圣经》,然后一同祈祷。因此,基督教对年幼的林语堂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13岁时,林语堂进入厦门鼓浪屿的一所教会学校———寻源中学。中学毕业后,林语堂进入同是教会学校的圣约翰大学。和其他的教会学校一样,这里同样是西方文化的世界。牧师家庭的熏陶和教会学校的求学经历造就了一个熏染在中国乡土文化中的基督教徒。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对林语堂有着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响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他的生活环境及其对本国文化的热爱。林语堂称自己有“高地的人生观”,林语堂曾说对他童年影响最大的有三个因素,其中之一便是家乡的山景。从本质上说,家乡的山景,即他生活的自然环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积淀,是本土的儒道文化。虽然从中学开始就在教会办的学校就读,但与身俱来的对本国文化的狂热却无法因此被阻挡。在寻源中学读书时,林语堂私底下偷偷读《史记》,读苏轼的诗词。即便后来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到北京的清华学校任英语教员,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用林语堂的话说:“我带着羞愧,浸淫于中国文学及哲学的研究。广大的异教智慧向我敞开,真正大学毕业后的教育程序———忘记过去所学的程序———开始。这种程序包括跳出基督教信仰的限制。” 幽默是林语堂的魅力。现在我们看见或听到的“幽默”二字,如果不是林语堂的话,可能便不叫幽默,而是叫“诙谐”、“揶揄”等。林语堂是把英文humor 译作“幽默”的第一人。林语堂《假定我是一个土匪》一文就是林氏幽默文章的代表作,其对当时官僚政治的揶揄可谓酣畅淋漓。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林氏作为“幽默大师”的魅力。 二、译学基础 王秉钦(2005)总结出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史的十大学说:古代的“文质说”(以支谦为代表),近代的“信达雅说”(严复),现代的“信顺说”(鲁迅),“翻译创作论”(郭沫若),“翻译美学论”(林语堂),“翻译艺术论”(朱光潜),“艺术创造性翻译论”(茅盾),“神似说”(傅雷),“化境说”(钱钟书),“整体论”(焦菊隐)。不难看出,在中国传统翻译的发展历程中,林语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他是最早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的人,也是最早把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纳入翻译研究视角的人。 1919年,林语堂在哈佛大学开始了他的留学生 活。在哈佛,林语堂进入了比较文学研究所学习,并接触了皮尔斯·皮瑞、尔文·白碧德等知名教授。后从德国耶拿大学申请转入以语言学研究闻名的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是印欧比较语法学的发源地,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林语堂研究语言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成归国的林语堂踏入了北大校园,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大学教授。作为一名英文学系的老师,他努力将所学用于学术研究。在这个时期,他研究了语言学、音韵学、方言学,并发表了多篇有建树性的文章,如《科学与经书》、《古有复辅音说》等等。 三、翻译观 林语堂先生为吴曙天编选的《翻译论》一书所作 浅谈林语堂的翻译观及实践 何苏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62010 摘要:林语堂提出了对翻译者的三条要求和翻译的三条标准等翻译观,这些翻译观即便在现在也值得借鉴。在翻译实践层面,他很少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却翻译了数量可观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关键词:林语堂;翻译观;翻译实践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16-0103-02 作者简介:何苏明(1985-),女,四川南充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0-04-26 —103—

翻译标准和原则

翻译标准和原则 文学翻译最怕者,莫过于一知半解。大家都在说忠实于原文,但有的人却常常把这句话理解成为了忠实于形式,以为肯定句就非得译成肯定句,外国人照相时说“cheese”就一定不能译成“茄子”,这样的理解殊为可笑。其实,就个人理解,所谓的忠实,忠实于原意只不过是最起码的要求,即不能胡乱编造,这一点懂一点英文或是会查字典的人都能做到,没什么稀奇,以为这样就是一个译者,没来由地倒是玷污了这个称谓;真正的忠实,除了忠实于原意,更重要的是忠实于目标语言,别忘了翻译的目的是向目标语言的读者传递信息和美感,如果为了忠实于原来的形式,翻出的东西生硬无比不知所谓,那又翻他做什么!还有一点,单就语言形式来说,任何语言的丰富程度都比不上中文,英语也就那么字母的组合,但中文却要丰富许多,这也就是说,英汉翻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较窄的源语言和一个极大丰富的目标语言之间的较量,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做了一辈子翻译,倒有一大半的中文优秀文字艺术、形式用不上,真是可笑。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来看,英汉翻译比的不是英文功底,因为做这一行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到哪儿去,真正拼的是中文功底,这才是真货。 而且,中、英文之间的语法区别太大,英语中有时态、人称等语法,都带有很强的功能性,但中文却没有。如何从中文中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来向读者传达原文的这些功能性表述,就成了译文优劣的一个直观判断标准。中文中也有许多英语中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语气助词、歇后语、方言、俗语、对联、谐音等等,单就诗歌来说,就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其中古体诗细分下来更多,诗经、离骚、汉赋、古体诗、骈四俪六、律诗、绝句等等,文章最起码也分为白话文和文言文,不同形式的变换皆能像读者传达不同的意境。英语中为了表达一个人的粗俗,不外乎就是故意用一些错误的语法或拼写,而译文要表现一个人是白字先生,还是刻画为一个下里巴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过话又说回来,译者、编辑、选题三位一体,而且三者之间是短板效应,成书的结果不取决于最强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个人倒是比较倾向于完全不懂英文的编辑,倒也不是说编辑不懂英语就可以糊弄,而是大家的评判标准是统一的,都是针对译文来评判。最怕的莫过于那些懂点英语,却又不懂翻译的人,那就难办了,说不定他非得让你把“cheese”改为“奶酪”,读者自是一头雾水,照个相几个人大喊“奶酪”这是想做什么?难道有人动了他们的奶酪? 另外,再多说一句,翻译中的画面感很重要,因为文字最终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的都是一副画面,所以画面怎么安排是很重要的。经常读到一些特写或是场景描写,视觉非常混乱,前、后、远、近、上、下、点、面,一会忙活这个一会儿忙活那个,让人看得很是眼晕,画面支离破碎。我丝毫不怀疑那些译者忠实于原文的态度,脸语句顺序都忠实了,说不定还造出一大串莫名其妙的长句,里边含若干个从句以及定、状、补等等,却唯一忽略了他写出来的是中文,真是白白糟蹋了版面。 此外,画面感还可以体现在人物对白之中,做翻译的应该都有感受,英文对白中的东西不外乎就是said\answered\asked\repplied\puzzled这几个,而且用得

土木工程外文翻译

转型衰退时期的土木工程研究 Sergios Lambropoulosa[1], John-Paris Pantouvakisb, Marina Marinellic 摘要 最近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特别是在欧盟的周边。这些国家目前面临的民用建筑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显著收缩,导致在民事特别是在民用建筑方向的失业。因此,在所有国家在经济衰退的专业发展对于土木工程应届毕业生来说是努力和资历的不相称的研究,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知识,这些逐渐成为过时的经验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技术性大学在国家经济衰退的计划和实施的土木工程研究大纲的一个实质性的改革势在必行。目的是使毕业生拓宽他们的专业活动的范围,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在本文中,提出了土木工程研究课程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发展的光毕业生的潜在的项目,计划和投资组合管理。在这个方向上,一个全面的文献回顾,包括ASCE体为第二十一世纪,IPMA的能力的基础知识,建议在其他:显著增加所提供的模块和项目管理在战略管理中添加新的模块,领导行为,配送管理,组织和环境等;提供足够的专业训练五年的大学的研究;并由专业机构促进应届大学生认证。建议通过改革教学大纲为土木工程研究目前由国家技术提供了例证雅典大学。 1引言 土木工程研究(CES)蓬勃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木工程师的出现最初是由重建被摧毁的巨大需求所致,目的是更多和更好的社会追求。但是很快,这种演变一个长期的趋势,因为政府为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采取了全世界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即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动力。首先积极的结果导致公民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住房,旅游等)和增加私人投资基础设施而创造机会。这些现象再国家的发展中尤为为明显。虽然前景并不明朗(例如,世界石油危机在70年代),在80年代领先的国家采用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方法(如里根经济政策),这是最近的金融危机及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即收缩的基础设施投资,在技术部门的高失业率),消除发展前途无限的误区。 技术教育的大学所认可的大量研究土木工程部。旧学校拓展专业并且新的学校建成,并招收许多学生。由于高的职业声望,薪酬,吸引高质量的学校的学生。在工程量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到极强的专业性,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工作当中。结构工程师,液压工程师,交通工程师等,都属于土木工程。试图在不同的国家采用专业性的权利,不同的解决方案,,从一个统一的大学学历和广泛的专业化的一般职业许可证。这个问题在许多其他行业成为关键。国际专业协会的专家和机构所确定的国家性检查机构,经过考试后,他们证明不仅是行业的新来者,而且专家通过时间来确定进展情况。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证书虽然没有国家接受,他们赞赏和公认的世界。 在试图改革大学研究(不仅在土木工程)更接近市场需求的过程中,欧盟确定了1999博洛尼亚宣言,它引入了一个二能级系统。第一级度(例如,一个三年的学士)是进入

英语翻译十大原则(下)

Test Bible 考试手册 T e s t B i b l e 考试手考考试试册 Ne N e w Or r O ie e nt t n al a l E g ng li i sh h s 51◎ 文 / 张驰新 在前两期(分别参见2010年7~8月合刊与10月号)的内容中,笔者与大家探讨了英译 汉的三大原则以及汉译英的三大原则,本期笔者将为大家呈现英汉互译中的其他四个原 则,希望能给喜爱翻译的读者朋友带来一定的启示。 时态原则 时态绝对不仅仅表示时间概念,有时还可以体现出感情因素,因而译者需根据时态体会出原文的感情,并将之适当地体现在译文当中。下面笔者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例子,供大家细细品味。 1. She would spend hours dressing herself in ? ne clothes, and brushing her black hair. Then she would stand by the mirror and admire herself. 她总是要花好几个小时打扮:穿上漂亮的衣服,梳理乌黑的头发。之后,她还常常站在镜子前自我欣赏一番。 解析:这个例句利用过去将来时(would spend和would stand)来强调“she”所特有的行为,同时包含着作者的不耐烦情绪,因而翻译时,加上了副词“总是”和“常常”来表达这一情绪。 2. As a result we were going to be living in a fundamentally unmanaged economic system. 因此,我们可能要生活在一个根本无法掌控的经济体制中。 解析:该例句也使用了过去将来进行时(were going to be living),不过此处并不表示“总是”的意味,而是表示一种“发生几率很小的可能”,因而翻译时增译了“可能”。 3.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与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 解析:这个例句如果翻译成一般现在时,即“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便失去了对“中华民族爱好自由与和平”的赞美之意,而如果使用现在进行时,则能够体现出原句的“ 精气神”,突出“中华民族爱好自由与和平”这一传统的源远流长。 4. 中国人民更加珍惜自由与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 . 解析:此句将“更加”译成“现在完成时+than ever”的句型,不仅加强了语气,而且表达了对自由与和平会“一直珍惜”的强烈情感。 5. a. 届时,请您着正装。 At that time, you will be wearing formal attire. Learning Corner 学习频道New Oriental English . 15

三大框架的优缺点

Struts的优点有: 1.实现MVC模式,结构清晰,使开发者只关注业务逻辑的实现. 2.有丰富的tag可以用,Struts的标记库(Taglib),如能灵活动用,则能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另外,就目前国内的JSP开发者而言,除了使用JSP自带的常用标记外,很少开发自己的标记,或许Struts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3.页面导航.页面导航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事实上,这样做,使系统的脉络更加清晰。通过一个配置文件,即可把握整个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后期的维护有着莫大的好处。尤其是当另一批开发者接手这个项目时,这种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 4.提供Exception处理机制. 5.数据库链接池管理 6.支持I18N 缺点: 一、转到展示层时,需要配置forward,每一次转到展示层,相信大多数都是直接转到jsp,而涉及到转向,需要配置forward,如果有十个展示层的jsp,需要配置十次struts,而且还不包括有时候目录、文件变更,需要重新修改forward,注意,每次修改配置之后,要求重新部署整个项目,而tomcat这样的服务器,还必须重新启动服务器,如果业务变更复杂频繁的系统,这样的操作简单不可想象。现在就是这样,几十上百个人同时在线使用我们的系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的烦恼有多大。 二、Struts的Action必需是thread-safe方式,它仅仅允许一个实例去处理所有的请求。所以action用到的所有的资源都必需统一同步,这个就引起了线程安全的问题。 三、测试不方便. Struts的每个Action都同Web层耦合在一起,这样它的测试依赖于Web容器,单元测试也很难实现。不过有一个Junit的扩展工具Struts TestCase可以实现它的单元测试。 四、类型的转换. Struts的FormBean把所有的数据都作为String类型,它可以使用工具Commons-Beanutils进行类型转化。但它的转化都是在Class级别,而且转化的类型是不可配置的。类型转化时的错误信息返回给用户也是非常困难的。 五、对Servlet的依赖性过强. Struts处理Action时必需要依赖ServletRequest和ServletResponse,所有它摆脱不了Servlet容器。

论林语堂的翻译

论林语堂的翻译 作者:英语经贸系杨刚加入时间:2007-3-17 9:16:57 摘要: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但其翻译家的声名却并不彰显,而后人对其译论的梳理仍欠全面深刻。本文通过对其名著《翻译论》以及《浮生六记》译文的仔细解读,在分析林语堂的翻译原则同时强调在中国传统译论的背景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性格气质在翻译选择中的作用。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论》,《浮生六记》,翻译原则 On Lin Y u-tang’s Translation Abstract: Lin Y u-tang is a famous writer, however, his identity as a great translator is not so noticeable. A profound study of his perspectives on translation still has much work to do. This paper, through a careful reading of Lin Y u-tang’s On Translation and Six Cha 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is intended to analyse his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and, under the traditional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study, emphasize the role that translator’s character plays in translation selection. Key words: Lin Y u-tang On Translation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随着社会进入E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率真幽默的人生态度,渴望在竞争的丛林里找到一块安静的诗意栖居。不过在这些人大谈特谈“性灵”、“幽默”的时候,他们可能很少会想起是谁在当年扯起大旗为之振臂高呼的。后人在享用前人余荫的时候是不会问是谁栽的树。 可是如果我们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自己无论怎样都绕不开一个名字——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或许这一段话还无法让我们对林语堂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那么1940年纽约艾迈拉大学(Elmira College)校长给他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时,称赞他为“哲学家、作家、才子、是爱国者,也是世界公民”,“…by the magic of your pen, you have portrayed the soul of your great people to the people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in a way no person has ever done before. In doing so, you have spoken to the people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world in their own language with an artistry that is at once their envy, admiration and despair.”这一段话可能会比较有代表性。这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内文章”的“幽默大师”留给后人的其实远不仅仅是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 谈到翻译,同学们常提的问题是“翻译有哪些标准?”其实,最常见的翻译标准就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个标准。 自严复提出翻译中的三件难事“信”、“达”、“雅”起,“信”、“达”、“雅”就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翻译标准。什么是“信”、“达”和“雅”呢? 1 “信” “信”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本质上讲,“信”要求译者首先要完全读懂原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完全读懂原文呢?下面我们介绍看懂原文的三个原则。 (1) 读取实义信息 这条原则的意思是,学生要从原句中尽可能多地摘出表达实际内容的信息。具体地讲,就是读取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实义词。拥有了这些信息,原句大意就基本明白了。 【例】Symposium talks will cover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from overfishing to physical a 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species. 【译文】座谈会的话题涉及面会很广泛,包括过度捕捞鱼类问题以及影响不同物种数量的自然知环境因素等问题。 【分析】cover是关键动词,即谓语,译作“涉及”;另外,注意准确翻译出“overfishing”和“species”等名词的意思。 (2)参考上下文 翻译的句子往往出现在一整段文章中。句子中很可能包含一些代词。我们很难判断这些代词究竟指代的是什么。因此,参考前文是十分必要的。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that, these,those,other所指代的词或词组。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就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有关的句子中去找,这样的例子在历年的试题中都是很多的。 (3)难句自主补遗 在翻译中,为了拔高,出题人经常设计一些难懂的句子。有些句子甚至违背英语的语法原则。因此,同学们在把握了句子的大意,基本翻译成中文后,应该抛开英文原句,按照中文的逻辑,添入一些欠缺的内容,以使句子完整。 2 “达” 在做到了“信”这一步之后,更高的要求是什么呢?这就是——“达”。 “达”主要是指语言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拗口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译文不通顺,问题往往出在语言逻辑转换上。换句话说,英语句子结构和中文句子结构是不同的。举例来说,一个单词在句子中位置不同可以导致句子意思大相径庭。 3 “雅”

拓言新辞:只给会专业英语的人“面包”吃

拓言新辞:只给会专业英语的人“面包”吃 来源:i黑马发布时间:2013-7-19 【导读】拓言新辞是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众包翻译平台,主要从事文档、视频和APP等内容的翻译。上线三个月,这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就获得了10万美元的单子,而创始人钟卫的野心更大:盯上阿里巴巴商贸通上的500万外贸商户。 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譬如希伯来文的基督教经典《圣经旧约》在公元前280年左右就开始被翻译为希腊文,有些人甚至断言没有翻译便没有现在的欧洲文化。而互联网也正给这个古老的行当带来“众包”这一新的工作方法——互联网海选译者,再由多人以最短时间合作翻译,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著作《史蒂夫·乔布斯传》便是由译言网通过众包给网友的形式,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完成的。国内类似的网站还有很多,比如译言的姊妹网站东西网、体育媒体虎扑和科技媒体果壳网。今天黑马哥为大家带来的黑马“拓言新辞”(英文名字Ratonwork)便是这个行业的新秀,它也是黑马大赛的角逐者。 “Ratonwork是一家基于众包模式的专业翻译服务平台,面向个人、机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翻译服务。”这是在自己的商业计划书中,创始人钟卫给Ratonwork这个创立刚刚一年的公司甚是清晰的定位。相对来说,钟前期的个人经历并没有Ratonwork这么顺畅,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的他2001年便开始北漂生涯,做过程序员,也做过项目经理,干过技术代理,干做过人口数据管理。 直到2005年,钟卫才找到一份儿比较稳定的工作——在微软做技术经理,之后又担任了市场专员一职,负责技术布道及市场推广。

担纲微软的IT人社交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a6004424.html,的建设期间,钟遇到了英文培训课程翻译和软件汉化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专业人员想通过阅读或者翻译来不断学习,另一方面一些IT企业对专业翻译有需求。”在他的描述中,这一问题是他创业的直接诱因。 2012年3月,在众包翻译业风生水起的大环境下,钟卫选择了从微软辞职创业。2012年10月,他的众包翻译平台Ratonwork上线。 以下为钟卫口述: “传递面包” 我们不做软件等产品级的翻译,主要做文档、资料、视频和电子教学等内容的翻译,还有一些APP的中翻英。企业客户可以把需要翻译的内容放到我们的网络平台上,之后译者在平台上认领。 视频翻译主要有产品视频、技术视频和教育视频三种。我们做两个事,一个是翻译字幕,做字幕托管,他可以把视频的地址给我,我直接在视频上翻译,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个代码就可以适配到我的字幕。另一个模式,如果他没有视频,他可以把视频传给我,我们做好字幕后把播放器的地址给他,这样他也不需要找空间上传,直接引用就可以。现在企业客户就是怕麻烦,把所有的事情给他做简单了,他是最开心的。 我们的策略是先拿大客户,一个行业的大客户就那么几家,做好之后身边的人就开始帮你卖了,口碑很重要,一个是客户口碑,还有就是译者的口碑。译者帮你做东西,如果他觉得你对他还不错,他会把他身后的公司带给你,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发动农民斗地主”,

整合SSH三大框架介绍

一.在MyEclipse里先建立一个Web project 的项目,选最新版本的java ee。 二.添加struts2框架支持 1.引入struts2必须得几个jar包,放在WebRoot->WEB-INF->lib 目录下。 2.将WEB应用部署到tomcat服务器上:找到tomacat的安装目录Tomcat6.x\apache-tomcat-6.0.33\conf,打开其中的server.xml文件,在文件末尾上面加入例如 这样的句子,其中path的值为你需要访问网站的上下文,docBase的值为该web项目的WebRoot所在的目录,最后一个readloadable最好选true。 3.在WebRoot->WEB-INF->web.xml中加入struts2的过滤

器将部署好的应用纳入到struts2的管辖范围类,具体代码如下 struts2 org.apache.struts2.dispatcher.ng.filter.StrutsPre pareAndExecuteFilter struts2 /* 4.在web项目的src目录下,建一个struts.xml文件,这里是处理struts整个流程的文件。在其中加入 上面的name随便取,extends绝对不能变。 5.这样以后,启动tomcat服务器看看能不能正常启动,如果正常启动后,在浏览器上访问,http://localhost/上下文/index.jsp看能不能进入,若能进入则表示struts2的框架已经成功加到web项目中了,可以开始下一步了。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1) 现在虽然还没有整本的研究翻译原则的专书,可是论到翻译的短篇论文倒也不少,从这些论文里我们可以找出各种的主张,有的以“信、达、雅”为标准,有的以“形似、意似、神似”为标准,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有的以为“译者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有的以为“不妨采用欧化句法”。各种主张,很不一致。其中有些说法并不是根本主张的差别,只定义和解释的不同罢了。例如直译和意译,除各种走极端的呆译和曲译外,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可是我们见了许多主张和说法,反倒觉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就大胆地拟出几条原则供同志们作个参考。 其实,我们不过把翻译界各人的主张收集起来(仅仅到1941年为止,以后的材料可参看人民出版社的《翻译通报》),经过一番讨论,把我们认为不大妥当的说法批判一下列为一组,把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说法另立一组,总称为翻译的原则。 一、消极方面 (一)不分裂翻译的标准 从严几道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口号以来,好多研究翻译的人以为翻译有三个标准。照严先生的说法,“信”是“达旨”,就是说明愿文;“达”是“前后引衬,以显其意”;“雅”是“尔雅”,据他老人家的说法,最好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有些人认为这种说法太旧了,就另外提出三个标准来,就是:“忠实”、“通顺”和“美”。但又怕老派人反对,于是再下个注释说,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美就是雅。这么说来,名词是更通俗了,意义完全是一样的。陈西滢又提出翻译的“三似论”,就是:“形似、意似、神似”。“形似”的翻译就是“直译”,“意似”的翻译就是“要超过形似的直译”,“神似”的翻译“独能抓住原文的神韵”。 不论是“信、达、雅”,不论是“忠实、通顺、美”,不论是“形似、意似、神似”,说法虽有不同,把翻译的标准分裂为三,可是一样的,为什么把翻译的标准分做三个呢?也许是因为现代的人承袭了严几道的说法,而严先生的话又是从孔老夫子那儿引申出来的。严先生提出“信达雅”三个字,据他自己说,是有所本的。他说“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孔夫子虽然也编过书,可没念过a b c d 。现在我们研究英文翻译,把他的话东抄一句,西抄一段,作为翻译的标准和模范,这遣淮笸椎钡摹? “信”、“忠诚”或“形似”在翻译上自然有它的地位,可不能算是标准。“达”、“通顺”、“意似”或“雅”、“美”、“神似”,更算不得是翻译的标准,那是中文的语法问题。不懂得中文的语法根本就不能翻译外国语文。我们认为翻译要说有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译文必须正确。所谓通顺、意似、美、雅等,那是中文的语法和修辞问题。 (二)不分裂直译和意译 在翻译界中随着信达雅而起的争论,要算直译和意译的问题了。可是真正主张直译的人所反对的,其实并不是意译,而是胡译或曲译。同样,真正主张意译的人所反对的也不是直译,而是呆译或死译。我们认为正确的翻译就是直译,也就是意译;而胡译、曲译、呆译或死译都是错误的翻译。这一点可以从艾伟用答案求法的研究中《译学问题商榷》看出来。正确的翻译或称为直译或称为意译,并不是翻译的不同,而是界说的不同罢了。例如主张意译的人反对直译说: “直译即是拘泥愿文字句之构造,并不计及汉文之通顺或自然与否。”(孙贵定语) “一般人所谓直译,不但逐句译,简直呆照原有之clause或phrase之次序呆译,结果使人不懂,或者读者异常吃力。”(邹恩润语) “直译者初意欲使不失原意,故字句对照以此就彼,往往失之机械,不可卒读。”(余上沅语) 这是主张意译者替直译所下的定义或解说,可是主张直译的人并不承认这些话。他们认为所谓“拘泥原文字句之构造”,所谓“简直呆照原有之clause或phrase之次序呆译”,所谓“不可卒读”,这种翻译只可称为“呆译”或“死译”,不配称为“直译”。 主张直译的人反对意说: 意译界说:“注重大意,可删节之字句,则删节之。”(刘宣阁语) “直译才是翻译,意译是述意而已。”(董任坚语)

先进制造技术(英文版第三版)唐一平,第八章翻译

P117 8高速切削(HSC) 8.1定义 在某些情况下,高速切削加工是指在高的切削速度(主轴转速)和/或以高进给率实现短加工时间。然而,一个合理的分类,必须考虑被加工材料(软或硬加工),切削材料和金属去除rate.111 英语术语HSC(高速切削)通常用于高速加工甚至在德语国家。为此,它将在下面的讨论。 8.2引言高速切削 高速加工是由所罗门在上世纪30年代。基于金属切削的所罗门在钢制的研究,在切削速度为440米/分有色轻金属(钢),1600米/分钟(青铜),2840米/分钟(铜)和高达6500米/分钟(铝),基本结果是事实,从一个特定的切削速度上升的加工温度开始下降(图)。 科学证据还发现,切削力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先增加然后下降到一个平稳的趋势后达到。此外,研究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芯片的流动逐渐变成不连续的芯片。 美国的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表明,生产力的急剧增加和产品成本的降低可以预期如果重型刀具磨损和机械振动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切削速度高于6500米/分钟打开新的有趣的方面加工铝。最密集的研究为切屑形成的理论。 P118 只有当应用在机床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它继续高速切削机理研究高速电主轴的发展成为可能。 高速加工应用的重点,使自己在这项新技术带来的好处。要特别提到的应用是模具制造,航空航天技术,光学和精密机械加工以及汽车、家电等行业。虽然高速加工不一定是生产的高精度部件的方法,还可以进步到高精度加工领域。RA值0.2 ^ IM和RZ值低3果酱并不少见。 由于高的表面质量可以在许多情况下,消除后续精加工完全或部分。一个例子是汽轮机制造刀片已经不再单独和铣削磨削加工。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模具制造,表面可以产生非常接近的最终精度要求在尺寸和形状偏差以及表面质量。这减少了人工返工时间 P119 (图8.2)。手动工作80%、成本降低高达30%的时间节省相当的现实。 而HSC技术发现其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应用现状第一次使用,不仅来自工具和模具制造,而且高精度零件的生产,以及薄壁零件(表8.1)。 作为一个功能的材料进行加工,切削速度比常规区高约5至10倍,为 可以看出,fig.8.3。 在HSC铣削,并不一定意味着使用主轴转速很高,因为,如果用大直径铣刀, 高速加工可 在较低的速度进行。在淬火 钢材料的整理,当 我们采用HSC,切削速度和进 给量,大约有4到6的值 比传统的切割值大于倍。高 强混凝土的应用越来 P120 更高生产力的外壳加工,小 型和中型零件从粗加工到精 加工,有时甚至要精。 高速切削加工中的应用8.3 8.3.1高速切削技术 高速切削,在生产力和效率 的诸多优点,目前发现它的 方式进入加工的各个领域。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车削和铣 削过程的运动学背景。在旋 转,在运动机制是基于一个 旋转的工件,这是应对巨大 的困难得多,重量和安全快 速旋转的工件夹紧以很高的 速度,从而对HSC的使用条 件比铣削general.121因此相 当少的合适,高速车削不具 有广阔的工业应用。 不像铣削,其中短芯片有利 于高速加工,在高的切削速 度钻井生产长芯片必须出 洞。这是不可能的快速放电 的芯片,因为它是在铣削。 在钻井过程中,热量由钻头 和钻孔壁吸收,没有对整体 硬质合金钻头,使切削液直 接去接触内冷却高速钻削加 工是不可能的 P121 切削刃与材料machined.131 钻井被定义为一种高速程序 如果切削参数超过传统的由 至少2个因素之间的位置。 高速钻孔进一步使用的工具 的开发和使用机器的趋势显 著影响HSC。 因此,HSC的主要焦点是铣削 过程。因此以下考虑致力于 铣削加工技术。在引言中提 到的,高速加工只会有一个 完美的相互作用在机床,工 具成功,工件和刀具装夹技 术,切削液,切削参数,如 主轴转速,切削速度和进给 量。高速飞机部件的加工, 如铝剂和肋骨,其切割有时 需要高达95%的总能量或努 力的过程。切削速度可以达 到目前从1000到7000米/分 钟的范围内,最大的饲料达 30米/分钟。 由于较低的切削力,也可以 适当的加工等轻合金在汽车 工程(铝镁铸件)在高的切 削速度和进给量。特别艰难 的硬质合金(金刚石)和多 晶金刚石已被切割材料。 高速钢铸件,尤其是精铣, 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生 产时间大大减少,由于更高 的进给率。 硬度值从46到63 HRC,高速 铣削可取代昂贵的模具加工 技术是通过选择合适的铣刀 和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可磨锻和拉深模具几乎成最 终形态。如果工件轮廓铣削 要求频繁突变的铣削路径方 向,然后机器就必须降低其 速度经常是必要的,再加速。 作为一个可能的机器性能的 功能,在时间和可衡量的轮 廓误差可以被检测到的重大 损失。由于可能会出现与铣 削路径方向的突变组合的相 对高的接触宽度问题, P122 特别是在一部分轮廓急性内 角落,导致较差的切削条件, 和,反过来,更高的负载, 因此刀具磨损。” 8.3.2 HSC的机器 如果机床刀具工件系统的所 有元素都是最佳匹配的高速 加工是可能的。他严格的运 动学和动力学的要求,必须 由不同使用需求的模块化方 式,以机器制造的创新解决 方案的目的相应的机械设计 实现,如花岗岩铸件的帧, 和先进的驱动和控制 technology.151 为此,在行业高速铣削技术 的实施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高 速加工中心机,对于不同的 加工任务,如轻合金加工在 航空业,切需要一个伟大的 能量消耗,或淬硬钢加工模 具在工具和模具制造业。一 个高速机械系统的重要组 件,组件将简要讨论。 滚珠轴承电主轴已被证明是 有效的主轴由于其良好的动 态性能。 进给驱动器中,机电伺服直 线电机是显性的,但线性直 接驱动,使更高的进给率(> 100米/分钟)和加速度值5 到10克(50-100米/ S2)仅 处于实验阶段。小型和中型 的HSC的机器,机器的框架 是由花岗岩,其阻尼性能比 灰铸铁高6到10倍,其热膨 胀系数仅为1 / 3到1 / 5的 钢。 大型机的刚度大,要求必须 通过适当的焊接钢结构的实 现方法。在这个领域,创新 设计了基于并联机构进行所 谓的非直角坐标轴的概念 (形,鼎)介绍,无论是结 构刚度和热stability.161 P123 关于轴的配置,三大轴X,Y 和Z,作为一项规则,尺寸为 直角直线轴。除了这些,循 环和旋转轴实现从3过渡到 五轴铣削不同变种。非直角 坐标轴的概念(例如 hexapods)特别适用于五轴铣 削由于相应的控制技术,极 端的进给率(>100米/分钟) 和加速度值高达3克。 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由于 高速度,混凝土机械的需求 特别措施保护操作人员。高 被动安全的工作空间相应的 设计实现,这通常是封装。 然而,过程监控,附件也必 须提供使突然关掉机器在即 将发生的故障案例。在下面 的内容中,介绍了典型的高 速切削机床。 1。高速加工中心及2500 高速加工中心,桥机、门式, 而不是整个桥,但只有交叉 幻灯片进行纵向运动,则说 明fig.8.4,其技术参数如表 8.2所示。 滑座,固定在横杆上,进行 交叉运动。因为只有较低的 负载是旅行在这个设计中, 与这些机器,可以达到很高 的快速移动和定位的速度, 大大减少非生产性的空闲时 间。 水平主轴单元进行粗加工。 整理中,高 P124 高速机动,能自动更换使用。 在三轴导轨直线导引系统设 计循环,线性滚柱轴承。进 给运动是实现预夹紧滚珠丝 杠,结合频率控制的交流伺 服电动机。运营中心配备两 替代CNCS(机控制)。 模块化结构的工具系统可以 根据现有的加工任务的修 改。所需的工具从刀库要求 (连锁),这是固定的侧向上 桥。 2。赫姆勒C 500 V的工具和 模具制造 HS铣床HERMLE C 500(5图) 是一个最小的机器,工具和 模具制造(fig.8.6),它提供 了最大的旅行必要的安装空 间(表8.3)。设计遵循一个 龙门approach-x和7-axes工 具中,在工件轴和使恒工效 高度独立的工件高度。 使用机床铸件的花岗岩,它 是可以达到非常高的阻尼能 力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fig.8.7)。该机的特点是通 过适当的运行,定位精确和 稳定,短和术前定位,加快7 米/ S2和快速进给速度可达 35米/分钟值 P126 自动换刀在摄像模式下进 行,和20个工具(HSK 63) 存储在磁盘上(位置),从而 使一个芯片5美国芯片的时 间 3。运动的SKM 400 的赫克特公司设计和推出市 场的SKM 400,并联机构开拓 应用(鼎)为盒状的轻金属 和钢工件高度动态的加工, 最大长度600毫米(fig.8.8)。 L?1 P127 专利脚架设计意味着工作主 轴是水平移动空间由于耦合 运动机构。 在轴的平移运动(纵向,横 向和垂直)仅用工具工作主 轴进行。因此,一个广泛的 设计和多种类型的工件侧面 是可能的(回转,回转工作 台等)(fig.8.9)。 目前的组件,如柱,床,滑, 滑座与导轨,成为完全不必 要的,换句话说,良好的动 态特性,更高的刚度和成本 的显著降低和更少的组件实 现。 该机的特点是采用改进的遍 历轴平均穿越100米/分钟和 10米/ S2由于该组件的质量 减少的速度穿越UPS速度动 态参数。 8.3.3刀具高速铣削 高速切削要求特殊资格的材 料和切削刀具的设计和尺 寸。事实上,成功取决于高 速加工最重要的是在足够的 切削材料的选择。因此,PCD 和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是采 用 P128 铝加工标准。铸铁和钢的加 工硬化,村料的使用,所以 在细粒-新的发展和超细晶粒 硬质合金和金属陶瓷,各有 适当的涂料,以及高耐热晶 须增强陶瓷切削 materials.181 关于工具的设计,在我的IS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