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5喘证-中医辨证治疗

045喘证-中医辨证治疗


喘证

【疾病科属】

内科

【辨证论治】

喘证是指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常可见于西医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矽肺等疾病。

1、临床以气息迫促,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

2、喘证应与哮病鉴别,后者以反复发作,且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

喘证系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肺、肾,亦与肝、脾有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若肺肾俱虚,还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甚则出现亡阳、亡阴的危局。

辨证首应审其虚实。一般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见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虚喘其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

实喘

Ⅰ、风寒袭肺

【证见】

喘促胸闷,咳痰稀白,常兼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

宣肺散寒。

【方药】

1、主方:麻黄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麻黄9克,桂枝10克,北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苏子15克,白前、紫苑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通宣理肺丸,每次2丸,每日2次。

(2)杏苏止咳糖浆,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风寒喘咳方(贾河先等《百病良方》)

处方:淫羊藿30克,荆芥、紫苑、陈皮、法半夏、生姜、甘草各10克,前胡、桔梗各12克。水煎服。

Ⅱ、痰热郁肺

【证见】

喘促鼻煽,咳痰黄稠难出,身热,喜冷饮,尿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泄痰热。

【方药】

1、主方:桑白皮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桑白皮18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栀子12克,浙贝母15克,北杏仁12克,鱼腥草30克,括蒌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身热甚者,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

 

 2、中成药

复方蛇胆川贝末,每次1瓶,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虎腥银蒌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虎杖、鱼腥草各30克,金银花20克,括蒌仁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Ⅲ、痰浊阻肺

【证见】

喘咳痰多,色白,胸中窒闷,恶心,纳呆。舌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

化痰降气。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

《韩氏医通》)加味

处方:法半夏15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白芥子10克,苏子15克,莱菔子12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咳喘顺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珠贝定喘丸,每次6丸,每日3次。

(3)牡荆油滴丸,每次1~2粒,每日3次。

(4)慢支紫红丸,每次3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半夏止咳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法半夏、陈皮、苏子、黄芩各10克,茯苓、桑白皮各15克,杏仁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Ⅳ、表寒里热

【证见】

咳逆上气,咳而不爽,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

1、主方: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麻黄10克,石膏30克,北杏仁12克,桑白皮15克,黄芩12克,括萎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止咳定喘丸,每次10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参照痰热郁肺型“虎腥银蒌汤”,加麻黄12克。

虚喘

Ⅰ、肺虚型

【证见】

喘促少气,咳声低弱,自汗畏风,舌质淡,脉软弱。

【治法】

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北沙参15克,玉竹18克,黄芪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息喘丸,每次2.2克(18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蛤蚧丸(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蛤蚧2只,高丽参24克,川贝母30克,金银花48克,黄芪30克,阿胶30克,桑白皮12克,法半夏、五味子、苏子各24克,茯苓、沙参、麦冬、白果各30克,米壳48克。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Ⅱ、肾虚型

【证见】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

,舌质淡,脉况细。

【治法】

补肾纳气。

【方药】

1、主方:金匮肾气丸(张肿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蛤蚧定喘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固肾定喘丸,每次1.5~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参蛤三七散(《岳美中医话集》)

处方:人参30克,蛤蚧4对,三七30克,紫河车3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次。感冒停服。

1、针灸疗法

(1)体针

实喘:取膻中、列缺、肺俞、天泽。风寒者加风门,痰热者加丰隆,喘甚加定喘、天突。手法用泻法。

虚喘:取肓俞、肺俞、气海、肾俞、足三里、大渊、太溪。手法用补法,可酌用灸。

(2)拔罐

在肺俞穴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可与风门、厥阴俞、膻中穴交替使用。适用于虚喘。

(3)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击鱼际及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部15分针,两侧胸锁乳突肌15分钟。

2、饮食疗法

(1)乌鸡煮陈醋:乌鸡1只,老陈醋1500~2000克,将乌鸡宰杀去毛,洗净切块与陈醋同煮熟,分3~5次热吃。适用于虚喘。

(2)冬虫草炖胎盘:冬虫草10克,鲜胎盘1个,放炖盅内,加少许水,隔水炖熟服。适用于虚喘。

(3)姜汁北杏猪肺汤:北杏10克,姜汁1~2汤匙,猪肺200克,将猪肺洗净切块与北杏同煲汤。汤将好时加入姜汁,并加盐调味,饮汤食猪肺。适用于痰浊阻肺型之喘证。

(4)天葵煲猪肺:青天葵15~20克,猪肺200克,共煲汤,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痰热郁肺和表寒里热型。

(5)萝卜葱白汤:萝卜1个,葱白8根,生姜15克,用3碗水将萝卜煮

熟再加入葱白、姜,再煮10分钟,趁热服食。适用于风寒袭肺型。

3、预防与调护

参照“哮病”的预防调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