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话语理论与翻译活动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7
从权力话语理论看文化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于 洁, 田 霞(怀化学院外语系,湖南怀化418008)摘 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
针对目前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基于权力话语理论,提出文化的有意误译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并且译者主体的能动性必然受制于权力话语。
关键词:权力话语; 文化误译; 译者主体性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0)12-0103-03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 from the Power and DiscourseYU Jie, TIAN Xia(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uaihua University ,H uaihua,H unan 418008)Abstract :With the cul tural turn in the translation,proper and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mistranslation in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it holds that intentional mi stranslation i 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ubjectivi ty of the translator,the initiative of which is bound to be restricted by the doctrine of power and discourse.Key words :power and discourse; cultural mis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收稿日期:2010-11-20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课题 !权力话语∀与译者主体性研究 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C654。
从权力话语理论看异化翻译异化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语言和文化特征完全置换为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征,忽略了原著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导致翻译成品与原文有很大差异,并且会对目标语读者产生误解。
从权力话语理论的角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异化翻译的本质。
权力话语理论认为,社会中存在着多种话语,而每种话语都有其特定的权力地位。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权力地位。
翻译是一种话语行为,同时也是涉及到权力的行为。
在翻译中,原文作者拥有原始的话语权力,而翻译者作为中介,在翻译过程中也扮演着话语权力者的角色。
异化翻译中,翻译者将目标语文化的权力话语置于首位,从而忽略了原文作者的权力话语。
在异化翻译中,往往会将原著作者的话语权力放弃,脱离其文化背景和语境,完全根据目标语文化的特征进行翻译。
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原著作者话语权力的剥夺,也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成品与原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会让目标语读者对原作者的意图和文化背景产生误解。
同时,异化翻译也会对目标语文化产生影响。
由于翻译成品已经完全依据目标语文化的特征进行了翻译,所以可能会产生目标语文化中原本不存在的度量和评价标准。
这种情况下,从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异化翻译可能并不利于不同文化间的沟通。
因此,我们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著作者的权力话语。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保留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以确保翻译成品与原文之间的一致性和一致性语词权力。
当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在目标语文化中介绍原著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意图,以增强跨文化的沟通效果。
权力话语理论与翻译理论和实践
郝吉环
【期刊名称】《语言与翻译(汉文版)》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力话语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诸多领城,对整个西方文化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实际上,翻译不是纯粹的文本间的信息转换,而是一种复杂的由权力话语操控的产物.所以,翻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应借助权力话语理论来展开和进行.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郝吉环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权力话语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J], 伍忠丽
2.从权力话语到话语权力r——兼对福柯话语理论的一种哲学批判 [J], 李智
3.权力的控制及颠覆——以权力一话语理论解读普拉斯的诗作《爹爹》 [J], 赵越
4.权力网中的权衡和中和——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看译者的选择 [J], 费银平
5.权力话语理论下《曼斯菲尔德庄园》女性的言说之路 [J], 侯娟娟;刘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权力话语理论看异化翻译(1)摘要:福柯权力话语理论阐述了权力、知识和话语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知识是权力的象征,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控制知识权力话语的文化力量能够实现其文化控制地位。
强势文化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文化交流中获取说话的权力,并对弱势文化进行操控。
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势必会受到这种文化霸权的影响,这体现在译者对翻译题材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中。
翻译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工具,而是一种在不同的权力话语制约下的对话与交流。
弱势文化通过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介绍自己本民族的优质文化,有利于抵制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
关键词:权力话语;强势文化;弱势文化;异化翻译Abstract:Foucault's power discourse theory elabor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wer, knowledge and discourse, ie, knowledge is the symbol of power and discourse is the representative form of power, but the culture controlling the discourse of knowledge power can realize its predominance over all the three factors Powerful cultures gain the discourse right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weak cultures by virtue of its advanced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As the integral part of the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translation will be inevitably influenced by this kind of cultural hegemony This is manifested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themesto be translated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ranslation is therefore no longer merely the instrument of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but a dialogue or communication means restricted by different power discourses Recommending their own superior cultures through picking out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proper foreignization, the weak cultures will gain the advantage to resist more efficiently the hegemony of powerful cultureKey words:power discourse; powerful culture; weak culture; translation foreignization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
权力话语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活动
曹英华
【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08)002
【摘要】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力话语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实际上,文学翻译不是纯粹的文本间的信息转换,而是一种由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各种权力话语操控的产物.权力话语对文学翻译活动的操控主
要有政府机构、社会制度、团体组织等显性权力话语的操控和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与习俗、宗教信仰、美学思想、价值观念等隐性权力话语的操控.权力话
语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文学翻译活动社会性本质的认识.【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曹英华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定位“三个谁”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石 [J], 闫学太;王喜海
2.权力话语理论观照下异化策略在外宣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J], 宋红波;黄攀
3.从权力话语理论谈胡适的翻译观 [J], 于洁;李红绿
4.权力话语理论观照下的外宣翻译 [J], 邹爽
5.福柯权力话语理论观照下的互动教学法策略研究 [J], 扈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权力话语文学理论一、新历史主义视野中的话语与权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历史主义以其蓬勃的气势,在七八十年代进行了更为宏观而合理的“历史─文化转型”,旨在强调并扬艺术与意识形态、文本与历史现实、文学与权力话语之间错综而复杂的关系。
他们宣称,对任何文本的进入,都不可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层面,必须“不断返回个人经验和特殊环境中去”。
所谓特殊环境,不可否认是与“权力结构”有所关联的。
作为新历史主义的哲学基础,福柯的“权利话语”理论对翻译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福柯看来,话语即是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与使用该语言的社会中的整个机制、惯例以及习俗之间的“关系”。
“话语”本身包含了“实践”,是“实践的语言”。
任何话语都具备社会性和历史性。
福柯承认,在他的概念里,话语包括各种实践、体制、标准、行动和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甚至学校和基督教堂等建筑物也可视为话语。
他说,“我们始终停留在话语的范围中”。
福柯提出,物质因素与思想观念之间并非因果关系,话语形成显示语言事件与非语言事件之间存在着立体的交换关系和交互作用,其中蕴含了极为复杂的权力关系。
福柯的“系谱学”认为所有的知识行为同时就是权力行为。
这就将历史与权力、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凸显出来了。
话语权力指话语中蕴含的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
权力关系蕴藏于话语方式中,并以此种形式彰显权力的影响。
话语既是权利的表征,又衍生权力。
话语是权力的表征,是权力恩赐、挪用和争夺占有的客体,权力借用话语对人发挥压迫、操纵和解放的功能。
而这种功能效应的产生往往是及其隐蔽的,它通过语言的表述来达到价值和规范的建构,进而将这种价值与规范强加于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送给参与者,从而规范他们的思想行为与价值观念。
权力通过话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使其服从并被整合到社会秩序当中。
达到“话语的作用就是使人们实际上不能在话语之外进行思想。
”的目的。
当然,福柯也指出,话语虽是权力的表征,但它们并不完全对权力俯首帖耳。
基于权力话语理论下的翻译策略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国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介绍到国外;与此同时,也有国外的一些译者将我国的作品翻译到他们本国的语言。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权力关系在制约着译者,使得不同国家的译者在翻译同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般来说,强势的国家更加崇拜自己本国的文化,而对于外来国家的作品则抱以不屑一顾的态度,因此导致翻译书籍占英美图书比重较小,根据笔者查找的数据,在1990 年,英国出版了63980 种图书,其中翻译书籍仅有1625 种(%);美国出版了46743 种图书,其中翻译书籍仅有1380 种(%)(李红满,2003:106-107)与之相反,翻译的书籍在弱势文化中所占的比例较之文化强势国家大了许多。
以韩国为例,2000 年至2012 年,从韩国出版市场的翻译图书所占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5%-31% 之间。
这和英美国家的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仅如此,当我们仔细阅读强势国家为数不多的翻译书籍时,会发现译本和原著所要表达的意思会有一定的出入,这是因为译者会受到权力的制约,对其中部分用词进行一定的修改,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违背原著作者的初衷,使得译本在译入语国家产生与本国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从权力话语理论的视角下,对一些文学作品及其各国译本进行分析,从各国译者在翻译他国文学作品时采取的翻译策略中,探寻对我们中国译者的启示。
一、权力话语理论后结构主义的思想家们认为,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间的转换,也不能看作是文本层面上的信息转换,而是和文化与权力密切相关的。
在研究翻译和权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者就是福柯,他提出了”权力话语理论”,所谓“权力”是指一切控制力和支配力,它是一种网络关系,弥漫于人类存在的全部领域。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 2020年2月20日Feb.202020第40卷第2期Vol.40No.2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2.017权力话语理论下的翻译研究苏为(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翻译是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交流过程,是一种被权力话语所操纵与控制的活动,是两种文化权力斗争调和的产物。
翻译不仅仅是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转换,更是在权力操控下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受到所处的文化环境下权力话语的操控,翻译策略受到特定的权力话语制约和影响,因而翻译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关键词:权力话语;译者;文本;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0)02-0043-02翻译是原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过程,而最终形成的译本是不同语言文化兼容和吸收的产物,是两种文化权力斗争调和的产物。
翻译不仅是译介国外的文化和思想,更要多向外国介绍我国的传统和文化经典,以中国文化的话语去影响他国。
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文学经典的译介是译者的民族使命。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翻译作为不同国家间文化沟通的桥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文本和翻译的策略与方法,自始至终都受到各种权力话语左右和操控。
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指导对翻译进行研究。
一、权力话语理论概述权力话语理论是由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提出来的。
他所说的"权力"并不是一个具体和狭义的概念,而是指一切对人们思想和行为具有支配力和控制力的东西,其中有有形的,即显性的权力,如政府机构、法律条文等,也有无形的,即隐性的权力,如历史、宗教、意识形态、文化习俗、道德伦理,等等,它们是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施加控制与支配力的网络,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这个网络而存在。
从权力话语看韦努蒂的文化翻译理论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和翻译活动日益频繁,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权力的表达和文化认同的塑造。
在跨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着翻译暴力的现象,即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权力不平等和文化差异译者往往会对源语文化进行扭曲、删减或改写,从而导致信息的失真和误解。
翻译具有暴力性,无法避免[1](P.119),对跨文化理解和沟通造成深远影响。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强势文化往往通过翻译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进而实现文化霸权。
原文与译文的权力关系尤为复杂,原作者通过原文传达特定的观点,译者对原作进行解读和重构,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对原作的理解和诠释受到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翻译建立了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桥梁,异化翻译在抵抗文化霸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文学乃至政治内涵[2](P.120)。
本文旨在探讨福柯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关联性,从中发现翻译暴力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跨文化交流中的翻译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暴力如何对跨文化理解和沟通造成影响,找到正确处理翻译暴力的方法与路径,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深化与发展。
一、权力话语与文化翻译的关系(一)权力话语理论概述权力话语理论是由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它主要阐释了权力、知识、话语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3](P.144)。
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真理、知识和权力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权力的表现和争夺对象。
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指出,话语是一种对话语对象进行“赋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建构力量[4](P.3)。
话语作为一种语言实践,是制度化和塑造的主体,它主导了人在社会与文本认知中的真理认知,进而塑造了人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通过界定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形态,话语反映了权力对知识生产的深远影响[5](P.115)。
因此,话语也被视为探讨权力、知识与语言间关系的独特视角。
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影响作者:杨魏蔚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24期【摘要】福柯权力话语理论阐述了权力、知识和话语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知识是权力的象征,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控制知识权力话语的文化力量能够实现其文化控制地位。
从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策略的选取到译文的接受,无不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
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操控的行为。
因此必须借助权力话语理论,才有助于翻译研究的深化与领域的拓宽,从而从多元的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
1. 权力话语理论权力话语理论是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来的。
福柯认为人文科学本身只是一种权力和知识相结合的产物,它只能是某一个时期的人文科学,是这一时期权力话语控制的产物。
翻译活动也不例外,它是权力话语制约作用下的产物,翻译研究绝不可以只局限于作者、文本、译者之间,而应置于大的文化视野中去。
翻译活动实际上自始至终都是一种被权力话语所操纵与控制的活动,是受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所制约着的活动。
2. 权力话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过程的第一步是文本的选择。
选择哪些作家与流派的作品来翻译,明显受到当时社会各种权力话语因素,特别是历史、文化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制约。
如五四时期我国翻译界涌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想以对抗当时中国的封建文化,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大规模地选择翻译了外国几乎所有进步作家的优秀作品。
这说明翻译活动实际上自始至终都是一种权力话语操控与控制之下的活动。
3. 权力话语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翻译方法的确定主要受到作用于译者头脑中的一些隐形权力话语,如他的教育传统、文化习俗、知识结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甚至翻译目的等等的控制。
这些内容会在他心中形成一些“准则”,这些准则实际就是社会、文化等对它形成的权力话语的具体体现。
译者在翻译中,不是“刻意借着各种操纵手段,利用译作表达自己的一套意识形态”,就是“不想在译作里传递自己不能接受的意识形态”,于是便对原作进行“归化”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