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94.17 KB
- 文档页数:2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方案一、背景寄生虫病是一类以寄生虫为病原体,通过传染媒介传播致病的传染病。
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失明、贫血、肝炎、肺炎等。
目前,寄生虫病在我国仍然存在很高的发病率。
二、目的通过对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了解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方法1. 设计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模板,了解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知和防控措施的知晓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在预防寄生虫病方面的工作情况。
2. 多元数据收集: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访谈、社区走访、机构访问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并针对性地选取寄生虫病高发区进行深入调查。
3. 数据分析制报:在收集数据后,以SPSS软件或其他数据分析软件为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内容1. 调查范围及对象(1)范围:全国各省、市和县区的寄生虫病疫情情况。
(2)对象:公众、农村居民、农业活动人员、农业卫生技术人员、相关部门人员等。
2. 调查内容(1)病原体类型及主要传播途径。
(2)疫情分布情况,分为省、市、县区分布情况。
(3)防治措施的知晓率、掌握程度和实施效果情况。
(4)公众的健康知识与行为习惯情况,如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
(5)政府部门、社区机构和街道的防治措施和工作情况。
3. 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保障调查中被访谈人员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3)重视调查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4)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调查工作不影响被调查单位或个人的生产生活。
(5)对于对调查内容涉及到的领域,确保了解有足够的知识背景。
五、结果分析1.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有效的防治指导措施。
2. 结果可以通过报告、会议报告、网站公告等方式向公众和相关部门进行发布和传播。
3. 基于调查结果,制定并更新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案,全面推动和加强对寄生虫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许隆祺;陈颖丹;孙凤华;蔡黎;方悦怡;王丽萍;刘新;李莉莎;冯宇;李辉【期刊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年(卷),期】2005(23)B10【摘要】目的为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评估近十年来的防治效果,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于2001年6月2~004年底在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进行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方法按照对总体率进行估计的随机抽样样本量计算公式,确定全国调查的样本量及各省(区、市)调查的样本量,然后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这两个特征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三步抽样,分别到县(市)、乡(镇)和点。
在已知有华支睾吸虫流行的27省(区)同时另行抽样作“流行区调查”,样本量为217 829。
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等采用病原学检查,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囊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以血清学检查为主。
结果以病原学检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 629人,查出感染蠕虫26种,其中福建发现的东方次睾吸虫和埃及棘口吸虫为国内外人体感染首次报告,广西发现的扇棘单睾吸虫为国内人体感染首次报告。
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包括钩虫6.12%、蛔虫12.72%、鞭虫4.63%),推算全国感染土源性线虫人数约为1.29亿(钩虫、蛔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约为3 930万、8 593万、2 909万);带绦虫感染率为0.28%,推算全国感染带绦虫人数约为55万;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58%;流行区(27省、区、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推算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约为1 249万。
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0.28%。
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2.04%(4 796/39 826)、0.58%(553/96 008)、1.71%(1 163/68 209)、3.38%(3 149/93239)和7.88%(3 737/47 444)。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
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XX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原卫健委于1988年、2001年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我省均为调查省份之一。
为了解当前我省重点寄生虫病流行情况,根据《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了解我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估《2006-2015年XX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实施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病种及范围调查病种为土源性线虫病(包括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带绦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肠道原虫病(结肠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人芽囊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布氏嗜碘阿米巴和隐孢子虫等)。
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的抽样方法及样本量,本次调查抽中我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25个县(市、区)为调查县,共设立调查点63个,每个调查点250人,全省抽样人数为15750人。
其中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1和肠道原虫病调查县13个,每县抽样设立调查点3个,全省共39个调查点;华支睾吸虫病调查县12个(城区调查县7个,镇区调查县5个),每县抽样设立调查点2个,全省共24个调查点。
调查点由省疾控中心按照抽样方法进行确定。
具体划分详见附件。
三、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一)省卫生健康委负责本次调查的组织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卫健局(卫生健康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和有关县(市、区)卫健局负责组织管理本辖区的调查工作。
(二)省疾控中心负责本次调查专业骨干及调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检查,以及全省资料汇总与统计分析,按要求上报相关调查数据和分析报告。
各设区市和有关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本区域调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三)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的形式下拨经费,经费不足部分由我省统筹解决。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一)基本情况。
对调查点寄生虫病流行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人为因素)进行定性、定量描述。
山东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方案介绍一、调查目的和依据1.1调查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山东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2调查依据本调查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相关规定和文件。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2.1调查范围本调查范围为山东省所有地级市和县级市。
2.2调查对象本调查对象为山东省所有常住人口。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3.1调查内容(1)了解各地区和人员感染的主要寄生虫病种类和发病情况。
(2)了解寄生虫病传播的途径和条件。
(3)了解人群中重点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及其感染原因和发病情况。
(4)了解各地区和人员对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知识掌握情况。
(5)了解寄生虫病防治的具体效果。
3.2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邮寄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2)实地调查:选取不同地区和人群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条件。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四、调查步骤和时间安排4.1调查步骤(1)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的、范围、对象、内容和方法,并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2)问卷设计: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寄生虫病感染情况、预防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3)调查人员培训:培训调查人员,使其熟悉调查目的、内容和方法,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4)调查实施:按照调查计划和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撰写报告。
4.2时间安排本次调查计划在2024年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制定调查方案:1个月(2)问卷设计和调查人员培训:2个月(3)调查实施:6个月(4)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1个月五、人力和物力保障5.1人力保障(1)调查人员:根据调查范围确定调查人员数量,确保能够顺利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
5.2物力保障(1)调查问卷:根据调查内容编制和印制调查问卷,保证调查能够顺利进行。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方案一、选题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也日益严重。
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其严重程度与寄生虫的种类、数量、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有关。
我国寄生虫病的人群受害者主要是儿童、贫困地区的农民和畜牧民等,特别是在我国东北、西南和中南部等地区,寄生虫病普遍存在。
为了掌握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并采取相应措施,本调查旨在对我国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我国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现状;2.掌握寄生虫病发病人数和死亡率;3.分析寄生虫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提出对寄生虫病防控的建议。
三、调查内容1.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现状的调查;2.寄生虫病发病人数和死亡率的统计分析;3.寄生虫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4.寄生虫病防控的相应建议。
四、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2.问卷调查;3.专题研讨。
五、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区域,并采取多种方式搜集当地的相关资料;2.制定调查问卷,并在调查区域内选择代表性人群展开问卷调查;3.收集分析问卷调查结果;4.在专题研讨会上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5.形成调查报告,归纳分析调查结果。
六、调查任务分工1.负责区域选择和资料搜集的人员;2.负责问卷调查的人员;3.负责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的人员;4.负责专题研讨会的组织和安排的人员;5.负责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发表的人员。
七、调查时限和预算1.调查时限为3个月;2.调查预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八、调查成果1.调查报告;2.专题研究论文;3.调查数据资料。
九、调查意义本次调查将为我国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实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消除寄生虫病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也将有助于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对寄生虫病防疫的贯彻落实,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目前,除了人们熟悉且危害严重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外,我国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还有土源性线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和包虫病等。
饭前便后不洗手,易感染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能阻塞肠管引起肠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
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根据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推算,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人数为1.9亿。
生食不洁瓜果、蔬菜和水,易感染鞭虫病鞭虫病是由鞭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
鞭虫以细长的前部深入肠黏膜下层及肌层,以人体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
全国鞭虫感染人数约为2.1亿,其中10~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鞭虫感染人数为7000万。
儿童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易感染蛲虫病蛲虫病是指蛲虫寄生在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甚至达胃和食道等处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蛲虫爬至肛门外产卵时,刺激局部,常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长期反复不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均有影响。
全国蛲虫感染人数约为1.34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感染人数为8000万。
在流行区农村徒手赤足干农活或游玩,易感染钩虫病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小肠引起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疾病。
由于钩虫病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少数钩虫病患者有异嗜症,即口味反常,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如生米、生豆之类。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依旧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人群中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国家级的调查探究。
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共有20,000名居民参与其中。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率、危害程度、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控制状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依旧较高,其中以蛔虫病和血吸虫病为主要的寄生虫病。
在调查的参与者中,约有10%的人群感染了蛔虫,占比最高;而血吸虫感染率约为5%。
这表明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发病状况依旧严峻,仍需加大防治力度。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峻的危害。
蛔虫病感染者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严峻者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血吸虫病感染者会引发肝脏炎症,造成肝功能异常。
这些危害不仅严峻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进步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调查还发现,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物、水源和土壤。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调查结果也表明仍有部分地区的食物、水源和环境卫生状况不抱负,这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针对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了解不深。
只有少数受访者能正确识别和预防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方式和方法。
这表明在预防控制方面依旧存在认知不足和教育宣扬不到位的问题。
与此同时,部分受访者在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方面存在着误区,比如滥用驱寄生虫药物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宣扬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寄生虫病的熟识和防治意识。
加强对食品、水源和环境卫生的监管,确保人们的饮食和环境安全。
此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防治力度,特殊是加强农夫对寄生虫病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普及,以降低寄生虫病的感染率。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增加趋势,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的现状,进行了一项由卫生部发起的大规模调查。
本报告旨在介绍这项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期提醒人们增强对人体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6,000个调查点,涵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调查内容包括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多个因素,以全面了解人体寄生虫病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呈现出不容忽视的上升趋势。
其中,蛔虫感染率最高,占总感染人数的30%以上。
蛔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消化道中,通过食入感染源导致感染的寄生虫。
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食用未熟或不洁的食物,特别是蔬菜水果等。
蛔虫感染会导致消化不良、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进一步严重者还会引起肠梗阻、胆管炎等并发症。
此外,钩虫感染率也居高不下,占总感染人数的20%左右。
钩虫是一种以人和动物为宿主的传染性寄生虫,其传播主要通过赤脚行走在受污染的土壤中感染。
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通过吸血导致寄生者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营养不良和智力发育障碍。
此次调查还发现,全国范围内其他一些寄生虫病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
如血吸虫感染率约占总感染人数的10%,疟疾感染率约占5%。
这些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带有感染源的水体和蚊虫叮咬传播,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于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调查结果提示:首先,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保持勤洗手、饭前便后注意清洁、做到食物烹饪彻底等,都是有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其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传染源的存在和传播途径。
特别对于农村地区,要加强生活污水、粪便等处理,防止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开展广泛的卫生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健康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调查表明,相关感染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给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我国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通常都会受到寄生虫病的影响,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为了了解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给的流行现状,必须对流行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制定出一定的防治对策,作为我国解决寄生虫病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中心对采集样本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抽样设计首先是抽样原则。
在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时,利用随机抽取的抽样方法。
1.2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严格按照总体率进行估计,从而利用随机抽样样本量进行计算,在进行估计计算之前,要将全国调查样本量进行确定。
然后要根据我国总人口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样,从而将应该调查的点数等进行确定。
其次要严格按照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现状,将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然后将所调查的样本进行确定,最后就是要对自然村进行随机调查。
1.3调查方法1.3.1病原学检查①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在流行华支睾吸虫病的区域利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调查,主要是采用一粪三检查华支睾吸虫卵。
②是试管滤纸培养法:为了将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进行有效的区分,同时也是为了将其他线虫的幼虫进行调查。
③透明胶纸肛拭法:为了调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
在对粪便进行检查时,为了发现是否有其他寄生虫卵或者是幼虫,从而进行详细的记录。
1.3.2利用血清学或患病率进行调查棘球蚴病:利用B 超影像学和血清学进行同时检查。
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弓形虫病:要将问卷和血清学同时进行检查。
利什曼病:要将问卷、体格和血清学进行检查。
1.4统计方法利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加权率:通常计算加权感染率时,由于在进行调查时,没有采用等比例抽样的方法。
标化率:将全国的年龄性别作为构成的标准,然后将各个地区和性别分布的感染率、血清学阳性率以及患病率进行有效的标化。
2结果2.1病原学检查2.1.1虫种全国31个省利用病原学进行检查,一共查出有24种蠕虫,一共包括8种线虫、12种吸虫以及绦虫4种。
农四师76团人体包虫病流行现状调查报告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我国有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二种。
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高山草甸地区及气候寒冷、干旱少雨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以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北部等地较为严重。
2010年我团出现五例包虫病,这说明,我们的包虫病防治还需要更加努力。
包虫病防治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关注民生的具体行动。
我团领导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治工作,为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包虫病的流行,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我团成立了相应组织,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强化各级部门的责任意识,密切协作使包虫病项目基线调查工作顺利实施!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包虫病防治项目的基线调查,对全团11个连队按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7个连队,对连队全体职工群众采取整群抽样进行B超检查。
在学校对6—12岁儿童按整群抽样原则抽取1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测。
对全团1151只犬按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1000只犬的犬粪进行犬棘球绦虫的检测。
为了全面了解我团包虫病情况,开展了包虫病知晓率调查、人群包虫病感染状况调查、人群包虫病普查、包虫病血清学检测阳性儿童调查、家犬包虫病感染状况调查。
在对学生血清学检测和犬粪采集时要求采集工作人员按照采集要求进行采集:一、犬粪采样的要求采集粪便样本前,准备好采粪管(1.5mL带盖塑料离心管,用前应检查管口是否渗漏)、防水记号笔、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采粪记录单(本)、塑料袋。
采粪前一天,由连队防治人员通知农(牧)民栓好家犬,等待工作人员采集犬粪。
到达农(牧)民家后,一人负责在采粪管和小塑料袋上用防水记号笔写下相应编号(犬粪样品编号采样管编号要一一对应),将写好的采粪管交给采粪人;然后在犬粪便采集记录表上。
采粪人必须佩带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每个样品采集1g(约黄豆大小)的份量放入采粪管(采集新鲜成型粪便),及时盖紧口盖,将采粪管放入好采样管同一编号的小塑料袋内封好口(一个样品管只容许装一只犬粪便,一个小塑料袋放一只采粪管)。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人体寄生虫病是人体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相应症状与体征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WHO报道,2010年全球有2.19亿疟疾临床病例,66万人死于疟疾。
非洲儿童每年平均罹患疟疾 1.6-5.4次,儿童期死亡者中有1/5由疟疾所致,每30s就有一名儿童因疟疾而死亡。
作为仅次于疟疾危害的血吸虫病,流行于全球78个发展中国家,感染者2.4亿。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在发达国家成人中感染率为2%,儿童感染率为6-8%,为美国最严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病。
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蠕虫总感染率比1988-1992年首次调查下降了38.05%,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最为明显达到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四亿人。
但是,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迅速上升趋势。
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亿;华支睾吸虫(即肝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
另外,包虫病、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
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目前,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态势是:一、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显著减少我国目前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比1990年调查结果下降63.65%。
全国土源性线虫的推算总感染人数比1990年的感染人数(5.36亿人)减少了4.07亿人。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