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形态与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45
⾷⽤菌的形态与分类第⼀章⾷⽤菌的形态与分类引⾔:在⾃然界中⾷⽤菌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不⼀。
不同种类的⾷⽤菌以及不同的环境中⽣长的⾷⽤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掌握⾷⽤菌形态和分类知识,是指导⽣产,获得栽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第⼀节⾷⽤菌的形态结构虽然它们在外表上有很⼤差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活于基质内部的菌丝体和⽣长在基质表⾯的⼦实体组成的,即⾷⽤菌是由菌丝体和⼦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体(结构),存在于基质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实体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是产⽣孢⼦,繁殖后代,也是⼈们⾷⽤的主要部分.⼦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的.⼀、菌丝体的形态结构.(⼀)菌丝体的概念:是由基质内⽆数纤细的菌丝交织⽽成的丝状体或⽹状体,⼀般呈⽩⾊绒⽑状.(⼆)菌丝的概念:是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吸⽔后萌发芽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分枝伸长发育⽽形成的.(每⼀断⽣活菌丝都具有潜在的分⽣能⼒,均可发育成新的菌丝体。
⽣产应⽤的“菌种”,就是利⽤菌丝细胞的分⽣作⽤进⾏繁殖的。
⾷⽤菌的菌丝⼀般是多细胞的,菌丝被隔膜隔成了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可以是单核,双核或多核。
隔膜是(septum)由细胞壁向内作环状⽣长⽽形成的。
⾷⽤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
(三)菌丝的形态:多细胞、管状、⽆⾊、透明、有横隔(四)菌丝的功能:分解、吸收、转化、积累、运输养分和贮藏、繁殖(五)菌丝的类型:(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菌的菌丝可分为初⽣菌丝、次⽣菌丝、三次菌丝)1、初⽣菌丝:孢⼦萌发⽽形成的菌丝。
开始时菌丝细胞多核、纤细,后产⽣隔膜,分成许多个单核细胞,每个细胞只有⼀个细胞核,⼜称为单核菌丝或⼀次菌丝(⼦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活期较长,⽽担⼦菌的单核菌丝⽣活期较短且不发达,两条初⽣菌丝⼀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菌丝)。
单核菌丝⽆论怎样繁殖,⼀般都不会形成⼦实体,只有和另⼀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实体。
种植技术-常见食用菌种类优质菌种(母种)的菌丝体形态双孢蘑菇气生型:洁白,气生菌丝旺盛、尖端直立、密度均匀,基内菌丝少。
半气生型:洁白,气生菌丝短,基内菌丝较多。
匍匐型:白色,平伏,较纤细,有束状菌丝,基内菌丝多。
平菇菌丝洁白、浓密、粗壮、整齐、有光泽、匍匐状、气生菌丝发达,多的可布满试管空间,不产生色素,爬壁能力强。
接种块周围无菌丝稀疏区。
香菇菌丝洁白、均匀、絮状,平伏辐射生长,尖端优势明显,生长整齐、有气生菌丝,但比较少而且短,也比较稀疏。
金针菇菌丝洁白、平伏、浓密,有绒毛状或气生菌丝,无或少量粉孢子。
杏鲍菇菌丝洁白健壮、棉毛状、均匀、菌落舒展、边缘较整齐,不分泌色素。
鸡腿菇菌丝灰白,较平菇稀疏,可见到棉线状爬壁菌丝,成熟后略有土黄色,接种块色素较重。
黑木耳菌丝生长均匀致密,平铺于培养基表面整齐生长、棉絮状,有气生菌丝,但短而稀疏。
培养期间不产生色素。
放置一段时间会分泌黄色或者茶褐色色素。
草菇菌丝灰白,稀疏,纤细,有光泽,呈半透明状,气生菌丝旺盛,生长速度快,爬壁能力强,成熟后大多产生少量红褐色厚垣孢子。
菌丝浓密形成菌被,上层菌丝萎缩、厚垣孢子过于厚密、暗红色过深的为老龄菌种。
过嫩过老的菌种,都不宜。
灵芝菌丝白色、浓密。
短绒状,气生菌丝不茂盛,老熟革质化出现浅黄色分泌物。
银耳银耳母种由银耳和香灰两种菌丝组成,银耳芽孢菌落乳黄色,菌丝白色,香灰菌丝初期为白色,后期转为黑褐色。
鲍鱼菇在PDA平板上菌落近圆形,气生菌丝旺盛,浓白,有锁状联合。
出现许多竖立的白色分生孢子梗丛,顶端有一团球状黑色液滴,分生孢子聚集在液滴中。
双核菌丝在培养基上形成黑色的分生孢子梗束,有时在成熟的子实体的菌褶和菌柄上也会大量产生,分生孢子成链状发生,担子上有4枚担孢子,孢子印奶白色,担孢子表面光滑。
猴头菇菌丝洁白、粗壮,上下分布均匀,气生菌丝少,爬壁力弱。
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子实体,子实体肉厚,菌刺长的,为优良菌种;毛木耳菌丝洁白、整齐、呈绒毛状、分布均匀的,为优良菌种成品母种要求菌丝满管,发菌速度正常一致,菌丝体浓白健壮齐整,生活力强,培养基质无干缩,无任何杂菌(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污染和老化现象,不带病虫。
食用菌分类
食用菌是指人们食用或药用的真菌类生物,一般分为蘑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等多种类别。
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等因素,可以将食用菌分类为多个层次。
一级分类:大型食用菌和小型食用菌
大型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较大的食用菌,如蘑菇、松茸等;小型食用菌则是指子实体较小的食用菌,如金针菇、灰树花等。
二级分类:树上食用菌和地上食用菌
树上食用菌是指在树木上生长的食用真菌,如松茸、黑木耳等;地上食用真菌则是指在地面上生长的真菌,如蘑菇、香蕈等。
三级分类:肉质类和纤维类
肉质类是指口感鲜美且质地柔软的真菌,如蘑菇、松茸等;纤维类则是指口感稍硬且有嚼劲的真菌,如竹荪、银耳等。
四级分类:单孢和多孢
单孢指一个子实体只有一个孢子囊,如银耳、黑木耳等;多孢则是指
一个子实体有多个孢子囊,如蘑菇、香菇等。
五级分类:有毒和无毒
在所有的食用菌中,也存在一些有毒的品种。
因此,在食用菌的分类
中还需要将其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类。
常见的有毒食用菌包括鹅膏菌、
鸟巢菇等。
六级分类:野生和栽培
野生食用菌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真菌,如松茸、羊肚菌等;栽培
食用真菌则是指人工种植并加工成品的真菌,如香蕈、金针菇等。
七级分类:主要产地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于食用真菌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分类时也可以按照主要产地进行划分。
例如,中国北方主要产松茸
和羊肚菌,而南方则以金针菇、香蕈为主要产地。
综上所述,对于食用真菌的分类可以从多个层次进行划分。
这些不同
层次的分类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用真菌的特点和区别。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长规律和适宜环境。
实验材料:白蘑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平菇、灵芝等不同种类的食用菌。
实验方法: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分别种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
记录菌丝生长的速度、颜色、形状等变化,以及菌盖和菌褶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1. 白蘑菇:菌丝呈白色,生长迅速,菌盖呈伞状,菌褶密集。
2. 香菇:菌丝呈棕色,生长较为缓慢,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稀疏。
3. 金针菇:菌丝呈黄色,生长迅速,菌盖呈细长形,菌褶较为密集。
4. 杏鲍菇:菌丝呈白色,生长迅速,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密集。
5. 黑木耳:菌丝呈黑色,生长迅速,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稀疏。
6. 平菇:菌丝呈白色,生长迅速,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密集。
7. 灵芝:菌丝呈棕色,生长缓慢,菌盖呈扁平状,菌褶较为稀疏。
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发现它们在菌丝生长速度、颜色、菌盖和菌褶的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与其生长环境、营养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我们在种植和食用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其生长规律和适宜环境,从而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形态特征与其营养成分、
药用价值之间的关系,为食用菌的种植和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实验一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目的: 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 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材料: 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 子囊菌的干品, 野生食用菌的标本。
平菇、香菇的孢子印。
分类参考书, 显微镜等。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 绘图说明。
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1. 中生2. 偏生3. 侧生4. 无菌柄5。
圆柱形 6. 棒状7. 纺锤形8. 棒锤形9. 分枝状10. 基部联合11. 基部膨大呈球形12. 基部膨大呈臼状13. 菌柄扭转14. 基部延长呈假根状圆形 2. 半圆形 3. 圆锥形 4. 卵圆形 5. 钟形 6. 半球形7. 斗笠形8. 匙形9. 扇形10. 漏斗形11. 喇叭形12. 浅漏斗形13. 圆筒形14. 马鞍形1. 子囊菌门盘菌目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块菌目块菌科和地菇科角菌目麦角、虫草2. 担子菌门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非褶菌目、伞菌目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实验二母种培养基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 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 葡萄糖20克, 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 pH自然。
2.PDA综合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 葡萄糖20克, 琼脂20克, 磷酸二氢钾3.0克, 硫酸镁1.5克, 维生素B10.05克, 水1000毫升, pH自然。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天平、电炉, 18×180毫米试管, 止水夹。
纱布, 棉塞, 牛皮纸, 皮筋, 手套、菜板、刀、恒温箱, 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 PDA培养基的配制2. 装管、捆把3. 灭菌锅内加适量水→灭菌物品放内锅→加热→压力表0.05Pa 时放气→压力表1.15Pa (121-126℃)时计时30分钟。
食用菌的分类食用菌是一类被广泛食用的真菌,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
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形态特征,食用菌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下面将从菌类的分类角度,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
1. 伞菌类伞菌类是食用菌中最常见的一类,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类。
它们的菌盖通常呈伞状,有时会有菌褶或菌膜。
伞菌类食用菌的代表性品种包括蘑菇、香菇、口蘑等。
蘑菇是一种常见的伞菌类食用菌,它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誉为“菇中之王”。
2. 木耳类木耳类是一类特殊的食用菌,它们生长在树木上,形状扁平而薄,颜色一般为黑色或暗褐色。
木耳类食用菌的代表性品种有黑木耳和银耳。
黑木耳富含植物胶质和纤维素,具有促进消化和滋润皮肤的作用;银耳则被誉为“美容圣品”,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对皮肤健康有益。
3. 金针菇类金针菇类是一类细长而圆筒状的食用菌,形态独特。
它们的菌柄细长而有韧性,菌盖呈喇叭状,颜色一般为浅黄色。
金针菇类食用菌的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
金针菇的口感鲜嫩,适合炒食或烹饪汤品。
4. 牛肝菌类牛肝菌类是一类肉质丰满、呈扁圆形的食用菌。
它们的菌盖光滑而有光泽,颜色一般为橘红色或黄褐色。
牛肝菌类食用菌的味道鲜美,肉质酥软,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矿物质。
牛肝菌类食用菌常被用于烹制高级菜肴,是一种珍贵的食材。
5. 茶树菇类茶树菇类是一类灵芝菌的变种,它们的菌柄较粗短,菌盖呈伞状或扁圆形。
茶树菇类食用菌的特点是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脂和抗肿瘤的作用。
茶树菇类食用菌的口感鲜嫩,适合炒食、煮汤或凉拌。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分类介绍。
食用菌作为一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材,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通过了解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搭配食材,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品尝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获得健康的滋养。
食用菌子实体形态分类
食用菌子可以根据其实体形态分为以下几类:
1. 子实体菌类:包括蘑菇、香菇、松茸等,它们具有明显的子实体形态,从菌丝生长而来,通常有菌盖、菌褶和菌柄等部分。
2. 伞菌类:伞菌是子实体菌类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们具有伞状的菌盖和菌柄,菌盖一般呈凸起的圆形或半球形,有许多种类,如蘑菇、香菇等。
3. 丝状菌类:丝状菌没有明显的菌盖和菌柄,它们的子实体形态主要表现为菌丝团块或细丝状,如银耳菌、木耳菌等。
4. 球菌类:球菌的子实体形态呈球状或近球状,没有菌盖和菌柄,如猴头菇、云耳菌等。
5. 膜类菌类:膜类菌的子实体形态呈薄膜状,没有明显的菌盖和菌柄,如白木耳菌。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菌子的分类并非严格的科学分类,而是一种基于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常见分类方法。
不同的食用菌还可以根据其他特征,如生态习性、营养需求等进行分类。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一、食用蘑菇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
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
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
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1、白黄侧耳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
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
菌肉白色,稍厚。
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
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
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子实体较小。
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
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
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
食用菌分类引言食用菌是指可以被人类食用的一类真菌。
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加工。
在各种食用菌中,其分类与归属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的分类系统,让我们了解这个有趣而多样化的菌类世界。
一级分类食用菌根据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经济价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1.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也被称为子囊菌门,是食用菌中最重要的一门。
它们主要通过产生担子孢子进行繁殖。
担子菌门食用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门:1.1 伞菌亚门(Agaricomycotina)伞菌亚门是担子菌门中最大的亚门之一,包含了许多常见的食用菌。
以下是一些伞菌亚门的常见属和品种:•双孢菇属(Champignons, Agaricus bisporus)•蘑菇属(Mushrooms, Agaricus)•牛肝菌属(Boletes, Boletus)•鬼笔菌属(Oyster Mushrooms, Pleurotus)1.2 乳菌亚门(Lycoprinomycotina)乳菌亚门包含许多担子菌门中较小且较不为人知的食用菌。
以下是一些乳菌亚门的常见属和品种:•粉帽属(Porcini, Lycoperdon perlatum)•珊瑚菌属(Coral Mushrooms, Clavulina)2.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门是食用菌中的另一个重要门类。
子囊菌门的菌丝体结构比担子菌门更为简单,而且大多数食用菌属于这个门类。
子囊菌门食用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门:2.1 真菌亚门(Eurotiomycotina)真菌亚门中的食用菌通常具有球形或卵形子囊,以下是一些真菌亚门的常见属和品种:•松露属(Truffles, Tuber)•鹅膏菌属(Genus Ganoderma)2.2 球囊菌亚门(Pezizomycotina)球囊菌亚门中的食用菌通常具有成对的囊泡,以下是一些球囊菌亚门的常见属和品种:•杯状菌属(Cup Fungi, Peziza)•美味菌属(Morchella)二级分类在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之下,食用菌还可以根据其菌盖(子实体的上部)和菌褶(位于菌盖的底面)的特征进一步分类。
第一章:绪论1:食用菌:指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通称蘑菇。
(注:食用菌只是在生长的某一个时期可以食用,食用菌也并不是说整个个体都可以食用)2:约有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3: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它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丰富城乡的菜篮子结构,还可以变废为宝,扩展就业渠道。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1:子实体:指含有或产生孢子的菌丝组织体,由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2:菌丝体:管状的丝状物即菌丝积聚成的菌丝群。
(菌丝前端不断的生长,分支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主要吸收水分和养料,属于营养器官)3:菌丝体按形成过程划分: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初生菌丝: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属于单核菌丝。
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经双核化过程形成的异核的双核菌丝。
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有锁状联合现象,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三生菌丝:是已组织化的构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
4:菌组织:许多真菌尤其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为了适应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菌丝以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的疏松或紧密交织的结构。
(属于菌丝体的特殊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才出现这种特殊形态)5:伞菌的组成部分:(由上到下的结构顺序)菌盖、菌褶或菌管(有些少数是菌管)、菌环、菌柄、菌托。
一般来说共有的结构为菌盖、菌褶和菌柄,只有部分食用菌有菌环和菌托,其中同时有菌环和菌托的为毒蘑菇。
①菌环:内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②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6:伞菌的生活史(课本65面):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从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用示意图表示伞菌的生活史(课本11面笔记)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次生菌丝的顶孢核配→担子(2n)→减数分裂产生担孢子(n)7:孢子印:担孢子无色或浅色,成熟的子实体不断的释放出的孢子堆积起来出现的菌褶形印成为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