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性别比及双胎率和畸形率调查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3.86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仔细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进展带来的压力。
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特殊是诞生人口性别比不正常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据统计,20xx年xx县综合性别比为100:115.57,高于正常值8.97个比点,二孩、多孩性别比更是偏高于正常范围。
这表明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状况仍旧简单,形势依旧严峻,任务还很艰难。
这也是影响我县人口平安、有效化解社会隐患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实行乐观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诞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缘由一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落后。
中国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愚昧、落后的封建意识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育观念,农夫“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不生男孩就断了后,只有男孩才能连续香火,光耀门庭。
加上目前农村的生育政策是一胎为女孩的可以有方案地批生二孩,于是对现行政策实行了一种制度化规避行为,在生育二胎及二胎以上胎次时基本倾向于生男孩。
二是落后生产力的制约。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要。
由于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重体力劳动主要靠男性担当,女性由于生理、体力方面的差异,只能作为帮助性的劳动力。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养老送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儿子孙子。
很多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香火便是大逆不道,对祖宗之“大不敬”,因而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倾向于“养儿防老”。
三是打击“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不够。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b超的普及应用,某些从医人员受不法利益的驱使,在孕检的名义下为孕妇作性别鉴定大开便利之门,轻者给亲朋好友大开绿灯,拿胎儿性别的“答案”送人情;重者在金钱攻势下,丢掉原则,忘却职业道德,接受贿赂,违反规定泄露“b超”透视结果,牟取暴利,尤其是二胎及二胎以上的性别鉴定及性别选择性中止妊娠更为猖獗。
关于开展对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专项调查报告一、我区诞生性别比例状况:二、各单位开展宣扬教育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状况:调查中我们知道,我区各镇办仔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方案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打算,以常常性宣扬教育为主,开展方案生育工作,突出"宣扬服务好'。
充分利用法规宣扬月、计生宣扬服务月、"529'协会会员日、"711'世界人口日等各种集中宣扬活动的契机,实行标语、横额、板报、宣扬车、广播、报刊、人口学校、文艺汇演等形式,分别在人员密集的市中心广场、市场、商场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扬活动,结合发放各种宣扬资料等广泛宣扬诞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的重要性,宣扬弘扬社会主义新型的生育文化,提倡科学的、文明的、进步的婚育观,转变观念,消退性别卑视。
1 2 3三、各级开展掌握诞生性别比的措施诞生性别比例失调将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北海市关于禁止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的暂行规定》是北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掌握诞生性别比的措施之一,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责无旁贷。
一方面,开展方案生育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实行方案生育孕情跟踪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严格把好"二孩生育证'审批关,对经发觉自行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的对象按规定取消二孩生育资格;第三方面在各级卫生部门内部,严格贯彻该《暂行规定》,严格查处违反行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第四方面,各部门乐观协作,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格局。
如妇联部门联合共青团深化到学校、社区广泛开展以爱护妇女儿童权益,禁止卑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妇女,禁止卑视、虐待、遗弃女婴的宣扬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怀妇女、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使全区的诞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
同时依据《关于建立方案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实施方法》,根据规定落实家庭困难的计生独女户、双女户在接受教育方面的优待政策,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农村家庭困难的计生独女户和双女户优先纳入特困户救济标准。
论文调研报告中的性别占比怎么分析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明年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
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是,2004年末我国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
1、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102-107。
据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围内,即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为102个-107个。
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
由于男婴死亡率略高于女婴,这样到婚龄期时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
然而,根据中国政府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
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
上海常住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约为107:100;深圳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20.8:100;北京流动人口在京出生的性别比例高达128:100;重庆现在的男女比例为140:100,海南、广东等省出生的性别比例竟然高达130:100以上。
2.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
全国统计表明:2000年生一胎的性比别为107.1,生两胎的性比别为151.9,生三胎的性比别达159.4。
而据海南省的一项统计表明,生一胎的出生性比别为118.3,生两胎的达到119.4,生三胎的则高达233.3。
也就是说,生的胎数越多,选择生男孩的越多。
据估计,在中国每诞生一个新生命,就有2.5个婴儿被堕胎。
每年至少有30000胎儿因为是女婴而被流产。
全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调研报告报告名称:全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调研报告报告摘要: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全旗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情况,数据来源于全旗统计局统计数据,主要数据包含全旗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情况和相关分析。
一、调研背景:性别比指的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人口指标,能够反映出某一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性别偏好等社会问题。
了解全旗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情况,对于科学合理规划全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调研对象为全旗出生人口,调研采用全旗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并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据调查数据显示,该全旗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100,即男性比女性多5个百分点。
通过对不同年份的性别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全旗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均衡。
这一变化可能受到政策调整的影响,鼓励生育政策的推行可能会对性别比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调研结论:全旗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对均衡,男女比例比较接近,表明全旗社会发展较为平衡,男女性别偏好相对较低。
这一情况同样也可能受到政策的影响,政府对于性别均衡的倡导以及相关措施的推行,使得全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得以改善。
五、建议:1. 继续加强人口调查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及时跟踪全旗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变化情况。
2.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鼓励平衡男女性别比,解决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3. 加大性别平等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于性别平等的认识和意识。
六、注意事项:本报告所得到的结论仅为对全旗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的初步调研结果,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全旗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情况,相关部门应该进行进一步、更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七、问题分析:1. 性别比在全旗出生人口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地域差异?2. 性别比的变化趋势是否与就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关?3. 存在性别比偏离均衡的原因是什么?八、调研方法和数据:1.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取全旗不同地区的出生人口作为研究样本。
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我县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为了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平衡性别比失调的不良趋势,近期对全县20个乡镇就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了一次认真调查分析。
一、现状2001——2006年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指标年份总出生数总性别比一孩性别比二孩性别比2001 2183 105 98 1232002 2469 106 100 1272003 2362 108 104 1202004 2680 107 103 1152005 2471 113 113 1132006 2256 108 1041 15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县总性别比趋于稳中有升,但二孩性别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据统计推测,到2020年,全县20——42岁年龄段,男比女多2136人,性别比明显失衡。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一)生育观念的因素。
“重男轻女”思想在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宗族观念对人们的生育观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多数群众认为生个男孩就续了香火,有脸面、有光彩;生个女孩就低人一等。
从调查来看,“重男轻女”思想在年龄偏大的长辈及文化程度偏低的家庭中更明显。
有的育龄妇女虽然本人文化程度较高,自己也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在长辈们的唠叨声中,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如第一胎生个女孩,就开始想方设法外出生育,生了男孩后才回来;或者未结婚就在外面先生育,结婚后再用欺骗的手法取得一孩生育证(事实已是第二胎),以提高生男孩的概率。
(二)生育保障的因素。
由于目前生产力尚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家庭养老仍是主要养老形式。
因此,经济落后的乡镇中部分家庭生育男孩的愿望十分强烈。
同时,女儿户家庭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养老的后顾之忧,使部分育龄群众对男孩的偏好更加强烈。
(三)生育数量的因素。
国家政策规定男女平等,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
例如:双农独女户可以生育第二胎,在生育数量受到限制时,部分育龄人群在生育上由数量偏好转向性别偏好;又如: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上有性别的限制,也导致性别比偏高。
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打算生育工作,仔细降实中央、省、市对于人口和打算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别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治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别断加强,服务质量别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进展带来的压力。
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打算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咨询题,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别正常的咨询题还没有从全然上得到解决。
据统计,20xx年xx县综合性别比为100:115.57,高于正常值8.97个比点,二孩、多孩性别比更是偏高于正常范围。
这表明性别比综合管理工作事情仍然复杂,形势还是严重,任务还很艰巨。
这也是妨碍我县人口安全、有效化解社会隐患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要紧原因一是群众的婚育观念降后。
中国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愚昧、降后的封建意识长期妨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育观念,农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别生男孩就断了后,惟独男孩才干连续香火,光耀门庭。
加上目前农村的生育政策是一胎为少女的能够有打算地批生二孩,于是对现行政策采取了一种制度化规避行为,在生育二胎及二胎以上胎次时基本倾向于生男孩。
二是降后生产力的制约。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要。
因为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重体力劳动要紧靠男性承担,女性由于生理、体力方面的差异,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劳动力。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彻底建立起来,养老送终要紧依赖自己的亲孩子孙子。
许多人信奉“别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香火便是大逆别道,对祖宗之“大别敬”,因而相当一部分人别得别倾向于“养儿防老”。
三是打击“两非”案件查处力度别够。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b超的普及应用,某些从医人员受别法利益的驱使,在孕检的名义下为孕妇作性别鉴定大开方便之门,轻者给亲朋好友大开绿灯,拿胎儿性别的“答案”送人情;重者在金钞票攻势下,丢掉原则,淡忘职业道德,同意贿赂,违反规定泄露“b超”透视结果,牟取暴利,尤其是二胎及二胎以上的性别鉴定及性别挑选性中止妊娠更为猖獗。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调研报告保持人口性别结构平衡是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确保人口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几年来,我旗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一、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很多,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思想虽然存在,但已不是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以我们前旗而言,主要是因为在经济生活方面,仍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为主,农村中的年轻妇女和年老妇女获取资源的机会、收入水平、权益保障明显处于弱势。
其次是精神上的需求,人老以后,最怕孤独,精神上的慰藉有时甚至比给老人以优厚的物质供养更为重要。
而现在的婚姻习俗仍多的是女方嫁入男家,这样,女儿对父母的回报虽然暖心,可不仅受成家后的生活条件限制,对老人的照顾也没浸润到日常生活中,甚至老人有事的时候也不能及时的得到帮助。
发达的科技和个别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唯利是图,也为有重男轻女、生男偏好观念的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的行为提供了便利。
如用b超鉴定胎儿性别,便捷、直观、保密、省钱,达到目的的简单易行和缺乏管理,使得选择性别比的行为愈演愈烈。
此外一些党政领导对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各相关部门间虽有明确的职责却缺少有效的协调配合。
二、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措施(一)宣传方面:我旗在宣传工作上做了大量文章,下了大量力气,连续五年开展计划生育文化节、建设文化大院和文化长廊、刷新宣传标语,利用5.29、7.11和大集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集中宣传,免费发放有关婚育新风和关爱女孩的宣传单近万份。
旗内各医疗机构和计生服务站全部设置禁止“两非”的警示牌。
但宣传工作仍存在“热在旗县,凉在乡镇,冷在村屯”现象,群众受教育有一定局限性。
XXXX县出生性别比综合控制调查报告(可编辑)xx县出生性别比综合控制调查报告* * 1月出生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出生的男女婴儿数量之比,通常表示为每名活产女婴的活产男婴数量。
指数值在这个范围内波动。
指数的计算需要足够大的样本量和连续多年的记录。
一、我县出生性别比现状根据计划生育报告,该县从* *到* *出生总人数中的出生性别比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 * xx区和xx市将出生性别比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并采用卫生部门统计的活产数。
()卫生署统计数字:*每月出生的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比率。
()卫生部统计数据:1月至1月三年间出生的男女性别比为。
二.出生性别比高的原因:1.传统观念。
传统文化的影响流传了几千年,如所谓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男尊女卑”、“保护老人和儿童”等。
传统的男女婚姻模式仍然强烈刺激着农民生男孩的偏好。
落后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使农民依靠“养儿防老”。
2.性别认同有所帮助。
先进的医学检测手段和一些医务人员利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终止妊娠的违法行为,为已婚夫妇选择性生育打开了大门,成为造成性别比失衡的直接罪魁祸首。
男女在教育、就业和社会地位方面存在差异。
许多工作都适合男性,所以男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这限制了女性在就业方面有更多的困难。
没有财政资源,妇女就不会有应有的社会地位。
他们将无法自立,将不得不依靠男性,从而导致男性优于女性的现象。
政策宣传不到位。
公众对人口状况缺乏全面了解,对性别比失衡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个人利益观、全局观、盲目生育和比较生育的强烈心态。
奖励和援助不到位。
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和两个女儿的家庭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适当执行。
奖励标准低难以调动群众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统计口径。
作为出生性别比的统计,它需要足够大的样本量和连续多年的记录。
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的小样本导致了一定时期出生性别比的波动。
三.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危害个人: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家庭。
理清思路强化措施不断加大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力度近年来,我旗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但治理效果一直不明显,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高位徘徊。
下面,根据卫生部门数据及相关报表的分析,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原因及治理的意见和措施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根据卫生部门孕产妇统计报表数据,参考公安部门、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总体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整体偏高现象明显。
根据卫生部门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2008至2010年,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6.69、128.54和134,三年年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9.74,始终在处于高位状态,并呈现出高位上升的趋势。
二是性别比随孩次递增。
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大多数地区相似,均是孩次越高越不正常。
根据计生部门统计数据,2008至2010年,我旗分孩次年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孩为107.52;二孩为157.37;多孩为247.32。
在一孩性别比处于正常值情况下,由于高孩次性别比严重偏高作用,使得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出连年偏高态势。
这也充分表明,只有抓住关键孩次,才能使我们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性别比区域特征明显。
根据卫生部门2010年数据,我旗与其它区县和外省交界的乡镇出生人口性别均较高。
四是非政策生育的性别比失衡严重。
在非政策生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性别选择行为,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更加严重。
根据计生部门2011年6月末数据,政策外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72.72%。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是政策内、外出生人口性别高位失调共同的积淀的结果。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理工作要在内外并重的同时,更加注重抑制非政策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攀升势头。
二、出生人口性比偏高的原因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综合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就我旗而言,导致性别比失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思想根源。
对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情况的调研报告:男女人口比例2019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每出生100个女婴所对应出生男婴数量的比例关系,简称出生性别比。
根据国际上大量的持续一、二百年以上的人口统计数据,无人为干扰条件下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一般稳定在103-107之间,超出这个范围,人口结构就处于警戒状态,或者说产生了人口性别结构性失衡。
而过度的失衡,不仅影响着婚姻家庭形态的和谐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负面影响,人口安全就会受到严重挑战。
我县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在总体生育水平不断下降、人口总量增速逐期减缓的情况下,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出现持续攀升势头,人口结构失衡程度越来越严重。
2001年计划生育统计数字表明,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二孩性别比达235,到2019年9月30日,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了115的水平,二孩性别比攀升到346。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攀升?应该如何清醒看待全县出生性别比的变动?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出生性别比回归正常?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县计划生育局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人口和谐发展的角度,就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态势、现状特点、根源后果等问题作一探讨,对进一步综合治理我县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出生性别比变动态势及特点(一)变动轨迹宏观全县出生性别比变动轨迹,经历了“一孩性别比偏低或正常——一孩和二孩出生性别比持续性上升——二孩出生性别比严重性偏高”的变化过程(见表1)。
表1 靖边县2001—2019度出生人口性别情况统计年度出生合计出生一孩出生二孩计男女性别比计男女性别比计女性别比2001 1767 954 813 117 1351 662 689 96 416 292 124 235 2002 1709 908 801 113 1295676 92 414 289 125 231 20xx 2378 1335 1043 128 1862 952 910 105 516 383 133 288 20xx 24371086 124 1893 942 951 99 544 409 135 303 20xx 2408 1310 1098 119 1931 973 958 102 473 331233 2019 2418 1329 1089 122 1917 935 982 95 496 391 105 372 2019 2731 1460 1271 115 2159 101890569441128346(二)发展变化特征结合调查资料,全县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呈现以下七个基本特征:1、总体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3-107正常水平,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比城镇严重。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引言: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新生儿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
长期以来,许多地区都存在着偏高的男孩出生率,尤其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因为它可能导致人口结构失衡,社会问题增加等一系列后果。
本文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1. 调查结果:(1)亚洲地区男女比例失衡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印度、韩国等地区的男孩出生率明显高于女孩。
中国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一男多女现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低收入家庭中更加明显。
印度则存在大量的性别选择堕胎和性别选择性异常婴儿遗弃现象。
韩国也一度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
(2)社会原因分析:男性子孙崇拜、男性继承权思想、男孩养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对男孩子的偏好和追捧。
此外,部分家长也担心女孩出嫁后要嫁给其他人家,不能延续自己的姓氏和家族,进而导致对男孩的必要性增加。
(3)技术原因分析:现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性别鉴定技术越来越普及,这种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一些家庭可以在怀孕早期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并选择性别。
这种技术使得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更加严重。
2. 影响与后果:(1)人口结构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会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大量单身男性出现,难以结婚和组建家庭,从而加剧社会问题,如犯罪率的上升、社会稳定性的下降等。
(2)社会问题增加:男女比例不平衡会增加谋杀、拐卖人口、性别暴力、家庭矛盾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3)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男孩子对于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和失落,导致自信心下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增加。
3. 治理对策研究:(1)宣传教育: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性别平等的宣传,促使人们摒弃男女歧视的观念。
同时,应加强对人口结构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具有总体偏高、阶段性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城乡差异较大等特点。
我国性别比失衡给当今社会产生了众多不良影响,导致了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等各种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受重男轻女的社会观念以及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的影响外,还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和B超技术应用的影响。
对此,我们应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树立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原因对策AbstractThrough the years sex ratio at birth analysis of the data it found that the gender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has features of an overall high numerical value, periodic change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large urban-rural differences and so on. The unbalanced China's sex ratio have adverse effect on our nowadays society and it leads to Marriage Squeeze (demographic imbalance with age & region gaps), employment squeeze, increasing criminal phenomenon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In addition to the reasons of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looking up to men and down on women and the inequality of women' s social status, as well as the Fertility Policy implemented in 1979 and the abuse of technological means such as B-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women’s social status, establish an advanced social gender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rohibit illegal fetal sex identification. These measures can be contributed to solving the imbalance of sex ratio at birth.Key words:sexual ratio at birth; unbalance; analysis of causes; countermeasure近年来,一种发生在农村地区“天价彩礼”的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合镇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分析报告(2013年度第一季度)一、人口出生情况三合镇2013年度第一季度共出生53人,其中男婴27,女婴26,婴儿出生性别比103.85,与同期相比下降146.15。
其中一孩性别比为94.1,与比同期相比下降76.9,二孩性别比为111.1,与同期相比下降了500。
就本季度数据看,一孩性别比偏低,有女性化趋势,二孩性别比偏高,有男性化趋势。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落后。
我国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愚昧、落后的封建意识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育观念,农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
加上目前我省农村的生育政策是一胎为女孩的可以有计划地审批生二孩,可能就有群众错报婴儿性别;在生育二胎及二胎以上胎次时,由于观念问题,想尽千方百计都想生男孩,致二孩出生性别比偏高。
从报表数据反映,我镇第一季度出生人口总性别趋于正常,但从个别村的出生人口数据表明,个别村是否有瞒报女婴出生的情况,同时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夫妇选择胎儿性别鉴定的可能。
二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制约。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我们虽然解决了部分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这只是从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相应的配套措施及设备还不能跟上,服务还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三是打击“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不够。
性别比分析报告初步分析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受传统重男轻女的影响,有些人利用民间的技术性方法,在受孕前进行性别选择,在妊娠过程中进行性别鉴定,男婴偏高;2、为逃避计划生育,想生男孩,对出生后的女孩瞒而不报,导致统计女婴数量偏低;3、统计随机误差造成的,不具有普遍性。
但与全国和全省的情况比,全区性别比基本是正常的,从这几年的调查情况看,全区的男女性别比基本上是稳定的,可以说没有上升,这说明川汇区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为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还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提高人口素质,消灭封建残余思想,提倡生男生女一个样和女孩也是传代人的思想。
2、卫生部门严厉打击婴儿性别鉴定和个别不法医生利用偏方生育男孩的现象,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坚决给予打击,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理,情节严重者给予法律制裁。
3、计生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超计划生育现象的发生,目前,全区城市居民生育二胎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大部分是30岁-40岁年龄的居民,生育的大部分是男孩,而且好象没有部门给予管理和处罚,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对这一现象不予打击,造成攀比,造成没有固定工作就能生育二胎的现象,后果不堪设想。
4、我们统计部门认真搞好调查,调查出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写出高质量的人口分析文章供领导决策,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期通报,以引起领导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防止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上升的趋势。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成因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氛围不浓。
两个乡镇在对群众的性别比综合治理宣传工作上存在只注重宣传表相、不重视宣传质量的现象,在乡镇或村(居)辖区内有一些宣传画或标语,但在育龄群众家里却看不到相关的宣传画册和资料,没有在群众中营造出直观的宣传教育氛围,因此造成育龄群众对性别比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多。
2、群众生育观念仍未完全转变。
从调查来看,“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年龄偏大的长辈及文化程度偏低的家庭中比较明显,有的育龄妇女虽然自已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在长辈们的牵制下,也不得不屈从于“重男轻女”传统落后观念,因此许多群众口头上表达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内心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却一时无法转变。
为什么残留农药会使儿童脑发育出现障碍?农药可造成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愚型等结构或功能异常。
中国妇幼保健发表的《新生儿性别比及双胎率和畸形率调查结果分析》表示,新生儿畸形率超过了5%,全国每年新生的畸形儿数量已经超过100万。
为什么残留农药会使儿童脑发育出现障碍?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仅重庆每年有700多名新生儿患有尿道下裂,外生殖器似女性,表现为生殖器两性畸形,成年后失去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而全国每年像这样的新生儿就接近20万。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农村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中,其发病诱因或直接原因便是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
残留农药会使儿童脑发育出现障碍有机氯农药主要作用的器官就是以大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造成脑和智力发育异常,表现出反应迟缓、智力低下、表情呆滞等病症。
有机磷农药阻止神经信号的传输,导致神经系统机能失调,受毒害的孩子表现为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智商一般为70——90,言语智商和对图形认知出现障碍,左右分辨困难。
多个国家经过生物实验证实,当向人体细胞加入有机氯农药浓度为于每公斤体重百万分之三克时,促进大脑发育的蛋白质的合成作用几乎完全停止,大脑不能发育。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科学家发现,受多氯联苯污染的孩子,11年后智商比正常孩子平均要低6分。
清华大学的余刚、黄俊教授的研究表明,我国受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孩子有三个表现,体重轻,脑袋小,智力较低,在7个月时认知能力较一般孩子差,四岁时读写和记忆力较差,11岁时智商值低,读、写、算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
04残留农药会影响16岁前的孩子的生长发育环境激素(也称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是全世界公认的造成人和生物异常生长发育的主要凶手。
在国际组织确定的70 种环境激素中,农药就有40种,约占到环境激素总数的60%。
05残留农药会造成儿童性早熟我国女孩月经初潮已由20年前的平均14岁左右提前到现在的10岁左右。
四岁的小女孩乳房几乎完全成熟,5岁的孩子有了月经,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个儿童医院每天都会见到很多。
新生儿龙凤胎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龙凤胎是指一对男孩和一对女孩双胞胎的组合。
作为人口出生率和医疗技术的提升,龙凤胎的出生比例在过去几十年来有所上升。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新生儿龙凤胎的现状,并探讨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二、新生儿龙凤胎的出生比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新生儿龙凤胎的出生比例呈上升趋势。
具体表现为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有所增加,但城市地区的增长幅度更大。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生儿龙凤胎的出生比例为每1000对双胞胎中,约有2.5对为龙凤胎。
三、新生儿龙凤胎的原因1. 年龄和生育观念的变化随着人们的教育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晚婚晚育已经成为趋势。
年轻夫妇更加注重职业发展和经济实力的积累,选择延迟生育的时间。
而晚婚晚育增加了龙凤胎的几率,因为年龄较大的女性生育龄短,排卵频率增加,导致多胞胎的几率增加。
2. 医疗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龙凤胎的增加提供了条件。
试管婴儿技术的出现,使得不孕不育夫妇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或辅助生育技术获得生育的机会。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多胞胎的几率明显提高。
3. 遗传因素遗传也是影响龙凤胎出生比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家族可能有较高的龙凤胎概率,这与家族成员的基因遗传有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某些人群的双胞胎概率普遍较高,这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多态性相关。
四、新生儿龙凤胎的影响1. 社会对双胞胎教育的重视由于龙凤胎的出生比例逐渐增加,社会对双胞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
学校和教育机构普遍增加了对双胞胎的关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以满足他们特殊的需求。
同时,龙凤胎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切磋,促进彼此的发展。
2. 家庭经济负担的增加尽管龙凤胎的出生让父母倍感幸福,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负担的增加。
抚养两个或更多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经济支出,包括教育、医疗、生活费用等。
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项挑战,可能需要额外的努力来平衡家庭的收支。
3. 双胞胎关系的影响龙凤胎之间的关系独特而特殊。
关于新生儿出生性别比的调研报告作者:成俊英来源:《家庭文化》2015年第05期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我国目前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本人就新生儿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现将本街道作一调研情况分析如下:一、当前现状稠城街道隶属于浙江省义乌市,是义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本街道现辖16个社区居委会、59个行政村,总户籍人口为121721人,育龄妇女35295人,占总人口的29.0%,已婚育龄妇女26544人,占总人口的21.8%,2011年总共出生1156人,性别比为130.28,一孩性别比为115.75,二孩性别比为169.84,三孩及以上性别比为150.00;2012年总共出生1533人,性别比为131.57,一孩性别比为108.26.二孩性别比为179.13,三孩及以上性别比为150.00;2013年到6月底共出生489人,综合性别比为120.27,一孩性别比为107.10,二孩性别比为140.91,三孩及以上性别比为800.00。
稠城街道的综合性别比均超出了联合国认定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值域标准102~107,偏离了生理规律和自然平衡法则,给未来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1)“重男轻女”思想在广大群众中仍普遍存在,宗族观念对人们的生育观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多数群众认为生个男孩就续了香火,有脸面、有光彩;生个女孩就低人一等。
从调查来看,有的育龄妇女虽然本人文化程度较高,自己也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在长辈们的唠叨声中,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
(2)由于目前我地生产力尚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家庭养老仍是主要养老形式。
因此,部分家庭生育男孩的愿望十分强烈。
同时,女儿户家庭在现实的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养老的后顾之忧,使部分育龄群众对男孩的偏好更加强烈。
(3)高科技的负面作用及医疗卫生市场监管不到位、“两非”现象普遍存在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