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新型玻璃》词句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常用知识点《新型玻璃》讲解并描述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处。
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进展,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层出不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学问点,欢迎阅读!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原文夜深了,从一座陈设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你或许不会信任,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管,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接受,银行可以接受,珠宝店可以接受,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接受。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
它特殊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照旧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需接受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
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转变颜色的深浅,调整室内的光线。
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
在酷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剧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快;在寒冷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和。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方法。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临街的窗子上假如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学问点1、它特殊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照旧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新型玻璃》节选赏析(1)份《新型玻璃》节选赏析 1《新型玻璃》节选赏析常识性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
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以下是这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学生纷纷介绍自己所熟悉的玻璃,诸如有机的、无机的;有色的、无色的;薄的、厚的;等等。
)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玻璃紧密相关(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这篇课文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师:好,先熟读课文,然后召开产品__发布会,推选五名同学扮演玻璃厂的__发布人(组长任厂长),介绍新产品,其余同学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各__的__,对新产品进行采访。
老师也以一个__身份参加。
这么学习行吗?学生齐声道:“行!”?师:好,现在开始准备。
教师提出读书要求:1、认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懂。
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发布会上宣讲。
)学生熟读课文并把教室布置完后,发布会开始生1:各位__,女士们,先生们(生齐笑,鼓掌),我是新型玻璃厂的厂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产品__发布会。
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研制并生产出了五种玻璃,它们是防盗玻璃。
”这些产品质量优良,应用广泛,欢迎各界人士使用生2:我是《塞外晚报》的__(众笑),请问“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生1:它的特点就是防盗。
生3:请具体谈谈。
生1: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
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丝网与电源、自动报警器相连接。
当有人划破玻璃时,就会发出警报。
课文《新型玻璃》句段及赏析
1、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析:这句话主要讲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用途。
列出一些地方,如博物馆、银行、珠宝店等,并连用四个“可以”,充分说明这种玻璃用途十分广泛。
四个“可以”在句子中起到了强调作用。
2、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析:这两句话讲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前一句对各种新型玻璃的用途作了总结和概括,后一句展望了新型玻璃的进一步开发的美好前景。
3、你也许不会相信,*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析:这句话是说这种玻璃有两个方面特殊:在结构上特殊,玻璃里面有金属丝网,能接通电源跟自动*器相连;在用途上特殊,能自动*防盗。
4、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声。
*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
析:这两句话有两个作用,一是用具体事例说明“夹丝网防盗玻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后文讲这种玻璃的用途作了铺垫。
二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给读者造成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新型玻璃》教学片断赏析-常识性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
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以下是这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学生纷纷介绍自己所熟悉的玻璃,诸如有机的、无机的;有色的、无色的;薄的、厚的;等等。
)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玻璃紧密相关(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这篇课文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想! 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师:好,先熟读课文,然后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推选五名同学扮演玻璃厂的新闻发布人(组长任厂长),介绍新产品,其余同学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各媒体的记者,对新产品进行采访。
老师也以一个记者身份参加。
这么学习行吗?学生齐声道:行!师:好,现在开始准备。
教师提出读书要求:1、认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懂。
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发布会上宣讲。
)学生熟读课文并把教室布置完后,发布会开始。
生1:各位记者,女士们,先生们(生齐笑,鼓掌),我是新型玻璃厂的厂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
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研制并生产出了五种玻璃,它们是夹丝网防盗玻璃这些产品质量优良,应用广泛,欢迎各界人士使用。
生2:我是《塞外晚报》的记者(众笑),请问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生1:它的特点就是防盗。
生3:请具体谈谈。
生1: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
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丝网与电源、自动报警器相连接。
当有人划破玻璃时,就会发出警报。
生4:请解释一下极细的意思。
生1:极细就是很细、非常细的意思。
《新型玻璃》词句解析(最新4篇)《新型玻璃》词句解析篇一一、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玻璃制作的工艺品。
2、你们看,玻璃制品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科学家还发明了很多新型玻璃,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型玻璃》。
二、初读课文。
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三、学习课文。
A、学习第一段。
1、出示学习要求: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介绍哪一种新型玻璃。
3、划一划:这种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处。
4、写一写:概括出玻璃的特点和用处。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交流反馈。
出示表格,填入表格第一行。
4、小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B、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四种新型玻璃。
1、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2、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一边交流一边填入表格。
四、复述课文。
现在,我是新建成的钱江大厦的总经理,在大厦装修的时候需要一大批玻璃。
如果你是新型玻璃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我推销你自己?学生自由准备。
要求:说清楚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展开想象。
你们还想设计什么◆[2003-12-6]《新型玻璃》词句解析篇二一。
说教材《新型玻璃》是五年级第9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分别先容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当代生存中的遍及应用。
课文一共有6个天然段。
这篇课文语言浅近,普通易懂,重要是想让门生通过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敏捷生长的科学技能成绩及其在当代生存中的作用,引发门生勤劳学习的自学性。
在小语课本中入选了不少像本文如许的科学小品文,如《太阳》、《只有一个地球》、《鲸》、《新型玻璃》等。
门生通过阅读,了解大千天下,探索天然秘密,扩大视野,增长伶俐,从而学习语言,生长语言,造就阅读本领和精良的阅读风俗。
它和科学课本中的知识漫笔相比,固然同样表述科普知识,但目标和作用均不雷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新型玻璃》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新型玻璃》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处。
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层出不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wo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
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
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
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新型玻璃》课文原文及赏析《新型玻璃》课文原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玻璃是一种常见的物品。
但是,你是否知道,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新型玻璃呢?有一种名叫“夹丝网防盗玻璃”的新型玻璃,里面嵌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一旦有人试图砸破它,金属丝网就会立即报警,使盗窃行为无法得逞。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根据阳光的强弱自动改变颜色,起到调节室内光线、防止紫外线照射的作用。
“吸热玻璃”则能够在炎热的夏天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室内保持凉爽;在寒冷的冬天,它又能阻挡冷空气的侵入,保持室内的温暖。
“隔音玻璃”则是为了减少噪音污染而设计的。
它能有效隔绝外界的噪音,为我们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最后,还有一种“自我清洁玻璃”,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薄膜,雨水落在上面后,会形成一层水膜,将尘土和污垢带走,使得玻璃始终保持清洁。
这些新型玻璃各有各的特性和用途,它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赏析:《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学生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功能,让孩子们了解到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课文首先通过描述“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教育孩子们对于安全防范的认识,并引导他们理解科技创新在保障生活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课文介绍了“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隔音玻璃”,这些新型玻璃都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发的,如调节室内光线、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减少噪音污染等。
通过对这些玻璃的介绍,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科技是如何服务于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文提到了“自我清洁玻璃”,这种玻璃的自我清洁功能既环保又方便,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总的来说,《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展示了科技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同时,课文也强调了科技应该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生活,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贡献。
《新型玻璃》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安然无恙”是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受不到任何伤害。
“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
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才安全可靠。
2.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
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
“自动”指不凭借人的力量而自己活动,“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
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3.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段话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一词启示人们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二、对词语的理解报警:向治安机关报告危急情况或向有关方面发出紧急信号。
警报: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企图:图谋,打算。
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问世: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噪音:嘈杂、刺耳的声音。
吃音:本课指阻挡、消除噪音。
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语文新课标深度解读从2017年秋季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版本逐步被替代,教材版本百家争鸣的时代过去了,进入大一统时代。
部编版教材2012年3月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才编写完成,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的一套教材。
究竟部编版教材与之前的教材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一下:“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特色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
重视体现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
这套教材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
这是第一点。
2、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更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3、教材在课文选取、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编写语言、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4、课文数量减少“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总体来说是有所减少的。
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
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
5、传统文化篇目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这次新教材的更换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而尚未沉淀的“时文”则相对减少。
6、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
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7、更加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部编版教材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
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前不久,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以及新课程标准,并且从秋季开始执行。
其中的语文课标有了最突出的一个变化。
去年呢,这个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说了这么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让全场的这个语文老师都吓了一跳,他说,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这三件事情啊,其实就很值得我们去解读。
所以今天体印君就着这个新课标这个话题,跟大家来解读一下这个里面的几个关键点:首先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是这次修订的的主要目标之一。
各学科都要充实这方面相关内容。
虽然是说各学科,大家想一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哪里?会在英语科目吗?会在物理、化学科目吗?会在数学科目吗?其实最重要的的确还是在语文科目上。
第二个我们看到是这个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当中,他说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要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各个部分,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怎么样?你看他剂量就加了,必修选修都要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是什么内容就是说不是外国小说,不是当代散文,是文言文和古诗词,而这些内容,有什么特点哪?非常不容易抱佛脚,非常不容易突击提高,也非常不容易孩子自学成才的。
所以呢,不早一点行动,不在孩子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就植入这样的基因,他是很难在高中的时候对这种古诗文产生亲切感的。
我们再来关注一个点,就是直接在数据上的转变。
原来有个说法叫做诵读篇目建议,现在叫做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就是背诵这俩字直接进入了。
以前就是建议你诵读,现在是建议背诵。
而且背诵的篇目呢,直接从14篇增加到了72篇,是原来的5倍多。
所以不仅是剂量加大,要求也高。
需要学生出口成章,旁征博引,能够背诵和使用很多的古诗文,所以考试的时候一定会在这方面加大这种理解性的默写,而写作文的时候呢,多引用古诗文肯定是特别加分的。
还有一个点呢,就是我们会关注到他这个课内外阅读建议啊,除了原来的论语孟子庄子之外,还增加了老子和史记等等文化经典著作,还要求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的各个时期。
这个什么意思?就是说它的范围扩大了,我们就觉得,那我要读的更多。
阅读范围跨的年代多,他就可能出一些横向比较纵向分析的题,比如说让你举例论证儒家道家的思想差异,或者让你用儒家的经典的某一句话和道家经典某一句话去比较,比如说他直接从清末各个时代,比如梁启超的名言当中拿出来说,这句名言跟今天读的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请你说一说,再比如说可能会直接从里面敲出一段话说,这个就是材料,就是材料写作文,这个都看不懂,那作文就没办法写了。
所以这些都是难度的提升,都在发出这样的信号,传统文化的阅读一定要从小抓起。
还有一点是非常让大家抓狂和害怕的,就是在课内外阅读推荐的篇目当中。
还涉及了毛泽东诗词,鲁迅啊,郭沫若、矛盾、巴金啊等等这一批,就是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家作品,让学生去体会这种崇高的革命情怀,这个我觉得很多同学会非常的担心和焦虑。
因为平时大家阅读基本是凭兴趣爱好来看书的。
也就是说如果让孩子凭兴趣来选的话,可能不会选这一类的严肃作品。
但是,现在课表出来了。
考题中一定隐藏着考题的密码。
所以在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让孩子去挑食,一定要多样化。
什么都能读进去,他到高中还能适应这种严肃作品的阅读。
所以,综上所述这一次出炉的高中新课标,它充分体现了严肃的课外阅读和古诗文的重要性。
而初中和小学2017年开始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也是所谓的专制不读书和少读书的教材。
这两者遥相呼应,可以说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那就是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培养,阅读量必须有保障,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必须扩展。
正如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所说: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升学的时候要吃大亏。
从高中到初中小学都传达出这样的信号。
这一切都是越早行动越受益。
文章到了最后,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不是给孩子增加负担吗?我觉得此言差矣,现在很多家长基本是以分数为导向,什么提升快,给孩子补什么?结果是所有的孩子都在数学英语上下功夫,反而自己的母语---语文被忽视了。
我们应该感谢国家的良苦用心,用这种形式,倒逼着那些不注重孩子语文能力的家长,不注语文学习的学生,回归中国文化。
对“变脸”的语文课本,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一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
”所以,应对课改,只有一句话,那就是“阅读能力亟待提高;赢得阅读,赢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