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对中国的赔款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日本战后对亚洲各国的战争赔款日本战后对亚洲各国的战争赔款:缅甸2亿美元,印度尼西亚8亿美元,菲律宾8亿美元,越南3900万美元,老挝278万美元,柬埔寨417万美元,韩国3亿美元,新加坡2500万新加坡元,马来西亚2500万马来西亚元,泰国150亿日元,中国0元。
1、对缅甸的赔款缅甸在二次大战中,曾经两次成为战场,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第一次是在中日战争中,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成为美英援助蒋介石的中介地,中缅公路也成为“援蒋之路”。
为了切断援蒋之路,日军发动了中缅公路战役,切断了中缅公路。
缅甸的守军英印联军在撤退时,采用了焦土战术,将铁道、矿山、桥梁、港口等全部炸毁,对缅甸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第二次是1943年2月日军再次发动占领全缅甸的缅甸战役,1943年5月占领全缅甸。
此后美英中联军幵始发动对日反击战,日军在撤退时再次对可利用的铁道、矿山、桥梁、港口进行了破坏,对缅甸经济又造成了新的打击。
立志缅甸独立的革命家昂山,在日本组织和训练了缅甸独立义勇军,1943年2月参加了日军的缅甸战役,然后在日军的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
不过昂山在利用日本人取得独立后,幵始180度大转弯,幵始加入美英盟军的一方。
美英中联军幵始对日反击战后,昂山的部队转而加入反攻日军的行列。
日本战败后,缅甸的昂山声称1943年宣布的缅甸独立有效,英国政府也承认了昂山政权,1948年1月缅甸联邦正式独立。
也是由于缅甸的独立受到了日本人的帮助,所以缅甸在旧金山对日讲和会议上,对日本持同情的态度。
在菲律宾等国对日本提出巨额赔款要求时,缅甸代表坚决反对,指出应该在日本的赔偿能力范围内索取赔偿。
缅甸只提出了2亿美元的赔偿,并且缅甸还提出反对美军在日本保留驻军的提案。
由于缅甸对日本的同情态度,使日本和缅甸关于赔偿问题的谈判比较顺利,1954年11月两国达成了关于赔款的协议。
日本赔偿缅甸战争损失2亿美元,分10年付清。
但后来由于日本对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赔款均为8亿美元,缅甸感到吃了亏,要求日本再对缅甸增补一些赔款。
战后日本“赔偿外交”及其经济影响作者:赵茜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21期【摘要】日本将战后赔偿演变成对二战亚洲受害国的外交筹码,形成事实上的“赔偿外交”。
“赔偿外交”的成功实施,帮助日本企业重返东南亚,有力促进了日本向重化工业方向的发展,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模式的选择和建立。
【关键词】日本“赔偿外交” 东南亚经济模式日本自战败投降到1950年这段时期,一直处于美国占领军的管制之下,被动隔绝于世界体系之外,没有独立的外交主权。
1950年9月,《对日和约》的签订使日本恢复了直接与受害国谈判赔偿事宜的主权,自此,日本以赔偿为手段和筹码进行斡旋,使东南亚国家重新向日本开放了市场,达到了特殊的外交目的,形成了事实上的“赔偿外交”。
“赔偿外交”的成功实施对日本经济的振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东南亚经济模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战后赔偿态度的转变日本的战后赔偿从1945年开始至1976年结束,以1951年9月签订《对日和约》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日本为保存自己的经济基础,被动、消极地应付受害国所提出的赔偿要求,仅同意拆迁赔偿,即拆迁国内的一些工业设备(主要指军需工业)赔偿周边邻国;第二阶段,日本政府对待赔偿问题的态度开始变得积极主动。
其态度前后变化主要是源于当时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
美国远东政策的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试图将日本建设成为可替代中国的亚洲盟友。
因此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由原来的通过赔偿严惩日本、振兴周边各国来制约日本变为中止赔偿以扶植和复兴日本。
在美国授意下,“日本愿意尽速与那些愿意谈判而其现有领土曾被日本占领并曾受日本损害的盟国进行谈判。
”①藉此,日本恢复了外交主权,并且与受害国直接谈判战后赔偿问题。
可以说,美国远东政策的调整为日本提供了把战争赔偿用作经济外交手段的机会。
日本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带来的军需生产使日本出口飞速增加,为谈判赔偿问题提供了经济保障。
南京大屠杀与日本战后的道歉与赔偿问题南京大屠杀是指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中国南京所进行的大规模屠杀和暴行。
在这场骇人听闻的灾难中,据估计有数十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杀害,女性被强奸并粗暴虐待,城市被肆意破坏。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暴行的大屠杀之一,对日本与中国两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的日本一直面临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负担。
尽管日本曾在战后试图掩盖这一事件,并存在争议和否认声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逐渐清晰的历史事实让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并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作出道歉与赔偿。
在与中国及其它受害国家的长期外交斗争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南京大屠杀的后果。
首先,日本政府于1995年发表了所谓的"村山谈话",其中明确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并向中国表达了诚挚的歉意。
但是这一道歉被许多国家和民众认为是不充分和不真诚的,因为它没有提及具体的赔偿金额和方案。
事实上,南京大屠杀的赔偿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
不仅仅是因为庞大的赔偿数额,更因为涉及到法律、历史和道义等多个层面的考量。
然而,在受害者和国际社会的呼吁下,一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以及中国社会提出了明确的赔偿要求。
日本政府的反应则相对保守。
他们认为,南京大屠杀等侵略战争时期的赔偿义务已经在与中国的正常化外交关系建立过程中得到解决。
他们还指出,根据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关于战争赔偿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最终解决,并且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然而,这样的观点并未获得普遍认同。
许多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受害者家属认为,仅仅承认历史和发表道歉是不够的,他们追求的是实质性的赔偿。
在这一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要求日本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与此同时,南京大屠杀的纪念和教育成为了中日两国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中国政府多次呼吁日本政府在教科书中明确记载南京大屠杀历史,并且加强纪念活动。
关于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几个问题第一,战后进行战争赔偿是世界史惯例,有国际法作依据。
1945年2月,英美苏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时,便制定了要求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给予盟国战争赔偿的原则——这是符合国际法的,甚至对于追随德国与盟军作战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四个帮凶国也提出了赔偿要求。
而且事实上,二战结束以后,亚洲各参战国都得到了日本的战争赔偿。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战败国的赔偿对象是参战国。
亚洲各参战国以各种方式获得的日本战争赔偿如下:缅甸1.4亿美元,菲律宾5.5亿美元,印度尼西亚2.23亿美元,柬埔寨15亿日元,老挝10亿日元……甚至亚洲一些未参战国也得到了日本的战争赔偿。
如马来西亚2500万新元,韩国3亿美元。
需要指出:韩国李承晚政府自1952年初开始索要赔偿,日本政府援引国际法一直置之不理:1961年朴正熙上台后继续索要,不依不饶,1965年终于如愿以偿第二,令人非常不解的是,亚洲最大的受害国——中国却拒绝了赔偿。
1953年到1977年,日本政府和20多个国家签署了与战争责任有关的54项协议,共赔偿了约5000亿日元。
其中,恰恰中国是受战争创伤最惨重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共不足7年,而中国被日本侵略却长达14年!1972年的日本非昔日可比,具备雄厚的赔偿资本。
应该说,中国的毛泽东时代极其幸运,1968年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到1972年中日建交谈判时,已经具备了完全赔偿的超强能力。
据了解,当时日本政府已经做好了理赔的准备。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开辟了道路,一时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友好的呼声空前高涨,于是田中内阁应运而生。
上台伊始,田中角荣便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复交当做外交第一要务,自然战争赔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时,日本已经做好了赔付的一切准备,朝野异乎寻常的一致。
为此,田中特意委托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充当信使,试探中国政府意图。
7月25日竹入访华,结果竹入喜出望外,田中闻讯也欣喜若狂——因为毛泽东拒绝了日本赔偿。
从国际法看侵华战争的民间赔偿问题摘要: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及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损害。
考虑到中日人民友好关系,中方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宣布放弃中国政府的损害赔偿,但并未声明也放弃受害人民的损害赔偿,中国受害人民向日本政府提出损害赔偿是完全正当的要求。
日本法院不应剥夺中国受害人民向日本政府求偿的权利。
关键词:侵华战争;战争赔偿;政府赔偿;民间赔偿;国家赔偿法 1999年9月22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对侵华战争的中国受害人提起的索赔诉讼首次作出了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尽管日本司法部门对其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理由”作了详尽的阐释,但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其所谓“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如下:一、侵华战争的性质和战争损害赔偿的范围日本法院一方面对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极大的损害这一历史事实及原告受到的悲惨遭遇予以承认:另一方面却认为战争导致的个人损害应通过国家间的和平条约及其他外交途径解决,甚至说和平条约缔结后受害人提起诉讼会扰乱和平条约确立的友好关系。
为了避免两国回到战争状态,否定个人的诉讼权利是合乎情理的①。
以上由东京司法部门作出的判决书中的理由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仔细分析,其理由是明显站不住脚的,驳回中国受害人的个人诉讼请求是滥用法律,显失公允的。
日本政府发动这场反人道的侵略战争行为的性质早有定论,就连在上述的驳回中国受害人诉讼的判决书中也不得不承认“日本对中国人民的这场战争是毫无辩解理由的,只能是基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意图的侵略行为而己。
”②一国违反国际法对他国进行侵略,违反战争法对他国施行反人道暴行,必须承担国家责任,这早己为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所确认。
现代国际法规定,实施侵略战争的国家承担国家责任主要形式有惩罚战争罪犯、限制国家主权、赔偿、道歉等。
对于战争罪犯除了按国际法予以严惩外,其所属的发动侵略的国家还应当对受害国及受害国民给予战争赔偿。
二战后日本对各国的赔款一览表:
国家/赔偿金额/备注
印度尼西亚/8亿美元/战争赔款
菲律宾/8亿美元
缅甸/2亿美元
越南/3900万美元
老挝/278万美元
柬埔寨/417万美元
韩国/3亿美元/在法律上不具备资格国家通过“斗争”获得的赔款
新加坡2500万新加坡元
马来西亚/2500万马来西亚元
泰国/150亿日元
瑞士/11亿日元/“中立国”得到的财产损失赔偿
西班牙/20亿日元
瑞典/5亿日元
丹麦/7亿日元
蒙古/50亿日元/无偿经济援助
中国/0日元
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战争赔款列表:
时间(年)战争或事件条约赔款金额
1874 琉球事件50万两白银
18 95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军费2亿两、威海卫驻军军费150万两、赎辽费3000万两(这些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年收入的4.5倍)
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3150万两白银
我不知道诸位看我列举的这些数字有什么感想。
日本之所以现在能够成为经济强国到底依
靠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当初坚持要战争赔款,日本的经济会倒退多少年?为什么一个小小
的岛国对我们国家如此的不屑一顾?为什么他们敢无耻的修改历史?否认侵华战争,南京
大屠杀?却不敢否认珍珠港事件?如果我们当初要了战争赔款,它还能够这样么?
由此,我们再去看马立诚先生的“新思维”,当年中国非常慷慨的放弃战争赔偿要求,换来的倘是今天日本政府以ODA为武器的反要挟,可谓“拿自己的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那
连道歉都不必拘泥于形式的话,明天又会看到什么呢。
九一八事变的战后处理与赔款问题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沈阳发动侵略,并随后占领了辽宁、吉林等地。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的开始,也是二战前最重要的军事冲突之一。
九一八事变对于中日两国的关系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以各种借口占领了东北地区,并在随后的几年中逐渐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这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愤怒和不满。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提出抗议,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
然而,由于国内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外交斡旋的缺乏,中国在九一八事变后难以有效地恢复领土完整。
在战后处理九一八事变的问题上,中日两国之间进行了多轮谈判。
然而,由于日本政府一直在强调其在东北地区实施的“受托统治”,以及中日两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差异,谈判进展缓慢。
在这期间,中国大陆陷入内战,国共两党展开了长期的斗争,这使中日谈判的复杂性更加增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正式宣布投降。
此后,九一八事变的战后处理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中国政府坚决主张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追究,并要求赔偿巨额战争赔款。
经过一番谈判,中国与日本最终于1952年签署了《中日和平条约》,正式结束了战后处理的问题。
根据条约内容,日本无偿放弃了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切权益,并同意向中国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赔款。
然而,尽管中日双方曾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和平条约,但九一八事变的记忆和战后处理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的敏感话题之一。
日本在处理历史问题方面的态度备受争议,各种纷争和舆论争议层出不穷。
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一直在呼吁日本承认历史错误,并采取切实措施弥补过去的伤害。
总的来说,九一八事变的战后处理与赔款问题是中日两国关系和东亚地区发展的重要方面。
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两国之间的正常交往,也关系到历史的公正与和解。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进一步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并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对日本侵略的战争赔偿与处理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也是二战期间亚洲战场上的重要一战。
这场残酷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同时也导致了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讨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赔偿问题,并探讨中国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一、战争赔偿的意义战争赔偿是指战胜方在胜利后向失败方索取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补偿。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是占据被侵略的一方,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因此,中国有权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偿,以弥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
1. 物质损失补偿: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包括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城市被摧毁、基础设施被破坏等。
恢复和重建这些损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战争赔偿可以帮助中国更快地恢复经济,重建家园。
2. 精神损害补偿: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战争给亲人丧生、家庭被拆散、人民生活遭受痛苦等带来了深深的创伤。
战争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精神上的伤害,让中国人民感受到公正和安抚。
二、战争赔偿的历史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8月出席波茨坦会议的中国代表提出了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战后,中国政府多次提出日本赔款问题,并参与了与日本的谈判。
1945年至1947年间的重庆谈判和1952年的《旧金山和约》都涉及到战争赔偿。
然而,在这些谈判中,中国没有能够获得满意的战争赔偿结果。
日本政府只同意支付了一小部分赔偿金,并未对战争进行全面赔偿。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失望,因为中国在战争中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和代价。
三、中国对战争赔偿的处理尽管未能获得完全的战争赔偿,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对这个问题的追求。
相反,中国通过其他方式来应对战争赔偿问题,并逐步取得了一些进展。
1. 国际援助:中国政府从抗战胜利后开始寻求国际援助,包括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友好国家等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获得了许多帮助,用于重建和发展。
关于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争论学号:2012012359 姓名:李春园院系:生命学院班级:生21 摘要:众所周知,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最终以战胜国的身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本来中国可以获得日本政府的大额战争赔款,但是令人吃惊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政府最终放弃了日本赔款的权利。
这一决定,在当时的国内和国际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和反对者纷纷发表自己观点。
现如今,中日之间关系依旧紧张,特别是针对钓鱼岛问题更是一触即发,那么当年中国政府做出放弃日本赔款的要求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关键词:日本赔款、中日关系、争论正文:一、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背景介绍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整个二战中贡献最大,损失也最大。
据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1000亿以上。
按照国际惯例,在每一份战后签署的和约中都包括战争赔偿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在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却没有向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缴付赔款!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放弃日本赔款的决定竟是由中国政府自己做出的!下面我们梳理一下整个过程:1945年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中国取得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且日本是最后一个在投降书上签字的。
1945年11月5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成立赔偿委员会,一致认为为了剥夺日本进行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决定加重日本赔偿。
1947年9月9日,国民党政要张群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所做的外交报告中大声疾呼:“决不放弃我们对日要求应得的赔偿!”。
[2]1947年10月25日,同盟国向日本提出索赔要求,总计金额为540亿美元。
但是各国针对赔款分配而争论不休,久而未决。
1951年7月12日,美国公布对日的合约草案,并在7月20日向同盟国发出召开旧金山会议的邀请函,但是中国因为美国以无法确认是让国民党政府还是共产党政府参加会议为由而被关在了门外,未参加此会议。
二战后日本对中国的赔款问题
作者:张红香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1期
【摘要】二战中日本战败,日本对战争受害国赔偿问题在美国操纵下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和约》,大多盟国放弃了对日本索赔;台湾当局为一党一派私利,于1952年与日本签定和约,放弃对日索赔;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放弃对日本战争赔偿要求。
【关键词】二战日本中国战争赔款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必修一)中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这样表述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8年抗战,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直接损失达10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到这里,就有学生提出疑问:“抗日战争中国做出这么大贡献,付出这么大牺牲,而且取得了完全胜利,为什么没让日本赔款?”诚然,在初中、高中历史教材中,近代列强侵华所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中,基本都有中国赔款条款,却没有关于二战后日本向中国赔款内容。
二战后日本有没有向中国赔款?
1945年12月雅尔塔会议制定了德意日法西斯给予盟国战争赔原则,就德国赔款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日则是在日本投降后由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成立了一个赔款委员会,协商日本赔款问题。
1945年11月,该委员会一致认为,为剥夺日本进行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把日本工业设备的一大半拆迁给各战争受害国作为赔偿,指示各国分头调查,统计战争期间的损失,以便具体确定赔偿方案。
1947年10月,同盟各国向日本提出索赔要求,但因赔偿如何分配意见不一,问题一拖再拖,久而未决。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赔款态度还相当积极,1946年3月美国政府制定“临时赔偿方案”、“先期拆迁计划”,将提取日本工业设备实物的30%作为直接受日本侵略国家的赔偿物资。
1947年4月开始单独行动实施该方案。
其中,中国可得15%。
但是,随着时局变化,美国为在远东建立反苏反共基地,采取扶持日本、抵赖赔偿的方针,赔偿范围一减再减,并终止。
最后,中国仅得微不足道一部分。
国民政府派代表多次交涉,美国一意孤行,不予理会。
1951年7月12日,美国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并在7月20日向同盟各国发出了召开旧金山会议的邀请函,从而把一度被搁置的对日和约问题再次提上日程。
由于美苏对中国政府的认同不一,在邀请国、共哪一方出席旧金山会议的问题上双方发生了争执,美国为了早日实现其扶日反共的目的,竟然置中国作为主要战胜国的权益于不顾,借口盟国对中国政府的认同有分歧而单方决定不邀请中国代表出席旧金山和会,主张中国应在会外与日本单独缔结和约,对于
将由中国哪一方与日本缔约,美国强调“应由日本去决定”。
在1951年9月召开的旧金山会议上美国几乎完全根据自己对日本的国际安排和角色期待订立了《旧金山和约》,放弃了对日赔偿要求。
1951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代表中国人民发表声明,拒绝承认《旧金山和约》。
除了中国、朝鲜、越南未被邀请赴会外,缅甸和印度拒绝出席会议,而出席会议的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会后拒绝签字。
这样,由于中、印、苏等国的抵制,当时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是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
然而,与新中国政府捍卫民族严正态度相反,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为了争得与日本缔约的所谓“正统地位”,由战后坚持对日索赔转而承认《旧金山和约》,追随美国的意愿走上了与日本单独缔约的道路。
1951年9月12日,台湾当局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表示:台湾当局愿意以旧金山和约为蓝本与日本签订双边和约。
1952年4月,台湾国民党当局与日本签订所谓的“日华条约”,双方宣布结束战争状态,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在赔偿问题上作出全面让步,决定放弃全部赔偿。
为求得一个所谓“中国合法政府”代表的形象,处处委曲求全,步步退让,为一党一派之私利出卖民族大义。
1952年5月5日,即和约签字一周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严正声明:“对于美国所宣布生效的非法对单独对日和约,是绝对不能承认的;对于公开侮辱并敌视中国人民的吉田蒋介石和约,是坚决反对的。
”并且指责蒋介石所谓放弃赔偿要求的允诺是“慷他人之慨”,中国政府和人民绝对不予承认。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引起日本朝野极大震动。
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推动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9月29日,中日两国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至此,中日两国间悬而未决长达27年之久的赔偿问题,以中国政府的大义放弃而画上句号。
参考文献:
[1]夏茂粹.国民政府赔偿委员会简介.档案与史学,2003,(1)
[2]严定锋.中国对日外交战略的回顾与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孙瑜.《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