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路线图
- 格式:pdf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35
中国民用航空局对《“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日期】2022.06.13•【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日前,民航局正式印发《“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新时期促进我国通用航空安全、智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国民航报采访了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就通用航空发展的意义、发展思路、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解读。
通用航空助推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1.当前,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答:“十三五”以来,民航局聚焦国家战略,立足新时期,提出“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通航战略定位得以显著提升。
明确“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监管思路,推动通航发展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促进通航发展的合力。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推动通用航空“飞起来、热起来”。
一方面,发展面貌朝气蓬勃。
以低空旅游、娱乐飞行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目前,全国累计已经开通低空旅游航线百余条,航空飞行营地数量超过400个。
无人机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在农业植保、电力巡线等领域已逐步替代有人机,在城市配送、物流运输、公共服务等方面应用也加快拓展,截至2020年底,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52.36万架,全年经营性飞行活动达到159.4万小时。
疫情期间,无人机还广泛用于消毒灭杀、疫情巡查、信息宣传、小型医用物资转运等领域。
另一方面,发展热情空前高涨。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可以视作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转折,全社会开始对通用航空发展予以密切关注。
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试点、推动示范工程、打造产业园区;社会参与通航热情高涨,全国每年举办的通航大会、发展论坛和飞行表演达到十余场,航空科普活动逐渐进入公众视线,社会资本也纷纷进入通用航空领域。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况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述1。
通用航空发展流程1。
发展历程1949年以前大陆通用航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航空业的先驱冯如在广州唐嫣驾驶一架国产飞机,揭开了大陆航空业发展的序幕。
1931年6月2日,由浙江省水利厅包租的汉莎航空公司的Misai Smit M18-D飞机在钱塘江支流濮阳河36公里处进行了航拍。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通用航空商业活动。
从起始时间来看,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
1908年,美国空军购买了第一架飞机,1911年,它购买了五架飞机用于飞行员训练、娱乐飞行和客运飞行。
相比之下,自1912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有飞行表演,通用航空业起步较早。
2.1949年后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以来,大陆的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1951年5月22日,应广州市政府的要求,广州民航局派出一架C-46飞机连续两天在广州上空执行41次灭蚊灭蝇任务,揭开了中国大陆通用航空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1952年,大陆成立了第一个通用航空队,即军委民航局航空林业队,拥有10架捷克制造的arrow-45飞机和60多名员工。
那一年的飞行总时数为959小时,大约有40个机场或着陆点专门用于通用航空生产业务。
从那时起,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4个航空队,主要是在农业和林业部门。
后来,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为工业、农业和近海石油服务。
大陆通用航空产业已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规模。
二。
中国大陆通用航空发展现状1。
通用航空的生产和运营通用航空在XXXX的年运营和飞行小时数达到98,700小时,比XXXX增长1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统计,中国的通用航空在XXXX飞行了18万小时。
通用航空营运运量统计(单位:小时) 1952-XXXX 1952 1953 1955 1956 1957 1959 1960 959 13XXXX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9 1970操作卷22828 16335 17230 21712 21572 26689 29012 198222635 25855 通用航空业的飞机和直升机(包括教学和培训、机场检查飞机和直升机)有707架,其中575架是飞机,132架是直升机,比XXXX多92架。
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
通用航空是指非军事或商业航空的领域,包括私人飞行、公务机、通勤机、农用航空等。
通用航空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首先,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通用航空的发展。
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通用航空服务等重要举措。
此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制定相关规划,加大对通用航空的支持力度。
其次,我国通用航空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在航空器制造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
例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功研制了CJ-1通勤机和CJ-1000A通用航空飞机。
此外,通用航空相关的保险、维修、培训等服务领域也逐渐完善。
再次,我国通用航空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和企业家开始购买私人飞机,以便更灵活、高效地进行商务往来。
此外,通用航空也逐渐应用于旅游观光、农林防火、应急救援等领域,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
然而,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虽然我国已经建设了一些通用机场,但规模和数量仍远远不足。
其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此外,
飞行员培训和技术人才不足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
为了进一步推动通用航空的发展,我国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通用航空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通用航空向更广阔的市场发展。
通用航空行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简析1航空分为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
而民用航空又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
而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一、目前我国通用航空的应用范围从通用航空的定义可以看出,通用航空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应用在应用范围海上石油服务、陆上石油服务、直升机外载荷飞行、直升机引航作业、人工降水、航空喷洒(撒)、航空护林、城市消防、医疗救护、空中拍照、私用或商用飞行、驾驶执照培训、航空运动训练飞行、航空运动竞赛飞行、航空运动表演飞行、空中广告、空中巡查、空中游览、海洋监测、渔业飞行、气象探测、航空探矿、航空摄影等。
1.图表1:通用航空按应用范围分类二、我国通用航空的政策环境2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已具备了发展通用航空的环境条件。
2010年底,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文,推进低空空域改革。
至2015年,我国将开放大部分空域,2020年低空空域全面开放。
2012年,在政策层面有多项利好政策,一些具体的实质性的政策陆续出台。
如2012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把通用航空作为基金支持的重点领域;2012年5月,民航局颁布了《通用机场建设规范》,为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提供了有别于运输机场的行业标准,这对正在掀起的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热潮可谓一场及时雨;2012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并把通用航空列为发展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私人飞行、公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已出台,为通用航空企业带来了力度不小的实质性政策利好。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前的孕育期,一个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必将形成。
通用航空机场是指不提供商业航班服务的机场,主要用于私人飞机、公司飞机以及一些商务和娱乐飞行活动。
这篇文章将分析2024年通用航空机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2024年通用航空机场的现状1.增长缓慢:2024年通用航空机场的发展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原因。
同时,一些新兴的无人机技术和电动飞行器也对通用航空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一些飞行爱好者转向这些新技术。
2.资金压力: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跑道、停机坪、航管设备等。
然而,很多通用航空机场仍然面临资金不足和缺乏可持续的经营模式的问题。
3.堪忧的基础设施:许多通用航空机场的基础设施已经过时或者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飞行活动。
这会导致停机位不足,航班延误和安全风险增加。
4.环境影响:通用航空机场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问题,这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由此,对通用航空机场进行环保改造和减少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通用航空机场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技术和电动飞行器将逐渐成熟并普及,这将给通用航空机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信息系统也将为通用航空机场的管理和操控提供更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2.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对通用航空机场的支持将逐渐加大。
由于通用航空机场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和地区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政府将加大对通用航空行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3.资金注入:为了解决通用航空机场的资金问题,政府和企业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吸引私人投资和建立公私合作模式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经营模式,以保证通用航空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4.基础设施改造:通用航空机场将进行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造,包括新建或扩建跑道、停机位以及提升导航和飞行安全设备等。
这将提高通用航空机场的运营能力和飞行效率。
5.环保意识提升: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通用航空机场将进行环保改造,减少排放和噪音污染。
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从管制到开放新中国通用航空70年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1-1979年,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时期;第二时期,1980-2009年,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时期;第三时期,2010年至今,确立通用航空战略地位,通用航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1951-1979年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时期这一时期通用航空的基本特点与当时国家实行的中央政府集中领导、国家资源统一计划调控的管理体制相一致。
实行的是由军委中央民航局负责,按国家计划分配任务的管理模式,通用航空虽然没有列入国家专项计划,但是,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集中了有限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力量,对于恢复和重建新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通用航空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1952年-1965年可以说是新中国通用航空迎来的第一个黄金期,飞行作业量每年平均达到15800小时以上,在航空摄影、航空探矿、播种造林、航空遥感、农林化飞行、航空护林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技术革新和作业飞行实践,创造了许多历史第一的记录。
1952年起步当年飞行总量为959小时,到1986年累计完成飞行时数达到877164小时,平均每年以12.6%的速度递增;财务收入累计达到70292万元,上缴国家利润累计达到17000多万元;1952年已经拥有专供通用航空生产作业的机场或者起降点40个,到了1986年已经建起通航机场60多个,起降点300多个。
这个时期,国家民用航空为空军所管理,实行军事化建制,空域为空军管辖,由于管理一条线,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通用航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通用航空器制造业走的是引进和仿制相结合的道路,成功研制生产了运五飞机,成为我国农用飞机的主力机型;自主生产的Z5型直升机在航空护林和航空勘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时期:1980-2009年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时期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订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趋势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趋势摘要:通用航空是指非军事和非商务用途的航空活动,涵盖了私人航空、社交航空、休闲航空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用航空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市场、政策等角度,分析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技术趋势1.1 航空器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航空器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飞行安全性,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效率,提供更好的航行体验。
未来,航空器将会配备更多的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自主飞行和无人驾驶。
1.2 航空器电动化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航空器电动化技术也逐渐成熟。
相比传统的燃油发动机,电动发动机具有噪音低、能源效率高等优势。
未来,电动航空器将成为通用航空的新趋势,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3 航空器连接性航空器连接性是指航空器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
通过连接性技术,航空器可以实现地面和空中的实时通信,提高飞行安全性和效率。
未来,航空器连接性将进一步发展,航空器将与地面交通系统实现无缝集成。
二、市场趋势2.1 休闲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航空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
休闲航空可以提供独特的体验,遥控飞机、热气球、滑翔伞等项目逐渐普及。
未来,休闲航空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为更多人提供飞行的机会。
2.2 航空旅游的兴起航空旅游是指通过通用航空工具进行旅行的形式,航空旅游兼具便利和速度。
未来,随着人们对旅行体验要求的提高,航空旅游将会成为一种新的旅行方式。
航空旅游的发展将促进通用航空市场的增长。
2.3 社交航空市场的崛起社交航空是指通过私人飞机进行社交活动的形式,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航空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社交航空将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社交和交流的机会。
三、政策趋势3.1 通用航空政策的优化为了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政府将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减税、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等。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京津冀·河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邬劲丰序言通用航空产业在经济发达国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美国,通用航空产业对经济GDP贡献率已经达到1%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美国运输部、商务部、联邦航空安全局共同组织地方政府、大学、国家实验室和工业部门提出了“小飞机运输系统”(SATS)计划、通用航空动力(GAP)计划等重要国家发展计划(2020)引导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未来,通用航空产业将引领继动力交通后人类交通运输的“第四次革命”。
我国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已具备了发展通用航空的环境条件。
2010年底,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文推进低空空域改革。
至2015年我国将开放大部分空域,2020年低空空域全面开放。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前的孕育期,一个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必将形成。
为配合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动京津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河北必须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占据产业高端,成为国内通用航空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人才培训、金融会展、运动休闲的领导者,世界通用航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区。
为配合京津冀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为河北通航产业规划专项,实施期限为2015年-2020年。
概述随着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进行,通用航空在中国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结合京津冀优势和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河北,在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要融入航空元素,着力重点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提升河北整体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
行业状况分析1、行业发展现状中国通用航空发展严重滞后。
当前,我国通用航空整体规模不大,发展水平较低,这与我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2008年年底我国通用飞机数量为898架,远低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同等规模国家的飞机数量;航班飞机与通航飞机的比例只有0.67,远低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的32、61、34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