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上海地震台阵下地壳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286.95 KB
- 文档页数:6
上海地震台阵的设计方法
朱元清;佟玉霞;宋俊高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02(023)002
【摘要】从台阵波数响应特性、子台选址与测试、场地背景噪声分析和记录信号评价等方面,综合对上海地震台阵进行设计,确定了台阵子台的布局点位. 本文还介绍了规则台阵与不规则台阵中的几种不同子台布局的台阵波数响应图,并由此得出,采用不规则的子台布局同样可得到性能较好的地震台阵;台阵的子台越多,其响应特性的主峰就越尖锐.
【总页数】11页(P13-23)
【作者】朱元清;佟玉霞;宋俊高
【作者单位】中国上海,200062,上海市地震局;中国上海,200062,上海市地震局;中国上海,200062,上海市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上海地震台阵标定结果研究 [J], 于海英;朱元清;阚道玲;赵书礼
2.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上海地震台阵下地壳结构 [J], 王俊菲;朱元清;王小平
3.上海地震台阵面波震级偏差分析 [J], 于海英;朱元清
4.频率-波数分析基础理论及上海地震台阵响应分析 [J], 于海英;朱元清
5.上海佘山地震台阵远震记录的压缩感知分析 [J], 刘芳;孙冬军;于海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大陆壳幔结构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丁志峰【摘要】对地球壳幔结构的研究是地震学的一个经典课题.在所有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地球物理方法中,地震波方法是最有效、最精确的一种工具.文章介绍了中国大陆壳幔结构研究的进展和展望.【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03(000)001【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壳幔结构;地震波方法;地震观测;研究进展;展望【作者】丁志峰【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对地球壳幔结构的研究是地震学的一个经典课题。
在所有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地球物理方法中,地震波方法是最有效、最精确的一种工具,地震学的发展也一直是围绕着对地震及地球介质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地震学理论及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球内部结构的奥秘被逐步揭开,由此我们探测出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所组成,探测到了地球内部的许多间断面,如莫霍界面、440 km和610 km等地幔中的速度不连续界面、核幔边界等。
这些成果对人类认识和了解自身居住的这个星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经典地震学的研究得到了较准确的一维地球模型。
研究表明,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很好的球对称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地球模型和地震波走时表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地震学理论及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更加细致可靠。
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具有一定的横向非均匀性,这种特性与地球的演化及地球内部的动力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全球地震台网的建立,特别是全球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的建立,为研究地球的三维结构创造了条件。
对地球内部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成为近20多年来地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成果。
199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的Crafoord奖授予美国哈佛大学的杰旺斯基(A.M Dziewonski)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安德森(D.L.Anderson),以表彰他们在丰富地球内部结构和深部动力学过程方面的知识所做惊出的基础性贡献。
地 震EARTHQUAKE 第39卷第1期2019年1月Vol. 39 ・ No. 1Jan., 2019利用接收函数研究程海断裂带莫霍面深度和地壳内S 波速度结构特征陈 佳,高 琼,王 军,邓嘉美(云南省地震局,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利用程海断裂带附近27个数字地震台站远震波形资料.提取每一个台站的接收函数.i|-算出各台站莫霍面深度同时利用时间域线性反演方法.获得了各个台站下方的横波速度.结果 显示:程海断裂带莫霍面深度从南部12 km 增至北部的54 km.南部和北部莫霍面深度有明显 的不同。
从程海断裂带下方不同深度S 波速度剖面可以看出.宾川及其北东部地区中下地壳存 在明显的低速层.此低速层可能与还没有固结的热物质有关。
而永胜南部地区.地壳中S 波速 度垂直变化剧烈.低速异常高速异常交替丛生.这可能是此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
同时.本 文对宽频带地震仪和短周期地震仪得到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程海断裂带;接收函数;横波速度;喜马拉雅台阵;宾川主动源台阵中图分类号:P315.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274(2019)01-0072-09自45 Ma 以来.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不断挤压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云南地区位于 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两个板块接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诸如哀牢山 红河断裂、 怒江断裂、澜沧江断裂等一系列著名的南北向断裂。
程海断裂带是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之 一,断裂带北起永胜、金官以北.向南经程海、期纳、宾川、祥云,至弥渡盆地西北边缘止 于红河断裂带.全长约200余千米.倾向西工。
断裂带发育历史悠久,为丽江台缘褶皱带 与川滇台背斜两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分界断裂。
该断裂带是由几条近乎平行发育的 近南北向展布的全新世活动断裂组成.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断裂带,最近一次6级以上 地震是2001年10月27日在永胜县发生的6.0级地震。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延边地震台下方地壳结构
朴杰;李承雪;孔婧;韩忠民;金正燮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14(35)5
【摘要】收集整理2007年以来延边地震台记录的113个远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延边地震台下方地壳结构,运用H-Kappa叠加方法,计算得到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采用全球平均地壳模型作为初始模型,反演台站下方0-100 km的S波速结构.反演结果表明,延边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为30.8 km,波速比为1.84,泊松比较高,为0.29.在台站下方15-20 km及25-30 km处存在低速层.【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朴杰;李承雪;孔婧;韩忠民;金正燮
【作者单位】中国吉林133003 延边地震台;中国吉林133003 延边地震台;中国吉林133003 延边地震台;中国吉林133003 延边地震台;中国吉林133003 延边地震台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台阵下方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J], 彭淼;姜枚;Chen Youlin;谭捍东;李庆庆;张立树;许乐红
2.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南海西沙群岛下方地壳结构 [J], 黄海波;丘学林;胥颐;曾钢平
3.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青华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结构 [J], 杨军;金明培
4.利用P波接收函数研究新疆不同地块台站下方地壳结构 [J], 郑雪刚;马学军;孙吉泽;赵鹏毕
5.利用远震接收函数计算湟源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J], 罗自浩;晁增辉;白永祯;马丽;罗宾生;何岗;白占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初步研究江西地震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及泊松比姓名:杨中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固体地球物理指导教师:倪四道20070601中周科学技术大学颤}学位论文秒,P波后200秒的数据)。
3.3坐标系的旋转坐标系的旋转是把地震波形记录由地理直角坐标系变换为射线坐标系。
对于前面处理得到的SAC格式的数据不能直接用于坐标系的旋转,因为经过变化得到的SAC数据,没有足够的所需头变量参数,所以要加上相应地震参数信息的头变量参数值,然后再将其旋转到径向和切向。
特别所需的几个头段变量是(1)地震事件的经纬度(2)事件深度(3)分量方位角(4)分量入射角。
地震事件数据读入内存(如果只改变头信息,也可以只读入文件头信息)后,改变所需要的头文件信息,并存储写入头文件。
一旦信息存储到头文件中,SAC将会计算出震中距,方位角和反方位角等参数。
当通过上面的处理使头文件中含有所需的头段变量时,就通过批处理程序,将坐标系进行旋转。
旋转由下式完成:R(t)=N(t)cos(4)+E(t)sin(A:)1Tq)=一N(t)sin(A,)+E(t)eos(A,)J其中Ⅳ似删分别为地震台站观测的南北和东西向记录,Az为方位角。
旋转后对所得到的径向分量,圈6本文所选的41个远震分布图切向分量,以及z分量数据进行截取,主要转换震相包含在内。
这样计算用的数据就准备好了。
3.4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的计算在计算中,主要是获取径向接收函数(同时也得到相应的切向接收函数),所以应用Ammon的时域方法对,分量和z分量进行褶积运算,得到相应的接收函数:或者使用频域的“水准量”法计算程序,计算得到接收函数。
但总的来说时域方法比“水准量”方法的稳定性更好。
1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图11江西北部5个地震台站地壳厚度及Kappa叠加结果图Zandteta1.(1995)利用远震记录的转换波走时,对全球地盾、地台、古生代造山带、中新生代造山带以及大洋岛弧五类地壳,测定T76个台站下地壳的平均泊松比值,他们发现前寒武纪地盾地壳有一致的高泊松比值,平均为0.29士O.02;地台的泊松比值则是多变的,平均为0.27士0.03。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陕西地震台站下方地壳结构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陕西地震台站下方地壳结构,通过对香山台站和连潭台站的远震接收函数分析,可得出一系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地球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地震监测和灾害预警的建议。
关键词:远震接收函数;陕西地震台站;地壳结构;物理性质;地震监测;灾害预警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地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重要分支,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可以获取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信息。
远震接收函数是一种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台站接收到的远震波,可以获取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信息。
陕西地震台站是中国地震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地震活动的高风险区域。
因此,对陕西地震台站下方地壳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地震监测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二、研究内容1. 数据收集本研究收集了香山台站和连潭台站在2000~2019年期间接收到的远震数据,包括形态、震级、震源距离、地震发生时间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台站下方地壳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信息。
2. 远震接收函数分析本研究选取了香山台站和连潭台站在2000年以来接收到的一些远震事件进行分析。
通过对远震接收函数的分析,可以获取海底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信息。
本研究针对这些数据,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远震接收函数分析,并绘制出震相振幅图像。
3. 结论和建议本研究通过分析远震接收函数,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信息,包括地幔的速度、密度和厚度等。
基于这些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地震监测和灾害预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例如,建议在陕西地震台站附近设立更多的地震仪器和观测站,以提高地震监测和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方法1. 数据收集本研究收集了陕西省内的两个地震台站--香山台站和连潭台站在2000~2019年期间接收到的远震数据,并筛选出一些在台站下方30°范围内、震级大于5.0级的远震事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