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流体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82.50 KB
- 文档页数:65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contents •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地质基础•油藏流体性质与渗流规律•油藏开发方式与开采特征•油藏动态监测与资料分析•油藏评价与开发方案设计目录01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工程定义与任务定义油藏工程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以及相应的工程调整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和水驱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确定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计划,进行油田动态监测,提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预测油田开发趋势等。
油藏工程发展历程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试井和油田动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油藏工程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综合的转变。
油藏工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藏描述、渗流力学、试井分析、油田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试油试采等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采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科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
02油藏地质基础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风成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和保存条件。
沉积相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或岩石特征的综合,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等。
常见的沉积相有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海滩相等。
沉积相与油气藏的关系不同沉积相带发育不同类型的储集层,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河流相砂体常发育在古河床和河漫滩,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储层特征与类型储层特征01包括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学特征(如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如孔隙、裂缝)等。
02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1.0 油气藏中的流体任一个油气藏或油藏中都存在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三种流体,而纯气藏中只有天然气和油田水。
这些流体存在于储集层的孔隙裂缝中,并在圈闭范围内按重力分异,在垂向上呈层状分布,天然气最轻居圈闭顶部,石油居中,水在下面。
但是,油气藏中的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三者并非截然分离,气-油、油-水和气-水之间存在过渡带,它们以一定关系共存于储集层的孔隙裂缝系统中(图1-1)。
图1-1 典型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的结构剖面图(据美国油藏开发经营委员会报告,1942)§1.1.1 石油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一)石油的概念石油又称原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缝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在地下油气藏中石油无论在成分上还是在相态上都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并溶有数量不等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固态物质。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C)和氢(H),其次是硫(S)、氮(N)、氧(O)。
不同产地的石油元素组成存在差异,但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石油的平均元素组成,根据Hunt(1996)统计,碳85%、氢13.0%、硫、氮、氧2.0%。
碳、氢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
硫、氮、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大多富集在渣油或胶质和沥青质中。
石油中碳含量一般为82%-87%,氢含量一般为11%-14%,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
碳、氢元素质量比(C/H)介于5.7-7.7之间,平均值约为6.5,原子比的平均值约为0.56 (1:1.8)。
石油中硫含量,据Tissot和Welte (1978) 对9347个样品的统计,硫含量介于0.1-10%之间,平均为0.65%,其频率分布具双峰型(图1-2),在1%处为最小值,可将样品分为两部分,多数样品(约7500个)含硫量小于1%,少数样品(约1800个)含硫量大于1%,根据含硫量可把原油分为高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和低硫原油(含硫量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