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化学基本概念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高考知识点细目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在高考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涉及到了许多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巧。
下面是化学高考知识点的细目表,供同学们参考和复习。
1. 元素和化合物1.1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 周期表的组成和意义1.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复杂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等的命名规则- 化学式的书写和推断:离子式、分子式、结构式2.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2.1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的核心结构:核电子排布、电子层次和壳层结构模型2.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性质-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立体异构体的概念2.3 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还原性和可燃性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解、组成、合成和其它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化学反应和平衡3.1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的类型- 化学方程式的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 反应类型的分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沉淀反应等3.2 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和化学动力学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3.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反应的前进和倒退反应速率的相等性- 平衡常数、反应商和化学平衡条件的定量关系4. 酸碱反应和溶液4.1 酸、碱和盐- 酸和碱的定义: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和劳里亚-布朗方程- 盐类的命名和性质4.2 酸碱反应和中和- 酸碱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实例- 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4.3 溶液和溶解度- 浓度和溶解度的概念- 溶液的配制和测定方法5. 化学能量和反应热力学5.1 化学能量和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测定方法- 能量守恒定律和焓变的概念5.2 焓变和反应热力学- 化学方程式的焓变和热反应的熵变- 反应热力学的定律和计算方法5.3 化学平衡和热力学- 反应熵和自由能的关系- 化学平衡和温度、压力的关系通过学习和掌握上述知识点,可以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之——氧化还原反应一、基本概念⑴.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
如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⑵.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例1、制备氰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在反应中()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 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D. 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注意生成物中CO2碳元素来自CaCO3,它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即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故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2 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精华汇总学好化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并深入的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期望对你们有帮助!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1.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1)、水作氧化剂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铝与强碱溶液反应:(2)、水做还原剂水与F2的反应:(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水电解:(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2.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1)、水合、水化: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
(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
(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2)、水解: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二)、水溶液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三)、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高考化学复习25个精华知识点1、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2024年高考化学基本概念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在2024年的高考化学考试中,基本概念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2024年高考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最简单的物质单位,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物质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而成,其组成物质可以不一定按比例结合。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的数量可以影响同位素的形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其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电荷性质。
-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并按照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进行分组。
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周期表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
3.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吸引而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反应中,原子的核外电子重新组合,化学键发生断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4. 配位化学和氧化还原反应- 配位化学: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多个周围配体组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学研究配位键的形成、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失去电子,还原是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位差、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来判断。
高中化学俗称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高中学习中,化学是必修科目之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定律规则。
下面将就高中化学常见的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一、化学元素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剩下的是人工合成的。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和性质等规律排列的。
元素周期表中,横向为周期,纵向为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呈现着性质的变化。
二、化学键1. 化学键的分类: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电子云的共享。
2. 化学键的性质:离子键通常为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共价键通常为分子,具有较强的相互吸引力和难溶于水的性质;金属键则表现为金属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包括适当的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有物质的生成、消耗和转化。
2. 化学反应的分解:化学反应可以分为生成反应、消耗反应和转化反应。
生成反应是指生成新物质,消耗反应是指消耗原有物质,转化反应是指原物质转变成不同的物质。
四、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式表示,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需要符号平衡和质量平衡。
2.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反应进度、反应的热效应等。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
五、酸、碱和盐1. 酸碱的性质:酸是指产生H+离子的物质,具有酸味、腐蚀性等性质;碱是指产生OH-离子的物质,具有苦味等性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而成的产物。
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2)氧化物类别剖析2.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①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和溶液的酸碱性等。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还原性:S 2->SO >I ->Fe 2+>Br -2-3氧化性:KMnO 4>Cl 2>Br 2>Fe 3+>I 2>S 氧化性:Fe 3+>Cu 2+>Fe 2+>Zn 2+>Al 3+(3)生产和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1)胆矾(CuSO 4·5H 2O)属于混合物( )(2)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3) 生火取暖应注意通风,防范CO 中毒,CO 为酸性氧化物 ( )(4)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5) 苯酚晶体在空气中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 )(7)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8)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9)2Na 2O 2+2H 2O===4NaOH +O 2↑是置换反应( )(10)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11)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试验均为化学变化( )(1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13)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14)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15)在Cl 2+H 2O HCl +HCl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Cl 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6)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8∶3( )(17)因为Fe 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 溶液可以鉴别Fe 3+( )(18)CaO 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 2只作氧化剂(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二、化学用语的规范运用1.物质组成结构的规范表示粒子化学用语①核素符号含有20个中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37Cl②电子式氧原子()、镁离子(Mg 2+)、铵根离子()、硫离子()、氢氧根离子()、羟基()、N 2()、HF()③结构示意图26Fe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④电子排布式24Cr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32Ge的价电子排布式:4s 24p 2⑤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7N 的电子排布图:⑥最简式4种最简式为CH 2O 的不同类型物质的名称: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⑦分子式臭氧(O 3)、砷化氢(AsH 3)、十八烯酸(C 18H 34O 2)⑧结构式如:氨气()、乙醇()、乙烯()⑨结构简式如:乙醛(CH3CHO)、乙酸(CH3COOH)、乙酸乙酯(CH3COOCH2CH3)2.离子方程式书写易错点再提醒致误原因应对策略错例阐释忽视反应环境对产物的影响在酸性环境中不能生成OH-、NH3、Mg(OH)2等;在碱性环境中不能生成H+、CO2、SO2等盐酸与次氯酸反应:ClO-+Cl-+H+===Cl2↑+OH-(×,HClO不能拆写,OH-与H+不能共存,正确的为HClO+H++Cl-===Cl2↑+H2O)忽视氧化还原反应在强氧化性物质存在的环境中不能生成Fe2+、SO2等还原性物质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ClO-可将+4价的S氧化,正确的为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忽视题目要求要注意题目中“过量”“少量”“适量”“足量”等字眼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NH+OH-===NH3·H2O(×,OH-还可与+4HCO反应,正确的为-3NH+HCO+2OH-===NH3·H2O+H2O+4-3+CO)2-3忽视电离与水解的区别弱酸的酸式根离子的电离与水解的反应物都可以有水,前者是酸式酸根离子少H+,后者是酸式酸根离子加H+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 S2-+H3O+(×,实际上给出的是HS-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为HS-+H2O H2S+OH-)3.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常见错误(1)不能正确判断电极(正、负极或阴、阳极)。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考笔记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在核外按能级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 化学平衡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H+][OH-],常温下Kw = 1×10^-14。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本身被还原。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本身被氧化。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 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金属)。
2. 主族元素- 1A至8A族为s和p区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 例如,碱金属位于1A族,具有+1价电子,易与水反应。
3. 过渡金属- 位于周期表中间的3B至2B族,具有多种氧化态。
- 过渡金属通常具有催化性和磁性。
4.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Rn)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5. 元素化合物- 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如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等。
- 化合物的性质受中心元素的电子排布和配位数影响。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 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通常与氢、氧、氮等元素结合。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精选高三化学是一个新的起点,新高三一轮复习从零开始,完整涵盖高中所有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化学知识点1(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 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②同分异构体③化学式、电子[转载]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指导: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⑤有机反应类型⑥信息迁移(四)化学实验(7个)①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原理)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安全意识培养)⑤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⑥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基本概念(真题部分)一、化学与STSEA.九霄环佩木古琴B.裴李岗文化骨笛C.商朝后期陶埙D.曾侯乙青铜编钟2.(2023福建1)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A.蒸B.捣C.焙D.封3.(2023山东1)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A.泰山墨玉B.龙山黑陶C.齐国刀币D.淄博琉璃4.(2023.6浙江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A.石墨烯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D.聚酯纤维5.(2023新课标7)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6.(2023湖南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8.(2023海南5)《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一斗,舀中捣碎。
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
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捣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9.(2023江苏1)我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碳中和中的碳是指A.碳原子B.二氧化碳C.碳元素D.含碳物质10.(2023湖北1)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高考复习-化学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54分)
1.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
A.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复盐的是
[ ]
A.萤石
B.大理石
C.重晶石
D.光卤石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相同
B. H2和D2互为同位素
C. 红磷转变为白磷属于化学变化
D.结晶碳酸钠在空气中久置变成碳酸钠粉未属于物理变化
4.实验室中可用2H2O22H2O+O2↑反应制取氧气,其中H2O
[ ]
A. 仅为氧化产物
B.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仅为还原产物
D.既非氧化产物,又非还原产物
5.下列各组气体,不论以何种比混合,同温、同压时,其密度不会等于N2的密度的是[ ]
A.O2和H2
B.C2H4和CO
C.CH4和C3H6
D.O2和Cl2
6.将新制取的0.1mol/LH2S溶液与0.05mol/LH2SO3溶液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
[ ]
A.1:2
B.2:1
C.1:1
D.3:1
7.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的
[ ]
①原子数②体积③质子数④质量
A.只有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
①盐卤点豆腐②水泥的硬化③用明矾净水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全部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关于0.2mol/LFe2(SO4)3溶液的正确叙述是[ ]
A. 500mL溶液中含Fe3+总数为0.5NA
B. 1L溶液中含0.2NA个Fe3+离子
10.将H2、O2、N2三种气体分别放入不同容器中,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完全相同,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
11.现有两种不含结晶水的盐,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别是:
20℃60℃
A的溶解度 35.7g 46.4g
B的溶解度 31.6g 110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种盐在某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B. 若把110gB的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析出的B是78.4g
C. 在20℃时,A、B都可以配成25%的不饱和溶液
D.若要使A、B混合物分离,可采用重结晶法
12.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3S+6NaOH=2Na2S+Na2SO3+3H2O
③KClO3+6HCl=KCl+3Cl2↑+3H2O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FeS+2H+=Fe2++H2S↑
B. 盐酸与氨水混合:H++OH-=H2O
C. 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D. 向FeBr2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3Cl2+4Br-+2Fe2+=2Br2+2Fe3++6Cl-
14.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Cl-、Mg2+、H+、Zn2+
15.含ngHNO3的稀溶液恰好使mg铁粉完全溶解,若有n/4HNO3被还原成NO(无其它还原产物),则n:m可以是
[ ]
A.3:1
B.9:2
C.1:1
D.2:1
16.撞击硝酸铵发生爆炸,生成N2、O2、H2O(气),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为H2的[ ]
A.42倍
B.30.8倍
C.21.6倍
D.11.43倍
17.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使1体积CS2蒸气与4体积O2混合,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Pa。
点火完全燃烧后,再恢复到反应前的温度,则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是 [ ]
正确的是 [ ]
A.3:2:1
B.3:1:2
C.2:1:3
D.4:1:3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
1.已知A+B=C+D,将10gA和10gB混合加热,生成4gC和8gD,且B反应后没有剩余。
则A与B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2.足量的白磷在0.65mol氯气中燃烧,生成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刚好为1:2,则生成的混合物中PCl3有 mol
3.在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的分子数相等,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同温同压下,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之比
为;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质量之比为。
4.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
则A单质的一个分子中有个A原子,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5.25℃时,将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结晶水合物X·nH2Oag溶于bg水中,恰好得到饱和溶液VmL,其密度为P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t℃时,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Bmol/L,密度为?g/cm3,则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
为。
7.1体积空气与1体积二氧化碳混合后,在高温下与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反应后混合气体中不再含有二氧化碳,那么反应后一氧化碳与混合气体总体积之比为。
三、计算题
1.在室温下,向一定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干燥的H2SaL和干燥的
SO2bL。
当未发生反应时测定容器内压强为PPa。
反应开始速率很慢,一旦有微量水生成后,反
2.在293K时,在0.5L饱和Cu(IO3)2溶液中加入KI和稀H2SO4混合液,充分反应后生成CuI沉淀、I2、K2SO4和H2O。
过滤除去CuI沉淀后,滤液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再用0.11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如下反应:
Na2S2O3+I2—— NaI+Na2S4O6(未配平)
当消耗0.177LNa2S2O3溶液时,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