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2
双作用叶片泵有着怎样的特点及作用原理呢?叶片泵的优点是运转平稳、压力脉动小,噪声小、结构紧凑、尺寸小、流量大。
其缺点是:对油液要求高,如油液中有杂质,则叶片容易卡死;与齿轮泵相比结构较复杂。
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的专用机床,自动线等中、低压液压系统中。
该泵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单作用叶片泵,另一种是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是其的一种,下面来看一下双作用叶片泵的特点及作用原理吧!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1)双作用叶片泵如不考虑叶片厚度,泵的输出流量是均匀的,但实际叶片是有厚度的,长半径圆弧和短半径圆弧也不可能完全同心,尤其是叶片底部槽与压油腔相通,因此泵的输出流量将出现微小的脉动,但其脉动率较其他形式的泵(螺杆泵除外)小得多,且在叶片数为4的整数倍时小,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为12片或16片。
(2)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
由于一般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底部通压力油,就使得处于吸油区的叶片顶部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不平衡,叶片顶部以很大的压紧力抵在定子吸油区的内表面上,使磨损加剐,影响叶片泵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工作压力较高时,磨羝更严重,吸油区叶片两端压力不平衡,限制了双作川叶片泵工作压力的提高。
所以在高压叶片泵的结构匕必须采取措施,使叶片压向定子的作用力减小,常用的措施如下。
①减小作用在叶片底部的油液压力。
将泵的压油腔的油通过阻尼槽或内装式小减压阀通到吸油区的叶片底部,使叶片经过吸汕腔时,叶片压向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不致过大。
②减小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作用的面积。
叶片底部受压面积为叶片的宽度和叶片厚度的乘枳,因此减小叶片的实际受力宽度和厚度,就可减小叶片受压面积。
减小叶片实际受力的宽度结构,这种结构中采用了复合式叶片(亦称子母叶片〕,叶片分成母叶片a与子叶片b两部分。
通过配油盘使k腔总是接通压力油,引人母子叶片间的小腔c内,而母叶片底部l腔,则借助于虚线所示的油孔,始终与项部油液压力相同。
这样,无论叶片处在吸油区还是压油区,母叶片顶部和底部的压力油总是相等的,当叶片处在吸油腔时,只有c腔的篼油作用而压向定子内表面,减小了叶片和定子内表面间的作用力。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它通过叶片的旋转来实现液体的输送。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泵体、泵腔、叶片、进出口端口和液体流动路径。
1. 泵体:双作用叶片泵的泵体通常由铸铝合金或铸铁制成。
它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高压和高温的要求。
2. 泵腔:泵腔是双作用叶片泵的主要部分,也是液体流动的关键。
泵腔内部通常由一个大的主腔和两个小的副腔组成。
主腔用于容纳液体,在泵体旋转时,液体从进口端进入主腔,然后通过叶片的作用输送到出口端。
副腔则用于容纳液体的反向流动,使泵能够实现双向输送。
3. 叶片: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通常是钢制或塑料制。
叶片被固定在泵腔内,并与泵体的内壁紧密贴合。
当泵体旋转时,叶片会受到压力的作用向外伸展,然后在泵体与泵腔之间形成一定的密封间隙,使液体得以被吸入和排出。
4. 进出口端口:双作用叶片泵通常有两个端口,一个是进口,一个是出口。
进口用于接收外部液体流入泵腔,而出口则将泵腔内的液体流出。
进口和出口可以是固定的或旋转的,具体取决于泵的类型和设计。
5. 液体流动路径:在双作用叶片泵工作期间,液体的流动路径是密不可分的。
当泵体旋转时,进口端口与主腔相连,使液体通过泵体和泵腔之间的密封间隙被吸入主腔。
同时,副腔与出口端口相连,使液体通过副腔和出口流出。
当泵体继续旋转时,进口和出口位置发生变化,液体继续在主腔和副腔之间循环流动,实现液体的输送。
总结起来,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泵体旋转,叶片的弹性变形以及进出口端口的变化,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这种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噪音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但同时也要注意维护保养,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及原理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
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
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一次吸油与排油。
一、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泵由转子1、定子2、叶片3、配油盘和端盖等a件所组成。
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形孔。
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着偏心。
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通入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间便形成了一个个密封的工作腔。
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图右侧的叶片向外伸出,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于是通过吸油口6和配油盘5上窗口将油吸入。
而在图的左侧。
叶片往里缩进,密封腔的容积逐渐缩小,密封腔中的油液经配油盘另一窗口和压油口1被压出而输出到系统中去。
这种泵在转子转一转过程中,吸油压油各一次,故称单作用泵。
转子受到径向液压不平衡作用力,故又称非平衡式泵,其轴承负载较大。
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便可改变泵的排量,故这种泵都是变量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为平衡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当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率小。
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都取12或16。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双作用叶片泵的定义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机械式泵类别,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旋转的叶轮将液体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
2.双作用叶片泵的构造和组成双作用叶片泵主要由转子、定子、叶片、箱体和液压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叶片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数量和几何构造对泵的性能和输出有很大的影响。
3.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离心力和惯性力的。
当驱动转子旋转时,它会产生一个在离心方向上的力,使液体被抛到叶片之间的空间内。
在转子旋转时,叶片会受到液体的推力,并沿壁面滑动,这样液体就被压缩,从而形成了正向流。
当叶片滑出这一区域时,这部分液体就被从出口处放出。
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当转子旋转时,液体会填进与叶片相反的一侧。
叶片转过来,并推动液体,使其从叶片之间挤出。
如此一来,就产生了相反方向的流动。
这两种流动交替发生,形成了正电、负电。
液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这个过程,使之按照一定的规律交替发生。
4双作用叶片泵的适用场合双作用叶片泵通常用于需求压力大、流量大的场合,如:建筑、航空、海洋、解决污染、卫生、工业制造及农业等领域。
5.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优点:(1)有非常稳定的输出流。
(2)效率高、运行平稳。
(3)泵机体的结构紧凑。
缺点:(1)噪音较大,需要较多的维护。
(2)排放液流较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一些。
(3)价格较高,一般只适用于需要大流量和高压力的场合。
6.总结双作用叶片泵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它的选择与具体场合有关。
在选用双作用叶片泵时,应根据流量、压力等参数,结合自身需要选用合适的流体机械,来更好地实现预期效果。
双作用泵工作原理
双作用泵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泵,即泵头和泵盖,它们分别是:单柱塞的容积式泵和双柱塞的容积式泵。
在双作用泵中,柱塞运动时,泵头上的液体便被压入了泵壳中去。
柱塞运动停止时,泵壳内的液体又从出口流出。
双作用泵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带动转子旋转时,由于定子中旋转运动与转子中旋转运动相互抵消,转子上的轴向力便向定子中心移动,其结果使转子和定子之间形成一真空。
由于轴上存在着压力差,在转子和定子之间就产生了压力差,由于轴和泵壳均是弹性元件,所以在工作时便有了振动。
在转子和定子之间,有一个容积变化很小的液环存在。
当电机旋转时,由于液环对吸入端压力高于排出端压力,因而液环被压缩;当电机停止旋转时,液环回到吸入端,压力下降。
这样就产生了容积变化,即由吸入端向排出端逐渐产生压力差。
由于转子每转一周所获得的气体量是一样的,所以每转一周所获得的气体量也是一样的。
—— 1 —1 —。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它利用叶片在回转中离心力的作用,从而将液体吸入泵内并将其送出,实现液体的输送。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当泵的驱动装置启动时,驱动机构会使泵的叶片旋转。
泵的叶片通常是靠近泵内壁,并且围绕一个中心轴旋转。
当叶片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叶片会扩展开,并将液体吸入泵内。
这一过程中,泵的吸入口处于低压状态,液体会被吸入泵内。
接着,随着叶片的继续旋转,叶片的运动方向改变,同时泵内液体的压力随之增加。
在叶片旋转的过程中,泵内的液体被迫挤出泵体,进入到管道或容器中。
这一过程中,液体被推出泵内,完成了液体的输送。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上所述,其工作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通过叶片的旋转和叶片运动方向改变,实现了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这种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如水、油、化工液体等。
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容易,并且输送液体的能力比较强。
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双作用叶片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冶金、石化、煤矿、建材等。
同时,双作用叶片泵也适用于供水、排水、冷却、循环等场合。
需要指出的是,双作用叶片泵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比如,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泵的密封件是否完好,防止泄漏;另外,需要定期对泵进行维护保养,清洗泵内杂物,以保证泵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控制液体的温度、浓度等参数,以免对泵造成损坏。
总的来说,双作用叶片泵采用叶片在回转中离心力的作用,将液体吸入泵内并将其送出,实现液体的输送。
这种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适用于各种场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液压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双作用结构:双作用叶片泵的组成部分包括一对内切圆柱体和一对叶片。
其中,内切圆柱体由身管和前后盖构成,叶片则安装在圆柱体内。
2. 工作过程:当泵轴转动时,叶片会受到离心力和前后盖的限制,向外伸展。
当泵轴旋转至叶片最短时,叶片靠近身管壁,形成一个密封腔。
随着泵轴的旋转,密封腔会逐渐沿着圆柱体内面移动。
3. 吸入阶段:当密封腔接近吸入口时,叶片因叶片尖端与身管之间的空隙而产生负压,使得液体能够进入密封腔内。
同时,密封腔向前移动,将液体吸入到内部。
4. 推出阶段:当密封腔接近排出口时,叶片会由于离心力而退回至圆柱体壁面,将密封腔内的液体推出。
同时,排出口处产生了负压,促使液体通过排出口排出。
5. 循环运行:双作用叶片泵通过不断重复吸入和推出的过程,实现了液体的循环运输。
通过操作泵轴的转速和方向,可以控制泵的流量和流向。
总的来说,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叶片的伸缩和旋转来吸入和推出液体,从而实现了循环运输的功能。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什么是单叶片泵和双叶片泵,各有何特点一、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泵分为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
· 当转子转一圈时,油泵每一工作容积吸、排油各一次,称为单作用叶片泵。
一般,单作用叶片泵往往是做成变量泵结构。
· 当转子转一圈,油泵每一工作容积吸、排油各两次,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则只能做成定量泵结构。
(1)结构和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主要由转子、叶片、定子、配油盘、壳体、转轴等零件组成,如图所示。
叶片泵的定子具有圆柱形的内表面,转子上有均布叶片槽,矩形叶片安放在转子上的叶片槽内,并可在槽内滑动。
转子中心与定子中心不重合,有一个偏心距 e 。
当转子回转时,叶片靠自身的离心力贴紧定子的内表面,并在转子槽里作往复运动。
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间形成了若干个密封工作容积。
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右边的叶片逐渐伸出,相邻两叶片间的空间容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从吸油口吸油;左边的叶片被定子的内表面逐渐压进槽内,两相邻叶片间的空间容积逐渐减小,将工作油液从压油口压出。
在吸油腔与压油腔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吸油腔和压油腔隔开,称作过渡区。
♦单作用叶片泵的优点:结构工艺简单,可以实现各种形式的变量。
♦单作用叶片泵的缺点:输出压力低、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不平衡,增大轴承磨损,缩短泵的寿命。
(2)单作用叶片泵的变量原理· 改变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 e ,分内反馈和外反馈式两种如图所示:(3) 限压式内反馈变量叶片泵内反馈式结构特点:将定子内表面高压油的作用区域非对称分布,使其受到一个与调压弹簧力反向的径向作用力。
该径向力与调压弹簧平衡与否决定了转子与定子偏向矩大小改变与否。
该径向力的大小随泵出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结构原理转子的中心O 是固定的,定子中心是可以左右移动,当泵的出口压力变化引起其上轴向力变化时,若不平衡与调压弹簧力,则是定子可以左右移动而改变偏心距,而实现排量的改变,进而实现泵的输出流量改变。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介绍
1.叶片和泵轮:双作用叶片泵由一个固定的叶片和一个旋转的泵轮组成。
泵轮上有多个叶片,与泵轮同心。
当泵轮旋转时,叶片紧贴在泵轮的内表面,形成一个密封的腔室。
2.进出口和排气阀:双作用叶片泵的进出口处设有阀门。
进口阀门打开时,液体进入泵的腔室;排气阀门打开时,泵内的空气排除,确保泵中只有液体。
3.离心力:当泵轮旋转时,叶片与泵轮的内表面间会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
由于泵轮的旋转,叶片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即由内向外的推力。
推力足够大时,液体将在腔室内得到加速,增加排出压力。
4.出口压力:当泵轮旋转的速度足够高时,液体将被加速到一定的速度,并形成高压区域。
叶片紧贴泵轮表面,形成密闭腔室。
随着泵轮的继续旋转,使得密闭腔室和泵轮的出口之间的压力差足够大,将液体从泵的出口排出。
5.泵的工作循环: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循环包括吸入、提升、排出和排气四个过程。
首先,当泵轮旋转时,进口阀门打开,泵轮的腔室吸入液体;然后,进口阀门关闭,出口阀门打开,泵轮推动叶片将液体提升;接着,泵轮的腔室和排气阀门组成的腔室连接,压力差使得液体从泵的出口排出;最后,排出阀门关闭,进口阀门打开,泵轮吸入液体,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总结起来,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和叶片的旋转。
泵轮和叶片的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得液体加速并排出。
进出口阀门的打开和关
闭控制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泵的工作循环包括吸入、提升、排出和排气四个过程,通过不断重复这一循环,实现液体的输送。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主要用于传递高压油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
农业、船舶、采矿、建筑等领域。
其工作原理如下:
一、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泵体、转子、叶片和轴。
泵体上有两个固定的叶片槽,转子上有两个叶片,当转子转动时,叶片随之运动,不断地向内外面移动,使得泵腔
内的液体被吸入或压入。
当转子转动时,它的叶片始终保持与泵体的槽沟配合,分别形成
左右两个密封腔,泵体中央隔墙切断了左右两个腔,防止高压油液从高压区域泄漏到低压
区域。
在叶片运动过程中,先形成一个低压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液体被吸入泵腔,然后叶
片继续向内面运动,最终压实了液体,使其通过泵体的出口管路流出。
然后,叶片开始向
外运动,形成一个高压区域,将液体压入设备或系统中,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二、优缺点
优点:
1、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小型设备或系统,便于移动和安装。
2、工作稳定可靠,能够不间断地工作长时间。
3、转速高,流量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完成液体传输任务。
4、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易于进行清洁和保养。
1、密封性差,容易出现泄漏现象,需要重视密封问题。
2、振动大,噪音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适用范围
双作用叶片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或纤维的液体,如燃油、润滑油、水、溶液等,可广泛应用于潜水泵、汽车油泵、泥浆泵、混凝土泵、水泵等领域,尤其适用于“低流高压”情况下的液压传动系统。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常用于一些需要高压液体输送的场合。
它的工作
原理是利用旋转叶片在泵腔内作往复运动,将吸入的低压液体压缩成高压液体并排出,以
达到液体输送的目的。
具体来说,双作用叶片泵通常由叶轮、泵腔、止回阀和转轴等部件组成。
当泵转轴旋
转时,叶轮的叶片会紧贴泵腔内壁,并随着转轴的旋转而不断往复移动。
由于泵腔内的容
积随着叶片的运动而不断变化,使得泵腔内的液体不断地被吸入并压缩,形成高压液体并
排出泵腔。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吸入、排液、回油和补液。
具体来说,
当泵转轴领先于叶片并从吸入口接收到低压液体时,叶片开始与泵腔内的液体分离,形成
吸入压缩腔。
当泵转轴旋转到叶片的靠近侧时,液体受到叶片的压缩并被推出泵腔,形成
排液腔。
当泵转轴继续旋转,叶片与排液腔内的液体分离,形成回油腔。
最后,当泵转轴
旋转到靠近吸入口的位置时,压缩腔内液体压力降低并会进行补液。
需要注意的是,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与单作用叶片泵有所不同。
双作用叶片泵不
仅可以在泵转轴的顺时针旋转时输送液体,也可以在泵转轴的逆时针旋转时进行液体输送。
这是因为双作用叶片泵具有与转轴相反的朝向的叶片,从而可以在叶片的两侧进行泵送。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介绍
工作原理
图A所示为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其工作原理与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似椭圆,由两大半径R圆弧、两小半径r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且定子和转子同心。
配油盘上开两个吸油窗口和两个压油窗口。
当转子按图示方向转动时,叶片由小半径r处向大半径R处移动时,两叶片间容积增大,通过吸油窗口a吸油;当叶片由大半径R处向小半径r处移动时,两叶片间容积减小,液压油油液压力升高,通过压油窗口b压油。
转子每转一周,每一叶片往复运动两次。
故这种泵称为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不可调,是定量泵。
叶片泵
2.排量和流量的计算
由图A可知,叶片泵每转一周,两叶片组成的工作腔由最小到最大变化两次。
因此,叶片泵每转一周,两叶片间的油液排出量为大圆弧段R处的容积与小圆弧段r处的容积的差值的两倍。
若叶片数为z,当不计叶片本身的体积时,通过计算可得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
V=2π(R2-r2)b (1)泵的流量为q=2π(R2-r2)bnηv (2)式中,R为定子的长半径;,r为定子的短半径;b为叶片的宽度;n为转子的转速;ηv为叶片泵的容积效率。
由上述的流量计算公式可知,流量的大小由泵的结构参数所决定,当转速选定后,液压泵的流量也就确定了。
因此,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不能调节,是定量泵。
如果不考虑叶片厚度的影响,其瞬时流量应该是均匀的。
但实际上叶片具有一定的厚度,长半径圆弧和短半径圆弧也不可能完全同心,泵的瞬时流量仍将出现微小的脉动,但其脉动率较其他形式的泵小得多,只要合理选择定子的过渡曲线及与其相适应的叶片数(为4的倍数,通常为12片或16片),理论上可以做到瞬时流量无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