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监控监测方案

桥梁监控监测方案

桥梁监控监测方案
桥梁监控监测方案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5年5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1.1 项目概况 (2)

1.2施工监控监测主要依据 (3)

2 施工监控监测的目的 (4)

3 施工监控工作计划 (4)

4 本项目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5)

5施工监控监测方法 (5)

5.1仿真计算分析 (5)

5.2 既有桥梁变位监测 (6)

5.3施工异常情况的对策 (15)

6 监控技术方案保证措施 (15)

7 施工监控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16)

8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监控量测措施 (17)

9 桥梁监控监测费用测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位于昆明市盘龙区。现状两面寺立交是连接虹桥路及绕城高速的互通式立交,其中虹桥路呈东西走向,绕城高速呈南北走向。虹桥路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绕城高速相当于昆明四环,允许货车全日通行,主要承担过境交通流量转换功能,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km/h。寺瓦路起于虹桥路,止于两面寺立交,是一跳贯通昆明东二环及东三环的重要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40km/h。现状两面寺立交缺少右转入寺瓦路的匝道,为完善立交功能,解决两面寺立交桥底交通拥堵问题,本工程新建3条定向匝道实现虹桥路、绕城高速及寺瓦路的快速连接。

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的桥梁布置如下:

立交分为三层,地面层为改造拓宽的寺瓦路辅导和线位调整后的寺瓦路连接线,寺瓦路拓宽需要在既有桥左侧新建一座跨径20m,桥宽3.85m 的的预制空心板桥;因寺瓦路连接线线位调整,需新建一座跨径20m,桥宽11m、的预制空心板桥跨越凤凰河。

地上一层为虹桥路、绕城高速右转寺瓦路的高架A匝道,虹桥路拓宽,新增开口汇入绕城高速左转进入市区的匝道,然后通过绕城高速左转匝道直接分流进入寺瓦路。A匝道桥桥宽8m桥长322.0m,引道长度104.589m。桥梁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地上二层为寺瓦路上虹桥路高架B匝道和绕城高速的高架C匝道。B 匝道桥桥宽主要为10m和8m两种(其中有一联变宽),桥长639.0m,

引道长度为200.244m 。桥梁结构除上跨虹桥路采用一联37+60+37m 的钢混叠合梁外,其他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C 匝道桥桥宽均为8m ,桥长153m ,桥梁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瓦寺路

虹桥路虹桥路

虹桥路

虹桥

虹桥路

虹桥路虹桥匝道

加油站

站A匝道

B匝道C匝道

高速匝道

绕城

高速匝

城高速

虹桥匝道

绕城

瓦路

线东

瓦路

接线西

段市区

机场机场

市区图1.1-1桥梁总体平面布置图

1.2施工监控监测主要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2011)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5)《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6)《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2008);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10)《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10)《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3)本项目相关图纸、设计文件

2 施工监控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既有桥梁的监控监测,及时掌握匝道桥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影响,分析既有桥梁的稳定性,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以便引导正确施工。

3 施工监控工作计划

施工监控监测做为第三方参及项目建设,监控监测工作依据实体状态展开,监控监测进度的安排须配合施工方的施工进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监控监测工作安排如下:

1)主体结构施工前

(1)组织人员、仪器设备进场,并进行设备调试,对全体监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设计文件、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对施工方案的优化提出意见或建议;

(3)按照合同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完成详细的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2)桥梁施工过程中

(1)结合施工进度,在施工现场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在既有桥梁结构主要部位布置偏位、变形等测点,对结构偏位、主梁线形等进行跟踪监测;

(2)根据对施工现场实时监测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评估既有桥梁的状态,当结构偏位超限时,应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3)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

(1)施工监控总结报告的编写;

(2)人员、仪器设备的离场。

4 本项目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根据监控监测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监控主要内容如下:

1)仿真计算分析

2)既有桥梁变位监测

(1)基础沉降监测;

(2)既有桥梁墩顶偏位监测

(3)既有桥梁主梁线形监测;

3)施工程序及异常情况对策。

5施工监控监测方法

5.1仿真计算分析

施工监控监测方根据既有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变位情况,建立力

学分析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从而了解结构变位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判定既有桥梁的安全状况,科学指导施工行为,对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

本项工作我方拟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Midas Civil 2013进行。Midas Civil是为了能够迅速完成对土木结构的结构分析及设计而开发的“土木结构专用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软件”,功能齐全,完全满足本项目需要。

大型支架斜拉桥

钢管拱桥刚构桥

5.1-1 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功能简介

5.2 既有桥梁变位监测

5.2.1测试目的

为了确保该桥的正常运行,分析和总结在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的变形规律、发展趋势,研究施工过程对大桥变形的影响情况;对运既有的桥梁变形情况有更全面的把握,使监测数据基本能反应变化的真实情况,比较准确地评价既有桥梁的安全态势,并提供较为准确的分析,是桥梁变位监

测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基础沉降及墩顶偏位的长期观测,观测既有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有无沉降发生(特别是不均匀沉降)。

2、通过对桥面线形进行观测,掌握桥梁线型变化情况,并根据桥面线形的测试结果推断梁体有无出现下挠,整体刚度有无出现弱化。挠度是桥梁结构最重要及最直观的指标之一,保证匝道桥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

5.2.2测试方法

要测量既有桥梁基础沉降、墩顶偏位及桥面的线形的变位情况,应建立相应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观测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线形(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本桥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桥梁结构,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

3)线形(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结构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4)每次变形观测时,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观测人员基本固定,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应定期对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进行观测,建网初期宜每天观测一次;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

5)桥面线形测量(纵断面高程测量)采用三等水准精密测量进行闭合测量。

6)高程测量的控制网,可布设成闭合环、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7)水准基准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墙上水准点。当受条件限制时,在变形区也可埋设深层金属管水准基准点。

8)高程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能够反映结构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结构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5.2.3测量仪器

用全站仪系统(或水准仪)测量桥梁各测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详见图5.2-1、图5.2-2。

图5.2-1全站仪(GPT-6001CLP)图5.2-2水准仪(DSC-32T)

5.2.4测点布置

1)绕城高速匝道6测点布置

对新建A匝道及绕城高速匝道6连接处的既有桥梁结构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为邻近匝道连接处2跨范围内的桥梁进行监测,详见图5.2-3~5.2-8。

图5.2-3匝道6既有桥梁结构测点布置立面图

台身

图5.2-4匝道6既有桥梁0#桥台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测点测点

图5.2-5匝道6既有桥梁1#、2#桥墩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图5.2-6匝道6既有桥梁0#台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测点

测点测点

盖梁

测点

图5.2-7匝道6既有桥梁1#、2#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

图5.2-8匝道7既有桥梁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

2)绕城高速匝道7测点布置

对新建A 匝道桥台处的绕城高速匝道7上的既有桥梁结构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为邻近A 匝道桥台处2跨范围内的桥梁进行监测,详见图5.2-9~5.2-12。

图5.2-9匝道7既有桥梁结构测点布置立面图

测点

测点

台身

图5.2-10匝道7既有桥梁0#台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图5.2-10匝道7既有桥梁1#、2#桥墩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台帽

测点测点

图5.2-11匝道7既有桥0#梁台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盖梁

图5.2-11匝道7既有桥梁1#、2#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线形测点线形测点线形测点

图5.2-12匝道7既有桥梁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3)绕城高速匝道9测点布置

对新建A匝道桥台处的绕城高速匝道9上的既有桥梁结构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为邻近A匝道桥台处5跨范围内的桥梁进行监测,详见图

5.2-9~5.2-12。

线

1

墩顶偏位测点1

线

2

线

3

线

4

线

5

线

6

线

7

线

8

线

9

线

10

线

11

线

12

线

13

线

14

线

15墩顶偏位测点2墩顶偏位测点3墩顶偏位测点4墩顶偏位测点5墩顶偏位测点6

地面线

基础沉降测点1基础沉降测点2基础沉降测点3基础沉降测点4基础沉降测点5基础沉降测点6

新建B匝道

0#台1#墩2#墩2#墩2#墩5#墩图5.2-9匝道9既有桥梁结构测点布置立面图

测点测点

台身

图5.2-10匝道9既有桥梁0#桥台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图5.2-10匝道9既有桥梁1#~5#桥墩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测点测点

台帽

图5.2-11匝道9既有桥0#梁台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图5.2-11匝道9既有桥梁1#~5#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图5.2-12匝道9既有桥梁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

4)虹桥路跨线桥测点布置

新建B 匝道上跨虹桥路,拟对虹桥路既有桥梁进行结构监测,监测范围为B 匝道及虹桥路交叉点处5跨范围内的桥梁进行监测,详见图5.2-7~5.2-15。

线形测点1墩顶偏位测点1线形测点2线形测点3线形测点4线形测点5线形测点6线形测点7线形测点8线形测点9线形测点10线形测点11线形测点12线形测点13线形测点14线形测点15

墩顶偏位测点2墩顶偏位测点3墩顶偏位测点4墩顶偏位测点5墩顶偏位测点6地面线

基础沉降测点1基础沉降测点2基础沉降测点3

基础沉降测点4基础沉降测点5

基础沉降测点6

新建B匝道

1#墩(台)

2#墩

3#墩

4#墩

5#墩

6#墩

图5.2-7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测点布置立面图

图5.2-8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1#墩(台)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图5.2-9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2#、3#、4#、6#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图5.2-10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5#基础沉降测点断面图

图5.2-11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1#墩(台)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图5.2-12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2#、3#、4#、6#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图5.2-13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5#墩顶偏位测点断面图

图5.2-14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一)

图5.2-15虹桥路既有桥梁结构梁体线形测点断面图(二)

5.2.5监测时机及频率

既有桥梁变位观测时机及频率:新建桥梁基础施工时,每天观测一次;基础施工完毕后每周进行一次观测。

5.3施工异常情况的对策

当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意外事故的情况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施工状况做出评价,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并提出处理建议,供有关方参考同时通知相关单位并提供相应的测量数据及分析报告,组织本单位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协助和指导。

6 监控技术方案保证措施

我们将本着“态度热情,严谨务实,科学监控,数据可靠”的原则,尽职尽责地做好监控测试工作。桥梁施工监控测试对周围的环境、温度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在夜间测试效果较好。测试人员除按正常状况完成测试外,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方有特殊要求需专门测试或夜间测试,我方将无条件实施,24小时内做到随叫随到,保质保量做好监控工作。为了保证施工监控的技术质量,我单位中派出的监控人员均是从事桥梁施工监控多年的、具有丰富的施工监控经验和事故处理经验。为了有效地保证施工监控的技术质量,监控项目部拟成立一个由我院资深桥梁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

组,专家顾问组由王正仪、段美贵、管敏鑫等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王正仪任组长,当施工现场出现意外事故或技术问题时,专家组负责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和意见,供有关方参考。

7 施工监控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有效地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和保障施工监控的技术质量,本监控项目拟建立如下施工监控质量保证体系(图7-1):

图7-1 施工监控质量保证体系图

8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监控量测措施

1 . 安全文明施工监控量测措施

1)在开展监控工作时,所有技术人员都要事先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对现场工人,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力争作到安全、文明作业;

2)所有参及施工监控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购买人身安全保险;

3)监控项目部设置兼职安全工作员一名,随时监控全管段安全监控施工状况。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并进行整改;

4)督促监控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下设的各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记录;

5)在施工监控实施细则中必须制定安全技术规范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应针对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工程结构、作业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6)要求监控人员进入施工场地时,必须戴安全帽;

7)不可避免在夜间作业时,应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8)严格按《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管理;

9)加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0)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11)完善安全设施;

12)注意防雷雨和大风。在暴风和大雨天气下要停止施工,请专业人员对高墩的避雷设施及其接地状况进行检查,以便整改;

13)注意所有施工电力线路及配电板、配电箱的安装规范;

14)注意所有电路接头及用电器的防雨水工作,防止漏电;

15)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以维护良好的施工环境。

2. 人员安全管理措施

1)监控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滑软底胶鞋;

2)监测人员夜间测量时,必须穿戴反光背心,并摆设锥形桶;

3)桥下作业应注意高空坠物,桥上作业应注意不要靠边站立,如需要临边作业,应系好安全带;

4)非驾驶人员严禁驾驶工作用车,违规者每次罚款50元,因违规驾车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负;

5)人员外出必须向负责人说明,擅自外出而出现意外者,后果自负;

6)爱护公共卫生,不得故意毁坏公共财物,毁坏或遗失公共财物必须照价赔偿;

7)监测人员上工地时,不能喝酒,不能疲劳作业。

3. 测试仪器及数据安全管理措施

1)测试仪器要轻拿轻放,测试过程中将仪器紧握,以免摔坏或被别的事物(如:车辆、人员等)撞倒;仪器用完后立即进行装箱,并放在安全的位置或者车中;

2)保持仪器的整洁卫生,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核,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保存好监测原始记录,并及时把数据保存为电子文档,并进行多次备份;

4)重要数据应及时整理并做好记录或打印保存。

4. 人员生活财产安全管理措施

1)离开时,要锁好门窗,不要让陌生,不相关的人员进入,保管好自己的财务,以免发生丢失;

2)较长时间的外出办事,离开前应注意办公室或卧室里各种电源是否切断,照明是否熄灭;

3)冬天在进行烤火取暖过程中,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做到人离开火熄灭,以免发生火灾事故。

5.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超速,违规操作;

2)驾驶员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确保行车安全;

3)时常检查汽车情况,严禁车辆带病上路,保证工地的用车;

4)行车进入施工现场时,驾驶员要注意将车停在视线比较好的宽阔地带,以免和施工车辆发生不必要的碰撞,同时必须将车停在安全的地方,注意空中物体的掉落,以免伤及人员、损坏车辆。

6.环保监控量测管理

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桥梁施工息息相关,环保措施必须到位,为了使施工监控工作的开展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工作,

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执行规如下: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5)《新建铁路至线施工图安县隧道设计图》(成兰施隧-01) (6)《新建铁路至线施工图柿子园隧道设计图》(成兰施隧-02)(7)《新建铁路至线参考图隧道施工工法及辅助措施》(成兰隧参(11)19) 2 工程概况 安县隧道位于安县-高川区间,为双线隧道,单洞合修。进口里程 D2K73+335,出口里程D2K76+350,全长3015m。隧道洞身位于半径为3504.525的右偏曲线上,进出口均位于直线上,线路纵坡为17.8‰的单面上坡,轨顶面高程为674.101~727.768。隧道进口接路基工程,出口紧邻睢水河双线大桥,隧道最大埋深320m。 柿子园隧道位于安县-高川区间,为双线隧道,高川车站伸入隧道出口端;进口D2K76+696~D3K87+350段10654m为单洞合修隧道,其

余段为双洞分修隧道。除进出口均位于直线上外,隧道洞身有2处左偏曲线和2处右偏曲线,线路纵坡为17.8‰及6‰的单面上坡。进口里程D2K76+696,左线出口里程D2K90+765,右线出口里程YD2K90+758,单双线分修起点里程D3K87+300=YD3K87+345.59,隧道左线全长14069m,分修段右线全长3412.41m。轨面高程为733.927~980.048m。本标段施工里程D2K76+696~D3K85+560,共8864m,单洞合修。 3 量测目的 (1)为了掌握隧道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信息及稳定程度并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作业,保证施工安全。 (2)经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及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4 作业准备 4.1 业技术准备 编制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施工图纸,熟悉监控量测规和技术标准。制定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对量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熟悉量测方法和技术。 4.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配置监控量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满足监控量测人员工作需要。

桥梁监控测量方案

桥梁监控测量方案 导线控制测量、桥轴线测量控制、墩、台、桩定位测量、支座垫石施工放样和支座安装、桥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1、导线控制测量 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点,用全站仪(必要时用GPS)补测导线点,并形成三维导线控制网进行桥轴线平面位置控制。经环导闭合测量,角度闭合差、坐标闭合差均满足一级导线技术要求。 2、桥轴线测量控制 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及施工图提供的桥轴线控制点坐标,用坐标放线法进行各匝道桥桥轴线恢复测量。即以桥轴线长度作为一个边,而布置成闭合导线,再采用坐标法施放轴线上各点。 3、墩、台、桩定位测量 施工阶段测定桥轴线长度,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起施工放样墩、台、桩的平面控制。墩、台、桩定位测量的内容就是准确定出桥墩、台、桩的中心位置和它的纵轴线。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墩、台、桩设计坐标,按坐标反算求出坐标法的放样数据,用以施放墩、台、桩平面位置。同时采用坐标法,在不同曲线控制点、交点设站,直接测距,对施放的墩、台、桩位置进行复核验证。 (1)桩基础钻孔定位放样 根据设计图计算出每个桩基中心的放样数据,设计图纸中已给出的数据也应经过复核后方可使用。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 (2)承台施工放样 用全站仪坐标法放出承台轮廓线特征点,供安装模板用。通过吊线法和水平靠尺进行模板安装,安装完毕后,用全站仪测定模板四角顶口坐标,直至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用水准仪进行承台顶面的高程放样,其精度应达到四等水准要求,用红油漆标示出高程相应位置。 (3)墩身放样 桥墩墩身形式多样,大型桥梁地般采用分离式矩形薄壁墩。墩身放样时,先在已浇筑承台的顶面上放出墩身轮廓线的特征点,供支模板用(首节模板要严格控制其平整度)。用全站仪测出模板顶面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并与设计值相比较,

特大桥施工监控方案

精品文档 G351线LJ2标段灵关河2号大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七月 . 精品文档

监控实施方案 四川省雅安市公路管理局 委托单位: 351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国道项目名称:号大桥施工监控LJ2标段灵关河2 项目负责: 方案编制: 方案复核: 方案审核: . 精品文档 目录............................................................................................................... 1.一、桥梁概况及施工监控编制依据................................................................................................................................................... 1.1.1桥梁概况.................................................................................................................................... 2施工监控编制依据 1.2................................................................................................................... 3二、施工监控的目的内容与原则............................................................................................................................... 3.施工监控工作的目的 2.1 ............................................................................................................................... 4.施工监控工作的内容2.2 ....................................................................................................................................... 5施工监控的原则2.3 建立施工控制体系................................................................................................................................52.4施

桥梁监控方案参考

桥梁监控方案参考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目录

XXXX连续箱梁桥施工监控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主箱梁预应力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主梁采用C50混凝士,按照悬臂现浇法施工。下部采用板式墩身,钻孔灌注桩基础。 本桥采用节段悬臂灌注法施工。先由0#段对称向两侧悬臂施工,形成单“T”,先合拢边跨,再合拢中跨,完成梁部施工。主梁最大悬臂施工长度64m,分成18个悬臂段,边跨直线段长22.85m,再边墩旁搭设支架现浇施工。 桥梁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荷载取按公路——I 级的倍,温度作用、汽车制动力及冲击力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规定计算。 二、施工控制的目的、意义 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从开工到成桥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结构要经过多次体系转换,结构内力和变形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并决定成桥后结构的受力及线形。由于各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使得实际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状态几乎不可能与设计状态完全一致,施工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

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施工沿着预定轨道(能达到成桥设计目标的施工路径)进行,从而保证主梁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15mm),成桥后主梁各控制点的标高与设计值最大相差控制在30mm以内,成桥后主梁各控制截面的内力与设计值最大相差控制在10%以内。 总之,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施工过程中主桥结构的安全、桥梁顺利合拢、桥梁成桥受力状态及合拢后桥面线形良好。三、施工监控方法和依据 本桥采用悬臂施工,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由于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梁段)几何状态(平面、立面)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所以,施工控制主要采用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法,主要体现在施工控制结构仿真分析、施工监测(包括结构变形与应力监测)、施工误差分析与后续施工状态预测、梁段施工立模标高提供等几个方面。 (一)施工控制方法 大跨度连续梁桥,悬臂施工中每个节段的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模型中计算参数的取值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弹性模量、材料的容重、徐变系数和预应力张拉力与施工中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以及环境温度、临时荷载的影响。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控制调整量,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来修正计算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T10标长基岭隧道、龙归隧道 施工监控量测专项计划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隧道集团广乐高速T10标项目部 二零一零年七月

乐昌至广东高速公路T10表标段内共有2隧道,分别为长基岭隧道和龙归隧道。其中长基岭隧道为特长隧道,是广乐高速控制性工程,长基岭隧道左线长3920m,右线长3940m;龙归隧道右线长640m,左线长565m。长基岭隧道位于粤北凹褶束~韶关凹褶中的天门坳隆起地区,地层复杂、断层发育。断裂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南北向。隧道穿越14条断层破碎带或岩溶侵蚀破碎带。龙归隧道位于湘粤坳褶束的粤北凹褶束,以华夏构造为主体,形成以南北向褶皱-瑶山复背斜的褶皱和盆地。断裂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东向。隧道穿越1条断层破碎带。隧道开挖埋深浅、跨度大,采用的支护措施和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施工中各种工法转换复杂,因此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经济、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全过程监控量测措施,以根据监测信息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积极优化与调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了解围岩动态变化,掌握最佳工序过程,从而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并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 1 监测目的和意义 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动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隧道安全开挖的基础。在施工中,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控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施工,积累资料并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类比依据;同时预测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了解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监测结果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达到信息化施工之目的。 (2)通过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监测,及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4)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支护结构的围岩压力分布受支护方式、支护结构刚度、施工过程和被支护围岩种类的影响,通常很复杂,现行设计分析理论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积累完整准确的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监测结果,对于总结工程经验,完善设计分析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2 监测的主要技术依据 2.1 执行的技术标准

施工监测方案-副本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设计概况 (1) 1.2、环境情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1) 3.1 监测目的 (1) 3.2 监测的原则 (2) 3.3监测的内容 (2) 四、监控量测方案 (3) 4.1、测点布置原则 (3) 4.2、地表沉降监测 (4) 4.3、地下管线监测 (9) 4.4、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10) 4.5、水位观测 (11) 4.6、拱顶监测 (11) 五、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预警及内业整理 (14) 5.1、数据采集 (14) 5.2、数据整理 (14) 5.3、数据分析 (14) 5.4、安全预报和反馈 (15) 5.5、监控量测三级预警及内业整理 (15) 六、监测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措施 (19)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南湖路站~金岭路站区间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线路出南湖路站后,下穿金阳二手车市场、龙潭路、金阳新世界2E地块(碧潭五区),然后沿诚信北路敷设至金岭路站。区间全长788m,为双洞单线隧道,线间距12~14m,隧顶埋深6.5~10m。区间施工竖井设在右隧右侧市政道路绿化带上,横通道中线与线路相交于YDK13+760(=ZDK13+763.675)里程处,竖井距南湖路站377m,距金岭路站411m。竖井横通道与正洞相连,呈90°与正洞正交。 1.2、环境情况 竖井内净空尺寸为 6.0×8.0m,井深22.2m,横通道长25.6m,开挖宽度×高度=6.6X9.3m。竖井所处地层至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红黏土、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井深及横通道主要位于黏土层内,井底位于中风化灰岩内。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T 8-200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7、《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三、监测目的、原则及内容 3.1 监测目的 (1)保证施工安全 当地铁基坑开挖工程遇到软弱地层、高地下水位以及周围环境限制条件严格时,基坑开挖后必须采取围护结构体系或者利用地下室结构形成围护结构体系,才能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则需要对地基及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受力变形和位移等参量进行施工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完整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C17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 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 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

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 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四、监控量测管理 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4、各预埋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能任意撤换和避免破坏。 5、按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在做好现场量测工作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内业资料并分类归档,按规范要求做好量测竣工文件。 6、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 图一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桥梁监控量测实施计划方案

桥梁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五实施本项目监测大纲 1桥梁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1.1监测技术方案 1.1.1监测目标 坝溪大桥和马溪河大桥施工控制将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程序和工艺进行,本桥施工控制实现的目标主要有:通过调整拱架立模标高,控制拱架和拱圈线形,以保证成桥线型光顺,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应使桥面线型在经过若干年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后也满足使用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拱架和拱圈的应力控制在预想和容许围,以保证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测量的应力同时可以校核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1.1.2监测容 对混凝土浇筑过程拱圈应力、变形进行监测坝溪大桥和马溪河大桥拱圈采用分次浇筑,在拱架荷载和拱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拱架关键部位的应力和拱架变形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1)拱架关键部位的应力监测 为避免拱圈浇筑过程中拱架应力过高导致结构破坏,需在拱架拱脚位置、跨中位置、1/4跨位置设置拱架应变计,随时监测这些关键部位应力。 2)拱架变形监测 为防止拱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架发生异样变形,需在拱架跨中

截面和1/4跨截面的上下游两侧均设置挠度观测点和轴线偏差测点,测量仪器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 1.2监测实施组织 施工监控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计算或实践技术问题,它是一项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监控等单位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施工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地按照监控单位提出的监控数据进行施工,并将施工结果及时反馈给监控单位进行误差分析,便于监控单位及时预报下一节段的施工控制数据,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监控实施组织,建议这一实施组织分两个层次开展工作,即成立施工监控领导小组与施工监控工作办公室。 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组长由业主担任,设计、施工、监理、监控单位派员参加,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施工监控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监控单位常驻工地的项目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处理施工监控的有关日常事项。 在这个组织机构中,各方密切配合,各行其责: 业主单位:统一协调各方关系,主持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设计单位:密切配合施工和监控单位的工作,对监控单位发出的主要监控指令予以确认,对施工中出现的需要变更的问题予以解决,及时调整或确认施工监控的目标状态,保证桥梁以理想状态投入营运阶段。 监理单位:接受监控单位提交的监控数据,向施工单位发布监控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统,在两岸的基准点之间应布置了一条过江水准线路。 四、方法与成果精度 1)GPS定位系统测量平面基准网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考虑到基准网边长相差悬殊,对基准网边长相对精度应达到不低于1/120000和边长误差小于±5mm的双控精度指标;由于工作基点多位于大桥桥面,它们与基准点之间难以全部通视,可采用GPS定位系统施测。为了在观测期间不中断交通,且避开车辆通行引起仪器的抖动和干扰GPS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对设置在桥面工作基点的观测时段应安排在夜间作业,尽可能使其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长沙市渔业路及延伸道路工程 下穿京广铁路段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目录 1、监控量测的目的 (3) 2、监控量测的项目 (3) 3、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 (3) 4、测点设置要求及测设工具 (4) 5、量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5) 5.1、水平收敛量测 (5) 5.2、拱顶下沉量测 (6) 5.3、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7) 6、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的要求 (9) 7、监控量测规范要求 (9) 8.监控量测仪器及量测作业要求 (10) 8.1.量测仪器 (10) 8.2.量测作业要点 (11) 9、量测的管理及人员配备 (12) 9.1、量测的管理 (12) 9.2、量测人员配备 (12) 10、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图 (12)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监控量测的目的 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仅监测地层、围护结构体系、浅埋段围岩、支护动态,及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通过对两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和既有建筑的安全。 2、监控量测的项目 2.1、必测项目是施工中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它包括: (1)洞内外观察 (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 (3)拱顶下沉的量测。 (4)地表沉降 2.2、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它包括: (1)围岩压力 (2)钢架压力 (3)隧底隆起 3、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 3.1、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观察,地质及支护状况的观察,对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等十分重要,所以地质观察和记录对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3.2、洞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观察。 3.3、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其间距按表1采用。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内

监控量测管理规定new

监控量测管理规定n e w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土建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二零零五年五月

目录 总则 (1) 监测各方职责 (2) 监测成果报告及异常数据处理程序 (6) 附件1 北京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监测体系管理框图 附件2 监控量测成果报告报送工作程序 附件3 监测异常情况处理程序框图 一、总则 1.为确保地铁建设工程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加强地铁建设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工作,保证监测成果及时有效地为地铁工程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北京地铁四号线、十号线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工作。 3.监控量测工作是为动态描述地铁土建施工期间结构自身、地下管线及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工程施工期间变形监测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为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依据,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更加安全、可靠。 4.监控量测工作内容包括土建施工阶段的结构变形监测及对周边影响范围内地表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变形监测。5.监控量测管理体系包含第三方监测(地铁沿线影响范围内的道路、桥梁、建筑物)、施工监测(在施结构)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桥梁监测及降水监测。

6.监控量测及其信息反馈是提出安全预警,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的依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建筑构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7.监测各方应根据工程所处地层岩土条件、埋深和结构特点、支护类型、开挖方式以及环境状况等因素认真编制监控量测方案。8.参与地铁施工建设的各单位有关监测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地铁监控量测的重要性及特点,严格管理,精心施测,确保数据精确。9.北京地铁新建线路工程全线分区段施工,开工时间、施工方法、承包商不同,参与地铁施工监测的监测单位要密切配合施工进度进行监控量测工作。 10.各监测单位均有责任和义务保证监测点不丢失、损毁。11.为了确保地铁测量精度,监测单位应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检定,保持监测工作人员的稳定。 12.本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地铁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提高地铁工程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水平。 二、监测各方职责 科技部 组织有关专家或咨询组对涉及地铁施工的监测方案进行审查。为工程监控量测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会同工程部制定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工作管理办法 工程部

既有桥梁监控监测方案(最终1)

昆明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 既有桥梁施工监控监测方案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5年5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项目概况 (2) 施工监控监测主要依据 (3) 2 施工监控监测的目的 (4) 3 施工监控工作计划 (4) 4 本项目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5) 5施工监控监测方法 (5) 仿真计算分析 (5) 既有桥梁变位监测 (6) 施工异常情况的对策 (13) 6 监控技术方案保证措施 (13) 7 施工监控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14) 8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监控量测措施 (15)

1 工程概况 项目概况 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位于昆明市盘龙区。现状两面寺立交是连接虹桥路与绕城高速的互通式立交,其中虹桥路呈东西走向,绕城高速呈南北走向。虹桥路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绕城高速相当于昆明四环,允许货车全日通行,主要承担过境交通流量转换功能,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km/h。寺瓦路起于虹桥路,止于两面寺立交,是一跳贯通昆明东二环与东三环的重要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40km/h。现状两面寺立交缺少右转入寺瓦路的匝道,为完善立交功能,解决两面寺立交桥底交通拥堵问题,本工程新建3条定向匝道实现虹桥路、绕城高速与寺瓦路的快速连接。 两面寺立交连接寺瓦路工程的桥梁布置如下: 立交分为三层,地面层为改造拓宽的寺瓦路辅导和线位调整后的寺瓦路连接线,寺瓦路拓宽需要在既有桥左侧新建一座跨径20m,桥宽的的预制空心板桥;因寺瓦路连接线线位调整,需新建一座跨径20m,桥宽11m、的预制空心板桥跨越凤凰河。 地上一层为虹桥路、绕城高速右转寺瓦路的高架A匝道,虹桥路拓宽,新增开口汇入绕城高速左转进入市区的匝道,然后通过绕城高速左转匝道直接分流进入寺瓦路。A 匝道桥桥宽8m桥长,引道长度。桥梁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地上二层为寺瓦路上虹桥路高架B匝道和绕城高速的高架C匝道。B匝道桥桥宽主要为10m和8m两种(其中有一联变宽),桥长,引道长度为。桥梁结构除上跨虹桥路采用一联37+60+37m的钢混叠合梁外,其他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C匝道桥桥宽均为8m,桥长153m,桥梁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跨青岛南路特大桥连续梁 (60m+100m+60m) 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山东广信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九月

目录 1. 施工监控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编制依据及计算分析软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施工监控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施工监控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4.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施工监控分析计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施工控制计算考虑的主要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施工监控分析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立模标高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参数识别与误差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施工监控实施细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施工线形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基准点和梁段测点的埋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 箱梁悬浇施工控制测量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 箱梁体系转换及合龙的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 影响箱梁挠度变形的因素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施工倾覆力矩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温度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6.现场监测数据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7.监控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安全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监控方案(参考)

目录 一、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控制的目的、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监控方法和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控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监测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控制的技术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控制误差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参数识别及实时跟踪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预告主梁下阶段立模标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模型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过程的参数监测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控制截面应力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梁温度观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梁标高观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主梁平面位置及桥面横坡观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混凝土收缩徐变参数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钢铰线管道摩阻损失的测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混凝土弹性模量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混凝土容重的测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 一施工测量 ㈠、测量控制点的移交和复测 工程上场后,由施工测量人员负责与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范围测区内有关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中线控制桩点等基本数据测量资料的移交工作,并按规定作好交接手续;同时在收到基本数据测量资料后进行复核验算和复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实施工程施工所需的施工测量工作。 ㈡、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工作选派有经验的专业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精密仪器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数据资料研究布设自己的控制网点,增设的控制网点与监理工程师提供的三角网点和水准网点的基本数据完全吻合,同时满足规定的施测精度。 (2)、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基本数据测量资料精确地测定建筑物的位置,进行施工放样和全部测量数据的计算工作。 (3)、在放测前10天将有关施工测量的意见报告(一式五份)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和计算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设置等。 (4)、施工全过程中,保护和保存好施工范围内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控制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破坏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共同协商补救措施。 (5)、全部测量数据和放样均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必要时在监理工程师的直接监督下

进行对照测量。 二工程施工的监控量测 本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由于基坑开挖、降水施工对地层产生扰动,有可能引起地表、附近重要或高大建筑物变形或沉陷,危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监控量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修正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变更施工方法,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 ㈠、监控量测的目的 工程上场伊始,组织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专业监测小组,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以达到下列目的: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推进。 2、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位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优化设计,使围护结构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效果。 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周围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以确保其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4、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降水效果及对周围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 5、通过监控量测,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 6、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

特大桥施工监控方案

G351线L J2标段灵关河2号大桥施工监控实施案 ..

二O一五年七月 监控实施案委托单位: 省市公路管理局 项目名称:国道351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LJ2标段灵关河2号大桥施工监控 项目负责:案编制:案复核:案审核: ..

目录 一、桥梁概况及施工监控编制依据 (1) 1.1桥梁概况 (1) 1.2施工监控编制依据 (2) 二、施工监控的目的容与原则 (3) 2.1 施工监控工作的目的 (3) 2.2 施工监控工作的容 (4) 2.3 施工监控的原则 (5) 2.4建立施工控制体系 (5) 2.5施工控制中的现场测试 (7) 2.6施工控制中的实时测量 (8) 2.7施工控制其它工作 (11) 三、施工控制的组织管理系统 (12) 3.1施工控制领导小组 (12) 3.2施工控制工作小组 (12) 3.3数据传递路线 (13) 3.4对施工单位的协作事项要求 (13) 3.4.1提供实际的施工步骤安排计划 (13) 3.4.2对施工现场的要求 (13) 3.5确保施工监控量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及体系 (13) 3.6服务承诺 (16) 3.7项目人员安排 (16)

附表 (1)

一、桥梁概况及施工监控编制依据 1.1桥梁概况 灵关河2号桥位于市芦山县西约5.0km,横跨灵关河。乐英岸行政区划隶属市芦山县思延乡西河村,宝兴岸行政区划隶属市天全县老场乡禾林村。灵关河2号桥全长194m,宽10米,起止桩号为K18+966.191~K19+160.191m,设计标高774.163~777.193m。桥型采用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悬链线箱形拱,主桥主净跨径L0=115米,拱轴系数m=1.6,净矢跨比为1/5.5,正拱正置,预制吊装施工。主拱横断面由5个箱组成,单箱宽1.6m,拱圈横断面全宽8m;单箱预制高度2.1m,拱背设置10cm厚的现浇层。拱上结构为立柱(横墙)、盖梁、钢筋混凝土Π形梁;引桥上部结构为(2×11m)+(4×11m)钢筋混凝土Π形梁,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墩,交界墩为双柱式矩形变截面实心墩;实体拱座,桩基,桩柱式桥台。灵关河2号桥总体布置图如图1所示。

桥梁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桥梁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五实施本项目监测大纲 1桥梁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1.1监测技术方案 1.1.1监测目标 坝溪大桥和马溪河大桥施工控制将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程序和工艺进行,本桥施工控制实现的目标主要有:通过调整拱架立模标高,控制拱架和拱圈线形,以保证成桥线型光顺,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应使桥面线型在经过若干年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后也满足使用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拱架和拱圈的应力控制在预想和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测量的应力同时可以校核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1.1.2监测内容 对混凝土浇筑过程拱圈应力、变形进行监测坝溪大桥和马溪河大桥拱圈采用分次浇筑,在拱架荷载和拱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拱架关键部位的应力和拱架变形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1)拱架关键部位的应力监测 为避免拱圈浇筑过程中拱架应力过高导致结构破坏,需在拱架拱脚位置、跨中位置、1/4跨位置设置拱架应变计,随时监测这些关键部位应力。 2)拱架变形监测 为防止拱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架发生异样变形,需在拱架跨中

截面和1/4跨截面的上下游两侧均设置挠度观测点和轴线偏差测点,测量仪器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 1.2监测实施组织 施工监控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计算或实践技术问题,它是一项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监控等单位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施工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地按照监控单位提出的监控数据进行施工,并将施工结果及时反馈给监控单位进行误差分析,便于监控单位及时预报下一节段的施工控制数据,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监控实施组织,建议这一实施组织分两个层次开展工作,即成立施工监控领导小组与施工监控工作办公室。 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组长由业主担任,设计、施工、监理、监控单位派员参加,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施工监控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监控单位常驻工地的项目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处理施工监控的有关日常事项。 在这个组织机构中,各方密切配合,各行其责: 业主单位:统一协调各方关系,主持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设计单位:密切配合施工和监控单位的工作,对监控单位发出的主要监控指令予以确认,对施工中出现的需要变更的问题予以解决,及时调整或确认施工监控的目标状态,保证桥梁以理想状态投入营运阶段。 监理单位:接受监控单位提交的监控数据,向施工单位发布监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