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5 KB
- 文档页数:4
大班游戏音乐教案-视唱练耳教学案例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音乐素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音乐教师们的重视。
视唱练耳教学是培养孩子音乐耳朵的最佳方法之一,也是增强孩子听觉能力和音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篇教案是一节大班游戏音乐课视唱练耳教学案例,旨在通过游戏化的形式,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视唱练耳教学,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培养孩子们针对旋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2. 增加孩子们对音乐乐理的了解,提高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3. 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心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需要唱的曲目,并提前选好简单好玩的游戏。
2. 准备好投影仪,以便演示乐谱和歌曲。
3. 学生手中准备好笔纸,以便他们记下音高和节奏。
4. 准备好乐器和音乐小道具,让孩子们感受音乐。
三、教学内容1. 引导孩子了解与欣赏音乐在上课前,作为老师要做好思想准备。
在上课的第一节课时,引导孩子了解与欣赏音乐很重要。
孩子在了解了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弦等基本元素后,学会欣赏音乐并了解音乐的本质。
2. 听力测试和声音游戏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音乐元素,音乐老师可以以听力测试和声音游戏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听力测试一般是为孩子们播放一段乐曲,在遇到问题时让他们猜测出恰当的音符或节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分辨不同的音符和节奏。
3. 视唱练耳游戏视唱练耳游戏是一种让孩子们进行组合和合唱的利用视唱练耳的互动教学法,孩子们可以同时训练声乐技巧和音高音节的记忆技能。
在游戏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分配不同的角色,再按照乐谱教导他们唱歌。
四、游戏案例1. 小奥小蒙的音乐王国这个游戏以两个分组为基础,每个小组属于小奥和小蒙的王国。
在每个王国中,老师会为孩子们播放一个乐曲,让他们记住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在一定时间内将其唱出来,一旦有学生犯错,这个小组就会挑战失败,而另一个小组就可以宣布获胜。
幼儿园视唱练耳的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视唱练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记忆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听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选择适合幼儿的简单歌曲或儿歌。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具: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节奏器材。
4.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以便幼儿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唱歌: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或儿歌,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视唱练习:播放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视唱练习,教师可以使用手势或简单的音乐符号辅助幼儿理解音乐。
4. 练耳训练: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音乐节奏器材或打击乐器,让幼儿模仿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5. 表演展示:鼓励幼儿在音乐结束后,进行小规模的表演展示,让幼儿展现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视唱练习和练耳训练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把握能力。
2. 鼓励幼儿进行表演展示,评价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3.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参与唱歌和跟唱的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创设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感。
2. 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3. 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内容:1. 视唱:C大调音阶、简单旋律视唱2. 练耳:音程听辨、节奏听辨3. 音乐鉴赏:古典音乐作品赏析教学重点:1. 视唱:准确演唱C大调音阶,熟练视唱简单旋律。
2. 练耳:准确听辨音程、节奏。
教学难点:1. 视唱:音准把握、节奏感培养。
2. 练耳:音程、节奏的准确听辨。
教学方法:1. 感受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美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引导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视唱练耳的技巧。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提问: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二、视唱练习1. 演唱C大调音阶,要求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2. 演唱简单旋律,引导学生把握旋律的起伏和节奏。
三、练耳练习1. 音程听辨:教师弹奏不同音程,要求学生准确听辨。
2. 节奏听辨:教师弹奏不同节奏,要求学生准确听辨。
四、音乐鉴赏1. 赏析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生平等。
2. 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C大调音阶、简单旋律视唱。
2.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音程听辨、节奏听辨。
二、视唱练习1. 演唱难度更高的旋律,要求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2. 演唱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把握和声效果。
三、练耳练习1. 音程听辨:教师弹奏更复杂的音程,要求学生准确听辨。
2. 节奏听辨:教师弹奏更复杂的节奏,要求学生准确听辨。
四、音乐鉴赏1. 赏析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表现手法等。
教学评价:1. 视唱:学生能否准确演唱C大调音阶、简单旋律。
视唱练耳一学期完整教案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音乐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本学期完整教案将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视唱能力的提高。
以下是一学期的教学安排:第1-2周:音乐音高的感知和练习-引导学生听辨不同的音高,如高音、低音等;-教授简单的数字音高记号,并与声音对应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基础的音阶练习,包括上行和下行。
第3-4周: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练习-教授音乐的基本节奏形式,如2/4拍、3/4拍、4/4拍等;-引导学生通过体验音乐的节奏感,感知不同节奏形式;-安排学生模仿敲打乐器,练习简单的节奏。
第5-6周: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教授音乐的基本记号符号和休止符号;-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视唱练习,感知并模仿乐谱上的音高和节奏;-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视唱练习,如简单的乐曲或练习曲。
第7-8周:音乐节奏的练习和变化-教授更复杂的节奏形式,如8分音符、16分音符等;-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节奏练习,如边敲打鼓边唱等;-安排学生练习较为复杂的视唱练习,如短小的歌曲或乐段。
第9-10周:音程的感知和练习-教授音程的概念和不同的音程类型,如纯一度、纯五度等;-引导学生通过听辨和模仿,感知和练习不同音程的高低差异;-安排学生进行音程练习,如简单的上行和下行音程练习。
第11-12周:视唱练耳的进阶练习-教授更为复杂的音高记号和休止符号,如变调符号、附点符号等;-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视唱练习,如带有变调和附点的乐曲或练习曲;-安排学生进行乐曲的小组合唱,综合运用视唱和练耳的能力。
第13-14周:节奏和音程的综合练习-安排学生进行综合的节奏和音程练习,如将不同的音程按照给定的节奏进行演唱;-引导学生按照节奏和音高的要求进行视唱练习,如较长的乐曲段落;-安排学生进行合唱练习,练习合唱团队中的视唱和练耳能力。
第15-16周:乐曲学习和表演准备-安排学生学习并准备一首较为复杂的乐曲,学习乐曲的音高、节奏和歌词;-指导学生进行乐曲的合唱练习,综合运用视唱和练耳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乐曲的表演准备,包括舞台表演、声音的连贯和效果的呈现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音高的感知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视唱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1. 节奏训练2. 音高训练3. 视唱练习教学重点:1. 节奏感的培养2. 音高辨识能力的提高3. 视唱技巧的掌握教学难点:1. 学生对节奏和音高的敏感度2. 视唱练习中的难点攻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音乐的喜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二、节奏训练1. 教师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2. 教师讲解节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3. 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音高训练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如音符、音名、音程等。
2. 教师讲解音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音高的高低。
3. 学生跟随教师唱出指定的音高,教师纠正发音。
四、视唱练习1. 教师播放一段旋律,让学生跟随旋律进行视唱。
2. 教师讲解视唱的技巧,如呼吸、音准、音色等。
3. 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节奏、音高和视唱知识。
2. 学生进行节奏和音高的练习,教师纠正发音。
二、节奏训练1. 教师播放一段较复杂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2.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创作,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
三、音高训练1. 教师讲解音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音程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学生进行音程的练习,教师纠正发音。
四、视唱练习1. 教师播放一段较复杂的旋律,让学生跟随旋律进行视唱。
2. 教师讲解视唱中的难点,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
3. 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节奏、音高和视唱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视唱练习中的进步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音高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各种音阶和旋律。
3. 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视唱练习:C自然大调音阶、旋律视唱。
2. 练耳练习:单音、音程听记,节奏听记。
教学难点:1. 视唱中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把握。
2. 练耳中音程和节奏的辨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 钢琴2. 视唱教材3. 练耳教材4. 黑板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视唱练习1. C自然大调音阶练习a.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C自然大调音阶,学生跟唱。
b.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高和音准,强调音阶的连贯性和音色的统一。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旋律视唱练习a. 教师出示一首简单的旋律,学生跟唱。
b.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的节奏和音高,强调旋律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练耳练习1. 单音听记a.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一组单音,学生说出音名。
b. 教师逐步提高难度,增加音程的跳动。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音程听记a.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一组音程,学生说出音程名称。
b. 教师逐步提高难度,增加音程的跳动和变化。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节奏听记a. 教师出示一组节奏型,学生说出节奏名称。
b. 教师逐步提高难度,增加节奏型的变化和复杂程度。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练习C自然大调音阶,要求音高和音准准确。
2. 视唱一首简单的旋律,注意节奏和音高的表现力。
3. 练习单音、音程和节奏的听记,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评价:1. 视唱练习:音高和音准的准确程度,旋律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中职-视唱练耳教案-(高教版)教案章节:一、课程简介1. 了解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2. 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概念与目标3. 熟悉视唱练耳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二、乐理基础知识1. 学习音阶、调式、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2. 掌握音符、节奏、拍子等音乐符号3. 了解五线谱、简谱等记谱方式三、音高识别与唱名练习1. 学习音高标记与唱名体系2. 练习音高识别与唱名转换3. 掌握音阶、和弦、旋律中的音高位置四、节奏练习1. 学习节奏符号与划分2. 练习节奏感与节奏组合3. 掌握各种节奏型态与变换五、简单视唱练习1. 学习简单视唱曲目与技巧2. 练习视唱节奏、音高、准确性3. 分析与评价视唱表现与进步六、和弦识别与和声练习1. 学习基本和弦类型与和弦符号2. 练习和弦识别、和声进行与和声听觉3. 掌握分析和弦功能与和声结构七、旋律分析与创作1. 学习旋律的基本特征与分析方法2. 练习旋律听辨、哼唱与创作3. 掌握旋律的动机发展、转折点与主题形成八、进阶视唱练习1. 学习复杂的视唱曲目与技巧2. 练习视唱多声部、变化节奏与音高准确性3. 分析与评价视唱表现与进步九、音乐欣赏与分析1. 学习音乐作品的基本分析方法2. 练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与评价3. 掌握不同风格、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与表现十、综合练习与考核1. 综合运用视唱练耳所学知识与技巧2. 练习综合视唱、和声、旋律等能力3. 进行视唱练耳考核与评价,总结学习成果与不足十一、视唱练耳应用软件教学1. 介绍视唱练耳应用软件的功能与使用方法2. 学习使用软件进行音高、节奏训练3. 掌握软件内的和弦识别、旋律分析等工具十二、集体协作与合唱练习1. 学习集体协作的视唱技巧2. 练习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协调3. 掌握不同声部间的配合与和声效果十三、民族音乐视唱练习1. 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与视唱方法2. 练习民族音乐中的音阶、节奏3. 掌握民族音乐的视唱技巧与风格表现十四、现代流行音乐视唱练习1. 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的视唱特点2. 练习流行音乐中的电音、节奏感3. 掌握现代流行音乐的视唱技巧与风格表现十五、复习与拓展1. 复习整个学期所学的内容与技巧2. 完成综合性视唱练耳练习3. 拓展视唱练耳在实际音乐应用中的可能性,总结学习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针对中职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教案设计,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课程名称:视唱练耳授课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授课时间:每周2课时,共10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锻炼学生的视唱能力,增强音乐记忆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音程的辨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即兴演奏能力。
教学内容:1. 音阶练习2. 调性感训练3. 音程辨识4. 旋律听写5. 节奏练习6. 和声学基础教学过程:第一周:课程导入与基础理论讲解1. 课程导入:介绍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
2. 基础理论讲解:讲解音的基本概念、音程、音阶、和弦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第二周至第四周:音阶练习与调性感训练1. 音阶练习:进行大、小调音阶的视唱练习,让学生熟悉各调音阶的音高。
2. 调性感训练:通过听辨和唱出音阶、和弦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调性感。
第五周至第七周:音程辨识与旋律听写1. 音程辨识:学习辨识各种音程,包括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等。
2. 旋律听写:通过听辨旋律,进行旋律的视唱和记录。
第八周至第九周:节奏练习与和声学基础1. 节奏练习:学习各种节奏型,通过练习提高节奏感。
2. 和声学基础:介绍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和弦的构成、和声进行等。
第十周:综合练习与总结1. 综合练习: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进行视唱、听写和即兴创作等练习。
2. 总结: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视唱、听写和节奏感。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学习中的问题。
4.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练习情况。
2. 视唱练习:评估学生的视唱能力和音乐记忆力。
3. 听写练习:评估学生对音程、旋律和节奏的辨识能力。
4. 综合练习: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视唱练耳教程》2. 音频资料:音阶、和弦、旋律等音频资料3. 视频资料:教学示范视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视唱练耳教案》word版第一章:视唱练耳基础知识1.1 音乐的基本概念音高、音长、音色、音量音符、休止符、附点、延音线1.2 五线谱与简谱的识别与运用五线谱的构成与线谱、间谱的表示方法简谱的表示方法与转换1.3 音阶、调式与和弦大小调式、和声小调式、五声调式音阶的构成与练习和弦的构成与识别第二章:音高与节奏练习2.1 音高练习音阶练习音程练习和弦练习2.2 节奏练习拍号的认识与练习节奏图的识别与练习节奏变化的练习第三章:旋律练习3.1 旋律的构成与分析旋律的线条与形状旋律的节奏与音高旋律的发展与变化3.2 旋律练习简单旋律的演唱与练习复杂旋律的演唱与练习旋律的即兴创作与练习第四章:和声练习4.1 和声的基础知识和弦的构成与识别和声进行与和声功能和声的听觉训练4.2 和声练习和弦的进行与连接和声的分析和演唱练习和声的即兴创作与练习第五章:视唱综合练习5.1 视唱练习简单曲目的视唱练习复杂曲目的视唱练习视唱的技巧与方法5.2 练耳练习和弦的听辨与分析旋律的听辨与分析和声的听辨与分析第六章:节奏视唱练习6.1 节奏视唱基础知识节奏视唱的概念与重要性节奏视唱的技巧与方法节奏视唱的练习方法6.2 节奏视唱练习简单节奏视唱练习复杂节奏视唱练习不同风格节奏视唱练习第七章:和声视唱练习7.1 和声视唱基础知识和声视唱的概念与重要性和声视唱的技巧与方法和声视唱的练习方法7.2 和声视唱练习简单和声视唱练习复杂和声视唱练习不同风格和声视唱练习第八章:旋律与和声的综合视唱练习8.1 旋律与和声的综合视唱基础知识旋律与和声综合视唱的概念与重要性旋律与和声综合视唱的技巧与方法旋律与和声综合视唱的练习方法8.2 旋律与和声的综合视唱练习简单旋律与和声的综合视唱练习复杂旋律与和声的综合视唱练习不同风格旋律与和声的综合视唱练习第九章:视唱练耳的应用9.1 视唱练耳在乐曲演奏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独奏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合唱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乐队演奏中的应用9.2 视唱练耳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作曲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改编中的应用视唱练耳在即兴演奏中的应用第十章:视唱练耳的进阶技巧与方法10.1 进阶视唱技巧与方法高音与低音的视唱技巧快速视唱技巧多声部视唱技巧10.2 进阶视唱练习高音与低音的视唱练习快速视唱练习多声部视唱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音高与节奏练习:学生需要掌握音高、音长、音色、音量的基本概念,以及音符、休止符、附点、延音线的表示方法。
课程名称:视唱练耳授课对象:大学生音乐爱好者课时安排:16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要素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和音乐记忆力。
3. 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节奏训练2. 基本音阶训练3. 视唱练习4. 节奏听写5. 音程听写6. 和声听写7. 曲调听写8. 综合视唱与练耳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解基本音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
2. 演示法:教师示范,使学生直观了解视唱练耳技巧。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视唱练耳课程的意义和目标。
2. 学生自我介绍,了解彼此音乐背景。
二、基本节奏训练1. 教师讲解基本节奏类型,如二拍子、三拍子等。
2. 学生跟教师一起练习节奏,巩固基本节奏感。
三、基本音阶训练1. 教师讲解C大调音阶,引导学生准确唱出音阶。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视唱练习1. 教师播放简单旋律,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至第十五课时:一、节奏听写1. 教师播放节奏,学生进行听写。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错误。
二、音程听写1. 教师讲解音程概念,如大调音程、小调音程等。
2. 学生进行音程听写练习。
三、和声听写1. 教师讲解和声概念,如和弦、和声进行等。
2. 学生进行和声听写练习。
四、曲调听写1. 教师播放简单旋律,学生进行曲调听写。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错误。
五、综合视唱与练耳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比赛,评选优秀。
第十六课时:一、总结1. 教师总结视唱练耳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问题。
二、作业布置1. 学生复习视唱练耳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练习,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音乐》第二部分视唱练耳G大调
单位:北海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授课教师:苏家娜
授课班级:13级学前教育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视唱集体课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选自全国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规划新教材《音乐》第二部分视唱练耳一个升降号曲目的视唱。
本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
本书分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乐器四个部分。
本课我所选用的是第二部分视唱练耳一个升降号曲目的视唱当中一个升号调视唱部分第19条和第22条。
这两条视唱曲为风格不同歌曲,G调,分别为2/4拍和3/4拍,我还选了美国儿童歌曲《祝大家圣诞快乐》作为过渡,G调,3/4拍,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贯穿全曲,为之后学习书本中的视唱曲做铺垫。
学情分析:
幼师学前中专一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视唱、练耳基础,视唱方面,对于C大调及a小调旋律,能够较准确把握。
G调和F调的视唱曲接触较少,用首调唱名法演唱还较为生疏。
练耳方面:能准确模唱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的模唱还有待提高。
节奏、节拍方面:已掌握2/4、3/4、4/4、3/8等常用拍子及基本的节奏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唱准G大调的音阶(上下行)进一步加强音的准确演唱。
2.掌握G调的首调唱名法,使之运用到演唱中去。
知识目标:1.在调内作音程的连续构唱,加强音程间音高的准确模唱.
2.音组短句模唱与节奏模仿
情感目标:1.学会用情感去表达歌曲的内容,懂得分析歌曲的艺术思想内容。
2.体验视唱练习中歌曲的旋律以及把握好节奏,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跨度较大的音程,音高的准确演唱,避免滑音,高音偏低,低音偏高等现象;视唱曲中跨度较大两音间音准的把握;
2.G调中,固定调唱名到首调唱名的转换。
三.教法:
1.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2.对比欣赏法: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和音程的对比。
进一步加强音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提高学生独立辨别,分析乐曲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音乐教室,多媒体课件,教案及相关课程资料。
2.学生准备:相关课程书籍,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练习:演唱C自然大调音阶,手划拍,一拍一个音。
2/4 1 2 ︱ 3 4 ︱ 5 6︱7 ⅰ︱ⅰ 7 ︱ 6 5 ︱4 3 ︱2 1 ‖
2.课前活动:《哆来咪》通过音乐与身体律动的配合,从而感觉音乐的重音和音乐唱名的存在,达到复习C大调和唤醒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讲解G大调音阶构成内容:
C大调: 1 2 3 4 5 6 7 i
G大调: 5 6 7 1 2 3 #4 5
2.介绍G调的首调唱名法
固定调: 5 6 7 1 2 3 #4 5
首调: 1 2 3 4 5 6 7 i
要记住,音高不变,只是唱名发生了变化。
3.在G大调内作旋律音程连续构唱:
(1)5 6(2)5 #4(3)5 7(4)5 2(5)5 #4(6)5 3(7)2 #4(8)5 5
4.音组模仿:
(1)7 6 5 #4 5(2)7 6 #4 2 7(3)3 2 3 #4 5(4)3 1 7 2 5
(5)5 7 2 #4 5
5.节奏模仿:
2/4 x xx xx /xxxx x /x x x /x -//
6.短句模唱:
2/4 5 5 5 #4 3 2/ 5 6. /5 6 2 6 /6 2 3 //
7.视唱练习:
演唱书本75页视唱第19条和77页视唱第27条,唱之前强调注意调号、节拍、谱面记号、小节中较复杂的节奏型和跨度较大的音。
其中有一个连音记号,演唱时要注意。
提醒学生不管是打节奏还是视唱,将其剖析之后再演唱。
全班慢速,手划拍唱一遍。
告诉学生演唱时,眼睛一定要看得快,当唱到第一小节时,眼睛已经看到第二小节了,为演唱做准备,心中有数。
8.知识拓展:
讲解同一调号的小调,G大调下方小三度是e小调,这两个调的调号都是一个升号——#4。
用同一调号的大调和小调称为关系大小调。
8.布置作业:
1)单音够唱,一步到位,避免滑音,注意内心听觉
2)用首调背唱77页视唱第27条。
9.板书设计:
G大调音阶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全半关系
G大调的首调唱名法
同一调号的小调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不能像要求自己一样去要求学生,毕竟他们还只是学生。
要适当的降低一些要求,例如在听音练耳的时候,一开始可以钢琴弹音,学生来模唱,之后再慢慢的增加难度,说音程关系让学生自己找到音,并准确的唱出来。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 在唱音阶的时候,钢琴伴奏不要太花哨,要么只弹右手音阶,要么配和声,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
3) 同一条视唱谱不仅仅可以变节奏演唱,还可以变速度演唱。
这样能使学生在一条视唱谱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练习,也能开发学生对于旋律的创编能力。
4) 控制钢琴伴奏的音量,要区分视唱练耳和声乐,视唱练耳更多的是训练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感和耳朵对于音的敏锐度,所以不能依赖钢琴,要试着让学生慢慢脱离钢琴。
最终脱离钢琴等乐器的伴奏,也能准确、动听地演唱。
5) 继续强调边唱边划拍,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这样能让学生控制自己的演唱速度,不会乱,自己给自己定速度,而且充分了解拍子的强弱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