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苏南沿江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 格式:pdf
- 大小:798.55 KB
- 文档页数:26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正文:----------------------------------------------------------------------------------------------------------------------------------------------------关于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苏环验﹝2015﹞137号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有限公司:你公司《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有关材料收悉。
受环保部委托,我厅对该项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
经研究,提出验收意见如下:一、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属于《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两纵两横“井”字形布局的南北纵向线之一,总体呈南北走向,线路起于相城区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终于吴中区迎春南路。
2009年2月,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4月获环境保护部批复(环审[2009]190号)。
工程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2013年9月完工,2013年11月投入试运营。
工程全长26.557公里,其中高架线长7.058公里,地下线长18.709公里、过渡段长0.79公里,全线设22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5座,地下车站17座,配套建设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清塘主变电站和施家主变电站。
工程实际总投资155.0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53819.62万元,占总投资的3.47%。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一)废水主要是各车站的生活污水、空调冷凝水、车站清洗水;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内的车辆检修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洗车废水和变电站工作人员生活污水。
各车站生活污水、空调冷凝水、车站清洗水收集进入车站内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附近的市政污水管道最终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规划概况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范围确定为江苏省沿江地区,包括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8个省辖市(包括所辖县、县级市)行政区域。
土地面积约4.85万km2,2010年总人口为4890万人,人口密度1008人/ km2。
规划年度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远景展望2050年。
线网共规划建设线路21条,总规模达1350.07km,其中江苏境内里程达1137.27km。
总投资1519.65亿元。
具体包括南京都市圈城际线9条及苏锡常都市圈及周边地区城际线12条。
其中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宁高城际、宁天城际、宁和城际及无锡-江阴-靖江城际等4条线路,总里程长218.52km。
2 规划区环境质量概况(1)水环境根据《2010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2010年江苏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仍处于轻度污染。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124个国控断面中,水质较好的Ⅰ~Ⅲ类水质断面占36.4%;劣于Ⅴ类水质断面占24.0%。
(2)大气环境江苏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3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13个省辖城市中有11个达标,占84.6%;南京、盐城2市受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三级。
采用基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浓度的空气污染指数法(API)评价空气质量,各市优良天数比例在76.5~93.4%之间,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8.9%。
(3)噪声环境江苏省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13个省辖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51.9~55.3dB之间。
除无锡市为三级、声环境质量属一般外,其余城市均达到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
(4)电磁环境规划区现状电磁辐射源主要有公路机动车、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发射台,高压架空线和变电所,其中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发射台产生的电磁辐射占辐射能量的主要部分。
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引言铁路线路改造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背景铁路线路改造项目旨在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缩短行程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该项目计划改造既有线路,包括轨道、道岔、信号设备等,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
3.环境评价方法3.1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大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噪音和振动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
3.2 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收集了相关的环境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地观察,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4.环境影响评价结果4.1 大气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以及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气体排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封闭管理,采取湿法施工等措施来控制扬尘;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列车,减少尾气排放。
4.2 水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我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4.3 噪音和振动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周边居民的主要噪音来源是列车行驶过程中的轮轨噪音和运营设备的噪音。
为了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居民的影响,我们建议在新线路设计中考虑隔音措施,加装噪音屏障,调整车辆运行速度等。
4.4 生态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动植物迁徙、生境破坏等。
我们建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措施,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5 社会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周边居民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环境保护部关于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10.09•【文号】环审[2014]260号•【施行日期】2014.10.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4]260号)中国铁路总公司:你公司《关于报送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铁总计统函〔2014〕1019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项目位于河南省、安徽省和浙江省境内,包括正线和相关配套工程。
正线起于商丘站,途经商丘市、毫州市、阜阳市、六安市、淮南市、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湖州市和杭州市,终于杭州东站,新建线路全长611公里,按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建设,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采用无砟轨道。
正线新建桥梁(特大、大、中桥)94座,长491.92公里;新建隧道7座,长6.95公里。
共设26座车站,其中新建或改建20座,利用既有车站6座。
新建10座牵引变电所。
相关配套工程包括商丘、阜阳、合肥、芜湖、杭州等枢纽引入配套工程和巢湖东站联络线等。
工程计划建设工期5年。
该项目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项目穿越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茨淮新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阳江玉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桐汭河誓节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湖州市西苕溪规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保护目标,沿线环境较为敏感,须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以有效缓解和控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切实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并做好沿线规划控制,确保环保搬迁安置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前提下,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一)加强沿线生态保护。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8.05•【字号】鄂环审〔2021〕183号•【施行日期】2021.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鄂环审〔2021〕183号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你单位《关于报送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长江铁路工函〔2021〕112号)及相关材料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项目代码:2020-420000-53-01-036156)起于武汉市,经孝感市、天门市、荆门市至宜昌市,东端通过武汉枢纽与合武高铁、京广高铁、武九高铁、武汉至黄冈至黄梅铁路衔接,西端与在建的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拟建的渝宜高铁相连。
工程包括正线部分和武汉枢纽、荆门地区、宜昌地区配套工程。
新建正线长297.107千米,建设标准为高速铁路,双线,电力牵引,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
项目设置桥梁126座,隧道25座,桥隧比84.82%;新建汉川东、天门北、京山南、钟祥南、荆门西、当阳西、宜昌北等7个车站,芦港、大扇湖、长青、慈惠等4个线路所,宜昌北动车所1处,东西湖、新堰镇、京山南、钟祥南、荆门西、宜昌北等6座牵引变电所。
该项目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横”主通道之“沿江通道”和《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沿江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4.6361公顷,省人民政府已出具该项目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意见的函。
该项目以桥梁、隧道、路基形式穿越屈家岭青木档河省级湿地公园、千佛洞国家级森林公园、玉泉寺国家森林公园、玉泉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汉江钟祥段鳡鳤鯮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沮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该项目以桥梁形式跨越了汉北河天门、汉川保留区、汉江钟祥、潜江保留区及岸线保留区、漳河当阳保留区和沮河远安、当阳保留区,穿跨越以上敏感目标均取得了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意见。
原标题:慈溪高铁站详细规划设计出来了!江苏环保公众网6月15日发布公告,对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通苏嘉甬高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
记者注意到,这是通苏嘉甬高铁去年4月第一次进行环评公示以来,再次进行环评公示。
这意味着,距离通苏嘉甬高铁的开工建设更近一步。
环评文件显示,新建通苏嘉甬高铁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带,纵向布局,南北贯通江苏和浙江两省,北端起自南通西站,向南跨过长江后(利用沪通四线桥),经过苏州市、浙江嘉兴市后,跨过杭州湾进入宁波市,设计时速350公里。
本次公示也进一步明确了沿线设站情况,共设站10座,由北向南分别是南通西站、张家港站、常熟西站、苏州北站、苏州南站(原名汾湖站)、嘉兴北站、嘉兴南站、海盐西站、慈溪站和庄桥站。
其中,苏州北站将是一座超级枢纽站,已开通的京沪高铁,将和规划中的通苏嘉通高铁、如通苏湖城际以及苏锡常城际交汇于此。
还有,苏州南站未来将实现通苏嘉通高铁和沪苏湖高铁(在建)的“十字”交叉,规划中的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和水乡旅游线,未来也将接入苏州南站。
嘉兴南站同样将得到扩充。
根据规划,已开通沪杭高铁途经的嘉兴南站,已经在南侧预留了通苏嘉甬高铁、沪杭城际和沪乍杭铁路的通道。
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关键性的纵向高铁通道,通苏嘉甬高铁意义重大。
目前,从苏州乘高铁前往嘉兴和杭州需先向东走上海绕行,而从上海前往宁波则需要先向西从杭州绕行,苏州、上海、杭州和宁波之间,呈现出一个“之”字形高铁线路,没有成网。
通苏嘉甬高铁开通后将搭建起苏南、浙北地区的高铁网络,显著加快城市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放宽视野来看,通苏嘉甬高铁未来也将成为我国沿海高铁的重要一环。
项目建设背景及概述(一)工程概况全线正线运营长度为310.027km(含跨海段29.162km),其中慈溪坎墩福源板块规划新建线路长度为300.954km(江苏省境内135.039km、浙江省境内165.915km),利用宁波枢纽庄桥至宁波段增建三四线工程至宁波站线路长度为9.073km。
浅谈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王金发布时间:2021-08-06T08:43:54.70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王金[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涉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简称涉河建设项目)日趋增加,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既是法定责任常州市武进区河道湖泊管理处武进区 213100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涉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简称涉河建设项目)日趋增加,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既是法定责任,也是保护河道工程的正常运行和防洪安全的具体措施。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目前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河道;建设项目;管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涉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简称涉河建设项目)日趋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加大了河道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一些地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边批边建、批后乱建等违法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甚至损毁水利工程设施,直接影响河势稳定,危及防洪安全。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进行监管是水法律法规赋予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既是法定责任,也是保护河道工程的正常运行和防洪安全的具体措施。
本人结合实际,就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概述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是水法律法规赋予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既是法定责任,也是保护河道工程的正常运行和防洪安全的具体措施。
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的管理。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是指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1]。
生态环境部关于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11.04•【文号】环审〔2024〕113号•【施行日期】2024.11.04•【效力等级】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24〕113号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报送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铁发改函〔2023〕278号)、《关于暂缓审批〈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长赣工管〔2023〕1号)、《关于启动审批〈新建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怀邵衡安长赣〔2024〕2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位于湖南省、江西省境内,包括正线和相关工程。
正线自长沙西站接轨引出,经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江西省萍乡市、吉安市、赣州市,于赣州市赣县区衔接既有赣瑞龙铁路。
正线全长429.459公里(湖南131.886公里、江西297.573公里),按高速铁路标准建设,为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运行列车对数近期(2035年)为32对/日至91对/日;远期(2045年)为40对/日至114对/日;新建桥梁273座长182.672公里,新建隧道117座长193.779公里,桥隧比为87.66%;正线设车站10座(新建9座、扩建1座)。
设牵引变电所10座(新建8座,改建2座)。
相关工程包括长株潭枢纽配套工程、萍乡地区配套工程和赣州枢纽配套工程。
该项目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22〕1499号文件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实施将对沿线生态、声环境、水环境等造成不利影响,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本批复要求的前提下,项目建设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减缓和控制。
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论。
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1. 引言本报告书旨在分析和评估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的环境影响。
该铁路线路将连接中国安徽省池州市和黄山市,其中包括各种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
2. 项目概述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规划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该铁路线路的设计长度为X公里,包括X个车站。
该铁路将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便捷、快速、安全的交通方式。
3.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为了对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采取了以下方法: - 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项目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情况。
-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 专家咨询: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建议,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影响评估结果4.1 生态环境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的建设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 植被破坏:建设过程中需要清理部分植被,可能导致一定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减少。
- 栖息地破坏:部分动物栖息地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 生态通道建设:在铁路旁边建设生态通道,帮助动物迁徙和栖息。
4.2 土地利用新建铁路线路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并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具体表现为:- 农田征用:部分农田需要征用,可能会影响农民的耕作活动和农产品生产。
- 建设用地:铁路沿线需建设站点和支持设施,将占用一定的土地。
- 土地整治: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土地整治,挖掘土石方、修建路基等,对土地产生短期性影响。
4.3 社会经济影响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将对区域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包括: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铁路的开通将带来更多商机和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提高交通效率:铁路将大大缩短城市间的交通时间,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 旅游发展:铁路将使黄山等风景名胜区更加便捷访问,有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高铁建设环评报告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效、快捷、环保的出行方式的需求,我国计划开展高铁建设项目。
本报告书旨在对高铁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在环境层面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高铁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我国某省某市(3)项目规模:总里程XX公里,XX个车站(4)建设内容:新建高速铁路线路,修建高铁车站及相关设施,进行土地平整和填方等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内容为全面评估高铁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情况,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考察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空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影响;(2)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3)地质灾害评价:分析项目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评估项目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和相应预防措施;(4)生态环境评价:研究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议;(5)噪声与振动评价:评估项目对周边噪声与振动环境的影响,制定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案;(6)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和就业等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社会经济保护与发展对策。
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典型样本调查:选择典型区域进行调查,收集并分析大气、水、土壤、生态、社会经济等相关数据;(2)模型模拟:利用环境模型对项目影响进行模拟与评估,包括大气扩散模型、水文模型、生态系统响应模型等;(3)文献梳理与综合评价: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项目对大气环境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XX排放对大气质量存在一定不利影响,但经过合理排放控制和治理措施,可使影响降到最低;(2)水环境:项目对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的影响较小,但需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地质灾害:项目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但通过科学监测和灾害预警体系,可有效减轻潜在风险;(4)生态环境: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显著,需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5)噪声与振动:项目对周边噪声与振动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隔音、降噪等工程措施可降低噪声与振动水平;(6)社会经济影响: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和就业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但需加强社会稳定和劳动者权益保护。
生态环境部关于2018年6月2日-2018年6月14日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8.06.15•【文号】•【施行日期】2018.06.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生态环境部关于2018年6月2日-2018年6月14日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2018年6月15日)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有关规定,经审查,2018年6月2日—2018年6月14日我部对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
现将作出的审批决定予以公告,公告期为2018年6月15日-2018年6月21日(7日)。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公告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公告期限届满之日起六十日内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公告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联系电话:************、66556045(行政审批大厅)传真:************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邮编:100035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序号文件名称文号发文时间1关于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8〕25号2018-6-42关于北京新机场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环审〔2018〕31号2018-6-103关于矿用新装备新材料安全准入分析验证实验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环审〔2018〕32号2018-6-104关于湖南湘西民用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8〕33号">2018-6-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2.26•【文号】发改基础〔2018〕1911号•【施行日期】2018.12.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8〕1911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上报审批〈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请示》(苏发改铁路发〔2018〕91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深入实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完善江苏沿江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同意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
二、规划方案(一)规划目标规划形成区域城际铁路主骨架,以及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城际铁路网,构建南京至江苏省内设区市1.5小时、江苏省沿江地区内1小时、沿江地区中心城市与毗邻城市0.5-1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
(二)建设安排按照网络布局,有序建设一批城际铁路项目。
近期规划建设南京至淮安、南京至宣城等城际铁路项目,其中江苏省内总里程约980公里。
三、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近期建设项目江苏段投资约2180亿元,资本金比例50%,由江苏省和项目沿线地方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涉及安徽省的项目,安徽段投资约137亿元,由安徽省和沿线地市按照相关规定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
资本金以外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等解决。
四、规划实施及有关工作要求由江苏省会同有关方面负责组织规划实施,要按照省负总责的总体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握好建设标准和方案。
结合项目在区域路网的定位,深入研究、科学论证、优化方案,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财务效益。
(二)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请予支持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涉及河段保留区建设方案的复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公布日期】2021.07.31
•【字号】鄂环函〔2021〕307号
•【施行日期】2021.07.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铁路
正文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请予支持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涉及河段保留区建设方案的复函
鄂环函〔2021〕307号
湖北襄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请予支持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涉及河段保留区建设方案的函》已收悉。
我厅高度重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研究,现将项目跨越水功能区的有关意见函复如下:
一、新建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铁路项目是落实《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改基础〔2016〕1536号)、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强我省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内容,我厅将在符合国家生态环保相关政策法规条件下,对该项目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和支持。
二、省长江办印发的《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第六条
对涉及全国重要水功能区建设项目作出了相关规定,禁止在《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划定的河段保护区、保留区内投资建设不利水资源及自然生态保护的项目。
三、新建铁路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工程项目在宜城市境内以桥梁形式跨越汉江襄阳、宜城、钟祥保留区,是否对保留区自然生态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应在该项目环评报告中一并予以论证,形成明确的评价结论,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依据。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7月31日。
新建盐通铁路二次环评公示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记者6月21日从交通部门获悉,新建盐城至南通铁路项目进行第二次环评公示,预计年内开建。
建成后,不仅打通盐城至上海的快速通道,使得盐城至上海的时空距离缩短为1.5至2小时,同时还能使得盐城及周边苏北地区快速连上浙江、广东以及山东等地。
新建盐城至南通铁路项目全长约160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
【总页数】1页(P14-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62
【相关文献】
1.金红叶南通如东基地项目第二次环评公示 [J],
2.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及线网规划二次环评公示 [J],
3.伊泰伊犁百万吨煤制油环评二次公示 [J],
4.上海轨道交通2017—2025年规划进行第二次环评公示 [J],
5.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西环段项目发布二次环评公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24国道(原227省道)相城区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524国道(原227省道)相城区段改扩建工程起点为白荡湖特大桥北桥堍,工程终点接常熟界,路线总长度15154.714m。
根据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需进行524国道(原227省道)相城区段改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现委托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为保证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工程方案内容及建设、环评单位信息公示如下:一、建设项目名称和项目概况项目名称:524国道(原227省道)相城区段改扩建工程项目概况:524国道(原227省道)南起白荡湖特大桥北桥堍,项目设计起点桩号为K0+260,工程终点接常熟界,桩号K15+414.714,路线全长15.155公里。
524国道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实施,全线设计车速主干线为80km/h、匝道40 km/h、辅道60 km/h,投资共189363.98万元,调整段约2018年底完工。
(1)南天成路(原福临路)以南段(已建段)改造后道路采用高架+地面的组合式,其中高架桥梁段2.5公里,地面道路段3.5公里。
(2)南天成路(原福临路)~太东公路段(调整段)该段道路位于高铁新城规划区域内,改造后道路全段采用高架+地面辅道。
改造后高架桥总宽26m,双向六车道。
(3)太东公路~凤阳路段(调整段)改造后道路一般路段采用高架+地面的组合式。
新建主线高架桥全宽26m,双向六车道。
两侧地面设双向四车道。
(4)凤阳路以北新建段(已建段)凤阳路以北524国道(原227省道)为新建段落,新建标准为双向六车道,断面总宽为37.5米。
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地址:苏州市相城区古元路105号联系人:刘腾爱联系电话:*************三、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南京江宁科学园诚信大道2200号邮编:211112联系人:张工联系电话:************E-mail:************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评价的工作程序主要为:接受委托-工程分析-确定评价等级、范围和内容-环境现状质量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报告书-环保主管单位审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12.02•【字号】豫环审〔2014〕501号•【施行日期】2014.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豫环审〔2014〕501号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经对你公司《关于报请确认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四院环工函〔2014〕385号)进行审核,现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提出如下意见:一、环境质量标准1.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2.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3类、4b类;3. 地表水:干渠(平顶山市张良镇、南阳市赵河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颖河、北汝河、沙河、白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双洎河、东赵河、湍河、刁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4. 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5. 振动:《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1. 噪声: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5-2011);改扩建郑州东动车运用所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新开铁路廊道区段: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米处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之昼间70分贝、夜间60分贝标准执行;既有铁路廊道区段: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米处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之昼间70分贝、夜间70分贝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