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275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标准程编号:062129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类别:B类课程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72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学习领域。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初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概念、系统的结构特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框架,熟悉各框架部分的构成及功能,了解各框架部分的相互关系等。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施工、线路和线路设备、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旅客信息系统、车站设备及运营管理等内容,从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运营管理概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课程与《专业教育》相衔接,与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轨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等相衔接,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融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2、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课程针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
(H)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遵循“必须、够用”为度的思路,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全面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框架,熟悉各框架部分的构成及功能,了解各框架部分的相互关系等。
通过企业特聘教师、本校专业教师实施教学,以国内地铁运营公司的实际案例为教学载体,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更多实践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历史;(2)了解城市轨道系统的设计与施工;(3)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备相关知识;(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车站设备;(5)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车辆段相关知识;(6)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与牵引相关知识;(7)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相关知识;(8)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管理的相关知识;(9)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的相关知识;(10)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相关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章》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126学时数:60学分:4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职业资格考证、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二、课程性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章》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给学生系统讲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主要岗位的任务,所应知应会的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使学生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岗位的了解更深一层,提高工作素养。
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组织、主要设备操作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为毕业后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奠定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的基本设备和管理要点,对行业有了较为宏观的了解。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职业资格考证、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对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与基本设备操作技能。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课程应突出职业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增强专业教学的理论性、适用性、实践性,构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教学组织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章》课程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特点,坚持“实际、实用、实践”原则,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全过程。
课程的教学以系统掌握为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课程内容全面反映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发展的实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确定课程目标的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分析整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思想及原理为主要理论架构,为学生深入学习轨道交通管理理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方法和技能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理论和技能,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有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知识和管理技能,具有良好诚信、协作、开放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二、参考课时76课时三、课程学分4学分四、课程目标、内容、考核标准五、教学实施建议(一) 教学设计根据该课程标准,学校在教学实施前,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明确课程实施的载体,制定课程实施具体方案,细化考核标准和确定评价方法。
教学中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基本概念、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技术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法和城市轨道交通营销策略和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并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管理、票务管理和安检管理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设定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络和实训模拟、实地考察等方式搜集和熟悉相关知识,学生合作自主完成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运用及票务管理的学习,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并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二)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可采用实际举例、学生参与、实地考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在认识行车组织、客运管理、票务管理、安检管理、营销管理、乘务管理等基础上理解运营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上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三) 评价方法建议本课程考核原则是坚持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课程学时线上学时8线下学时40修读学期适用专业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审核人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思想及原理为主要理论架构,通过理论课的讲授与实践课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原理、模式和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实践技能。
1.2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站务系列岗位群(含站务员/客运员、值班员、调度员等)的分析,并兼顾学生后续发展(值班站长、副站长/站长、行车调度员等)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分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客流特性分析与服务原理、运输计划编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能力加强技术及提速运营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等七个方面,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参考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参考学分:3学分。
2.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基本管理能力,并为工作一段时间后,升迁到技术工作岗位或管理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2.1能力目标(1)能够熟悉运营调度组织相关常识,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2)能够根据客流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全日行车计划;(4)能够根据运输能力实际情况分析并优化运输方案;(5)能够在网络化运营组织模式下开展运营管理相关作业任务。
2.2知识目标(1)熟悉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组织结构,了解常见运营管理模式,掌握运营管理主要工作内容;(2)掌握客流预测与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客流特性,熟悉客流运营服务特点;(3)掌握运输计划的概念、组成,熟悉客流计划、全日行车计划、车辆运营计划、列车交路计划等相关知识点,掌握全日行车计划的编制程序及方法;(4)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力的相关概念,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能力、输送能力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5)熟悉加强线路通过能力、列车折返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措施,了解交错停站、分区运营和快慢车运营等典型运营模式;(6)掌握日常调度指挥工作流程,熟悉乘务管理相关知识点,熟悉系统运行质量分析;(7)熟悉换乘方向数、换乘时间等相关概念,熟悉网络化运营下的客流指标,了解共线运营等前沿管理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225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68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定位特殊乘客沟通技巧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
本课程介绍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过程中的不同场合下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手语,应急服务,提高学生的客运服务水平,能够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
(二)课程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2、按照真实情景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3、注重手语对话能力,提高学生手语沟通水平。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遵循“必须、够用”为度的思路,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通过毕业生进入地铁企业在服务项目中碰到的特殊乘客沟通问题,展开能力训练项目。
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地铁运营服务中应急处理服务特殊乘客的能力。
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地铁运营与管理人员的岗位分析和岗位服务规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该专业学生而进行的试用性课程尝试。
学生通过客运手语服务句型、相关专业词汇与术语的积累和强化、小组创设语境编排情景剧模拟演练,全面充分地调动学生将手语交流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兴趣。
尽可能考虑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地铁行业相关词汇或专业术语、缩略语(例如地铁线路、服务项目、岗位名称、相关设备名称、各项专业缩略语等)。
2、熟悉并运用相关的功能句型来表表达(问候、介绍、道歉、致谢、问询、指路、提供帮助等各种岗位服务项目用语)。
3、了解特殊乘客的心理服务,乘客急救等相关知识,为实际的沟通扫除障碍。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轨道交通专业手语,从事地铁运营与服务的基层工作。
2、能听懂特殊乘客的疑问或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帮助。
3、能在工作场所与特殊乘客进行基本的手语沟通和交流。
4、能用手语描述自己的岗位及工作职责。
(三)素质目标1、能够按照站务员工的工作规范完成各项工作,并养成良好的按操作程序办事的好习惯。
《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课程教课纲领一、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方向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
经过《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的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城市轨道车辆的使用流程,可以拟订简单的紧迫方案,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信息化管理的构成及其营运特征。
本课程的任务主假如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营运特征、设备管理、客流展望与剖析、营运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及增强、列车运转图原理级编制、列车运转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营运指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等内容。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系统的多个不一样功能子系统,进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营运组织概略有全面的认识。
2、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基础知识,认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营运特征、设备管理、客流展望与剖析、营运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及增强、列车运转图原理级编制、列车运转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营运指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等内容。
(二)能力目标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设备的基本使用能力及剖析能力,全面掌握不一样部门的管理要求及制度能力。
(三)素质目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有关观点,拥有进一步学习城市轨道交通有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素质。
二、学时分派建议表学时安排备注章节名称共计讲解多媒体1 城市轨道交通概括 42 2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 4 43 营运计划 6 614 列车运转图 6 2 45 列车运转调动指挥 4 46 车站行车组织 6 4 27 运输能力及增强举措 6 68 城轨交通车场作业组织 6 69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 6 610 城市轨道换乘枢纽 6 611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及事故处4 4 理12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 2 2授课合70计灵活 2总计72三、课程内容第 1 章城市轨道交通营运和发展1.1概括1. 2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略1. 3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管理1.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营运特征习题第 2 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2. 1列车运转设备2. 2客运服务设备2. 3其余设备习题第 3章营运计划3. 1客流计划23. 2 整日行车计划3. 3 车辆运用计划3. 4 列车开行方案习题第 4 章列车运转图4. 1 列车运转图的基本观点4. 2 列车运转图的图解表示与分类4. 3 列车运转图的因素4. 4 列车运转图的编制4. 5 列车运转图的检查与指标计算习题第 5 章列车运转调动指挥5. 1 轨道交通列车运转指挥5. 2 正常状况下的行车组织5. 3 非正常状况下的行车组织5. 4 运转质量剖析5. 5 列车运转调动规章系统习题第 6 章车站行车组织6. 1 车站概括6. 2 车站行车作业因素6. 3 车站行车作业6. 4 车站施工管理习题第 7 章运输能力及能力增强举措7. 1 概括7. 2 经过能力计算7. 3 经过能力与使用经过能力7. 4 运输能力与增强举措习题3第 8 章轨道交通车场作业组织8. 1 车辆基地概括8. 2 车辆基地的规划与设计8. 3 车辆检修设备与作业8. 4 车辆运用整备设备8. 5 车辆基地内的行车作业组织习题第 9 章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9. 1 客流展望与检查剖析9. 2 客运服务特色与组织流程9. 3 轨道交通服务管理9. 4 轨道交通服务举措习题第 10章轨道交通换乘枢纽10.1 换乘枢纽概括10.2 轨道交通枢纽概括10.3 轨道交通枢纽营运管理10.4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连接布局习题第 11章轨道交通事故及事故办理11.1 事故的影响因素11.2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类11.3 事故办理11.4 事故办理方案11.5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备11.6 安全营运控制系统习题第 12章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12.1 经济属性12.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412.3轨道交通领域的融资手段习题四、对学生能力培育的要求经过讲堂议论和习题的剖析与计算,重视培育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拟订营运管理特别是列车运转组织流程,对待问题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模板课程编码: 520304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学时: 64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一、前言1、课程性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是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全面传授运营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材与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教师与业界精英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相结合等原则,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拓展提高,加上课堂讨论、课内外练习、小组研究,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与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能够对城规交通的运营管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行车效率,为将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和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提供知识保障。
2、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思路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和发展本章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二、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特征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本章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一、列车运行设备二、客运服务设备三、其他设备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常用轨道交通设备的特点;掌握轨道交通设备的类型与原理。
2、使学生知道怎样能确保轨道交通设备可靠有效的工作。
第三章客运计划本章课时:8课时教学内容:一、客流计划二、全日行车计划三、车辆运用计划四、列车开行方案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客流、客流计划、行车计划等相关概念。
2、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全日行车计划编制方法及列车开行方案。
第四章列车运行图本章课时:4理论课时+6个实践课时教学内容:一、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二、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与分类三、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四、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五、列车运行图的检查与指标计算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