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修)
- 格式:ppt
- 大小:511.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的催化作用特性,包括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温度和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作用。
通过对酶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掌握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酶提取液(如唾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底物溶液(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脂肪溶液等)- pH缓冲液(不同pH值的缓冲液)- 温度控制装置(恒温水浴)- pH计- 显微镜- 试管、试管架、滴管、移液器等2. 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激活剂(如金属离子)- 抑制剂(如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三、实验方法1. 酶的专一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不同底物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相同底物,将酶提取液与无机催化剂(如FeCl3)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4.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pH值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5.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提取液和底物溶液中分别加入激活剂和抑制剂。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的专一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特定底物存在下表现出催化作用,而在其他底物上无催化作用,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催化底物反应时,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无机催化剂,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力达到最大值,超过此温度,酶活力逐渐降低。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报告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3、酶的活性受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影响。
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激活剂使酶的活性升高,抑制剂使酶活性降低。
注意事项: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于酶活性的影响,常常分不清激活剂,因为加入蒸馏水、NaCl、Na2SO4这3支试管的颜色一致,都是黄色。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酶活性太高了,需要稀释唾液,唾液稀释至加入蒸馏水的试管呈浅红色即可。
这样一来,这3支试管的颜色分别是浅红、黄、浅红,就可以断定Cl-是激活剂。
偶尔也有分不清抑制剂的就是加入蒸馏水、CuSO4、
Na2SO4这三支试管的颜色一致,都是蓝色。
因为酶活性太低,需要提高酶活性,只要重新制备唾液淀粉酶就行(但是新酶的活性不可太高,否则又分不清激活剂)。
最后3支试管的颜色应该是浅红、蓝、浅红,可以断定Cu2+是抑制剂。
温度、pH及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凡是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使酶丧失活性。
此外,温度、pH和抑制剂、激活剂对酶的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
酶的活性通常是用测定酶作用基质在酶作用前后的变化来进行观察的。
本实验用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基质—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各种糊精、麦芽糖等水解产物的变化来观察该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活性。
淀粉被酶水解的变化,可以借遇碘呈不同颜色来观察。
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呈现颜色反应。
三、试剂1.0.5%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蒸馏水少许搅拌成糊状,然后用煮沸的;1%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Ooml。
2.碘化钾一碘溶液取碘化钾2g及碘1.27g溶解于2OOml蒸馏水中,使用前用蒸馏水稀释5倍。
3.1%尿素溶液。
4.奈斯勒试剂(见实验二十二)5.1%CuSO4溶液台秤称取CuSO4•5H2O, 1g用蒸馏水溶解至1OOml。
6.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液pH5.0-8.0:A. 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称35.62gNa2HPO4·2H2O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OOml。
B. O.lmol/L柠檬酸溶液称取19.21g无水柠檬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10OOml。
用A、B两液,按附录五,配制pH5.O、pH6.2、pH6.8、pH7.4、pH8.0各lOml。
7.0.5%NaCl溶液。
8.唾液淀粉酶制备每人用自来水漱口3次,然后取20m1蒸馏水含于口中,半分钟后吐入烧杯中,纱布过滤,取滤液lOml,稀释至2Oml为稀释唾液,供实验用。
9.脲酶提取液取黄豆粉6g,加30%乙醇250ml,振摇lOmin,过滤,滤液供实验用。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酶活性修饰对酶促反应的影响;2. 理解酶活性修饰的原理和机制;3. 分析不同修饰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酶活性修饰是指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的过程。
酶活性修饰主要分为酶的激活和酶的抑制两个方面。
激活剂可以增强酶的活性,抑制剂可以降低酶的活性。
酶活性修饰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共价修饰:通过共价键的形成或断裂,改变酶的结构和活性;2. 非共价修饰:通过非共价键的形成或断裂,改变酶的结构和活性;3.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降低酶的活性;4.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结合,但不与底物竞争活性中心,降低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 底物(如淀粉、蛋白质等)- 激活剂(如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等)- 抑制剂(如有机小分子、金属离子等)- pH缓冲液- 温度控制装置-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培养皿2. 实验仪器:- 烧杯- 搅拌器- 热水浴- 移液管- 移液器- 计时器- pH计四、实验方法1. 酶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酶活性,以酶促反应产生的产物(如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的浓度变化来表示酶活性。
2. 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将酶和底物加入pH缓冲液中,在特定温度下反应;- 加入不同浓度的激活剂,观察酶活性的变化;- 记录不同激活剂浓度下酶活性的数据。
3.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将酶和底物加入pH缓冲液中,在特定温度下反应;- 加入不同浓度的抑制剂,观察酶活性的变化;- 记录不同抑制剂浓度下酶活性的数据。
4. 酶活性修饰实验:- 将酶、底物和pH缓冲液加入培养皿中,在特定温度下反应;- 加入不同浓度的激活剂或抑制剂,观察酶活性的变化;- 记录不同修饰剂浓度下酶活性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当激活剂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酶活性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