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省各地高三语文一模分类汇编11 文言文阅读及翻译(三)
- 格式:doc
- 大小:535.00 KB
- 文档页数:10
2005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12分,每小题3分)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
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
”丰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
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B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C殆不自觉..也自觉:自己意识到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有生以来,平素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⑤吾愧吴翁、焦翁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A ①④⑤B ①③④C ②③⑥D 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
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山东卷)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庆卒,子琴嗣。
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语文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理道歉C. 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D. 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就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 溶化沟通喧哗B.溶化勾通喧闹C. 融化勾通喧哗D.融化沟通喧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文言文阅读及翻译(一) 【山东省淄博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陆俟,代人也。
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上党太守、关内侯。
俟少聪慧。
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
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①。
与西平公安颉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拜冀州刺史。
时考州郡,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
转武牢镇大将。
平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追讨玉等,皆获之。
迁怀荒镇大将。
未期,诸高车莫弗②惧俟严急,请前镇将郎孤。
太武许之。
征俟,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
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以叛。
帝闻之大惊,召俟问其故。
俟曰:“夫高车之俗,上下无礼,无礼之人,难为其上。
臣莅以威严,节之宪网,欲渐加训导。
而恶直丑正,故讼臣无恩,称孤之美。
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
无礼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复上下。
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忿。
怨忿既多,败乱彰矣。
”帝叹曰:“卿身乃短,虑何长也!”即日复除散骑常侍。
帝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别督辎重。
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
仍迁长安镇大将。
与高凉王那击盖吴于杏城,获吴二叔。
诸将欲送京师,俟独不许,曰:“若不斩吴,恐长安之变未已。
一身藏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
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
”诸将咸曰:“今获其二叔,唯吴一人,何所复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头,犹能为害。
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遂舍吴二叔,与之期。
及期,吴叔不至,诸将皆咎俟。
俟曰:“此未得其便耳,必不背也。
”后数日,果斩吴以至,皆如其言。
俟之明略独决,皆此类也。
迁内都大官。
安定卢水刘超等叛,太武以俟威恩被关中,诏以本官加都督秦、雍诸军,镇长安。
帝曰:“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为一;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
文言文阅读及翻译(三)【山东省威海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粱惠王①。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粱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
”日:“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
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2012年高考语文卷各地文言文试题解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
2012山东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及解析阴兴,字君陵,是光烈皇后母亲的弟弟,生平臂力很强。
建武二年,(他)担任黄门侍郎,(兼任)期门仆射,参与东征西伐,平定(天下)郡国。
阴兴经常跟随主上出入宫廷,经常手持小盖,(为主上)遮挡风雨,手和鞋子经常会粘上污泥。
(“躬”通“肱”。
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
泛指手臂)在期门做表率。
光武帝临幸的地方,他就先进去清理宫室(清走闲杂人等),很被亲信。
虽然他乐于施舍和结交朋友,然而门下没有好勇斗狠之人。
(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襄关系不好,(然而)知道他们有本事(用,本事,本领),仍称赞他们的长处和他们交往。
他的友人张汜、杜禽与阴兴关系很好,但是(阴兴)认为他们华而不实,只用钱财与他们交往,最终也不说什么:因此,世人称赞他忠厚啊。
他的住宅勉强算完备,只能遮挡风雨。
(裁,通“才”。
)光武九年,升任侍中,被赐与关内侯的爵位。
皇帝和皇后召见阴兴,想给他封官,把印绶放到他面前,阴兴坚决推辞说:“我没有第一个登上敌人城墙、冲锋陷阵的功劳,而一家几人一起被赐予士这一爵位,(已到了)让天下人抱怨的地步,(封赏)确实够多的了。
我受到陛下、贵人很深的恩泽,富贵已经到了最顶层了,不能再变得更好了,发自内心地不想要封赏了。
”皇帝夸奖阴兴能推辞(富贵),不勉强他的意志。
贵人问他原因,阴兴说:“您没有读过《书记》吗?“亢龙有悔”,外戚家人受害于不知道谦和避让,(要)嫁女儿(的时候)想要配给王侯,(要)娶妻的时候就渴望公主,我的内心是在不安啊。
富贵有尽头,做人应该知足。
炫耀富贵更加会被看到和听到的人指责。
”贵人被他的言语感动,深深地弯下腰作揖(挹,通“揖”,降,上对下施礼谓之降,此处不译),醉酒没有替宗亲求取官位。
光武十九年,被封为卫尉,也辅佐教导皇太子。
第二年夏天,皇帝迎风头晕的毛病加重,皇后让阴兴担任侍中,(阴兴)在云台的广室接受(皇帝的)临终遗命。
碰巧皇帝痊愈,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做大司马。
现代文阅读(一) 【山东省淄博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
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
“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
201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模拟试题(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1页,满分 150分。
考试用时 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据号、县区、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地点上。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答案不可以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一定用 0.5 毫米黑色署名笔作答 , 答案一定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的地点,不可以写在试卷上;如需变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而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可以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试一定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可以全选。
第Ⅰ卷(共 36分)一、( 15分,每题 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三峡两岸的山峰、嶙峋的怪石,如绝妙的景色画,给人以丰富的遐思。
( 3分)A.流水账( zhàng).稂莠( l áng).B.应届( yīng).症结( zhēng).C.叱咤( chà).撕打( sī).D.下载( zǎi ).信笺 (jiān).振聋发聩 (ku ì).坐阵(zhèn).惊魂甫定(f ǔ).足癣(xuǎn).以逸待劳 (y ì).龇牙 (z ī).闻者咋舌( zé).决断( ju é).②新疆人内引外联联手开发的构想正缔结着旷世:聚四海,连五洲,吞吐八方风云。
③有名科学家罗伯特·科尔获取诺贝尔化学奖,不久将去瑞典参加仪式。
A .突出因缘受奖B .凸出姻缘受奖C.突出姻缘授奖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 按揭副增添煞费苦心宁缺毋滥B. 侦缉和事佬沥尽心血题纲挈领C. 沉疴挑大梁独断专行玩世不恭D. 防害挖墙脚涸泽而渔既往不咎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适合的一组是(3 分)D.凸出因缘授奖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适合的一句是(3分)A.话音未完,潇雨儿已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目不..邪视,一手罩住桌上的菜,嘴里还大喊小叫;“好啊,..你们在这吃香的喝辣的,居然不叫上我! ”B.路易·威兹是一个天生的小偷, 当他没有钱或是忘带钱的时候 , 他就会使出他那无与伦比的偷窃技巧,而....且从未失手,这让他的同伙敬羡极了。
现代文阅读(二) 【山东省济南市2012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6. A7. D8. B 【山东省威海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攀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采,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
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
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文言文阅读及翻译(三)【山东省威海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粱惠王①。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粱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
”日:“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
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
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
②梃,木棒。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夺不餍.餍:满足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修:治理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挞:打击D.汤放.桀放:流放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无后乎②其.皆出于此乎B.①为.其像人而用之也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①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②具以.沛公害报项王D.①然后乃.入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①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④省刑罚,薄税敛⑤仁者无敌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入和用政治害死入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
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分)(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4分)(3)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3分)【答案】9.B(学习)10.A(都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B.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被。
C.①连词,来。
②介词,把。
D.①副词,才。
②副词,乃至,甚至。
)11.C(②⑥是间接体现,③是仲尼的话。
)12.C(“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难以抵挡入侵之敌”,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为。
)13. (10分。
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3分)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4分)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义在哪里呢?(3)(3分)(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
【附参考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
(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
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
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说:“像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
”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
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廪鹿就像犯了杀人罪。
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
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做“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
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
”【山东省烟台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
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
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
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注】①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
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
②《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
③箕子之说:周武王克商,问箕子商所以亡,箕子不悉言商恶,以存亡国祚告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氏录为得.焉得:感恩。
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与:同盟。
C.数.以杀忠臣之罪数:列举。
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徒:仅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①一举而.胜焉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①当时京师因.举兵来找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①吾以.情得之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一组是①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②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③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④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⑤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⑥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12.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