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丹参多酚酸盐抗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机
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脑缺血再灌注(CIR)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脑组织氧化损伤、神经细胞死亡等严重后果。
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药物成分,常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现有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也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丹参多酚酸盐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丹参多酚酸盐在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等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根据文献报道,采用线结扎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2. 分组处理。
将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处理组),每组10只。
空白对照组接受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处理,模型组和丹参多酚酸盐处理组接受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或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连续治疗7天。
3. 测定指标。
采用行为学测试法、光镜检查法、酶学方法、RT-qPCR以及免疫荧光等方法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丹参多酚酸盐在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等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深入理解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发生机制和寻找脑缺血再灌注的新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高发率,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普遍存在。
而冠状动脉慢血流作为冠心病的独特表现形式,尤其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长期存在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丹参作为传统中药中的珍贵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等多种作用,可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冠脉流动。
本临床观察旨在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诊的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心功能等指标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患者心慌、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电图显示,观察组的ST-T改变明显减少,心功能也有所改善,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
在观察组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临据擁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吴佳健(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分析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常规组24例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24例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
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常规组(P<().05)「结论与丹参注射液相比,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疗效安全性DOI:10.19435/j.l672-1721.2019.22.026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患者多伴随心绞痛、心悸、乏力以及胃肠道症状,病情严重考可并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叫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48例冠心病患者,分析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者;②经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血液学检查、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③符合丹参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适应证者;④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剔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及个人史者;⑤存在明显沟通障碍者。
将48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年龄(65.23±0.59)岁,病程1年~8年,平均(4.24±0.41)年;试验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63岁~79岁,平均年龄(65.31±0.61)岁,病程1年~7年,平均(4.21±0.39)年。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引言冠状动脉慢血流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在临床上占有很高的比例。
冠状动脉慢血流不仅影响了心肌的血液供应,还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危重疾病。
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因此在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中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本文通过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旨在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丹参多酚酸盐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临床证据。
方法选取符合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等情况,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心功能明显提升。
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和指标改善明显弱于治疗组。
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也有患者出现相似不良反应。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等方面的表现。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样本相对较小、研究观察时间较短等,临床应用中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龙源期刊网 关于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孙建芳陈艳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7期【摘; 要】目的: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100例为本次研究的全部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瘀证,在中医理论当中,适合给予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为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目的是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组患者为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加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指标更加乐观。
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活血化瘀的中药,对于血瘀证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随着老龄化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疾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有效的解决血瘀证的问题,进而使心脑血管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活血化瘀;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7;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089-02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临床上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逐渐探索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是目前发展较快较快的一种治疗思路。
在使用中药治疗之前,需要先对患者进行辩证,针对患者的具体证型选用适当的药物。
中医学的理论认为,血瘀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液粘稠、循环不畅、容易形成血栓等问题,这些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
我院针对血瘀证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了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发现丹参多酚酸盐对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实际价值。
丹参多酚酸的盐活血化瘀药理机制分析首先,丹参多酚酸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它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增强血液流动性。
这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等。
其次,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粘附和聚集等血小板活性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和改善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等疾病。
第三,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溢出,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这有助于控制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性疾病。
此外,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它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和维护血管的健康。
最后,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能够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和养分吸收,增加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从而保护心肌功能。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减轻缺血和损伤,改善大脑的功能。
总之,丹参多酚酸盐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抗血小板凝聚、抗炎、抗氧化和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机制,发挥着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性疾病等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药学综合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中药制剂,旨在改善缺血性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丹参多酚酸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一、化学成分丹参多酚酸盐的主要成分为丹参酮、桃红色素、丹酚酸B和丹参酚酸A等多酚类化合物。
其中,丹参酮是丹参根的成分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的作用。
桃红色素是一种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丹酚酸B和丹参酚酸A则是丹参多酚酸盐中最具活性的成分之一,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药理作用丹参多酚酸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药理作用:1.改善微循环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量,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纤维蛋白原激活物(PA)的合成,防止血小板凝集,进一步改善微循环。
2.抗氧化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生理过程所引起的氧化应激。
3.抗炎作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抑制白细胞介素-1β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4.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三、药效学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1.改善神经功能丹参多酚酸盐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成和修复,改善神经细胞发生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缺血损伤所引起的细胞死亡,从而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2.改善血流动力学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管舒张和扩张,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
3.促进血管再生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通过增加血管生成的速率,促进损伤部位的血管再生,增强血液供应,从而改善病人的病情。
四、药代动力学丹参多酚酸盐的药代动力学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1.吸收丹参多酚酸盐主要通过口服和注射两种途径进行吸收。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缺血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心绞痛是其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风险因素的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丹参多酚酸盐和左旋氨氯地平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二者在临床上常常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改善心肌供血和缓解心绞痛症状。
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钙通道拮抗剂,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来减轻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互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我们选择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使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既往均未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频次、持续时间、运动耐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频次显著降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运动耐量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评分明显改善,心肌供血情况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心肌缺血指标如心肌酶谱明显下降。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合以上结果可知,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和心肌供血情况。
同时,该联合疗法安全可靠,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不良反应风险。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以考虑将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方案之一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随机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观察时间较短,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最后,未对患者的代谢情况和其他疾病进行详细的分析,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李林芳
【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
【年(卷),期】2016(014)011
【摘要】目的分析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门诊收治的符合血瘀证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纳入50例,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PLT、CRP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HCT、PU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个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0例,对照组3个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1例.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凝血功能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
【总页数】1页(P97)
【作者】李林芳
【作者单位】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J], 李晖;廖康汉;张小芹
2.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赵子涵
3.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J], 闫咸宜
4.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J], 叶金铃;唐传其;谢颖娜;黄建浩;陈洁颖
5.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J], 叶金铃;唐传其;谢颖娜;黄建浩;陈洁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卢结文【摘要】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虽然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断完善,但大部分患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1]。
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注射液长期被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由于传统工艺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复杂,质量难以控制,影响了药物疗效的稳定性,也导致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发生[2]。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中药丹参提取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制剂,主要成分是丹参乙酸镁,近年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取得明显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09(002)004【总页数】2页(P278-279)【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冠心病;心绞痛【作者】卢结文【作者单位】528000,广东佛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虽然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断完善,但大部分患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1]。
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注射液长期被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由于传统工艺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复杂,质量难以控制,影响了药物疗效的稳定性,也导致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发生[2]。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中药丹参提取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制剂,主要成分是丹参乙酸镁,近年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取得明显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住院患者126例,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3]确诊,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在入选之列:(1)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衰、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3)工作和生活近期内有较大变化。
入选病例男82例,女44例,年龄41~85岁,合并高血压109例,糖尿病43例,病程6个月至8年。
丹参多酚酸盐的功能主治简介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天然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它以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在中医领域被誉为“神奇的草药”。
本文将重点介绍丹参多酚酸盐的功能主治,并探讨其在药理作用中的应用。
丹参多酚酸盐的功能主治以下是丹参多酚酸盐的主要功能和主治:1.抗凝血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丹参多酚酸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而减轻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症状。
2.抗氧化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从而延缓衰老过程,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3.抗炎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机体受到的炎症损伤,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对风湿性关节炎、疖肿等炎症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抑制血小板聚集:–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降低血栓的形成风险。
–这一作用对于防治冠心病、脑卒中等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5.促进血管扩张:–丹参多酚酸盐可以促进血管的扩张,改善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降低血压。
–这一作用对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特别有效。
6.降脂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
–降脂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预防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药理作用及应用•抗心肌缺血作用:丹参多酚酸盐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肌缺血的程度,从而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保护心脏: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
•抗糖尿病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抗肿瘤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背景和目的: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炼出的一种中药成分,具有抗炎、抗血小板
聚集、扩张血管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多酚酸
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科就诊的5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
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给予碳酸氢
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比较两组治
疗前后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黏稠度以及治疗后的疗效。
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丹参多酚酸盐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在各时点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丹参多酚酸盐组的血液黏稠度也明显降低
(P<0.05),但对照组无明显影响。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提高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指标,并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具有促进血液流通、减少心肌
缺血缺氧的作用。
建议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斑块不稳定或破裂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其特点是疼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且与体力活动无关或轻微运动即可诱发。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复杂,且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出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抗缺血、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功效。
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的堵塞和炎症反应。
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冠状动脉的修复和再生。
为了评估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收集了10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
这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并进行了半年的随访。
随访期间,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体力活动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发作频率显著减少,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治疗组的患者体力活动耐受性也有所改善,能够进行更多的体力活动而不出现心绞痛发作。
进一步分析显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电图改善情况也较好,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脉血流量增加,可见丹参多酚酸盐对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有一定作用。
治疗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和炎症指标也有所改善,表明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减少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
丹参的药理作用:丹参乙酸镁对肝、脑、心和肾组织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慢性。
肾衰,抑制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5-HT的释放;降低血压,舒张血管;增加内皮细胞NO 的释放,抑制细胞内钙的增加等作用。
另有研究证实丹参多酚酸盐对Ca2+、内皮细胞介导LDL的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抗氧化能力L~VitaminC强,提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同时丹参多酚酸盐可降低心脏耗氧量,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一、UAP即不稳定心绞痛成因:研究发现UAP的发生于冠状动脉(冠脉)内皮功能受损、冠脉斑块形成和破裂、血栓形成有关。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状态,其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关键因素,UAP的影响因素;:NO产生的减少是内皮功能损伤的表现之一;此外,ET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冠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损伤的患者,其血液中的ET水平有明显的升高。
CRP是急性期蛋白的一种,在炎症与组织损伤时常迅速升高,亦是一引起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破裂的主要因素。
治疗机理:丹参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其有效成分是是水溶性酚性物质,主要有丹参乙酸镁,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的UAP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了患者的NO的含量,并降低了ET的水平,提示了丹参多酚酸盐在调节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方面的良好作用。
且患者在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表明丹参多酚酸盐比较适合于患者。
药理作用:丹酚酸B镁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等作用;并且通过促进钾通道开放,抑制内皮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降低细胞内Ca2+浓度等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增强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丙二醛浓度,表现抗氧化活性。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美誉,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可通过抗氧化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循环、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根据现有的文献可知,丹参多酚酸盐不仅能够治疗心脏、脑血管疾病,还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肾脏疾病、肺系疾病、肝脏疾病,且能有效治疗突发性耳聋、眩晕、强直性脊柱炎、帕金森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其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将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心脏疾病1.1 心绞痛 一项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在整体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方面,以及血清NO、ET血管舒缩因子水平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1]。
刘玥等[2]对注射用丹参摘 要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水溶性成分,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对其研究的增多,发现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保护肝、肾、肺的作用,且可以治疗肿瘤、胰腺炎、结肠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突发性耳聋、眩晕、强直性脊柱炎、帕金森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对于丹参多酚酸盐的研究有望打破传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保护作用,探求一切可能的治疗领域及作用机制,使丹参多酚酸盐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治疗应用 药理学 综述中图分类号 R 282.71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 (2017)09-0081-05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陈素枝1 陈文军2 檀金川2(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050011; 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300193)[20] 贺利敏.自闭症小鼠神经行为学观察及辛夷挥发油对其学习记忆行为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6.[21] 贺利敏,李光武,王敏,等.辛夷挥发油经嗅觉通路改善自闭症模型昆明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神经递质含量[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6,32(4):507.[22] 刘莉茵,方文恒,陈君,等.薄荷醇吸嗅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及谷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39(3):238. [23] 刘莉茵.薄荷醇吸嗅改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海马区AchE与GluR 1表达的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24] 未维,李飞,杨中林,等.7种中药鼻吸嗅给药后对中暑大鼠血压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3. [25] 张晓霞,冯毅,于凤华,等.嗅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2,21(4):199. [26] 姜涛,蒋剑平,周水晶,等.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组织血供情况的影响及预后[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2):1400.[27] 姜涛,周水晶,蒋剑平,等.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液黏度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3(10):814. [28] 姜涛,黄李法,周水晶,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2):164.[29] 姜涛,周水晶,蒋建平,等.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后脑代谢的变化[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15.[30] 方文恒,徐金勇,任振华,等.精油对全麻大鼠促醒效应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药,2011,15(11):1338.[31] 徐金勇,蔡荣凤,李光武,等.嗅质通过嗅觉通路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实验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1:73.[32] 刘扬,许慧,徐金勇,等.香兰素吸嗅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7):606.[33] 王冬.迷迭香吸嗅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中的临床观察[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第一作者:林依人(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认知障碍。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梗等严重后果。
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丹参多酚酸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丹参多酚酸盐,又称为丹参酮酸盐,是从丹参的根部提取的一种药物成分。
它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扩张血管、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可以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减轻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程度。
研究对象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程在6个月至2年之间,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0例。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实验组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包括口服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药物等,以及心血管康复运动、饮食调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每日口服一次,疗程为6个月。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等。
观察时间为治疗开始前和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进行。
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发作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的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如胸闷、气促、乏力等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提高等。
而对照组的症状改善不如实验组明显。
丹参多酚酸盐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的疗效。
它可以减轻心绞痛的程度,改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时间,改善心电图结果,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观察时间较短,研究对象较少等。
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观察结果。
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副作用,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浅显分析,然后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标签:丹参多酚酸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Abstract】The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s good,and no obvious side effects.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and then summarize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Pharmacological action;Clinical application
丹参多酚酸盐是现代中药制备技术制备而成,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从丹参中提取的水溶性多酚酸类物质。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中药丹参之中浓缩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活血化瘀及通络等功效,其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目前被认为是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最为重要的成分。
是以丹参乙酸镁为主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含丹参乙酸镁80%,20%为丹参素钾、迷迭香酸钠、紫草酸二钾、紫草酸镁、丹参乙酸二钾、丹酚酸G镁和异丹参乙酸二钾(6)。
近年来广大学者者广泛研究了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为促进丹参多酚酸盐的推广应用以及深入研究,本文对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如下。
1 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理作用
1.1 对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及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丹参多酚酸盐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经研究显示,丹参多酚酸盐对多种原因诱导的多种动物心肌缺血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改变炎症因子浓度及调控细胞信号通路有关[1-2]。
1.2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诱发动脉血栓形成是冠状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王邦俊等实验表明:丹参多酚酸盐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1.3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拮抗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主要病变为动脉弹性减低和管腔变窄,常导致血栓形成和供血障碍等。
丹参多酚酸盐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潜在防治作用。
2 临床应用
2.1 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性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的急危症,该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给予临床治疗干预,极易引起心源性并发症,甚至猝死。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是ACS的一种特殊类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NSTEACS虽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等心电图表现,但此类患者往往冠脉病变弥漫且狭窄较重,心肌缺血时间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观察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12 h~7 d的ST段下移程度及缺血导联数目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DD、血小板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NSTEACS疗效显著、对降低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有一定意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NSTACS患者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有关。
2.2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心肌梗死;延缓冠状动脉粥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减少冠心病死亡。
规范地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有多途径和多机制治疗冠心病的优点。
何训等选取冠心病患者66例做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年龄40岁左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
试验组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
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两组疗程均为2周,两组治疗若有心绞痛急性发作事件,立刻硝酸甘油舌下给药缓解症状。
比较两组治疗后总运动代谢量、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发作时间、运动诱发ST段压低1 mm的时间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指标变化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28/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总运动代谢量、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发作时间、运动诱发ST段压低1 mm的时间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后,硝酸甘油用量和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2/32),对照组为8.82%(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发现,试验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疗效更好。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用于治疗冠心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是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案之一。
2.3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发病原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脑部血管,患者脑部血液供应状
态发生异常改变,造成局部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对此类患者给予有效治疗措施迅速改善其脑部供血、供氧状态是临床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吕新立等选取脑梗死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
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诊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改善氧供)、补液(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给予阿司匹林0.1 g/d或氢氯吡格雷75 mg/d、维持体内循环稳定(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脱水(脑水肿患者给予甘露醇)改善脑供血(脑循环)等,30 m g依达拉奉静脉滴注,2次/d。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
200 mg静脉滴注进行治疗。
两组经上述相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患者经此法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仅为66.67%,疗效并不理想,提示需加用其他辅助治疗措施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3 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集中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在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多酚酸盐由于多种药理活性有望作为创新药物将得到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1] 张殿福,王明伟,王连生,等.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指标和脑钠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1):1304-1306.
[2] 叶树林,王晓蕾,陈利平.丹参多酚酸盐对兔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6):654-658.
[3] 沈继龙,朱克军,李增男,等.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9):70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