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58
中小型水库现状分析及除险加固措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型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中重要的部分,具有灌溉、供水和防洪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中小型水库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中小型水库中存在着许多因为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危险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对中小型水库进行现状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除险加固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当前中小型水库的运行情况、结构安全性以及管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建议,保障中小型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对中小型水库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研究,可以提前发现危险信号,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周边地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型水库的现状及加固措施,为中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的中小型水库现状分析及除险加固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小型水库在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还能够提供灌溉、防洪和发电等功能。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或者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许多中小型水库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溃坝事故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其次,中小型水库的加固工程对于提高水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水库的抗震、抗滑、抗冲刷能力,降低水库发生溃坝事故的风险,增加水库的使用寿命,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和发展。
因此,对中小型水库进行现状分析并研究除险加固措施,不仅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中小型水库现状分析中小型水库在我国水利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和挑战。
中小型水库的年久失修导致了设施老化和安全隐患增加。
病险⽔库除险加固⼯程初步(技施)设计导则⽬ 录⼀、总则1⼆、综合说明1三、⽔⽂及调洪演算2四、地质3五、除险加固设计6六、施⼯组织设计9七、环境保护设计10⼋、⼯程管理设计10九、⼯程概(预)算11⼗、经济评价15⼗⼀、附件15⼀、总则1.1病险⽔库除险加固⼯程初步设计应在⼤坝安全鉴定和⽔利部⼤坝安全管理中⼼对安全鉴定复核意见的基础上,参照《⽔利⽔电⼯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S021-93)的有关规定进⾏设计。
1.2病险⽔库除险加固⼯程初步设计应针对安全鉴定和⽔利部⼤坝安全管理中⼼复核意见所提出的所有病险问题作出相应的除险加固设计。
对安全鉴定及复核意见中虽未定为C级、但密切关系到⼤坝安全的评价项⽬(如防洪标准、结构安全、渗流安全等),在除险加固设计中也应进⾏分析计算和作出结论。
1.3编制病险⽔库除险加固⼯程设计报告时,应认真进⾏调查、勘察和试验,分析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包括⽔⽂、地质、⼤坝及主要附属建筑物的病险状况、各种基本设计参数等)。
提出的除险加固⽅案应密切结合⼯程实际、安全可靠、先进可⾏、投资节省。
除险加固设计⽅案应有分析、有论证、有多个⽅案⽐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较⽅案和选定⽅案均应有分析计算和设计图纸。
1.4病险⽔库除险加固⼯程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综合说明;⽔⽂及调洪演算;⼯程地质;⼯程任务与规模;除险加固⼯程设计;施⼯组织设计;环境保护设计;⼯程管理设计;⼯程概(预)算;经济评价。
在设计报告书前应附⼯程特性表及⼯程所在位置⽔系图。
在设计报告书后应附⼤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及⽔利部⼤坝安全管理中⼼对安全鉴定成果的核查意见。
此外,应有设计图集、概(预)算书及专门的地质报告。
1.5本导则适⽤于中型病险⽔库的除险加固⼯程初步设计。
技施设计的内容、范围与本导则基本相同,但设计深度应按技施设计要求执⾏,绘制施⼯详图,并编制相应的⼯程预算。
重点⼩(Ⅰ)型⽔库的除险加固设计可参照此导则执⾏。
目录1.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 (1)1.1工程概述 (3)1.1.1工程概况 (3)1.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3)1.2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4)1.3施工组织及工程承诺 (6)1.3.1施工组织 (6)1.3.2工程承诺 (6)1.4 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 (6)1.4.1供水、供电、通讯 (6)1.4.2施工道路 (7)1.4.3 技术准备 (7)1.4.4 现场准备 (7)1.4.5设备及材料准备 (8)1.4.6施工队伍准备 (8)1.5施工总平面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 (8)1.5.1施工总平面布置 (8)1.5.2施工进度计划 (9)1.6本工程施工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2)1.7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 (13)1.7.1施工总体规划 (13)1.7.2 施工测量放样 (14)1.7.3灌浆工程 (14)1.7.4块石拆除 (29)1.7.5 土方开挖及填筑 (29)1.7.6 混凝土工程 (35)1.7.7 C15预制混凝土块护坡 (40)1.7.8 M7.5浆砌石 (41)1.7.9 砌砖工程 (42)1.7.10 启闭设备及闸门的安装 (43)1.7.11 C30混凝土路面施工 (46)1.7.12 草皮护坡 (52)2.材料及劳动力计划 (54)2.1材料用量计划 (54)2.2劳动力计划表 (54)3.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55)4.临时设施布置及临时用地计划 (56)4.1临时设施布置 (56)4.2临时用地表 (56)5.工期保证措施 (57)6.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8)6.1工程施工质量等级的承诺 (58)6.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58)6.3 总体和关键部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2)7.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4)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6)9.冬、雨季及不良环境施工措施 (67)10.合理化建议 (67)5.9施工技术文件及其它投标资料表 (68)1.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1.1工程概述1.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县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单项工程之一,位于某县某镇某村,距县城20km。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概述:水库是一种用于蓄水及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因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长期使用造成的老化等原因,水库结构可能存在破损、裂缝等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需要进行除险加固工程。
本报告旨在对水库进行初步设计,以解决现有问题并提升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工程范围:本工程范围包括水库坝体、堤岸、泄洪道、溢洪道等各个部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坝体修复、坝体加固、堤岸加固、泄洪道扩建等。
三、初步设计方案:1.坝体修复:对于受损的坝体进行修复,修复方式包括填补裂缝、修复开裂混凝土、强化坝体结构等,确保坝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坝体加固:在现有坝体的基础上加固,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墙和挡水墙结构,提高坝体的抗震和抗滑能力,确保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安全性。
3.堤岸加固:对于堤岸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地工布、填料加固等方式,提高堤岸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能,确保堤岸的完整性。
4.泄洪道扩建:对于现有的泄洪道进行扩建,增加泄洪能力,以防止因暴雨等原因导致的水位过高,减轻对水库的压力,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四、初步施工预算:初步估计工程预算为XXX万元,其中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等各项费用。
具体的预算会在后续的详细设计中进一步细化。
五、初步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工程施工进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坝体修复阶段:预计耗时X个月;2.坝体加固阶段:预计耗时X个月;3.堤岸加固阶段:预计耗时X个月;4.泄洪道扩建阶段:预计耗时X个月。
六、初步风险分析: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材料选用不合适、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等。
为降低风险,需要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目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预算,以及对施工风险的分析,本工程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八、结论:本初步设计报告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提供了解决现有问题的初步设计方案,并初步估计了工程预算和进度安排。
北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渗处理设计摘要:北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防渗处理设计经过经济技术比较,考虑处理方案的彻底性及可靠性,采用“墙+幕”的方式,即坝体及接触带采用防渗墙防渗、两岸坝肩及坝基采用帷幕灌浆防渗。
关键词:除险加固防渗处理防渗墙帷幕灌浆一工程概况北庙水库是一项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以农业供水为主,同时兼顾防洪、城市供水、发电等。
水库于1958年动工修建,1962年基本建成,坝高65m。
1992水库进行扩建配套工程设计,水库主坝加高8m。
主坝现状最大坝高73m,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783.63m,总库容7491万m3。
二库区及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的福贡-镇康褶皱带之保山复式大背斜的东翼,断层、裂隙发育,褶曲较少,主要构造带近南北向,次生构造多呈东西向。
区内出露地层为燕山期(βμ)辉长辉绿岩侵入岩脉,奥陶系(o)砂岩、页岩、灰岩,石炭系(c)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砂岩,志留系(s1-2)砂页岩,砂质泥质灰岩,上第三系(n)卵砾石层夹混砂质粘土层及第四系。
库区周边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岩层受构造及褶曲发育影响,岩层产状多变,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主要构造线近sn向,受区域保山大断层影响,次级断裂十分发育,多显张扭性。
库区内较大断裂有:(1)、东河正断层(f3);(2)、杨三庄~北庙断层(f1);(3)、沙坝~阿家坝正断层(f4)。
坝址区断裂发育,纵横交错,在坝址内发育的控制性断裂有三条:f6正断层、f33正断层、f91正断层,均位于坝体下部东河河谷内。
受此构造影响岩体较为破碎,裂隙发育,存在小褶皱,岩层产状变化较大。
岩体较为破碎,裂隙发育,节理裂隙主要发育三组,产状在左右坝肩有变化。
三主坝现状病险问题及成因1.主要病险问题(1)从钻孔并结合前期勘探资料分析,主坝坝基悬挂式防渗帷幕基本失效。
(2)根据钻孔资料,新加高坝体填筑质量较好;老坝体中部基本符合均质坝要求,但前后坝坡坝土质量不均匀,填筑质量较差。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一、引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小型水库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就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水库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小型水库现状和问题分析中小型水库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建设历史较悠久,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中小型水库建设时间较早,超过了设计寿命。
其次,由于水库建设时期技术条件限制和更新设备投资不足,水库本体和附属设施的抗震能力较差。
此外,水库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如地震活动频发、降雨量增加等,进一步增加了水库的安全风险。
三、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为确保中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可行性研究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加固方案:通过对水库本体结构进行加固或采用附加的抗震设备,提高水库的抗震能力。
2. 泄洪设施改造: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对泄洪设施进行改造,提高其泄洪能力,确保在降雨量增加时能够及时排除多余的水量。
3. 易涝区治理:对水库周围易涝区进行治理,包括提高排水能力、改善排水渠道、加强降雨监测等,减少涝灾风险。
4. 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定期对水库进行安全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可行性研究方法与评估指标在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与评估指标:1. 工程技术评估:对加固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工程难度、加固效果等。
2. 经济性评估:考虑加固投资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评估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可以考虑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指标。
3. 社会影响评估:考虑方案实施后对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方案的社会可行性。
4. 可持续性评估:综合考虑方案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评估方案的可持续性。
可以考虑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指标。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要收集关于中小型水库现状、工程技术资料、经济数据等相关数据。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技术要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技术要求】中小型水库作为我国水资源的重要蓄水补给系统,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防洪抗旱、农田灌溉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工程建设标准的更新,一些老旧的水库面临着除险加固的需求。
本文将针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技术要求进行论述,旨在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和提升其综合利用效益。
一、前期勘察与资料搜集在制定除险加固方案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期勘察与资料搜集工作。
包括对水库的地质地貌条件、水库坝体及相关结构物的技术状况、历史灾害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只有充分了解水库的现状和潜在问题,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全面的除险加固方案。
二、加固设计方案的制定1. 结构安全性要求加固设计方案需要确保水库的结构安全性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包括坝体稳定、泄水设施、闸门、厂房及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还需考虑气候变化、地震等极端情况对水库的影响。
2. 抗洪能力要求根据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设计方案需要确保水库的抗洪能力得到加强。
合理配置泄洪设施,采取措施提高排水能力,确保在极端降雨等情况下水库的安全性能。
3. 降低渗漏风险通过加固设计方案,降低水库坝体及周边结构物的渗漏风险。
采用有效的防渗措施,如防渗墙、防渗帷幕灌浆等,以提高水库的密封性能,减少水库的损耗和浪费。
4. 必要的生态保护在制定加固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避免对周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合理规划和配置绿化带、保护区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 操作与维护便利性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操作与维护的便利性。
合理布局与设计厂房设施,确保设备的易用性和可靠性;同时,针对加固过程中的维护保养工作,提供详细可行的方案和操作指南。
三、加固材料与技术的选择加固方案的技术要求涉及加固材料和工程技术的选择。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加固材料,如高分子材料、钢筋混凝土等,以确保加固效果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中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措施摘要:在水库大坝施工中想要从整体上保障施工安全性,要结合工程实际需求,从现阶段施工问题出发,通过全面构建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强化施工设备保养、及时清除水库淤泥、强化施工技术管理等步骤,从整体上降低施工安全几率,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工程安全性、可靠性。
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病险;除险加固;处理方法引言水利水电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小型水库在全国范围内用于灌溉、发电和农田养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遍布全国各地开始兴建小水库,帮助当地生产生活。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达到兴建高潮,建造了许多小水库,因为当时的设计水准、建设技术、建设标准的水平较低,运营及维持管理不足,再加上年代久远,到目前为止,在使用小水库过程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病险危害,使得水库安全存在隐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造技术的持续完善,要加强和整顿小型水库,总结出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经常出现的问题,针对其进行一一排查,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水库的稳固性,让水库能够长时间地运作。
1、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施工安全管理原则水库大坝工程加固之前,对各个区域的具体状况进行勘察,获取实时数据,按照特定区域进行工程量划分,然后进行等级评定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后,了解不同渠道土壤、建筑材料等相关信息后,利用防渗、防冻害的相关经验,妥善制定施工方案。
按照不同地形需要制定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考虑到不同地形地貌组织状况以及地下水温度对工程造成的影响,进行水库大坝加固时,还要同时考虑因水体冲刷而造成的加固区域耐久性问题。
施工前要了解地表水的状态,综合考虑可能产生的经济费用以及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按照经济理论需求,制定更适合现代化绿色建造的理念,不断优化技术的同时降低成本的支出。
水库大坝工程除险加固施工时,施工人员一定要先了解相关规定和管理方案,本身具有较高素质的同时了解特定的加强防渗施工方法和理论,利用最完善的防渗、防土壤盐渍化、渠系统等方法,综合考量方案可执行程度,再经过不断改进和修正后,让最终的施工方案可以更完善地应对突发事件以及满足水库大坝工程的施工要求。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指对已经存在的水库进行安全加固,以防止发生溃坝事故和水库洪水灾害。
初步设计概算是指在编制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初步估算出工程建设的投资预算。
以下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的相关内容。
一、工程背景及需求分析在进行初步设计概算之前,首先需要对工程背景进行分析,确定工程的需求和目标。
例如,水库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需要加固等。
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的需求和加固的重点。
二、加固方案选择根据水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加固方案。
加固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坝体加固:对水库坝体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需要加固的部位。
根据坝体的材料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和材料。
2.坝基加固:对水库坝基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需要加固的部位。
根据坝基的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和材料。
3.引流设施加固:对水库的引水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需要加固的部位。
根据设施的材料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和材料。
4.安全监测设施加固:对水库的安全监测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需要加固的部位。
根据设施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和材料。
三、初步设计概算编制根据加固方案确定的工程范围和需求,进行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
初步设计概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工程量计算:根据加固方案确定的工程范围和需求,进行工程量的计算。
包括土方工程量、混凝土工程量、钢筋工程量等。
2.单价确定:根据材料和人工等资源的价格,确定各项工程的成本单价。
根据单价和工程量计算得出各个工程的总成本。
3.设备费用:根据工程的设备需求,计算设备费用。
设备费用包括设备购买、租赁和维护等费用。
4.暂列金额:根据项目中可能存在的未知费用和风险因素,暂时列出一定的金额作为备用资金。
5.概算编制:将以上各项费用进行综合,编制出初步设计概算表格。
概算表格需要详细列出各项费用,以及总投资金额。
四、人力和时间安排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工程所需的人力资源和时间安排。
1 综合说明1.1 概述1.1.1 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XXX市XXX乡XXX村,工程地处XXX水系XXX支流XXX 河,东经113°55′,北纬26°43′,距XXX镇7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6.5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304.40m(黄海高程,下同);设计洪水位(P=2%)307.87m;校核洪水位(P=0.1%)309.48m,水库总库容1076万m3。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0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4万亩。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隧洞、灌溉及发电引水系统、坝后电站等组成。
大坝原设计为均质土坝,1985年加固时增设粘土心墙。
坝顶高程310.0m,最大坝高37.0m,坝顶长132.0m,坝顶宽 6.0m;粘土心墙厚1.59m,墙顶高程308.7m,底高程297.0m。
上游坝坡坡比1:2.256~1:4.0,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在高程287.0m和299.0m各设1m宽的马道;下游坝坡坡比1:1.716~1:2.917,高程309.12~292.5m之间为块石护坡,高程280.55~292.5m之间为草皮护坡,在高程299.2m和292.5m 处各设1m宽的马道。
坝趾设排水棱体,棱体顶高程279.9m,顶宽2.0m。
溢洪隧洞位于大坝左侧山体中,为城门形无压隧洞。
全断面均采用钢筋砼衬砌,溢洪隧洞进口为一宽顶堰,堰顶高程304.4m,堰宽13.11m,设三孔闸但无闸门,闸顶高程306.4m,厚0.53m。
溢洪隧洞洞线顺直,全长150m,洞宽7.50m,高7.65m,进口底板高程303.685m,纵坡i=1/100,采用自由式跌坎消能。
发电及灌溉输水系统为一输水涵洞(简称作输水涵洞,下同),位于左坝肩,前段为钢筋砼圆管,全长91.0m,管径2.4m,壁厚0.4m;后段为圆形隧洞,隧洞长120m,洞径2.4m,采用0.3m厚C15砼衬砌。
涵管进口无闸控制,底高程279.0m,出口底高程277.95m,纵坡i=1/200。
距隧洞出口45m处设有一发电进水岔洞,洞径1.0m,长60m;距隧洞出口13m处设有一竖井,由平面钢闸门控制。
坝后电站装机容量2×250kw,年发电量93万kw〃h。
1.1.2 工程设计、建设过程简介XX水库于1967年秋由原XXX专署水利处、XXX市XXX镇农水局联合进行了勘测设计,并于同年12年动工兴建。
本工程建设初期正值我国“十年动乱”时期,由于受政治原因影响,工程于1970年夏在放水涵管竖井建好,大坝填至清基部位(267m至273m高程)后停工,直到1973年秋才得以重新动工续建。
续建阶段主要完成了坝体填筑及溢洪隧洞的开挖衬砌,其中1977年以前完成大坝填筑(至298m止),由民工分公社、分大队、分期分批进行,1977年开始组织专业队伍用爬坡机填土至310m高程;溢洪隧洞于1978年冬开工,1980年底基本建成,工程经过十多年建设,于1980年开始蓄水运行。
据资料记载:大坝动工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做细致的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对大坝右岸也未作清基处理。
同时因大坝填筑年代较早,填筑过程中还因故停工三年,受当时施工条件及环境因素制约,加之坝址附近缺乏粘土料,导致大坝填筑土料成份较杂,土质均一性极差,坝体渗漏严重。
为此1985年至1986年曾对大坝进行加固处理,在坝顶上游侧冲抓造孔回填粘土心墙,心墙底高程为297m,宽1.59m。
溢洪隧洞于1978年冬开始施工,1980年底基本完工并于1986年6月8日投入使用。
灌溉及发电引水涵洞原设计布臵在坝右侧,后因掘进过程中遇滑坡体及石英岩层,无法施工,1968年5月改设在坝的左边,于1969年元月竣工。
1.1.3 工程安全鉴定结论及加固建议XX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初期正值我国“十年动乱”时期,受当时施工条件及环境因素制约,施工质量差、标准低。
自1980年投入运行以来,存在坝坡塌陷、大坝渗漏、溢洪隧洞冲刷严重、灌溉涵洞启闭及大坝监测设施失效、工程管理设施简陋等问题,严重影响水库的正常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为全面评价大坝的安全状况,2004年受XXX市水务局委托,我院对XX水库进行安全评价并提交了《江西省XXX市XX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2004年6月20日,XXX市水务局主持召开了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会,经现场察看和对大坝安全评价报告评议,专家组提出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书》,主要结论如下:(1)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现状大坝坝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要求,仅能满足300年一遇洪水频率。
大坝粘土心墙顶高程低于校核洪水位,不满足规范要求。
现状溢洪隧洞的泄流能力满足设计泄量要求,洪水下泄对大坝及下游没有影响。
(2)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界定,工程场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可不进行抗震安全复核。
(3)大坝坝顶兼作交通公路,坑洼不平;大坝上游坝面现已沉陷成弧线形,沉陷陷深度约30cm;长约60cm;干砌块石护坡松动、翻起、脱落、风化、破损严重。
坝体白蚁危害严重,发现多处蚁巢。
(4)大坝清基不彻底,在坝轴下游侧的坝基仍残留约2m厚的砂卵石层,渗透系数为2.7×10-2cm/s,具强透水性;坝基岩体存在中等透水带,两坝肩在正常蓄水位以下存在一定厚度的中等透水带;坝基及两坝肩均存在渗漏及绕坝渗漏隐患。
(5)大坝填土渗透系数大于10×10-4cm/s。
粘土心墙回填渗透系数大于1×10-5cm/s,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心墙厚度系数大于1/4坝前水头,与坝体结合未设反滤层,不满足规范要求。
排水棱体块石风化,块径偏小,设臵不规范,砂中夹泥,现已被公路弃土覆盖,基本不具反滤排水作用,在设计水位、校核水位下的浸润线均在下游坝坡出逸;坝体填土、心墙的最大水平渗透坡降值均大于地质钻孔颗粒分块试验推算的允许渗透坡降。
(6)大坝上游坝坡在各种水位稳定渗流工况下,整体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在降落工况下,自正常蓄水位、设计和校核洪水位分别降至死水位的上游坝坡的整体抗滑稳定均不满足规范要求;下游坝坡在正常蓄水位的整体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和校核洪水位下的下游坝坡整体抗滑稳定无法不满足规范要求。
(7)溢洪隧洞堰体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底板抗浮满足规范要求;侧墙高度满足要求;洞身砼衬砌强度安全满足规范要求;溢洪隧洞出口接消跌坎,跌坎及下游水渠未衬砌,淘蚀崩塌严重。
影响正常泄洪。
进口上部及两侧岩体风化,局部稳定性差;上部修建公路的弃渣堆体可能堵塞进口,影响泄洪安全;现状进口前舌、导墙、底板冲刷严重,影响溢洪隧洞安全运用。
(8)输水涵洞过流能力满足要求;涵管段配筋满足强度要求,抗裂满足要求;隧洞段配筋满足强度要求,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涵洞砼管壁冲刷严重,洞、涵接缝处弃填物被冲失,若止水被破坏。
将威胁大坝运行安全;岩石风化和修建公路弃渣的堆积体可能堵塞进口,影响涵洞安全运用。
工作闸门锈蚀严重,螺杆弯曲、机座开裂。
启闭不灵,漏水严重,无检修闸门。
(9)水库水、雨观测设施简陋;测压管失效报废,无其它大坝安全监测设施;进库及上坝公路标准低、路况差;水库管理、通讯设施简陋。
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第六条大坝安全分类标准,XX水库属三类坝。
建议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如下:1.对大坝、溢洪隧洞、输水涵洞进行加固处理。
2.更新金属结构设备。
3.完善水、雨情观测设施,增设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完善水库防汛、通讯、交通及工程管理设施。
4.清除溢洪隧洞进口处碎石,消除附近进口两岸边坡不稳定因素。
5.在未进行加固处理前,对工程加强观察、检查,科学调度,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为确保水库安全,受XXX市水务局委托,我院承担了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工作。
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根据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及本阶段勘测资料,经进一步复核和调查分析,现编制完成本报告。
1.2 水文气象1.2.1 流域概况XX水库位于XXX市XXX乡XXX村,XXX水系XXX支流XXX河,东经113°55′,北纬26°43′距XXX镇7.0km。
XXX水发源于分水坳,流域全长28.6km,集雨面积55km2,灵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6.5km2,主河长14.8km,XXX水流域地势为西南高,向北东倾斜,河窄坡陡,水流湍急,库区内水土流失轻微。
1.2.2 气象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280天。
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最高气温平均为38.3℃,最低气温平均4.7℃。
1~3月份占全年降雨19.2%,主要降雨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50.6%,7~9月分占全年降雨量21.3%,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
1.2.3 水文资料情况XX水库距XXX镇7km,XXX镇具有1957年至2002年共46年实测雨量资料。
本次采用XXX镇降雨资料和查《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来分析计算。
1.2.4 设计洪水采用成果本次设计洪水计算采用江西省水文总站1986编制的《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中的暴雨参数和计算方法。
根据《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使用说明,流域集雨面积小于30km2的,一般采用推理公式法,但XX水库为中型水库,本次采用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分别推求设计洪水过程,各种方法推求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8。
经综合分析采用对洪水较为不利的推理公式法计算的洪水成果。
1.2.5 分期洪水由于坝址无实测水文资料,邻近流域XXXXXX站(F=113km2)具有1966~1977年实测水文资料,XXX水XXX水文站(F=24km2)具有1978~1990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期洪水按两站1966-1990年共25年资料系列按面积比三分之二次方换算,计算期分别为9~3月、9~2月、10~3月、10~2月、11~3月、11~2月,分期洪水成果见表2—10。
分期洪水过程线按设计洪水过程同倍比缩小。
1.2.6 XX水库站网规划水库流域站网具体布设:1、中心站,位于水库管理局。
2、中继站1个,位于石仙岭。
3、水位雨量站1个,位于大坝处。
4、单雨量站3个,位于泥湖、坪坑、下社。
1.3 工程地质1.3.1 坝址区地质情况XX水库坝址区河谷呈喇叭状,两岸基岩多裸露,左岸稍陡,右岸稍缓。
岩体强风化带厚2~5m,坝址区内未发现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坝址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中统(O2)及第四系地层,走向近NS向,倾向上游,倾角较陡,一般35○~45○,岩体节理裂隙中等发育,局部可见小范围褶皱发育,岩体表面强风化,较破碎。
坝址区未见大的断裂构造,裂隙以陡倾角发育为主。
近坝库岸均较陡,基岩裸露,岩性为奥陶系中统变质砂岩,表面强风化带厚约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