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日放弃赔款的始末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中国放弃日本赔款的原因探讨在二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本应向中国提供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但中国却放弃了,其中原因让我们由历史作答:总体而言,在二战后对战败国索要战争赔款仅仅是一个形式,战败国支付的战争赔款并不是很多,这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定位于反法西斯战争,而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
其次,日本在战前与战后基本是两个政府,如果这时提出战争赔款,就会出现赔款的主体问题,极容易导致国家之间的分歧,这与战后迅速解决二战遗留政治问题,建立联合国的大原则是违背的。
对于美国方面,在占领日本后,因日本自然资源匮乏,作为占领国的美国需要进行援助,这时再要求进行战争赔款这对美国反而是得不偿失。
1951年,美国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并邀请各同盟国参加旧金山会议,讨论关于日本的赔款问题。
但是,旧金山会议却将中国拒之门外,此举与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形势及美国战后称霸世界、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为了平衡新中国的诞生给资本主义阵营带来的冲击,美国必须在远东地区重新扶植一个新的反共先锋,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
美国由此选中了日本,进行强力的援助。
国民政府方面,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蒋介石便发表了对日本“以德报怨”的著名讲话,确定了对日本宽大处理的方针。
其次,刚刚结束战争,日本国库空虚,又缺乏自然资源,只能用工厂机械等进行赔偿,赔偿力度极小。
而且,国民政府放弃对日索赔,换回了美国强大的武器装备与援助用来进行内战。
后来,在与菲律宾特使的商谈中表明了蒋介石有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想法。
国民政府之所以放弃赔款,不只与当时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有关,还与国民政府在退居台湾之后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希望以放弃赔款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支持。
并且国民政府在之后与日本的和谈中,希望获得一个“中国合法政府”的名号。
正因为这些原因,之后台湾与日本签订了“华日和平条约”,使日本与台湾保持了比较密切的经济关系。
对于中国方面,中日建交之前中国仍然强调中国保留对日本索赔的权利。
中国政府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始末教课目的:经过采集中国政府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经过的史料,并与其余国家对此问题的态度对比较,让学生认识公民政府、新中国政府的不一样考虑和做法,以及日本对此问题的态度,指引学生学习历史关注现实。
教课步骤:步骤一:采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损失、中国放弃赔款的前因后果、各国对赔款问题的态度、日方对此问题的态度及做法、中公民间索赔的努力等方面的资料。
步骤二:将资料剖析整理,对对于能否应当索要赔款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步骤三:整理各自的论点和论据,写成资料详确,逻辑清楚的小论文。
步骤四:以“新中国政府能否应当放弃日本战争赔款”为题,在讲堂上睁开议论,畅所欲言,领会新中国政府的苦心和远见。
步骤五:会后将大家的小论文及资料汇总,在走廊办一期壁报展览,让更多的同学认识这段史实经过,更好地关注今日的中日关系。
教课资源:图书室、网站、影像资料。
教课剖析:此事例内容是抗日战争章节中学生较感兴趣和存疑许多的问题之一。
经过让学生自己采集资料,逐渐认识中国政府对待赔款的做法和长久目光,认清日本政府的态度,培育学生查经历史资料、剖析重要历史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感情,更理性地对待今日的中日关系。
参照资料:1.“新中国政府不该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学生概括资料后写成的论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构成国之一。
在历时14 年的抗日战火硝烟中,中华大地惨遭践踏,人民生活蝼蚁不如。
日军不单从我国掠走了巨额财富,还任意损坏,造成城乡损失严重、生产停留。
我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 3500 万,各样损失数额高达 1000 亿美元(还有数据是 5000 亿)以上!战后的中国血流成河,满目疮痍。
全国为了抗日救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经过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战后签订的和约中都包含战败国支付战争赔款的责任和方法,如我们学习过的《凡尔赛和约》、《道威斯计划》,并且这种款额常常数额巨大。
但是,令人惊诧的是,战后日本并未向中国缴付赔款,但日本却向战争损坏程度比中国轻的东南亚国家缴付了数额不等的赔款,如缅甸 2 亿美元、菲律宾 5.5 亿美元、印度尼西亚2.23 亿美元。
中方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简析二战之后,中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必须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日本在旧金山会议之后,在对和哪个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北京台湾方面均向日本交涉,称可以宽大处理,但二战之后美国的国际地位骤增,国际影响力提高,在美国要求日本与台湾的国府进行谈判的要求下,在1952年双方开始谈判,4月28日结束。
蒋介石政府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点:一、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蒋介石声称:要对这次战争负责的是日本军阀,而不是日本人民,要求日本人民对战争赔款负责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二、国名党退居台湾的经济基础和国际地位大不如前,希望放弃赔款从日本方面获取一定的政治经济支持。
三、二战之后,日本的国民经济大幅度下降,负担不起大量的战争赔款,出与人道主义,大部分大国纷纷放弃了日本方面的战争赔款,中国也应该也拿出一个大国处理国际问题的当时和风度,不能像一些小国一样斤斤计较。
1965年美国停止对台湾的经济援助,日本向台湾提供了日元贷款,对台湾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1972年后,中国大陆与日本建交后,台湾谴责日本背信弃义,宣布与日本断交。
1960年10月,周恩来总理会面日本自民党顾问声称,中国仍有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的权利,但是中国与苏联恶交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显得孤立无援,中国周围的日本,苏联,印度,台湾都对中国大陆怀有敌意,北京政府意识到,现在的国际形式不适合与日本交恶,应团结更多的盟友,来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对抗共同的敌人。
1965年,廖承志会见日本友人的时候声称,中国不准备依靠别国的战争赔款来建设国家,而且要求没有战争责任的一代为前人支付战争赔款,是不合理的。
按时北京政府准备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来恢复中日的国际关系。
1972年中日双方签署声明恢复国交,1978年正式签订了中日和平条约,有与日本和美国的国际关系较为敏感,中方并没有要求日本在政治方面与中方同一立场,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百废待兴,中方向日本方面索要了大数额的日元贷款,1997年底,日方已经向中国交付了14000亿日元,中方仅返还200亿日元日元贷款的特点是数额大,利息少,日本将其当作是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报答和对过过去侵略行为的赎罪。
关于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几个问题第一,战后进行战争赔偿是世界史惯例,有国际法作依据。
1945年2月,英美苏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时,便制定了要求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给予盟国战争赔偿的原则——这是符合国际法的,甚至对于追随德国与盟军作战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四个帮凶国也提出了赔偿要求。
而且事实上,二战结束以后,亚洲各参战国都得到了日本的战争赔偿。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战败国的赔偿对象是参战国。
亚洲各参战国以各种方式获得的日本战争赔偿如下:缅甸1.4亿美元,菲律宾5.5亿美元,印度尼西亚2.23亿美元,柬埔寨15亿日元,老挝10亿日元……甚至亚洲一些未参战国也得到了日本的战争赔偿。
如马来西亚2500万新元,韩国3亿美元。
需要指出:韩国李承晚政府自1952年初开始索要赔偿,日本政府援引国际法一直置之不理:1961年朴正熙上台后继续索要,不依不饶,1965年终于如愿以偿第二,令人非常不解的是,亚洲最大的受害国——中国却拒绝了赔偿。
1953年到1977年,日本政府和20多个国家签署了与战争责任有关的54项协议,共赔偿了约5000亿日元。
其中,恰恰中国是受战争创伤最惨重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共不足7年,而中国被日本侵略却长达14年!1972年的日本非昔日可比,具备雄厚的赔偿资本。
应该说,中国的毛泽东时代极其幸运,1968年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到1972年中日建交谈判时,已经具备了完全赔偿的超强能力。
据了解,当时日本政府已经做好了理赔的准备。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开辟了道路,一时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友好的呼声空前高涨,于是田中内阁应运而生。
上台伊始,田中角荣便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复交当做外交第一要务,自然战争赔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时,日本已经做好了赔付的一切准备,朝野异乎寻常的一致。
为此,田中特意委托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充当信使,试探中国政府意图。
7月25日竹入访华,结果竹入喜出望外,田中闻讯也欣喜若狂——因为毛泽东拒绝了日本赔偿。
2011_2_一、八年浴血抗战,日本对中国的唯一赔偿———抽签得来的34艘各型战舰1945年由中美英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确了日本赔偿的原则———日本可以保留维持其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实物,其余的可以用来赔偿。
第一批被战胜国分掉的是日本海军剩下的142艘驱逐舰、巡洋舰及运输舰。
盟军总部决定由对日参战的中、美、英、苏四个强国均分,作为日军战败象征性的赔偿。
1947年6月28日,四国均分日舰的典礼在盟军总部礼堂公开举行。
为保证公平,四国抽签决定顺序,中国抽得第二;在抽取舰份中,中国抽得第二份军舰,含驱逐舰7艘、护航舰4艘、巡洋舰13艘、扫雷舰7艘及各型运输舰3艘,合计34艘,总吨位3.5余吨。
中国抽得的舰船,无论从吨位来看,还是从舰体保养情况来看,都要比美、苏、英抽取的要大一些,好一些,在场观礼的华侨们纷纷向中国海军致贺。
中国抽得的军舰分四批返抵国内。
1947年7月3日下午2时许,第一批赔偿军舰共8艘,驶抵长江口,7月6日上午举行了赔偿军舰接收仪式。
此后,第二批9艘军舰,第三批8艘,第四批9艘,陆续驶抵上海和青岛海军基地。
这便是八年浴血抗战,日本对中国的唯一赔偿———抽签得来的34艘各型战舰。
二、台湾当局为求得“中国合法政府”代表的形象,为一党一派之私利而置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顾,彻底放弃了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日本战后的赔款事宜是受美国操纵的。
按照1946年3月美国政府制定的“临时赔偿方案”,“先期拆迁”计划将日本工业设备实物的30%作为直接受日本侵略国家的赔偿物资,其中中国可得15%。
但是,随着时局的变化,美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按照有关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日本战败后理应对中国人民进行赔偿。
57All Rights Reserved.国为自已狭隘的战略所考虑,对这个30%的赔偿范围一减再减。
最后中国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这期间,国民党政府派出中国首席代表吴半农多次严正交涉,但美国不予理会。
中国为何放弃日本战争赔款按照国际惯例,在每一份战后签署的条约中都包括战争赔偿的内容。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战败的日本却没有向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缴付赔款!更令人不解的是。
那些受战争破坏远比中国轻的东南亚国家却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赔偿。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战后,以美英苏为首的同盟国成立了一个赔偿委员会,向日本提出540亿美元的索赔,但是在如何分配赔偿的问题上,各国意见不一,问题一拖再拖,久而未决。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急欲启用日本这一反共先锋。
为此,力主尽快与日本缔结和约,解除对日本的军事管制,恢复其主权。
于是,1951年7月12日,美国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并向同盟各国发出了召开;日金山会议的邀请函。
但是,由于美苏在邀请国、共哪一方出席旧金山会议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眼看旧金山会议有搁浅的危险,美国竟然置中国作为主要战胜国的权益于不顾,借口盟国对中国政府的认同有分歧而单方决定不邀请中国代表出席旧金山和会。
对于将由中国哪一方与日本缔约,美国强调”应由日本去决定”。
这种做法使中国在对日和约问题上失去了主动地位。
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为了争得与日本缔约的所谓“正统地位”,转而承认旧金山和约。
而日本为谋取最大的利益,利用台湾争于与之缔约的心理,不时散布一些可能与北京缔约的言论。
日本政要的一系列言论,使台湾当局如坐针毡,它一方面策动美国对日施加压力,一方又在草拟的对日和约当中广作让步。
于是美国表示“如果日本政府不同中华民国签订和约,美国国会就不批准旧金山条约。
”岂料,风云突变,美国国会通过了;日金山和约。
美国的行径对台湾当局来说,不啻于背后一刀。
在这种形势逆转的情势下,蒋介石政府为赶在旧金山和约生效前与日本达成和约,被迫在赔偿问题上作出全面让步,于1952年3月25日决定放弃全部赔偿。
然而,中日间战争赔偿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二十年以后的事。
1972年田中角荣上台后,表示了要与中国恢复邦交的愿望。
中国并未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权力根据《波茨坦公告》的有关规定,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是受日本侵略的国家的正当的权利,二战结束后,所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都向日本索取了战争赔偿,只有中国例外,没有得到日本的一分钱战争赔款。
这不能怪日本人赖帐,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把它放弃了。
1972年9月29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近日重读中日联合声明,发现上述那句话非常耐人寻味,我发现,中国放弃的,只是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而不是“权利”。
而且,这个放弃还有一个前提条件:“中日两国人民友好”,言下之意,中日友好时可以放弃,不友好时中国就有权重新向日本提出战争赔偿的要求!我们知道,战争赔偿的“权利”和“要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战争赔偿“权利”是被侵略国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向侵略国索取战争赔偿的权益,拥有这个权利,意味着侵略国必须承担和履行相应的战争赔偿义务;而战争赔偿“要求”没有法律约束力,对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权利”是永久性的,只要不放弃,便永远拥有;而“要求”只是临时性的提议,可以这时提也可以那时提,可以放弃也可以恢复重提。
在当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在中日友好的前提下,放弃的只是对日本的战争赔偿的没有法律约束力的“要求”,并没有放弃《波茨坦公告》规定的对日战争赔偿的“权利”!如今,当年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的前提——“中日友好”已经不复存在,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该重新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只要中国没有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权利,这个权利就永远有效,就永远有权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日本就永远必须承担和履行对中国的战争赔偿义务——至到它履行了这个义务为止。
中国有关部门应该对自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这14年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进行评估,例出损失清单,尽快向日本当局提出战争赔偿要求和赔偿金额,以告慰受到日本侵略军伤害的亿万中国先辈,弥补中国因战争而遭受的巨大财产损失。
右斋谈:关于对日放弃赔款的始末原因】
读了此文,对我们今天的国际战略思考是大有帮助的,不要满口都是打打杀杀,要有一点纵横卑阖的战略深度!
(原文文法混乱,笔者按原意重新整理后,贴出来与大家共赏。
读后,再一次佩服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伟大!文章如下:)
一、这个钱要不到的、也不能要
因为中日正式建交的时候,国际法律赔款的时效都已经过了。
美国英国在二战后都放弃了对德国日本的战争赔款。
苏联曾试图要求德国10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但美英对此拒绝同意。
一九四六年,美国对德国占领区军事副官卢修斯?克莱将军宣布不从美占区提供一切赔偿,这使苏联从西占区获得赔偿成为泡影(Lucius D. Clay Ubignon)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也就不可能从美国占领区的日本要到大量赔款。
这是个历史事件,只在很少量的文献里提到过,却很重要的影响到了中国方面的态度,所以1951年台湾先喊不要赔款,实际上是基于索取无望的.就算拿到,也是很少的。
历史记:旧金山和会特别规定,日本在进行战争赔偿时,不用支付现金,而是用生产物和劳役的方式支付。
这就注定了实际上赔款只是个概念性的东西
历史记:日本和台湾国民党政府在1952年开始谈判,4月28日签订了华日和平条约,国民党宣布,在华日和平条约中,中华民国政府放弃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的权力。
二、并且在中日建交前,中共也是无法索要到赔款的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五日,美国白宫发言人:禁止日本与中国共产党拉拢关系的任何企图和动作。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日,美国对日本吉田政府施威,杜勒斯要求日本与台湾政府缔约,如果日本政府不同中华民国签订和约,美国国会就不批准旧金山条约
而后,国民党政府宣布不索要赔款问题。
至少在当时,国民党是受承认的政府,国民党已经说了不要了。
共产党随后申明说国民党的行为是越疽代苞,不过这种申明在当时是很无效的。
中国的所谓“不要”,给出了一个很宽宏大量的姿态,实际上却是要了日本更多的无息贷款和低息贷款以及大量建设项目投资。
这个比20亿美金来的要多几十倍几百倍。
战略眼光看,还是不要的聪明,既让日本无法摆脱战争后的负罪,又拿到更多的MONEY!
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人,思考必慎密。
从后来结果看,如果单纯是为了钱的关系,确实不能要……
仅一个ODA项目,2000年一年就有23亿美圆;
里面有部分是直接技术援助,有很多是低息或者无息贷款;
从日本田中角荣就开始计划,从大平正芳开始实施。
要钱么,让毛主席周总理再思考一次,这笔钱也是不要的。
我们从头到尾一共得到了日本几千亿的无息贷款上百亿的援助项目,还落个深明大义的国际形象。
这用20亿换不回来的。
而且,还让日本一直背个没赔战争赔款的恶名!
很感慨毛和周的精明!在那种环境下,能有那样的思考角度,不得不佩服!
三、由于历史事件会被时间湮没,所以就会有后世的人们大不理解。
因为,我们往往出发点过于单纯,好比赔款,我们总想着为什么不要赔款呢?
事实上这牵涉到太多历史因素,包括一战中德法之间的恩怨激化互相索要天价赔款,导致了二战后修改国际法限制了赔款额度;包括了二战中盟军胜利后占领地区是否赔款;包括了很多很多……
由于国民党政府在二战后放弃了对日本的进驻权,也就使得从日本本土直接获利成为泡影。
不能直接获利,也不能索要赔款,或者拿到少的可怜的赔款,那实际上赔偿本身,就成了无望;而在中国建国后,提出的不索要赔款等话题,是为了尽早和日本建交,事实上,这也实现了战略目的。
中国和日本的建交,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力,也导致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日本的反美情绪。
这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的,一个团结的日美,总比貌合神离的日美难对付。
对我们来说,只是外交手腕,但是对我们有大利,这换来了日美相继和中国建交,也使得近三十年的包围网出现了大缝隙。
这是后话!
书剑相伴 20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