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交路运行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小交路运行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运用浅析引言;在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中,因某种原因导致某部分区段行车间隔变大,势必会影响客运服务,降低轨道交通在市民眼中的信誉度,破坏轨道交通的品牌影响能力。
小交路运行能恰当的弥补这部分损失,其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运营质量。
1 轨道交通概述1.1 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交路是指城轨交通列车担当运行的区段,分为常规交路和特殊交路。
常规交路称为大交路或者单一交路,是指列车在线路的起终点站间运行,到达线路终点后折返。
特殊交路包含大小交路(嵌套交路)、分段交路(衔接交路)、交错交路及带有支路的交路。
特殊交路的关键点在于列车需在中间折返站进行折返作业。
1.2 在城轨交通运营的初期,轨道交通线一般都比较短,客流分布均匀,基本都是采用常规单一交路,随着城市发展,郊区—市中心客流量增多,此时轨道交通线距离变长,断面客流分布也不均匀,市区客流量大,郊区客流量小,如果开行单一长大交路,在郊区段客流量减少时运力浪费,此时需要选择特殊交路形式。
城轨交通交路是城轨交通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交路形式的确定是城轨交通开行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轨交通交路计划往往规定了城轨交通列车的运行区段、折返站的位置、编组辆数及高峰小时列车开行对数。
1.3 轨道交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往往具有投资高、运量大、使用年限长等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采用何种行车组织方案对运营服务水平、运营成本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小交路运行的特点及意义小交路运行是地铁运营中一种有效的行车组织方式,其特点是列车在指定的中间站清客后,经渡线折返到另一方向线路运行;与常规交路不同,小交路列车只在线路的某一区段内运行。
采用小交路运行,既可以在地铁正常运营时提高车辆运用效率,避免运能虚糜,使运营组织做到经济合理,又可以在应急情况下对地铁全局性的行车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设备、设施的潜能,维持一定限度内的地铁降级运输能力。
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摘要:在地铁日常运营中,为应对因行车事件、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导致正线堵塞的情况,以及为缓解高峰压力、缩短行车间隔、提升客流密集区段服务水平,在行车组织中常用小交路运行的手段来最大化地保障正常运营、尽可能地提升运能效率。
本文结合深圳地铁1号线的工作实践,综述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交路运行;地铁行车组织;应用在地铁日常运营中,小交路运行是一种常用的行车组织手段。
本文结合笔者在深圳地铁1号线的工作实践,以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优势为出发点,结合案例和要点分析,综述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一、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优势分析在地铁行车组织中,小交路运行有着显著的优势。
其一,在列车数量充足时,可以根据不同区段的客流量情况,科学地组织大小交路套跑,最大限度地达到运量与运能之间的匹配,降低运能浪费、提升车辆运行效率,在整体上提高行车运行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其二,在列车数量不足时,参照线路占用出清状态、客流量的密集程度等合理地组织小交路运行,能有效提高车辆的周转速度,充分保障大客流段的行车数量。
其三,在因行车事件、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导致正线堵塞时,能够对行车全局进行灵活地调整,利用具备的行车条件,快速恢复正常运营秩序,从而挖掘地铁线路潜能,提升地铁运行能力。
二、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案例分析(一)典型案例背景深圳地铁1号线2013年5月24日工作日高峰大小交路套跑时段17时17分C-LOW显示后瑞至固戍站上行线轨道区段TC12840、TC12838、TC12836、TC12834、TC12832、TC12830、TC12828、TC12826红光带故障。
17时33分行调组织前海湾备用车127车开行2412次在前海湾上行线投入载客服务。
17时35分后续列车压过上述红光带后故障仍然存在,行调通知后续列车采用RM模式通过。
17时47分自控调度回复,故障原因为STEKOP板死机,自控人员在固戍信号机械室复位后故障消失。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研究李红艳;范君晖【摘要】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折返能力和远期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采用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运行大小交路的方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运行大小交路的最优方案:小交路路段为中春路站——杨高中路站,大交路路段为松江新城站——杨高中路站.%By analyzing the main effec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high quality of passenger service, the operational cost, safe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operation organization, the turn-back ability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etc.,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long and short routing of Shanghai Rail Transit Line 9 is discussed, four possible operation schemes are put forward. With a comparative stud, of the four schemes throug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y, the best scheme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long and short routing of Shanghai Rail Transit Line 9 is obtained.【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2(015)001【总页数】5页(P84-87,100)【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行模式;层次分析法【作者】李红艳;范君晖【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620,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620,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2.4+1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大学城落户松江新城区以后,往来松江——市区的道路交通非常繁忙。
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地铁交通是现代城市快速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交路运行是地铁行车组织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小交路运行的定义、小交路运行方式、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实例等内容。
一、小交路运行的定义小交路是指地铁列车的一个运行周期内,从某个车站进站到同一车站止点的全部运行过程。
小交路运行是基于确定的列车起止时间和车站停车时间,通过小交路组织方式,将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排队调度,从而实现地铁线路的有效运行。
1.单极分段式小交路方式以北京地铁房山线为例,说明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实例。
北京地铁房山线全长24.6公里,共有15个车站。
该线路采用单极分段式小交路方式进行行车调度,将整条线路分成11个小交路,每个小交路的停车点至少有两个。
如下图所示:四、小结小交路运行是地铁行车组织的一种关键性运行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地铁列车的排队调度和运行效率的提高。
小交路运行方式主要有单极分段式和双极分段式两种,具体应根据地铁线路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小交路运行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五、小交路运行的优点1.提高列车的排队调度效率小交路运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列车的排队调度效率,降低地铁线路内的列车等待时间,从而更好地保障运营时刻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轨道交通客运市场提供更加高效、方便和适用的服务。
2.提高运营效率小交路运行方式可以减少列车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了因车辆等待、抢占信号等原因导致的运行延误和不稳定性等问题,从而提高了地铁线路的运行效率,减少了人员浪费和能源浪费,降低了行车成本。
3.有效缩短客运时间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小交路运行方式在地铁行车组织中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未来,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建,小交路运行方式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基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地铁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将逐渐成熟,将为小交路运行方式的优化和升级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对大小交路优化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相关思考与分析作者:欧阳晨风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6期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
近年来,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地铁网络在人们出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际运营过程中,因地铁行车组织的复杂程度较高,客流状况变化较大,地铁线路的交路组织、行车方案也不在局限于单一形式。
现阶段,在行车交路方面,大小交路套跑模式凭借运营经济性及客流适应性优势,已成为主要的交路组织形式之一。
对于大小交路方案的确定以及后续的改进工作,需综合考量线路及设备条件、客流规模等因素,并要密切关注外部客流变化情况,以运力与客流的匹配为原则,适时调整优化大小交路组织方案。
本文就对大小交路优化在地铁行车组织展开探讨。
关键词:大小交路;地铁;行车组织引言地铁行车与普通交通工具相比最大的运输特点就是块,而且可以承载的客容量较大。
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快是地铁行车的最大特点,它也完全符合现如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地铁行车是为这个时代而生的。
它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我国目前严重的交通压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1地铁行车组织的基本模式地铁运输是我国铁行车组织中最为基本的模式,其不仅可以确保城市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更好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人类的出行效率。
刚开始的时候,这种行车组织模式,在确保道路运输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人民群众出行过程中对地铁行车的需求,而且还能确保国民经济的发展。
首先要根据客流量来对地铁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地铁运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地铁行车组织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变化,从而保证地铁行车组织的应用效果。
2优化地铁大小交路的重要意义对于大小交路如果要优化进行设置,那么前提应当落实于保障运营中的地铁效益。
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满足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倡导绿色出行的观念下,地铁成为了大众选择最多的交通方式。
地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为了对应急事件、设施故障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避免的突发状况,同时为了缓解高峰客流量,缩短行车间距,提升服务能力,小交路运行常被应用于地铁行车组织中,从而更好的保障地铁运营、提升地铁运行效率。
本文简从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交路;地铁行车;应用研究引言地铁运行中指的就是地铁在全线中的某些站点来回跑,类似于公交线路的区间划分一样,相对立的就是大交路,大交路指的就是地铁运行全程,地铁因为全程客流量存在差异,有多有少,为缓解大站的客流量,小交路就能够有效缓解这种现象。
小交路运行就是缩短路程,增加大站车次,缩短高峰期的行车间距,进而就可以满足更大的客流量。
小交路运行被应用在地铁行车组织中,不仅确保了地铁正常运行还提高了地铁运行效率,实现了地铁运营的经济合理性。
在我国已经有小交路应用用成功的很多案例,比如北上广一线城市,由于这些地区的工作机遇多,人均收入水平都处于全国前列,因此城市人流量也比较大,交通的畅通成为这些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要求与渴望,上下班高峰期地铁的畅通尤为重要。
针对紧急情况,应用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进行灵活调整,也是最大发挥了地铁设施设备的最大价值,更好的为地铁运营服务提供了保障。
一、小交路运行的意义和特点1、小交路运行确保地铁运营的同时还能提升地铁运行效率,让地铁运营经济更合理,也就可以避免运营虚设等问题的出现。
2、小交路运行可以最大发挥地铁设备的使用性能,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针对地铁行车组织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从而满足地铁车辆的正常运营。
3、小交路运行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小交路运行的线路比较特别,运行线路相对较短,只能在某一区间内运行;再就是小交路运行是采用往返的方式,运行要在列车的中间站停车,然后在从渡线折返到另一个方向运行。
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作者:宗小波杨歆宇袁希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6期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也逐渐增加,有了较多的选择性,而小交路是地铁独有的名词。
小交路在日常中的运用逐渐普及,小交路的通常意思是“一个线段”,现实中,地铁每一站的人流并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存在有客流较大的站点、有客流较小的站点,所以,“小交路-小线段”有效的解决了该问题。
小交路极大的缓解了客流压力,为更多的人们提供了较好的交通选择,但是现实出现较多的问题,比如: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有时无法解决较大的客流问题。
所以我们要解决问题,找到实际有效的办法解决。
关键词:小交路运行;地铁行车组织;应用一、小交路的优势小交路存在着较大的优势,比如:小交路在日常运行中可以采用小交路全往返式方式,这样可以在地铁等存在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单项道或双向道进行解决,这样减少了乘客的抱怨,有效的提高了地铁行车组织的工作效率。
小交路的优势具体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客流高峰期的时候,完全可以进行多条小交路联合使用,有效的解决客流高峰期时地铁内拥挤的现象和人们无法坐不上地铁的问题;其次,地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震”的影响最大。
所以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使用备车进行客流转运,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最后,在地铁运行数量较为短缺时,可以组织小交路,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有效的疏散客流高峰。
二、在组织小交路时的注意事项在组织小交路时,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
首先要考虑是否合理,是否较为安全,不管在多么紧急的情况下对地铁列车进行调整都要保证乘客的安全和整个地铁列车的顺利通畅;其次,要稳定乘客的心态,在进行列车调整时要及时播报,让乘客知道实际情况,不能忽视乘客的感受;最后,要考虑实际达到的效果,要保证效率而不是盲目的进行。
在组织小交路的折返时,要考虑到站点、次数、客流量等因素,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运行目的。
基于大小交路优化的地铁行车组织方案作者:李琳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7期摘要:多交路运营组织是网络化运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大小交路运营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运营组织方式。
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编制,实现网络化运营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优化组织,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1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和制约列车开行方案的因素众多,本文将其归纳以下几个方面:①客流需求:②运力资源:③行车条件。
1.1客流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是乘客,因此客流是影响列车开行方案的核心因素。
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不仅要根据客流的特征,而且需要考虑乘客出行需求的影响,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客流需求,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其中,客流分布特征主要包括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以下分别详述。
1.1.1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客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客流在各车站和各区段的分布情况,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以车站为单元,主要是乘降量集中率;二是以区段为单元,包括客流强度、需求特征及不均衡性等。
车站乘降量集中率反映客流在站点的均衡程度,乘降量集中率越大,表明客流在车站的分布越不均衡,客流主要集中于某几个车站,这些车站往往是换乘站;反之,乘降量集中率越小,表明客流在各车站的分布越均衡。
远期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模的基本依据,对车辆选型、运营条件及相关设施的设计标准等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确定发车频率时,一般是按照最大断面流量法来计算,但运用这种方法时,如果最大断面客流量没有高断面流量区间的强支撑,则会导致车辆在大部分区段的满载较低。
此时,就需要采用基于乘客公里数据的方法来确定发车频率。
1.1.2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主要研究全日客流量在各时间段上的分布,主要包括高峰小时系数、客流时段分布均衡性以及断面客流时间不均衡性。
小交路运行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运用
摘要:轨道交通的非正常行车运营组织中,小交路运行是行车调度员采用的非常常见,非常广泛的一种行车调整策略。
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小交路的类型,提出了采用小交路运行的原则,分析了小交路运行的安全和服务把控关键点。
最后结合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电客车故障情况下的小交路组织来综合分析调整效果。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小交路;电客车故障;应用举例
0引言
在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中,因某种原因导致某部分区段行车间隔变大,势必会影响客运服务,降低轨道交通在市民眼中的信誉度,破坏轨道交通的品牌影响能力。
小交路运行能恰当的弥补这部分损失,其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运营质量。
一、常见小交路类型分析[1]
2013年9月16日,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列车挤岔演练中,13:34 高铁苏州北站下行进站0208次0203号车司机报在D0305处发生挤岔,无人员伤亡,不影响邻线。
13:38 行调与调度长确定列车调整方案,经分公司领导同意后向司机和车站发布蠡口至宝带桥南采用小交路运行的调度命令。
2004年9月2日,12:00左右,广州地铁1011次(49+50)在中大上行站台关门后受电弓自动降下,无法激活蓄电池,司机处理5分钟后无法动车,值班主任决定救援,救援列车由后续列车担任,连挂后将故障车牵引回鹭江存车线停放。
期间行调组织晓港小交路折返和三元里备用车上线运营。
由上面两个例子,执行小交路折返主要分为完全小交路折返与间隔小交路折返。
1.完全小交路折返
组织列车完全小交路折返主要运用于设备/设施故障、事件/事故发生导致某一区段长时间中断,无法恢复行车,此时组织的完全小交路折返一般还伴随着单线双向运行等行车调整手段。
2.间隔小交路折返
间隔小交路折返主要运用于线路暂时中断,需要从邻线折返一列或间隔多列车来弥补本线的行车空隙,以达到均衡行车指标,服务乘客的目的。
二、采用小交路折返应遵循的原则
任何的行车调整中,在考虑灵活性的同时,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在一系列的框架体系下充分发挥行车调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兼顾效率和客运服务。
才是成功的行车调整。
1.安全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行车调整,安全是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在组织小交路折返时,行车调度员对进路的把控、折返列车和正常运行列车的行车间隔把控等等,都是安全关键点。
2.效率原则
在把控好安全关键点后就应充分考虑效率,如小交路折返的调令发布、折返车站选择、折返时机选择、折返车次选择、折返后发车点选择等。
如果上述因素没有考虑到位,很有可能导致此次调整没有任何意义。
3.考虑大局
组织小交路折返是损失一部分乘客的利益来换取整个大局的和谐。
所以行车调度员应该从整条运营线的行车高度出发,果断利落的做出正确决策。
4.兼顾客运
在行车调整中,行车调度员应树立“行车为客运服务”的意识。
晚点信息的发布、通知相关车站配合开关屏蔽门、车站PIS的及时更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小交路折返方案的选择也应该兼顾客运服务。
三、小交路折返中的关键点[2]
任何破坏正常运营秩序的行车调整都有可能伴随安全事件的发生,小交路折返作为最常见的行车调整,其安全点也不容小觑。
小交路折返的关键点主要有方案选择、调令发布、及时扣车、进路排列、列车驾驶、客运组织等几个方面。
1.方案选择
无论是完全小交路折返或是间隔小交路折返,折返时机、折返车次、折返站台、折返股道、折返后的发车时机等等,都需要根据现场的处理时间和行车调度员的调度经验及临场应变来把控。
2.调令发布
确定好小交路折返的方案后,两名行调分别向司机、车站发布小交路折返的调令(应包括折返站、折返股道、辅助线等)。
发布调令前要做好“双人确认”,避免调令发布有歧义或者发布混乱、重复发布等。
3.扣车及时
及时扣停目标折返列车车次,这是小交路折返中的一个非常有重要的环节。
扣车可以采用在信号系统上关闭信号机自排、车站设置“扣车”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利用无线电台呼叫司机的方式。
扣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次调整的效果。
4.进路排列
列车到达目标折返站台的折返股道停稳后,及时排列折返进路,该进路优先由行车调度员排列,同时关闭可能引起冲突的信号机自排。
此点为整个小折返折返的关键环节。
5.列车驾驶
折返过后的列车应及时进行开关门,作业完毕后就凭行车调度员命令或信号立即动车,若车次号行车调度员未分配时则在旅程号后加1。
6.客运组织
在组织小折返折返时,担任折返列车的司机应及时广播乘客该车的终点站,并做好清客工作。
小交路折返车站应配合司机进行清客,并及时发布车站广播,避免乘客错上列车。
四、应用举例
本文模拟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桐泾公园至友联下行区间0105次列车发生紧急制动故障,司机在处理后无效请求救援来分析、讲解小交路运行对行车调整的重要意义。
1.调整策略
0105次发生故障处置无效申请救援,行车调度员组织后续0205次担当救援列车,连挂后推进运行至宝带桥南存Ⅰ道,救援车解勾后替开后续列车;为弥补间隔,行车调度员组织上行列车盘蠡路至宝带桥南执行小交路运行,盘蠡路上行清客后经盘蠡路折Ⅰ道运行至下行投入载客服务;石路下行列车石路清客后经石路折Ⅱ道折返至上行投入载客服务;宝带桥南存Ⅱ道备车适时运行至宝带桥南上行投入载客服务。
2.调整分析
2.1 救援路径选择中,由于宝带桥南存Ⅱ道有车占用,所以救援连挂车选择
推进运行至存Ⅰ道待令。
2.2 由于列车故障,导致桐泾公园至宝带桥南下行大间隔,上行1204次列车盘蠡路至宝带桥南执行小交路折返,以至填补下行间隔,宝带桥南折返后可以替开救援车上行本该开行的0206次。
2.3 宝带桥南备车可以运行至上行替开故障车上行本该开行的0106次。
2.4 由于1204次盘蠡路折返,石路下行0905次石路至高铁苏州北站执行小交路运行,折返后填补上行间隔,高铁苏州北站折返后改开1205次。
2.5 救援连挂车运行至宝带桥南解勾后,救援车折返至宝带桥南上行改开0906次。
结语
在发生故障时,小交路运行能有效的弥补行车间隔,提高运营质量,增加在市民心中良好信誉。
充分而有效的小交路运行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综合调整、高效调度。
为乘客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行车组织通用规则》.Q/SZGY J 01.07.01.006-2013:47-48.
[2] 刘浩江.地铁运营中的调度调整策略[J].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1—3.
作者简介:戴兵兵,男,助理工程师,行车调度员,从事轨道交通行车指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