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教学活动《一起认识八大碗》环境创设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彝族饮食文化的部分特色—八大碗。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创设建议:凸现彝族饮食文化主题,注重创设出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设计思路:能完美的展现出彝族饮食文化中的八大碗,让幼儿了解亮点推荐:因为都是饮食,当展示出八大碗文化时,在小朋友眼中的美食照片都可以成为想象的工具,所以八大碗的照片都是亮点。
材料建议:剪刀;胶水;A4纸;八大碗照片。
制作方法:利用剪刀和胶水将八大碗照片粘贴在需要布置的墙面上。
环创内容: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豪爽大方的民族,与石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一起名传四海,吸引着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远到而来的客人来到石林,除了赏石林奇观,不可错过的便是彝族人家特有的饮食——彝家“八大碗”。
彝家“八大碗”是彝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是彝族地方饮食的统称,也是彝族与朋友感情交流的特殊纽带。
彝家“八大碗”味道调制合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有菜肴的原材料就地取材,新鲜无公害,绿色无污染,环保无添加,做出的菜肴色泽亮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谓色香味俱全,男女老少皆宜。
下面带大家走进彝家“八大碗”,体会其中令人留恋的滋味......彝家“八大碗”之一“清汤羊肉”清汤羊肉是火把节上必不可或缺的美食和祭品,它又称一锅香,撒尼语称“柒号饯”。
这道美味佳肴选用被誉为云南省“六大名羊”之首的石林圭山黑山羊为食材。
圭山黑山羊多生活在海拔1800-2400米的高山地带,善于攀登悬岩陡壁,采食灌木嫩芽枝叶,能吃到其它家畜吃不到的饲草。
山羊吃百草,食其有百昧,全羊一锅熬,鲜美味齐全,肉质细嫩,香而不膻,其独特风味就在于此。
宰杀的羊洗净后,将羊全身可以食用的部分一起在大锅中用柴火慢炖至七八分熟后捞出冷却,连皮切成大块加入原汤煮开即可盛上待客。
在桌上摆上一碗柴火烧制的糊辣椒粉、花椒粉、葱花、芫荽、薄荷等佐料调制的沾水,那清汤羊肉嫩皮脆,味鲜质优的口感会让你从此爱上山羊。
彝家“八大碗”之二“黄焖土鸡”土鸡多用于彝族的祭祀活动,其寓意为祭奠神灵,祈求人民幸福安康、风调雨顺。
幼儿园彝族文化传承教学方案幼儿园彝族文化传承教学方案1. 引言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在幼儿园阶段就需要引导幼儿对彝族文化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对彝族传统的认同感。
本文将提出一种幼儿园彝族文化传承教学方案,旨在通过深入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彝族的语言、服饰、食物、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文化,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 彝族文化教学的价值彝族文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增强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了解彝族文化,幼儿能够与彝族的历史和传统建立联系,从而加深他们对国家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彝族文化教学还能促进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幼儿园彝族文化传承教学的内容应当涵盖彝族的语言、服饰、食物、音乐和舞蹈等多个方面。
3.1 彝族语言教学彝族语言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人民日常交流的工具。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彝族语言的简单介绍和常用词汇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彝族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对于幼儿而言,可以通过游戏、歌曲和绘本等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使用彝族语言。
3.2 彝族服饰和食物教学彝族服饰和食物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彝族传统服饰和食物的图示、实物模型以及制作彝族传统手工艺品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欣赏和体验彝族的服饰和食物文化。
幼儿还可以参与制作彝族食物和服饰的活动,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3 彝族音乐和舞蹈教学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幼儿学习和表达的良好途径。
在教学中,可以播放彝族传统音乐,让幼儿聆听和欣赏,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幼儿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并在特定场合进行展示和表演,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
4. 总结与回顾通过深入和多样化的彝族文化教学,幼儿将能够全面了解和学习彝族的语言、服饰、食物、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文化。
幼儿园彝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彝族文化及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
2.了解彝族服饰、饮食、住房等方面的特点,增强幼儿的彝族文化认同感。
3.掌握彝族传统手工艺技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学习彝语基本词汇,增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元文化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了解彝族文化1.激发幼儿对彝族文化的兴趣。
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彝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及习俗。
2.引导幼儿认识彝族传统服饰,如彝族绣花袍、领子、袜子等。
让幼儿观摩彝族民俗表演视频,让他们感受到彝族的服装和舞蹈的特点,增强对彝族文化的认同感。
3.引导幼儿了解彝族的传统饮食、住房、习俗等,让他们感受到彝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盛行地区的分布情况。
第二课:学习彝族手工艺1.引导幼儿认识彝族传统手工艺制品,如彝族刺绣、木雕、竹编等。
通过介绍彝族手工艺的材料、工具和制作过程来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通过图片或文物实物等形式呈现彝族传统手工艺品,如彝族绣花袍、木雕器皿等。
让幼儿体验创作的快乐,并通过整合自己的想法创造发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课:学习彝语基本词汇1.通过介绍彝族的历史、地理环境和语言文字,引导幼儿了解彝语的基本语音、词汇和常用表达。
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增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教学中可以加入小游戏或是唱歌等活动,增加幼儿的学习趣味性,同时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彝族语言。
教学形式和方法1.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通过教师讲解、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2.采用趣味化、互动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让他们养成积极学习的态度。
3.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语言启蒙、情感培养和智力开发。
教学评价和体会1.通过课堂观察和检测测试等教学评价方式,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策略。
2.在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状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
幼儿园彝族文化教育教案: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多元文化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将多元文化融入教学实践,成为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本文将以幼儿园彝族文化教育教案为例,探讨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
一、幼儿园彝族文化教育教案的编写1. 教案名称:《走进彝族村寨》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幼儿应能够了解彝族的传统建筑、服饰、饮食、传统节日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教学内容:1)彝族建筑:介绍彝族特有的土掌房和树屋,让幼儿了解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
2)彝族服饰:展示彝族传统服饰,让幼儿感受不同文化的美丽。
3)彝族饮食:制作彝族传统美食,让幼儿体验不同的饮食文化。
4)彝族传统节日:介绍彝族传统节日,如“盛装节”、“射宋节”等,让幼儿感受彝族节日文化的魅力。
4. 教学活动:1)观看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彝族文化的特点。
2)参与彝族传统服饰的穿戴,感受彝族服饰的美丽。
3)制作彝族传统美食,品尝彝族特色饮食。
4)举办彝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彝族文化的魅力。
5.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听取幼儿对彝族文化的感受和理解,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现幼儿对彝族文化的表达。
二、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的意义多元文化教育实践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培养幼儿的跨文化意识和包容心态。
多元文化教育实践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启发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有助于激发幼儿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对幼儿园彝族文化教育教案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教案的编写和教学内容来看,我认为《走进彝族村寨》这个教案设计非常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注重彝族文化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
幼儿园彝族文化教育教案主题:彝族文化教育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彝族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能够认识彝族传统习俗和重要节日;3. 能够欣赏彝族的传统音乐、舞蹈等文艺形式。
二、教学内容1. 彝族文化的介绍;2. 彝族传统习俗和重要节日的介绍;3. 彝族文艺形式的欣赏。
三、教学过程1. 介绍彝族文化(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彝族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等基本信息;(2)介绍彝族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并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2. 介绍彝族传统习俗和重要节日(1)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彝族传统习俗,如“剃头带鱼”、“杀猪祭祖”等;(2)介绍彝族重要节日,如“火把节”、“三月街节”等,让孩子们了解彝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3. 欣赏彝族文艺形式(1)通过视频展示彝族传统音乐、舞蹈等文艺形式;(2)引导孩子们感受彝族文化的内涵和感染力,并鼓励他们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2. 视频欣赏法3. 互动交流法五、教学评价1. 能够准确地介绍彝族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能够准确地介绍彝族传统习俗和重要节日;3. 能够欣赏彝族的传统音乐、舞蹈等文艺形式,并表达感受。
六、教学资源1. 彝族文化介绍图片、视频;2. 彝族传统舞蹈、音乐视频;3. 彝族服饰、建筑等实物。
七、教学安排本教学内容可分为1-2节课进行掌握,每节课45分钟。
八、教学反思1. 要注意让孩子们不仅仅是了解彝族文化,更要让他们能够理解其内涵和意义;2. 要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表达自己对彝族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引导孩子们尊重彝族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幼儿园彝族文化教育教案为了促进幼儿园儿童对彝族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包容性,制定了以下彝族文化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彝族的传统服饰和风俗习惯;2. 了解彝族的民间传说和节日习俗;3. 提高儿童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服饰(1)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彝族男女传统服饰,解释服饰的特点和寓意;(2)让儿童理解服饰与地域、气候、生活习惯的关系,引导他们尊重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
2. 风俗习惯(1)教师讲解彝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等;(2)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儿童体验彝族人民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 民间传说(1)教师讲述彝族的民间传说,如《阿遗鸟》、《拉祜族族神话》等;(2)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儿童深入感受彝族文化的神秘和魅力。
4. 节日习俗(1)教师介绍彝族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祭山节等;(2)组织儿童制作彝族传统节日的工艺品,增强他们对彝族节日的记忆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服饰、节日习俗的介绍和体验;2. 教学难点:民间传说的讲解和情景再现。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再现法通过情景再现,让儿童身临其境地感受彝族文化风情,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 角色扮演法让儿童扮演彝族人物,参与彝族节日、习俗的再现,增加亲身体验和感受。
3. 故事讲解法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激发儿童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流程1. 服饰展示(1)教师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彝族传统服饰;(2)讲解服饰的特点和文化寓意。
2. 风俗习惯体验(1)教师讲解彝族的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等;(2)组织儿童进行相关游戏、手工制作等体验。
3. 民间传说讲述教师讲述彝族的民间传说,如《阿遗鸟》、《拉祜族族神话》等。
4. 节日习俗制作(1)教师介绍彝族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祭山节等;(2)组织儿童制作彝族传统节日的工艺品。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们对彝族文化的接受和反馈;2. 通过评估孩子们制作的工艺品或参与的活动,了解他们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和体验程度。
幼儿园彝族文化传承教案民族文化教育方案知识文章格式幼儿园彝族文化传承教案民族文化教育方案一、引言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民族文化教育愈发受到重视。
而在幼儿园阶段,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彝族文化传承教育,以及设计相应的民族文化教育方案。
二、彝族文化传承教案1. 彝族文化特点的介绍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在彝族文化传承教育中,首先需要对彝族文化的特点进行介绍,让幼儿能够初步了解彝族的传统和风俗习惯。
2. 彝族传统手工艺活动彝族手工艺在中国民间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蜡染、刺绣、编织等技艺形式多样。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手工艺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彝族传统手工艺,加深对彝族文化的了解。
3. 彝族传统节日活动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火把节、射火节等,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案中可以安排一些与彝族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让幼儿从小就能够感受到民族节日的魅力,增强对彝族文化的认同感。
4. 彝族传统歌舞表演歌舞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踩高跷、跳芦笙舞等都是彝族的传统表演形式。
在教案中可以组织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唱一些彝族传统歌曲,从中感受彝族文化的魅力。
三、民族文化教育方案1. 融入彝族文化元素的教学环境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可以融入一些彝族文化元素,如彝族传统图案的装饰、民族服饰的展示等,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2. 彝族文化主题周活动设立彝族文化主题周,每周围绕彝族传统手工艺、节日、歌舞等内容展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手工制作、观摩表演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 培训教师的民族文化意识开展彝族文化传承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意识,因此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教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工作。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设计上述的彝族文化传承教案和民族文化教育方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彝族文化,增强对彝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喜欢的彝族美食幼儿语言教案彝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彝族饮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排这次口语交际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彝族饮食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说话训练选择的内容是彝族饮食文化,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只要是关于彝族饮食文化,都可以成为本次交流的内容。
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彝族饮食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彝族饮食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彝族饮食文化,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家乡彝族饮食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彝族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1.把自己搜集到的彝族饮食文化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彝族饮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彝族饮食。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彝族饮食。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事。
今天的口语交际,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吧!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景东县是个彝族自治县,彝族人民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个热爱生活,有着悠久饮食文化的民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乡,走近家乡的彝族饮食文化。
二、小组内交流彝族饮食文化资料。
1.同学们,请你把收集到的彝族饮食文化资料与你的组员分享。
彝族特色教案教案标题:彝族特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彝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2. 培养学生对彝族特色的兴趣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彝族历史和起源2. 彝族传统节日与习俗3. 彝族传统服饰和工艺品4. 彝族传统音乐和舞蹈5. 彝族传统食物和饮食习惯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彝族传统服饰或播放彝族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对彝族有了解吗?- 你们知道彝族有哪些特色和传统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彝族历史和起源:通过讲解彝族的起源、分布和历史发展,让学生对彝族的背景有基本了解。
2. 彝族传统节日与习俗:介绍彝族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三月三等,并讲解相关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3. 彝族传统服饰和工艺品:展示彝族传统服饰和工艺品,解释其特点和制作工艺。
4. 彝族传统音乐和舞蹈:播放彝族传统音乐和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彝族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5. 彝族传统食物和饮食习惯:介绍彝族的传统食物,如酸汤鱼、酸豆角等,并讲解彝族饮食习惯和特点。
三、互动体验(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彝族节日或传统习俗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相关的展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节日或习俗的起源、庆祝方式和相关的文化活动。
3. 问答环节:在展示结束后,进行问答环节,让学生互相提问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通过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彝族的特色和传统。
2. 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对彝族文化的态度和认知是否有所改变,并分享自己的反思。
教学资源:1. 彝族传统服饰和工艺品图片或实物2. 彝族传统音乐和舞蹈视频3. 彝族传统食物图片或实物4. 彝族历史和文化的相关书籍或资料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评价2. 学生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和态度的书面反思3. 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价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彝族文化展览或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
一年级教案:了解彝家文化,体验幸福生活体验幸福生活的文章在彝族人的传统文化中,幸福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家庭的和睦、文化的传承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们认识彝家文化,了解彝家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从而懂得幸福生活的真正内涵。
一、了解彝家文化1.文化背景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据统计,彝族已有数千年历史,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2.彝家饮食彝家人的饮食文化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例如,云南彝族人善于烤肉,并喜欢将饭团包在竹叶子中蒸熟,形成一种特别的食品方式。
此外,还有多种以酸辣为主的菜式和用辣椒制作的调味品。
3.彝家服饰彝家人的服饰也是彰显其文化元素的一种体现。
根据不同地域的习惯和气候,彝家人穿戴着不同风格、样式和材质的服装。
例如,在云南地区,彝家人喜欢穿着五彩缤纷的颜色鲜艳的服装,而在四川和贵州则更注重绣花和手工编织的工艺。
4.彝家节日彝家人有很多传统节日,例如:火把节、黄鼠狼节、三月三节等。
这些节日有着浓重的文化底蕴,其中不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象,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二、体验幸福生活1.自然体验在彝家文化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可以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和知识。
例如,可以带孩子们到户外进行昆虫观察、秋季收获、植物观察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生活体验幸福生活的体验需要在生活中得以实现。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游戏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彝家人的生活方式。
例如,可以亲身体验彝家人的用饭团包裹腊肉的饮食习惯,或者感受彝家村落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
3.传统文化体验彝家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节日和风俗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发展。
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了解彝家传统文化,例如:研究彝家传统农具制作和使用,或是制作彝家节日的相关摆饰。
结语彝家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近家乡的彝族饮食文化》教学设计
景东县民族小学邓琼
教材分析:
彝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彝族饮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排这次口语交际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彝族饮食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说话训练选择的内容是彝族饮食文化,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只要是关于彝族饮食文化,都可以成为本次交流的内容。
不过我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彝族饮食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彝族饮食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彝族饮食文化,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家乡彝族饮食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彝族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彝族饮食文化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彝族饮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彝族饮食。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彝族饮食。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事。
今天的口语交际,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吧!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景东县是个彝族自治县,彝族人民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个热爱生活,有着悠久饮食文化的民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乡,走近家乡的彝族饮食文化。
二、小组内交流彝族饮食文化资料。
1.同学们,请你把收集到的彝族饮食文化资料与你的组员分享。
2.小组内交流,交流时注意资料的整合。
三、全班交流彝族饮食文化资料。
小组内选派一个同学班上交流,交流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四、老师梳理或补充说明彝族饮食文化资料。
老师以课件的形式介绍彝族饮食文化资料,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彝族饮食文化(详见资源包)
五、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彝族饮食文化。
同学们,我们家乡景东有着悠久的文化遗产,在日益繁荣昌盛,近年来吸引许多世界各地的朋友到家乡做客,今天你就是一名小导游,希望你向游客推出一样家乡的美食,相信你们能做好。
等会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1.小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彝族的一种美食。
2.评选最佳小导游。
六、小结
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饮食文化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处处有历史文化
的积淀。
彝族美食----养育一个民族,彝族人的饮食文化,因为有特别的民族习惯,更具有山里的芬芳。
回味无穷的风味小吃令人馋涎欲滴、乐而忘返。
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是个好饮而痛恨酗酒的民族.。
七、板书
彝族饮食文化介绍
坨坨肉
泡肝
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