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来源:法律教育网

一、技术标准-企业竞争的新利器

各国公司都认识到,在今天的竞争中,卖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最低级的竞争方式,较高一级的方式是卖服务,更高级的就是卖规则-标准。当一个企业主宰一项产品的标准,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产品市场的领先者。因此,技术标准之争也就显得格外激烈。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技术的垄断也就意味着对市场的垄断。因此,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从事联合技术开发就成了寡头行业的重要技术壁垒。以世界汽车工业为例,近年来,经过大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市场寡头格局已基本形成。先后有福特汽车公司收购瑞典沃尔沃公司、美洲虎公司、阿斯顿马丁公司、马自达公司、大宇公司,通用公司收购欧宝汽车公司、入股五十铃和铃木汽车公司,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法国雷诺公司向日产汽车公司注资等。于是,2000年初日美欧三大汽车公司丰田、大众与通用就实质上统一汽车和零部件的设计与开发系统达成了基本协议。根据协议,从2001年起,三家公司可以相互间在计算机画面上交换信息,迅速建立起联合开发体制。从而使它们在统一世界标准的下一代技术开发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注:参见李向阳:“国

际经济规则与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

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s23-sjz/chinese/gerenzhuye/lixiangyang/wenzhang/g iijgzyqyjzfsdbh.htm.)同样,不久前包括摩托罗拉、德州仪器、康柏、松下电器、思科、英特尔在内的13家高科技公司将组成Home Plug PowerLine Alliance,联合发展和推广通过一系列家用电子产品连接电脑、打印机和其他外部设备的技术,并希望制定一项技术标准,并入消费产品标准。面对这种技术壁垒,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进入者”而言,要想进入这一行业就必须接受寡头企业所制定的技术标准,置于国际分工的低技术“链条”上。

(注:参见李向阳:“国际经济规则与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

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s23-sjz/chinese/gerenzhuye/lixiangyang/wenzhang/g

iijgzyqyjzfsdbh.htm.)

成为“超一流企业”或许是每一个志在高远的企业的终极追求。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竞争中上,占据上游的只能是少数企业,它们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企业的层次固然取决于卖“什么”,也取决于“怎么”卖。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什么呢?超一流企业卖规则。而规则又是什么?在技术领域是技术标准,在市场经济中是游戏规则。超一流企业是通过创造标准和实施标准全球技术许可战略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这就是现代企业多患有“标准情结”的原因。

秦始皇最伟大的成就不是修了长城,而是统一了度量衡;田忌赛马的智慧就是他巧妙地利用了赛马规则。超一流企业就是一批能够创造和制定标准或规则,让别人去追随、去遵循的世界级领先企业。走进新世纪,面对新经济,具有强烈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可持续成长,是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世界级领先企业不是靠卖力气、卖产品、卖技术,而是靠卖技术标准和市场经济中的游戏规则获取利益,是通过商业化的、战略性的创新和运作

标准或规则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是一批能够创造和制定标准或规则,让别人去追随、遵循的世界级企业。世界级领先企业是打标准战的行家。

超一流的企业并不是生来就是超一流的,一般都是从三流、二流、一流、超一流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国彩电企业拼搏近20年才升到了一流,这是一条艰难的成长之路。(注:参见“如何从三流到超一流”,资料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dkasp/2jnew.asp?newid = 182&cid = 16.)三流企业卖力气,辛辛苦苦赚些劳务费,搞不好还亏本。这属于“包工队”层次的企业,但这是大多数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二流企业卖产品,围绕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做文章。但是企业有了功能全、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也只是领到了市场的入场券。价格战,做广告,搞得很苦,有时连平均利润也赚不到。这是“制造厂”层次的企业。一流企业卖技术、卖服务,这是企业经营层次的相当提升。这些企业已不再是单纯推销产品,而是围绕加强企业的技术体系,在技术推广和用户服务上下功夫,用户满意度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帮用户赚钱”、“为客户创造价值”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重要目标。这是“技术服务商”层次的企业。真正有竞争力或反过来说有垄断力的是超一流企业。超一流企业与前三种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以顾客,而是以竞争对手为核心导向。通常人们一提市场就想到顾客,其实市场的主体有多个,除顾客之外,还有竞争对手、协作厂商、替代品厂商、新进入者。这些市场主体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之下参与竞争的。超一流企业正是通过对游戏规则(标准)的控制和垄断而取得优势地位并获取超额利润的。

二、理智对待“标准情结”

并不是所有的标准都能取胜,因此“标准情结”必须理智。一般说来,能够靠标准制胜的关键至少有三:(1)性能上有大幅度提高;(2)新一代与旧一代兼容;(3)价格上与原产品基本持平。谁能在自己的市场领域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成为这一领域的王者。美国经济学家卡尔。夏皮罗和哈尔。瓦里安认为,标准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对七种关键资产的掌握:(1)对用户安装基础(指已有的客户规模)的控制;(2)知识产权;(3)创新能力;(4)先发优势;(5)生产能力;(6)互补产品的力量;(7)品牌和声誉。(注:参见马克:“力撼标准”,载《南方周末》2001年11月1日第6版。)其中将知识产权列在了第二位。标准的胜出绝对不仅仅是技术领先这一项优势的胜利,而更在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标准系统的胜利,其中既包括管理的胜利,也包括以全球技术许可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战略的胜利。

从标准本身来讲,由于标准本身并不仅仅指技术规范,而且包括技术合格检验规范和程序、产品包装检验规范和程序等等,所以标准战略又可以细分绿色壁垒战略、全球技术许可战略、包装检验战略等等,为了能将一个具体的战略剖析清楚,在本文中,我们仅就技术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技术标准全球技术许可战略的核心-技术标准的知识产权战略及其管理,我们在文中把这种能够实施技术许可战略的技术标准称作“现代

技术标准”。

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始于“跑马圈地”的话,那么,知识经济时代就始于“跑马圈知”了。专利、著作权、商标、专有权、政策、互联网域名等,所有有价值的知识资源,都正在成为

新经济的先知先觉者们“争圈”的对象。对知识可以做一个全新的分类:(1)内容类知识;(2)方法类知识;(3)规则类知识。(注:参见“如何从三流到超一流”,资料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dkasp/2jnew.asp?newid = 182&cid = 16.)方法类知识比内容类知识重要,规则类知识则是最有力量的知识。因为内容类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方法类知识是关于“怎么做”及“谁来做”的知识,而规则类知识不但约束了怎么做事,约束了什么人做事,更重要的是约束了竞争对手:你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本身重要。知识产权是知识价值的权力化、资本化;技术标准是技术成果的规范化、标准化。如果我们不能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上有所作为,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就可能永远受制于人。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制定规则的权力(即规则类知识),谁就有了主宰市场的领袖地位。由卖力气、卖产品,到卖技术、卖服务,再到卖规则、卖标准,应该是一个志在高远的企业不断追求的境界,应该是成长为21世纪

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必由之路。

三、现代技术标准全球技术许可战略的实质

标准的定义和具体内容随着技术进步在不断的充实和演化,并不是全部的标准都能实施全球技术许可战略,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高的新技术领域,而这些标准又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标准,往往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区域标准组织或产业联盟颁布的标准,我们在文中,将这样的标准也称作现代技术标准。

技术与技术标准之间的差距是“质的差别”。“质的差别”是占有与不占有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本质区别。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能给标准的拥有者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这就是一个个企业为了追求“卖标准”的根本动力,美国的CDMA巨人高通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美国圣地亚哥高通公司总部一层大厅树立着一个专利墙,这个专利墙由1400块玻璃砖构成,而每个玻璃砖,代表着高通公司的一个核心技术专利!高通现在的影响力,就是这1 400个专利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注:参见孙丽:“高通的生存方式”,

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p2610.htm.)而要实现自己关于标准的宏伟蓝图,就必

须搞清楚标准许可的实质。

标准是在发展变化的,以前的标准,多体现为对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伴随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准也发生着变化,标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趋向于将一些技术解决方案纳入到标准之中,由此,技术标准的称谓开始出现。事实上,技术标准是“标准”的通俗化称谓,但是,技术标准的范围比标准要小,因为技术标准多指的是涉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且标准的内容包含有一定量技术解决方案的这一类标准。所谓技术标准,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一定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市场进入的要求。技术标准的实质就是对一个或几个生产技术设立的必须符合要求的条件以及能达到此标准的实施技术。

(注:此定义主要借鉴了ISO对标准的定义:

Standards are documented agreements contain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ro

ther precise criteria to be used consistently as rules,guidelines,

ordefinitions of characteristics,to ensure that materials,products,processesand services are fit for their purpose.定义来源:What are standards?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iso/en/aboutiso/introduction/index.html.)它包涵有两层含义:(1)对技术要达到的水平划了一道线,只要不达到此线的就是不合格的生产技术;(2)技术标准中的技术是完备的,如果达不到生产的技术标准,可以向标准体系寻求技术的许可,支付许可费用从而获得相应的达标的生产技术,这就是技术标准为什么越来越看重许可的最重要原因。曾经轰动一时的CDMA巨人美国高通公司商业运作模式、3C与6C的DVD收费事件的核心问题都涉及此问题。(注:参见张平、马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对于一些技术上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没有能力来进行技术研发,就只能通过从标准体系获得许可从而形成生产能力,除了付费之外,关键是要服从标准的管理,而标准的管理的实质和核心是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和利用。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和排他性,一旦这些知识产权进入标准行列并得到一定的普及,就会形成垄断,尤其在市场准入方面,它会排斥不符合此标准的产品,从而达到排斥异己的目的,这是标准

能够实施全球技术许可战略的法律基础。

现实中,我们对于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许多人认为许可本身仅仅就是标准的许可,也有人认为只要建立标准就可以坐享技术许可的成果。殊不知现代技术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是一个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管理的问题,这个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规划工作,在建立标准之前就先行介入了。现代技术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是沿用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这一思路。这一思路贯穿于全球技术许可战略的始终,同时,这一思路又是以一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来实施的。因为从建立标准的初期,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工作就要介入,首先的工作是申请专利,因为专利技术是技术标准实施许可战略的基础,而技术标准的公布,往往又会造成资料公开,使得一些技术不再符合专利法上“新颖性”的有关规定,从而丧失获得专利的可能,这就使标准的对外许可能力大打折扣。其次是在技术标准化阶段将这些专利技术容入到标准中,在建标准的同时就要构建此标准体系的技术许可框架。最后才是标准建立后实施全球技术许可。在每一个阶段,根据标准的不同,又会有不同的操作,因此又体现出许多种知识产权战略。

2001年初,信息产业部和美国某公司谈判,关于在中国生产该公司倡导的CDMA标准的手机,美国公司的许可费开价是每部手机360.80元人民币的专利技术许可费,按照中国3年可以生产这样手机2 800万部计算,就要付出104亿元人民币的专利费。

韩国的数字电视采用美国的ATSC标准,按该标准提供的方案设计电视机接收机集成电路芯片,即使设计和生产的工作由自己完成,每一套也要向美国交纳30-40美元的技术专利费,因为标准中的技术方案是专利技术。如果中国也全套采用外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按中国市场3亿台数字电视计算,我们要就向人家交纳1 000亿人民币的技术转让费!(注:参见2001年1月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徐顺成司长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座

谈会上的讲话。)

但标准归标准,技术标准要实现全球技术许可、实现技术标准的产业化,还必须考虑市场需求,只有存在大的市场需求,才能谈得上技术的产业化。从以下一反一正两个例子,我们也许会得到某种启示:(注:参见刘守文:“3G即将到来的世纪盛宴”,载《通信产业报》

2001年7月21日第3版。)

反例:日本在发展移动通信2G标准的时候,选择了自己独有的PDC技术,并在国内获得了成功。日本人彼时的心情并不亚于此时的中国人,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也不可谓不强烈,但由于这种技术始终被限制在日本岛内,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日本的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业的国际化付出了沉重代价。回想当初应用自家技术时的那份自得,此时的日本

要想再畅怀大笑恐怕已经很难。

正例:日本的北方邻居-韩国早在1991年就采用了别人—美国的IS-95CDMA标准,并在此标准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成熟的商用系统,享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建立了运营、生产、消费良性循环的移动通信产业,获得巨大成功。如今,韩国已在国际移动通信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使得韩国在该领域具有相当大

的发言权,不容忽视。

在高新技术方面中国面临国外专利远远高于国内的严峻现实,而随着入世的到来,在开放的市场中,以标准技术面目出现的许可证贸易更会铺天盖地的涌来,并且没有商量的余地。由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评介,能够引起产业界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重要性的重视,充分利用技术标准许可策略发展中国的民族产业。在现今的产品生产领域,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生产领域,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生产标准成了进行技术垄断和市场限制的一种新的手段,谁能够抢先进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工作,谁就有可能抓住对这个产品乃至产业的主动权,所以说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全球技术许可战略对于一个新兴产业、对于知识经济的

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对待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正确态度

(一)对待技术标准要有清醒的头脑

能制定标准固然是好事,但脱离实际盲目或片面地追求制定标准就不足为取了,而为此付出代价就更不值得了。比如在域名领域,为了应付NSI、CNNIC、IDNS等诸侯们的标准,联想集团目前共注册了各种中文域名共70多个,每年需要交纳的注册费超过10万元-如果全国的企业都注册的话,那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了。10万元对于联想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中小企业可能就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再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讲,即使注册5个国际域名,也不过才有500元流向国外。在给国内企业10万元和付外国企业500元之间到底哪个更划算,相信谁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注:参见孙善清:“中文域名将获全球认可标准只是掩耳盗铃的幌子?”,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2002年8月3日。)这不由让人想到,计算机初入中国之时,为了解决汉字输入问题,曾有人设计过一种标准:一个特大号的键盘,上面有数以百计的键位。自然,这种键盘现在无论怎么看都是可笑的,但

在当时,它却实实在在的是为了中国人自己而设计的“标准”。如果一个行业已经有了通用的标准,对于后来者而言,出于竞争或者其他的目的,再去弄一个新的标准,其风险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弄不好,这种各行其是的做法,还会对产业的发展造

成人为的阻碍。

从另一方面看,标准越少越单一越利于业界的发展。大凡标准不一的东西,则很难普及。反过来想,正是由于互联网源于美国,这种标准的单一性才使得互联网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普及。假如中国有中国的组网规则,印度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日本又有自己的生产标准,网络的互通互联面临的困难将是可想而知的。甚至,极端一点,同一行业、同类产品,只能允许一种标准存在,后来者可以淘汰前面的标准,前提是后来者必须具有革命性。反之,如果标准杂乱无章,其推广的力度越大,则对主流标准的普及形成的阻力越大。换言之,我们这种努力的本身,也许对于某些企业是有益的,但从对于整个产业发展的作用来看,却是喜忧

参半。

业界的标准是市场规则下优胜劣汰的结果。由技术到标准,要经过市场的许多运作。一项技术即使付出不菲的代价,也往往未能蝶化为标准。因而,标准这块馅饼,弄不好就会变成企业的陷阱。面对被市场规则认可的林林总总的业界标准,中国的IT界究竟有多大的问鼎实力?与中国IT业相比,拥有标准的西方巨头占尽了优势。比如说,微软的Windows 标准,虽然我们的程序员技术水平并不落后,但由于我们没有微软从小长大积累起来的软件生产规范和标准控制权,我们无法在操作平台上谈市场占有率和发展时机。所以我们可以鼓励LINUX来对抗Windows,但Linux没有市场占有率,没有人肯为它编写应用软件,于是企业不得不在搞操作系统的同时,再背上本来应该由其他厂商代劳的编写应用软件的包

袱。这无形中又加大了企业的竞争成本。

同时,标准的市场推广也是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企业切实可行的举措,甚至包括价格上的“出血大甩卖”。微软的IE打败NETSCAPE是个例子。我们的许多研发成果并未形成标准,重要原因恐怕也在于此。比如我们的银河与曙光巨型机,始终没有走向世界,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一个让它们走遍中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机制。在标准的争斗中,时机同样地重要。今年年初,国内DVD产品在欧洲被扣,最终不得不向6C交纳专利费。于是人们感叹:必须研发自己的专利技术,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于是,当近日关于国内某企业推出EVD标准之时,人们欣喜异常:中国人有自己的标准了。

假如说在DVD还未正式登台之前,EVD还有获胜的机会的话,那么当DVD大行其道之时,EVD能否取而代之,就有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EVD在分辨率上号称要优于DVD5倍,但很可能在规模化生产之后也要高于DVD的价格。大而无用的分辨率,以及稀缺的内容,都将在EVD的争霸之路上铺满问号。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中国企业在标准之旅中都不

会轻松。

(二)切实了解专利的作用

曾经,当看到“Made in China”时,我们是多么的自豪。曾经物质极度匮乏的中国,如今已一跃而起成为“世界工厂”。我国不少企业,也具备了与其他国家大型公司竞争的实力。但是随着最具代表性的3C和6C“DVD专利收费”事件,这一切的光辉都好像黯淡了下来。残酷的事实一再雄辩的说明,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我们必须要重视并利用专利

保护这把利刃,实现先发制人。

事情还得从DVD专利费说起,经过艰苦的谈判,从2002年下半年起,中国的DVD 厂商就要向6C缴纳专利费了,而这之后,杜比、DTS、MPEG-4等也正在同国内DVD厂商谈判,更高的专利费用也许会把中国DVD的价格优势扼杀殆尽。但是,还有人错误地认为,销往国内市场的DVD不会遭到专利投诉。实际上只要国外厂商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他们的技术就会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可见国人的专利知识是多么的匮乏!我国既然加入了WTO,就要遵守它的游戏规则。中国的企业一定要了解主宰和衡量游戏规则的是什么。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内厂商生产数码相机了,但我们生产的却基本上是200万像素以下、国外巨头们早已停产的机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不拥有核心技术,在数码相机的关键技术中,CCD属于索尼,CMOS属于佳能。没有专利技术,怎么敢去与人抗衡呢?到时候,如果真动了这些巨头的奶酪,专利权官司就会让企业受不了。如今,很多国内厂商也加大了研发的力度,但是如果不重视高新技术成果的保护,很有可能使这些企业“从先驱成为先烈”。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技术研究上投入大,并不一定收益就大,而如果在此基础上更重视对技术的保护,收益才可能增大。美国是专利制度最严格的国家,因此,属于美国的专利最多,其受益也最大。著名的Intel公司,平均每天就会有3项专利诞生,单单他们在x86 CPU方面的专利就有上千项,因此,即使你具备了这方面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也不可能生产出x86 CPU,因为你越不过专利保护的壁垒。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WTO的加入,专利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专利保护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武器,未来IT产业的尖端竞争将最终体现为专利权的竞争。只有运用好专利这把利器,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三大要素:管理、知识产权和可利用资源。其中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两方面。产业要发展,除了重视管理外,更要重视专利。对专利的重视包括两方面:一是增强专利保护观念,坚持走自己的技术创新之路;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这一点对技术实力不雄厚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先“拿来主义”,再“改良主义”,最后“创新主义”。即加强对同行业专利的了解,吸收、借鉴现有专利中有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并适时申请专利。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要正确理解技术自主化的含义。自主化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和单项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知识产权;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比如,我国的远大中央空调,就是在集成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以日本技术为代表的世界先进水平的直燃机;之后,又进行技术改进,独创百余项技术,获得25项国内外专利,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自主化也不一定是自己独立研发,可以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开发,但是,我们的

企业应该共享知识产权。自主化的企业主体也不应强求是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只需国内资本应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控制力。为了防止外国资本流进流出的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防止外国企业对我国搞全行业的垄断,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根据国家利益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自主化的主体应是国内资本具有控制能力的企业。控制力主要是指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控制能力,而不能只是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一个棋子,被动地服从外国企业

的战略。

发明专利代表了企业的创造性和技术含量,企业专利越多,它的创新能力越强,竞争力也越强。专利制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创新成果要受到专利的保护,这又促进了专利制度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目前IT企业在专利保护方面做得不够,一方面由于专利保护意识不充分,另一方面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缺乏创新能力,企业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只有增加技术积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依靠专利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创新能力、使专利技术便捷地进行交易和实现产业化,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有了创新技术之后,还要重视向专利的转化。在普通人看来,专利申请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持有人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将自己的“点子”转变为可以专利的模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企业没有专利申请的经验,可以考虑聘请有专利经验的律师做顾问,或者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到企业参观,多提建议,发掘身边的专利线索,使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利律师密切合作,及时将“点子”变为成型的专利方案。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提高了申请命中率。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过期专利和公开技术,及时地跟踪专利动向,留意工作中可以

改进的地方,并注意总结创新工作。

其实像专利、商标这类知识产权,必须是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授予权利,才能称之为拥有知识产权。一家企业刚刚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的的确确是自己发明的,而且技术上也绝对先进,能不能称之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呢?不能,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去申请专利,也不可能获得专利授权,除了一些版权权利,是不能认为拥有能实施技术许可、专利许可这样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仅有一两项或几项专利就能概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吗?不能,因为专利的数量不够,由于专利制度的“一发明一申请”原则,决定了控制一个产业或核心技术的专利数绝不能仅是一两个,必须得有几十个,上百个,而且还得是技术含量

高的发明专利。

专利授予本身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促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保护专利技术的内涵也并非只针对个人发明创造,更包括对全社会和公众权益的保护。可以说,专利技术关系到各行各业,专利能反映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专利数量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兴衰。专利可以保护知识产权,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使他们不断进步。拥有专利的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必然会不断地把资金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中去;还没有专利技术的企业也自然会努力进行研发,以争取获得专利,改变自己处

于劣势的市场地位,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专利保护的目的不是为了垄断市场,而是鼓励技术创新,并使企业能够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申请新的专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培育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我们必须尊重知识产权,运用起法律武器,共同捍卫公众利益,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当然,凡事都有一个度,企业应该随时准备保护自己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就像保护其他资产一样,而保护的底线是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如果知道有人侵犯自己的专利就要采取措施设法予以制止,同时,也应该在公平的前提下许可其他公司使用自己的部分专利,并合理地获得对自己有用的其他企业

的专利使用权。

专利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许多大的企业都曾遇到过与专利有关的事件,这无形中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让企业充分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不管怎么说,专利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保护发明人的利益和提高其研发方面的积极性,并促进知识共享和产业进步;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技术力量不足的企业必须支付价格不菲的“专利使用费”,从而被“合法掠夺”。不过,如果各企业可以把“专利”这把利刃挥舞得恰到好处,相信我们的产业将会获得

更快的发展。

(三)中国企业标准战略的定位

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外发达国家与我们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的结合和实施上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能掌握技术标准及技术标准战略的要义,我们必须对国外的技术标准战略进行剖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对策略。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技术实力、知识产权成果以及法律体系的差异,使得国外与我们对技术标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的照搬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而必须深入研究国外技术标准许可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质,给我国产业界“建标准”和“用标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我们与国外在技术标准的许可问题上研究侧重点存在不同是有时代背景和现实背景的。时代背景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标准的更新和发展加快,标准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现实背景是指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对知识产权和标准的许可战略都刚刚认识,或者说许多企业对这些新鲜事物都不怎么了解,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更是少得可怜,下表的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

1997—2001年,在中国涉及3G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共462项。

1997—2001年,在中国涉及数字电视的发明专利申请共806项,而且近几年发明申

请是以每年200多件的数量在增加。

这样的数据就决定了我们研究的侧重点是:标准许可的实质是什么、标准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管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怎样建标准、怎样用标准,甚至是呼吁要多申请专利。而国外发达国家已经解决了要重视专利、要多申请专利、要注重知识产权战略这类基础性问题,他们现在研究的侧重点是:利益平衡、技术标准许可的反垄断问题、专利信息披露等。

技术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既然体现为标准与知识产权共同作用力。那么就要分别讨论一下标准的作用和知识产权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分析透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

结合以后产生的巨大作用。

五、标准化发展史

(一)古代标准化

标准化是人类由自然进入社会共同生活实践的必然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发生、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

造条件。

人类从原始的自然人开始,在与自然的生存搏斗中为了交流感情和传达信息的需要,逐步出现了原始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钵口上刻画的符号可以说明它们的萌芽状态。元谋、蓝田、北京出土的石制工具说明原始人类开始制造工具,样式和形状从多样走向统一,建筑洞穴和房舍对方圆高矮提出的要求。从人类社会第一次的农业、畜牧业分工中,由于物资交换的需要,要求公平交换、等价交换的原则,决定了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需要统一,逐步从用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自然物过渡到标准化的器物。当人类社会第二次产业大分工,即农业、手工业分化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对工具和技术规范化就成了迫切要求,从遗世的青铜器、铁器上可以看到那时科学技术和标准化水平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就有青铜冶炼配方和30项生产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要求,如用规校准轮子圆周;用平整的圆盘基面检验轮子的平直性;用垂线校验幅条的直线性;用水的浮力观察轮子的平衡,同时对用材、轴的坚固灵活、结构的坚固和适用等都做出了规定,不失为严密而科学的车辆质量标准。在工程建设上,如我国宋代李诫《营造法式》就建筑材料和结构做出了规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特性、制备工艺的描述可视为“标准化药典”。秦统一中国之后,用政令对度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用律令如《工律》、《金布律》、《田律》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必等”是集古代工业标准化之大成。宋代毕shēng@①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则,更是古代标准化的里程碑。

(二)近代标准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阶段。科学技术适应工业的发展,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也为之提供了系统实验手段,摆脱了凭直观和零散的形式对现象的表述和总结经验的阶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为根据的科学阶段,并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如1789年美国艾利。惠特尼在武器工业中用互换性原理以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1834年英国制定了惠物沃思“螺纹型标准”,并于1904年以英国标准BS84颁布;1897年英国斯开尔顿建议在钢梁生产中实现生产规格和图纸统一,并促成建立了工程标准委员会;1901年英国标准化学会正式成立;

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制定了公差和配合方面的公司标准-“极限表”,这是最早出现的公差制,后正式成为英国标准BS27;19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1911美国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率,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1927年美国总统胡佛就得出了“标准化对工业化极端重要”的论断。荷兰(1916年)、菲律宾(1916年)、德国(1917年)、美国(1981年)、瑞士(1918年)、法国(1918年)、瑞典(1919年)、比利时(1919年)、奥地利(1920年)、日本(1921年)等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标准体系,到1932年已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在此基础上,1926年在国际上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标准化活动由企业行为步入国家管理,进而成为全球的事业,活动范围从机电行业扩展到各行各业,标准化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分散的组织到各个工业部门,扩散到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保障互换性的手段,发展成为保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

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自己国家的标准化组织。

(三)现代标准化

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生产和管理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这就使现代产品或工程、服务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社会化。一项产品或工程、过程和服务,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和几万个组织及许多门的科学技术(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从而使标准化活动更具有现代化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地推向深入,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要求标准化摆脱传统的方式和观念,不仅要以系统的理念处理问题,而且要尽快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不仅工业标准化要适应产品多样化、中间(半成品)简单化(标准化),乃至零部件及要素标准化的辩证关系的需求,而且随着生产全球化和虚拟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需要,组合化和接口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的概念和活动将应运而生;标准化的特点从个体水平评价发展到整体、系统评价;标准化的对象从静态演变为动态,从局部联系发展到综合复杂的系统。现代标准化更需要以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标准化参数最优化为目的,以系统最优化为方法,运用数字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等手段,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目前,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要求,加强诸如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方面,以及能源利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包装运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持。

六、技术标准从法律上的分类

美国学者从法律的角度根据标准制定人的不同将标准分为了以下3类:(1)政府标准化组织(government standard setting orgar zations)或政府授权的标准化组织建立的标准,叫做“法律上的标准”(de jure standards);(注:de jure是拉丁语,意思是:“根据法律的、根据权利的”。)(2)单个企业或者具有垄断地位的极少数企业建立的标准,

叫做“事实上的标准”(de facto standards),(注:de facto是拉丁语,意思是:“实际的、事实上的”。)典型的代表就是以Microsoft公司和Intel公司的市场势力形成的计算机市场上Windows操作系统和Intel微处理器共生形成的“WINTEL”事实标准;(3)私人标准化组织(private standard setting organization)建立的普通标准,该标准区别于de facto标准的标志就是标准的发起人不是一个或极少数的几个垄断企业,而是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企业或者科研机构提起的。这种标准按开放程度可以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开放型标准是现在比较常见的,其特点就是建立后或建立中经过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或W3C (WorldWide Web Consortium)等这些官方机构的调整和确认,就可以转化为de jure 标准,像IEEE1394工作组就是私人化标准组织在政府授权的官方标准化组织IEEE的派驻机构;封闭型标准的典型代表就是HAVI标准(我们在下文会专门讨论此标准)和蓝牙标准(BLUETOOTH),像HAVI标准,建立时就是8家公司倡导并提供标准体系的全部技术方案。不过封闭性标准是可以转化为开放型标准的,像HAVI标准,经过发展之后,现在就转化成开放型标准了,已经向任何公司开放了。(注:See Michael J.Schallop,

The IPRParadox:

Lever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o EncourageInteroperability In the N etwork Computing Age,AIPLA QUARTERLY JOURNAL,Vol 28,

Num 3 Page 214.)

2003年初令人关注的美国思科(CISCO)公司诉华为案中,其中有判定侵犯网络通讯技术“私有协议”这类事实标准的知识产权的诉讼请求。所谓“私有协议”是指在国际标准组织为实现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而建立相关标准和规范协议之前,某公司由于先期进入市场,而自己形成的一套标准。(注:参见丘慧慧、李明顺:“思科诉华为斡旋庭外和解-…私有协议‟引发争端”,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2月13日。)思科公司的“私有协议”实际上就是企业标准,但由于思科在互联网设备上的垄断地位,其私有协议事实上已逐渐演化为

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从竞争的角度考虑,普通事实标准由于标准制定人的市场影响还不是绝对的大,所以在标准领域还是存在有效的竞争的,只要这些标准能实现技术上的兼容,就不会在市场上掀起大的风波,兼容成为调整标准之间的重要手段。(注:

See Mark A.Lemley &David McGowan,

Legal Implications of Network Economic Effects,86 CAL.L.REV.4Page 1060.)以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普通事实标准为例,就有两大“流派”。一大“流派”是SONY和PHILIPS公司倡导的DVD标准,另一大“流派”是TOSHIBA和MATSUSHITA 等公司倡导的DVD标准(即前面讲到的“6C”联盟),这两大“流派”的标准不互相抵触,而且还相互借鉴,相互兼容,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普通事实标准的特点。(注:

See Ty Ahmad-Taylor,My way or the Highway,N.Y.TIMES,Mar.18,1996.)我们现在见到的标准中,de facto事实标准相对少,相对较多的是de jure标准和普

通的事实标准。伴随标准化组织力量的加强,de jure标准在国际标准中越来越多,但是de jure标准的制定程序相对复杂,所以说,普通事实上的标准就利用de jure标准的缺陷,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新兴技术领域;也正是在这类标准中,知识产权政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对这部分标准的知识产权政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普通事实标准会要求向de jure标准转化,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也受着普通事实标准知识产权政策的影响,使二者的知识产权政策有许多的相

同点。

一旦决定要建立标准,这只是在标准工作的万里长征中迈出了一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标准的生命力问题,也就是说标准一定得有市场,必须有市场为依托,这将在后面的文中专门讨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重点就是标准的知识产权政策的构建和知识产权的管理

问题。

我们以著名的MPEG族标准为例进行分析。MPEG-2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标准,而MPEG-4就比较失败,那么是什么原因呢?简而言之,就是对标准的知识产权政策设计不合理以及对标准的知识产权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

MPEG-4标准在建立时就有方向不明的缺点,其中最致命的缺点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关于如何处理与MPEG-4标准有关的“必不可少的”(Essential,也有译为“基本的”)知识产权的政策,而且MPEG-4标准在早期既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没有一个专利联营(Patent Pool)计划。(注:关于Patent Pool的翻译,我们在2000年3月《电子知识产权》杂志发表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上)一文中,将其翻译为“专利池”,这比较形象,因为Patent Pool确实是各项专利的汇集,但是在法律意义上,Pool有“联营”的意思,所以在本文中,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我们将Patent Pool翻译为“专利联营”。)对比而言,MPEG-2标准有专利联营计划,也有一个专门负责知识产权许可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MPEG-LA(Licensing Authority)来负责MPEG-2标准。虽然在较晚的时候MPEG-LA 也介入了MPEG-4标准分支的知识产权工作,但为时已晚。最终,Web 3D标准的出现,而且与MPEG-4标准的兼容性极好,更使得MPEG-4标准日薄西山。(注:SeeBrenda Sandburg The Standards Bearers:When it comes to the internet,

Patents

are made to trade-even for mighty Microsoft.THE RECORDER Mar.10,1999.)另外还有V-CHIP标准,也是由于标准的倡导者不能对标准建立时的潜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尤其是专利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政策,使得标准建立后,许多知识产权权利人站出来主张权利,V-CHIP标准最终功亏一篑。(注:See A.Michael Froomkin,It came from planetclipper:The battle over cryptographic key“Escrow”,

15 U.CHI.LEGAL F.15(1996)。)

七、标准化工作的层级

标准化的层级是指“从事标准化的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ISO/IEC第2号指南)。

依据ISO/IEC第2号指南中对标准化层级的定义和注解,可以划分为下列六个层级:

(一)国际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是“由所有国家的有关机构参与开展的标准化”(ISO/IEC第2号指南)。国际标准化是在19世纪后期从计量单位、材料性能与试验方法和电工领域起步的。20世纪50年代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成立,使国际标准化随着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标准范围也从基础标准如术语标准、符号标准、试验方法标准逐步扩展到产品标准,从技术标准延展到管理标准(如ISO 9000族标准)。1979年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东京回合谈判达成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又称标准导则,即TBT协议)使国际标准化的权威性得到空前提高,采用国际标准成为各国标准化的基本方法与政策。

(二)区域标准化

区域标准化是“仅在世界某一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内国家的有关机构参与开展的标准

化”(ISO/IEC第2号指南)。

由于世界各地区民族不同,习惯风俗各异,经济技术水平不一,为了维护与保障某一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内民族利益,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消除区域内贸易技术壁垒,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等区域先后成立了区域标准化机构。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亚洲标准委员会(ASAC),阿拉伯标准化计量组织(ASMO),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ARSO),泛美技术标准委员会(COPANT)等,协调各国标准化工作,开展区域标准化活动,有的还组织制定与实施区域标准,如欧洲标准(CE)等。

(三)国家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是“发生在某一国家层级的标准化”(ISO/IEC第2号指南)。

国家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本国技术,经济与政治管理需要,制定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组织制定与实施国家标准,以建立文明秩序,促进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的发展,维护国家和人民权益。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各国标准化组织性质与活动方

式也不同。

(四)行业标准化

行业标准化是某一国家内行业标准化组织开展的标准化活动,它既符合行业管理的需要,又是国家标准化的基础与补充,并可有效指导本行业的企业标准化,必要时,还可参与某一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或区域标准化的活动,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五)地方标准化

地方标准化是“发生在一个国家内某一地区层级的标准化”(ISO/IEC第2号指南)。

在一些地域辽阔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有地方标准化,它适应当地政治、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客观需要,并且是国家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和补充,也能指导和促进本地企

业标准化的有效开展。

(六)企业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是发生在企业层级的标准化,它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工厂及其内部部门、各车间乃至班组的标准化。它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区域、国家、

行业和地方标准化的落脚点。

八、标准的作用

标准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指在标准化工作下产生的一切用于规范市场的准则,既包括技术规范,也包括检验检疫等技术手段和工作程序。宏观上讲标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注:参见叶柏林:“关贸总协定与标准化”,

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moftec-cn/zcjs/kjfz/mycs/qyxd/qyxd-xdybzh.html.

(一)促进作用

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出色的推动器。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市场需求的预测调查,在国外扎根进行优良的售后服务以及给予优惠的贸易信贷条件等,是推动出口的政策基础。但是“技术外交”仍然是不能忽视的,标准化就是这种“技术外交”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是目前许多国家政府部门不借耗费众多的人力和大量的投资重视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争夺市场,推动出口,应采用出口国标准、进口国标准、国际标准或其他的形式,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不要轻易地否定或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种。应在结合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情况下,研究具备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能打入国际市场。事实上,发达国家常常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被拒收或报废,虽然原因很多,但是缺乏标准、技术法规方面的情报和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是一个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要想把本国的标准在贸易中强加给美国、日本和西欧那样工业发达的国家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某个部门或行业形成了某种技术习惯,那么该部门或该行业的标准选择必然受供应国的影响。因此,有些发达国家尽力与发展中国家加强标准化的技术协作,其目的就是想施加影响和推广本国标准,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保护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市场,纷纷以

关税壁垒阻止外国货物进口。第二次大战后,由于实行了减让关税,“贸易自由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1973年石油危机后,在物价、能源、失业和国际收支问题的困扰下,互相争夺市场十分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现代的国际贸易又从贸易“自由化”转向“保护主义”。技术标准,既可以用来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又可以用来在国际市场上制造麻烦,筑起新的贸易的技术壁垒。ISO主席考塔里曾呼吁国际标准化组织各成员国,不容假借标准或滥用标准来炮制规范,给进口设置障碍,也不得利用标准的差异庇护本国生产商的不符合标准的商品。标准化的实质就在于其普遍性和统一性。如果利用标准来实现狭隘的、目光短浅的利益,那么就完全丧失了标准的真正目的。这毕竟是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在剧烈的竞争中,各国往往利用标准的不同要求来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或者利用提高标准水平的办法来阻止进口。把国家标准中的不同规定,用以保护本国产品的做法是屡见不鲜的。旧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采取以高关税为手段,而凭借经常变化、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正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如果人们把关税称为贸易中有形壁垒的话,那么技术壁垒是贸易中一种无形的壁垒。德国曾利用美国的磁带标准与本国不一致,禁止从美国进口磁带录音机。同时,德国一直垄断着西欧的磁带录音机,极力阻止美国产品渗入。美国则求助于国际标准使美国的磁带标准作为ISO标准被通过。此后美国的磁带录音机才得以进入欧洲各国。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传统的以关税政策来保护贸易的方式不得不发生某些变化,而让位给更为微妙的外贸调节方式,即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方式取而代之。

(三)协调作用

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起因于标准和认证制度的事例不断增多。世界上颁布的各类标准浩如烟海,相比之下,国际标准的数量则显得不足。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它的协调性。只有通过协调标准,取代那些杂乱无章的标准,才能使之成为简化贸易的有效手段。所谓标准的协调,就是指已由不同的标准化机构的批准,在技术上相同或认为在实践中技术上是相当同一领域中的标准。近十多年来,仅协调标准还不能完全消除贸易的技术壁垒,而协调试验、检验、质量认证以及技术法规同样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在竞争的情况下,各国不仅利用标准中的不同要求来保护本国的制造商,甚至可以在产品的尺寸、额定值或其他要求方面排斥国外的竞争者,而且当用标准达不到保护目的时,则在产品的试验、检定和质量保证的程序上设置障碍。目前,许多国际性、区域性和双边、多边的标准化组织,其目的就是协调各方的标准,从而尽可能减少贸易的技术壁垒,为贸易

自由化铺平道路。

九、标准的发展与演进

标准是伴随技术发展而发展,同时,标准的有关管理政策,尤其是知识产权政策和全球技术许可战略也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作出调整。因特网技术标准组织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就是明显的例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因特网技术发展的前10年,因特网技术不像电信技术领域,因为没有什么专利技术对这个领域有影响,相关的因特网标准(包括前期的模糊标准)是开放和合作的。但到了因特网技术发展的第二个10年,由于软件技术、电信

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因特网相关标准在建立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专利技术,这一情况,迫使W3C、IETF、WAP Forum等因特网标准化组织都不得不考虑调整政策,借鉴其他标准化组织的经验,重新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政策。

以IETF为例,IETF原来在标准化工作中对专利技术的观点是:“尽量采用那些非专利技术的优秀技术,因为IETF的目的是使其制定的标准广为适用,如果涉及专利权的问题,标准的适用将涉及专利权的授权问题,从而影响人们采用该标准的兴趣”。(注:参见董颖:“数字空间的反共用问题”,载《电子知识产权》2001年12期,第39页。)但现在IETF 已经完全改变了,因为有的专利技术是标准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些专利,标准方案就是很不完备的,终于IETF调整了政策,新的专利政策规定于IETF的BCP 97文件

中。

2001年8月16日,W3C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W3C工作指南草案,向全球征求意见,其中就涉及到了我们前面一再提到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技术的披露规则,以及专利权人向W3C提供愿意进行专利技术许可的声明要求。在这之中,W3C将专利权人承诺愿意在合理和非歧视状况下对愿意获得技术许可一方进行的许可,叫做RAND许可,因为英文的“合理和非歧视的”为Reasonable,non-discriminatory,RAND就是取Reasonable 单词中的R和A,取non-discriminatory单词中的N和D而得名。W3C又将专利权人承诺愿意在免费的状况下对愿意获得技术许可一方进行的许可,叫做RF许可,因为英文中“许可费免费”的原文是royalty-free,RF就是取royalty的开头字母R和free的开头字

母F而得名。(注:

See W3C Patent Policy Framework W3C Working Draft 16 August 2001 Part1O verview,URL: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TR/2001/WD-patent-policy-20010816/)这种称法已经被一些组织接受,在国外的一些法学期刊中也可以见到。

十、知识产权的定义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每年公布一次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又称“洛桑报告”)把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但作为一个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法律概念,“知识产权”并不仅仅只与科研工作相关。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我国港、台地区多译为“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知识拥有者和创新者的利益,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可称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1967年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即WIPO 公约)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各项智力创造成果的权利:(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录音制品和广播;(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4)科学发现;(5)工业品外观设计;(6)商标、服务商标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7)制止不正当竞争;

(8)在工业、科学、文学及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三大支柱之一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即Trips协议)从7个方面规定了对其成员保护各类知识产权的最低要求:版权及其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权、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未经披露的信息(商业秘密)。

国际上通常将知识产权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即著作权)两大类。

工业产权包含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权。《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1条第2款规定:工业产权的保护以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工业品式样、商标、服务商标、商店名称、产地标记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的竞争,作为对象。第3款规定:工业产权应作广义的解释,不仅适用于工业和商业本身,也适用于农业和采掘业以及一切制造品或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面粉。

版权(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作者权与著作邻接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世界版权公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国承允对文学、科学、艺术作品-包括文字、音乐、戏剧和电影作品,以及绘画、雕刻和雕塑-的作者及其他版

权所有者的权利,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其专有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的独占排他权,即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未经其本人许可,任何人都不得使用和占有,知识产权只能授予一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超过保护期限的知识产权就进入公共

领域,为人类共享。

许多知识产权并不是自然拥有的,比如专利权和商标权,它的获得需要国家相关法律的确认,并需履行一定的手续。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功能和公开功能,既保护了知识产权创造者的独占性,又激励竞争对手在高起点上去创造新的知识。

(二)知识产权权利的属性

一些人把知识产权权利主要当作经济或商业权利,还有人当作政治权利或人权。Trips 协议把知识产权当作前一种理解,同时确认需要在要保护的发明人和创造者的权利与技术使用者的权利之间建立平衡(Trips第7条)。人权全体宣言中广泛定义确认“保护来自于任何科学、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精神和物质利益的权利”,通过“分享科学进步和其带来的利益……的权利”达到平衡。(注:参见美国(1948)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UN,Geneva,Article 27.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Overview/rights.html.)关键问题是将使用新知识和含有新知识的产品中的公共利益,与鼓励发明和创造中的公共利益相和谐,其中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新知识,和产生新知识所依赖的物质和文化进步。困难在于,知识产权系统追求实现确认私权,以及个人物质利益。这样保护“作者”的“精神和物质利益”的(人)权与从这样的保护所引起的个人物质利益权利不可分开地联系在一起。创造者和发明人的个人利益来源于消费者的消费。

在消费者穷困的情况下,这就与基本人权相冲突,比如,生存权。知识产权系统,正如在Trips中所表明的,不允许-除了在非常窄的方面-在良好的生存和教育必需品和其他商品,

比如电影或快餐之间有差别。

因此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权利最好被当做能帮助国家和社会促进实现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工具之一。特别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把人的最基本权利处于知识产权保护权利所要求的下一等级。知识产权权利由政府授予有限的时间(至少对于专利权和著作权),而人权是广泛存在并不能被剥夺的。(注:参见联合国关于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支委会(2001)“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Human Rights”,UN,Geneva,p.6,paragraph14,Document No.E/CN.4/Sub.2/2001/12.来源:

http://www.unhchr.ch/Huridocda/Huridoca.nsf/(Symbol)

/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4.Sub.2.2001.12.En?Opendocument.)当今知识产权权利几乎都是被当做经济和商业权利,作为Trips的情况,通常被公司持有而不是被个体发明人所拥有。

尽管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人们更愿意把知识产权当做公共政策的工具,对个人或是单个机构授予经济特权,以促进产生更大量的公共产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特权意味着结束,并不是结束本身。这样,在知识产权保护的使用价值这一方面,可以与税收相比。几乎没有人会认为税越多越好,如果直接或间接税收的费用能提供公共设施,产生社会价值,那么可能会希望有更多的税收。但是,如果过度的收税损害了经济增长,那么很少人会获得利益。而且,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花了大量时间考察税收系统是否是最佳的。过重的社会安全税收是否会损害雇佣?特别税收破坏了服务于他们的预定目的,还是仅仅使纳税人不愿做他们正在做的工作?从社会观点来看,税收系统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否是所希望的?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有类似的问题。其中好处有多少?其怎样构建?最佳的结构怎样根据部门和发展的层次而有所不同?而且,即使我们构建了权利保护的层次和结构,使鼓励发明和创造与社会费用之间达到平衡,我们还应当考虑利益的分配。

(三)知识产权的作用

对于知识产权制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其作用的认识是不完全一致的。多数人认为知识产权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因素,经济增长反过来有助于减少贫穷。通过鼓励发明和新技术,能提高农业或工业的产量,提高国内和国外投资,促进技术转让以及提供充足的战胜疾病的药物。他们认为,对于发达国家起作用的体系,没有理由不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相同的作用。而同时,一些人同样强烈地反对上述观点。他们认为由于可能缺少必要的人力和技术能力,知识产权权利在发展中国家对鼓励发明所起的作用很小。知识产权权利不能有效地鼓励,开发新产品以使其受益于穷人,是因为即使产品已经研究出来,他们还是不能买得起产品。这就限制了通过模仿来选择技术。这些制度允许外国公司通过得到专利保护而脱离其国内竞争,然后通过进口服务于市场,而不是在国内制造。而且,这些制度提高了基本药物和农业进口的成本,极大地影响了穷人和农民。

发展中国家中除了受本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影响外,还受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体系对发展中

国家的间接影响。在数字时代,限制使用互联网上的材料和数据会影响每个人。比如,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可能被禁止使用被保护的数据,或是缺少能使用的足够资源。对发展中国家有影响的重要疾病或是新的农作物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实施时可能会受到知识产权体系的阻止或促进。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鼓励开发那些对发达国家的人们有利益的特定种类产品,从而将解决全球突出的问题的知识资源转移过来。发达国家的惯例允许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或基因资源在没有事先协议的情况下,受到专利保护,分享商业化带来的任何利益。在一些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输出可能会受到这样保护的限制。所以说,知识产权是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适应和充分运用这项制度,是

目前的当务之急。

知识产权是由社会决定可以赋予其特定财产权的知识形式。它们与有形财产或土地的所有权有某些类似之处。但知识比知识产权要多得多。知识以多种方式存在于人之中,存在于机构之中,存在于新技术之中,其一直被看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注:知识和技术变化的精确作用是经济学者争论的课题,但这是主流观点。关于该争论的非技术性讨论,参见World Bank(1999)“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8/99:Knowledgefor Development”,World Bank,Washington DC,pp.18-22.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wdr/wdr98/.)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现代经济学之父,在19世纪即这样认为。(注:World Bank(1999),p.20.)随着近年来的科技进步,特别是在生物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ICT)方面的进步,知识与以前相比,在更大程度上已成为公司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商品和服务方面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注:Maskus,K.(2000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he Global Econom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 DC,pp.73-79.)其知识产权

保护也最为普遍。

在发达国家,有充分证据表明知识产权现在是并且已经是某些工业部门中发明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在不同部门中其究竟如何重要的证据交织在一起。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证据显示,制药、化学和石油工业十分显著地表现出专利体系对于创新非常关键。(注:Mansfield,E.(1986)“Patents and Innovation”,Management Science,vol.32:2,pp.173-81.)现在,人们需要将生物技术和某些信息技术成分加入上述领域。同样已经证明著作权对于音乐、电影和出版工业十分关键。

对于发展中国家,与在其前面的发达国家一样,本土技术接受力的发展已证明是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关键性决定因素。这种接受力决定了这些国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收和应用外国技术。许多研究总结出:决定能够成功地进行技术转让的最为独特的一个因素在于本土技术接受力的及早显露。(注:Radovesic,S.(1999)“International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atch-up in Economic Development”,Elgar,Cheltenham,p.242.以及Saggi,K.(2000)“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A Survey”,

World Bank,Washington DC(来源: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趋势、成因、问题与解决途径模板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向区域化、全球化方向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贸易中作用的日益凸现,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一方面,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是技术发展和标准形成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又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二者的结合难免会产生冲突,从而产生一系列法律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趋势及其原因,然后列举了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所产生法律问题的各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解决这些法律问题的简易模型,并对该模型中的三条解决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趋势,成因,问题,解决途径 一、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趋势 (一)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互关系的演变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所谓技术标准,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一定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进入市场的要求。在标准制度开始之初,标准中的技术含量并不大,因为当时只考虑产品的通用性,只规定产品规格即可,因此,当时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因为标准追求的是开放性、普遍适用性和公益性,以使标准能够以最小成本被推广使用,而标准的这些特点与知识产权本身特征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因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法律上的私有产权,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和绝对性,知识产权持有人追求的是利用知识产权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不允许未经授权的推广使用。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标准化组织在早期总是避免将知识产权引入标准。传统产业领域中标准与知识产权(以专利为例)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传统产业领域中标准与专利的关系模型 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原始创新所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制定技术标准时没有现有的公用技术可以采用或借鉴,而高新技术的发明者和改进者都有着极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技术成果几乎被专利技术所完全覆盖。在此背景下,标准化组织必然要同专利权人谈判,将专利技术作为标准技术使用。在某些技术领域,专利权人具有足够的垄断能力,通过占领市场后形成“事实标准”或作为“企业标准”来实现专利的最大实施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出现了一种新动向,那就是把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形成新的技术垄断联盟,借助于技术标准的特殊地位,强化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借助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又称垄断性)去实现对某些技术标准事实上的垄断,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由此可见,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成为了必然。 世界贸易组织在其《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探索贸易、标准与世界贸易组织之间的关系》中提到了这样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在专利申请和新技术规定,尤其在创新领域中的专利申请和新技术规定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根据对各个国家进行的分析,该研究还发现“容易产生标准化活动的部门一般来讲都有着专利集中化和出口集中化的特点。”据此可以很容易地预测出专利技术纳入标准的趋势很明显。图2形象的表示了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的情形。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文章标题: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贸易和 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相 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创新。本文将深入探 讨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定义和意义 1. 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为了统一各种产品的质量、规格、技术要求等,制定统 一的标准和规范的过程。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促 进国际贸易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2.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激励创新,保护 创新成果,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联系 1. 标准化是知识产权的表现

标准化包括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管理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和技术常常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 2.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标准化 知识产权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成果保护,为标准化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只有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制定出国际通用的标准,从而推动全球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三、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争议和协调 1. 争议 在实际操作中,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企业担心标准化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侵犯和不公平竞争;另标准化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也受到挑战。 2. 协调 针对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之间的争议,国际社会和相关组织积极寻求协调和解决方案,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倡导公平竞争和合理使用知识产权,推动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的有机结合。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之间的紧密联系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依托于技术和知识的积累和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技术创新无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 要力量,而知识产权保护则成为保障技术创新的关键。本文将探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密切关系,并从实践经验和法律规范角度分析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一、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更是创造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和支撑。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就会受到侵权和抄袭,进而导致创新活力下降。 在实践中,技术创新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例如,人工智能技 术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度,改善人类生活。但同时,技术创新也会带来知识产权的纠纷。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保护知识产权的实践经验 有很多方法可以保护知识产权,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实践经验: 1.加强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健全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相比其他知识产权,专利和 商标等工业产权更容易被侵犯,因此需要特别加强保护。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方式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提高意识 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文化是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部分。通过教育、宣传、媒 体等渠道,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法律法规,同时宣扬知识产权的价值和重要性,加强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采取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使用数字签名、加密、水印等技术手段进行保护。这些技术手段 可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可以提高知识产权的识别效果和证明能力。 4.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和组织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和组织可以加强对侵权行为的监管和检查,并提供法律 援助和支持。这些机构和组织可以帮助知识产权持有人维权,同时也能够监督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法律规范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法律规范对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深远的影响。国际上约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和 规则,也是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作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促进保护知识产权和 发展知识产权制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运作的国际体系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工业设计等领域。 2.国际法律和协议 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构(简称“TRIPS”)。TRIPS是一项旨在促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旨在规范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和保护。此外,还有多边和双边条约、公约等,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结语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无论是开展创新活动 还是保护创新成果,都需要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范和实践经验。只有全面、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概念。技术标准是定义技术规范的一种方式,是实现产品、服务和系统互操作性的基础。知识产权则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和利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动力。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既有协作也有冲突,下面来探讨一下。 一、技术标准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技术标准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和交流,对于新兴技术尤其重要。标准化可以提高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降低成本和开发时间,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同时,技术标准也会对知识产权造成一定的影响。 1. 对专利的约束技术标准通常会涉及到专利,这些专利属于标准必要专利,可在技术标准中采用。标准必要专利的持有者需要允许其他厂商合理使用,以保证标准的互操作性。这种审查程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涉及到专利侵权,需要进行许可和赔偿。 2. 促进技术的发明和创新技术标准可以促进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通过标准化,技术公司可以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产品。标准化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提高市场地位,增加收益。这些都可以为公司的研究和创新提供资金、时间和动力。

3. 防止技术垄断技术标准有助于防止技术垄断,防止企业以专利、技术壁垒等手段排除其他企业。标准促进开放市场竞争,使得更多企业可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知识产权对技术标准的影响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影响。知识产权的保护属于私人财产,任何人不得侵犯。这意味着知识产权可以限制技术标准的使用和实施。下面是知识产权对技术标准的影响: 1. 限制专利的使用专利持有者可以通过许可协议限制专利的使用,使其仅限于特定应用或场合。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限制可能会对技术标准的实施造成影响。 2. 增加技术升级的成本当技术标准中涉及到专利时,增加技术升级成本过高是常见的问题。因此创新者必须考虑专利拥有者的权益和使用费用,以确保技术标准的合理使用。 3. 加强技术创新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加强技术创新的保护。这有助于创新者保障企业的利益,保护技术成果的安全,并激发下一波技术创新。 三、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协调关系 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需要通过协调来解决。因此,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协调关系非常重要。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来源:法律教育网 一、技术标准-企业竞争的新利器 各国公司都认识到,在今天的竞争中,卖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最低级的竞争方式,较高一级的方式是卖服务,更高级的就是卖规则-标准。当一个企业主宰一项产品的标准,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产品市场的领先者。因此,技术标准之争也就显得格外激烈。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技术的垄断也就意味着对市场的垄断。因此,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从事联合技术开发就成了寡头行业的重要技术壁垒。以世界汽车工业为例,近年来,经过大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市场寡头格局已基本形成。先后有福特汽车公司收购瑞典沃尔沃公司、美洲虎公司、阿斯顿马丁公司、马自达公司、大宇公司,通用公司收购欧宝汽车公司、入股五十铃和铃木汽车公司,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法国雷诺公司向日产汽车公司注资等。于是,2000年初日美欧三大汽车公司丰田、大众与通用就实质上统一汽车和零部件的设计与开发系统达成了基本协议。根据协议,从2001年起,三家公司可以相互间在计算机画面上交换信息,迅速建立起联合开发体制。从而使它们在统一世界标准的下一代技术开发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注:参见李向阳:“国 际经济规则与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 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s23-sjz/chinese/gerenzhuye/lixiangyang/wenzhang/g iijgzyqyjzfsdbh.htm.)同样,不久前包括摩托罗拉、德州仪器、康柏、松下电器、思科、英特尔在内的13家高科技公司将组成Home Plug PowerLine Alliance,联合发展和推广通过一系列家用电子产品连接电脑、打印机和其他外部设备的技术,并希望制定一项技术标准,并入消费产品标准。面对这种技术壁垒,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进入者”而言,要想进入这一行业就必须接受寡头企业所制定的技术标准,置于国际分工的低技术“链条”上。 (注:参见李向阳:“国际经济规则与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 https://www.doczj.com/doc/8919139537.html,/s23-sjz/chinese/gerenzhuye/lixiangyang/wenzhang/g iijgzyqyjzfsdbh.htm.) 成为“超一流企业”或许是每一个志在高远的企业的终极追求。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竞争中上,占据上游的只能是少数企业,它们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企业的层次固然取决于卖“什么”,也取决于“怎么”卖。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什么呢?超一流企业卖规则。而规则又是什么?在技术领域是技术标准,在市场经济中是游戏规则。超一流企业是通过创造标准和实施标准全球技术许可战略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这就是现代企业多患有“标准情结”的原因。 秦始皇最伟大的成就不是修了长城,而是统一了度量衡;田忌赛马的智慧就是他巧妙地利用了赛马规则。超一流企业就是一批能够创造和制定标准或规则,让别人去追随、去遵循的世界级领先企业。走进新世纪,面对新经济,具有强烈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可持续成长,是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世界级领先企业不是靠卖力气、卖产品、卖技术,而是靠卖技术标准和市场经济中的游戏规则获取利益,是通过商业化的、战略性的创新和运作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研究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研究 技术标准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技术规范的集合,它是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所共同认可并执行的技术要求。而知识产权是指与知识创造相关的各种权利,如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一、技术标准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产生影响。一方面,技术标准的制定会促使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进程,对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技术标准的制定往往会产生从业者之间的竞争,促进创新和创造,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涉及到对知识产权的使用,这就需要考虑如何解决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平衡问题。 考虑到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平衡,首先要做的是明确知识产权的边界。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应该明确,既要充分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又要避免对技术标准实施的约束过于严格,从而阻碍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同时,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用技术标准来推动技术发展,又用知识产权来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采取科技创新和技术标准之间的协同机制,创新者和技术标准化组织之间实现紧密的合作。 二、知识产权对技术标准的影响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仅影响到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同时还会对技术标准推广和实施的影响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具有重要技术专利的企业,当技术标准将其专利技术纳入标准时,相关企业即可从中获得重要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这些企业在技术标准中的贡献不被充分考虑,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将会失去相应的商业机会。这也表明,在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知识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化成为了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 要议题。知识产权保护旨在鼓励创新和保护创造者的权益,而技术标准化则是为了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合作。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简单明了的,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冲突和矛盾。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可 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通过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可以确保其独特的技术或产品不被他人复制或盗用,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技术标准化则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公认的技术规范,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可以互相兼容和交互操作。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化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化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一方面,知 识产权保护可能会限制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或个人拥有的专利、商标或版权可能会对技术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地位来阻碍竞争对手的参与,从而限制了技术标准的竞争和创新。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成为技术标准化的障碍。 另一方面,技术标准化也可能会侵犯知识产权。在制定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可 能会涉及到一些已经被他人拥有的知识产权。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许可或授权,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使用可能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这种情况下,技术标准化可能会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威胁。 为了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冲突,需要在制定技术标准的过程 中充分考虑知识产权的权益。一方面,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应该积极与知识产权持有人进行合作,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这可以通过许可或授权的方式来解决,使得知识产权持有人能够从技术标准的推广中获得合理的回报。另一方面,知

知识产权法中的技术标准与知识创新

知识产权法中的技术标准与知识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产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知识产权 法中,技术标准对于保护知识创新和促进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技术标准对知识产权法的影响、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管理、技术标准的变革与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技术标准对知识产权法的影响不容忽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存在 着一种相互依存关系。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依赖于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持。例如,专利权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而在进行专利审查时,技术标准常常会被用来评估专利的合法性和创新性。此外,技术标准还能对竞争环境产生影响,可能对市场的进入造成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在知识产权法中对技术标准的运用进行合理的规制。 其次,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管理是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环节。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 依靠各方的参与和协商,包括政府、企业、专业组织等。在制定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在知识产权法的指导下,还需要注意技术标准的开放与竞争性,以避免技术垄断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技术标准的管理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调整,以适应科技进步的需求。 然而,技术标准的变革与创新是保护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 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技术标准可能无法满足新技术的需求。因此,技术标准的变革与创新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法律的支持和合理的调整机制。例如,一些国家已经将技术标准与法律相结合,建立了技术标准的法律法规框架,以促进技术标准的创新与变革。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技术标准的监管与评估,避免技术标准的滥用和歧视。 综上所述,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技术标准对知识产 权的保护和促进知识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制定和管理技术标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且要与法律相结合,以保证技术标准的

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系及其应对策略

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系及其应对策略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标准和专利成为了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技 术标准是对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规范和要求,而专利则是对于某一项技术或发明的独占权。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探讨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技术标准与专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专利的持有者通常会积极参与,以确保其技术能够得到应用和推广。而在技术标准确定后,专利的持有者又可以通过专利的授权或许可,将其技术应用于符合标准的产品或服务中,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技术标准和专利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然而,技术标准和专利的关系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需 要公平、公正和透明,以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某些企业可能会利用其专利权力来影响技术标准的制定,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种行为被称为专利滥用,对于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其次,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而专利的保护期限通常较长,可能限制了技术标准的更新和创新,从而影响市场的竞争力。 针对上述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首先,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技 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以确保自身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在参与过程中,企业可以提出自己的技术方案和建议,并与其他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达成共识。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来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通过制定行业内的技术标准,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技术嵌入其中,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专利布局,以应对技术标准和专利带来的挑战。 除了上述策略,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合作,以共同应对技术标 准和专利的挑战。通过建立联盟或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共享技术资源和专利权

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专利保护在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作用

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专利保护在技术标准制 定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加速,各种技术标准在市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专利保护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专利保护在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作用,并阐述其重要性。 一、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技术标准是指在特定领域内,由有关技术专家、企业和政府等共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用于指导产品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技术标准可以促进技术创新。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可以规范市场行为,防止技术垄断,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标准不仅有助于激发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行业内的合作与协同创新。 其次,技术标准可以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可以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技术标准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整个行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最后,技术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产品质量差异,降低市场风险。消费者可

以通过遵循技术标准来选择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增加消费者的选 择空间和福利。 二、专利保护在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作用 专利是创新者的财产权利,专利保护在技术标准制定中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专利保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专利保护鼓励技术创新。创新是技术标准的基础,而专利保 护可以为创新提供保护和激励。创新者通过获得专利,可以在一定时 间内独占其技术成果,从而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和收益。这种专利保 护的机制可以促使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其次,专利保护促进技术标准制定的公平与公正。技术标准的制定 需要各方共同参与,而专利保护可以确保创新者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 权益得到保护。在标准制定时,如果涉及到专利技术,必须通过合理、公平、非歧视的方式来进行合作与许可。只有尊重创新者的知识产权,才能形成公平、有效的技术标准。 最后,专利保护促进技术标准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专利保护可以为 企业提供市场竞争的保障,使得企业更有动力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推 动技术标准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企业通过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可以更 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提前布局,并通过专利保护来确保市 场占有率。 专利保护在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技术标准的制定必须 兼顾到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以形成良好的市场机制和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技术标准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技术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 重要。其中,技术标准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技术标准是一种明确、可重复、并且广泛应用的技术规范,它不仅为 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一种公平竞争的基础,也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 法律和法规的框架。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技术标准可以起到辅助监管和规范的作用。例如,如果某个公司拥有某项技术的专利,而该技术被纳入了国 际或行业标准,那么其他公司必须遵守该技术标准,通过取得专利许 可或支付专利使用费来合法使用该技术。这样一来,创新公司可以通 过专利技术的合理授权获得回报,同时也保障了其他公司的公平竞争。 此外,技术标准还可以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往往 需要诸多公司的参与和讨论,保证了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参与和知识产 权的平衡。通过技术标准的规范性约束,知识产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 被行业使用,避免了专利滥用和市场垄断的可能性。这样,技术标准 可以确保创新者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竞争。 然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技术标准的 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以保证技术标准 的公正和公平性。这就需要各类公司、专家及行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 享和合作。其次,技术标准制定的进程需要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进 程相协调。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广泛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各个领

域,技术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到这些不同领域的法律规定,并且确保 技术标准的制定不会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益。 另外,技术标准的制定也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原有的技术标准可能会变得落后或者 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来监管和管理技术标准 的制定和应用。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共 同推动技术标准的发展和更新。 综上所述,技术标准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可以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和市场的垄断,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和市场竞争。然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合理的技术标准制定和有效的 执行,才能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

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在现代社会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专利保护旨在保护创新发明的知识产权,而技术标 准则规定了特定行业中必须遵循的规则和要求。本文将探讨专利保护 与技术标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创新与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专利保护对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专利保护在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一项创新发 明被授予专利保护时,它成为了独特的知识产权,其他人必须经过专 利持有人授权才能使用该技术。因此,在制定技术标准时,专利保护 可以确保创新者获得对其发明的合理回报,并鼓励更多的创新和研发 活动。 同时,专利保护还能够促进技术标准的合理竞争。由于专利持有人 拥有其技术的独占权,其他企业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必须与专利持有人 进行合作或许可协议,确保技术的公平和合理使用。这种竞争机制有 助于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 二、技术标准对专利保护的影响 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考虑专利保护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当技术标 准违反或侵犯了专利持有人的权益时,可能引发专利纠纷和法律诉讼。因此,制定技术标准时应充分尊重专利持有人的知识产权,在征求意 见和协商的过程中与专利持有人进行沟通,确保技术标准的公正、合 理和可执行性。

此外,技术标准也可以为专利持有人提供机会。在某些情况下,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比如,一家企业拥有符合技术标准的关键专利,其他企业在使用该技术时需要与该企业合作,这意味着专利持有人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润和竞争优势。 三、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互动关系 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创新和市场的发展。在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利保护的考虑可以促使技术标准更加公正和合理,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而技术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确定专利的有效范围和利用方式,为专利持有人提供更多商业机会。 此外,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也在国际间产生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而专利保护可以促使各方就跨国技术标准达成共识,推动全球技术创新的进展。 结论 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紧密相关,相互依存。专利保护确保了创新者的权益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而技术标准则规范了市场中技术的使用和合作。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推动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制定技术标准和进行专利保护时,需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并寻求合作与共赢的机会,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

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

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在当前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成为 了促进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专利保护能够鼓励创新,而 技术标准能够规范市场,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探讨专利保护 与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以及其对促进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专利保护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当企业创 新并获得专利保护时,其他企业需要获得创新者的许可才能使用该项 技术。这种专利保护的机制能够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并为创新者提供 一定的回报。 而技术标准是一种共同认可的规范,旨在确保不同厂商的产品能够 互相兼容并协同工作。技术标准的制定涉及多方利益关系,需要参与 者共同商定并达成一致。技术标准的引入能够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信息交流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关系密切相连。专利技术在制定技术标准过 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技术标准的引入也对专利技术的有 效运用提出了要求。两者相互作用、协同发展。 二、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作用 1. 创新推动器

专利保护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研发投入,通过专利的申请和授权, 企业能够获得对技术的独占权益。这种独占权益为企业提供了回报创 新的激励,激发了企业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而技术标准的 制定过程中,优秀的专利技术被吸纳为标准,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创新。 2. 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技术标准作为一种共同的认可规范,促进了不同厂商之间的技术交 流与合作。在制定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各方需要相互了解并反馈自己 的技术水平和需求。这种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共享,还有助 于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3. 降低市场不确定性 技术标准的引入降低了市场中的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能够更方便 地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同时,专利保护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的保护,降低了其他企业的模仿和盗用的风险。此种稳定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 创新和投资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4. 促进产业发展 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者通过获得专利保护来获取合理的回报,从而有更多的动力 继续进行创新。技术标准的引入降低了市场中的壁垒,促进了企业之 间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论: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研究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技术标准起到统一行业规范、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市场竞争的作用。然而,技术标准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技术标准本身并不是创造性的产物,它是由技术专家和相关利益方共同制定的一套规范,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兼容性。而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和版权等,则是对创新和创造性成果的保护。技术标准涉及的知识产权可能包括相关专利技术,以及与标准相关的商标、设计等。因此,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然而,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一些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可能会滥用技术标准的权力,将其作为限制竞争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手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张力。在此背景下,法律的介入变得尤为重要。 在法律上,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需要遵守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以及相关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竞争法对于技术标准制定者的行为进行了限制,要求其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排除其他合法竞争者的参与,并需要遵守公平、非歧视和合理的原则。此外,知识产权法在技术标准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技术标准制定者应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并通过合理授权等方式进行合法使用。 但是,目前法律在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难题。标准制定过程中常常需要引用他人的专利技术,但有些专利技术被厂商所垄断,其授权费用过高或者并未提供授权,这给技术标准的制定带来一定的挑战。其次,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标准的应用阶段也存在问题。技术标准的应用需要使用相关专利技术,但有些企业滥用标准必要专利

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技术标准与专利保护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技术标准与专利保护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技术标准与 专利保护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两大核心议题。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两个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标准的作用 技术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具。技术标准不仅指导着技术的发 展方向,还保证了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技术标准也是专利保护的前提条件。只有遵循技术标准,才能够获得专利保护。 除此之外,技术标准还对产业链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技术标 准的制定和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参与其中。这种协作机制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还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的发展。因此,技术标准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大事。 二、专利保护的现状 专利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技术开发者需 要进行巨大的投资和研发工作,因此需要专利保护来确保其技术成果的回报。同时,专利保护也会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专利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化还 不够完善,专利清晰度和严格度上还有差距。其次,部分企业和个人存在侵犯他人专利的行为。这种现象需要加强处罚力度,切实保障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三、技术标准与专利保护的关系 技术标准和专利保护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制定技术标准可以帮助消除技 术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和矛盾,使得技术创新更加顺畅。而专利保护则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确保技术开发者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但是,在实践中,技术标准和专利保护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例如,一些技术 标准的制定可能会造成某些企业无法获得专利保护,或者专利保护的范围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在制定技术标准和专利保护政策时,采取平衡和协调的方式,使其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达到最佳效果。 四、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技术标准和专利保护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物联网、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技术标准和专利保护也需要相应调整。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许多专利的保护范围变得十分模糊,需要加强专利清晰性的规定。同时,在技术标准方面,还需要更加注重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技术标准与专利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议题。它们相辅相成,形成 了牢固的法律保障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两者需要相互协作,在法制、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联性分析

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联性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在各个行业中变得 越来越重要。行业标准作为规范行业内产品和服务的准则,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本文将分析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联性,并探讨其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行业标准的定义和作用 行业标准是由行业内的专家和相关利益方共同制定的技术规范和准则。它们旨 在规范行业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标准可以涵盖技术规范、测试方法、安全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对于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竞争力、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性劳动中所产生的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多种形式。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鼓励创新和创造,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三、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联性 1. 促进技术创新 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成果。而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者提 供了合法的利益保障,鼓励他们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行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以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因此,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 2. 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行业标准作为产品和服务的准则,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促进行业合作与竞争 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行业内各个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 为企业提供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的保护,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四、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与应对 1. 技术壁垒和标准之间的平衡 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技术壁垒和标准之间的平衡。过于严苛的标准可能会 对创新者造成不必要的限制,阻碍技术创新和发展。因此,在制定行业标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技术的可行性和创新的需求,保持合理的标准水平。 2.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的平衡 知识产权保护旨在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但过度保护可能会阻碍技术的传播 和转让。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成为技术转让的障碍。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应积极推动技术转让和合作,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3. 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协调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越来越重要。国内企业需要参与到 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国内标准的制定也需要与国际标准保持协调和一致,以便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市场。 总结: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紧密联系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紧密联系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紧密联系 在当今社会中,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的关系日益紧密,二者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标准化是指在产品、服务、过程或 方法方面的共同协议和规范,而知识产权则是指人们在各种领域中创 造的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本文将深入探讨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联系,并分析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1.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标准化和知识产权都旨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标准化可 以规范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测试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而知识产权保护则鼓励创新和发明,提供对知识 产权的保护和激励,使创新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从而鼓励更多人 从事科技创新。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在保障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 2. 标准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标准化可以帮助规范和统一技术的应用和实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 护了知识产权。当产品或技术符合某项标准时,意味着其在质量、安 全和性能方面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这种合格的产品和技术将受到相应

的保护。通过标准化,创新者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其知识产权,获得应 有的回报,这也进一步鼓励了技术创新和发明的活动。 3. 知识产权对标准化的推动 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可以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进行。创新者在申请专利或 注册商标时,通常需要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创新内容符 合行业标准,同时也能为其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更有力的依据。知识 产权的保护对于标准化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我的观点和总结 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不仅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 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标准化的推广和实 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需要依托于相应 的标准和规范。只有在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更 好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紧密联系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关系,并 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紧密联系在 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联系不仅在科技创新和产业 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还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的联系更是日益 加深、相互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