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新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设计(论文)题目: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概况与结构原理学院名称: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专业:汽车运用技术班级:汽车(15)班姓名:郭建平学号:5 1 0 3 0 1 9指导教师:李春芾2013年04月 07日目录绪论:一.汽车发电机发展历史回顾1.1 汽车的起步阶段1.2 汽油机之前的摸索阶段1.3 奔驰的单缸二冲程汽油发动机1.4 四冲程发动机的应用1.5 化油器发动机的淘汰1. 6 电喷发动机的应用二.发动机进排气控制技术2.1 可变气门2.2 可变气门正时2.3 可变进气系统三.汽油缸内直喷技术3.1 缸内直喷技术概念简述3.2 缸内直喷的优点分析3.3 缸内直喷的广泛运用四.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4.1 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概述4.2 HCCI的燃烧机理4.3 HCCI 的优点4.4 HCCI缺点4.5 HCCI特点及其重要意义五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5.1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5.2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组成5.3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工作原理5.4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特点六.结论七.参考文献正文绪论:21世纪的内燃机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它将义无返顾地朝着节约能源、燃料多样化、提高功率、延长寿命、提高可靠性、降低排放和噪声、减轻质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简化维护保养等方向迅猛发展。
在21世纪,天然气、醇类、植物油及氢等代用燃料将为内燃机增添新的活力,而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在提高品质的同时也延长了内燃机行业的“生命”。
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革命,为21世纪内燃机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推动力。
21世纪的内燃机,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断弥补自身缺陷,以尽可能完美的形象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一.汽车发电机发展历史回顾1.1 汽车的起步阶段汽车的起步阶段,那时的汽车被马车嘲笑,污染严重,但起步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汽车整体技术日新月异,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显得更受关注。
如今介绍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时: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双顶置凸轮轴技术,缸内直喷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的相当广泛;在用料上也是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全铝发动机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汽车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于是新能源技术,包括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但回顾一下发动机的历史或许更能理解这一百多年来汽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标签:标题]篇一: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论文发动机新技术---缸内直喷式姓名:吴山林学号:5902111009 班级:热能111近年来,当代汽车汽车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应用,带动汽车性能不断改善。
下面就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进行简单介绍。
汽油机的发展经历了100多年的漫长历史,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无不是以油气混合方式和机理的变迁为标志的。
早期的化油器式汽油机依靠化油器喉口气流流速增加所产生的真空度将汽油吸出被高速进气空气流雾化以及汽油油滴本身的蒸发而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汽。
油气混合比(空燃比=进气空气质量/燃油质量)取决于化油器喉口的设计和量孔直径,负荷的调节是由节气门的开度来调节进入汽缸的油气混合汽量来实现的,因此属于混合汽外部形成的量调节方式,且没有任何反馈控制。
由于汽油-空气混合汽能在相当宽的空燃比范围内点燃,这种不太精确的控制对早期汽油机的正常运行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是,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汽车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作为汽车主要动力的这种化油器式汽油机废气中的有害成分(C O、H C和N O X等)对大气造成了污染,而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又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日趋加剧,因此汽车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汽油缸内直接喷射从油气混合机理上可以解决变工况(如车辆加速时)和冷启动时油气混合不足的问题。
早期的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因喷射技术水平的限制,喷雾油滴的直径约为80μm。
计算表明,一滴这样大小的油滴在200℃空气中需要大约55ms才能完全蒸发。
如果发动机的转速为1500r/min的话,这段时间相当于495°CA(曲轴转角)。
显然,蒸发时间过长,在这种情况下油气混合不能主要依靠喷雾来实现。
随着汽油喷射技术的进步,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应用的汽油泵的供油压力已达到5~12MPa,又采用带旋流的喷油嘴,雾化性能得以提高,喷雾的油滴直径约为20μm,喷雾锥角可达50~100°,常压下的贯穿度约为100mm 。
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引言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各个行业的关注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就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及对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展望。
一、燃油效率的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资源的日益稀缺,提升发动机燃油效率成为了发动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通过优化燃烧系统、采用高效燃料喷射技术、减少摩擦损失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结合电动机和内燃机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燃油效率。
二、减少排放的要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因此,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也要面对减少排放的要求。
发动机的排放控制系统需要不断改进,采用先进的催化剂、颗粒捕集器等装置来减少排放物的产生。
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少传统燃油车辆的使用,也是减少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提高动力输出除了环保和燃油效率之外,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于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需要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结构设计、提高气缸的压缩比、增加涡轮增压系统等手段,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同时,还可以采用增压直喷技术、双燃料系统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四、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在发动机技术方面,也开始出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创新。
例如,智能化车载电脑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同时,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提高发动机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五、新能源的发展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机成为了动力系统的核心。
因此,电动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当前发动机技术的重要方向。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的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采用了各种新技术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节能环保性。
本文将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控制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主要依靠预先设定的参数来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而智能化控制系统则能够根据汽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驾驶习惯来实时调整发动机工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通过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汽车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改善了汽车的驾驶感受和燃油经济性。
二、全面电气化系统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传统汽油发动机逐渐被电动驱动系统所取代。
而在传统汽油汽车中,也开始出现了全面电气化的趋势。
传统的液压和机械传动系统正逐渐被电动驱动系统所替代,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逐步向全面电气化方向发展。
采用全面电气化系统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发动机的各项参数,实现更高效的能量转化和传输,从而提升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三、多元化燃料适配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传统的汽油发动机已经不能满足汽车市场的需求。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向多元化燃料适配性方向发展,能够适配多种不同类型的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乙醇、甲醇等。
通过提升燃料适配性,汽车发动机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燃料供给,降低对传统石油燃料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四、排放控制和智能监测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排放控制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课题。
新一代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将更加注重排放控制和智能监测,通过精细化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实现对汽车排放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种智能化的排放控制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保证排放达标,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发动机技术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本文将就发动机技术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做一个概述。
一、燃油直接喷射技术燃油喷射技术是发动机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之一。
在传统的喷油系统中,燃油被喷射到进气道中,然后进入汽缸进行燃烧。
而燃油直接喷射技术则直接将燃油喷入发动机气缸中,可以在燃烧时更好地控制燃油的混合量,从而提高燃油利用率和功率输出。
由于燃油直接喷射技术可以控制燃烧过程,因此可以更好地达到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效果。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增加动力输出,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
不过,燃油直接喷射技术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精度。
二、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在“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混合动力发动机成为了一种较为流行的选择。
混合动力发动机通过搭载电池组,使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不仅依赖传统的内燃机,也有了可充电的电动机驱动方式。
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则是在混合动力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步进化。
它可以通过插入电源进行更快速的充电,从而使电动车更加适用于日常出行和长途旅行。
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还可以借助发动机来为电动机充电,不会出现电力不足导致无法行驶的情况。
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有助于减少汽车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而随着电池存储容量的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在未来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使发动机更加灵敏和动力强劲。
在传统的发动机中,只能通过增大排量、加大气门等方式来提高功率输出,然而这些方法会带来更高的能耗和更大的污染排放。
涡轮增压技术可以通过压缩进气,增加气缸内燃烧混合气的密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功率输出。
此外,涡轮增压技术还可以通过减小缸径,降低发动机整体重量,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四、发动机智能化控制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升级。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开发与展望近年来,汽车技术的发展飞快,特别是对于发动机技术的研发更加注重,以改善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为目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新兴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缸内直喷技术传统的汽车发动机采用的燃油喷射方式是在进气道的气流中加入燃油,然后在汽缸内进行混合燃烧。
而缸内直喷技术则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汽缸内,这种喷射方式比传统的喷射方式更为高效,能够提高燃油利用率并降低排放。
缸内直喷技术还具有调控发动机功率和油耗的作用。
它可以根据车速、转速等不同的行驶状态进行燃油喷射量的控制,从而实现不同动力输出和油耗要求。
二、电动增压技术在传统汽车车型中,增压技术是通过机械方式实现的,从而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电动增压技术则是通过电机代替传统的机械增压器,让增压器旋转时的操作更加灵活和快捷。
电动增压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快速响应和可变增压能力,它可以根据汽车行驶状态的变化即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提速和油耗控制。
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动机的一项新兴技术。
它能够将氢和空气作为燃料在电池中反应,然后将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将水作为唯一的废气排放物质。
相对于传统内燃机,燃料电池的优势在于其高效、清洁和可持续能性。
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但燃料电池作为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四、电力化技术汽车电力化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的一项研究重点。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主要依靠燃油来提供能源,而电动发动机则通过电池储存的电能来提供动力。
这种技术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控车速、强化启动加速性能,同时还能够降低噪声和减少碳排放。
尽管目前电动汽车的成本和性能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随着新的技术的推出和成本的下降,电动化将成为未来发动机技术的中心领域。
未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于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碳排放,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开发,“技术驱动”的汽车行业将实现更加强大的发展,并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发动机减小摩擦的新技术
摩擦阻力是汽车发动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小摩擦损失,目前有许多新技术正在研发中。
1. 磁悬浮轴承技术:传统的机械轴承容易产生摩擦和磨损,而磁悬浮轴承技术则利用电磁力将转子悬浮在轴承中心,从而减少了摩擦损失。
2. 碳化硅陶瓷涂层技术:将碳化硅陶瓷涂层应用于发动机零部件表面,可以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和磨损,提高发动机效率。
3. 液体摩擦减小技术:液体摩擦减小技术是利用高分子复合液体润滑剂,通过表面活性剂和纳米材料的作用,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提高发动机效率。
4. 光滑表面技术:通过利用激光、离子束和化学蚀刻等技术,制造出具有微米级别平整度和光滑表面的零部件,可以有效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也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是未来汽车发动机优化的重要方向。
- 1 -。
气尖发动机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气尖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气尖效应。
通过将空气经过尖形物体时产生的压缩效应转化为机械能,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相比传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或自然吸气发动机,气尖发动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动力输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尖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未来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这一新技术的全面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未来发动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气尖发动机将成为未来发动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汽车动力领域的革新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气尖发动机的原理。
在引言部分中,将概述气尖发动机的重要性,并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介绍气尖发动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优势。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气尖发动机的重要性,展望它在未来的应用,并给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气尖发动机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气尖发动机的原理,探讨这种新型发动机技术的潜力和前景。
我们将详细解释气尖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与传统发动机的区别,并分析气尖发动机在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和提升动力性能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深入了解气尖发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现代引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气尖发动机的全面信息,让他们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促进气尖发动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正文2.1 气尖发动机的概念气尖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设计,其主要特点是在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末端安装了一个小型的涡轮增压器。
这个增压器被称为“气尖”,它的作用是增加发动机进气量,提高压气机的效率,从而使发动机性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气尖发动机的概念最早来源于飞机发动机领域,在那里它被用来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燃油效率。
现代汽车发动机新技术论文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汽车发动机新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汽车发动机新技术论文篇一:《试谈柴油发动机燃烧技术及汽车新能源》摘要:汽车无疑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机械。
近几十年来,面对地球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保护的严重形势,人们对车用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近年来柴油发动机燃烧技术以及其他汽车替代燃料的新能源开发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评论。
最后对柴油发动机燃烧新技术的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汽车科技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即改善燃烧技术并且研发应用新能源。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燃烧技术燃料新能源0 引言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全球石油能源临近枯竭。
同时,排放法规日益严格,要求大幅降低汽车尾气中NOx和PM等排放。
因此,燃油的经济性、节能减排受到广泛关注。
改善燃烧技术,研发汽车新能源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汽车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气缸内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能。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根据所用燃料种类区分,可分为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
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短缺和环保低碳的要求,人们开始开发新型清洁燃料,如甲醇、乙醇、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等。
现在又大力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电容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1 柴油发动机燃烧技术柴油机汽车因压缩比高,燃油消耗平均比汽油机汽车低30%左右,所以燃油经济性较好、热效率较高。
但是传统的柴油机燃烧过程,是采用高压喷射将燃油喷入气缸,形成混合气,并借缸空气的高温自行发火燃烧。
如果燃烧不充分,极易产生NOx 、PM。
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政府对节约能源与减少排放日益重视。
为达到排放法规和降低油耗的要求,应该加强新的燃烧方式的探索,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先进柴油机。
近些年应运而生的先进的燃烧技术有:均质充量压缩点燃(HCCI)和低温燃烧(LTC)等。
柴油发动机新技术简介1. 增压技术和EGR(废气循环)为了提高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和输出功率,采用高压喷射方式实现直接喷射,并且通过高增压实现高扭矩化。
在常用的低中速领域内能得到高扭矩的增压柴油机,比汽油机更有可能实现小排量化,并且在高速巡航中的转速低,燃油经济性越来越好。
采用VG涡轮增压,不仅能得到汽车理想的平扭矩曲线,而且能够减少低速时的黑烟和改善加速性。
另外,最近研究采用双级涡轮增压等方式,弥补加速时的空气量不足。
从减少废气排放角度考虑,预计今后对高增压、高EGR的要求更高。
EGR是减少NOx的非常有效的技术。
2. 共轨喷射技术在各种新技术中,对柴油机最有效的是共轨喷射系统。
共轨喷射系统最大喷射压力的增加和最小喷射间隔的缩短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
每个循环不满一滴眼药水的微少等量燃料,就能产生近乎2000大气压的压力,在微秒级的时段内分数次正确地喷射技术震惊世界。
最近,喷射器控制器的驱动从电磁式变更为压电式,控制阀的应答性提高2倍。
今后将共轨送出的燃料在喷射器内的增压活塞里进一步增压,喷射压力将可能超过2000大气压。
3. 发动机燃烧技术历经10年以上研究的均匀预混合压缩点火(HCCI)燃烧技术适用于高负荷还不现实,仅限用于排气温度低、后处理净化率低的部分负荷领域。
因而在高负荷和近于无负荷的极低负荷采取通常的柴油燃烧的双模式运转视为有效的方式。
这种模式的转换利用共轨也可能实现。
由于这部分负荷的运转是在比较接近压缩上死点的喷射时期设定的,所以既使预混合化了也不均匀,称作“预混合化燃烧”比称作“HCCI燃烧”更准确一些。
另外,在近于无负荷领域的通常燃烧模式,既使利用EGR限制NOx,PM的排放水平也低,所以比未燃HC 和CO增加的预混合化燃烧更有利。
4. 排气后处理技术仅靠EGR和共轨等发动机的燃烧技术是不可能使NOx和PM两者同时满足日本现行的新长期排放法规要求的。
排气后处理将承担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的主要任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适应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发动机新技术层出不穷。
本实训报告以发动机新技术为主题,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和掌握发动机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训内容1. 发动机新技术概述发动机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缸内直喷技术(FSI):通过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
(2)涡轮增压技术:通过增加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功率,同时降低油耗。
(3)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通过调整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优化进气和排气效率,提高发动机性能。
(4)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将部分废气重新引入燃烧室,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5)混合动力技术:结合内燃机和电动机,实现节能减排。
2. 实训项目(1)缸内直喷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缸内直喷技术的原理,掌握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了解燃油喷射器、高压油泵、燃油喷射控制单元等部件。
2)学习燃油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4)学习燃油喷射控制单元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2)涡轮增压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涡轮增压技术的原理,掌握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1)观察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了解涡轮增压器、中冷器、进气管、排气管等部件。
2)学习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中冷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4)学习进气管和排气管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3)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原理,掌握VVT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VVT系统的结构,了解VVT执行器、VVT控制单元等部件。
2)学习VVT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VVT控制单元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4)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EGR废气再循环技术的原理,掌握EGR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EGR系统的结构,了解EGR阀、EGR冷却器、EGR控制单元等部件。
发动机采用的新技术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汽车发动机的一些新技术,提出未来发展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关键就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排放污染物。
[关键词] 发动机;新技术
在2007 年,美国的新联邦排放法规要求汽车排放氮氧化物的降低幅度必须达到95%以上,排放碳氢物降低幅度必须达到84%以上。
这些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人们节能意识的加强,使得效率高、排放低的汽车发动机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促使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创新。
鉴于各国国情的差异,每个国家在保护环境以及节能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日本由于受国土资源的限制,微型和经济型车辆的比例较高,这些排量小的发动机不仅能达到环保和节能的要求,而且能够给这类汽车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在欧洲,由于柴油相对便宜,而且热效率要远远高于汽油发动机,欧洲的消费者很容易就接受柴油发动机驱动的汽车比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同类汽车贵1000~2000 美元的事实。
此外,柴油发动机的低速扭矩远胜于汽油发动机,这也使得欧洲人更愿意将直喷柴油发动机作为高科技的代表。
现在的西欧超过35%的新车销售是柴油发动机。
以下即重点介绍几种汽车发动机的新技术。
1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1.1 增压发动机
1)涡轮增压发动机。
涡轮增压发动机实际上是通过增压器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
当发动机的转速加快,废气的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会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
随着空气压力和密度的增大,气缸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从而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涡轮增压器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情况下,就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及扭力。
通常,加装增压器后的发动机的功率及扭矩会增大20%~30%。
这意味着一台尺寸和重量相同的发动机经增压后可以产生较多的功率。
另外,发动机采用了增压技术后,还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但涡轮存在工作迟滞现象,即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会对油门骤变时的变化反应迟缓,从而导致发动机延迟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这对于要突然加速或者超车的汽车来说,可能会有瞬间使不上劲的感觉,同时涡轮也有着较高的保养费用。
2)机械增压发动机。
机械增压的压缩机被发动机的曲轴直接带动,
它的响应性较好。
但本身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因此机械增压不会产生特别强大的动力,尤其是在转速高的情况下,从而会影响到发动机转速的提高。
由于它的响应性好,不存在涡轮的迟滞现象,任何时候都能输出源源不断的扭力,但在转速高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摩擦,从而影响转速的提高,并且噪音较大。
1.2 燃油分层喷射发动机
与传统发动机相比,燃油分层喷射发动机的油耗较低,环保性较好,输出功率和扭力较大。
作为一种发动机稀燃技术的,燃油分层喷射发动机利用一个高压泵,使汽油通过一个分流轨道(共轨)到达电磁控制的高压喷射气门。
它的特点是在进气道中已经产生可变涡流,使进气流形成最佳的涡流形态进入燃烧室内,以分层填充的方式推动,使混合气体集中位于燃烧室中央的火花塞周围。
如果稀燃技术的混合比达到25∶1 以上,常规下是不可能点燃的,因此必须采用由浓至稀的分层燃烧方式。
通过缸内空气的运动在火花塞周围形成易于点火的浓混合气,
当混合比达到12∶1 左右时,外层逐渐稀薄。
浓混合气点燃后,燃烧迅速波及外层。
1.3 可变气门定时技术
可变气门定时技术使得发动机的设计者无需再在低速扭矩与高速功率之间做出选择,实时的气门定时调整可以同时顾及低速扭矩与高速功率。
连续可变气门定时技术加上先进的发动机控制策略,可以巧妙的实现可变压缩比。
比如在负荷大的情况下,发动机很容易自然的引起爆震,这时推迟进气门关闭的时间,可以达到降低有效压缩比的目的,从而避免爆震。
在中小负荷时,可以通过调整气门关闭时间,达到提高有效压缩比的目的,从而使发动机在中小负荷时有较好的热效率。
可变气门技术也可以使汽油发动机的排放品质达到更好的水平。
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充量,从而增加充量系数,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
可变气门定时技术的特点就是在大幅度提高燃油经济效率的同时,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但它对燃油的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
1.4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高压共轨喷射系统是建立在直喷技术、预喷射技术和电控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喷射系统。
它主要由高压泵、带调压阀的共轨管、带电磁阀的喷油器、电子控制单元和各种传感器组成,高压共轨系统不再采用柱塞泵分缸脉动供油原理,而是用一个设置在喷油泵和喷油器之间的,具有较大容积的共轨管把高压油泵输出的燃油蓄积起来并平抑压力波,然后通
过各高压油管输送到喷油器上,由喷油器上的电磁阀的动作控制喷油的起始和终止。
喷油定时由电磁阀作用的时刻决定,喷油量由起作用的持续时间和共轨压力共同决定。
由于这种系统采用压力时间式燃油计量原理,因此又可以称为压力时间控制式控喷射系统。
高压共轨喷射
系统的特点是;喷油压力的建立与喷油过程无关;喷油压力,喷油过程和喷油持续期不受负荷和转速的影响;喷油定时与喷油计量完全分开,可以自由调整每缸的喷油量和喷油始点;能够实现预喷射,快速停喷和多段喷射。
因此高压共轨喷射系统通过对喷油要素的优化控制,可以使柴油发动机的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减少燃烧中有害物的形成,使柴油发动机的有害物排放,噪声排放和冷起动性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1.5 可变排量技术
可变排量技术就是根据汽车动力的需求来实时决定发动机的有效排量,使做功的汽缸总是处于大负荷状态,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这一技术适合多汽缸的发动机使用。
对于12 缸发动机来说,采用这种技术,相当于安装了2 个独立的6 缸发动机,可以根据驾驶的需要让一台发动机运行,而让另一台处于怠速状态。
这样,就可以随时调整发动机的排气量,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1.6 汽油缸内直喷技术
汽油缸内直喷技术通过稀薄燃烧技术,让燃料消耗减少20%~35%,让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0%,输出功率比普通的同类汽车的排量多10%。
缸内直喷技术有两大好处:一是发动机能在火花塞点火之前将汽油直接喷射到高压的燃烧室,同时分层燃烧混合气。
这种技术可以让靠近火花塞处的混合气较浓,远离火花塞的混合气相对较稀,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稀薄点火和分层燃烧。
二是由于汽油是被直接喷射到气缸内的,相比与传统的缸外喷射技术,混合气不需要经过节气阀,因此能减少节气阀对混合气体产生的阻力。
2 结语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就是在达到它的动力性要求的情况下,要保证一定和经济性和环保性。
现在,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汽车尾气的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而且在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燃油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因此未来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关键就是如何提高燃油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参考文献]
[1] 钟沛彪. 开展竞争情报研究工作的思考[J]. 广西地质,1999,(3): 59-62.
[2] 张伟.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J]. 四川图书馆,1996,(1):61-65.
[3] 岳树芬. 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J].图书馆学刊,2000,(5):54-58.
[4] 包昌火, 赵刚,李艳,等. 竞争情报的崛起———为纪念中国竞争情报专业组织成立10 周年而作[J]. 情报学报, 2005,24(1):3-19. [5]贾新光.从北京车展看发动机新技术[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