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沼气池生态养殖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5.97 MB
- 文档页数:52
常见生态养猪模式养猪这个项目目前是很火热的,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和养殖技术的进步,养猪模式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支,其中独占鳌头的当属生态养猪。
这也是目前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那么常见的生态养猪模式有哪些呢?1、林牧式生态养猪这个模式在乡村地区尤其合适,大体的流程是养殖户选择比较合适的山地进行圈养,使两者可以进行互补。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猪,随后需要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树木,一般在树木成长一定时间段后开始进行养殖,这样猪粪会给过目带来丰厚的营养,果木一些掉落的果实又能保证猪的营养来源。
最后果树能丰收,养殖的生态猪也能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2、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养猪属于圈养模式的一种进化,在人们不重视的猪圈地面加入垫底的材料,解决猪粪和卫生问题。
其原理是选择一些能加快猪粪分解的材料当垫底,当猪排泄后能极快的将其分解,并形成一些有益的微生物。
猪在无意之家进食后还能加强身体的抵抗力,且垫料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当生物肥料使用,肥料效果极佳。
这样养猪来的猪无论外观还是肉质都是上等货色。
3、沼气池式养猪沼气池式养猪其实算的上是一个循环了,能有效的减少饲养费用。
其过程很简单,建立发酵池,将猪粪清理到发酵池,发酵后沼气可以家用或者用于猪圈的温度保持,沼气渣可以用来种植蔬菜,蔬菜可以用来喂猪,两者中间形成了一个循环链。
这是目前我国在慢慢普及的一种生态养猪模式,在很多地方都适用,大家可以多考虑下。
4、庭院式生态养殖这是一种还需要摸索的方式,但是有些地方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大体流程为选择好养猪地方,附近最好有池塘,池塘可以大一点最好。
每次猪粪用水冲洗,随后水倒入池塘,为里面的鱼或者水深植物提供丰富的养料,长大的水生植物可以用来喂猪,鱼可以出售。
日常冲洗的水可以就选择从池塘里面抽取。
庭院式生态养殖在多水域的地方很容易发展起来。
生态养猪基本会成为以后一个主流的发展方向,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么对于猪肉的需求肯定不在局限于饲料猪。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
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摘要: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养猪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养猪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牢记使用生产原则进行安全养殖。
关键词:小规模、生态养猪、关键技术引言科技的发展,引领我国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到达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我国在生态养猪模式上,主要还是采用猪 - 沼 - 农连接循环。
这种模式通过猪的排泄物的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同时,沼液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田施肥,以此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自动化的养猪设备也在逐步普及,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1.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1.1“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四位一体的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是一种“种-养-产-销”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涉及生物、经济、生态等诸多领域知识。
多在我国北方使用,以沼气为中心,对其进行整体的设计。
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的基础上,乡村地区,有可能建立日光温室以维持猪舍、蔬菜种植区和沼气池的温度与湿度。
沼气的燃烧和猪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用于蔬菜的光合作用,而蔬菜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则为猪提供呼吸所需。
此外,人和猪的粪便也可以在沼气池中发酵,生成沼气,为农户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清洁的能源。
发酵后的沼气残渣和沼气液可以被视为种植蔬菜的废弃物,从而实现生态绿色生活的健康循环。
1.2猪 - 沼 - 果生态养猪模式在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下,农户们在自家的农田里,山上,或其他地方修建沼气池,猪舍和果园。
将猪舍、厕所与沼气池相结合,创建了“养猪-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农业生态养猪新模式。
从而保障了农户在园林立体生态链中的种植的优越性。
以我国南方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繁殖速率比较慢为特征。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沼气可供农户使用,沼气化肥可供果树等农作物生长,沼气污泥可在鱼池、果园种菜。
沼气综合利用六种模式
沼气综合利用六种模式
1、“粮→猪→沼→粮”模式。
即用粮食作物秸秆配合饲料喂猪,猪粪尿下池产沼气,沼气煮饭点灯,沼肥用于肥田,沼液喂猪。
2、“鸡→猪→沼→菜”模式。
即猪圈上建鸡舍养鸡,鸡粪落下来喂猪,猪圈下建沼气池,沼气煮食,沼肥返地种菜。
此模式适合城镇附近的农户,以向城镇提供商品肉食,蛋品和蔬菜为主。
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劳力,实现“以沼促菜,以菜促猪,以猪促沼”的良性循环。
3、“鸡→猪→沼→孵鸡”模式。
即鸡粪喂猪,猪粪下池,沼气用于孵鸡,沼渣饲养蚯蚓,沼液种青饲料,蚯蚓和青饲料再用来喂鸡和猪。
该模式利用沼气孵鸡,可降低成本,不受煤、油、电不足的制约。
4、“猪→沼→果”模式。
适合田少山地多,以栽种经济作物和果木为主的农户,即以沼气为纽带,连动畜牧业、果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其基本内容是“户建1个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种好1亩果”。
猪粪下池产气,沼气用于炊具照明,沼液喂猪,沼肥施果树。
沼液作添加剂喂猪,增重快,可节约饲料1/5;施用沼肥的果树,能多长5到10个枝梢,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增强,水果品质提高1到2个等级。
5、“猪→沼→鱼”模式。
适合畜牧、水产养殖专业户。
利用沼液和部分畜粪养鱼,塘泥返田作肥料,沼气点灯诱蛾灭虫喂鱼。
6、“猪→沼→菇”模式。
即猪粪下池产气,沼渣培育食用菌,菌糠肥料下田,沼液喂猪。
这种模式适合经济不发达地区,沼渣经过沼气池厌氧灭菌处理,没有粪虫,用沼渣作培养料,杂菌污染的可能性小。
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一种通过利用农业废弃物产生沼气,再将沼气用于农田灌溉、温室供暖和家庭燃料等方面的循环利用方式。
这种农业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还能够提供可再生的能源,实现农业和能源的互补发展。
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核心是沼气池。
沼气池是一种专门用于储存和发酵农业废弃物的设施,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弃物分解产生沼气。
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农田杂草等,这些废弃物通常被视为污染源,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然而,通过沼气池的处理,这些废弃物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能源。
沼气池的运作过程中,有机废弃物首先投放到池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微生物,通过发酵产生沼气。
沼气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其中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可燃性气体,可以用于替代传统的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沼气还可以用于灌溉农田、温室供暖和家庭燃料等方面,提供可再生的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优势在于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和能源的互补发展。
首先,通过沼气池的处理,农业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沼气可以用于灌溉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提高农田产量。
此外,沼气还可以用于温室供暖,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增加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最后,沼气可以作为家庭燃料使用,替代传统的煤炭和天然气,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沼气池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农民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难度。
其次,沼气池的运作需要一定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如果管理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沼气池的失效或者产气效果不佳。
此外,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和普及也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包括提供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提供技术和培训的支持等。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畜牧业养殖,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是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第一种:猪-沼-菜模式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第四种:种-养-加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潜江市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探讨摘要为探索出一条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潜江市生态能源局以沼气建设项目为契机,在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该模式的优点及技术规程,为现代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猪—沼—藕(鱼)模式;生态种养;技术规程;湖北潜江近年来,潜江市生猪养殖迅猛发展,2012年全市生猪出栏120万头。
在保障市场供给、丰富人民菜篮子的同时,生猪养殖排放的粪水却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给周围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潜江市生态能源局从治理养殖小区农业面源污染入手,采取了养殖场粪水收集,沼气发酵,产生沼气供周边农户使用,沼渣、沼液定向排放到藕池,藕池内套养鱼(泥鳅)等技术措施,不仅有利于治理环境、减轻污染,而且能节约能源,增加藕池有机质供应,生产有机农产品供应市场,且品质优、效益好。
1 猪—沼—藕(鱼)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1.1 促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农村种养集约化是今后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小型养猪专业户延伸沼气建设,服务于莲藕生产是近年潜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可有机结合养殖专业户的生产、生活、种植、养殖,实现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及多项利用。
猪粪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为农民提供高品位的清洁生活燃料和养殖增温所需要的热能,沼渣、沼液混合液作为肥料源,直接灌入藕池[1-3]。
1.2 节本增收效果明显集约化生猪养殖、沼气生产建设初期虽有一定的投入,但见效快、回报高。
建设标准化“150模式”猪舍9栋,需用地2 hm2,年出栏3 000头,年纯收入可达45万元。
配套建设小型沼气工程1座,容积100 m3,占地1 500 m2,年产沼气7 000 m3,按沼气1.5元/m3计算,节约电费或燃料费1.05万元;沼液、沼渣混合物1 800 m3,为1.2 hm2莲藕生产提供肥料,节约肥料成本9 000元。
莲藕生产采取浅层养殖技术,种植规模1.2 hm2,年产量30 t/hm2,总产量36 t,莲藕纯收入3.6万元;藕田套养泥鳅,增值3.6万元。
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养猪技术对养猪业而言,生态养猪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养猪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由于养殖中缺乏严格的控制,导致养殖环境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态养猪的模式与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以保障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1、生态养猪的模式所谓生态养猪技术也被称为“自然养猪法”。
当前,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生态养猪模式的应用,首先,应该选择成长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肉质口感风味较好的猪作为父母本,进行相互杂交培育遗传基因;其次,研究人员要重视生猪成长的过程,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再次,采用先进的喂养技术,合理配置养猪饲料,适度采用放养技术;最后,还需要综合利用沼气技术,将猪粪和猪尿通过专用管道排放到沼气池中,并通过发酵之后产生大量的沼气用于生活生产。
同时,还需要将沼气渣和沼液作为灌溉果树和蔬菜的重要肥料,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生态养猪中的关键技术(1)猪舍的设置。
由于场地是生态养猪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猪舍在生态养猪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过去,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而现在则是以垫料为主。
垫料主要为锯末、谷壳与采集或培养的土著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此类垫料厚度在80厘米左右,发酵时间不超过1周。
垫料可使猪舍的环境保持干净卫生且没有臭味,并将猪舍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秋冬季节,23℃的猪舍温度有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
(2)发酵管理。
沼气发酵是生态养猪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使大部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目前,地下式与常温发酵是猪场里较为常用的两种发酵方式。
一般来说,沼气发酵方式可分为温度和工艺两种。
第一种又被细分为三种形式,即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正常温度发酵。
试述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会模式的组成及技术要点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是一种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态养殖的模式,通过沼气发酵废弃物得到沼气能源,同时利用沼渣进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以下是该模式的组成和技术要点。
一、组成:1.沼气池:用于储存和发酵废弃物产生的沼气能源。
2.养殖场:用于养殖家禽或畜牧动物,产生大量农业废弃物。
3.沼渣处理设备:用于将发酵结束后的沼渣进行处理,获得高效的饲料添加剂。
4.沼渣加工车间:用于对沼渣进行粉碎、干燥、混合等处理,制造饲料添加剂。
二、技术要点:1.沼气发酵技术:选择合适的沼气发酵工艺和沼气池类型,控制沼气池内温度、酸碱度等环境条件,使废弃物充分发酵产生沼气。
关键是要控制最佳发酵温度、碳氮比、搅拌时间等参数,提高沼气产量和质量。
2.废弃物预处理技术:废弃物在进入沼气池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粉碎、搅拌等,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污泥并提高废弃物的可溶性,有利于废弃物的降解和沼气产生。
3.沼渣的高效利用技术:将发酵结束后的沼渣通过脱水、干燥等工艺进行处理,获得高效的饲料添加剂。
关键是控制沼渣湿度、干燥温度等参数,以及合理配置沼渣和其他原料的比例,保证饲料添加剂的品质。
4.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在沼渣加工车间进行沼渣的粉碎、干燥、混合等处理,制造饲料添加剂。
需要注意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混合比例等进行控制,使最终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5.种养结合经营技术:在养殖场的管理中,要做到科学养殖,控制养殖密度,保持养殖环境干净整洁,合理配置饲料和水源,注意动物的健康和生长状况。
此外,还要进行有效的废弃物处理和沼气利用。
综上所述,在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中,沼气发酵和利用是核心技术,沼渣的处理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也是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组合这些要素,可以实现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模式具有环保的好处,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位一体”农业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大棚就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实现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它是将沼气池、养猪引进到大棚内,使沼气池、猪舍、大棚、蔬菜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同一块地上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举的能源生态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摄氏度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工程设计:包括日光温室设计、沼气池工程设计、猪舍建筑设计等。
基本要素:建一个座北朝南、200-6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温室内部西侧、东侧或北侧建一个1平方米的厕所;畜禽舍和一个6-10平方米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辽宁省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探索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目前已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能源和生态效益。
这种模式的特点有:1.多业结合,集约经营。
通过模式单元之间的联结和组合把动物、植物、微生物结合起来,加强了物质循环利用,使得养殖业与种植业通过沼气纽带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循环体系。
这种循环体系达到高度利用有限的土地、劳力、时间、饲料、资金等,从而实现集约化经营,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合理利用资源,增值资源。
模式实现了对土地、空间、能源、动物粪便等农业生产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得资源实现了增值。
3.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
生态模式充分利用了太阳能,使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又转化为生物能,达到合理利用。
通过沼气发酵,以无公害、无污染的肥料施于蔬菜和农作物,使土地增加了有机质,粮食增产,秸秆还田,并转化为饲料,达到用能与节能并进。
猪—沼—鱼(稻、果、菜)养殖模式1个农户建1个常年存栏牲猪50头以上的小型猪场,并配套建立沼气池,利用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液和沼渣作为饵料养鱼,或者作为植物肥料种菜、种果、种稻。
该模式属生态型、链式型养殖模式,其特点是种养结合,有机物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率高,养殖、种植业效益互补,生产风险性微小。
二、发展条件发展该模式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条件:1、猪场规模达到常年存栏牲猪50头以上,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
2、有精养鱼池5亩以上,或果园地、蔬菜地10亩以上。
3、有10万元左右的建小型猪场及沼气池的投资能力。
三、技术要点1、养猪环节。
猪舍修建时按标准化养猪要求设计,猪舍面积依牲猪饲养量的大小确定。
牲猪品种可以选择三元杂交猪,也可以选择二元土杂猪,最好是养母猪,最低要求母猪存栏5头以上,育肥猪自繁自养。
严格按照规模化养猪的技术规模做好种猪繁育、饲料配制、仔猪育肥、疫病防治等饲养管理工作。
猪粪、猪尿充分利用,入池发酵。
2、沼气制作。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建好沼气池,熟练掌握沼气制作技术和使用技术。
3、配套生产。
充分利用沼气池废弃的沼液沼渣养鱼、下地肥土,认真搞好鱼池的饲养管理,搞好林果地、菜地、稻田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效益分析猪—沼—鱼(稻、果、菜)养殖模式除能够增加种养直接经济收入外,还可以产生种养综合效益。
一是利用猪粪尿制作沼气,可以节省照明用电、燃料等耗能型生活开支。
二是可以节约鱼饲料,减少水产养殖成本。
三是可以节省化肥用量,减少种植成本。
四是猪粪发酵处理,能够有效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减少牲猪的发病机率。
五是实现了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与再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促进了土壤结构改良,增强土地肥力。
六是抗灾能力明显增强,遇到自然灾害,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或者养殖业损失种植业补。
五、适应范围本模式适合我县各地的水产养殖大户、林果大户、菜农、粮食生产大户投资发展。
六、推广前景大悟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果园大户、水产养殖大户、种粮大户、种菜大户越来越多,国家支持农庄经济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只要这些业主稍加投资,创办小型猪场,附建沼气设施,便可建立畜牧、水产、种植、林业协调发展的种养模式。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废气等污染物,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治,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至关重要。
首先,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区域是防治污染的基础。
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等因素,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禁养区应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在限养区内,应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和污染物排放总量。
适养区则要合理布局,鼓励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并配套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
其次,加强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防治污染的关键。
养殖场应配备完善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
对于粪便的处理,可以采用干清粪工艺,减少污水产生量。
同时,建设沼气池、堆肥场等设施,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发电、供暖等,堆肥后的粪便则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
对于污水的处理,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例如,通过沼气池发酵、好氧生物处理、沉淀过滤等工艺,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再者,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养殖模式是指将畜禽养殖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例如,“畜禽沼果(菜、粮)”模式,将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和沼液,沼气用于生活能源,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果树、蔬菜和粮食作物。
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双赢。
此外,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管理也是防治污染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行为。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导致环境污染。
加强饲料管理,选用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