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 格式:pdf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106
湿度越大人体会感觉到闷热夏天,是人们喜欢的季节之一。
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美丽的景色让人们充满生活的激情。
然而,当湿度随着气温升高而上升时,人们会感觉到快要窒息的闷热,对健康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湿度是湿气分子在空气中的含量,它是气象学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湿气分子的数目增加时,空气便会变得潮湿,体感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这是因为,在湿空气中,汗液蒸发的速度变慢,身体的散热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当身体无法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时,人们就会感觉到闷热。
这种感觉可能会导致人的心率加快,排汗量增加,甚至出现晕厥的情况。
因此,对于那些容易出汗和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来说,高湿度环境下的身体负担就更大了。
此外,当湿度过高时,还会滋生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比如,湿度达到80%以上时,就容易让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更容易被吸入并进入人体。
为了防止湿度过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室内的干燥。
可以在室内安装风扇、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也可以选择湿度控制器来帮助调节空气中的湿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加强室内的通风,定期保持空气的流通。
除此之外,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热量,尽量多喝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同时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热降火功效的食物,比如绿豆、薄荷等。
总之,在夏天高湿度的环境下,人们需要注重身体的健康状况,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来保持室内的干燥,饮食上也要注意平衡营养,避免暑热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湿润的环境中安心度过这个夏天。
湿度过高时人体会受到的影响湿度是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测量指标,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湿度过高时,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人体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会从不同方面论述,人体在湿度过高时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湿度过高会导致身体不舒适当湿度过高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充斥着空气,这时人体就会很不舒适。
因为人体通过汗液来调节体温,高湿度会让汗液很难蒸发,身体就会感到闷热。
特别是在夏季,高湿度还会让人感到疲倦、无力、喉咙干燥等不适症状。
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地区,夏季需要使用空调来调节湿度和温度的原因了。
湿度过高会促进微生物的繁殖高湿度会使得环境中的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包括细菌、霉菌等等。
这些微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醛等,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居住环境保持清洁和干燥,特别是在潮湿的季节,更要注意。
湿度过高会影响睡眠湿度过高和睡眠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
因为这会使人体很难散热,所以在高湿度环境下睡觉,会让人显得很闷热、烦躁,无法舒适的入睡。
此外,还会导致梦境不安、易醒等症状。
这对于需要保持高质量睡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不利的事情。
湿度过高会加速电器产品的老化电器产品的寿命和工作稳定性都与环境湿度相关。
当湿度过大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和电器内部的零件发生反应,加速零件的老化和损坏。
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电器,容易导致故障、浪费资源、非常不环保。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居住环境的湿度。
尽量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的范围内,保持空气流通、通风。
在感受到潮湿的时候使用空调、加湿去湿等设备,保持室内环境的干燥,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我们的健康。
【气候】四季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和防护方法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忽视气候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四季变迁,气候的改变带来了许多身体健康问题。
尤其是当我们从一个季节转移到另一个季节时,身体会受到冲击。
本文将探讨四季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气温的变化对身体的影响1. 夏天的高温对身体的影响夏天的高温会导致身体过热,容易出现中暑、脱水和晒伤等问题。
高温还会使心脏负担增加,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此外,高温还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造成失眠和疲劳。
2. 冬天的寒冷对身体的影响冬天的寒冷天气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容易引发感冒、流感和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干燥的空气还会导致皮肤干燥和瘙痒。
此外,寒冷的天气还会使关节变得僵硬和疼痛,容易引起关节炎等疾病。
湿度的变化对身体的影响1. 潮湿的气候对身体的影响在潮湿的气候下,身体的蒸发散热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中暑和体温调节失调。
潮湿的环境还会增加细菌和霉菌滋生的机会,增加皮肤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 干燥的气候对身体的影响干燥的气候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快,造成皮肤干燥和口腔干燥。
此外,干燥的环境还会导致眼睛干涩和咳嗽等问题。
干燥的气候还会使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增加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健康保护方法1. 合理饮食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调整饮食结构,选择适合身体的食物。
夏天可以多摄取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比如西瓜、黄瓜等,以及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
而冬天可以适量摄取温热的食物,如姜汤、热粥等,以增加身体的保暖能力。
2. 适当锻炼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冬天,适当的运动对身体都有好处。
夏天可以选择早晚凉爽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冬天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以保持身体的灵活度和代谢功能。
3. 注意衣着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着也非常重要。
夏天可以选择透气性好、轻薄的面料,如棉质、麻质等,以便散发体内的热量。
土木建筑工程: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试题预测(三)1、填空题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是引入反映()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概念,采用级分度。
它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评价。
答(江南博哥)案:人体热平衡、热感觉、7、人体热舒适2、问答题人的热舒适感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人的热舒适主要与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以及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温度有关,同时还与人体的活动量、衣着以及年龄等有直接关系。
3、单选热舒适投票的简写为()。
A、TSVB、TCVC、PMVD、PPD正确答案:B4、单选PMV适用于()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
A、稳态热环境B、突变热环境C、动态热环境D、夏热冬冷地区正确答案:A5、问答题“冷”与“热”是什么概念?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湿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正确答案:人体能感受外界温度变化是因为在人体皮肤层存在温度感受器。
因为人有体温调节系统,对环境有显著的适应性,所以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的热感觉。
空气湿度增加能改变皮肤的湿润度,皮肤的湿润度的增加被感受为皮肤的“粘着性”增加,从而增加了热不舒适感。
6、单选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不包括()。
A、冷热刺激的存在B、刺激的延续时间C、原有的热状态D、皮肤湿润度正确答案:D7、问答题请叙述PMV的定义、理论依据、适用性和局限性正确答案:(1)定义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2)理论依据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
即人体热负荷正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热;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冷;(3)适用性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4)局限性(A、)不适用于动态热环境(或过渡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B、)不适用于人体较多偏离于热舒适的情况(C、)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感觉8、填空题热舒适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其影响因素包括:()、()、()、()、()、()、()、()、()、()、其他因素等。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号:20100110070214班级:二班姓名:王旭一、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1.1人体的热平衡人体靠摄取食物维持生命。
在人体细胞中,食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分解氧化,实现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速率叫做代谢率。
化学反应中大部分化学能最终变成了热量,因此人体不断地释放热量;同时,人体也会通过对流、辐射和汗液蒸发从环境中获得或失掉热量。
但是,人体的生理机能要求体温必须维持近似恒定才能保证人体的各项功能正常,所以人体的生理反应总是尽量维持人体重要器官的温度相对稳定。
人体各部分温度并不相同。
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必须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
因此人体的热平衡又可用下式表示:M-W-C-R-E-S=0式中 M-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人体蓄热率。
1.2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包括对流、辐射和蒸发。
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换热方式都受人体衣着的影响。
衣服的热阻大则换热量小,衣服的热阻小则换热量大。
环境空气温度决定了人体表面与环境的对流换热温差因而影响了对流换热量,周围的空气流速则影响对流交换系数。
气流速大时,人体的对流散热量增加,因此会增加人体冷觉。
人体除了对外界有显热交换外还有潜热交换。
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散湿带走身体的热量。
皮肤蒸发又包括汗液蒸发和皮肤的湿扩散两部分。
因为除了人体体温调节系统可以控制汗液的分泌外,水分还可以从皮下组织直接散发到较干燥的环境空气中去。
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越大,人体皮肤表面单位面积的蒸发量越少,可以带走的热量就越少。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空气湿度偏高会增加人体的热感。
1.3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热交换的几个环境因素平均辐射温度:一个假想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主要内容⏹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人体热平衡⏹温度感受系统与调节系统⏹热感觉与热舒适⏹人体对稳态热环境的反应⏹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热环境与工作效率⏹二节点模型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人体的基本生理要求⏹食物⇒分解氧化⇒热量⏹人体的基本生理要求:维持体温基本恒定!⏹代谢率(Metabolic Rate):人体新陈代谢反应过程中能量释放的速率1. 人体的热平衡人体的热平衡⏹热平衡方程M −W −C −R −E −S = 0⏹皮肤表面积A D=0.202 m b0.425 H 0.725身高1.78m体重65kgA为1.8m2D人体温度⏹核心(Core)温度⏹核心层:通常包括脑、脊椎、心脏、肝脏、消化器官等内脏部分。
⏹直肠温度最接近。
⏹外层(Shell)温度⏹皮肤表面到10 mm 以内的部分,通常包括皮肤,皮下脂肪和表层的肌肉。
人体体温范围⏹肝脏:最高,38℃⏹皮肤:与外界环境有关⏹各部分温差不会太大⏹日夜有1℃以内的波动⏹代表温度:核心温度人体外层温度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显热交换⏹对流散热⏹辐射散热⏹潜热交换⏹皮肤散湿⏹出汗蒸发⏹皮肤湿扩散⏹呼吸散湿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冷感和对皮肤的压力冲击⏹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形式rt =kj njnj t F1)(平均辐射温度:一个假想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热质交换系数的确定⏹对流换热系数:专门针对人体的实验数据⏹受迫对流⏹h c= C v n⏹自然对流:三种主要形式⏹h c=常数⏹h c=CΔT 0.25⏹h c=C (M-50)0.39⏹对流质交换系数:传质与传热比拟⏹LR=h e/ h c= 16.5 ℃/kPa服装的作用:保温和阻碍湿扩散⏹服装的性能:⏹服装的热阻I cl⏹服装的透湿性⏹服装的表面积服装的热阻Icl•一般指显热热阻•单位m2K/W和clo,其中1clo = 0.155 m2K/W•已知单件服装热阻:Icl = 0.161+0.835ΣIclu,i类型Ic l(c l o)短袖衬衣,短裤0.36长裤,短袖衬衫0.57长裤,长袖衬衫0.61长裤,长袖衬衫加短外衣0.96厚大衣,长袖衬衫,保暖内衣,长内裤1.34厚三件套西衣服,长内衣裤1.5厚毛衣0.37厚长大衣0.63厚裤子0.32工作服0.215服装的热阻Icl•人运动时由于人体与空气之间存在相对流速,会降低服装的热阻。
ΔI cl= 0.504 I cl+ 0.00281V walk–0.24•椅子给人增加0.15 clo以下热阻ΔI cl= 0.748 ×A ch–0.1步速3.7km/h1clo 0.48 clo16服装的透湿性⏹服装的存在增加了皮肤的蒸发换热热阻:⏹服装对皮肤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个附加的阻力。
⏹服装吸收部分汗液,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
使得需要更大蒸发量才能在皮肤表面上形成同样的散热量服装的潜热热阻•服装的蒸发换热热阻(干燥服装):I e,cl=I cl/ LR= I cl/ 16.5 (kPa m2/W)•服装被汗湿润后热阻会下降,显热换热加强,又增加了潜热换热,故总传热系数增加:活动强度静坐坐姿售货站立售货站立但偶尔走动行走3.2 km/h行走4.8 km/h行走6.4 km/h服装热阻(clo) 0.6 0.4 0.5 0.4 0.4 0.35 0.31 clo干燥服装被汗湿润后的热阻19服装的表面积⏹服装的面积系数fcl⏹定义:人体着装后的实际表面积A cl和人体裸身表面积A D 之比。
有实验数据。
⏹表达式:f cl= A cl/ A D⏹与服装热阻的近似关系= 1.0 + 0.3I cl⏹f人体的能量代谢率⏹影响因素多:⏹肌肉活动强度:绝对的影响⏹环境温度:偏高、偏低都增加代谢率⏹性别: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少年高于老人⏹神经紧张程度:紧张则代谢率高⏹进食后时间的长短等:进食后代谢率增加,蛋白质代谢率高,糖和脂肪类代谢率低。
⏹代谢率单位met:1 met = 58.2 W/m2,即成年男子静坐时的代谢率。
6~10%基础代谢率:参照基础⏹基础代谢率(BMR ,Basal Metabolic Rate)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之间测定的代谢率:46 W/m 2⏹BMR 变化范围:10~15%。
超过20%为病态。
肌肉活动与代谢率⏹肌肉活动强度对代谢率起决定性的影响⏹一般室内运动代谢率多在5met 以下人体是高效的能量转化系统吗?⏹机械效率η=W / M⏹大部分室内劳动机械效率近似0否!人体的潜热散热量:呼吸蒸发•显热散热量Cres = 0.0014 M (34 −ta) W/m2•潜热散热量Eres= 0.0173 M (5.867 −Pa ) W/m226人体散热、散湿量的影响因素⏹全热:主要决定于肌肉活动强度,受其它因素影响在应用上可以忽略。
⏹显热:决定于温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少。
⏹潜热(散湿):决定于温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20世纪初发现人的皮肤上存在对冷敏感的区域“冷点”和对热敏感的区域“热点”⏹人体各部位的冷点数目明显多于热点⏹为什么人对冷更敏感?50mV2.温度感受系统与调节系统31人体各部位冷点和热点分布密度(个/cm 2)部位 冷点 热点 部位 冷点 热点 前额 5.4-8.0 手背 7.4 0.5 鼻子 8.0 1.0 手掌 1.0-5.0 0.4 嘴唇 16.0-19.0 手指背 7.0-9.0 1.7 脸部其他部位8.4-9.0 1.7 手指肚 2.0-4.0 1.6 胸部 9.0-10.2 0.3 大腿 4.4-5.2 0.4 腹部 8.0-12.5 小腿 4.3-5.7 后背 7.8 脚背 5.6 上臂 5.0-6.5 脚底 3.4 前臂 6.0-7.50.3-0.4参考文献:H. Hensel , Thermoreception and TemperatureRegulation,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1冷、热感受器的位置⏹冷、热感受器存在于:⏹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内脏⏹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下丘脑具有调节代谢、体温和内分泌功能,前部主要促进散热来降温,后部促进产热抵御寒冷。
⏹散热调节方式⏹血管扩张,增加血流,提高表皮温度⏹出汗⏹御寒调节方式⏹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降低表皮温度⏹通过冷颤增加代谢率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下丘脑前后部是相互制约起作用的,需要同时利用核心温度和皮肤温度信号来决定调节方式。
核心温度皮肤温度调节行为>37.1℃升高增加出汗>37.1℃降低抑制冷颤高降低抑制出汗<37℃升高抑制出汗<37℃降低增加冷颤人的体温设定值随肌肉活动强度而改变⏹在体温调节系统正常工作时,增加环境温度并不能提高人体的核心温度(直肠温度)。
⏹只有改变代谢率才能改变人体核心温度。
3.热感觉与热舒适热感觉⏹研究方法:心理学⏹定义:人对周围环境“冷”“热”的主观描述。
⏹特点:尽管人描述环境的冷热,实际上只能感觉到自己皮肤下神经末梢的温度。
所以“冷”“热”与感受者的身体状态有关,不是完全客观的。
⏹“中性”的定义:不冷不热,人用于体温调节消耗的能量最小。
39热感觉的影响因素•冷热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续时间•人体原有的状态感觉热感觉冷5℃变热冷热感觉阈℃核心温度对热感觉的影响温暖中性皮肤温度作用热!核心温度作用41热感觉的测量:问卷调查Bedford和ASHRAE的七点标度贝氏标度ASHRAE热感觉标度7过分暖和7热6太暖和6暖5令人舒适的暖和5稍暖4舒适(不冷不热)4正常3令人舒适的凉快3稍凉2太凉快2凉1过分凉快1冷42什么是热舒适?观点1:舒适=中性?什么是热舒适?观点2:舒适=中性×舒适产生于不适的消除过程中。
“舒适”比“中性”更主观。
Cool & Comfort !45体温过低体温过高体温正常手的温度(℃)很不愉快正常很愉快结论:非中性状态下,反而出现更强的热舒适感。
空气湿度⏹中性-热环境中,为什么潮湿的空气使人不舒服?⏹在皮肤没有完全湿润的情况下,增加空气湿度会减少人体散热量吗?⏹潮湿为什么不舒服?⏹皮肤湿润度增高⇒皮肤黏着性增加⇒不适⏹可能引起不舒适的皮肤湿润度的上限w< 0.0012 M+ 0.1548垂直温差•尽管受试者处于热中性状态,头足温差仍然使人感到不舒适。
20℃28℃垂直温差ASHRAE Handbook:地板温度和不满意度的关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