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病的小儿推拿手法
- 格式:pptx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30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经常有妈妈十万火急地留言给我,问我宝宝生病了怎么办,要用什么推拿手法。
很多时候,我会让她们在我的公众号里找对应的文章和手法指导。
但随着接触的妈妈越来越多,宝宝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有的宝宝不仅是感冒,还有发烧、积食或腹泻,有的宝宝咳嗽又伴有鼻炎……类似这样的情况,有些妈妈就乱了,不知道怎么办,有时候要用到好几套手法,分别找文章不方便大家查询。
思来想去,我整理了一些宝宝常见问题的组合手法。
今天分享的这些手法都是宝宝常见问题最基本的处理手法。
如果你是一个小儿推拿的新手,利用这些基本手法能迅速帮宝宝缓解症状。
如果你对小儿推拿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把这些基本手法搭配起来使用,更是能有效帮助宝宝抵御疾病哦!退烧手法大多数宝宝生病的最初症状都是发热,所以发热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手法:温度在38.5度以下,让宝宝多喝水,不用处理。
38.5度-39度,清天河水300-500次。
39-40度,每50次清天河水搭配5-10次打马过天河。
40度以上,退六腑300次。
如果宝宝高烧不退,还需要配合吮痧。
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妈妈一定要记住的立刻见效宝宝绿色退烧方法【宝宝发烧专题】第一篇》了解发汗手法有时候宝宝头、身体很烫,但却手脚冰凉,宝宝一个劲的说冷,这是宝宝处于寒战期的表现,这个时候要用发汗手法帮助宝宝体温上升,把汗发出来。
出汗能带走高温,出汗后,宝宝的体温就能迅速下降。
具体手法是:推三关300次,按揉外劳宫1分钟,掐心经1分钟,掐揉二扇门1分钟如果用了这套手法,宝宝手脚不凉了,温度升高但不出汗,这个时候就用前面的退烧手法再处理。
外感手法当宝宝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头疼等感冒症状时,可以用这套具有疏风解表、止头疼功能的外感手法,这套手法无论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或是流感、病毒性感冒,都能使用并迅速见效。
具体手法为:开天门300次,推坎宫300次,揉太阳1分钟,揉耳后高骨1分钟,拿风池2-3分钟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宝宝感冒不打针不吃药,五步搞定感冒各种症状(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咳手法宝宝如果突然咳嗽起来,需要用止咳手法,这套手法在咳嗽刚刚开始时使用效果尤其好,寒咳、热咳、积食性咳嗽都可以用这套手法:分推肩胛骨5-10分钟,按揉肺腧1-2分钟,按揉天突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具体分辨热咳、寒咳以及对症食疗建议,找我之前的文章《盐蒸橙子、大蒜水、花椒炖梨……这些耳熟能详的止咳食疗方你真的知道怎么给宝宝用才是对的吗?》了解化痰手法如果宝宝咳了一两天后,开始有痰出现,或是能明显听到宝宝嗓子里有呼哧呼哧的痰音,这时就要用健脾化痰的手法帮助宝宝把痰往外排,具体手法是:运内八卦300次、按揉掌小横纹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分推膻中300次,按揉中脘1分钟,分推腹阴阳300次,按揉丰隆2-3分钟要帮助宝宝止咳,需要分辨宝宝究竟是热咳还是寒咳,我们可以根据痰的颜色做一些对症处理,具体分辨方法找我之前的文章《秋天咳嗽季到来,让宝宝不打针不吃药的绿色止咳方法,赶紧用起来吧!(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喘手法宝宝气管本来就没发育好,有些宝宝又不会吐痰,咳嗽痰多的时候宝宝就特别容易出现咳喘。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常见病推拿⼿法⼤全,建议收藏!导语⼩⼉推拿是中医的⼀种传统疗法,属于⾮药物疗法,由于操作简单,依从性好,在⼉科临床应⽤⼴泛。
宝宝是家长的“⼼头⾁”,每到孩⼦有病的时候,家长都恨不得⾃⼰“替⼦患病”。
然⽽,不论家长怎样着急,病还是要治的。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孩⼦的治病过程并不是“⼀帆风顺”,⽐如⼉科门诊前蜿蜒曲折的队伍、孩⼦半夜发病去医院时打不到车、孩⼦哭闹⽆法吃药等等。
这些潜在因素,⼀不⼩⼼就会耽误了宝宝的病情。
如果有⼀种治疗办法,可以在上述突发状况发⽣时治疗或延缓疾病的发展,那将解决各位宝爸宝妈的头等烦恼。
这时就轮到⼩⼉推拿上场了!⼩⼉推拿是通过⼀些特定的⼿法作⽤于患⼉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阴阳和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的。
今天我们分享些⼩⼉推拿常见⽳位,可解决宝宝的常见问题——迎⾹⽳[位置]⿐翼旁五分,⿐唇沟中。
[操作]⽤⾷、中⼆指揉。
[功⽤]⿐塞不闻⾹臭时,按之可以通利⿐窍,使⾹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
[主治]⿐塞流涕。
肾顶[位置] ⼩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
[功⽤] 收敛肾⽓,固表⽌汗。
[主治] ⾃汗或盗汗(⽩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四横纹[位置]⼿掌⾯,⾷、中、⽆名、⼩指第⼀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四指拼拢,从⾷指横纹推向⼩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退热除烦,散结⾏⽓,和⽓⾎。
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五指节[位置]⼿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拇、⾷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板门[位置]⼿掌⾯⼤鱼际平⾯。
[操作]⽤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吐。
小儿推拿技师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在小儿推拿中,以下哪种按摩手法是常用的?
a) 摩擦法
b) 按揉法
c) 敲击法
d) 揉捏法
正确答案:b) 按揉法
2. 小儿推拿可用于治疗以下哪种疾病?
a) 哮喘
b) 高血压
c) 糖尿病
d) 癫痫
正确答案:a) 哮喘
3. 小儿推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柔和轻缓
b) 剧烈有力
c) 快速施力
d) 细腻纤柔
正确答案:a) 柔和轻缓
第二部分:问答题
1. 简述小儿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答:小儿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小儿推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列举几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
答: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包括按揉法、捏法、摩擦法、敲击法等。
每种手法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小儿推拿治疗哮喘的原理。
答:小儿推拿治疗哮喘的原理是通过按摩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免疫功能,从而达到舒肺宣通、调节呼吸功能的目的。
第三部分:实操题
1. 请模拟演示一种小儿推拿手法并附上说明。
答:(在此附上演示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并进行详细的文字说明)
注意事项: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相关教材和实际考试内容进行准备。
小儿推拿咳嗽手法教程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咳嗽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手法教程,希望能帮助您缓解小孩的咳嗽症状。
1. 温热推拿法:用双手轻轻搓热,然后分别放在小儿的背部上部和下部的肺俞穴上,向下推拿至腰部。
每个穴位按压约3~5
分钟,可重复数次。
此法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咳嗽。
2. 捻揉推拿法:用双手捏住小儿的肩部,轻轻旋转肩膀进行捻揉。
然后,用掌心在小儿的胸部两侧交替推拿,以刺激胸部的穴位。
每个穴位按压5~10秒钟,重复数次。
此法可缓解胸部
痰湿堵塞引起的咳嗽。
3. 轻拍推拿法:用双手轻轻拍打小儿的背部,从上往下分别在左右两侧拍打。
每个部位拍打约1~2分钟,可重复数次。
此法有助于刺激小儿的肺部,促进咳嗽痰液的排出。
4. 指压推拿法:用拇指轻轻按压小儿的手掌中心,即“劳宫穴”,每次按压约5~10秒钟,可重复数次。
此法有助于缓解肺热引
起的咳嗽。
5. 足底反射区推拿法:用拇指轻轻按压小儿的足底后跟部位,即肺反射区,每个区域按压约5~10秒钟,可重复数次。
此法
有助于促进呼吸系统的血液循环,缓解咳嗽。
请注意,如果小儿持续咳嗽或有其他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以上手法应由专业人士指导或协助进行。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
小儿推拿调理27种常见疾病小儿推拿疗法早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比起那些药物治疗,家长们越来越信任小儿推拿这种纯绿色疗法,下面为家长们汇总了27种小儿推拿治小儿常见疾病的方法,包括解决感冒咳嗽、发热、哮喘、吐奶、腹泻等症状的简单推拿方式,很有效!小儿推拿原则和注意事项01不静心时不推。
这包括操作者的专心和孩子的安静。
闹则气乱,推拿效果差。
操作者要心平气和、专注操作,不能三心二意,神不达,意不表;孩子要安静地享受操作的过程,不能在孩子大哭不止时,强行推拿。
家长推拿时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分散精力。
02环境嘈杂时不推。
嘈杂时,影响操作者和孩子的心情。
03饭前饭后半小时不推。
(或者说过饱过饥时不推)04推拿部位有骨折或皮肤溃烂,不能推。
05子时与午时不能推。
肝心当令,魂与神宜安宁,不可打扰。
06推拿时要轻而实、快而稳,推拿速度在150~200下/分钟,初学者以100~150下/分钟,推拿时间单穴位以一岁一分钟为原则,推拿时术者手指要紧贴皮肤、轻轻的、均匀的推拿。
操作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天河水例外(天河水只有一个向心为清的方向,没有离心方向的操作)。
3、三字经小儿推拿特点:(1)三字经小儿推拿强调取穴少,一般每次取穴3~5个,不宜太多。
取穴多,气易乱。
(2)取穴位置以手臂的前臂为主,少取躯干部穴位。
躯干部穴位离内脏近,属于脏腑点穴范畴,对于不是专业医生或从业人员,易伤内脏,不建议多按。
(3)推拿介质以医用滑石粉以宜,在药店可以买到,在家可以用爽身粉代替。
滑石粉适宜久推,其他介质不能久推,并且可能伤到皮肤。
萱宁堂小儿推拿今日分享: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是咳嗽起来没完吗?药也吃了,针也打了,液也输了,推拿也推了,可是就是好不彻底??尤其是那些所有的方法都试了,医院也住了,药也吃了,把小儿推拿当做最后救命稻草的朋友,我只能告诉你,小儿推拿的效果很好,但是在你身上有没有效果,还要全凭你的配合。
【咳嗽】饮食八忌:一忌寒凉食物(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引言】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儿童身体的特定穴位和运用特定手法,调理儿童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和穴位,以供参考。
【章节一:常用手法】
1-穴位按压:以拇指、食指等手指按压特定穴位,轻柔而有力地推拿,以刺激儿童的气血流通。
2-拨罐:在特定部位放置火罐,利用火罐的吸附作用,吸引部分皮肤和筋膜组织向上凸起,以达到调节气血的目的。
3-推拿按摩:利用手掌、指腹等部位对儿童的肌肉和穴位进行按摩推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
4-摇晃手法:轻轻摇晃儿童的四肢、躯干等部位,帮助儿童放松身体,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
【章节二:常用穴位】
1-风池穴:位于儿童颈椎上的凹陷处,按压此穴位可缓解儿童痰饮、哮喘等呼吸道问题。
2-迎香穴:位于儿童鼻翼旁边,按压此穴位可缓解儿童鼻塞、流鼻涕等问题。
3-大椎穴:位于儿童颈椎第一椎骨之间,按压此穴位可缓解儿童头晕、头痛等问题。
4-卧蚕穴:位于儿童手掌心的中央凹陷处,按压此穴位可缓解儿童腹痛、胃脘疼痛等问题。
【附件】
1-图片附件:本文档附带图片,展示了每个穴位的具体位置。
2-视频附件:本文档附带小儿推拿的视频,展示了常用手法的实际操作。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中医疗法:传统中医药学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2-穴位:人体上特定的点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3-推拿:一种通过按摩、按压、摇晃等手法,调理人体气血的疗法。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小儿推拿主要用于至5岁小儿。
目录1、发热;2、咳嗽;3、泄泻;4、便秘;5、疳积;6、遗尿;7、夜啼一、发热1、开天门:成人用两手拇指,交替从小儿眉心处的印堂穴向上直推至发际稍上方,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推坎宫:成人两手拇指,从小儿眉头分推至眉尾(← →),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揉太阳:成人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小儿眉后凹陷太阳穴处,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4、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功效为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5、清天河水:成人食中指并拢,从小儿腕中点上推至肘横纹中点,300次。
功效为清热,泻火,除烦。
注:发热添风寒者,加以下操作1、推三关:以腕部桡侧为起点,沿前臂外侧向上推至肘关节桡侧,300次。
功效为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2、掐揉二扇门:成人用双手拇指甲掐小儿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5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揉50次。
功效为发汗透表、退热停喘。
3、拿风池:成人拇指、食指同时按揉小儿两侧风池穴,10至15次。
功效为发散解表、怯风散寒、明目、止头痛。
4、推六腑:亦称退六腑,发热到癫热时用。
以腕部尺侧为起点,沿前臂内侧向上推至肘关节尺侧,300次。
功效为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症。
二、咳嗽1、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2、按天突:成人中指指尖按小儿胸骨上窝的天突穴,10次。
功效为理气化痰,降逆停喘,止呕。
3、推揉膻中:两乳尖连线中点,为膻中穴。
成人先用中指指端在膻中穴揉150次,再用拇指罗纹面从胸骨切迹推至剑突15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4、揉乳旁乳根:成人用食指中指同时揉乳旁外开2分的乳旁穴和乳下2分的乳根穴,2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5、擦膻中:成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沿胸骨上下摩擦,擦热为度。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原则及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儿童常见的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整神经功能等。
推拿手法是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方法,共有21种常用手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1.调整脏腑功能: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按摩身体,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2.改善气血循环:通过推拿手法的实施,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3.调整神经功能:小儿推拿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平衡。
4.缓解症状: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缓解疼痛、痉挛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小儿推拿常用的21种手法合集:1.常规推拿:按摩整个身体,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动推:用手臂的力量进行推拿,对于大面积施力较好,适用于病情较重的儿童。
3.引导推拿:通过手势、声音等方法,引导患儿主动配合推拿,增强治疗效果。
4.柔推:用柔软的手法进行推拿,适用于婴幼儿或体质较弱的儿童。
5.交替推拿:用一手推拿,一手按压,交替进行,增加治疗的刺激力度。
6.单手推拿:用一只手进行推拿,适用于小面积施力的治疗。
7.节拿:用手指按摩关节,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
8.揉推拿:用手指进行轻轻揉搓的推拿手法,促进气血循环。
9.点拿:用手指按摩穴位,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相应症状。
10.穴位推拿:针对特定病症,按摩相应穴位,缓解病情。
11.海口推拿:通过按摩肚脐周围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12.背穴推拿:按摩背部的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脊柱功能。
13.推背:用手掌按摩背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背部疼痛。
14.推肚:用手掌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功能,缓解腹痛等症状。
15.推扣:用手掌按摩胸部,促进肺部气血循环,缓解呼吸困难。
16.推耳:按摩耳朵周围的穴位,调整耳朵功能,改善听力等问题。
17.推头:用手掌按摩头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发烧、咳嗽、腹泻的穴位按摩,非常实用!【藏益康感冒贴】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小儿推拿的4种常见手法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属于中医的一种,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小小的推拿,却能治百病。
如果您想知道小儿推拿的4种常见手法,就必须看看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章。
1保健四大手法1、手法要点:(1)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
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
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
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
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2、作用功效: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
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
常用作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3、专家提醒: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
急性感染病期可暂停,病愈后再进行。
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作为介质。
2固表止汗四大手法1、手法要点:(1)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2)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
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3)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
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4)肾顶,即小指顶端。
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
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2、作用功效: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 民间常有小儿推拿治百病的说法,小儿推拿方法安全且效果明显,副作用较小,如何正确地进行小儿推拿?今天来给大家介绍这4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图解。
一、推法含义:推法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三种,是在“线”或“面”上的操作手法。
直推法操作方法:直推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或者指侧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举例:比如治疗风寒感冒时,可开天门100~150次。
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地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际线。
旋推法操作方法:旋推法是用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的旋转推动举例:比如治疗治疗咳嗽时,可旋推脾经、肺经、肾经各200~300次。
分推法操作方法:分推法是用两只手拇指的指面或者指侧面,从穴位中间向两边推动。
举例:比如治疗风寒感冒时推坎宫100~150次,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推。
二、按揉法含义:揉法和按法都是针对穴位“点”上的操作手法,揉法常和按法搭配使用,称为按揉法,这样效果更佳。
操作方法: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分别用手指指腹、手掌、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揉动。
揉法是在穴位点上揉动,力道比推法要稍微重一点,揉动的时候,手指与接触的穴位不分离。
揉的时候速度要快,保持频率在每分钟160次左右;按法是用拇指或手掌的掌根按在穴位上,再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的方法,往往取穴时要下压到穴位最深处,然后发力。
举例:比如治疗感冒时,用两只手的大拇指或者中指指端揉按两侧耳后高骨100~150次。
三、捏法含义:捏法分为二指捏和三指捏两种,捏法中最常见的是捏脊法,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健体等作用。
操作方法:二指捏是用食指指侧横抵在皮肤上,大拇指放在旁边的皮肤上。
两个手指共同拿捏皮肤,边捏遍前进。
三指捏的捏法和二指捏一样,只是多一个中指同时发力。
举例:比如积食时,可以捏脊5~10遍,捏脊法对消化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四、擦法含义:擦发是个力气活,擦脊背“工字型”是非常推荐的预防感冒的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