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我的五样》教案之五

导读:教学目的

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方法

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

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该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作家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和大家做一个心理游戏,请大家按照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请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说明理由。

2、请依次划去这“五样东西”中相对不重要的四样,并说明理由。

过渡:这虽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却是我们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一次深入思考,面对这一问题,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三、整体感知

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明确:a.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2.学生回答。

2.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

/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

3.作者为什么首先选择水、阳光和空气作为生命存在的三个要素?

明确:因为生命的存在是个大前提,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没有存在的可能。

4.作者为什么选择了鲜花?

明确:因为鲜花代表着爱和美好。生命中如果没有了爱,那生命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呢?

5、根据作者舍弃的顺序概括出逐步舍弃各种东西的理由。

明确:作者首先去掉的是鲜花,因为鲜花相较于生命与写作是处于相对不重要的位置。其次去掉的是水,因为没有水还可以坚持若干小时,“我”还可以写作。再次去掉的是空气,因为只要有阳光的温暖,“我”一样可以写作。当只剩下阳光和笔时作者最终选择了笔,因为放弃了笔就是放弃“我”写作的生命,就没有了“我”的灵魂,也就真正没有了“我”生命的存在。

6.作者在舍弃的过程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被要求最后只能保留一种时,为什么作者给的答案的读者先前没有料到的笔?

明确:作者此时有着清醒的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既然“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写作,那笔只能是“我”五样中惟一的保留。如果放弃了笔而选择了阳光,那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到处游走的僵尸。在毕淑敏看来,多作家而言,再没有什么比写作更重要,因为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自己的审视和思考,一位作家放弃了笔,比让他失去生命还要痛苦。

7.作者在文中说“人们在清醒的选择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一个人一旦清楚“我为何而生”后,一切变得非常清晰而有意义。这是作者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生命存在意义后的释然,这让作者感到轻松,灵魂深处异常单纯,“我”的生命里写作是惟一不可以放弃的追求,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这种清晰的答案甚至让人有种不可抑制的兴奋。

8.作者还在文中说:“我细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如何理解?

明确:“我”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后,就明白了“我”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既然“我”存在的意义如此,那就开始“我”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风骤雨的生活里用“我”的笔奋力画出一条有价值的生命航道,为社会奉献出尽可能多的宝贵精神产品。

四、修辞手法

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宝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都不是最宝贵的。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舍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钟爱的理由。(写法上逐层推进)

比喻手法的运用。比喻运用妥帖。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

架上的物品……只有五样可以塞入。”如“我细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战胜风暴的努力了。”再如“教室内变得很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冢。”

五、赏析体验

作者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致,将人生路上各种欲望舍弃的艰难和内心痛苦体验、感受表现得充分而深刻,准确而到位。如作者写到舍弃水的体验时是:“立即喉咙苦涩,舌头肿痛,心也随之焦枯成灰”,又如写到舍弃空气时是:“闭起眼睛一跺脚”,将空气划去,其不忍、无奈又无助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很擅长从写人物外部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心理。

六、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作者其实用虚拟的一次“测验”回答了“我因何而生?”这个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人一旦明白了这一追寻,在生命行进的路途中遇到选择和舍弃时就会比较镇定和从容,就会比较恰当地排出轻重缓急。我因何而生?作者的回答是写作。其实这种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也同样适合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个人正面叩问自己的灵魂,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我的五样

我的五样 主研: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杭礼宏 审核:实验中学何忠华 【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其中心理描写语段。 3.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作者对话,规划青春,设计未来。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心理描写语段。 2.和自己心灵的对话、和作者的对话,规划青春设计未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斟()酌()甄()别偷觑() 水泵()奢侈()墓冢() 不啻()四肢百骸()纤()巧 商榷()瞠()目结舌刹()那间二、知人论世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三、知识储备 散文的特点 散文题材多样自由,凡宇宙间一切事物,大至永恒的星球,小至花鸟鱼虫,皆可入文。而且,行文的方式也无拘无束。散文反映生活,不像小说,戏剧,要刻画人物,构造情节。它不需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也不需有前后连贯的情节。散文作家总是在平素的生活和日常的见闻中有所触动。于是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他依据的往往只是自己的思想轨迹,描述的只是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段,看似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就是“形散”;实际上,这些描述的东西却有一条思想的红线把它们串成一体,这就的“神不散”。散文的魅力就在于“一散一不神不散”之间。散文往往是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抒情散文自不待言,叙事散文也往往寓情于事。可以这么说,在所有的文学样式里,散文作者是最直接向读者敞开自己心扉的。 四、整体感知 1.我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分别是空气、水、阳光、鲜花和笔,作者选择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空气、水、太阳:从医学的逻辑看生命,是生命之泵中决不可缺的零件。 鲜花:绚烂的、有刺的鲜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 笔:代表热爱的劳动和神圣的职责。 2.作者取舍的顺序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取舍的顺序是:鲜花、水、空气、阳光

【范文】《我的五样》教案

《我的五样》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8910892342.html, [教学目的] .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方法] 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 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该是什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和大家做一个心理游戏,请大家按照要求完成

以下问题: 、请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说明理由。 2、请依次划去这“五样东西”中相对不重要的四样,并说明理由。 过渡:这虽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却是我们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一次深入思考,面对这一问题,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明确:a.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2.学生回答。 2.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 3.作者为什么首先选择水、阳光和空气作为生命存在的三个要素? 明确:因为生命的存在是个大前提,没有生命,其他一

茶文化教案

《茶文化》教案 【授课班级】 08春旅游班 【授课时间】 本节内容为2课时 【授课内容】 《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旅游人文文化”第三节“茶文化”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旅游文化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的第三节茶文 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对 于学生今后的旅游实践工作,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2、学生分析:我校旅游专业大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旅游学概论》和《中 国旅游地理》等相关旅游基础方面的知识,并且有在相关旅游酒店已有 实际对客服务包括为客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工作经验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 饮茶的经验,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本堂课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 化;重点掌握茶行为文化中茶的制作工艺和心态文化中茶艺和茶道的精 髓和内涵;培养学生辨析我国茶叶主要类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体 验我国茶文化内涵的能力;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游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容讲解、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播放讲解相关知识, 再结合课外任务布置,用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 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旅游行业的情感;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 的领会,培养学生追求饮茶之人“廉、美、和、静”的价值观和人生态 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茶的种类和功能;茶的其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2、难点与关键: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举例法、影视图片展示法 2、学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用具(茶及相关品茶工具等) 【教学思路】 本堂课的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联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饮茶实践活动和对客的茶水服务体验,由一个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导入本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饮茶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在此过程中向同学们讲解我国种茶和饮茶的历史;用PPT课件辅助讲解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包括茶的种类、制作工艺、等。用一段VCD录像展示我国传统的茶艺表演,通过课堂讨论和中外对比的形式突破本堂课教学的难点: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间穿插我国主要名茶及饮茶名人的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加深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跟茶有关的物品,包括各类茶叶、茶具及与茶有关的资料、图片。 2、预习与茶相关的知识。 二、课堂问题导入: 1、教师活动 ①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引

中学生禁毒教案

精品文档 中学生禁毒教案 关于最新的中学生禁毒教案班会目的:加强禁毒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班会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禁毒观念。 班会过程: 一、导入(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 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知道吗?

一、什么是毒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 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三、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了解毒品 (播放图片,介绍几种较常见毒品) 1.鸦片 鸦片,又称阿片,包括生鸦片和精制鸦片。将未成熟的罂粟果割出一道道的刀口,果中浆汁渗出,并凝结成为一种棕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物,这就是生鸦片。精制鸦片亦称“禅杜”,即经过加工便于吸食的鸦片。另外还有鸦片渣、鸦片叶、鸦

我的五样

我的五样 毕淑敏 教学目的: 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重点: 1.品位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 第二课时: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该是什么?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老师出个题目——说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以及这五样东西中最宝贵的一样东西。你该如何回答呢?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1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两种说法。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 应对办法:a.明确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3.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4.学生回答。 学生估计:a.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触类旁通,但不一定准;b.课文内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不会说或会说错。例如概括成“尾”或“想”。 应对办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

【我的五样心灵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单

活动二:价值取舍活动三、反思与感悟载即可。不必考虑顺 序,排名不分先后。 将写出的五样东西通 过一一划掉,只留下 一样的方式,进行取 舍的选择。 这是这个游戏的重要 部分,这个过程可以 帮助你直面自己的内 心,我知道此时我们 很多人内心很不舍得 划掉,但是我们要继 续往前走,就必须要 选择放弃,请坚持到 最后。 小组分享,选择 的过程你的心情是怎 样的?从这个活动 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呢? 享交流,自己的五样 是什么?你选择的理 由是什么? 请两位同学在全 班分享。 (1)糟糕!你的生 活中出了一点意外。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 样,保不住了,你必 须要舍去一样。请你 拿起笔,把五样之中 的某一样抹去。 (2)此刻,生 活又发生了重大变 故,来得更凶猛急 迫,你保不住你的四 样了,必须再放弃一 样。你会做怎样的选 择,此时你的内心又 是怎样的? (3)生活还要前 进,你又遇到了险恶 挑战。这一次,你又 要放弃一样宝贵的东 西了。你会放弃什么 呢?此时你内心的感 受是什么呢? (4)你的生活 滑到了前所未有的低 谷,你必须做出你一 生中最艰难也是最果 决的选择。你只能留 下一样,其余全部放 弃。此时,纸上只留 下你内心最宝贵的东 西,你会留下哪一 样?你选择的理由是 什么? (1)现在纸上 剩下的一样,是你最 先写出的那一样吗? (2)你依次舍 弃的都是什么呢?你 如何选择的,当时的 感受是什么? (3)你最后留 下了什么,它为什么 对你如此重要? 纸笔 讨论与交流

教师总结核心价值:学会 取舍,珍惜已有。 (4)当我们把最后一样留给父母、爱人时,你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生命的规律是,从生到死,父母和爱人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我们如何带着父母传承给我们的生命,带着父母对我们的爱,勇敢的继续生活呢?我们把父母留在最重要的一项,对现在的你有什么启发呢?接下来你要如何做? (5)有人最后留下了健康,当你舍掉其他,拥有健康的身体时,那时的你在哪里?你在过怎样的生活呢? (6)五样中有人写了自己的亲人,在需要进行取舍的时候,很多人内心都很不舍。我们又该做怎样的选择?记得一部描述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情节中,一位母亲在面对儿子和女儿同时被重物压住,只能选择救一个孩子的生命时,救了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一定会被牺牲掉,每个选择背后其实都是有信念来支撑自己的。地震是谁也不希望发生的,可就是这样发生了,假设被压下去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该如何抉择呢?虽然很难,但是不得不做出抉择。 愿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后,我们看清楚自己的内心真正在意的东西后,好好的珍惜自己生命中最宝贵

茶文化课教案设计(1)

茶文化 第一课时华夏茶史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二、新授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韩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第二课时茶叶的分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古代茶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二、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初中禁毒教育教案

哈尔脑初中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哈尔脑初中 2017.3

《青春健康,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毒品,认清毒品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青少年染指毒品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培养学生远离毒的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通过了解有关毒品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增强“青春健康,远离毒品”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组织学生观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视频短片,使学生初步了解毒品,体会毒品的危害。 教师导入:毒品是人类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吗啡: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含量约10-15%),1806年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他用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用强刺激法也无法使其兴奋苏醒;他本人吞下这些粉末后也长眠不醒。据此他用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吗啡斯(Morphus)的名字将这些物质命名为“吗啡”。 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大麻:大麻在我国俗称“火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原产于亚洲中部,现遍及全球,有野生、有栽培。大麻的茎、竿可制成纤维,籽可榨油。作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大麻类毒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THC)。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常见毒品”。 【过渡】了解了什么是毒品,那同学们知道它有哪些危害吗? 二、毒品的危害 小组讨论:结合我们刚才看的视频短片,讨论总结毒品的危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图片,并举例说明,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三、青少年染指毒品的原因 1.对毒品的无知、好奇 一些青少年染上吸毒恶习,多是因为对毒品危害的无知和好奇,而走吃吸毒深渊的。据云南开远市对451名海洛因吸毒者的调查,因好奇而吸毒的有154人,占34.1%。演艺界人员吸毒大多也是出于好奇、寻求刺激,认为吸毒可以找到艺术创造的“灵感”想尝试一下,结果成瘾后不能自拔。 2.他人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极易受群体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吸毒者说:“我是看到别人吸,我才吸的”。

我的五样教案课程

我的五样教案 一、导入: 生活如此繁杂,我们随时需要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决定。 小到早上吃什么饭,是喝永和豆浆还是啃麦当劳汉堡?大到学业前途,是考扬中还是考附中?迟缓的比如选择将来怎样的生活方式,紧急的比如有人落水被淹,要不要冒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轻松的好比星期天是游玩还是读书?严酷的例如面对家庭变故,是勇敢面对还是随波逐流? 一个选择,决定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个命运。可见,正确的选择对于生命的意义。下面我们来阅读着名作家毕淑敏的心理学散文《我的五样》,体会一下这位作家的抉择带给我们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三、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明确:a.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2.学生回答。 2.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 3.作者为什么首先选择水、阳光和空气作为生命存在的三个要素? 明确:因为生命的存在是个大前提,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没有存在的可能。 4.作者为什么选择了鲜花? 明确:因为鲜花代表着爱和美好。生命中如果没有了爱,那生命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呢? 6.根据作者舍弃的顺序概括出逐步舍弃各种东西的理由。 明确:作者首先去掉的是鲜花,因为鲜花相较于生命与写作是处于相对不重要的位置。其次去掉的是水,因为没有水还可以坚持若干小时,“我”还可以写作。再次去掉的是空气,因为只要有阳光的温暖,“我”一样可以写作。当只剩下阳光和笔时作者最终选择了笔,因为放弃了笔就是放弃“我”写作的生命,就没有了“我”的灵魂,也就真正没有了“我”生命的存在。 7.作者在舍弃的过程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被要求最后只能保留一种时,为什么作者给的答案的读者先前没有料到的笔? 明确:作者此时有着清醒的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既然“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写作,那笔只能是“我”五样中惟一的保留。如果放弃了笔而选择了阳光,那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到处游走的僵尸。在毕淑敏看来,多作家而言,再没有什么比写作更重要,因为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自己的审视和思考,一位作家放弃了笔,比让他失去生命还要痛苦。 8.作者在文中说“人们在清醒的选择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一个人一旦清楚“我为何而生”后,一切变得非常清晰而有意义。这是作者在清醒地认识到

我的五样教案设计

我的五样教案设计 我的五样教案设计 上课,师生问好。(投影孟子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生在卡片上抄名言。 师:同学们,孟子在批评怎样的读书态度,倡导怎样的读书方法?现在,让我们学习读本上的《站着读与跪着读》,来回答这一问题。(投影课题) 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阅读课文,制作卡片。(投影问题一:文中哪些人是“站着读”的?结合这些例子概括“站着读”的内涵,写在卡片上。) 学生读书,勾画,制作卡片。师巡回指导。 师:完成了吧。请同学读读自己的概括。 生1:敢于批评孔子,指出杜甫诗歌中庸俗浅陋的一面,对有的诗歌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生2:能够自主独立思考,不迷信老师,有自己独到见解。 师:同学们,概括要注意方法。你们读读“问题一”,看看有没有启发? 生3:“问题一”提示了概括的步骤和方法,就是先找出“站着读”的人和事,然后根据这些人和事各有侧重地概括。 师:很好。那么,你说说刚才两个同学概括中的不足。 生3:第一个同学不是概括,而是列举事例;第二个同学概括得

不准确,比如“不迷信老师”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师:你能按你说的方法进行准确概括吗? 生3:文中先举嵇康、李卓吾、王充对孔子的怀疑追难,可概括为“质疑问难”。然后举的是王遵岩等五人对杜甫两首诗的评价,评价吹捧当官的两个儿子的《徐卿二子歌》是吹捧过头了,表明这样伟大的诗人,也有庸俗浅陋的一面,倡导全面看待作者,客观评价诗人;对《杜鹃》评价各不相同,(师问:“怎么不同具体说说。)邵子湘认为其“古拙”、“不害大家”(师:“不害大家”怎么理解)不影响他作为大诗人。评价是不褒不贬;宋牧仲是贬;王遵岩也是贬,(师:怎么贬的.)“不可为训”就是不能作为学习的榜样;王阮亭是褒。这个例子强调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师:谢谢,你很会概括,你给同学做了示范。请大家快速整理,然后交流。 生4:“站着读”要求读者与作者平等,全面看待作者,客观评价作者,敢于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重在形成独特见解。 师:很好。但是,我不明白,你根据什么概括出“与作者平等”的内涵? 生4:文章前3节把读书比做谈话,“跪着读”就像和圣人谈话,有一种压迫感;“站着读”就像和朋友谈话,因为地位平等而畅所欲言。可见,“站着读”首先要求读者与作者平等。 课堂响起一片掌声。 师:你真会读书,概括得真好!可是,你敢“站着读”吗你认为

茶文化教学文案

茶文化

茶文化基本知识 1、最早记载茶叶药用的书籍——茶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药用、食用、饮用。 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就有“得荼而解毒”之说。因而最早记载饮茶的是本草一类的“药书”,如《神农本草》、《食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 2、擂茶在宋代的名称——擂茶是一种将擂茶脚子用沸水冲泡的,也有生料捣烂后再煮烧一下的,有的就成了粥状,故宋代有“茗粥”之称。 3、宋代“豆子茶”的成分—— 取适量的茶叶和炒香的黄豆、芝麻、姜、盐放入茶碗中,直接用开水沏泡即成。 4、明代主要饮用茶类的名称——明代以后,制茶工艺革新,团茶、饼茶被散茶代替,用沸水冲泡散茶的饮茶方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5、六大茶类齐全的朝代——清代 6、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唐代陆羽写的《茶经》 7、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唐代陆羽 8、唐代饮茶风盛的原因—— 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至天子,下迄黎民,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专门采造宫廷用茶的贡焙也是在这一时期设立的。皇室的嗜茶导致王公贵族们争相仿效。当时在诗人、音乐家等中都有嗜茶者。 唐代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身深厚的饮茶风气,还与陆羽等人的大力提倡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陆羽写成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第一次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有关茶叶诸方面的经验,大力提倡饮茶,推动了茶叶生产和茶学的发展。 9、唐代煎茶法用茶制作的工序——唐代煎茶法用的茶是饼茶。饼茶须经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 10、唐代茶类的种类——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 11、宋代北苑贡茶的产地——福建建安北苑,这种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 12、宋代斗茶的主要内容——是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 13、《大观茶论》的作者——宋徽宗赵佶 14、宋代饮茶的主要方法—— 高雅的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包括炙茶、碾罗、侯汤、熁盏、点茶等一套程序。 15、瀹饮法起始的朝代——瀹饮法是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饮茶风尚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宋元时期的斗茶之风已衰退,穷工极巧的饼茶被散茶所取代,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烹宋点也变革成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 16、广义茶文化的含义——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7、狭义茶文化的含义——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精神财富部分。 18、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简约、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19、时兴乌龙茶茶艺的地点——广东潮汕和福建漳泉。 20、茶艺的主要内容——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在一定意义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种茶、卖茶和其他方面的用茶都不包括在此行列之内,因此,茶艺应该属于文化范畴内。(2)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实际上是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则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色、香、形、味、韵的体味。(3)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茶艺包括环境的美、水质的美、茶叶的美、器具的美、艺术的美。

《我的五样》教案

《我的五样》教案 山东济南市七中戴兵 [教学目的] 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 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 第二课时: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 宝贵的东西该是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老师出个题目——说出你生命中最宝 贵的五样东西,以及这五样东西中最宝贵的一样东西。 你该如何回答呢?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 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 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1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两种说法。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 应对办法:a.明确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16/17自然段。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3.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4.学生回答。 学生估计:a.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触类旁通,但不一定准;b.课文内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不会

初三年级禁毒教案

禁毒教案 一、活动目的: 1、使同学了解毒品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从而珍惜宝贵的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2、激发同学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位同学以后对有关毒品的言行等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3、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 4、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二、活动形式 1、同学通过搜集资料与全班一起讨论。 2、全班分为正反两方对禁毒法的相关法案法规进行辩论。 3、全班集体宣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三、活动准备 1、同学查找毒品相关历史资料(鸦片战争等)、毒品危害的资料以及禁毒法的相关资料。 2、全班一起讨论。 3、理解禁毒法的法案法规条例,为辩论做好准备四.教学过程:

开场白:毒品是人类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1.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 一般吸毒者吸食成瘾后,有时能带来短暂的快感,更多的时候只是满足难以忍受的毒瘾,根本没有什么快感,但只要吸毒,就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破坏。一段时间以后,毒品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出现心理变态。另外,吸毒者常常因为多人共用没有经过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

7《我的五样》教案(最新)

我的五样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写作手法,体会文本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学生结合个人体验,解读文中经典语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作者心路历程,体味生命的意义。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向青春举杯”这个主题单元的“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这两个模块。“吟诵青春”里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生命的诗作,通过朗读、学习我们体验了青春的激情,明确了青春的使命。而“体悟人生”里一位父亲真诚的来信,女作家张洁“生命如四季”的感悟,让我们或多或好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今天,我们继续青春之旅,走进毕淑敏的《我的五样》。 创设情景,开展活动 在开始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请同学们做个心理测试。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我要给大家做的心理测试。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里,作者所做的“我的五样”。 好,在开始测试之前,我希望大家保持安静,听我说说测试的目的和要求。这个心理测试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回答生命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我因何而生?要求:被测试者必须真诚、坦白,慎重,虽然只是测试,但是也应该真心对待。 下面我们就开始做心理测试。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你认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并且在这些东西的旁边,写下你为什么选取它的理由,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要写几个关键词表明意思就可以了。然后请大家一次舍弃一样东西,直到你人生的篮筐里只剩下最后一样,同样在舍弃的过程中,写几个关键词表明舍弃它的理由。 选取的顺序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选取的理由 1 2 3 4 5 舍弃的顺序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舍弃的理由 1 2 3 4 5 好,大家可以前后互相简单地看看彼此的测试结果,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啊,但是注意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去衡量他人的最爱! 现在大家手中只剩下了生命的最爱,最值得珍贵的东西。在测试的时候或者说在取与舍的过程中,你们有怎样的感受?(请一两个同学说说体会)

高一上册语文我的五样教案

高一上册语文我的五样教案 语文教案主要是语文课时计划和教学计划的书面呈现。至于要如何把教案做好呢?下面就随一起了解下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我的五样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我的五样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1、美读法2、讨论法3、情境教学法 教学设想:一.导语引入 二.学生活动 1.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品位鉴赏) 2.与作家对话。(探究情缘) 3.与心灵对话。 三.教师总结。 四.课外活动 一、导入: 生活如此繁杂,我们随时需要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决定。 小到早上吃什么饭,是喝永和豆浆还是啃麦当劳汉堡?大到学业前途,是考扬中还是考附中?迟缓的比如选择将来怎样的生活方式,紧急的比如有人落水被淹,要不要冒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轻松的好比

星期天是游玩还是读书?严酷的例如面对家庭变故,是勇敢面对还是随波逐流? 一个选择,决定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个命运。可见,正确的选择对于生命的意义。下面我们来阅读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心理学散文《我的五样》,体会一下这位作家的抉择带给我们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并思考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的五样”是哪五样? 2作者取舍的顺序是怎样?最后坚守的一样什么?谢谢!?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拿一张纸写出,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下面学生自由发言 4结合自己选择的体验,阐述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象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 (2)我细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三、与作者对话: 学生介绍作者(将打印纸放到投影仪上)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x疆伊宁,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十七岁赴x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一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0年任中国有

中学生禁毒主题教育班会教案

中学生禁毒主题教育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2015年4月 活动地点:七三班教室 活动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青少年禁毒的问题 出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 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

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问: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苏教版语文高一《我的五样》教案北京

《我的五样》教案 【教学构思】 毕淑敏的散文往往文质兼美,情理兼顾,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作者用她最不愿舍弃的笔,生动细腻地记叙了一次亲身经历的心理测试的全过程。从中“我”经历的“选”和“弃”的痛苦和艰难,不仅给读者美文的享受,而且还给读者情理的震撼。 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考虑到单元要求、学生能力和课文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第一单元的课文,篇幅都较长,为了很好的理解课文,必须以整体把握和内容浓缩为前提。基于此,这篇文章应让学生在快速阅读基础之上,从方方面面的议题中联系课题、浓缩内容,归纳概括。简单的说,就是“选”“弃”“议”。具体说就是:“选生命中的五样”“弃生命中的四样”“议生命中的一样”,这样一来,内容浓缩了,思路也清晰了。 二、品味描写,体会感情 本文的可读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作者在“选”“弃”过程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这样的文段在文中随处可见,例如:第10一12自然段写自己对父母、孩子和爱人的惭愧之情。第24—3l自然段写自己放弃“水”“空气”时的痛苦和艰难,无不令人身临其境,为之动容。品味这些文段,不仅可以领略到文字的魅力。还可以体会到作者独特的个性追求、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因此处理好这个环节,文理兼顾,一举两得,更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情感铺垫。 三、设身处地,思索人生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人生的内涵很广,人生不能拥有世上的一切,在有限的珍藏中,我们追求什么,选择什么,舍弃什么,是一个宜早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是他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尽管他们现在的遗择不一定一生不变,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思索必将影响他们人生。因此在课文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上,可模仿课文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五样”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注意结合自我的生活体验,说说选择和放弃的理由。通过以上三个环节,争取做到由外入内、由文入理,文理兼顾,从而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设计】 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品位课文独自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第一课时:读:学会略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品:品味描写的精妙,体会作者思路的到。 第二课时:思: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两该是什么? 第一课时

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课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茶文化探究课学习设计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相当的探究学习的本领,会根据探究课题选择探究方法。 学生会初步感受中国茶文化,认识各种茶。同时,加强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学习兴趣: 学生会对中国茶文化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茶文化、热爱家乡茶的感情。 3、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会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一些中国的茶文化(茶与健康、科学饮茶、中国茶的分布、茶叶用途等等)。 2:情感与态度: (1)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2)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三: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简析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我选择了茶文化中的几个很小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点,以点及面,由点带面,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国茶文化,认识中国的茶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茶文化,热爱中国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电子课件。

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结果。 1/饮茶习惯调查。 2/茶艺与礼仪。 3/饮茶与健康。4/中华茶道。 5/茶叶的用途。 6/茶叶的储藏。四:媒体内容 电脑课件。 五:板书设计 电脑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七:设计说明 在教学安排上,我将《中国茶文化》分成各个学习单元,以茶文化为载体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进行研究,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中国茶文化”这一主线展开。通过探究性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的古老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产生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八:教后反思 1:教学时间不够,以后要精炼一点。 2:生生互动不够强,师生互动多了一点。 3:学生小组探究面不广,个别学生还是做听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茶文化》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检朴的优良品格。 2通过实物观看,观看茶艺表演,动手冲泡茶叶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世外桃源的特征和茶文化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能力。 活动过程

初中禁毒主题班会教案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远离毒品。 2、学会运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毒品影响,并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二、教学重点: 对毒品的认识不在于其种类或分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瘾癖”性,毒品使人成瘾,所形成的精神麻醉与精神依赖,毒品的最可怕所在。了解戒毒的艰辛。帮助学生分析染上毒瘾的心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缭绕山间的云雾向初升的太阳徐徐爬升,漫山雪白、淡紫、嫣红的花朵摇曳在亚热带的熏风中,奔放而妖冶,一股微甜苦香的气息迷漫在空气里。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放映图片,师配音介绍) 生:美…… 师:刚才同学们对这成片成片美艳的花赞叹不已,可是它却被人们称为——“罪恶之花”(课件)。说起它的学名,你一定不会陌生——充满诱惑却饱含毒汁,可以令人致命的罂粟花。 (二)初知毒品 1、什么是毒品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指生说,配以图片) 生:(略) 师:是啊,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播放VCD:《青少年教育》剪辑5’35”—7’35”) 师:你知道这些毒品有什么危害吗? 生:(略) 师:(1)鸦片又称烟土,属天然罂粟类植物硕果的浆汁干燥后形成棕褐色胶状固体。这种毒品具有致成瘾性,长期滥用可产生药物依赖及导致其他身心疾病,过量使用可引发呼吸抑制。 (2)海洛因因俗称“白粉”,是一种高毒性的鸦片类化合物。其成瘾性和毒性比吗啡强4—5倍。吸食、注射海洛因比吸食鸦片更容易上瘾,随着使用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