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1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文言文句子及翻译在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
文言文以其严谨的结构、优美的修辞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及其翻译。
1.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翻译,孟子说,“贫穷的时候要做好自己,富贵的时候要做好全天下。
”。
2.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华而不实,很少有仁德!”。
3. 荀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
翻译,荀子说,“人人都吃饭,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味。
”。
4. 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翻译,孟子说,“聪明好学,不以问下为耻。
”。
5.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于别人。
”。
6. 荀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翻译,荀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
7.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翻译,孟子说,“贫穷的时候要做好自己,富贵的时候要做好全天下。
”。
8.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翻译,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
9. 荀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
翻译,荀子说,“吃喝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
”。
10. 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翻译,孟子说,“聪明好学,不以问下为耻。
”。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及其翻译。
这些句子虽然古老,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和道理却是永恒的。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智慧,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智慧和启发。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和学习,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言文的精髓,让这种古老的文字永远流传下去。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2018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象记【明】林璐①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
”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
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
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
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
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
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
②守土者:地方官员。
⑤备:充任。
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⑤牝(pìn ):雌性的。
⑥廉:查访。
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
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________) ②会.明亡(_______) ③候已竟去.(_______) ④守土者异.之(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3.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区卷中的翻译句子:2013.1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尊互相互相劝饮。
6.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我既爱这水的清澈,又爱它源源不断地流出,并且能使各种动物都依靠它来生存,真是有君子的品德啊。
7.则其泽又能及万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那么它的恩泽又能遍及万物,白野公深切喜爱它是应该的啊。
8.偻而始入,壁苔阴滑,若被重锦。
低头曲背才能进去,壁上青苔阴湿柔滑,好像披着几层锦绣。
9.或倾或跂,或锐或博。
有的倾斜着,有的像踮起脚尖站着,有的很尖,有的很大。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从而推广到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在手掌中运转了。
1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那么(一旦)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
1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希望学习古法,不效仿一成不变的旧规,讨论当代的情况,按照(当时的情况)替它做准备。
1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于是(他)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14.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远远看他不像个国君的样子,靠近他,看不见有什么可害怕的。
【导语】⾃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爱国的⾚胆忠⼼留在史册上吧!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河⼀⼨⾦。
译:祖国的每⼀⼨⼭河⽐⼀⼨黄⾦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的。
2、勿以恶⼩⽽为之,勿以善⼩⽽不为。
译:对任何⼀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些微⼩的。
却有益于别⼈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就不去做它。
3、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并且不要再犯第⼆次。
4、⾢⼈奇之,稍稍宾客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亲去做客,有的⼈还⽤钱求仲永题诗。
5、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译:三个⼈在⼀起,其中必有某⼈在某⽅⾯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古谁⽆死,留取丹⼼照汉青。
译:⾃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爱国的⾚胆忠⼼留在史册上吧! 7、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的帽⼦长着浓密胡⼦的⼈是苏东坡。
8、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良药苦于⼝⽽利于病,忠⾔逆于⽿⽽利于⾏。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却对⼈的⾏为有利。
10、见侮⽽不⽃,辱也。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出,是⼀种耻辱的表现。
篇⼆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下,满坐寂然,⽆敢哗者。
译:过了⼀会⼉,只听到围幕中抚尺⼀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个敢⼤声说话的。
3、⼩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译:从⼩就想着报效祖国,⽽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4、屠⼤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二轮文言文】文言精选小语段翻译系列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少()示()素()愿()是()除()擢()使()假()(2)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3)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开皇初进爵为侯。
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1)敕()简()享()以为()向()亏()美()摄()未几()(2)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3)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教师寄语: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
高三语文备课组编制:赵树森审核:杨剑2012.1.10
一、复习目标:
1、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正确领会句子的意思。
2、能够把文言语句准确表达出来。
二、考纲定向:
实词考查: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一词多译。
虚词考查: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句式考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
用法考查:词类活用。
三、课本经典句子翻译: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四、方法指导:
1、文言文的翻译要有“踩点”意识,即抓住可能得分的文言实词、
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认真、准确做好翻译。
2、翻译原则:要做到字字对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查漏补缺,补出省略,调整语序,准确表达。
五、高考零距离
2009年上海卷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
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
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
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
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
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
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翻译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
翻译2: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得分点:比、谒、引)
六、再试牛刀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令返而御。
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1、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
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
..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
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七、当堂检测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
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
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
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