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一:侵略与反抗
- 格式:docx
- 大小:19.06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上册复习(中考专题)专题一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1840.6----1842.8)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3)主凶英、法(4)帮凶俄、美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
(1860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多万平方公里。
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侵略与反抗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领导人:洪秀全起义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军队;太平军政权名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专题复习一侵略与反抗【复习检测】面对侵略,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抗的?二、反抗史实【对比交流、合作探究】一、列强侵华罪行洗劫①_______________战争期间,______年,___________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北京②_______________战争期间,______年,八国联军攻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镇压①成立“洋枪队”(头目:_______),镇压_______________运动。
人民②组成八国联军(统领:________),镇压_______________运动。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人民1851年到1864年,________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___________运动。
群众1898年到1900年,反帝爱国的__________。
禁烟运动:1839年,______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爱国鸦片战争:_______在虎门英勇牺牲。
官兵收复新疆:_______年,_________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后与____国签约收回伊犁。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三、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①______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_________。
割②______国通过《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割占_______________多万方千米土地。
地③日本通过《__________》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赔①《南京条约》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款②《马关条约》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丑条约》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埠①《南京条约》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
他的主要功绩是A.领导虎门销烟B.拟定《海国图志》C.抗击沙俄入侵D.指挥黄海海战【答案】A2.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
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自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C项符合题意。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是古代至今未变的主题,A项不合题意;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主要趋势,“保护传统经济”即保护传统封建经济;“维护传统文化”即维护封建传统文化,均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D两项不合题意。
故选C。
学#科网3.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忠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A.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答案】C4.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
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A.自强,求富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工业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D.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加剧了中国的贫弱;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士兵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更加削弱。
(3)林则徐虎门销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
2.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③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中英代表议和,战争结束。
在鸦片战争中,有许多清军将领英勇抗英,壮烈殉国。
如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和镇江守军等。
中英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3.中英《南京条约》(1)签订时间:1842年在南京签订。
(2)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意易错易混点】(1)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而不是1842年;(2)《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不是香港。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最早的通商口岸没有南京。
厦门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4.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中国失败的原因:①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1840年前后已完成工业革命,为适应殖民扩张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化海军,对中国的侵略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专题解析: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及其影响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到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对中国主要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1.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这是根本原因,英国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向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2.过程: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求和。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抵御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6.落后就要挨打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在鸦片战争的基础上扩大侵略权益。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过程: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
英法联军1860年火烧圆明园(罪行),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4.中国遭受劫难的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5.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三)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后,发动了侵华战争。
呼图壁县第四中学4211教学模式集体备课导学案主备张春丽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审核课题专题一:侵略与反抗课时课型专题复习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热爱中华、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
2.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分析成败的原因与启示。
2.掌握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侵略与人民的反抗,分析成败的原因与启示。
能力目标1.通过综合分析总结,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2.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近现代史上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分析成败的原因与启示教学难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教法情感激励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导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备注导入新课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为什么?(生答)你能说出中国近代面临哪些国家的侵略战争?(生自由回答)合作学习梳理知识点:要求:1、小组成员共同梳理知识点;2、要形成文字图表,可以是简单的结构图也可以是文字说明;3、可以参看相关参考书、工具书;4、互相配合将最完美的图文展示给大家。
合作探究:1、知识点展示:要求:1、1,3,5,7组展示,2,4,6,8,组点评;2、展示与点评小组内可以补充说明考点在哪里?怎么考?可能会出现哪些材料或图片?课堂研讨及展示教师出示:中国近代的侵略与反抗侵华战争发起者后果影响反抗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左宗棠收复新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邓世昌黄海大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德日英法意奥俄等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义和团运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日本日本无条件签署投降协议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重要转折点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等教师出示世界历史上的侵略与反抗:项目时期内容战争古代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近代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印度反英大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侵越战争、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反抗希腊联邦抗击波斯、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章西女王领导反英起义、世界人民打败法西斯、科索沃战争遭到各国人民反对2、识记知识点:要求:1、可自己背知识点也可两人一组互相背知识点,时间为5分钟。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一:侵略与反抗一、时空坐标二、专题知识1、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三、中考演练1.(2020.大庆中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B)A.英国B.沙俄C.美国D.法国2.(2020.遵义中考)林则徐在《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下列举措与“此事”不相符合的是(B)A.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B.设立烟局,向鸦片商颁发营业许可证C.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D.命令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并保证“永不夹带”3.(2020.青岛中考)中国禁烟后,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即致书英国政府:“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这里的“无理举动”是(A)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4.(2020.河北中考)他在位期间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清王朝在其统治时期却进一步衰落。
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
“他”是(A)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5.(2020·益阳中考)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B)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变法通议》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6.(2020.齐齐哈尔中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
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A)A.洪秀全B.关天培C.左宗棠D.李鸿章7.(2020.烟台中考)下面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C)A.①B.②C.③D.④8.(2020.青岛中考)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
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备课人:王建辉一.复习目标1.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史实;2.以四次侵华战争和三个重要条约为历史线索,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3.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1.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个重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学法指导:1.分组合作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案引导,当堂达标四.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部分知识:列强的侵略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与“三个重要条约”: 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时间是: 2.目的是: 3.导火线是: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主要影响有哪些?A .使中国开始从 逐步沦为 ;B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知识连接一1.右图中的人物,因为禁烟而名留青史,他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作为人生的座右铭,这一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道光帝C .琦善D .李鸿章(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下列事件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是( )A .虎门销烟B .火烧圆明园C .设立总理衙门D .设立使馆区3.1842年8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虎门 4.《南京条约》中规定向英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 ) A .上海 B .广州 C .南京 D .厦门5.(2006年,山东潍坊中考试题)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第二次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连接二:1.北京西郊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侵略者放火烧毁是在( )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1860年的一场大火,让圆明园几乎成了废墟,许多珍藏的国宝被外国侵略军抢走。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侵略与反抗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2)为牟取暴利,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经过:1839年,林则徐受道光皇帝委派到广东禁烟。
他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鸦片。
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4.鸦片对中国的危害:4点(结合书本第3页动脑筋)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打开企图开辟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3)战争英雄:(举例)关天培;(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8月地点:南京(2)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五个通商口岸中有两个是属于福建的,这五个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结合书本上第5页地图,填图)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最能体现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
(3)危害:①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不完整;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③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4)《南京条约》的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主要是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5.掌握《鸦片战争形势图》、割香港岛图、单元彩页林则徐图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2.侵略国家:英法为主凶,美国和俄国是帮凶3.根本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专题一、侵略与反抗归类一:列强侵略一、列强侵华过程: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侵略中国的有英、法、美、俄等国,其中,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国家。
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目的是开拓中国市场,主要侵略形式是商品输出。
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自、德在华势力发展迅速。
列强侵华形式发生变化。
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继而"以华治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第三阶段(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列强破坏中国革命,扶持北洋军阀,加紧侵略中国,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日,在一战中暂时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四阶段(1931-1945):1931年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趁中国内战之机侵略东北,1937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第五阶段(1945-1949):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帮助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妄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中国人民经过革命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赶走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第六阶段(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中国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侵朝、侵越威胁中国,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二、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0-190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①1931-1937年,日本发动的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三、突出特征的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八年级上册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侵略与反抗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欲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影响: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俄国是侵占我国最多领土的国家)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沿海城市)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等商埠。
(深入内陆)3、《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三、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
(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区。
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史一、地主阶级的探索1、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一场封建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1)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3)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5)作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资产阶级的探索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2)主张:维新变法。
刊物:《万国公报》(3)事件: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4)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顽固势力强大。
侵略与反抗期末总复习提纲
引言
•简介:
–定义侵略与反抗的概念
–背景介绍
•目的:
–探讨侵略与反抗的重要性和影响
•结构:
–本文将从历史、社会和文化方面分析侵略与反抗的重要意义历史背景
•定义侵略与反抗:
–侵略:强国或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进行掠夺行为
–反抗:弱势群体对侵略行为进行抵制和反击
•例子:
–古代侵略与反抗
–现代侵略与反抗
社会影响
•社会不公平:
–侵略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反抗为弱势群体争取平等权益
•冲突与战争:
–侵略使各方产生对立和敌对情绪
–反抗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
•人道主义:
–反抗是对人权的捍卫
–侵略会导致人道主义灾难
文化影响
•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间的侵略与反抗
–文化摩擦与文化融合的过程
•艺术与文学:
–反抗激发了许多著名艺术品和文学作品的创作
–文化输出与传播
•身份认同:
–反抗对于身份认同的塑造和强化
–侵略对被侵略方的身份认同带来的冲击
结论
•侵略与反抗是历史、社会和文化中重要的主题
•侵略带来的不公平和冲突需要反抗来解决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需要侵略与反抗的力量
•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和关注侵略与反抗的影响,通过和平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以上是《侵略与反抗》期末总复习提纲的文档。
君召初中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课题:专题复习一侵略与反抗
课型:复习课时间:3.17 备课人:许传奇审核人:九年级历史组
学习目标:
1.会列举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理解并掌握近代侵华战争的
结果及影响
2.会梳理近代上中国人民抗争的基本史实,能归纳概括林则徐、左宗棠、邓世
昌等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3.通过比较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认识近代中国的阶
段特征
复习重点:西方列强的四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反抗
复习难点:近代四次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联系比较,
通过“侵略与反抗”的相关史实,梳理归纳阶段历史特征
课前阅读5分钟,快读,知识框架
问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标志和结束标志分别是哪些历史事件?
2.长达110年的中国近代史,它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历史阶段?
3.在中国近代史阶段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怎样的?
二,构建知识体系,梳理知识线索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请你从中找出主要有哪些异同点?
3.从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方面,请你归纳概括出主要阶级或类别
4.我们应如何评价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等近代中国历史人物
(注意联系世界史中的华盛顿、章西女王、玻利瓦尔、林肯、尼赫鲁等进行区别)
三、合作交流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
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以及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2.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四、图说历史
1.战争类(中考图片解题模板)
图一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图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示意图
图三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事件类(中考图片解题模板)
图一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图二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4.人物类
图一林则徐图二左宗棠图三邓世昌
(解题方法:将人物与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抓住主要特征进行评价)五、当堂检测
见九年级历史《中考专家》专题复习:屈辱与抗争
六、板书设计
┉
┉
┉黄海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