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生活是美好的(大学语文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17
2024年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全单元精品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深刻理解美好生活的来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创造美好。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时:美好生活的含义与来源2.第二课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3.第三课时:创造美好生活4.第四课时:感恩与责任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美好生活的含义与来源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2.美好生活的含义(1)讲解美好生活的含义。
(2)举例说明美好生活的表现。
3.美好生活的来源(1)讲解美好生活的来源。
(2)案例分析: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小结(2)布置作业:思考自己家庭美好生活的来源,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美好?(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2.发现生活中的美好(1)讲解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案例分析: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美好。
3.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2)分享讨论成果。
4.小结(2)布置作业:记录一周内发现的美好事物,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创造美好生活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如何创造美好生活?(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2.创造美好生活的方法(1)讲解创造美好生活的方法。
(2)案例分析: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讲解如何创造美好。
3.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美好?(2)分享讨论成果。
4.小结(2)布置作业:制定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计划,下节课分享。
第四课时:感恩与责任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感恩和责任在美好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2.感恩与责任的意义(1)讲解感恩与责任的意义。
(2)案例分析:从身边的故事中感受感恩与责任的力量。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执笔人彭晓兰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分析能力的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1、走进眉山2、走近东坡上篇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作为社会动物,其社会性即在于交往,而交往所运用的主要和重要途径就是人类专有的语言工具;掌握主体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课生活真美好(教案)第四课《生活真美好》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优秀散文,一位作家通过自己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散文,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意义和珍贵,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可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美好。
一、教材分析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题,要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无限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美好,理解并掌握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让学生学会如何驾驭语言和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极佳的途径来见识更多的文化信息,提升文学素养和语言素养,使学生明白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等重要。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领悟到珍惜生命、感恩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明白只有珍惜生命,才能更好地去享受生活,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能在珍惜自然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2.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意义。
2)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美好,拓展自身的视野。
3.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丰富而又深刻的情感并进行表达。
2)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情感,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协调,形成更加完整的思维体系。
二、教学设计1. 入门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文章,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基本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学问题:1) 生活真美好,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感觉?2) 你们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3) 你们见过最美好的景色是什么?2. 阅读让学生详细阅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美感的感知能力。
3. 分析通过老师对文章的解读和学生的探讨,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内核,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
导读问题:1) 文章讲述的是什么内容?2) 作者对自然的感悟有哪些?3) 作者通过哪些方式表达对生命的珍爱和感恩之情?4) 你们从文章中了解到什么?4. 总结通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概括全文的主旨和主要思想,从而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生活真美妙心理安康教育教案〔通用7篇〕生活真美妙心理安康教育教案〔通用7篇〕生活真美妙心理安康教育教案1一、阐述理念生活就像游戏场,你碰我,我碰你的事常有发生。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影响,面对摩擦容易感情用事。
因此,小学中段的学生摩擦现象非常普遍,处理不当还会晋级。
本课以“处理与身边人的小矛盾”为主题,期望通过辅导,让学生形成“宽容、谅解、谦让”的意识,为今后的人际关系奠定根底。
二、辅导目的1、指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
2、初步学会化解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掌握获得交友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及运用化解与同伴之间矛盾冲突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1、小品2、多媒体课件四、辅导对象:四年级五、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出话题1、做抢凳子游戏,然后谈游戏后的感受。
〔事先设计两人在抢凳子的时候发生矛盾〕玩游戏是很快乐的事,他们为何要打起来?2、小结:你看,在游戏中经常会因为一点碰撞而吵架,就好象这两位同学一样。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交往中,也常常见到那样的事,同学之间会因为一点小误会,一点小矛盾就闹翻了。
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如今,我们来上一节《生活碰碰车》心理课,一起来讨论交流,寻找并分享一些好方法。
〔二〕回忆生活中的“碰车”事件,引入辅导主题1、平时在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碰车”事件吗?举例说明。
2、与别人相碰时心里是怎么想的?3、小结:与别人相碰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就是与人产生小矛盾。
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一起生活,几乎天天会发生这种小矛盾。
假如我们处理不好这种小矛盾就会天天不快乐,经常不快乐。
那我们有没有方法不发生小矛盾呢?〔没有〕。
那有没有方法,相碰了也快乐呢?有。
只要找到三把快乐钥匙,就可以翻开快乐之门。
〔三〕听寓言故事:寻找快乐钥匙1、讲故事猫和狗猫和狗一起生活着。
主人疼爱着他们,给它们吃一样的,住一样的。
一天,猫和狗津津有味地吃着主人给它们的肉。
一不小心,狗的一块肉滚到了猫的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