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英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7.59 MB
- 文档页数:10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历史区(一)伊斯坦布尔历史区旧伊斯坦布尔的地图,右边是较小的佩拉堡垒,位于金角湾河口的另一侧。
该地图出自1617年出版的《Civitates orbis terrarum》一书。
中文名称:伊斯坦布尔历史区英文名称:Historic Areas of Istanbul国家:土耳其所属洲:亚洲批准时间:1985批准标准: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 (III), (I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伊斯坦布尔坐落在控制着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边的海角上,伊斯坦布尔所处的位置控制着通向亚洲的要道。
城市被金角三角湾分割,因此在防御上起了主要作用。
在巴尔干与安那托利亚之间,黑海与地中海之间,它是重要的海上与陆地交通中心。
伊斯坦布尔建立于公元前667年,历史上作为贸易、政治与宗教中心,现为伊斯坦布尔省的首府城市。
历史:在古代希腊时期,拜占庭享有海上霸权。
君士坦丁堡(即后来的伊斯坦布尔)正是公元324君士坦丁一世宣布的罗马帝国的新核心的。
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
大帝对这座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随着罗马帝国在395年的分裂,作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在查士丁尼一世国王统治时,其建筑成就达到其所能实现的颠峰。
君士坦丁堡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保护其贸易路线并扩大其领土。
在马其顿王朝(867-1081)统治下,它的强盛达到顶峰。
城市,已经扩展到相当大的面积,到处是建筑精品。
当时,它被认为是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城市成就。
在一系列的侵略与失败后,君士坦丁堡在1261年被夺回。
随着在1453年被土耳其接管,它成为繁荣的奥斯曼帝国(1451—1566)的光荣首都。
城市规划:伊斯坦布尔市的心脏部分三面环水,一面是城墙(建于413年,以后不断修建)。
据说它建在七座山上,像罗马一样。
市中心是通向帝国的陆路交通的发散点;一条东西向的要道向城门扩展。
走马观城——伊斯坦布尔一、城市概貌伊斯坦布尔(Istanbul),旧称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也是土耳其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它位于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Strait of Bosporus)南口西岸,扼黑海(The Black Sea)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由位于欧洲的旧城区(Old city)和贝伊奥卢商业区(Beyoglu business district),以及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Uskudar District)构成,面积5,343平方千米(时区:UTC/GMT+2,地理坐标:41°2'N,28°58'E)。
作为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首都的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交汇点,风光秀丽、古迹繁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
二、人口构成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人口增长速度快,1950—2000年,伊斯坦布尔人口增长了10倍;在20世纪下半叶,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长;截至到2000年达到1004万;2015年1月人口达到1437万人,占土耳其总人口(7769万人)的18.5%。
人口大部分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只有28%的人口为本地居民。
主要由土耳其人、希腊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库尔德人组成;少数民族有阿拉伯人、俄罗斯人、波黑人、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罗马尼亚人和保加利亚人等。
男女比例均衡,男性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50.21%。
三、宗教信仰早在突厥人(Turkic peoples)踏上这片土地之前,多种民族和政权在伊斯坦布尔交替发展和传承,萨满教、犹太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多重宗教在这里繁衍。
朝代更迭往往伴随着文明的毁灭,但在伊斯坦布尔却是一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