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科学思想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2
科学思维方法有哪些科学思维是一种理性、系统性和严谨性的思维方式,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所采用的一种思考方式和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下面我们来看看科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内容。
首先,科学思维方法强调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只有通过观察,人们才能发现问题、发现规律。
而实验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其次,科学思维方法注重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根据已知事实和规律,通过推演和归纳,得出新的结论或假设。
逻辑推理可以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冷静,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猜测,从而更加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再次,科学思维方法强调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是指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把握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只有系统性思维,才能够避免片面性和表面性,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此外,科学思维方法还强调质疑和求证。
质疑是科学精神的重要表现,它鼓励人们对已有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求真理。
而求证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人们通过实践和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科学知识。
最后,科学思维方法还强调创新和实践。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它要求人们不断地开拓思路,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而实践则是科学研究的检验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指导实践的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种理性、系统性和严谨性的思维方式,它包括观察和实验、逻辑推理、系统性思维、质疑和求证、创新和实践等内容。
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因此,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47:物质与运动(1、2题);考点4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6题 26题);考点49: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7-14题 27题);考点50:实践与认识(15-19题 28题);考点51:真理(20-22题);考点52:认识过程(23-25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观点最能正确反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的是()A.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万物都只是在概念中运动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禅师写的一首禅诗,该诗蕴含的哲理是()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③世界上不存在绝对运动的事物④人们难以把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状态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指艺术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
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了的东西。
这说明()①艺术作品是“造化”与“心源”的统一,缺一不可②现实是艺术的根源,艺术家应以现实为师并加以再造③创作过程是画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客观事物的过程④自然的美转化为艺术的美决定于艺术家的情感和构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其蕴含的哲理有()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④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我们说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因为()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④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A.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②6.“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分析复杂的情况,并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理清问题的因果关系,找出问题的根源。
在运用逻辑思维时,我们需要遵循严密的推理规则,确保我们的结论是准确的。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因果分析法,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原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科学思维方法还包括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实验则是验证观察到的现象和假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此外,科学思维方法还包括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从具体的事实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而演绎则是从一般性的规律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然后通过演绎推导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最后,科学思维方法还需要包括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问题。
批判性思维则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避免盲目从众和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总的来说,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专题⼗四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与科技⽂化2019-09-27【课标要求】1了解鸦⽚战争后中国⼈学习西⽅、寻求变⾰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2概述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意义。
4了解孙中⼭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命中的作⽤。
5概述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6概述邓⼩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7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8列举新中国成⽴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作⽤。
9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针,讨论在贯彻“双百”⽅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0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考导向】近三年的⾼考历史试题,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命题的趋势。
关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考查的数量看,每年均有五道以上的试题出现,且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从考查的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选择题,如2009年⼭东⽂综第27题、浙江⽂综第38题,2010年全国⽂综第37题、⼴东⽂综第38题,2011年福建⽂综第41题等。
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及阶段性成就,尤其是维新变法思想、新⽂化运动的有关问题。
从命题思路看,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考查,注重思想变迁的过程,尤其注重对重点⼈物思想主张的考查。
关于20世纪以来中国重⼤思想理论成果,从考查的题量看,均有两道以上的试题出现。
从考查的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选择题,如2009年天津⽂综第12题,2011年江苏历史第24题等。
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未涉及,思想、邓⼩平理论尤其是三民主义部分偏多。
科学思维的方法及其种类科学思维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所运用的一套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方式。
其核心特点是基于客观、可重复、证据支持的实证数据进行推理与分析,以逻辑性、系统性和批判性思维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1. 归纳法(Inductive Reasoning):通过观察现象、收集数据,总结出一般规律或原则。
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通过观察个别事实,发现普遍的规律。
例如,在观察到多次放置在室外的水有时会蒸发,就可以归纳得出经验规律:在适当条件下,液体会蒸发。
2. 演绎法(Deductive Reasoning):根据已知的前提和规则,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演绎法从一般到具体,通过推理规则和前提,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得知所有哺乳动物都能喝水,猫是一种哺乳动物,那么可以演绎得出猫可以喝水的结论。
3. 实证法(Empirical Reasoning):基于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和检验假设。
实证法通过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或推翻假设,从而得到更加可靠和准确的结论。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科学家会进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中一种药物是否有效。
4. 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并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例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民意调查结果,从而得出人们对一些政策的态度。
5.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通过有目的地、有条理地分析、评估和解释问题,以及评估论据的有效性。
批判性思维强调理性、逻辑和客观思考,对于推理过程和演绎的正确性进行质疑和反思。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研究的偏见、缺陷和局限性。
总的来说,科学思维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优势。
科学家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思维方法来进行研究和推理。
科学思维方法有哪些科学思维是一种理性、系统性、严谨性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和实践的一种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方法是指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
首先,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归纳法是指从个别事实、现象中找出普遍规律的思维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从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中找出普遍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多次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所有的人都会呼吸氧气”这样的普遍规律。
其次,演绎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
演绎法是指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具体结论的思维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运用演绎法进行推理和论证。
例如,根据牛顿的运动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
此外,假设法也是科学思维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假设法是指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测。
在科学研究中,由于某些问题的复杂性和难以直接观察到,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假设和推测来进行推理和猜测。
例如,根据地质学知识和实地调查,科学家可以对某个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进行假设和推测。
最后,实证法也是科学思维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实证法是指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获取事实和数据,从而验证或证伪某一假设或理论的思维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实证法来验证某一假设或理论的正确性。
例如,通过实验和观察,科学家可以验证某一物理定律的适用性,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假设法和实证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理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通过学习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促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一种科学家和研究者在解决问题和提出理论时所采用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它以严谨、系统和逻辑性为特点,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步骤来推断和验证理论。
在科学思维方法中,没有固定的步骤和顺序,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科学思维方法强调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科学家会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现象的特点、规律和问题,以了解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观察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仪器测量或者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其次,科学思维方法注重提出假设和问题。
在观察的基础上,科学家会提出可能的解释或理论,即假设。
假设是一种对现象和问题的初步解释,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模型进行推断和推测。
科学家也会提出明确的问题,以指导和约束研究的方向。
然后,科学思维方法强调实验和数据分析。
为了验证假设和解决问题,科学家会设计和进行实验,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是一种通过人为控制和操作来观察和测量现象的方法,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和证据。
科学家会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验证或否定假设,并发现新的规律和问题。
最后,科学思维方法强调推理和推断。
在观察、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家会进行推理和推断,以得出结论和发展理论。
推理是一种基于已有信息和逻辑关系进行推断和演绎的思维过程,可以从具体和局部的观察到一般和整体的规律。
总体而言,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种系统、严谨和有条理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它通过观察、假设、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等步骤来解决问题、验证理论和推动科学发展。
正确应用科学思维方法能够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并推动社会和人类进步。
专题十四科学思想方法一、选择题1.[2012·聊城]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
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C) A.猜想B.查阅资料C.实验D.交流2.[2012·兰州]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该同学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3.[2012·长沙]银杏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如果想了解校园中银杏的形态结构,常用的科学方法是(D) A.比较法B.模拟实验法C.调查D.观察法4.[2012·乐山]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B)图Z14-15.[2011·保定]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B)A.步骤1 B.步骤2C.步骤3 D.步骤46.[2011·潍坊]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B)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7.下表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由此分析可知,该实验(D) A.证明胚是植物体发育所必需的结构B.实验组为a和b,对照组为cC.实验组为a和c,对照组为bD.实验组为b和c,对照组为a8.[2012·菏泽]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以下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B) A.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可证明碳酸钠属于碱类B.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可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C.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单质D.将浓盐酸放置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可证明浓盐酸具有吸水性9.[2012·枣庄]下表是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置5号瓶,对5号瓶的处理是(A)A.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1号瓶相同B.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2号瓶相同C.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3号瓶相同D.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4号瓶相同10.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B)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解析】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论的分析。
A组与B组构成对照实验,其变量为胰岛细胞是否活着,得出的结论应是: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而不能得出B选项的实验结论。
11.[2012·泰安]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C)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解析】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
12.[2012·日照]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13.[2012·菏泽]研究人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出气体、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下表所示。
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11℃的环境下,此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B)A.呼气时不会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多14.[2012·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15.[2012·济宁]利用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区分或分离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下面区分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D) A.冰和干冰。
各取一块置于表面皿中,观察有无白雾生成B.硬水(含钙离子、镁离子)和软水。
各取50mL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C.生石灰和熟石灰。
各取一药匙分别置于20mL水中,搅拌,测量温度D.烧碱和纯碱。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试夜,观察颜色变化【解析】用酚酞区别烧碱和纯碱:由于两者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鉴别。
16.[2012·苏州]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的实验事实是(D)A.向少许CaCO3粉末加人NaOH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B.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C.向2颗蚕豆粒般石灰石固体加入3mL蒸馏水,滴入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D.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3mL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解析】CaCO3不与NaOH溶液反应,向CaCO3粉末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C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与CaCO3是否溶于水无关,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由于石灰石固体与水接触面积小,即使能溶于水,片刻内溶解的量也很少,故加入3mL蒸馏水,滴入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
17.[2012·潍坊]如图Z14-2所示表示流入及流出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4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可判断该器官是(A)图Z14-2A.肝脏B.肺C.肾脏D.小肠18.[2012·东营]柱状图(图Z14-3)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
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A)图Z14-3A.甲B.乙C.丙D.丁19.[2012·德州] 如图Z14-4所示曲线不能正确表示的是 ( B )A .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能力的变化B .炎热的夏天,绿色植物在一天中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 化C .从进食前到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的变化D .在“草→鹿→狼”这一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的一定时期内,鹿的数量变化20.[2012·孝感]在孵小鸡的过程中,鸡蛋内有机物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应是( C)图Z14-5二、填空题21.[2012·长沙]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合理营养格外重要。
初中生的营养状况究竟如何?某科研机构就这一课题对某市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下面是其中一项调查(连续调查7天)的数据统计图(如图Z14-6所示)。
图Z14-6请回答:(1)该科研机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抽样调查 (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本时应 随机取样 (填“以男生为主”、“以女生为主”或“随机取样”)。
(2)图中数据显示,该市大部分初中生的饮食习惯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图Z14-4(3)学生早餐食物来源大致可分为家中自制、校外店铺购买、学校食堂供应三类。
如果需要你就学生早餐食物三类来源的人数及比例进行调查,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数据统计表。
【答案】参考样表一参考样表二22.[2012·长沙](1)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技能的问题:①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应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②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染色,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①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调查法。
②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观察法。
③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__实验(或探究、模拟实验) 法。
23.[2012·泰安]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面分别是物质构成和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请你填写图中空白。
图Z14-7【答案】原子 电子 金属 盐【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空中填原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酸的化学性质有: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
24.[2012·金华]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如下:图Z14-8请回答有关问题:(1)真菌的性状特征是由其DNA 分子上的 基因 决定的;(2)人们认识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演变历程,体现出的科学本质是__ABC__(填序号)。
A .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修正B .对某一科学问题的认识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C .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25.[2012·台州]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技能的问题。
(1)找证据。
为了寻找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目不一样多的证据,将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Z14-9所示。
如果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则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 下表面气泡数目比上表面多(只要体现出下表皮气泡数目较多即可) 的现象。
(2)可操作性定义。
如研究糖的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其“可操作性定义”图Z14-9、为:将等质量的同种糖,加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中,都不搅拌,比较糖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
若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其“可操作性定义”为:将相同的电磁铁,通入大小不同的电流,比较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或回形针)的数量(或“电磁铁吸引铁屑的多少”) 。
三、实验探究题26.[2012·长沙]小青在了解地沟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得知地沟油的危害不仅因为来自“地沟”,含有毒物质,更因为经过了“多次加热”。
由此她想正规的食用油经过多次加热后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吗?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决定用与人类基因组成相似的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