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三十一)——围城
- 格式:pptx
- 大小:568.72 KB
- 文档页数:55
《围城》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整体感知】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
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
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
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
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
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
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
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
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创作背景】《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1947年由晨光出版公司印行。
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
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比如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
但两个人都没有方鸿渐的经历,倒是作者自己的经历,比如出国留学、担任大学教授,与作品有相合之处,作者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些启示,但并不能对号入座。
高中语文《围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围城”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其与主题的关系。
3.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围城”的主题思想。
2.分析主人公方鸿渐的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把握主题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围城”这个词吗?它是什么意思?二、作者简介1.介绍钱钟书及其代表作《围城》。
2.简要介绍《围城》的出版背景和主题思想。
三、课堂阅读1.阅读小说开头部分,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主题探讨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围城》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二、人物分析1.分析主人公方鸿渐的性格特点。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
三、艺术特色欣赏1.领悟小说的语言艺术。
2.分析小说的结构安排。
3.学生分享欣赏心得,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围城》这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二、写作训练1.以“围城”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小结2.强调主题思想、人物分析和艺术特色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围城》这部小说有了更深的理解吗?二、课堂讨论1.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谢小眉、孙柔嘉等。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
三、课外阅读1.推荐阅读《围城》的其他章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强调阅读原著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讨论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2.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围城》的主题思想,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及其文学成就;(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主人公方鸿渐的形象特点;(3)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性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方鸿渐的形象特点;(2)分析小说中的婚姻、事业困境;(3)体会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难点:(1)深入挖掘方鸿渐的性格内涵;(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时代背景;(3)把握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1. 导入(1)介绍《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及其文学成就;(2)播放《围城》小说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授新课(1)概述小说的基本情节,介绍主人公方鸿渐;(2)分析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如:聪明、善良、懦弱、自私等;(3)探讨小说中的婚姻、事业困境,如:方鸿渐的爱情经历、求职过程等;(4)分析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如: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对人性的揭示等。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对其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b. 小说中的婚姻、事业困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c. 你认为《围城》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鸿渐的形象特点、婚姻、事业困境以及小说的主题;(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围城》这部小说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b. 你认为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有何现实意义?5. 作业布置(1)阅读《围城》原著,完成读书笔记;(2)撰写一篇关于《围城》的读后感。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编(课内)北宋(10 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苏轼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2010)《前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中“一世之雄”是()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2.(2011)苏轼《水调歌头》词:“ ,千里共婵娟。
”3.(2012)苏轼《留侯论》所写的“留侯”是秦末汉初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谋士()A.韩信B.张良C.范增D.萧何4.(2014)苏轼《留侯论》中所写的“留侯”是秦末汉初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谋士。
5.(2016)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6.(2017)下列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辛弃疾B.陆游C.苏轼D.柳永宋代(10 84年3月13日—约1155年)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融入家国之恨,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1.(2008)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的下句是。
2.(2010)提出词应“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的词人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3.(2012)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4.(201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派代表词人。
〈围城〉课件《围城》课件一、引言《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由钱钟书先生创作于1944年至1946年间。
本书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社会的众生相,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围城》的深入剖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知识性而著称。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管锥编》等。
三、作品背景《围城》创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钱钟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作品以方鸿渐为主人公,展现了他和周围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四、主要内容1.方鸿渐的故事方鸿渐是《围城》的主人公,一个留学归来的青年。
他性格软弱,缺乏主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总是选择逃避。
他的婚姻生活也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最终陷入了一场无法解脱的“围城”。
2.知识分子的困境《围城》通过方鸿渐和他的朋友们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面临的种种困境。
他们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精神上陷入迷茫,生活上陷入困境。
作品以尖锐的讽刺手法,对这些知识分子的虚伪、自私、无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3.社会现实的揭示《围城》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社会的众生相。
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和不合理,对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五、艺术特色1.讽刺手法的运用《围城》是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小说。
钱钟书以锐利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及其周围人物的丑态,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2.人物形象的塑造《围城》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钱钟书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专升本考试:2021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1)共65道题1、“乐府”最初的含义是()(单选题)A. 先秦民歌B. 最早的格律诗C. 西汉王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D. 宫廷里的歌舞厅试题答案:C2、下列诗句中,表现了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的是()(单选题)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 想佳人、妆楼隅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试题答案:C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单选题)A.B.C.D.试题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是词类活用的是()(单选题)A.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D. 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试题答案:A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单选题)A. 《论语》B. 《战国策》C. 《史记》D. 《汉书》试题答案:C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单选题)A.B.C.D.试题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单选题)A.B.C.D.试题答案:D8、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单选题)A. 张勋复辟B. 九斤老太的唠叨C. 七斤的苦闷D. 辫子事件试题答案:D9、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单选题)A.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B. 李白《行路难》(其一)C. 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D. 杜甫《蜀相》试题答案:B10、《陈情表》《张中丞传后叙》《报刘一丈书》的作者依次是()(单选题)A. 李密、宗臣、韩愈B. 宗臣、李密、韩愈C. 韩愈、李密、宗臣D. 李密、韩愈、宗臣试题答案:D1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主要写作意图是()(单选题)A. 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B. 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C. 记述乡间访民的情景D. 阐述“养民治国”的思想试题答案:D12、下列句子中,“之”字可译作“到”“去”的是()(单选题)A.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C.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试题答案:B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 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是苏洵、苏轼、苏辙B. “济南二安”指的是李清照和辛弃疾C. 苍凉悲壮是曹操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D. 曹雪芹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试题答案:D14、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单选题)A. 《凤凰涅槃》B. 《天狗》C. 《炉中煤》D. 《地球,我的母亲》试题答案:C15、《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主旨是()(单选题)A. 满招损,谦受益B. 祸患积于忽微C. 智勇多困于所溺D. 盛衰在于人事试题答案:D16、黄省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单选题)A. 《断魂枪》B. 《曰出》C. 《雷雨》D. 《北京人》试题答案:B17、下列句子中,不是词类活用的是()(单选题)A.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围城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及其背景把握《围城》的主题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围城》的阅读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钱钟书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分析《围城》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分享《围城》的经典语录,引发学生思考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钱钟书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对《围城》的了解和阅读体验第二章:《围城》情节梗概2.1 教学目标掌握《围城》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和叙事手法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2.2 教学内容概述《围城》的故事情节,介绍主要人物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如章节安排、叙事视角等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婚姻、人性、社会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鼓励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三章:主要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围城》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方鸿渐、谢小眉、李梅亭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3.2 教学内容分析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角色地位探讨谢小眉和李梅亭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如夫妻关系、友情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第四章:《围城》中的婚姻观4.1 教学目标理解《围城》中对婚姻的描写和探讨分析小说中的婚姻观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4.2 教学内容分析《围城》中不同人物的婚姻观,如方鸿渐、谢小眉等探讨小说中对婚姻制度的批判和反思联系现实社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婚姻描写和探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进行互动交流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围城》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点加深学生对《围城》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5.2 教学内容回顾《围城》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围城》对自己的人性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5.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围城》的深层意义和启示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第六章:《围城》中的社会批判6.1 教学目标理解《围城》中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分析小说对社会阶层、人性弱点等方面的揭示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6.2 教学内容分析《围城》中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如婚姻、教育、职场等探讨小说对社会阶层和人性弱点的揭示和反思联系现实社会,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社会讽刺和批判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社会,分享对小说社会启示的思考第七章:《围城》中的文化冲突7.1 教学目标理解《围城》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和交融分析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分析《围城》中的人物文化背景和冲突,如方鸿渐的留学经历和传统观念等探讨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如语言、价值观等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启示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文化冲突和交融鼓励学生分享对文化差异和个人社会影响的理解和思考第八章:《围城》的文学价值8.1 教学目标评价《围城》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分析小说在叙事技巧、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思考《围城》的文学价值和意义8.2 教学内容评价《围城》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分析小说在叙事技巧、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围城》的文学价值和意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第九章:《围城》的影视改编9.1 教学目标了解《围城》的影视改编情况和Adaptation 过程分析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影响和评价9.2 教学内容介绍《围城》的影视改编情况,如电影、电视剧等分析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创新,如情节、人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影响和评价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处理和呈现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影视改编的优缺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总结《围城》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点加深学生对《围城》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10.2 教学内容回顾《围城》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围城》对自己的人性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围城》的深层意义和启示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补充说明:强调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引用其经典语录,激发学生对《围城》的兴趣。
围城教案〔6课时〕民族教育学院二分院向沁教学要求⒈作品的多层意蕴与讽刺特征。
⒉《围城》在现代小说开展史上的地位。
一、作家介绍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某某某某书香世家。
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3年毕业,赴某某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
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副博士学位。
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X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抗战完毕后,先生任某某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某某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局部〕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
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出版。
1998年12月19日,逝世于。
二、作品分析《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某某,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
作者在《围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创作意图说:“我想写现代的某一局部社会,某一类人物。
〞参照小说内容,可以看到,作者着意表现的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
全书共九章。
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某某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局部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
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
2021年《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一】、【单选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B】.《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C】.《诗》《书》《礼》《易》《乐》合称“五经”【D】.《诗经》不具备反复吟唱、重章叠句的特点【答案】B【2】.下列选项中,有关《齐桓公伐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地处南海,齐国地处北海,在利益上有冲突【B】.齐国因楚国承认了错误,才列开兵阵与楚国结盟【C】.齐国没有战胜的把握,所以选择与楚国订立盟约【D】.面对齐国的威势,楚国使者唯唯诺诺,难以应对【答案】C【3】.下列选项中,有关文体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五言诗都不是近体诗【B】.近体诗一般用平声韵【C】.古体诗不能句句押韵【D】.七言诗一定是近体诗【答案】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再别康桥》语言华丽、意象鲜明,呈现出飘逸的风格【B】.闻一多《发现》是实践诗人提出的“三美”主张的“新格律诗”【C】.郭沫若《女神》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是新诗奠基之作【D】.艾青《北方》创作于抗战时期,是其“散文美”主张的代表作【答案】C【5】.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D】.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答案】A【6】.下列作家中,不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是()。
【A】.马克·吐温(美国)【B】.狄更斯(英国)【C】.契诃夫(俄国)【D】.雨果(法国)【答案】D【7】.下列有关《灯下漫笔》中,对外国人态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道中国文明吃人本质而赞颂者,是可恕的【B】.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的,是可佩服的【C】.以中国人只配悉照原来模样而故意称赞中国旧物的,是可憎的【D】.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的,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的【答案】D【8】.下列选项中,以知识分子革命生活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