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作用叶片泵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417.50 KB
- 文档页数:2
双作用叶片泵在回路中的实例在一个工业装置中,双作用叶片泵被用于提供润滑剂的循环。
这个工业装置是一个大型机械装备,它有多个摩擦表面需要保持润滑,以减少磨损和摩擦热。
双作用叶片泵通过回路方式将润滑剂从储罐中抽出并泵送到机械装置的各个摩擦表面,然后再将已经使用过的润滑剂回收到储罐中进行再利用。
在这个回路中,双作用叶片泵是一个循环装置的核心组件。
它通过旋转的叶片产生负压,将润滑剂抽出储罐,并将其推送到机械装置中。
在这个过程中,润滑剂通过管道和阀门分别流入不同的润滑点。
一旦润滑剂到达摩擦表面,它会减少摩擦,并将热量带出,然后回流到储罐进行再循环使用。
这个回路中的双作用叶片泵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油箱、过滤器和冷却器。
油箱是液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它存放润滑剂,并确保泵具有足够的润滑剂供应。
过滤器用于清除润滑剂中的杂质和颗粒,以确保润滑剂的质量和性能。
冷却器用于降低润滑剂的温度,防止过热。
在这个实例中,双作用叶片泵的运行非常重要。
它保证了机械装置的摩擦表面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从而减少磨损和热量产生。
双作用叶片泵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对整个液压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双作用叶片泵在回路中的实例是一个工业装置中的润滑循环系统。
它通过抽吸和推送润滑剂,确保机械装置的摩擦表面得到充分的润滑。
这个实例说明了双作用叶片泵在液压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双作用叶片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极大地影响着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效果和使用寿命。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及原理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
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
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一次吸油与排油。
一、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泵由转子1、定子2、叶片3、配油盘和端盖等a件所组成。
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形孔。
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着偏心。
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通入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间便形成了一个个密封的工作腔。
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图右侧的叶片向外伸出,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于是通过吸油口6和配油盘5上窗口将油吸入。
而在图的左侧。
叶片往里缩进,密封腔的容积逐渐缩小,密封腔中的油液经配油盘另一窗口和压油口1被压出而输出到系统中去。
这种泵在转子转一转过程中,吸油压油各一次,故称单作用泵。
转子受到径向液压不平衡作用力,故又称非平衡式泵,其轴承负载较大。
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便可改变泵的排量,故这种泵都是变量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为平衡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当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率小。
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都取12或16。
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泵,能够同时进行吸入和排出流体,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
它由泵轴、叶轮、泵壳等组成。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泵轴的旋转,使叶轮固定在泵轴上的叶片产生离心力,从而将流体吸入泵壳内。
当泵轴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叶片与泵壳之间的间隙沿叶片的轨迹逐渐变窄,从而将流体排出。
双作用叶片泵的叶轮一般采用半圆形叶片或矩形叶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泵壳通常采用铸铁制造,内部经过精密加工,以确保叶片的正常工作。
双作用叶片泵的性能参数包括流量、扬程、效率等。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的液体体积,扬程是指液体从进口到出口的高度差,效率是指泵的能量转化效率。
双作用叶片泵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输送清水、污水、油料等各种液体。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于水处理、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加工等领域。
总之,双作用叶片泵具有双向工作能力,能够同时进行吸入和排出流体。
它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工业泵,适用于各种液体的输送。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双作用结构:双作用叶片泵的组成部分包括一对内切圆柱体和一对叶片。
其中,内切圆柱体由身管和前后盖构成,叶片则安装在圆柱体内。
2. 工作过程:当泵轴转动时,叶片会受到离心力和前后盖的限制,向外伸展。
当泵轴旋转至叶片最短时,叶片靠近身管壁,形成一个密封腔。
随着泵轴的旋转,密封腔会逐渐沿着圆柱体内面移动。
3. 吸入阶段:当密封腔接近吸入口时,叶片因叶片尖端与身管之间的空隙而产生负压,使得液体能够进入密封腔内。
同时,密封腔向前移动,将液体吸入到内部。
4. 推出阶段:当密封腔接近排出口时,叶片会由于离心力而退回至圆柱体壁面,将密封腔内的液体推出。
同时,排出口处产生了负压,促使液体通过排出口排出。
5. 循环运行:双作用叶片泵通过不断重复吸入和推出的过程,实现了液体的循环运输。
通过操作泵轴的转速和方向,可以控制泵的流量和流向。
总的来说,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叶片的伸缩和旋转来吸入和推出液体,从而实现了循环运输的功能。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什么是单叶片泵和双叶片泵,各有何特点一、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泵分为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
· 当转子转一圈时,油泵每一工作容积吸、排油各一次,称为单作用叶片泵。
一般,单作用叶片泵往往是做成变量泵结构。
· 当转子转一圈,油泵每一工作容积吸、排油各两次,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则只能做成定量泵结构。
(1)结构和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主要由转子、叶片、定子、配油盘、壳体、转轴等零件组成,如图所示。
叶片泵的定子具有圆柱形的内表面,转子上有均布叶片槽,矩形叶片安放在转子上的叶片槽内,并可在槽内滑动。
转子中心与定子中心不重合,有一个偏心距 e 。
当转子回转时,叶片靠自身的离心力贴紧定子的内表面,并在转子槽里作往复运动。
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间形成了若干个密封工作容积。
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右边的叶片逐渐伸出,相邻两叶片间的空间容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从吸油口吸油;左边的叶片被定子的内表面逐渐压进槽内,两相邻叶片间的空间容积逐渐减小,将工作油液从压油口压出。
在吸油腔与压油腔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吸油腔和压油腔隔开,称作过渡区。
♦单作用叶片泵的优点:结构工艺简单,可以实现各种形式的变量。
♦单作用叶片泵的缺点:输出压力低、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不平衡,增大轴承磨损,缩短泵的寿命。
(2)单作用叶片泵的变量原理· 改变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 e ,分内反馈和外反馈式两种如图所示:(3) 限压式内反馈变量叶片泵内反馈式结构特点:将定子内表面高压油的作用区域非对称分布,使其受到一个与调压弹簧力反向的径向作用力。
该径向力与调压弹簧平衡与否决定了转子与定子偏向矩大小改变与否。
该径向力的大小随泵出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结构原理转子的中心O 是固定的,定子中心是可以左右移动,当泵的出口压力变化引起其上轴向力变化时,若不平衡与调压弹簧力,则是定子可以左右移动而改变偏心距,而实现排量的改变,进而实现泵的输出流量改变。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介绍
1.叶片和泵轮:双作用叶片泵由一个固定的叶片和一个旋转的泵轮组成。
泵轮上有多个叶片,与泵轮同心。
当泵轮旋转时,叶片紧贴在泵轮的内表面,形成一个密封的腔室。
2.进出口和排气阀:双作用叶片泵的进出口处设有阀门。
进口阀门打开时,液体进入泵的腔室;排气阀门打开时,泵内的空气排除,确保泵中只有液体。
3.离心力:当泵轮旋转时,叶片与泵轮的内表面间会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
由于泵轮的旋转,叶片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即由内向外的推力。
推力足够大时,液体将在腔室内得到加速,增加排出压力。
4.出口压力:当泵轮旋转的速度足够高时,液体将被加速到一定的速度,并形成高压区域。
叶片紧贴泵轮表面,形成密闭腔室。
随着泵轮的继续旋转,使得密闭腔室和泵轮的出口之间的压力差足够大,将液体从泵的出口排出。
5.泵的工作循环: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循环包括吸入、提升、排出和排气四个过程。
首先,当泵轮旋转时,进口阀门打开,泵轮的腔室吸入液体;然后,进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打开,泵轮推动叶片将液体提升;接着,泵轮的腔室和排气阀门组成的腔室连接,压力差使得液体从泵的出口排出;最后,排出阀门关闭,进口阀门打开,泵轮吸入液体,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总结起来,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和叶片的旋转。
泵轮和叶片的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得液体加速并排出。
进出口阀门的打开和关
闭控制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泵的工作循环包括吸入、提升、排出和排气四个过程,通过不断重复这一循环,实现液体的输送。
双作用叶片泵
配油盘
配油盘端盖图:
吸油口,另一边对称分布一个
吸油口,里面有小孔通
到传动轴,起润滑轴和轴封的作用。
进油孔
将外面的环套,也就是定子取下如图:
叶片
这是两个吸油口
两个压油口
这就是上图的两个压油口转子
双联式叶片泵
双联叶片泵是将两个双作用式的单级叶片泵零件安装在同一个泵体(俗称中间泵体)之内,并由同一根传动轴带动旋转。
两个单级泵可以压力,流量相等,也可以压力,流量不相等。
它们共用一个进油口,但各有单独的出油口。
双联叶片泵的结构如图下图所示,此泵的两输出口流量是不相同的。
看到这两个小孔,它是和上图中压油口相通,油从这个小孔出来后作用与各叶片末端,将叶片与定子可靠接触。
(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
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
中间连接部分:
:
进油口
出油口1 出油口2
下列图和上面介绍的双作用叶片泵是一样的结构。
动画演⽰11种泵的⼯作原理,很直观易懂! 在化⼯⽣产中,泵是⼀种特别重要的设备,了解泵的⼯作原理不仅能够预防和减少流体泄漏事故、冒顶事故、错流或错配事故。
还能够在泵运⾏故障中快速诊断。
因此了解泵的⼯作原理是⼀件⾮常重要的事,今天⼩七就带领⼤家了解⼀下各种泵的⼯作原理,希望能够对⼤家有所帮助。
液压泵⼯作原理 液压泵是靠密封容腔容积的变化来⼯作的。
上图是液压泵的⼯作原理图。
当凸轮1由原动机带动旋转时,柱塞2便在凸轮1和弹簧4的作⽤下在缸体3内往复运动。
缸体内孔与柱塞外圆之间有良好的配合精度,使柱塞在缸体孔内作往复运动时基本没有油液泄漏,即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柱塞右移时,缸体中密封⼯作腔a的容积变⼤,产⽣真空,油箱中的油液便在⼤⽓压⼒作⽤下通过吸油单向阀5吸⼊缸体内,实现吸油;柱塞左移时,缸体中密封⼯作腔a的容积变⼩,油液受挤压,便通过压油单向阀6输送到系统中去,实现压油。
如果偏⼼轮不断地旋转,液压泵就会不断地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因此就会连续不断地向液压系统供油。
从上述液压泵的⼯作过程可以看出,其基本⼯作条件是: 1. 具有密封的⼯作容腔; 2. 密封⼯作容腔的容积⼤⼩是交替变化的,变⼤、变⼩时分别对应吸油、压油过程; 3. 吸、压油过程对应的区域不能连通。
基于上述⼯作原理的液压泵叫做容积式液压泵,液压传动中⽤到的都是容积式液压泵。
齿轮泵的⼯作原理 上图是外啮合齿轮泵的⼯作原理图。
由图可见,这种泵的壳体内装有⼀对外啮合齿轮。
由于齿轮端⾯与壳体端盖之间的缝隙很⼩,齿轮齿顶与壳体内表⾯的间隙也很⼩,因此可以看成将齿轮泵壳体内分隔成左、右两个密封容腔。
当齿轮按图⽰⽅向旋转时,右侧的齿轮逐渐脱离啮合,露出齿间。
因此这⼀侧的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增⼤,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压⼒的作⽤下经泵的吸油⼝进⼊这个腔体,因此这个容腔称为吸油腔。
随着齿轮的转动,每个齿间中的油液从右侧被带到了左侧。
在左侧的密封容腔中,轮齿逐渐进⼊啮合,使左侧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减⼩,把齿间的油液从压油⼝挤压输出的容腔称为压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