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与词义
- 格式:ppt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51
词义和语素义关系简述词义是指单词在语言中所代表的意思,它是语言交流中的基本单位。
而语素义则是指单词所包含的语素所代表的意义。
语素是构成单词的最小单位,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单词的词义。
因此,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语言学中,词义通常分为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两种。
字面意义是指单词所表达的直接含义,而引申意义则是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语境和文化背景的作用而产生的含义。
例如,“红色”这个词的字面意义是指颜色,但在中国文化中,它还代表着吉利和祥瑞的含义。
而语素义则是指单词所包含的语素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美女”这个词,其中“美”和“女”都是语素,它们的组合形成了“美女”的词义。
在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中,语素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单词所包含的语素可以影响它的词义,甚至改变它的含义。
例如,“好心”和“坏心”这两个词,都包含了“心”这个语素,但它们的词义却完全相反。
这是因为“好心”代表着善意和友好的含义,而“坏心”则代表着恶意和敌意的含义。
同样的例子还有“爱国”和“卖国”,它们都包含了“国”这个语素,但它们的词义却截然不同。
除了语素的作用,语境和文化背景也对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词义和语素义。
例如,“鸡”这个词在农村地区的语境中通常代表着一种家禽,而在城市里的语境中则可能指某种美食。
类似的例子还有“银行”这个词,它在经济领域的语境中代表着一种金融机构,而在游戏领域的语境中可能指一个游戏中的虚拟货币存储场所。
总之,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语素是构成单词的最小单位,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单词的词义。
而语境和文化背景则对词义和语素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语言交流。
语素和词的区分语素和词是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中文中,语素和词的概念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语素和词在中文中的区分问题。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是最小的具有语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构成单词的组成部分。
语素只能有一个或几个音节,它包含着一个词的某种语法或词义;同时,语素本身不能独立构成短语或句子。
语素可以分为字素和词素两种:1.字素: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基本语素。
字素本身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有在组成词语时才有实际的意义。
例如“草”,它是一个字素,但本身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有在构成词语时才有实际的意义。
2.词素:是构成单词的最小意义单位。
词素是一种有意义的语素,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词素相结合形成单词。
例如“空”,“气”,“压”等就是表示一定意义的词素。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可以独立运用的基本语言单位。
它通常由若干个语素组成,并能够表示单一的思想或概念,并在句子中起着一定的语法作用。
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词组。
1.实词:又称内容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它们能够表示实际存在的人、物、事、态度、情感等。
例如“花”、“跑”、“大”、“很”等都属于实词。
2.虚词:又称功能词,是指在语法结构中仅起连接、修饰、助词等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语素和词都是中文中的语言单位,但它们之间有一些不同的区别。
1.语素和词的长度不同语素通常较短,只有一个或几个音节,而词则可以由多个语素组成,长度可长可短。
例如,“空”、“气”、“压”都是单个词素,长度都比较短;而“空气”、“压力”则是由多个词素组成的词组,长度比较长。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而词则是表示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素没有实际意义,只有组成词语时才有实际意义;而词则可以独立存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例如,“力”这个词素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有组成了“压力”这个词语才有实际意义;而“压力”这个词则本身就有实际意义。
词与语素的关系词与语素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而语素是构成词的最小意义单位。
词与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词是语素的集合,语素是构成词的基础。
在中文中,一个词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语素组成。
语素是构词的基本元素,它们可以是词根、前缀、后缀、词素等。
词根是一个词的核心部分,它通常具有基本的意义。
前缀和后缀则是附加在词根前后的语素,可以改变词的意义、词性或语法功能。
词素则是一个独立的语义单位,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作为构词的一部分。
词与语素的关系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
比如,“阅读”这个词,它由“阅”和“读”两个语素组成,其中“阅”是词根,表示阅读的动作或状态,“读”是词根,表示阅读的动作。
再比如,“美丽”这个词,它由“美”和“丽”两个语素组成,其中“美”是词根,表示美的意义,“丽”是词素,表示美的意义。
词与语素的关系在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词与语素的关系,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汇,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词与语素,可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准确性。
词与语素的关系也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通过不同的语素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词汇,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同时,词与语素的关系也反映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新的词汇不断产生,旧的词汇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通过词与语素的组合来实现的。
词与语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本单位。
了解和掌握词与语素的关系,对于语言的学习和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词与语素,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具准确性和表现力。
同时,词与语素的关系也反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第!期浅析语素义与词义!姚琳琳(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摘$要]本文试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方面分析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是构成单纯词的语素的语素义,但构成单纯词的语素之义不一定都是单纯词的词义,词和语素的义项在数量上是不平衡的。
而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往往不存在。
合成词的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构成关系有组合和融合两种。
同时分析在语素多义的情况下,词有可能是多义的,也有可能是单义的。
$$[关键词]单纯词;合成词;语素义;词义;多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词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语素是语言中具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二者的性质和职能不同,词用以造句,语素用以组词;词义用以构造句义,语素义用以组成词义。
但是,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文就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略陈鄙见。
$$一、单纯词词义与语素义$$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例如“江”、“三”等词都是单纯词。
当然“江”、“三”同时也是语素。
在《现代汉语词典》(下文如未另外说明,则词和语素的意义都出自《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为词,“江”的意义是“大河”;“三”的意义是“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相应的,语素“江”、“三”也分别是“大河”、“数目,二加一后所得”的意义。
也就是说,在单纯词中,词义同时也是语素义。
反之,能否说语素义就是词义呢?我们说不一定。
因为,如果组成单纯词的语素是个单义语素,那么语素义和词义是可以相同的,如“芙蓉”、“狒狒”、“咖啡”等。
但组成词的语素往往是多义的,如上述的“江”和“三”。
语素“江”除了“大河”之义外,还有义项“二、指长江”。
语素“三”除了“一、数目,二加一后所得”,还有义项:“二、表示多数或多次”。
“江”、“三”的义项二显然不是词义,因为它们只能与其他意义结合组成词义才能独立运用。
词与语素和词义与语素义的辨析
语素与词义的辨析
语素和词义的区别是语言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理解和研究语言。
语素是指构成一个词的最小单位,它可以独立存在,表示特定的意义,构成词的总体。
比如,“走”是一个语素,它可以独立存在,它的意义就是表示“走”的动作,“跑”和“走”可以组成“跑走”这个词,“跑走”是一个完整的词。
词义就是词所具备的意义,是文字符号的抽象含义,它更加宽泛,可以是一个词的某一种
意义,也可以是多个词的综合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词义学。
比如“跑走”这个词的词
义是“逃跑”,它不仅仅包含了“走”字的语素“跑”和“走”,还包括它们的综合意义“逃跑”,它可以把“跑”和“走”含义拼凑出更加宽泛的含义。
语素和词义的区别其实也很容易分清,就是把词看作由语素组成,而把它们的组合看作是
词义,即语素是构成一个词的最小单位,而词义是每一个词的总括意义,它更多的是把多
个语素的意义综合起来,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意义,比如“跑走”就是具有“跑”和“走”
语素的综合意义“逃跑”。
理解语素与词义的区别对于正确使用语言和进行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理解语
言结构,才能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帮助我们掌握正确
的语言,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正确的概念。
语素的使用与词义变化语素是构成词汇的最小单位,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通过组合形成词汇。
在语言学中,语素的使用对于词义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素的使用方式以及其对词义变化的影响。
一、前缀的使用前缀是一种常见的语素,它位于词根之前,可以改变词的意义。
例如,加上“不”这个前缀,可以将“善良”变为“不善良”,将“幸福”变为“不幸福”。
前缀的使用可以使词义产生反义、否定、相反等变化,丰富了词汇的表达。
二、后缀的使用后缀也是一种常见的语素,它位于词根之后,同样可以改变词的意义。
例如,加上“-化”这个后缀,可以将“简单”变为“简化”,将“美丽”变为“美化”。
后缀的使用可以使词义产生动词化、名词化、形容词化等变化,增加了词汇的多样性。
三、词根的使用词根是构成词汇的核心部分,它通常是一个具有意义的词素。
词根的使用对于词义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将“快乐”中的“乐”作为词根,可以构成“乐观”、“乐意”等词汇,它们都带有积极、愉快的意义。
词根的使用可以使词义产生相关、衍生等变化,拓展了词汇的应用范围。
四、合成词的使用合成词是由两个或多个词根组合而成的词汇,它们的语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合成词的使用对于词义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将“学校”和“生活”合成为“学生”,将“电脑”和“游戏”合成为“电脑游戏”。
合成词的使用可以使词义产生整体、综合等变化,丰富了词汇的表达方式。
五、派生词的使用派生词是通过在词根或词素上添加语素来构成的词汇。
派生词的使用对于词义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将“智能”派生为“智能化”,将“水”派生为“水源”。
派生词的使用可以使词义产生衍生、扩展等变化,增加了词汇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语素的使用对于词义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前缀、后缀、词根、合成词和派生词的使用,可以使词汇产生反义、否定、动词化、名词化、形容词化、相关、衍生、整体、综合等多样的变化。
语素的灵活运用丰富了词汇的表达方式,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素、词、短语和句子是语言中不同层次的组成单位,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1. 语素:语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具有具体的词义。
它可以是一个单字或一个词根、词缀等。
语素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语言单位。
2. 词:词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组成的,具有独立词义和语法功能的语言单位。
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它可以单独出现并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3. 短语:短语是由一个或多个词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但不能独立成句。
短语可以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4. 句子:句子是由一个或多个词或短语组成的,具有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它能够独立完成一个思想或陈述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联系上,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基本单位,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而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合而成的。
句子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短语组成,而短语又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词组成。
因此,词、短语和句子之间存在层次关系和组合关系。
总之,语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而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合而成的,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也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四论述题共10分举例说明词义和语素义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词具有构词灵活、表现力强等特点,在我们日常交流沟通中词所能传达的信息是巨大的,大多数的语素义具有体现或提示词义的功能,这是人们理解词义最重要的基础,但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绝不仅仅这么简单,有限的语素义是怎样表达出丰富的词义,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彩,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复杂多样。
本文只就词的词汇意义方面进行了讨论,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也多从复合词的角度进行总结,色彩义和语法义等方面需另辟章节论述。
1、词义基本保留语素义这是词义与语素义最为简单的一种关系,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词的意思。
(1)两个同义语素组合成词,其语素义基本重合,词义与两个语素义相近。
宫室:宫是房屋的通称,室指房屋的内部,也指房屋。
宏阔:宏伟辽阔。
“宏阔”中“宏”和“阔”的语素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基本相同,但语素义各有侧重。
一个新词中语义相近的语素并举,互相补充,新词的信息量增大。
(2)两个反义语素组合成词,其语素义并列保留,词义是两个语素义相加。
牝牡:牝是雌性的兽,后也指雌禽,牡是雄性的兽,后也指雄禽。
组成并列复合词后,词义仍保留语素义,是两个语素义的相加,指雌雄两性的兽和词。
(3)简缩语素而来,这部分词可直接还原,因而可直接由语素义推倒词义。
药流:药物流产北大:北京大学拆装:拆卸和安装利用缩略法构造出来的新词跟原来的词语只有形式上有区别,在意义上基本无差,人们初次接触使用这类新词时就易懂易用,剔除多余的赘言,保留了有效交际必不可少的成分。
2、语素义部分反应词义(1)词义比语素义缩小,语素义提供的信息量大于词义。
典型的就是偏义复词,如:国家、窗户、人物等等。
词义只反映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形式上保留,意义失落。
还有如老虎、桌子、阿姨等。
就其词汇意义来说,下划线部分基本表达整个词汇意义,另一个语素只在形式上构成对称结构,意义虚化。
汉语通过种种方式造出了大量的双音词,这两种可以说是最有趣的,它不惜增加上一些语言材料来构成它的双音形式,可见汉语的双音化真是丰富多彩。
从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看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三音节词是汉语语言中最常见的一种构词形式,也是中文语料库中最丰富多彩的词汇形式之一,因此,研究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来看,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主要有三种:词义转入、语形借用以及外来词语演变。
首先,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之一则是词义转入。
也就是某一个词的词义被转入另一个词的构成中,从而产生出新的含义,这种构词理据的一大特点是这种新构成的词的词义与其组成的每一个字的词义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和联系,比如把“水”和“瓶”这两个字联合构成新的词“水瓶”,“水瓶”的词义便是“储水用具”,“水”和“瓶”的词义都是“水”,原本两个字的词义合二为一,形成了新的词义“储水用具”。
其次,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之二则是语形借用。
它是以一定的词形构成新的词义,即便原本组成的每一个字的词义与最终构成的新词义之间不具有任何的语义关联,但是因为字的形式所产生的语义的联系却可以支撑新词的正确用法。
比如“鸣枪”,“鸣”字的本义当然是“发出声音”,而“枪”本是一种兵器,“鸣枪”这个词便指“用枪发出声音,即打枪”,“鸣”和“枪”的词义虽然本身并不具有任何联系,但是词的形式却为新构成的词义提供了语义的支撑。
最后,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之三则是外来词语的演变。
除了本土语言之外,国外的语言词汇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外来语言的一些词汇被汉语的本土语言所吸收,并进行改变,形成新的词义。
比如德语“Kirsche”(樱桃)被演变成“山楂”,而英语“Apple”(苹果)被演变成“苹果”,外来语中的一些词汇在汉语演变过程中,与本土语言结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词义。
总结起来,从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来看,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主要有词义转入、语形借用以及外来词语演变,这几种构词理据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也给汉语习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研究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的结构特征,不仅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也可以促进外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