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6.96 KB
- 文档页数:7
子午流注操作流程嗨,朋友!你有没有听说过子午流注呀?这可真是中医里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呢。
今天我就来给你唠唠子午流注的操作流程,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的。
子午流注呢,简单来说,就像是人体的一个生物钟时间表。
它把一天分成了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经络气血最旺盛的时候。
那我们要操作子午流注,首先就得知道这个时辰和经络的对应关系。
比如说,子时对应的是胆经,丑时对应的是肝经,这就像火车的时刻表一样,每个时间点都有特定的列车(经络)要出发或者到达。
那操作之前呢,我们得先给被操作者做个简单的评估。
就像我们要出门旅行得先看看天气、收拾行李一样。
我有个朋友,他一开始就想直接进行子午流注的操作,我就赶紧拦住他了。
我说:“你这可不行啊,啥都不了解就开始,这不是瞎搞嘛!”我们要看看这个人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什么疾病呀,最近的作息规律不规律啊之类的。
要是这个人刚刚熬了个大通宵,你还按照常规的子午流注来操作,那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啊。
这就好比一辆车刚跑完长途,还没检修呢,你就想让它按照最佳状态跑,怎么可能呢?然后呢,我们要确定好时辰对应的穴位。
这穴位啊,就像是经络这条河流上的一个个小码头。
每个码头都有它特殊的作用。
比如说胆经上的阳陵泉穴,那可是个大穴位啊。
当到了子时,胆经气血旺盛的时候,要是这个穴位有什么堵塞或者问题,就像码头堵塞了,那整个胆经这条河流的气血运行就会不顺畅。
我们得准确找到这些穴位,可不能马马虎虎的。
我记得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找穴位就找得不准,师父就打趣我说:“你这是在给穴位捉迷藏呢,还是在找穴位啊?”找到穴位之后,接下来就是操作手法啦。
这手法可多了去了,有针刺、艾灸、按摩等等。
如果是针刺的话,那可就是个技术活了。
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的。
针要消毒,手法要熟练。
我见过一个老中医针刺穴位,那手法真是行云流水啊。
他一边扎针一边还跟患者聊天呢:“你就放心吧,这子午流注加上我的针法,就像给你身体里的小军队吹响了集结号,让气血都到该去的地方。
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子午流注与养生用药2017-01-11 鹤舞金沙2...转自人和健康lian修改微信分享: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一、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
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
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
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
相反,“午”恰与“子”相对。
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
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
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
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热,午时寒。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
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
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
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
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
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诠释子午流注图十二时辰对应十二脏腑的养生法则不同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早上起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晚上睡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
睡觉的房间不宜过大这叫聚集阳气。
古人认为子时阳气最弱午时阴气衰弱,应该入静睡觉即子午觉。
子时最宜睡觉保护阳气——指23点至次日凌晨1点,胆经当令,阳气开始生发,胆气生发得好人体就会很好。
丑时养肝正当时——指凌晨1点至3点,肝经当令,肝脏开始解毒造血。
肝有两大功能主藏血主疏泄,主藏血即调节血量和滋养肝脏本身,主疏泄是肝气宜泄。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就代表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
另外,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用眼耗的是肝气。
因此,经常闭目养神能适时养肝。
寅时醒来,最好趁早看医生——指凌晨3点至5点,肺经当令,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由肺来完成,人此段时间应睡得最死。
如果此时突然醒来或大汗淋漓,说明身体信号不好要马上去看医生。
卯时是排毒的最佳时机——早晨5点至7点,大肠经当令,大肠经开始旺盛,排便是此时段重要课题,所排毒素占所有毒素的50%。
辰时,该吃早饭——指早晨7点至9点,胃经当令,此时天地阳气最旺,人脉气血全部升起来了。
所以,应当补充阴气以平衡阴阳,是吃饭的时候了。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指上午9点至11点,脾经当令,脾主运化,把营养输送到全身各处。
脾主思,长期心情不好或过度思虑会伤脾,就感觉没胃口吃不下饭。
午时小睡精神好——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此时间段睡觉最养心,最好是平躺,因为“卧,则血归于肝”。
未时多喝水能保护血管——指下午13点至15点,小肠经当令,小肠主吸收,把午饭的营养送到血液里。
如果此时间段喝一杯水,可增加血液稀度,保护血管。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指下午15点至17点,膀胱经当令,大脑营养充足,精力充沛。
如果你特别犯困或头疼的话,可能膀胱经出现了问题。
中医认为,头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如果是头两边疼,是胆经出了问题;左边偏头疼和右边偏头疼也是不同的,因为左主肝右主肺。
⼦午流注按时开⽳法详解⼦午流注按时开⽳法详解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和原⽳进⾏针灸治疗的⽅法。
常⽤的有纳甲法和纳⼦法两种,此外,还有养⼦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六⽳,⼜称⼀⽇取六⼗六⽳法。
⼗⼆经脉⽓⾎运⾏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有相应盛衰变化。
⼦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经脉⽓⾎运⾏的过程,以及在⼗⼆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上所呈现的⽓⾎盛衰情况,由于年、⽉、⽇、时等时间的变化⽽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进⾏治疗,即为⼦午流注针法。
⼦午流注纳⼦法是按时⾠的地⽀属性来选取⼗⼆经脉五腧⽳和原⽳,每天轮遍⼗⼆经脉,是⼀种按时取⽳法。
⼜称⼦午流注纳⽀法。
其具体⽅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流注时⾠,取该经适当的⽳位进⾏针灸治疗。
②⼦母补泻取⽳法,实证时,在⽓⾎流注⾄病经的时⾠,取病经的⼦⽳进⾏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流过病经的时⾠,取病经母⽳进⾏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已过,取病经的本⽳或原⽳进⾏针灸。
⼦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时⾠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肠的,时天⼲属性,来选取⼗⼆经脉五腧⽳和原⽳,且以⼀个时⾠为取⽳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六⽳的按时取⽳法,⼜称⼦午流注纳⼲法。
具体⽅法是:①取⽳原则。
阳⽇(⽇天⼲属阳),阳时(⽇天⼲属阳)取阳经⽳;阴⽇(⽇天⼲属阴),阴时(⽇天⼲属阴)取阴经⽳。
②合⽇互⽤。
甲与⼰、⼄与庚、丙与⾟、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在合⽇间可以互相应⽤相应时⾠的开⽳。
为提⾼⾃⼰的针灸⽔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午,流注针法。
⼦午流注针法是⼀种古典⾼级针刺⼿法,⾏针时,结合⼈体,⼗⼆经脉⽓⾎流注规律,融⼊运⽓学说和纳甲纳⼦法,可提⾼临床疗效。
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选择⽓⾎旺盛的经脉或⽳位来针刺,⽽不能调动整个⼈体的⽓⾎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
通过阅读调⽓、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针刺⽔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
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活动时辰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时间对应的经络21:00-23:00 三焦经。
保持心境平静。
23:00-1:00 胆经。
这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
1:00-3:00 肝经。
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3:00-5:00 肺经。
呼吸运作最佳时候,而4时脉搏最弱。
5:00-7:00 大肠经。
这时起床要喝水,大肠蠕动旺盛,适合吃早餐。
7:00-9:00 胃经。
胃最活跃,此时一定要吃早餐,每天这时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
9:00-11:00 脾经。
这个时辰要喝至少6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
11:00-13:00 心经。
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
13:00-15:00 小肠经。
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15:00-17:00 膀胱经。
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
17:00-19:00 肾经。
适合休息。
19:00-21:00 心包经。
适宜散步,这时心脑神经系统最活跃,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胃不好的人,可在早晨醒来后,或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的搓揉。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找痛点,慢慢的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上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写,对疼痛、淤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
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梳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通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排在最后的经络(神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子午流注纳子法-什么症在什么时候按什么穴!子午流注纳子法又称“纳支法”。
其运用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开穴施治,也可按五输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取穴针刺。
1.按时循经取穴法按时循经取穴法又称“一天六十六法”。
按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即寅时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己属脾……。
这种配属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气血流注有盛有衰,肺气旺于寅时(清晨3—5点)而终于卯时。
如肺经发生病变,可选取肺经的有关腧穴,当其方盛之时,采用“迎而夺之”的泻法;肺气衰退之时,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
其他各经病变依次类推。
2.补母泻子取穴法补母泻子取穴法是根据五输穴与五行的相生规律,法于“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以子母穴作为基础。
例如肝经病变属实者,取肝经的子穴行间(五行属火),针刺用泻法;虚证则取肝经的母穴曲泉(五行属水),针刺用补法各经病变依次类推。
若时辰已过,或见不虚不实证,可取本经的本穴和原穴治之。
(见下表)。
这表以前主要是用于针灸的,但也适用自己按摩,拥有这个表就好简单了,平时一般的症状,我们只要按两三个穴位就足够了,不过大家要看清楚时辰来按。
如:脾虚,要补母穴,午时11-13点按大都,其它时辰可以多按按太白穴;再如心火盛,则在午时11-13点按神门穴。
同时异经也可以取用补母泻子法:如肾虚证,“虚则补其母”,可取、与肾经相生关系的肺经(肾属水,肺属金,金生水,肺经为肾经之母),在卯时5-7点,取肺经的母穴输土太渊穴(土生金)及肺经的本穴经渠穴补之。
又如:大肠经实证,“实则泻其子”,可取与大肠相生的膀胱经(大肠属金,膀胱经属水,金生水,膀胱经为大肠经之子),在申时15-17点按膀胱经的子穴输木束骨穴(水生木)及膀胱经本穴通谷穴泻之。
其它可类推。
补母泻子取穴法。
中医子午流注、走向和主要穴位地支时间经络流注走向相关主要穴位子23-1 足少阳胆经(腑)由头走足瞳子髎天冲脑空风池肩井环跳风市阳陵泉丘墟-丑1-3 足厥阴肝经(脏)由足走腹太冲中封章门期门寅3-5 手太阴肺经(脏)由胸走手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卯5-7 手阳明大肠经(腑)由手走头商阳合谷阳溪曲池臂臑迎香辰7-9 足阳明胃经(腑)由头走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迎缺盆足三里内庭-巳9-11 足太阴脾经(脏)由足走腹隐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午11-13 手少阴心经(脏)由胸走手少海神门少冲未13-15 手太阳小肠经(腑)由手走头后溪阳谷小海天宗听宫申15-17 足太阳膀胱经(腑)由头走足睛明攒竹十八经连排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酉17-19 足少阴肾经(脏)由足走腹涌泉太溪水泉阴谷戌19-21 手厥阴心包经(脏)由胸走手天池天泉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亥21-23 手少阳三焦经(腑)由手走头阳池外关翳风和髎丝竹空-督脉长强命门哑门风府百会人中任脉曲骨关元气海膻中如果一个人的经络已经通了,大体上,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检查: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
检验经络是否通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尤其是胳膊外侧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和明显地感觉出来.2.有明显的过血现象.有些朋友不明白什么叫过血现象.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一定要攥紧.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3.如果压股动脉后的过血感觉是呈圆桶状并能到达脚尖的话,说明你的经络非常的通.反之,就需要通过按摩打通经络了.4..搓八髎脚会发热压股动脉,主要是测试你的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情况,会有明显的过血感觉.如果想重点测试一下督脉及膀胱经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搓八髎的手法了.所谓八髎,是八个穴位的统称.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先来看看八髎的位置.5.平躺下肚子塌陷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非常的重要.那什么叫好肚子呢.第一手捏着不痛.其次是,肚子要塌.什么叫塌呢?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话叫,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打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一般不适合拔罐.如果你的上述四点都能做到了,那么就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这个时候,你只要进补什么东西,身体才能吸收.否则的话,你吃的东西再好,包括你吃的药,保健品,作用都会大打折扣.毕竟,在中国古代,医生们没有遇到像垃圾食品的问题,也没有遇到类似三聚氰胺这类的事,以及众多导致经络被堵的添加剂.因此,现在绝大多数的慢性病人,经络基本上都是不通的.因此,一切治病的手段,要从打通经络开始.。
子午流注月十二经络1、子午(23:00--1:00)足少阴:胆经旺。
防胆结石、胆囊炎。
症状:口感、口苦、偏头痛、消化不良、关节痛、痰湿结节积聚。
穴位:风池、天池2、丑时(1:00--3:00)足厥阴:肝经旺。
肝脏解毒,换掉费血,产生新血。
症状:口干、口苦,精神抑郁,胸肋胀痛、眩晕。
血压不稳、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皮肤萎黄。
穴位:漳门3、寅时(3:00--5:00)手太阳:肺经旺。
此时咳嗽,少吸烟及太凉食物。
症状:怕风易出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易过敏。
穴位:中府、列缺、少啇。
4、卯时(5:00--7:00)手阳明:大肠经旺。
此时有便误忍。
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肠胃功能减弱、斑点多、肩周炎、慢性咽炎。
穴位:合谷、曲池、迎春。
5、辰时(7:00--9:00)足阳明:胃经旺。
吃早餐最佳时间。
症状:侯妮同、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穴位:足三里、地仓。
6、巳时(9:00--11:00)足太阳:脾经旺。
用脑最好的时间。
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倦怠、偏胖、头胀、头痛不清、关节酸胀、糖尿病。
穴位:三阴交、血X7、午时(11:00--13:00)手太阳:心经旺。
睡一觉利于保护心脏。
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穴位:神门、通罩。
8、未时(13:00--15:00)手太阳:小肠经旺。
睡觉有利于小肠吸收。
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通、易腹泻,手脚寒冷,吸收不良虚胖、肩周炎。
穴位:后溪、听宫9、申时(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旺。
多喝水,利于排便,利于排毒、泻火。
症状:恶X、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穴位:至阴及各腧(shu二声)10、酉时(17:00--19:00)足少阳:肾经旺。
勿喝酒,少吃大鱼大肉。
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子午流注与养生用药2017-01-11 鹤舞金沙 2... 转自人和健康lian修改微信分享: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一、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
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
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 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
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
相反,“午” 恰与“子”相对。
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
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中医认为: “子午”有以下含义: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
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 时至凌晨1 时;午为午中。
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热,午时寒。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
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
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
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
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
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子午流注纳甲法六十六穴开穴时辰表1. 六味地黄丸:复溜穴,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
功效相当于六味地黄丸。
2.知柏地黄丸:复溜+神门,泻南补北。
功效相当于知柏地黄丸,治肺阴虚火旺,盗汗。
3. 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4.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胆经的阳陵泉,其效如逍遥丸一样,更快捷。
治肝郁血虚,木克脾土。
5.朱砂安神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
心中发热烦燥,舌尖红。
常用此丸,会伤胃气,对身体有损害。
6.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7.安宫牛黄丸:壁虎爬行功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
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
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8.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
也治咽喉干燥,咳嗽无痰,慢性咽炎。
9. 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10. 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也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1.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子午流注详细解释
子午流注是一种中医的说法,它基于“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
根据这种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可以获得较佳疗效。
因此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等。
具体来说,子午流注是一种辨证循经按时针灸取穴的方法。
它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
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
在子午流注理论中,一天的12个时辰对应着人体12条经络,每个时辰都有其特定的经络和穴位与它相对应。
因此,随着时辰的变化,人体内的经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做中医治疗的时候,可以根据时辰的变化,对相应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方法。
例如,在精力过剩的穴位可以采取泻的方法,对精力衰弱的部位可以采取补的方法。
总的来说,子午流注法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时间因素在针灸疗法中的重要性。
它为针灸治疗提供了一种具有规律性和预测性的方法,使得针灸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
子午流注十二经络时辰养生法什么是子午流注呢?子午流注是古代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自然规律,是根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节律观念,高屋建瓴,因势利导,因时、因地、因病、因人制宜,把握病机,从而合理调整气血神志,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激发其正气和心身活力,恢复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
它可以根据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节奏、时相特性等,因时因病因人,有效集成和优化用药处方、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手段,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我们现代人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在中国古代人们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子午流注的子午就是指时辰而言,子是子时,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午是午时,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
“流”、“注”两字,是指人体气血的运动变化的状态。
“流”是流动的意思,“注”是灌注的意思。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
那么,气血在经脉中是怎么流动的呢?古人认为是按照“井荥输经合”的顺序流动的。
那么“井荥输经合”又是什么意思呢?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
这是以自然界中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血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气血从四肢末端向上到达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同时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
《内经·灵枢》上说:“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子午流注的简单理解应用徐金丹1: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早睡觉养阳气。
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阴极的时候,阴主睡眠,胆汁推陈出新,所谓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时入睡,保护阳气,睡眠时保护阳气的最好途径。
胆经不通则口苦,头痛,叹气,面色灰暗,有四个穴位可以促进胆汁分泌,驱除寒邪。
a:环跳——股外侧股骨大转子最凸点b:风市——直立,大腿外侧中线上中指尖处,此乃排风大穴c:中渎[dú]——大腿外侧风市下2寸d:膝阳关——膝外侧,股骨外上髁[kē]上方凹陷处2: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肝经造血需休息,卧则血归于肝,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主筋,主谋略,像牛一样最能忍辱负重,丑时应该充分休息以养肝。
a: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消气大穴,散肝火,补心血,安心神,利水道,刺激时要朝行间的方向推揉b:行间——在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行间最善治头面之火3: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
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
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a:中府穴——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一寸,距正中线旁开六寸,是调补中气要穴b:鱼际穴——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肺经的鱼际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要揉按即可4: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空腹喝水,排除毒素。
在这个时候空腹喝水,有助于便秘的恢复,此时是大肠的兴奋状态。
a: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一指治疗各种难愈的鼻炎鼻塞,防止病邪侵入b: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能调全身的气机,是治疗肠火牙痛的特效穴5: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
中医之子午流注时间与穴位的关系2011-06-12
21:40:59| 分类:岐黄针推|举报|字号订阅
一、子午流注的含义:
子午:
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
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
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
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
相反,“午”恰与“子”相对。
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
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
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
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
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热,午时寒。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
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
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
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
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
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
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
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
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
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
流指流动,注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环输注。
并用“井、荥、输、经、合”形容其流动状态。
即言水之发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于泽海,以此表示气血沿经脉流注的过程。
子午流注,简单的说,就是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子午流注就是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
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
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
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见下表:
中医十二经络学(子午流注学)
子午流注学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子胆丑肝各定位,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
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转载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
”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
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
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
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
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
无论何种养生法持之以恒才有效果!您可能也喜欢:岐黄天涯真情为你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十二时辰和人体
经络图文中医同道必备的工具:漂亮的时空钟(全解)之中医典钟中医同道必备的工具:漂亮的时空钟(全解)之中医典钟神奇的子午流注神奇的子午流注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中医同道必备的时空钟(全解)中医同道必备的时空钟(全解)人体经络图人体经络图地理——命理——医理地理——命理——医理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学)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学)经络记忆法取穴视频(上下)经络记忆法取穴视频(上下)中医典钟中医典钟子午流注开穴图子午流注开穴图子午流注针法的推算与灵龟八法2010.09.23子午流注针法的推算与灵龟八法一个睡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的方法------------------一个睡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的方法
------------------2009年3月最新题目(第十回) ( 五输穴专集)2010.10.202009年3月最新题目(第十回) ( 五输穴专集)阅读(4)| 评论(1) 喜欢推荐临床经验小药方——特有效少商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