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德国著名音乐家德国著名音乐家1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清唱剧之父”。
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
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三B1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1巴赫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 复调音乐。
音乐之父《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赛曲》《平均钢琴曲集》2贝多芬1770—1827)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乐圣”9首编号交响曲,《英雄》三、《命运交响曲》五、《田园交响曲》六、《合唱》九,《欢乐颂》在第四乐章35首钢琴奏鸣曲,1部歌剧《费德里奥》。
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幻想》3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
4韦伯《自由射手》《邀舞》5德国犹太裔作曲家。
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钢琴曲《无词歌》《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6舒曼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7瓦格纳《仙女》《漂泊的荷兰人》8《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奥尔夫教学体系。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1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104首交响曲[1],4部清唱剧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突出,同时也写作了68首的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以及20部歌剧[3](5部散失)、轻歌剧、13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伦敦交响曲》2莫扎特音乐神童古典主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3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外国名⼈⽂森特·威廉·梵⾼(⼜称”凡⾼”,以下称“梵⾼”)(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的作品,如《星夜》、《向⽇葵》与《有乌鸦的麦⽥》等,现已跻⾝于全球最著名、⼴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列。
1890年7⽉29⽇,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朵,后在法国⽡兹河开枪⾃杀,时年37岁。
彼得·伊⾥奇·柴可夫斯基(俄⽂:ПётрИльичЧайковский,英⽂:Peter Lynch Tchaikovsky)⼜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7⽇—1893年11⽉6⽇),⼗九世纪伟⼤的俄罗斯作曲家、⾳乐教育家,被誉为伟⼤的俄罗斯⾳乐⼤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7⽇⽣于矿⼭⼯程师兼官办冶⾦⼯⼚⼚长家庭。
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俄罗斯⾳乐协会⾳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彼得堡⾳乐学院)。
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批作品问世。
受富孀梅克夫⼈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作专事创作。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演出。
1893年6⽉荣获英国剑桥⼤学名誉博⼠学位。
同年10⽉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1]。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知识阶层的苦闷⼼理和对幸福美满⽣活的深切渴望;着⼒揭⽰⼈们的内⼼⽭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胡桃夹⼦》,第⼀钢琴协奏曲、⼩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利随想曲、弦乐⼩夜曲以及⼤量声乐浪漫曲等[1]。
外国音乐史知识点精细归纳【二】浪漫主义歌剧音乐法国歌剧创作作品:一生创作了12部歌居U,其中最优秀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古诺有一部迷人的作品,旋律选材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前奏曲《圣母颂》。
创作作品:四幕歌剧《卡门》(取材于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梅林美的小说《嘉尔曼》,这部歌剧称为法国的里程碑\歌剧作品有:《帕斯丽珠》、《采珍珠者》、《唐普罗科皮奥》.《街头少年》。
意大利歌剧(三大代表人物罗西尼,贝里尼•威尔第;代表还包括多尼采蒂)创作作品: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
较著名的歌剧有正歌剧《唐克雷迪》(被誉为〃意大利第一部富于战斗性的歌剧〃)、《阿尔米达》,《湖上夫人》,《威廉退尔》(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是浪漫派歌剧名作, 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
);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试金石》、《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等。
罗西尼在歌剧中为了积累力量,酝酿高潮,常多次反复同一乐句,每次加强力度,提高音高,这种做法叫做"罗西尼渐强"。
—"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创作作品:歌剧作品26部:今天上演最多的是四大名作是《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根据法国小仲马小说改编,著名唱段第一唱段《饮酒歌》,《薇奥列塔的咏叹调》是第三幕选段),创作晚期的两部歌剧《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这两部歌剧分别代表了意大利悲歌剧和喜歌剧的最高成就)、《阿依达》、其他歌剧有《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7441《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利哥莱托》;《安魂曲》(又名《安魂弥撒》, 是世界三大安魂曲之一。
)创作特征:既体现爱国和民族情感的题材,也重视文学戏剧名著。
创作作品: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图兰朵》(采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音调,著名的有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这部歌剧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元朝都城北京的故事。
西方同名作品《伊菲姬尼在陶里德》1.欧立庇德斯:悲剧《伊菲姬尼在陶里德》2.格鲁克:歌剧《伊菲姬尼在陶里德》《圣母颂》1.若斯堪:经文歌《圣母颂》2.舒伯特:艺术歌曲《圣母颂》3.古诺:钢琴-小提琴《圣母颂》《达芙妮》1.佩里:歌剧《达芙妮》2.许茨:歌剧《达芙妮》3.拉威尔:芭蕾舞剧《达芙妮与克罗埃》《阿尔采斯特》1.吕利:歌剧《阿尔采斯特》2.格鲁克:歌剧《阿尔采斯特》《阿尔米德》1.吕利:歌剧《阿尔米德》2.格鲁克:歌剧《阿尔米德》《奥菲欧》1.兰迪:歌剧《奥菲欧之死》2.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3.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4.奥芬巴赫: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狂欢节》1.凯泽:歌剧《威尼斯狂欢节》2.舒曼:钢琴曲《狂欢节》3.圣桑:管弦乐《动物狂欢节》4.柏辽兹:乐队序曲《罗马狂欢节》5.德沃夏克:管弦乐《狂欢节》《四季》1.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2.海顿:清唱剧《四季》3.柴科夫斯基:钢琴曲《四季》《耶弗他》1.卡里西米:清唱剧《耶弗他》2.亨德尔:歌剧《耶弗他》《蝴蝶》1.F·库普兰:古钢琴《蝴蝶》2.舒曼:钢琴曲《蝴蝶》3.肖邦:钢琴曲《蝴蝶》《军队》1.海顿:交响曲《军队》2.贝多芬:《军队进行曲》3.舒伯特;《军队进行曲》4.肖邦:波洛涅兹《军队》《唐璜》1.莫扎特:喜歌剧《唐璜》2.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璜》《土耳其进行曲》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2.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1.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2.柴科夫斯基:交响诗《暴风雨》《悲怆》1.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2.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悲怆》《月光》1.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2.德彪西:钢琴曲《月光》(出自《贝加摩组曲》)《邀舞》1.韦伯:钢琴小品《邀舞》2.柏辽兹:管弦乐曲《邀舞》《曼弗雷德》1.舒曼:序曲《曼弗雷德》2.柴科夫斯基: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1.瓦格纳: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2.古诺:歌剧《浮士德》3.李斯特:交响曲《浮士德》《婚礼》1.门德尔松:管弦乐《婚礼进行曲》(出自《仲夏夜之梦》)2.瓦格纳:混声合唱《婚礼大合唱》(出自《罗恩格林》)《安魂曲》1.莫扎特:弥撒曲《安魂曲》2.柏辽兹:《安魂曲》3.威尔第:《安魂曲》4.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摇篮曲》1.舒伯特:创作歌曲《摇篮曲》2.勃拉姆斯:小提琴独奏曲《摇篮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2.柏辽兹: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3.柴科夫斯基:管弦乐《罗密欧与朱丽叶》4.普洛科菲耶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1.托玛:歌剧《哈姆雷特》2.李斯特:交响诗《哈姆雷特》《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德彪西: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2.勋伯格: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奥赛罗》1.罗西尼:正歌剧《奥赛罗》2.威尔第:悲歌剧《奥赛罗》《灰姑娘》1.罗西尼:喜歌剧《灰姑娘》2.普洛科菲耶夫:舞剧《灰姑娘》西方易混淆作品埃斯库罗斯:悲剧《被囚禁的普罗米修斯》李斯特:交响诗《普罗米修斯》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李斯特:钢琴曲《帕格尼尼练习曲》拉威尔:管弦乐《展览会上的图画》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斯特拉温斯基:舞剧《春之祭》门德尔松:无词歌《春之歌》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春之声》李斯特: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格什温: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三大神剧:亨德尔《弥赛亚》、海顿《创世纪》、门德尔松《以利亚》三大喜剧: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威尔第《法尔斯塔夫》组曲:德彪西:钢琴作品《贝加摩组曲》拉威尔:芭蕾舞剧/钢琴曲《鹅妈妈组曲》巴托克:管弦乐《舞蹈组曲》霍尔斯特:管弦乐《行星组曲》格罗非:管弦乐《大峡谷组曲》舞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拉威尔:《波莱罗舞曲》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比才:《法兰多尔舞曲》柴科夫斯基:《糖果仙人舞曲》舞剧柴科夫斯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斯特拉文斯基:《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普契涅拉》《士兵的故事》巴托克:《木雕王子》、《神奇的满大人》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鹅妈妈组曲》普洛克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丑角的故事》。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 kovsky,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
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作品链接:f小调第四交响曲《命运》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舞剧《天鹅湖》舞剧《胡桃夹子》舞剧《睡美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歌剧《黑桃皇后》《罗密欧与朱丽叶》旋琴套曲《四季》旋律忧郁小夜曲如歌的行板逸话链接:俄罗斯音乐巨人《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举例说明浪漫乐派音乐风格特征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是一种个性化德、理想化的、富于诗意的感情重于理智的音乐。
欧洲的浪漫主义乐派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820-1850)、中期(1850-1890)、和后期(1890-1910)。
早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和肖邦。
卡尔•玛里亚•恩斯特•冯•韦伯(1786-1826)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音乐家庭,堂妹康施坦莎是莫扎特的妻子。
他的歌剧体现了格鲁克改革歌剧的原则,著有歌剧《自由射手》(对瓦格纳有深远影响),音乐小品邀舞(《华丽回旋曲》,是在正式作品中采用圆舞曲的第一例。
)《音乐会曲》。
韦伯发展德国歌剧的目标,就是把诗歌,戏剧和音乐合为一体,也就是后来瓦格纳在《未来的艺术作品》(1849)一书中所说的“艺术作品的统一体”。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被称作“歌剧之王”,作有600多首艺术歌曲,是一位旋律大师。
从14岁开始作曲,极具将曲子与歌词相结合的天赋。
他是西欧浪漫主义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代表作有弦乐重奏《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钢琴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菩提树),艺术歌曲《魔王》、《野玫瑰》,钢琴曲《f小调音乐瞬间》、《军队进行曲》和《小夜曲》。
《圣母颂》和《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钢琴小品,通常称为特性曲,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体裁,舒伯特是开拓这个领域的作曲家之一他的OP90和OP142锝首即兴曲,以及OP94的6首瞬想曲,都有即兴创作的意味,是钢琴音乐的珍品。
埃克托尔•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激进的浪漫主义之父。
他摆脱了古典主义交响乐的束缚,开标题交响乐之先河,是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音乐会序曲《罗马狂欢节》、《海盗》、《秘密法庭的法官》。
尼诺罗塔小提琴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尼诺·罗塔是一位杰出的意大利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戏剧张力。
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曲是他为同名电影所作的经典配乐,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
本文将对这首小提琴曲进行赏析,带您领略其音乐魅力。
一、作品背景尼诺·罗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曲创作于1968年,是为同名电影所作的配乐。
这部电影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罗塔的音乐作品成功地捕捉到了电影中的情感氛围,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浪漫、悲伤的画面。
二、音乐特点1.情感表达尼诺·罗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曲以浓郁的情感表达著称。
曲调优美、哀伤,充满了戏剧张力。
在曲子中,罗塔运用了丰富的音乐语言,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2.技巧运用这首小提琴曲在技巧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对演奏者的音准、音色、节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罗塔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如拨弦、跳弓、双音等,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3.曲式结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曲的曲式结构清晰,分为三个部分:引子、主题和尾声。
引子部分以神秘的氛围为全曲奠定基调;主题部分以优美、哀伤的旋律展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尾声部分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以强烈的戏剧张力结束全曲。
三、经典片段赏析1.主题旋律主题旋律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曲的核心部分,曲调优美、哀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充分表达出旋律中的情感变化,使听众能够感受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深厚的爱情。
2.情感高潮在曲子的尾声部分,罗塔巧妙地运用了强烈的戏剧张力,将情感推向高潮。
这段音乐中,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听众呈现了一幅悲壮的画面。
四、总结尼诺·罗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曲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戏剧张力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这首曲子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还能领略到罗塔卓越的音乐才华。
交响曲:1、《第九“合唱”交响曲》贝多芬2、《第五“命运”交响曲》贝多芬3、《第三“英雄”交响曲》贝多芬4、《第六“田园”交响曲》贝多芬5、《第六“悲怆”交响曲》柴可夫斯基6、《第五交响曲》柴可夫斯基7、《第四交响曲》柴可夫斯基8、《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德沃夏克9、《第八“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10、《第四十一交响曲》莫扎特歌剧:1、《纳布科》威尔蒂2、《茶花女》威尔蒂3、《阿伊达》威尔蒂4、《卡门》比才5、《图兰多特》普契尼6、《艺术家的生涯》普契尼7、《托斯卡》普契尼8、《蝴蝶夫人》普契尼9、《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10、《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协奏曲:1、《降E大调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莫扎特2、《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贝多芬3、《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4、《第二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5、《降E大调第三圆号协奏曲》莫扎特6、《“四季”小提琴协奏曲》维瓦尔蒂7、《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8、《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9、《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10、《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组曲:1、《“布兰登堡”组曲(协奏曲)》巴赫2、《“水上音乐”组曲》亨德尔3、《“焰火音乐”组曲》亨德尔4、《“动物狂欢节”组曲》圣桑5、《“卡门”组曲(歌剧)》比才6、《“阿莱城姑娘”组曲(歌剧)》比才7、《“培尔.金特”组曲(舞剧)》格里格8、《“鹅妈妈”组曲》拉威尔9、《“行星”组曲》霍尔斯特10、《“大峡谷”组曲》格罗菲舞剧:1、《仙女》佚名2、《吉赛尔》亚当斯3、《希尔薇娅》德里布4、《葛蓓莉娅》德里布5、《天鹅湖》柴科夫斯基6、《睡美人》柴科夫斯基7、《胡桃夹子》柴科夫斯基8、《仙女们》肖邦9、《火鸟》斯特拉文斯基10、《罗密欧与朱丽叶》普罗柯菲耶夫进行曲:1、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2、瓦格纳《婚礼进行曲》(歌剧《罗恩格林》)3、舒伯特《军队进行曲》(钢琴曲)4、比才《斗牛士进行曲》(歌剧《卡门》)5、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之三》6、威尔蒂《凯旋进行曲》(歌剧《阿伊达》)7、柴可夫斯基《小进行曲》(芭蕾舞剧《胡桃夹子》)8、西贝柳斯《卡力拉进行曲》(同名组曲)9、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a小调钢琴奏鸣曲》)10、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候补:11、柏辽兹《拉柯奇进行曲》12、比尔《走私犯进行曲》13、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14、梅耶贝尔《加冕进行曲》15、瓦格纳《双鹰旗下进行曲》16、赫伯特《玩具兵进行曲》17、弗兰克《奥林匹克进行曲》18、奥尔富德《波基上校进行曲》19、约翰.菲利普.苏萨《华盛顿邮报》20、约翰.菲利普.苏萨《星条旗永远飘扬》序曲:1、比才《卡门》序曲2、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3、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4、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5、苏佩《诗人与农夫》序曲6、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7、威尔第《茶花女》前奏曲8、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序曲9、斯美塔纳《被出卖的新嫁娘》序曲10、柴科夫斯基《1812庄严序曲》候补:11、莫扎特《魔笛》序曲12、苏佩《轻骑兵》序曲13、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14、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15、威柏《自由射手》序曲16、瓦格纳《汤豪瑟》序曲17、德沃夏克《狂欢节》序曲18、勃拉姆斯《学院节庆》序曲19、门德尔松《芬格尔岩洞》序曲20、舒曼《曼弗雷德》序曲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篇:1、《蓝色多瑙河圆舞曲》2、《维也纳森林的故事》3、《春之声圆舞曲》4、《艺术家的生涯》5、《皇帝圆舞曲》6、《南国的玫瑰圆舞曲》7、《维也纳的气质》8、《晨报圆舞曲》9、《美酒、女人和音乐》10、《加速度圆舞曲》候补:11、《一千零一夜圆舞曲》12、《如同在家圆舞曲》13、《美丽的五月圆舞曲》14、《爱之歌圆舞曲》15、《维也纳糖果圆舞曲》16、《欢乐人生圆舞曲》17、《天籁圆舞曲》(约瑟夫.施特劳斯)18、《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约瑟夫.施特劳斯)圆舞曲——其他作曲家篇:1、《多瑙河之波圆舞曲》杨.伊万诺维奇(罗)2、《溜冰圆舞曲》瓦尔德退费尔(法)3、《花之圆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柴科夫斯基(俄)4、《睡美人圆舞曲》(选自同名芭蕾舞剧)柴科夫斯基(俄)5、《b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肖邦(波)6、《乘风破浪圆舞曲》洛赛斯(墨)7、《金与银圆舞曲》雷哈尔(匈)8、《快乐寡妇圆舞曲》(选自同名轻歌剧)雷哈尔(匈)9、《邀舞》(原为钢琴曲)威柏(德)、柏辽兹(法)改编10、《杜鹃圆舞曲》约纳森(挪)歌剧二重唱:1、《饮酒歌》(茶花女——威尔第)2、《一旦事过境迁》(茶花女——威尔第)3、《石头已将出口封得滴水不漏》(阿伊达——威尔第)4、《那个可怜的声音在祈祷》(游吟诗人——威尔第)5、《往事不要再提》(弄臣——威尔第)6、《失去星辰的天空》(父女情深——威尔第)7、《哦,温顺的女孩》(艺术家的生活——普契尼)8、《发生了什么事?》(图兰朵——普契尼)9、《花之歌》(蝴蝶夫人——普契尼)10、《爱心》(蝴蝶夫人——普契尼)候补:11、《让我们携起手来》(唐璜——莫扎特)12、《为何我如此憔悴》(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13、《有爱情的男人,也有一颗温柔的心》(魔笛——莫扎特)14、《帕帕吉娜》(魔笛——莫扎特)15、《面对女人的引诱,要洁身自好》(魔笛——莫扎特)16、《只要想到那金库》(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罗西尼)17、《他心满意足地离开》(爱的甘醇——唐尼采蒂)18、《只要问问微风》(爱的甘醇——唐尼采蒂)19、《美好的夜晚》(霍夫曼的故事——奥芬巴赫)20、《请告诉他,妈妈每天在想念他》(卡门——比才)交响诗:1、《塔索》李斯特(匈)(“交响诗之父”当排在首位)2、《沃尔塔瓦河》斯美塔纳(捷)(交响诗及民族性标题音乐中的翘楚)3、《芬兰颂》西贝柳斯(芬)(史诗般的佳作)4、《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鲍罗丁(俄)(俄罗斯风情音画)5、《小巫师》杜卡斯(法)(一译《魔法师的弟子》,浪漫主义“另类”的发挥)6、《大海》德彪西(法)(印象派之代表作)7、《骷髅之舞》圣桑(法)(一译《死之舞》,奇思妙想和浪漫主义作曲手法相结合的产物)8、《唐璜》里查.施特劳斯(德)(成名作,也是德国音乐史中承前启后的标志性作品之一)9、《荒山之夜》穆索尔斯基(俄)(“疯僧”的骄傲)10、《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格什温(美)(交响爵士乐的代表)候补:11、《马捷帕》李斯特(匈)12、《罗马的喷泉》雷斯庇基(意)13、《罗马的松树》雷斯庇基(意)14、《罗马的节日》雷斯庇基(意)15、《梯尔.埃伦施皮格尔愉快的恶作剧》里查.施特劳斯(德)1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查.施特劳斯(德)17、《死与净化》里查.施特劳斯(德)18、《彼得与狼》普罗科菲耶夫(苏)(交响童话)19、《波西米亚的平原与森林》斯美塔纳(捷)(与《沃尔塔瓦河》同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20、一些具有交响诗的特征标题序曲也可收列于此,见本文序曲版小夜曲:1、《海顿小夜曲》(奥)(选自《F大调弦乐四重奏》,器乐曲)2、《舒伯特小夜曲》(奥)(选自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声乐曲)3、《古诺小夜曲》(法)(声乐曲)4、《德里戈小夜曲》(意)(一译《爱之夜曲》,选自舞剧音乐《百万富翁的丑角》)5、《德尔德拉小夜曲》(捷)(小提琴曲)6、《托赛利小夜曲》(意)(一译《叹息小夜曲》,声乐曲)7、《布拉加小夜曲》(意)(一译《天使小夜曲》,声乐曲)8、《小星星》(墨)(一译《墨西哥小夜曲》,庞赛,声乐曲)9、《西班牙小夜曲》(法)(谢米娜德,女,钢琴曲)10、《莫什科夫斯基小夜曲》(德)(钢琴曲)候补:11、《皮尔纳小夜曲》(法)(小提琴曲)12、《格拉祖诺夫小夜曲》(俄)(大提琴曲)13、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奥)14、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捷)15、苏克《弦乐小夜曲》(捷)16、柴科夫斯基《弦乐小夜曲》(俄)《夜曲》在音乐内涵和写作动机上与《小夜曲》有本质的区别,故未被收列于此。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简析及演奏版本比较作者:王子璇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期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历程、音乐风格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版本比较,重点介绍了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演奏大师:前苏联小提琴大师、教育家,奥斯特拉赫;以色列著名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家,伊扎克·帕尔曼;俄国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
经过研究,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实践,对不同的演奏版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版本比较一、柴可夫斯基生平和创作历程(一)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又译为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古典”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及管弦乐作品上均有非凡的成就。
他在作品中流淌而出的情感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婉转细腻,时而情凄意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了激情,乐章抒情而又华丽,质朴而又深刻,具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历程柴可夫斯基作为俄罗斯音乐史上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时代特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迸发的矛盾戏剧性与抒发的音乐情感性。
戏剧性是用强烈的冲突来体现音乐的魅力,情感性则使用柔软高雅的清新来表达旋律的特点,这两点的相依存具有日月同辉的效果,更能为他的作品增添非比寻常的吸引力。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晚期。
基于这三个时期不同的创作环境,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早期: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柴可夫斯基刚刚辞去司法部部长秘书的工作,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他的第一、第二、第三交响曲均诞生于这个时期。
那首被誉为“独特的旅途音乐日记”的《第一交响曲》于1866年完成,描述了俄罗斯冬日景色,是柴可夫斯基在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旅途中获得的灵感;有“小俄罗斯交响曲”之称的《第二交响曲》,于1872年完成,作品采用三首乌克兰民谣,得到了当年俄国强力集团颇高的赞赏;《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从起草至完成不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1875年创作完成时,细腻而轻盈的曲调,仿佛安抚了他饱受抑郁症折磨的灵魂。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经典作品,被人们称誉为戏剧芭蕾的典范,主要讲述了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
该芭蕾舞剧在创作中,最大程度还原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生动饱满形象,尤其是在音乐艺术创作方面,给受众带来了极致的听觉体验享受。
本文将进一步对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欣赏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深入感受理解它的艺术文化魅力。
一、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艺术分析 生动饱满的音乐肖像描绘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实践中,剧中任何一个人物角色形象的塑造,都有独特鲜明的音乐肖像,能够让观众对其产生深刻的记忆印象。
比如,剧中女主角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在其性格刻画上,作者以“骑士舞”音乐化出来的“低音声部迈着沉重的步伐”“咄咄逼人”的高音区图1 古典式和声曲谱内容主导动机描绘具体角色的创作手法在传统芭蕾舞剧创作中,作者都是采用传统舞蹈体裁去描绘剧中主要人物角色,而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过程中,作者普罗科菲耶夫则是创新运用了主导动机描绘具体角色的创作手法。
比如,在该舞剧开头一幕中,女主角朱丽叶的形象特征描绘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例子。
作者选择利用小提琴演奏十六分音符的急进旋律, 能够赋予曲调更好的弹性和艺术美感,让观众充分感受到青少年时期女主角朱丽叶那种无忧无虑、乐观开朗的鲜明个性。
接着,作者又采用了黑管吹奏出优美动听的抒情节奏,展现出天真少女时期对未来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除此之外,作者还在这两个主题之间插入运用了低沉情绪的单调、不协调的和弦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后面充满悲伤色调的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在这段音乐创作中,虽然仅仅只有八十多个小节,但是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作者高超的音乐创作手法,作者极为擅长将剧中人物的个性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在一起,共同融入到主题音乐创作中。
够表现出朱丽叶的单纯天真。
读了《辛丰年音乐笔记》的前几篇(《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一至十二)我将辛先生列出的古典音乐必读和可读曲目整理了一下,基本上是从巴洛克时期的古典派到十九世纪末的印象派,从巴赫到德彪西,献给爱好音乐的古典入门级的朋友们。
必读曲目:一、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巴赫:《平均率古钢琴集》之《C大调前奏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恰空舞曲》《创意曲》亨德尔:《弥赛亚》之《哈利路亚》《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布谷鸟管风琴协奏曲》帕赫贝尔:《卡农》二、古典浪漫派莫扎特:《*小调交响曲》《*大调交响曲》《林茨》《哈夫纳》《巴黎》《布拉格》《费加罗婚礼序曲》《唐璜序曲》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钢琴曲《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长笛、竖琴协奏曲》贝多芬:《田园》《命运》第一、二、四、七、八交响曲《英雄》《爱格蒙特序曲》《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皇帝》《G大调协奏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黎明》《小曲》《降E大调四重奏》《F大调四重奏》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降G大调”钢琴曲《魔王》《玛格丽特纺织歌》门德尔松:《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春之歌》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G小调叙事诗》《前奏曲集》之《雨点》、《D小调前奏曲》《圆舞曲集》之《升C小调圆舞曲》“降E大调”“降D大调”“升F小调”夜曲《E小调协奏曲》瓦格纳:《罗恩格林前奏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情殉》《纽伦堡名歌手前奏曲》《女武神的飞驰》《森林之细语》《浮士德序曲》勃拉姆斯:第一、二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悲剧序曲》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三套马车》《白夜》《秋》三、民族派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之《早晨》《A小调钢琴协奏曲》《致春天》里姆斯激-科萨科夫:《天方夜谭组曲》之一、三乐章《西班牙随想曲》鲍罗廷:《波洛维茨舞曲》《A大调弦乐四重奏》之《夜曲》西贝柳斯:第一、二交响曲德沃夏克:《自新大陆》(《新世界交响曲》)《D大调第四交响曲》《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三联序曲《狂欢节》《在大自然里》《奥瑟罗》《F大调弦乐四重奏》《传奇集》《斯拉夫舞曲》圣-桑斯:《天鹅》《引子、随想风回旋曲》比才:《卡门》《阿莱城姑娘组曲》之《田园》、《小步舞》、《钟乐》、《弗朗多尔舞曲》四、后浪漫主义时期雷斯庇基:《罗马的松树》《罗马的喷泉》五、印象派德彪西:《牧神午后》《伊比利亚》《明月之光》《水中倒影》《亚麻色头发的女郎》《大海》三章。
热点4金光锃亮《罗汉钱》这是1953年春节后的一天,父亲说今晚要带我去南京西路上的仙乐书场听上海人民评弹团的新中篇评弹《罗汉钱》。
我一下就兴奋起来了。
当时,我家刚从无锡搬到上海定居一年不到,我从小就喜欢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但都是在收音机里听的,对那些让我十分钦佩和崇拜的评弹艺术家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因此听说可到书场里去耳闻耳睹评弹的真人演出,实在是喜出望外。
派艺术行腔老辣、咬字刚劲的特色,激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严雪亭演唱的“乱鸡啼”曲牌“看灯”,充分展示了严调唱腔节奏明快,喷口清晰、朴实机趣的风格,将解放后百姓欢天喜地的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徐丽仙表演小飞娥的 “回忆”和“相亲”等唱段,更是展示了旋律起伏,跌宕有致的丽调风韵。
更难忘的还有“金嗓子”朱慧珍所唱的“金光锃亮罗汉钱,送与艾艾为标记”,这个是她在继《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所唱“新年锣鼓响连天”后,又一次更加成熟的女蒋调展现。
金光锃亮的罗汉钱,不仅是优秀青年李小晚送给她恋人张艾艾的定情“标记”,也是一代杰出评弹艺术家送给广大观众的定情“标记”。
(孙光圻)从《挡马》看昆曲人的创新、传承意识1954年,华东戏曲汇演上《罗汉钱》这个作品是“评弹一支笔”陈灵犀根据赵树理短篇小说《登记》和同名沪剧改编的,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小飞娥和艾艾母女两代在《婚姻法》诞生前后的不同命运,讴歌了解放妇女、保障人权的社会新风。
而更吸引我的是,舞台上投光灯一亮,随着一回一回书的进展,我终于看到了一批心仪已久的艺术偶像,这些星光璀璨的大牌演员的说唱至今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如张鉴庭演唱张木匠“自叹”和“责怪小飞娥”,极尽张70年记忆中,那些与时代共振的文艺作品■ 海 风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文艺作品,而那些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切准时代的脉搏,反映社会方方面面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变化,甚至勇于面对并且回答时代课题。
一批上海的文艺家、评论家围绕“文·忆——新中国70年令人难忘的一部文艺作品”为主题,书写下记忆中的印象深刻的文艺作品。
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模拟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高度技术派”的正式形成标志是建成______。
A.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B.卢浮宫C.埃菲尔铁塔D.白宫2、民间工艺是指人们为了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并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如______。
A.象牙雕刻B.景泰蓝C.竹编D.瓷器3、《历代帝王图》是我国______朝的绘画作品。
A.唐B.宋C.明D.元4、在《水》中塑造了一位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的优美形象的著名舞蹈艺术家是______。
A.陈爱莲B.刀美兰C.马兰D.杨丽萍5、发源于古巴比伦和波斯的园林是______。
A.阿拉伯园林B.东方园林C.欧洲园林D.宗教园林6、陈钢、何占豪创作的《梁祝》是著名的______协奏曲。
A.小提琴B.中提琴C.钢琴D.二胡7、“文艺复兴三杰”不包括______。
A.达·芬奇B.米开朗琪罗C.拉斐尔D.罗丹8、梅特林克的《青鸟》《不速之客》等作品是______戏剧的典型之作。
A.荒诞派B.象征派C.写实派D.印象派9、电影艺术诞生于______。
A.1892年B.1895年C.1905年D.1910年10、下列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中,属于喜剧类型的是______。
A.《罗密欧与朱丽叶》B.《麦克白》C.《奥赛罗》D.《威尼斯商人》11、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不包括______。
A.《复活》B.《罪与罚》C.《战争与和平》D.《安娜·卡列尼娜》12、静物油画《向日葵》是后期印象派画家______的作品。
A.高更B.莫奈C.梵·高D.米勒13、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4、下列是波德莱尔“象征主义”代表作的是______。
A.《恶之花》B.《巴黎的忧郁》C.《哲学的艺术》D.《1895年的沙龙》15、喜剧《悭吝人》的作者莫里哀的国籍是______。
小提琴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走进小提琴的音乐世界感受乐器女王的无尚魅力我们有一个活跃交流的小提琴论坛关注后,进入小提琴论坛互动交流
小提琴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源自1968年奥斯卡同名电影的插曲《A time for us》,由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音乐教父尼诺·罗塔( Nino Rota )作曲。
曲中琴音如诉如泣,将爱情的缠绵凄怆渲染得淋漓尽致,浓郁的悲情色彩令人潸然泪下......
01等我老了,就去找你。
迈着蹒跚的步履,等你在清晨的田野。
小径野草上的露水,浸湿了我的鞋。
远远望见你的身影摇曳,在小路上颤颤巍巍。
斑白的头发,早已葬下七旬的暮年。
怀念不如相见,你再也看不见我当年的那张棱角分明的脸,没有了浓密的剑眉,没有了炯炯有神的眼。
而你,也不见了昔日婀娜多姿的身影,和那妩媚的笑靥。
2第一见,泪落双眼。
原以为今生再也不会相见,可我还是骗过自己,等我老了,就来找你。
蹑手蹑脚,忘了我要对你说的语言。
这些年的改变,似乎已经模糊了记忆的曲线,年轮下的变迁,还会有多少誓言挂在嘴边?3第二见,喜溢心田。
苦盼了多年的轮回,终逢一朝的相见。
苍天怜见,终于可以亲口告诉你这心中藏了多年的思念。
你是否还记得有过这张脸,在你
的生命里曾经出现?多少年阔别后的重逢,只有欣喜,却没有相见的紧张局面,因为你一直就在我心里边,不曾疏远。
4第三见,愁悔满面。
如果时间能够倒转回从前,我会不顾一切世俗阻拦,踏着五彩的祥云来到你的身边,带你走到彩虹的山巅,一起坐看尘世的雾霭云烟,一起细数人间的炎凉冷暖。
5等我老了,就去找你。
在一个午后的亭轩阁间,我沏壶清香四溢的花茶,等你坐到我的面前。
我为你斟一盏岁月芳香的沉淀,身后是一排排苍翠的竹林青叶,远处是皑皑的青山。
细听时光的呓语,回味一段段美好的画面。
那时的我们,脱落了牙齿,两鬓的发丝也被霜染。
端起茶,凝视那梦中索绕的双眸,喟叹的泪滴伴着枭枭的茶香,静静地品嚼时光给予的滴滴点点。
6等我老了,就去找你。
我会把你约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边。
夕阳下,天海相连。
我挽着你走向那茫茫的海边,任此起彼伏的潮水在脚下漫卷。
站在这冰冷的海水里面,眺望远方的海平线,孤帆消失在最后的视野,归向了港湾的岸边。
你我老去的声腺,是否还能喊出当初的誓言?只可叹,年迈的身躯,;再也不能陪你踏遍万水千山,再也不能陪你跋涉艰难困险。
剩下的光景里,还有多少岁月的沧桑要我们历险?是否还有离散诀别上演?7你不思不语,走在潮涨潮退的沙滩上面,海风吹起了你银白的花发,步履已不在轻盈矫健。
望着远方自由飞翔的海鸥,你最后落下了一滴眼泪,在夕阳的折射下,沉浸入茫茫的天海之间。
层层荡起的浪花,在水天相接昏黄的斜阳里绽放出了动人的鲜艳。
8我不思不语,走在深深浅浅的沙滩上面,蹑切的脚步,是那么无助蹒跚。
踩着岸边奇形怪状的贝壳,我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在海风的摇晃下,飘向了亘古的峡谷间。
9寻着海水冲刷过的足迹,踉踉跄跄立在晚风的夜间,站在你的身边,陪你一起看海水吞噬最后一抹残阳的光线。
海水漫溢过了你我的裤卷,海水带走了你我积淀的忧伤愁怨,最后海水也带走了我们,一起融进了茫茫的海域里面。
此刻与爱情无关,与友情不相连,也无关风月,有的仅是一颗真心,一颗为你等待千年的心。
10等我老了,就去找你。
带着一颗心,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有的仅是一颗心陪你跳动,陪你停止。
等我老了,就去找你。
素材来源网络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