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8.49 KB
- 文档页数:3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有机化合物的分类》word教案一一、基本说明:本次教学设计是针对高二年级的化学5课程,教学内容属于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以及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教学时间为45分钟。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3)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4)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
2.内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以及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能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大气污染物,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研究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兴趣。
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研究惯。
4.设计思路:1)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有机化合物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根据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碳骨架)分类,另一种则是按照决定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类。
通过分类方法的研究,认识分类思想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前布置阅读《化学2》,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研究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研究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二)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三、学生状况与对策:因材施教四、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有机物种类繁多,分门别类的去研究有机物,有利于对有机物性质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完成导学案)[板书]1、按碳的骨架分类[PPT]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3CH3CH2CH2OH)(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有机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如)不含苯环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
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学生]回答导学案按碳的骨架分类部分练习题[过程]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板书]2、按官能团分类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讲]官能决定了有机物的类别、结构和性质。
一般地,具有同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应具有各个官能团的特性。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必修2》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背景下,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的任务是认识有机物的分类,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同时又是学习后面知识重要的基础。
教材中通过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环节,将知识层层展示出来。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的内涵,通过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式设计课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官能团的含义。
(2)能正确规范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3)能初步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常见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获取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分工协作、互相协助的工作方式。
(2)通过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实践,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2)通过探究知识的问题讨论,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积极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实、互助交流讨论五、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六、教学过程七、教后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充分认识到学生有着想要零距离接触科学知识的向往。
整个教学实施中,学生积极的参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讨论等活动;并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知识上的疑问,在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下基本上实现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效果。
知识的理解非常到位,课堂应用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这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做为教师更应该发挥好辅助、引导的作用,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课堂设计要更开放,要更加突出学生的参与;真正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目的。
一、教案基本信息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实例。
2. 教学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 教学素材:相关有机化合物的图片或实物。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应该如何分类?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分类方法: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根据功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烃、醇、醚、酸、酯、胺等六大类。
3. 案例分析(15分钟)针对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展示相关实例,如甲烷、乙醇、乙酸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4. 互动提问(5分钟)提问学生:如何区分有机化合物中的烃、醇、醚、酸、酯、胺等类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布置作业: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在互动提问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并解答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仍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四、课后作业1. 列举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2.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2、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促成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四、教学过程。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碳氢化合物、氧化物、含有氮的化合物、含有硫的化合物等。
3.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例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各类化合物的特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包括碳氢化合物、氧化物、含有氮的化合物、含有硫的化合物等。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归纳总结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例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定义和分类方法的理解。
2. 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化合物的特征。
2. 实物模型: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 化学实验: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参考书籍:提供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化合物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以及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八、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化合物的特征。
2. 准备实物模型,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3. 准备化学实验器材,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实验。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碳骨架和官能团进行分类。
(2)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名称,如羟基、羧基、醛基、羰基等。
(3)学会使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练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在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用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感受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特别是官能团的分类。
(2)系统命名法的规则和应用。
2、教学难点(1)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2)复杂有机化合物命名时取代基的排列顺序和编号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乙酸、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化合物的特点和差异,从而引出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命名的重要性。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照碳骨架分类①链状化合物:如丁烷、丙烯等。
②环状化合物:又分为脂环化合物(如环己烷)和芳香化合物(如苯)。
(2)按照官能团分类介绍常见的官能团,如羟基(—OH)、羧基(—COOH)、醛基(—CHO)、羰基()、醚键(—O—)等,并通过具体的化合物示例让学生理解官能团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3、系统命名法(1)烷烃的命名①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②从靠近支链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③写出取代基的名称和位置,遵循“先简后繁”的原则。
④将取代基的名称写在前面,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名称之间用短线“”隔开,最后写出母体烷烃的名称。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①选择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②从靠近双键或三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有机化合物分类的教学设计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标准和主要分类方法;3. 能够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和命名。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由碳元素与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在常温下大多呈液体或固体态,很少呈现气态;通常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可燃性;能够发生燃烧和许多有机反应。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标准:- 根据碳骨架的连续性:链状、环状、支链状等。
- 根据碳骨架上的官能团:醇、酮、酯、醇醚等。
- 根据碳骨架上的共轭体系:共轭、非共轭。
- 根据碳骨架上的饱和度:烷烃、烯烃、炔烃等。
3. 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分类方法:- 按照碳原子数的多少分类:甲烷、乙烷、丙烷等。
- 按照碳骨架的连续性分类:链状、环状、支链状等。
- 按照官能团分类:醇、酮、醚、醛、酸等。
- 按照饱和度分类:烷烃、烯烃、炔烃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2. 定义有机化合物,并介绍它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3. 分组讨论形式,让学生根据碳骨架的连续性、官能团、共轭体系和饱和度等分类标准,找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例子,并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4.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四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5. 练习环节,给学生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要求学生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给出分类的原因和命名规则。
6. 分组讨论和展示,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分类知识,将一些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和命名,并解释其分类和命名的原因。
7. 结束环节,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激励学生学习更多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
教学资源:1. 教材中关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相关章节;2. PPT或教材配图;3. 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练习题。
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 CH — CH 2- CH 2- CH 2- CH ) 广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1 )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
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而芳香族化 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
而芳香 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 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 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 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投影]P4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
[讲]官能决定了有机物的类别、结构和性质。
一般地,具有同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 化学性质,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应具有各个官能团的特性。
我们知道,我们把这种结构相 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关一个或若干 CH 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
烃 链烃(脂肪烃) 烷烃(饱和烃)
GH2n+2 无特征官能团,碳碳单键结合 不饱和烃 烯烃
GHfe n 含有一个/ 、
炔烃 GH2n-2 含有一个一C = C-
二烯烃 CJ1H 2 n-
2 |\ /\ 、亠卄人 c=c 饱和环烃
环烷烃 CH n 单键成环 不饱和环烃 环烯烃
C J1H 2 n-2 成环,有一个双键 环炔烃
CJ1H 2 n-4 成环,有一个叁键 环二烯烃
C1H 2 n-4 苯的同系物
GH2n-6 稠环芳香烃
类。
[课后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
有机化合物Y
广脂环化合物(如
.芳香化合物(如 )不含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