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羧酸酯

羧酸酯

羧酸酯
羧酸酯

第三节羧酸酯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羧酸的结构特点;

2、了解羧酸的简单分类

3、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4、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5、培养学生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

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软件,介绍同位素示踪这一先进的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

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乙酸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1、酯化反应的机理

2、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引入]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烧出来的鱼味道就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第三节羧酸酯

一、羧酸

[老师]什么是羧酸?

[板书]1、定义:由烃基与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合物。

R-COOH 官能团:-COOH

[投影]常见的羧酸

[讲述]蚁酸、柠檬酸、苹果酸、乙二酸

[讲述]羧酸的种类成千上万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对羧酸有必要进行分类。

[板书]2、分类

(1)按羧基数目: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

(2)按是否有芳香性:脂肪酸和芳香酸

[过渡]由于羧酸的结构都是由烃基和羧基组成的,它们的结构相似,性质相似,下面我们就以乙酸(即醋酸)为例来探讨羧酸的性质。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结构。

[投影]乙酸的分子结构

[板书]3、乙酸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启发]乙酸是我们人类最熟悉的羧酸,同学们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乙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投影]乙酸是一种色气味的体,熔点为,沸点为,挥发。

[老师]乙酸又叫醋酸和冰醋酸。为什么叫冰醋酸?

[学生]当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设问]北方的冬天,气温低于0℃,保存在试剂瓶内的乙酸凝结成冰状。如何能安全地将乙酸从试剂瓶中取出?

[学生]用热毛巾捂或水浴加热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乙酸的化学性质,乙酸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我们在高一学习了乙酸,知道乙酸具有弱酸性,还能与乙醇发生酯化的反应。下面我们从结构上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乙酸具有酸性?为什么能与乙醇发生酯化的反应呢?

[投影]乙酸的球棍结构,分析化学键的断裂。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醋除去垢,(水垢的主要成分:Mg(OH)2和CaCO3) 说明乙酸什么性质?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1)具有酸性

2CH3COOH + CaCO3 = Ca(CH3COO)2 +H2O+CO2↑

2CH3COOH + Mg(OH)2 = Mg(CH3COO)2 +2H2O

[科学探究]我们知道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学生]先讨论再完全装置的连接。

[投影]各种仪器装置

[学生]用鼠标拖动仪器连接装置,说明实验原理及现象结论。

[老师]我们在高一学过生活中的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乙酸与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酯化反应?

[板书](2)酯化反应

酸与醇反应酯和水的反应。

[老师]请同学们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CH3COOH + HOCH2CH3→CH3COOCH2CH3 + H2O

[老师]酯化反应说是羧基与羟基之间进行脱水结合成酯。从结构上看,酸与醇之间脱水有两种方式

[投影]两种方式脱水

[设问]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酸化反应脱水的机理呢?

[学生]同位素示踪法

[投影]酯化反应机理动画

[老师]我们看到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

[板书]同位素示踪的反应方程式

[练习]甲酸、丙酸、乙二酸、苯甲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节羧酸、酯(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乙酸乙酯的结构,掌握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

2、认识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关系

过程、方法

用实验探究的形式探讨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常见的水果的香味,引入酯类物质,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讨论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一种带有香味的无色液体——乙酸乙酯。

[投影]请同学们写出乙酸与乙醇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断键位置。

[学生]CH3COOH+HOCH2CH3 = CH3COOCH2CH3 +H2O

[老师]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羧基,醇脱氢。根据这一反应机理,我们再来写一个反应式[投影]书写RCOOH与R′OH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 RCOOH与R′OH= RCOOR′+H2O

[老师]根据这个反应能对酯下一个定义吗?

[板书]二、酯

1、概念

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分子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RCOOR′

管能团为-COO-

[老师]含氧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根据酸的种类又可以把酯分为无机酸酯和有机酸酯。

[板书]2、分类

[老师]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苹果里含有戊酸戊酯,菠萝里含有丁酸乙酯,香蕉里含有乙酸异戊酯

[投影]自然界里的有机酯。

[老师]由于酯是由酸脱羧基醇脱氢而生成酯,所以酯的名称一般是根据相应的酸和醇来命名的。

[板书]3、命名

如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的酯就叫乙酸乙酯。甲酸与乙醇反应生成的酯叫甲酸乙酯。

[练习]写出下列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苯甲酸甲酯

[板书]4、性质

[过渡]今天我们将以乙酸乙酯为代表,学习酯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5、乙酸乙酯

(1)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老师]根据乙酸乙酯的结构推测其核磁共振氢谱有几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投影]核磁共振谱

[设问]观察乙酸与乙醇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何用可逆符号?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酯能发生水解反应。

[板书](2)水解反应

[科学探究]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以及不同的温度下的水解

[实验]分三组进行实验对比。

乙酸乙酯在稀H 2SO 4存在下水解,另取一份不加稀H 2SO 4,观察现象。

[板书]①酸性条件

CH 3COOC 2H 5 + H 2O

H 2SO 4CH 3COOH + C 2H 5OH

[板书]②碱性条件

CH 3COOC 2H 5CH 3COONa + C 2H 5OH

[思考与交流]你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吗?

小结:

⑴ 水解速率: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速率最快,其次是酸性条件,中性条件下几乎不水解;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大水解速率。

⑵ 水解程度:在碱性条件下彻底水解,不可逆;在酸性条件下部分水解是可逆的。

⑶ 水解产物:酸性条件下得到相应羧酸和醇(酚),碱性条件下得到相应羧酸盐和醇(酚)。

[板书](3)酯的合成

[老师]分析酯的结构,找到相应的酸和醇,一般需要浓硫酸和加热。

[思考与交流]如果要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可采取哪些措施?练习:推测下列酯类化合物是由哪些相应的有机物合成的。

(1) HCOOC2H5 ; (2) C

O

OC

2

H

5

; (3)

C

2

H

5

C

O

O

追问:你从中能找出什么规律吗?

思考与交流:

在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我们常选用课本图3-21的实验装置,就此装置我们若要提高酯的产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若让你设计该实验的装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措施:1)由于乙酸乙酯的沸点比乙酸、乙醇都低,因此从反应物中不断蒸出乙酸乙酯可提高其产率。

2)使用过量的乙醇,可提高乙酸转化为乙酸乙酯的产率。

3)使用浓H2SO4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反馈练习:

1mol下列有机物在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⑴C

O

OC

2

H

5

O CC

2

H

5

O

OH

CH

2

Br

OCH

2

COC

2

H

5

启发:通过这三问,你有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

酯的水解和酯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二者是可逆的;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彻底水解得到羧酸钠和相应的醇(酚)。

课后作业:课本p63. 3;化学教与学p94 18、19

羧酸酯知识点加习题讲解

知识点6 羧酸和酯 问题1 羧酸 酯的概况 1、羧酸的概况 (1)官能团:羧基(或—COOH);通式(饱和一元羧酸和酯):C n H 2n O 2; (2)结构特点:羧基上碳原子伸出的三个键所成键角为120°,该碳原子跟其相连接的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3)物理性质(乙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和乙醇,温度低于熔点时,凝结成晶体,纯净的醋酸又称为冰醋酸。 2、酯的概况 (1)酯官能团:酯基(或—COOR )(R 为烃基); (2)物理性质:①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②密度比水小。③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问题2 与水有关的反应 有机反应多数涉及水,如水解、水化、脱水、酯化、氧化、还原等等。 1有机物 卤代烃(-X) 酯(-COOC-) 糖类 蛋白质(-CONH-) 催化剂 强碱水溶液 酸性或碱性 稀硫酸 稀酸、稀碱、酶 条件 加热 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 常温 (2)酯水解 条件—稀硫酸/水浴(可逆)、稀NaOH/水浴(完全) 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CH 3CH 2OH (酸性水解程度小) CH 3COOC 2H 5+NaOH →CH 3COONa+CH 3CH 2OH (碱性水解程度大) (3)油脂碱性水解(皂化) (4)其它 R-C ≡N 、NaOC 2H 5、CH 3COONa 分析水解产物 2、脱水反应 (1)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CH 3COOH+HOCH 2CH 3→ CH 3CH 2OH+HOCH 2CH 3→ CH 3COOH+HOOCCH 3→ H 2NCH 2COOH+H 2NCH 2COOH → (2)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 HOCH 2CH 3→ CH 3COOH → 3、酯化反应(取代) (1) 制乙酸乙酯 制硝酸甘油酯 (2) 制葡萄糖五乙酸酯 苯酚与乙酸酐反应生成酯 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 水 △ —Cl +2NaOH —ONa+ NaCl+H 2O 200℃ 醇 + 酸 酯 + 水(酸去羟基、醇去氢) 浓硫酸 △ 醇 + 酸酐 酯 + 酸(反应温和、不用催化剂)

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实验一溶剂型丙烯酸酯的合成实验(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涂料用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涂料用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可采用溶液聚合,乳胶聚合,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及非水分散聚合,其中以前两种方法最常用。 溶剂型丙烯酸酯树脂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涂料的成膜主要是通过溶剂的挥发,分子链相互缠绕形成的。因此,漆膜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单体的选择,分子量大小和分布及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漆膜的性能如光泽,硬度,柔韧性,附着力,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磨性等都与上述因素有关。漆用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一般在30000-130000之间,共聚物组成的均一性主要是通过分批逐步增量投入反应速度快的单体来实现的。漆膜的硬度,柔韧性等机械性能又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 g)有直接的关系,共聚物的T g可由Fox 公式近似计算。 对于溶剂型清漆的配方设计,溶剂的选择极为重要,良溶剂使体系的粘度降低,固含量增加,树脂及其涂料的成膜性能好,不良溶剂则相反。选择溶剂时主要取决于溶剂的成本,对树脂的溶解能力,挥发速度,可燃性和毒性等。成膜物质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组成,也可以与其他成膜物质合用来改进其性能,混溶性好而常用的有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氯乙烯-醋酸乙烯树脂以及过氧乙烯树脂等,它们在配方中的比例,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选择。 热塑性丙烯酸酯清漆表现了丙烯酸酯树脂的特点,具有较好的色泽,耐大气,保光,保色等性能,在金属,建筑,塑料,电子和木材等的保护和装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电动搅拌机,电动热套,四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涂-4

健康体能的训练方法

健康体能的训练方法 2012-09-03 18:37:24 来源:李红彪的运动医学诊所作者:林高毅 15.6K 一、前言 「健康相关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简称:健康体能。根据「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Physical Fitnes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China)采用的定义,健康体能包含5大要素,分别是:「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肌力与肌耐力」(Muscular Strength & Endurance)、「身体肥瘦组合」(Body Composition)、「柔软度」(Flexibility)及「神经肌肉松弛」(Neuromuscular Relaxation)。此5大要素当中若能锻炼其一,锻炼者就能增加身体对于外界环境适应之能力;若能5要素俱佳,则可望进一步接近「康盛」(Wellness)之境界。下文将逐一阐述实践此5大「健康体能」要素之训练的具体方法。 二、心肺耐力 锻炼心肺耐力,具效益而系统化的训练方法,可以配戴「心率监测器」(Heart Rate Monitor),利用「跑步机」(Motorized Treadmill)的「心率控制模式」(Heart Rate Control Mode)进行跑步训练。 注:运动强度以「心率储备」(Heart-Rate Reserved;HRres)公式计算──(220-年龄-静态心率)X运动强度百分比+静态心率。跑步训练注意事项 1. 跑步训练前10分钟饮用4~8安士(1/2~1杯)的水份。

第三章羧酸酯有机合成

第三节羧酸酯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走进实验室,有没有闻到什么气味?什么物质的气味? (二)新课进行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乙酸 一、乙酸的分子结构 [演示]乙酸的分子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提问]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简式。介绍乙酸的官能团——羧基。 O O ‖‖ 分子式:C2H402 结构简式:CH3—C—O—H 官能团:—C—OH(羧基) 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师:乙酸又叫醋酸和冰醋酸。为什么叫冰醋酸? [指导实验]观察乙酸的颜色、状态、气味,观察冰醋酸。并看书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生: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 熔点:16.6℃沸点:117.9℃ [设问]北方的冬天,气温低于0℃,保存在试剂瓶内的乙酸凝结成冰状。 如何能安全地将乙酸从试剂瓶中取出?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探究]高一书上已简单介绍过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化学药品设计 实验方案:(1)证明乙酸确有酸性;(2)比较乙酸酸性的强弱。 [药品]Na2CO3粉末、乙酸、石蕊 [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 叙述实验现象,讲出设计方案。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酸性 [科学探究]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与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乙酸 、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结论: 酸性:乙酸>碳酸>苯酚 师:CH 3CH 2OH 、C 6H 5OH 、 CH 3COOH 中都含有羟基 2、酯化反应 CH 3COOH + HOCH 2CH 3 ==== CH 3COOCH 2CH 3 + H 2O 乙酸乙酯 思考1: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方法: 1.加热; 2.用无水乙酸与无水乙醇做实验; 3.加入浓硫酸做吸水剂 思考2: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的羟基提供, 还是由乙醇的羟基提供? [演示课件] 酯化反应机理 学生理解: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的羟基提供。 知识运用: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 ,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 ,二者在浓H 2SO 4作用 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 的物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三)新课小结 酯化反应的实质: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

高考化学羧酸酯专题练习无答案

羧酸、酯 1.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乙醇、甲苯、硝基苯 B.苯、苯酚、己烯 C.苯、甲苯、环己烷 D.甲酸、乙醛、乙酸 2.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3∶1的有 A.乙酸异丙酯 B.乙酸叔丁酯C.2-甲基丙酸 D.对苯二甲酸 3.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4.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5.分子式为C4H8O2的化合物,含有酯基和两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6.分子式为C7H14O2的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该酯的结构可能有 A.1种B.2种C.4种D.8种 7.分子式为C6H12O2的有机物A,有果香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C。B能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C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能催化氧化生成醛或酮。则A可能的结构有 A.1种 B.3种C.5种 D. 6种 8.某一有机物A(C6H12O2)在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B和C,其中B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D,C催化氧化后最终生成E。D、E均为羧酸,且均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可能结构有()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9.1 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

羧酸酯练习题

烃的衍生物-乙酸、羧酸、酯练习题 1、分子式为C10H20O2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C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D,则A的可能结构有() 种种种种 2、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7H46O 。一种胆固醇酯的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4H50O2。合成这种胆固醇酯的羧酸是( ) A. C6H13COOH B. C6H5COOH C. C7H15COOH D. C3H7COOH 3、 (1)最多能与_____molBr2反应(不考虑Br2的氧化作用); (2)最多能与_____molH2反应; (3)最多能与_____molNa反应,放出气体最多为_____mol (4)最多能与_____molNa2CO3反应,放出气体最多为____mol (5)最多能与_____molNaHCO3反应,放出气体最多为____mol (6)最多能与_____molNaOH反应 4.以下结构简式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其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 B.可以水解,且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C.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7molNaOH溶液反应 D.该有机物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5.某醇的分子式是C4H10O,跟草酸(HOOC—COO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二酯有 A.4种B.6种 C.8种 D.10种 6.乙酸苯甲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6H5,其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的同分异构体有 A.3种 B.6种 C.4种 D.5种

【全国卷节选训练】 1、(2017全国I 卷) 芳香化合物X 是 的同分异构体,X 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 液反应放出2CO ,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为6:2:1:1,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 的结构简式______。 2、(2017全国二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3、(2016全国I 卷)[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秸秆 生物催化 HOOC COOH H HOOC 1,4-丁二醇催化剂 聚酯 催化剂 HOOC COOH H O 4 2H 4 F A B C COOCH 3 COOCH 3D COOCH 3 H 3COOC 乙二醇PET E G (反,反)-2,4-己二烯二酸 (顺,顺)-2,4-己二烯二酸 回答下列问题: (1)B 生成C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聚 氨 酯 丙 烯 酸 酯 的 合 成 及 应 用 姓名:樊荣 学号:2009296015 专业: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樊荣 2009296014 化学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体系综合了聚氨酯树脂和丙烯酸酯树脂各自的优点,使得该体系具有耐溶剂性,耐低温性,耐磨性,耐热冲击性,柔韧性和良好的粘结性,成为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体系。本文就对近年来聚氨酯丙烯酸酯的一些合成方法、性能研究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景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字:聚氨酯丙烯酸酯合成性能应用前景 Synthesis of polyurethane acrylate and its application Fan rong 2009296014 chemic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Abstract: polyurethane acrylate (PUA) system integrated polyurethane resin and acrylic resin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so that the system is solvent resistance,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wear resistanc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flexibility and good adhesion, becomes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ing active system. The article in recent years polyurethane acrylate some synthetic method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of king to do a simple review. Keywords: acrylate polyurethane ,synthesis ,properties , potential applications 前言 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的分子中含有丙烯酸官能团和氨基甲酸酯键,固化后的胶黏剂具有聚氨酯的高耐磨性、粘附力、柔韧性、高剥离强度和优良的耐低温性能以及聚丙烯酸酯卓越的光学性能和耐候性,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辐射固化材料。该体系涂料已经广泛应用于金属、木材、塑料涂层,油墨印刷,织物印花,光纤涂层等方面.目前,PUA已成为防水涂料领域应用非常重要的一大类低聚物,鉴于PUA固化速度较慢、价格相对较高,在常规涂料配方中较少以PUA为主体低聚物,往往作为辅助性功能树脂使用,大多数情况下,配方中使用PUA主要是为了增加涂层的柔韧性、降低应力收缩、改善附着力。但是由于PUA树脂优异的性能,对PUA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聚氨酯丙烯酸酯也逐步向跟其他类型的树脂共聚形成杂化体系,向水性体系发展,特别是水性体系因直接采用水稀释降低粘度,使制成的涂料更加环保和健康,减少了活性单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PUA树脂价格贵的不足,可以扩大PUA树脂的应用范围,同时减少甚至不使用单体,有效地降低了防水涂料的收缩,减少固化时的内应力,增加涂料的附着力和提高涂膜的柔韧。

加强多元健康训练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多元健康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摘要: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倡导学生“健康第一”思想,根据标准的精神, 我们应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要地位。然而,当前学生的健康状况堪忧,笔者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体质特点,采用多元的、健康的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 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多元训练;身体素质;学生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富裕家庭越来越多,乐清作为浙 江省的经济强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这并没有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好处,相反,少年儿童体质的持续下降,给我们学校、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 学校不能再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指标,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 家长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 笔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学生体质特点分析 1.学生体质呈现两头分化的趋势 据温州都市报介绍:近年来,温州市学生的体质健康呈持续下降的态势,主 要表现为体能和机能水平降低,肥胖学生简称“小胖墩”和“绿豆芽”越来越多,并 且“绿豆芽”正向“小胖墩”转变。所谓“绿豆芽”是指少年儿童身材高、体重轻,缺 乏肌肉和力量,弱不禁风,就像豆芽菜一样。教育部门经过调查发现,三年级参 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为53%,但随着年级的增加,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小学生毕业班不锻炼的比例高达59%。制约学生体育活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是时间,65%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时间而不参加锻炼,36%是场地的因素。 国外也关注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今日美国》报刊中报道:中国肥胖少 年儿童的增长速度就像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样快,也可能会遇到美国式的肥胖 问题。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家庭的餐桌更丰富,财富的不断增多也影响人 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的减少,徒步或骑车机会的减少,经常长时间作业 或上网。据统计,在中国城市少年儿童当中,8%被认为是肥胖的,还有15%被认 为是超重的。 2.学生近视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据了解:世界上只有中国在推行眼保健操,而中国学生的近视率却排世界第二。当然不是说因做眼保健操的缘故,当然,做眼保健操却非完全无害,经常用 不洁的手接触、揉按眼睛,增加了眼睛感染乃至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据国内权威 媒体曾报道说:“有90%的孩子近视是由于环境因素不良造成的”,据称这是专家 的观点。而事实上,据一份资料调查表明近视的产生受遗传的影响比一般人想象 的要大得多,如果父母两人都是近视,子女也会近视的可能性高达33%,如果父 母一方是近视的,子女近视的可能性降低到23%;如果父母双方都不近视,则子 女的近视可能性只有6%-15%。另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视力,比如:采光、 看电视、上网、看书作业时间长短、姿势等等。 我们学校学生近视状况也不容乐观,据随机抽样一(1)班、三(1)班、六(1)班统计:一(1)班,42位学生,有12只眼睛近视,近视率为14.3%;三(1)班,41位学生,有16只眼睛近视,近视率为19.5%;六(1)班,51位学生,有56只眼睛近视,近视率高达54.9%。对学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统计,通过统计分析 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近视数量猛增,反过来看,学生的近视已经 日趋低龄化的态势发展,不得不让我们感到震惊和遗憾。

酯的合成方法研究

酯的合成方法研究 刘 聪 东北大学理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羧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 ,它的用途相当广泛 ,可用作香料、溶剂、增塑剂及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同时在涂料、医药等工业中也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1]。作为液晶化合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中心桥键之一,酯基的合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酯的合成主要是采用一些经典的方法,如酸催化、酰氯法、酯交化法等;随着对各种新的催化剂和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合成方法,如Mitsunobu 反应、Steglich 酯化法、CAN 催化法、Me 3SiCl 催化法、DBU 催化法等等[2]。对这些新的合成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在实验室推广采用更简单、更有效、更温和的方法合成羧酸酯,并进一步实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经典酯化反应 1、酯化反应机理: 羧酸与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酯。例如: CH 3COOH + HOC 2H 5 CH 3COOC 2H 5 + H 2O H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率,可采取使一种原料过量(应从易得、 价廉、易回收等方面考虑),或反应过程中除去一种产物(如水或酯)。工业上生产乙酸乙酯采用乙酸过量,不断蒸出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的恒沸混合物(水6.1%,乙酸乙酯93.9%,恒沸点70.4℃),使平衡右移。同时不断加入乙酸和乙醇,实现连续化生产[3]。 羧酸的酯化反应随着羧酸和醇的结构以及反应条件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机理进行。酯化时,羧酸和醇之间脱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R C O O H HO R' R C OH H O O R' R ,R ’分别是烷基。(Ⅰ)是由羧酸中的羟基和醇中的氢结合成水分子,剩余部分结合成酯。由于羧酸分子去掉羟基后剩余的是酰基,故方式(Ⅰ)称为酰氧键断裂。(Ⅱ)是由羧酸中的氢和醇中的羟基结合成水,剩余部分结合成酯。由于醇 (Ⅰ) (Ⅱ)

3-3-羧酸-酯-练习题

3-3羧酸酯 3-3-1 羧酸 一、选择题 1. (2012 ?试题调研)近年来流行喝苹果醋。苹果醋是一种由苹 果发酵而成的其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苹果酸(a 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的结构如下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HOOC—CH—CH2—COOH OH A. 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B. 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C. 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D. 1 mol苹果酸与N Q CO溶液反应必须消耗2 mol Na 2CO 答案: D 点拨:1 mol苹果酸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与NaCO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消耗1 mol Na 2CO, 11OOC^C H—C112—COO H +Na2CO s—* Oil NaOOC—C H—C H. —COON a + H上)+ CCh t . I OH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羧酸 B. 饱和链状一元羧酸的组成符合GH t n O C. 羧酸在常温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 羧酸的官能团是一COOH 答案:C 3. 苯甲酸常用作食品添加剂。下列有关苯甲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GH6Q B. 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面 C. 若与醇反应得到碳、氢原子个数比为9 10的酯,则该醇一定是乙醇 D. 其钠盐可用作奶粉中的抗氧化剂

答案:B

点拨:苯甲酸的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GHO , A 错; 分 子中所有碳原子共面,B 正确;C 项中的醇可能是乙二醇,C 错; 苯甲酸钠不能用作奶粉中的抗氧化剂, D 错。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和醇发生的反应一定是酯化反应 B. 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 C. 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催化剂的作用 D. 欲使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分离并提纯,可以将弯导管伸入饱和 N Q CQ 溶液的液面以下,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答案: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烃基与羧基相连的化合物才是羧酸 B. 羧酸在常温下都是液体 C. 乙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说明乙酸是弱酸 D. 羧酸的官能团是COOH 答案:C 6. 当乙酸分子中的O 都是18O 乙醇分子中的O 都是16O ,二者在 一定条件下反应所生成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16 B. 18 7 . (2012 ?经典习题选萃)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D. 22 C. 20 答案:C 点拨:抓住酯化反应的机理,即 “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知生 成的水中有18O, h28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选C 项。 180 塑IcH 厂产 +H$0 X16OC 2H 5 CH 厂C 1R0 I 矗負. ^^OH+H-^^OqH CH.CHO CH.OII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CH.COOH

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合成工艺进展

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合成工艺进展 1215511121 12精细化工(1)班 摘要:自1843年Joseph Redtenbacher 首先发现丙烯酸单体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类具有活性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从结构与性能上进行探讨,合成各类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的生产方式主要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关键词:丙烯酸酯类树脂,合成工艺,进展 1.丙烯酸类树脂的合成工艺 1.1丙烯酸类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丙烯酸类树脂复合材料是含丙烯酸类树脂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互穿网络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而引起了各地科学家的重视,暨南大学的将笃孝【1】等人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聚氧硅烷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并用院子力显微镜对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的微相结构观察表明,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的微相结构的阻尼性能,有效的互传和一定程度的微相分离,才使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原位插层聚合法聚合制备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鲍艳【2】等人采用原位插层聚合法成功制备了PMAA/MMT和P(MMA-AL/MMT)两种纳米复合材料。所制备的两种纳米复合材料均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较相应的聚合物提高了20℃左右,应用结果表明另种纳米复合材料均具有鞣制性能,其应用性能较显影聚合物有所提高。 1.2丙烯酸类树脂微球的制备 反应性凝胶是一种分子内交联,表面或者内部带有一定火星集团的大分子, 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流变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涂料与软了、、石油开采等方面。微凝胶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张静【3】等采用疏水性较强的带有长脂肪链的丙烯酸单体进行共聚,利用分散合成聚合法合成了带有不同反应性基团的丙烯酸酯类微凝胶。张静等人还发现当丙烯酸十六酯用量为30mol%~40mol%,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用量为5mol%时可得到平均微径为25nm左右的微凝胶颗粒。 熊圣东【4】等人通过微博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但分散聚合物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表面反应能力高等特异性。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胶体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熊圣东等以乙醇/水位分散介质,在微博辐射下制得了微径为250nm~400nm的PMMA微球,其研究表明,当分散介质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位40%~50%时能得到稳定的聚合物微球。随着聚合反应前期微博功率的增加,微球的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先变小后变大。随着AIBN浓度的增加,微球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先变窄后变宽。微球半径大小和粒径分布都岁PVP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1.3含氟丙烯酸类树脂的制备 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C-F键键能大(460J/mol),稳定性很高,螺旋状排列的氟原子对碳珠帘起到很好的“屏蔽保护”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碳原子和贪恋的暴露,使得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后行,耐腐蚀性,耐化学戒指等性能。【5】

高中化学《羧酸 酯》导学案+课后提升练习

第三节羧酸酯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羧酸和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掌握羧酸和酯的化学性质。3.掌握酯化反应的断键规律。 一、羧酸 1.羧酸的定义及分类 (1)概念 由烃基和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通式 R—COOH,官能团是□01羧基。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 n H2n+1COOH或□02C n H2n O2。 2.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羧酸具有酸的通性。酸性强弱比较:羧酸>碳酸>苯酚。 (2)酯化反应 如丙酸与甲醇的反应□07CH3CH2COOH+CH3OH 浓H2SO4 △ CH3CH2COOCH3 +H2O。 二、酯 1.组成和结构 (1)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01—OH被□02—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03 R—COOR′,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羧酸酯的官能团是□04。 2.酯的性质 酯的密度一般小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化学性质是易发生□05水解反应,其条件是酸催化或碱催化,有关化学方程式: (1)酸性条件:CH 3COOC 2H 5+H 2O 稀硫酸 △ CH 3COOH +C 2H 5OH 。 (2)碱性条件:CH 3COOC 2H 5+NaOH ――→△ CH 3COONa +C 2H 5OH 。 提示:用含有18O 的乙醇(CH 3CH 182OH)与乙酸反应,反应后18O 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2.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回答有关问题: (1)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应怎样操作? (2)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内盛有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3)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4)反应中乙醇和乙酸的转化率能达到百分之百吗? (5)收集在试管内的乙酸乙酯是浮在上层,还是沉在试管底部,还是与Na 2CO 3溶为一体?为什么? (6)用什么方法将收集到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提示:(1)混合时应向乙醇中慢慢加入浓硫酸,然后加入乙酸。 (2)吸收蒸出的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3)浓硫酸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羧酸、酯》练习题

《羧酸、酯》练习题 1.下列有关乙酸结构的表示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酸的比例模型为 B.乙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C.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名称为羧基 D.乙酸分子中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 2.从分类上讲,属于() ①脂肪酸;②芳香酸;③一元酸;④多元酸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3.要使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可选用的试剂是() A.Na B.NaHCO3C.NaCl D.NaOH 4.下列物质中肯定不能与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新制的Cu(OH)2悬浊液B.乙二醇C.氯化钙D.苯酚钠 5.某同学在学习了乙酸的性质后,根据甲酸的结构()对甲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下列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B.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能与单质镁反应 6.1 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 A.C5H10O4B.C4H8O4C.C3H6O4D.C2H2O4 7.下列物质中,既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又可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的是() A.苯甲酸B.甲酸C.乙二酸D.乙醛

8.关于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三种反应物混合时的操作方法可以是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酸和乙醇后,再慢慢 滴加一定量的浓硫酸,并不断摇动 B .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当用大火快速加热 C .反应中长导管的作用有两个:导气和冷凝 D .反应的原理实际上是羧基去羟基和醇羟基去氢 9.向CH 3COOH +C 2H 5OH 浓H 2SO 4 △CH 3COOC 2H 5+H 2O 平衡体系中加入H 182O ,一段时间后 18 O 还可存在于 ( ) A .乙酸分子中 B .乙醇分子中 C .乙酸、乙酸乙酯分子中 D .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分子中 10.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 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不能用水浴加热 B .长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 .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 .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11.0.5 mol 某羧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羧酸的质量增加了28 g , 则原羧酸可能是 ( ) A .甲酸 B .乙二酸 C .丙酸 D .丁酸 12.下图是4位同学对酯类发表的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

丙烯酸树脂合成原理

丙烯酸树脂合成原理 丙烯酸树脂合成原理 回答 纯钢结构2009-04-28 16:26:09 共聚物树脂 碳酸酯甲基丙烯酸丙酯200 甲基丙烯酸甲酯300 苯乙烯200 丙烯酸正丁酯270 甲基丙烯酸30 甲苯500 乙酸异丁酯200 叔丁墓过氧化物10 偶氮二异丁腈5 乙酸异丁酯300 叔丁基过氧化物10 偶氮二异丁腈5 zqiaoping2009-07-05 14:56:07 以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热固性粉末涂料。是当前粉末涂料中应用量最大的品种。常由环氧树脂、含羧基聚酯树脂、流平剂、少量安息香消泡剂、颜料以及咪唑或氧化锌催化剂等配合而成。装饰性(耐过度烘烤、流平性、外观丰满度)好,附着力等物性优良,成本较低,明显优于纯环氧粉末涂料,但

防腐蚀性、硬度稍差。大量用于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工业缝纫机等室内轻工业家电制品的涂装。 克林斯曼-01-27 09:02:32 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用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合成的丙烯酸树脂对光的主吸收峰处于太阳光谱范围之外,所以制得的丙烯酸树脂漆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及户外老化性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因此它的相对分子量较大,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耐水耐化学性、干燥快、施工方便,易于施工重涂和返工,制备铝粉漆时铝粉的白度、定位性好。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汽车、电器、机械、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和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配合制成氨基-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工艺 丙烯酸树脂作为涂料用树脂,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技术也很成熟。如大家所熟悉的溶剂型涂料所采用的丙烯酸树脂,通常是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个别品种采用悬浮法制备。在乳胶漆中则采用由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乳液。然而粉末涂料由于是100%的固体材料,所以要求使用固体的丙烯酸树脂,而且要求挥发物含量<1%,因此引出了采用什么方法制备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话题。 1聚合方法的选择

丙烯酸合成

一防污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 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偶氮二异丁腈、二甲苯、正丁醇均为分析纯试剂。 1. 2 实验仪器 NICOLET AVATAR - 360型红外光谱仪;WATERS515-410凝胶渗透色谱仪;NDJ-79型 旋转粘度计;RE-5299型旋转蒸发器;DF-101恒温水浴;D-8401型多功能搅拌器。 1. 3 丙烯酸预聚物的合成 实验前将丙烯酸类单体用旋转蒸发器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纯的单体。取一定量的二甲苯与正丁醇的混合物放入四口瓶中,恒温水浴加热温度达80℃时,将一定质量配比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以及偶氮二异丁腈的混合物装入烧杯中,溶解后,装入滴液漏斗中,将其安装在四口瓶上,开动搅拌装置,采用间歇加料法并控制滴液漏斗的流速,滴加完毕后再保温1小时左右。 二改性丙烯酸树脂皮革涂饰剂的合成

2实验部分 2.1主要材料 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AA)均为工业品,除去阻聚剂后冷藏备用;N-羟甲基丙烯酰胺(化学交联剂)、引发剂过硫酸铵(APS)、乳 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和OS-15、氨水(28%)、碳酸氢钠(SBC)为市售化学纯,直接使用;螯合交联剂CL-01为实验室自制。 2.2实验仪器 GFU55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台湾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rookfield DV-II+Pro数显黏度计,美国Brookfield工程实验室公司;LS Particle Size Analyzer粒径分析仪,美国Coulter公司;皮革拉力机,苏州拓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3实验方法 聚合反应在一个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N2保护及加料装置的1 L四口烧瓶中进行,反应温度由一装有控温装置的水浴控制;按照一定配方和加料工艺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至40℃,用氨水调整乳液pH值至7~8,过滤,出料,即为PA乳液。

体育与健康综合练习题

体育与健康综合练习题 1、许多同学有不吃早餐的习惯。 如果不吃早餐, 血液里缺少( ),就会影响到大脑的功能。 A 、葡萄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 维生素 2、富含维生素 A 的食品是 () A 、水果 B 、蔬菜 C 、蛋类 D 、动物肝脏 3、在体育锻炼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 A 、脂肪 B 、磷脂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4、下列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 ) A 、 果汁喝起来味美香甜,痛快解渴,因此它的营养成分要比水果大。 B 、 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鉴别主要是根据食物的口感或味觉来识别的。 C 、 经常从事长跑训练的运动员,应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进行一些铁元素的补充,因 为这样可以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正常的血红蛋白的水平,预防缺铁性贫血。 D 、 早晨起床后没有胃口,食欲不振,因此早餐可以少吃一些或不吃。 5、 下列各项关于饮水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 喝水就是解渴 B. 饮水有调节体温,排除废物等功效 C. 促进呼吸、润滑关节、保护眼睛 D. 三餐前半小时喝点水,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6、 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所以每天都要食用大量的大豆制品。我们所吃的豆腐是一 种( ) A 、凝胶 B 、蛋白质 C 脂肪 7、 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 A 、氨基酸 B 、蛋白质 C 、多肽 8、 下列哪项不是青少年健康的三大“杀手” :( A 、近视 B 、心理障碍 C 肥胖 9、 有以下症状的属于那种地方病:喉部出现结节状隆起, 度的智力底下。 ( ) 10、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微量元素,缺少微量元素人体会发生很多不良反应,经常发生肌肉 抽搐的人,应该多食用下列哪种微量元素的食品( ) A 、铁 B 、钙 C 、钾 D 、碘 11、乙肝患者用过的餐具不经过消毒,容易把病毒传染给健康者,外出就餐要注意公共卫生。 乙肝的传播途径还有( ) ①输血 ②密切接触 ③谈话 ④坐车 ⑤接触书本 ⑥体育活动 ⑦母婴传播 A 、②⑤⑦ B 、①④⑦ C 、②⑤⑥ D ①②⑦ 选择题 D 、淀粉 ) D 、糖类 ) D 、龋齿 ,逐渐患上大脖子病严重时伴有轻 A 、血吸虫病 B 、甲状腺肿 C 克山病 D 、大骨节病

化学练习(羧酸 酯)

羧酸和酯练习 班级姓名 1、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不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D.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 molNaOH反应 2、某有机的的结构简式为HOOC--COOH,则它是() A. 饱和二元羧酸 B. 芳香酸 C. 脂环酸 D. 高级脂肪酸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下列关于它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发生加成反应②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水解生成两种酸 ④不能因发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⑤能发生酯化反应⑥有酸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⑥ D. 全部正确 4、羧酸M和羧酸N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羧酸都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B.两种羧酸遇FeCl3溶液都发生显色反应 C.羧酸M比羧酸N相比少了两个碳碳双键 D.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羧酸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时,消耗NaOH的量相同 5、物质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常被用于制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在医学上也 有广泛用途。下列关于物质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为C6H7O7 B.1 mol物质X最多可以和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X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D.足量的X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NaHCO3、Na2CO3反应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6、水果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但是大多数水果糖中并未真正加入水果,比如菠萝水果糖中并未加入菠萝,而是加入了具有菠萝香味的丁酸乙酯。下列有关丁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 B.它是由乙酸和丁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 C.它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更彻底 D.它与乙酸乙酯是同系物 7、在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标出了其分子中的不同的键(如图所示)。将阿司匹林与足量NaOH溶液共同加热时,发生反应时断键的位置是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②⑥ 8、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醇、甲酸、乙醇、甲酸乙酯几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①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③与含有酚酞的NaOH 溶液共热时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变浅至无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有甲酸乙酯和甲酸B.一定有甲酸乙酯和乙醇 C.一定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D.几种物质都一定有 9、中草药秦皮中含有的七叶树内酯(每个折点表示一个碳原子,氢原子未画出),具有抗菌作用。若1mol七叶树内酯分别与浓溴水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消耗的Br2和NaOH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3mol、2mol B.3mol、3mol C.2mol、2mol D.3mol、4mol 10、聚乙炔衍生物分子M的结构简式及M在稀硫酸作用下的水解反应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五系列7羧酸、酯

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酯 一、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 1.羧酸 (1)概念: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可表示为R—COOH,官能团为—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通式为 C n H2n O2(n≥1)。 (2)分类 错误! (3)物理性质 ①乙酸 气味:强烈刺激性气味,状态:液体,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 ②低级饱和一元羧酸一般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 (4)化学性质(以乙酸为例) ①酸的通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H++CH3COO-。 ②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CH3COOH和CH3CH182OH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2H185OH浓H2SO4 △CH3CO18OCH2CH3+H2O。

2.酯 (1)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可简写 为RCOOR′,官能团为。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特别提醒 酯的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为可逆反应;在碱性条 件下,能中和产生的羧酸,反应能完全进行。 要点提取 甲酸酯与酚酯 (1)甲酸酯(HCOOR)具有醛基、酯基的双重性质; (2)酚酯()具有酯基、酚羟基的双重性质,1 mol酚 酯基能消耗2 mol NaOH。 (4)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糖果和糕点等常使用酯类香料。 ②酯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乙酸乙酯的制备

(1)实验原理 CH3COOH+CH3CH2OH浓H2SO4 △CH3COOCH2CH3+H2O。 (2)实验装置 (3)反应特点 (4)反应条件及其意义 ①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②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③以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④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 (5)注意事项 ①加入试剂的顺序为C2H5OH―→浓H2SO4―→CH3COOH。 ②用盛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收集生成的乙酸乙酯,一方面消耗蒸发出来的乙酸、溶解蒸发出来的乙醇;另一方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分离。 ③导管不能插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以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④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醇和乙酸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⑤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作用。 ⑥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