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研究概述 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市后再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51
300例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病例再评价研究摘要分析我院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患者300例,通过提取患者基本信息、药物使用信息、实验室数据等,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300例病例临床使用均有效,且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但临床使用中存在疗程过长、选择溶媒不适宜、浓度过高等不合理现象。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使用仍存在不规范之处,有待通过管理、宣教、干预等手段来进一步规范。
ABSTRACT Three hundred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salvianolate for injection were analyzed. Its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observed and its rationality in the clinical use was assessed by extracting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patients and drug use,laboratory data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All the clinical use was effective,and n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ccurred. However,there also existed such phenomena in clinical use as too long therapeutic course,in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solvent and too high concentration. There was still no standardization in its clinical use. It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andardized by means of management,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KEY WORDS salvianolate for injection;pharmacist intervention;clinical efficacy;safety;rational drug use为加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我院自2013年下半年起由医务科牵头,医保办、药剂科、临床各科参与开展了“合理应用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关注适应证、用法用量、配伍等,要求医师按辩证施治原则,规范合理用药。
三级甲等医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使用情况分析目的调查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鹽使用情况,探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92例使用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病历进行调查统计,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本调查统计中,适应证相符的比例为55.9%,单次用药剂量的规范率为95.5%,溶媒选择规范率为99.7%,溶媒剂量规范率为99.4%,用药疗程符合率为99.4%,配伍使用率为1.2%。
结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在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超说明书使用比较普遍。
为保证用药安全合理,建议临床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atigate the use of Salvianolate Injection in Jinhua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to discuss the clinic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692 cases of patients used Salvianolate Inje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statisticed retrospectively,and analyzed by SPSS 17.0. Result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bout 55.9%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dications,95.5% with a correct single dosage,99.7% with a right solvent dispensing,99.4% with a correct solvent dispensing dosage,99.4% with a correct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1.2% were used with other drugs. Conclusion The use of Salvianolate Injection in Jinhua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s some unreasonable aspects,and off-lable use is in common. Drugs should be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tructions to ensure safety and rationality.[Key words] Salvianolate Injec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Rational drug use;Off-lable use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单列“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一节。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许广燕;谷娜;邹杰;郭胜才【摘要】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lvianolate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etween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alvianolate injection ( observation group ) and simple conventional therapy or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Danshen injection ( control group ) in respectiv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etrieved from CNKI ,VIP, Wanfang database and PubMed .Quality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on involved literatures according to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 and RevMan 5.1 was adopted to carry out Meta analysis . RESULTS:A total of 13 studies were involved , including 1262 subjects .Results of Meta analysis indicat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angina pectoris improvement ( OR =3.72, 95%CI =2.68-5.16, P <0.00001 ) and ECG improvement rate(OR=2.55, 95%CI=1.66-3.92, P<0.0001)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 RD=-0.03, 95%CI=-0.12-0.06, P=0.49 ) , without any sev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s .CONCLUSIONS: Present clin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e combination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salvianolate injection works better in angina pectoris and ECG improvement than simple conventionaltherapy or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Dansheninjection .However , due to the small amount and low quality of involved literatures , this conclusion needs more RCTs with larger sample , multi-center and long-term follow up for further verification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制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组)与单纯常规治疗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分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12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OR=3.72,95%CI=2.68~5.16,P<0.0000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OR=2.55,95%CI=1.66~3.92,P<0.00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3,95%CI=-0.12~0.06,P=0.49),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结论:目前的临床证据支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少、质量不高,上述结论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且随访时间长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7(017)012【总页数】5页(P1667-1670,1674)【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心绞痛;Meta分析;系统评价【作者】许广燕;谷娜;邹杰;郭胜才【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7医院药剂科,浙江杭州 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药剂科,浙江杭州 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药剂科,浙江杭州 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药剂科,浙江杭州 3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冠心病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胸部及附近部位不适[1]。
真实世界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同使用剂量对肝功能的影响目的:了解临床使用不同剂量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肝功能是否有影响。
方法:以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HIS为数据来源14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2次理化指标测定期间内的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大于200 mg的为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组,其余为未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组。
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2组间影响因素进行平衡后,采用Logstic回归方法对2组患者的肝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患者的AST,ALT发生异常的可能性大于未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的患者,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根据目前数据未发现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肝功能产生影响,提示临床要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
标签: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真实世界;不同剂量;肝功能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国特有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具有使用方便,起效迅速的特点。
在临床上,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从而导致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常常需要调整药物使用的剂量,甚至需要超出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而应用,在这种使用情况下,临床医生同时要考虑药物对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如何取得平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真实世界中观察中药注射剂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来源于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HIS系统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住院信息进行分析,以了解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真实世界中临床使用不同剂量的情况下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本研究对全国18家三甲综合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提取,共14 191例,包括一般记录、诊断记录、医嘱记录、理化指标检查记录等。
1.2 数据纳入标准从上述14 191例数据中,按照标准(患者年龄在18~80岁。
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7 d有2次ALT与AST检测者,若该时间段内有多次检测则取距开始用药前最近的1次检测与停止用药后最近的1次检测。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引言冠状动脉慢血流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在临床上占有很高的比例。
冠状动脉慢血流不仅影响了心肌的血液供应,还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危重疾病。
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因此在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中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本文通过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旨在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丹参多酚酸盐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临床证据。
方法选取符合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等情况,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心功能明显提升。
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和指标改善明显弱于治疗组。
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也有患者出现相似不良反应。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等方面的表现。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样本相对较小、研究观察时间较短等,临床应用中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86曲肽的用量:先用0.1 mg的量静脉进行推注,接下来用25~50 μg/h的量连续静脉泵入直到症状全部消失;加贝酯的用量:将300 mg的加贝酯加于50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中溶解,然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两次,共用三天,三天后改为一天一次,直至症状消失。
1.3 观察指标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腹痛情况、住院情况等。
1.4 治疗标准[2]治愈:治疗前后血胰酶含量完全恢复或大致恢复,上腹急性疼痛完全消失或减少90%以上;好转:上腹急性疼痛减少至50%~90%,血胰酶含量明显下降,其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上腹急性疼痛及血胰酶含量均未能达到上述疗效标准,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或死亡现象。
1.5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中得到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 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腹痛显著减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两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急性胰腺炎主要以上腹急性疼痛、恶心呕吐、血胰酶含量增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的腹部病症。
在所有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10%~20%的SAP患者,SAP在早期便可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造成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病变,导致SAP患者出现20%~30%的死亡率。
SAP的致病因素较多,但多数均与胆道疾病、饮酒过量和暴饮暴食密切相关[3]。
此病起病急,进展快,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并发症多,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是胰蛋白酶对胰腺的自身消化作用。
采用常规治疗并辅以奥曲肽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低,为71.43%(25/35),说明此方法并不是SAP患者的首选方案;而将加贝酯与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的观察组,结果显示比对照组的效果好,取得了97.15%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快了血清中的淀粉酶恢复及腹痛的缓解,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药学综合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中药制剂,旨在改善缺血性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丹参多酚酸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一、化学成分丹参多酚酸盐的主要成分为丹参酮、桃红色素、丹酚酸B和丹参酚酸A等多酚类化合物。
其中,丹参酮是丹参根的成分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的作用。
桃红色素是一种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丹酚酸B和丹参酚酸A则是丹参多酚酸盐中最具活性的成分之一,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药理作用丹参多酚酸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药理作用:1.改善微循环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量,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纤维蛋白原激活物(PA)的合成,防止血小板凝集,进一步改善微循环。
2.抗氧化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氧化应激。
3.抗炎作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抑制白细胞介素-1β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4.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三、药效学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1.改善神经功能丹参多酚酸盐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成和修复,改善神经细胞发生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缺血损伤所引起的细胞死亡,从而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2.改善血流动力学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管舒张和扩张,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
3.促进血管再生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通过增加血管生成的速率,促进损伤部位的血管再生,增强血液供应,从而改善病人的病情。
四、药代动力学丹参多酚酸盐的药代动力学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1.吸收丹参多酚酸盐主要通过口服和注射两种途径进行吸收。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冻干)分析一、中药注射剂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环境向好,中药注射剂未来增长提速在望。
经过06 年的整顿后,中药注射剂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
09 年12月,SFDA 药审中心开始重新审评中药注射剂新品种,这标志着停掉多时的中药注射剂审批工作正式解冻,行业重大拐点来临,未来行业增长加速在望。
1.1 中药行业长期享受政策的大力扶持长期以来,中药行业一直是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家相继出台多个中药产业政策,同时,医保目录里中药品种大幅增加。
1.2 医改带来大机遇,心脑血管、肿瘤领域需求空间大SFDA 南方所数据显示,06-08 年,心脑血管、抗肿瘤这两类疾病用药之和占整个中成药用药市场份额均超过了50%,并有提升趋势。
而中药注射剂品种多集中在心脑血管、肿瘤等领域,这两类疾病未来需求空间非常广阔,因而中药注射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不良反应事件引发行业整顿,再评价拉开洗牌大幕2.1 不良反应引发中药注射剂信任危机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然而,从06 年的“葛根素事件”、“鱼腥草事件”、08 年的“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到09 年的“双黄连事件”和“清开灵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2 中药注射剂不可替代与化学药相比,我们不否认中药注射剂有成分复杂、用法特殊等劣势。
但我们认为,中药注射剂的独特优势以及毒性小、副作用小等仍是其突出的比较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未来随着中药注射剂质量的不断提高,不良反应率还将不断降低。
2.3 再评价拉开洗牌大幕,未来良性发展可期2007 年12 月SFDA 正式发布了《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提出了业内熟知的“689 原则”。
该要求不但从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三方面提高了研发中药注射剂的门槛,也为再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在再评价的初步筛选中,部分有质量和安全性瑕疵的品种,在进行补充研究和改进后质量得以提升而能够通过;但还有相当多的品种,由于基础研究不充分而在工艺上存在漏洞,剂型不适合做成注射剂,将被吊销批准文号,从而彻底被淘汰出局。
真实世界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的联合用药分析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用药情况。
方法:对全国18家三甲综合医院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临床用药情况采用描述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
结果:在1 605例冠心病患者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氢氯吡格雷和硝酸异山梨酯为频数最高给药组合方案(50.759%),其临床疗效高于其他组合。
结论:真实世界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常见联合用药方案符合冠心病临床治疗指南用药,同时需要注意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监测。
标签: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真实世界;联合用药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是近年来引入临床研究中的一种新的理念,属于效果研究的范畴,可以采用多种设计方法[1]。
要求有较大的样本量,覆盖用药人群尽可能的全面,研究环境应反映提供给广泛人群的基本医疗设施,受试者入选标准必须使所研究人群与试验结果的外推人群保持均一性[2];用药及治疗措施通常是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并征求患者的意愿后实施;侧重对患者进行长期情况进行观察,对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是结局指标、反应生活质量等指标更为重视,而不以一个特定症状或特征为评价目标[3],注重实用性[4]。
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对RWS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和论述,涉及概念[1,4-5]、伦理[6]、中医临床科研范式[7]、HIS数据分析[8-9]等。
本项研究对来源于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HIS系统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住院信息进行分析,以了解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真实世界中的联合用药情况。
1 材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本研究对全国18家三甲综合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提取,共1 605例。
1.2 数据标准化及规范化处理因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多家医院,各医院采用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及规范化处理以便进行统计分析[10]。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美誉,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可通过抗氧化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循环、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根据现有的文献可知,丹参多酚酸盐不仅能够治疗心脏、脑血管疾病,还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肾脏疾病、肺系疾病、肝脏疾病,且能有效治疗突发性耳聋、眩晕、强直性脊柱炎、帕金森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其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将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心脏疾病1.1 心绞痛 一项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在整体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方面,以及血清NO、ET血管舒缩因子水平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1]。
刘玥等[2]对注射用丹参摘 要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水溶性成分,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对其研究的增多,发现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保护肝、肾、肺的作用,且可以治疗肿瘤、胰腺炎、结肠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突发性耳聋、眩晕、强直性脊柱炎、帕金森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对于丹参多酚酸盐的研究有望打破传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保护作用,探求一切可能的治疗领域及作用机制,使丹参多酚酸盐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治疗应用 药理学 综述中图分类号 R 282.71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 (2017)09-0081-05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陈素枝1 陈文军2 檀金川2(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050011; 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300193)[20] 贺利敏.自闭症小鼠神经行为学观察及辛夷挥发油对其学习记忆行为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6.[21] 贺利敏,李光武,王敏,等.辛夷挥发油经嗅觉通路改善自闭症模型昆明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神经递质含量[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6,32(4):507.[22] 刘莉茵,方文恒,陈君,等.薄荷醇吸嗅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及谷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39(3):238. [23] 刘莉茵.薄荷醇吸嗅改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海马区AchE与GluR 1表达的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24] 未维,李飞,杨中林,等.7种中药鼻吸嗅给药后对中暑大鼠血压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3. [25] 张晓霞,冯毅,于凤华,等.嗅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2,21(4):199. [26] 姜涛,蒋剑平,周水晶,等.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组织血供情况的影响及预后[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2):1400.[27] 姜涛,周水晶,蒋剑平,等.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液黏度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3(10):814. [28] 姜涛,黄李法,周水晶,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2):164.[29] 姜涛,周水晶,蒋建平,等.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后脑代谢的变化[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5.[30] 方文恒,徐金勇,任振华,等.精油对全麻大鼠促醒效应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药,2011,15(11):1338.[31] 徐金勇,蔡荣凤,李光武,等.嗅质通过嗅觉通路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实验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1:73.[32] 刘扬,许慧,徐金勇,等.香兰素吸嗅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7):606.[33] 王冬.迷迭香吸嗅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中的临床观察[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第一作者:林依人(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认知障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稳定性再评价黄铁英;石苏英;周黎琴【摘要】目的建立丹参多酚酸盐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并补充丹参多酚酸盐与2种溶剂配伍后的稳定性数据.方法 HPLC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色谱柱为YMC-ODS 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同时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0.9%氯化钠溶液及5%葡萄糖溶液2种溶剂模拟临床用药比例配伍,进行丹参多酚酸盐稳定性考察.结果在浓度6.18 ~61.80 μg/mL的范围内,丹酚酸B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准确度良好.样品中所含丹酚酸B含量在751.82~791.83 mg/g范围内波动,较稳定.室温状态下各配伍液的外观,pH值,稳定性和吸收度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在6h内测得10 μm以上的微粒95粒,25 μm以下的微粒18粒,符合药典规定.结论以HPLC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分析要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溶剂配伍后6h内稳定,可安全用于临床.【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4页(P157-159,162)【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丹酚酸B;含量测定;稳定性研究【作者】黄铁英;石苏英;周黎琴【作者单位】诸暨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诸暨311800;诸暨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诸暨311800;诸暨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诸暨31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2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1]。
2005年SFDA颁发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从单味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为浅棕色疏松块状物,味微苦,微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