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23.79 KB
- 文档页数: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4034)作者简介:何乃普(1974-),男,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天然高分子生物活性研究。
现在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任教。
*通讯联系人,Email:wan grm@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何乃普,宋鹏飞,王荣民*,张 慧,王云普(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摘要:主要从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抗菌、抗肿瘤活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进展甲壳素又名为甲壳质、几丁质、壳多糖,化学名称为聚_N _乙酰_D 葡萄糖胺,属于氨基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甲壳素脱除乙酰基后其产物是壳聚糖,又名甲壳胺或可溶性甲壳质,其化学名称为(1,4)_2_氨基_2_脱氧_B _D _葡聚糖(见图1)。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多糖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物亲和性,其分子链上丰富的羟基和氨基使其易于进行化学修饰而赋于多种功能。
图1 甲壳素和壳聚糖结构Figure 1 The chemical s truitures of chiti n and chitosan 甲壳素/壳聚糖在医药的应用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自身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抗胆固醇升高、抗凝血、抗感染等特性;(2)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即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生物相粘性、无细胞毒性和良好的机体免疫性;(3)作为多糖,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分,在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生长和衰老以及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4)良好的保湿性能,使其应用于化妆品[4,5]和促进伤口愈合[6,7]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链上丰富的羟基和氨基使其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可作为小分子药物或一些大分子药物的载体;(6)作为天然聚阳离子多糖衍生物,其阳离子性质使其对DNA 或细胞表面具有较强的静电作用,从而作为基因载体有潜在的优势。
甲壳素及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提纲:1. 甲壳素及衍生物的特性和构成成分2. 甲壳素及衍生物在食品保鲜、增加口感和改善营养价值方面的应用3. 甲壳素及衍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4. 甲壳素及衍生物在食品产业中的市场前景和优势5. 甲壳素及衍生物在未来食品行业中的发展趋势提纲一:甲壳素及衍生物的特性和构成成分甲壳素是一种多聚糖。
多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的碳水化合物。
甲壳素主要存在于贝壳、虾、蟹等甲壳类生物的外壳、鳞片和甲壳质层中。
它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保湿、抗菌、抗氧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特性。
甲壳素的化学结构是: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构成的聚合物。
甲壳素酸是甲壳素的降解产物,是一种多聚酸。
它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非常微小,不能形成凝胶或黏性溶液。
但是它可以与各种阳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其能够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提纲二:甲壳素及衍生物在食品保鲜、增加口感和改善营养价值方面的应用甲壳素和甲壳素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有很多应用。
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保鲜方面。
甲壳素有极高的吸水性,可以吸收食品中多余的水分,减少食品的水分含量,从而延长其保存期限。
甲壳素还能吸收氧气,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护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甲壳素还可以用来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甲壳素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可以提高食品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另外,它还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增加食品的嚼劲和口感。
提纲三:甲壳素及衍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甲壳素添加到食品中,改善其质地、口感和营养价值;另一种是将甲壳素应用于食品包装中,用来保鲜和防止掉色。
将甲壳素添加到食品中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直接加入到食品中,或者作为食品的包装材料。
甲壳素还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改性,以增强其功能性和应用范围。
甲壳素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优异的吸水性和吸氧性。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一、甲壳素的由来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壳多糖,壳蛋白,是法国科学家布拉克诺(Braconno)1811年首先从蘑菇中提取到一种类似于植物纤维的六碳糖聚合体,把它命名为Fungine(蕈素)。
1823年,法国科学家欧吉尔(Odier)在甲壳动物外壳中也提取了这种物质,并命名为chitoin (几丁质),chitoin希腊语原意为"外壳"、"信封"的意思。
1.1 甲壳素的分布自然界中,甲壳素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肢动物虾、蟹、蝇蛆和昆虫的外壳,贝类、软体动物(如鱿鱼、乌贼)的外壳和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其每年生物合成的资源量高达100亿吨,是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的第二大生物资源,其中海洋生物的生成量在10亿吨以上,可以说是一种用之不竭的生物资源。
甲壳素经自然界中的甲壳素酶、溶菌酶、壳聚糖酶等的完全生物降解后,参与生态体系的碳和氮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1.2甲壳素的化学结构经结构分析,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直链氨基多糖,学名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单体之间以β(1→4)甙键连接,分子量一般在106左右,理论含氮量6.9%。
其分子结构特点为:氧原子将每个碳原子的糖环连接到下一个糖环上,侧基团"挂"在这些环上。
甲壳素分子化学结构与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纤维素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若把组成纤维素的单个分子棗葡萄糖分子第二个碳原子上的羟基(OH)换成乙酰氨基(NHCOH3),这样纤维素就变成了甲壳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壳素可以说是动物性纤维。
1.3 甲壳素的化学性质甲壳素有α,β,γ三种晶型。
α棗甲壳素的存在最丰富,也最稳定。
由于大分子间强的氢键作用,导致甲壳素成为保护生物的一种结构物质,结晶构造坚固,一般不熔化,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和酸碱,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应用有限。
甲壳素的应用研究与展望刘淑君090524115摘要:从虾和蟹的壳中提取的甲壳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材料,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它在制成人造皮肤, 隐形眼镜, 化妆品, 纸张、食品等方面起着其他材料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尤其在整个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环境的今天, 它在污水处理和用来生产可自然分解的薄膜包装材料上大有用武之地,甲壳素的研究开发已成为世人瞩目的高新科技领域和获利颇丰的新兴产业。
本文主要介绍了甲壳素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应用,发展前景前言甲壳素广泛存在于海洋甲壳动物外壳、软体动物内骨骼、昆虫翅膀、菌类及藻类细胞壁内。
这些虾壳原本是废弃物,几乎成为环境污染源,经过近40多年国内外学者研究,竟变废为宝,一跃成为跨世纪的引人瞩目的全球性热门科研课题,并竞相开发出一系列的甲壳素类高科技产品,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化工、环保、医药、保健、美容、纺织等诸多领域。
至今,国内发表的甲壳素研究成果已超过400多项,我国甲壳素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达景象,一些发达国家争相投入大量资金对甲壳素进行深入研究开发。
目前甲壳素是日本政府惟一准许宣传疗效的机能性食品。
1993 年日本厚生省受理了甲壳素作为癌细胞转移抑制剂静门注射药品的申请。
1996年,甲壳素又通过了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及欧共体(EC)检测,核准在美国、欧洲市场销售。
甲壳素的研究开发及其商业产品已出现了全球竞争趋势,并将保持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趋势。
1.甲壳素分子组成和分布1. 1甲壳素分子组成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和壳多糖,是法国科学家布拉克诺1811 年首次从蘑菇中提取的一种类似于植物纤维的六碳糖聚合体, 被命名为Fungine( 茸素) 。
1823年法国科学家欧吉尔( Odier)在甲壳动物体外壳中也提取了这种物质, 并命名为几丁质和几丁聚糖, 是几丁胺粉的合称。
经结构分析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它由几丁质与几丁糖组成, 是天然无毒性高分子, 并且具有生物可分解性, 它的构造类似于纤维素, 由1 000~ 3 000个n- 2葡萄糖胺聚合物组成, 属于直链氨基多糖。
壳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和应用。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作为絮凝剂可以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保持制剂的稳定性;降低药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生物降解,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膜性,是中药辅料的理想材质;对壳聚糖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大大提高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范围并促进了药剂药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壳多糖及其衍生物中药辅料微球细胞培养[引言]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壳多糖,是一种胺基多糖,大量存在于海洋节肢动物(虾、蟹)的甲壳中,也存在于低等动物菌类、昆虫、藻类细胞膜中,分布很广泛[1]。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又名甲壳胺或可溶性甲壳质,是生物界唯一的碱性多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存储量仅次于维生素,地球上每年生成量达100亿吨。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有良好的成膜、絮凝、生物相容、可生物降解和无毒等特性,且本身具有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因此,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纺织、食品、化妆品、生物医学、污水处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本综述对近年来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中药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研究作简要概述。
[结构]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学名是β—(1→4) —2—乙酰胺基—2—脱氧—D—葡萄糖,是由N—乙酰胺基葡萄糖以及β—1,4糖苷键缩合而成[4]。
如果把此结构中糖基上的N—乙酰基大部分去掉的话,就成为甲壳素最为重要的脱乙酰化衍生物壳聚糖。
壳聚糖是由D—氨基葡萄糖和适量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组成的。
其化学名是(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结构类似于纤维素[1,2]。
[理化性质]甲壳素呈灰白色或白色片状、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无定性固体,相对分子量因原料和制备方法的差异而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
不溶于水、稀碱、稀酸及一般的有机溶剂,可溶于浓的盐酸、硫酸、硝酸等无机酸和大量的有机酸[1]。
综述甲壳素、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衍生物应用研究进展X汪玉庭X X , 刘玉红, 张淑琴(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湖北武汉 430072)摘 要: 简要评述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酰化、醚化、酯化、接枝和交联等化学改性方法,简要介绍甲壳素衍生物在化妆品、医学和环保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 甲壳素;壳聚糖;化学改性中图分类号: O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357(2002)01-0107-08甲壳素(chitin)是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唯一的氨基多糖,其化学命名为B -(1y 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也叫脱乙酰甲壳素,简称(CTS)。
它们的结构式112分别为:甲壳素结构与纤维素类似,分子中含有H-OH 和H-NH 键,还含有分子间氢键。
甲壳素的这种有序的大分子结构,在一般的溶剂中不容易溶解。
壳聚糖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游离氨基,溶解性能有了一些改观,但也只能溶于某些稀酸,如盐酸、醋酸、乳酸、苯甲酸、甲酸等,不溶于水及碱溶液。
甲壳素与壳聚糖无毒,无害,易于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而且在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并以相同的循环速率产生和消失。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甲壳素或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开展了研究,拓宽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
现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对甲壳素或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予以简要评述。
Vo l.152002年3月 功 能 高 分 子 学 报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No.1M ar.2002X XX 作者简介:汪玉庭(1942-),男,湖北鄂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友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E -mail:hxxzls @w hu..收稿日期:2001-10-11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0048615)1 酰化改性及应用在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改性中,酰化改性是研究得较多的。
甲壳素∕壳聚糖及衍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甲壳素具吸附及螯合性,可以和重金属离子形成错合物,再加上其生物可分解特性,不致于造成二次公害,因此为一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了甲壳素∕壳聚糖及衍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壳聚糖;螯合; 水处理一.壳聚糖简介甲壳质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Braconno)发现,1823年由欧吉尔(odier)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ITIN,译名为几丁质。
外观及性质:淡米黄色至白色,溶于浓盐酸/磷酸/硫酸/乙酸,不溶于碱及其它有机溶剂,也不溶于水。
甲壳质的脱乙酰基衍生物(Chitosan derivatives)可溶于水。
甲壳素具有抗癌抑制癌、瘤细胞转移,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护肝解毒作用。
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肝肾病、高血压、肥胖等症,有利于预防癌细胞病变和辅助放化疗治疗肿瘤疾病。
因此,甲壳素/壳聚糖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研究者所重视,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在,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领域已覆盖环保、食品、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农药等诸多方面。
甲壳素的化学名称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线型多糖类聚合物,简称为N-乙酰-D-葡糖胺。
二.1、壳聚糖的制备壳聚糖是许多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类动物(如昆虫、甲壳类动物等)外壳的主要成分,主要以无机盐及蛋白质结合形式存在.但其中尤以虾蟹壳中含量最高,因此通常以是虾蟹壳为原料。
(1)传统工艺[1]以虾蟹壳为原料,常温下用稀释盐酸分解无机盐,用稀碱脱除蛋白质得甲壳素,甲壳素再经浓碱脱乙酰基得壳聚糖。
其简易流程如下:虾蟹壳——清洗、去杂质、烘干(加稀HCL)——脱无机盐(加稀NaOH)——脱蛋白质(加浓NaOH)——脱乙酰基——烘干得壳聚糖壳聚糖的主要质量指标是粘度及胺基含量,在制备壳聚糖过程中,用稀盐酸分解虾蟹壳无机盐的同时,壳聚堂的链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作用,因此在分解无机盐的过程中盐酸的浓度、处理时间及温度对壳聚糖制品的粘度、胺基含量均有影响。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chitin)又名几丁质,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多糖,同时,也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其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节肢动物(主要是甲壳纲如虾、蟹等,含甲壳素高达58%~85%)、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海藻及真菌等中,另外在动物的关节、蹄、足的坚硬部分,自从1811年法国科学H·Braconnnot发现甲壳素以来,甲壳素逐渐被认识和利用。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日趋活跃,甲壳素和壳聚糖已被现代科学称之为继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五大生命要素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1]。
甲壳素和壳聚糖经过改性之后生成的改性高分子具有无毒,可完全被生物降解、在自然界形成良性循环等诸多优点,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甲壳素/1Papineau等认为,由于壳聚糖分子的正电荷和细菌细胞膜上负电荷的相互作用,使细胞内的蛋白酶和其他成分泄漏,从而达到抗菌、杀菌作用。
他们研究发现,用量为0.2mg/ml的壳聚糖乳酸盐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壳聚糖谷氨酸盐对酵母菌如酿酒酵母的繁衍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1mg/ml的壳聚糖乳酸盐会使酵母菌在17min内完全失去活性。
Sudharshan等指出,由于壳聚糖可渗入细菌的核中并和DNA结合,抑制mRNA的合成,从而阻碍了mRNA与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抗菌作用。
他们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如壳聚糖乳酸盐、壳聚糖谷氨酸和壳聚糖氢化谷氨酸对不同细菌增殖的影响。
结果发现,壳聚糖乳酸盐和壳聚糖谷氨酸盐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Chen等[2]研究了脱乙酰度为69%的壳聚糖、磺化度为0.63%的壳聚糖、磺化度为13.03%的壳聚糖和硫代苯甲酰壳聚糖对牡蛎的防2败变质,从而缩短肉制品的贮存寿命和破坏肉制品的风味。
Darmadji和Izumimoto研究了用壳聚糖处理的牛肉的氧化稳定性效果。
药081-1班XX20082350XXXX甲壳质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和前景1.概述甲壳素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唯一一种带阳离子的糖类聚合物,能够被生物降解,产量仅次于纤维素。
其脱乙酰化的产物称为壳聚糖,壳聚糖经结构修饰又可得到一系列适合不同需要的性能优良的衍生物,研究证明,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都被公认为很有前途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很重要的药用辅料。
其中壳聚糖已被载入英国药典,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来源和分类(1)甲壳质甲壳质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甲壳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是从蟹、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的动物性高分子纤维素,被科学界誉之为"第六生命要素"!因此被欧美中日政府认定为机能性免疫物质。
在灵芝、冬虫夏草等植物中也含有微量"几丁聚糖",但含量只在2%-7%之间。
(2) 壳聚糖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
分为高密度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和专用壳聚糖。
3.性质甲壳质的性质:甲壳质是一种白色,无臭,无定性粉末或半透明片状物,它不溶于水,稀酸碱溶液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溶于无水甲酸,浓无机酸。
它还具有以下性质:(1)可被酶分解而吸收。
甲壳质是食物纤维素不易被消化吸收。
若甲壳质和蔬菜、植物性食品、牛奶和鸡蛋一起食用可以被吸收。
在植物和肠内细菌中含有壳糖胺酶、去乙酰酶、体内存在的溶菌酶以及牛奶、鸡蛋中含有卵磷脂等共同作用下可将甲壳质分解成低分子量的寡聚糖而被吸收。
当分解到六分子葡萄糖胺时其生理活性最强。
吸收部位主要在大肠。
(2)溶于酸性溶液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基团。
甲壳质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
),具有碱性,在胃酸的反应下可生成铵盐,可使肠内PH值移向碱性侧,改善酸性体质。
反应中生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基团,这是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带正电荷可食性食物纤维。
因之一。
在肝源性胆囊炎的治疗中肝胆同治是不可忽视的治则789。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临床常见,其发病机理复杂,在肝病早期如何有效的阻止、减轻胆囊病变或防止其转为慢性,以利于肝病的尽快恢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8刘国栋4范金华:病毒性肝炎8;0例胆囊分析:综合临床医学48<<=4 80(8):;=2崇雨田4赵志新4梁欣4等: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胆结石;;<;例的>超观察:新医学,8<<8,(增刊8):;?;张宗录@赵金山4徐晓冬: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2<58例临床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420004;2(8):A8=曲春燕4王伟4涂静: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改变802例>超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张玉清:>超对28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胆囊壁改变的显像观察:临床肝胆病杂志48<<=480(=):222叶维法4钟振义:肝炎学大典:天津B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48<<?: 80A赵登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胆道系统损害及其意义:临床肝胆病杂志48<<8,A(2):5<8朱江帆4单礼成4董磊: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胆囊收缩功能改变:中华外科杂志,8<<;,;8(8):;=<石世善4范积华4曹兴国:病毒性肝炎的胆系声像改变与临床关系:临床肝胆病杂志48<<=480(=):22080华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胆囊病变<?例分析:镇江医学院学报48<<?45(=):;5088高涛:病毒性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及处理:实用肝脏病杂志,8<<8,(;)8:?;82胡翔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胆系声像改变:中级医刊48<<0, 25(8):2A8;西安第六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4200848<C8DE5?8=白冬梅@刘继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胆囊炎A5例临床分析:沈阳医学院学报,8<<<@8(2):<;85孙涟漪@刘以伦@谢学峰:病毒性肝炎并发胆囊炎变诊治体会:临床医学@8<<?@8?(=):2A8?徐家玲@王学前@汪向红:病毒性肝炎并发胆囊炎胆石症:江苏医药@8<<?@28(;):20=7收稿日期:2005F02G2=97本文编辑:韩仲琪9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几丁质,是天然多糖类高分子物质,化学名为!G8,=G2G乙酰氨基G2G脱氧GHG葡萄糖,分子式CI8J8;6K5L M,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一般有机溶剂,具有"、!、#三种晶型,广泛存在于虾蟹壳、昆虫外壳、真菌细胞壁、植物细胞壁中。
甲壳素衍生物的作用甲壳素作为可吸收的外科手术线材料,最初的生理试验就给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从酚胺一Liol溶剂中纺出的甲壳素复丝纤维的抗张强度可达50千克/毫米“,编成鞭的手术线在胆汁、尿、胰液中可很好地保持其强度,这一点对于现有的可吸收的手术线如PGA、Catgut来说,是难以做到的。
甲壳素手术线盯毒性试.验表明,它在所有诱变、急性中毒、发热、溶血、皮肤反应方面都显示负性〔1〕。
从甲壳素手术线在家兔体内的试验结果来看,手术线在埋入组织的早期有不明显的炎症,但慢慢就消退了,而当伤口愈合后手术线就很快地被吸收.〕。
甲壳素还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已有试验证实,甲壳素手术线可增加伤口的抗张强度,但不改变皮肤胶原蛋白中经脯氨酸的含量〔8〕。
对甲壳素手术线制备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4,5〕,一般是把经酸碱处理提纯后的甲壳素研磨成粉末,溶于适当的溶剂成胶状物后,先用湿式纺丝方法纺成单丝,然后编织成手术线。
通常是把甲壳素溶解在CC13CO:H和CH:C12混合溶剂、LICI和N一甲基毗咯烷酮或Li。
1和MeZNAc混合溶剂中,然后把粘稠的甲壳素溶液通过喷丝嘴挤压入凝结剂丙酮或异丁醇中,得到甲壳素纤维,再用碱中和、洗涤、脱水,最后纺成手术线。
这样得到的甲壳素手术线,无论是湿态还是干态,都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以及较小的伸长率。
若把手术线在40℃用5%戊二醛处理4小时,其强度还可以有所提高。
在家兔体内的试验表明,经过处理的手术线,’埋入两天后强度为95公斤/毫米2,气25天后为14公斤/毫米“,而未经处理的手术线,.2天后为72公斤/毫米“,25天后只有6公斤/毫米“。
用做人工透娜膜‘目前临床应用的透析膜有铜氨纤维膜、聚丙烯睛膜等,这些膜都存在着抗凝血性能差,中分子量物质透过性差的缺点。
迄今利用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制造人工透析膜已有一些报道〔7,“〕。
甲壳素、壳聚糖可分别溶予适当的溶剂,通过中空纤维喷丝嘴注入凝结剂中,进而纺成中空纤维,中和洗涤后,可制得中空纤维人工透析膜;若把乙酞化甲壳素溶于适当的溶剂配成1,0一 4.0%的溶液,然后在玻璃上展开,待溶剂挥发后,‘可得到平板透析膜;N一酞化壳聚糖膜的制法是:把壳聚糖溶解在2%,5%的乙酸溶液中,用甲醇稀释后,加入酸醉反应,伺时在玻璃板上展开,待挤剂挥发后,再中和洗涤,即可得到N一酞化壳聚糖膜。
二十一世纪医药领域新材料:甲壳素时间:2009-7-17 14:09:49 作者:来源:浏览:热门关注早在400年前,《本草纲目》中就有螃蟹壳应用的记载,这是甲壳素最早的应用纪录。
1811年,法国H.Braconnot教授最早分离出甲壳素,他用温热的稀碱处理蘑菇,得到一些纤维状的残渣,他以为是纤维素,并命名为Fungine,意思是真菌纤维素。
12年后也就是1823年,另一位法国科学家A.Odier从昆虫的翅鞘中分离出同样的物质,命名为Chitin,即铠甲、信封的意思。
1859年法国C.Rouget第一次分离出壳聚糖,命名为Chitosan。
从发现甲壳素后的一个半世纪,甲壳素的研究进展缓慢。
20世纪下半叶,随着对纤维素、蛋白质和甲壳素及其他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有机化学诞生和发展起来。
甲壳素的研究重心也从欧洲转向日本。
1977年英国Muzzarelli教授发起并主持了第一届甲壳素和壳聚糖国际会议,以后每2年召开一次。
在1991年的会议上,美、欧的医学科技界、营养食品研究机构将其誉为第六要素。
我国于1952年开始研究。
20世纪90年代是研究的全盛时期。
1997年,研究开发课题列入国家科委九五攻关计划,归属863计划。
2000年前后酶法生产壳寡糖的方法被攻克。
近年来,我公司研究人员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展示了它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甲壳素在医药上的应用做一简介,以利于这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下面就甲壳素及衍生物的生物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甲壳素及几丁聚糖的许多临床医学应用不仅仅是依据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无毒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重要的是基于其优异的生物学功能。
为全面了解认识其生物学功能,国内外做了大量基础研究,我们在此基础上也做了许多实验研究。
在此,仅以其重要的五大功能,即:对机体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对凝血功能的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作用以及吸附作用逐一予以阐述。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甲壳素;,,药理作用摘要:目的介绍甲壳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
结果甲壳素具有抗菌抗感染、降脂、降血糖、抗肿瘤、抗凝血、抗辐射、保护肝脏等药理作用。
结论甲壳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甲壳素;药理作用甲壳素又名几丁质、甲壳质、壳多糖等,是一种维持和保护甲壳动物和微生物躯体的线性氨基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如蟹、虾、软体动物、昆虫、真菌、海藻及高等植物细胞壁中,其资源丰富,产量仅次于纤维素,是自然界第二大有机物质,也是自然界除蛋白质外数量最大的含氮天然有机高分子,每年自然界生物合成量约为100亿吨。
在甲壳素被发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此类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揭示了其在食品、美容、纺织、环境保护、农业、生物等一系列领域的应用价值,发现甲壳素有纤维素所没有的特性,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含阳离子的可食性动物纤维,也被认为是继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外的第六生命要素,可以应用在工业领域(如取代塑料)、农业领域(不需要农药的肥料),化妆品领域(调整皮肤等)、医药、膜材料和其他环保、健康领域。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最重要的衍生物,是甲壳素部分或全部脱乙酰基的产物。
自1811年Braconnol发现甲壳素和1894年Hoppe将甲壳素与KOH在180℃下熔融得到壳聚糖以来,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增多。
国内、外多项实验已经证明,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相关病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现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药理作用及其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1 抗菌抗感染甲壳素及其多种衍生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感染作用,以甲壳素六聚糖为最强。
小分子的脱乙酰甲壳素具有质子化铵,质子化铵与细菌带负电荷的细胞膜作用,吸附和聚沉细菌,同时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扰乱细菌的新陈代谢及合成而具有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当壳聚糖质量浓度为6 g/L时,约有50%革兰阴性菌被抑制,10 g/L时抑菌率达60%~100%。
第26卷第2期2002年 3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 nal o f Hebei N o rmal U niv ersit y(Nat ur al Science Edition) V ol.26N o.2M ar.2002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开发与应用进展周友亚(河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 要:对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在食品工业中,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作为食品及蔬菜水果的保鲜剂、饮料的澄清剂,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添加于化妆品中,它具有保湿、透气、消除毒素、防紫外线等作用;用于医药中,它有降血脂、血糖、血压,治疗缺血性贫血等功能。
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衍生物;应用中图分类号:T S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854(2002)02-0175-04甲壳素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属多糖衍生物,主要从节肢动物如虾、蟹壳中提取,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甲壳素有许多别名,如甲壳质、几丁质、明角质、壳蛋白、蟹壳素等,其化学名称为2-乙酰氨基-(1,4)- -葡聚糖.甲壳素经脱钙、脱蛋白质和脱乙酰基可制取用途广泛的壳聚糖产品.因为甲壳素的脱乙酰反应一般不完全,壳聚糖工业品的脱乙酰度通常在70%~90%之间,所以实际上壳聚糖可视为甲壳素和壳聚糖2种单体单元的无规共聚体.国内外关于甲壳素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非常活跃,与之有关的高新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它在食品工业、化妆品、生物医学、环保、农业、金属提取和回收、纺织印染、造纸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功用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1 提 取甲壳素主要从虾、蟹壳中得到,也有从蚕蛹壳、宽跗陇马陆、蝉和蝇蛹壳中提取的报道[1].甲壳素的提取工艺如下:虾蟹等壳去杂、洗净,酸浸除去无机盐壳,碱浸去蛋白,经漂白、烘干、称重,即得白色甲壳素.甲壳素再经脱乙酰处理,放入6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到145℃,持续1h,再分离提纯即得壳聚糖.2 应 用2.1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1.1 保鲜剂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用作保鲜剂主要是利用其成膜性和抑菌作用.壳聚糖或轻度水解的壳聚糖是很好的保鲜剂,0.2%左右就能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以甲壳素/壳聚糖为主要成分配制成果蔬被膜剂,涂于苹果、柑桔、青椒、草莓、猕猴桃等[2,3]果蔬的表面,可以形成致密均匀的膜保护层,此膜具有防止果蔬失水、保持果蔬原色、抑制果蔬呼吸强度、阻止微生物侵袭和降低果蔬腐烂率的作用.乐培思等用2%改性甲壳素涂膜涂于柑桔、苹果表面,结果柑桔在30℃下储存15d未出现腐烂,而对照组则出现霉斑并腐烂;苹果一切两半,涂了保鲜剂的一半在30℃下储存1周后,未出现明显的斑痕,另一半情况正好相反.陈天等进行了壳聚糖保鲜猕猴桃的研究,表明常温下壳聚糖能有效地延长猕猴桃的贮藏期至80d,同时保持了果实较好的品质与风味.最佳食用期内,果实的V c含量为1.8~2.3m g/g,总糖含量为8.0%~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17%,果实甜度和香味增加,酸度下降.陈安和等研究了甲壳素衍生物对草莓的保鲜作用,表明经处理的草莓储存15~20d,其SOD(超氧化歧化酶)活力比未处理的高20.1%~53.4%,V c含量高78%~165%[4].1种商品名为Nutri-Save的NOCC(N,O-收稿日期:20001221作者简介:周友亚(1969-),女,河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食品添加剂的开发与研制.176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6卷羧甲基壳聚糖)水果保鲜剂即将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壳聚糖还可用作肉、蛋类的保鲜剂.吉伟之等用2%壳聚糖对猪肉进行涂膜处理,表明在20℃和40℃贮藏条件下,猪肉的一级鲜度货架期分别延长2d和5d[5].Hiro shi E用壳低聚糖保鲜牛肉,3d后微生物比参照组少.壳聚糖保鲜剂对鲜鲅鱼、小黄鱼[6]、鸡蛋均有较好的保鲜作用.另外,壳聚糖可用于腌菜、果冻、面条、米饭等的保鲜剂.2.1.2 保健食品添加剂 甲壳素/壳聚糖按比例添加于保健品中,可以起到保健、减肥、抗癌、调节微量元素等作用.甲壳素/壳聚糖被认为是继卵磷脂、螺旋藻等第2代保健食品之后的第3代保健食品,它是1种可食性的动物纤维,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当与蔬菜共食时,蔬菜和肠内细菌中的溶菌酶、脱乙酰酶、甲壳酶、壳聚糖酶及卵磷脂共同作用将甲壳素分解成低聚糖,当分解为6个葡萄糖胺时生理活性最优.它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排除多余有害的胆固醇,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等.研究还发现,壳聚糖及其脂肪酸络盐在体内可与相当于它们重量许多倍的脂类物质,如甘油三酯、脂肪酸、胆汁酸、胆固醇等化合物生成不被消化系统吸收,不被胃酸水解的络合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因此,有人用它与猪、牛肉混合制成肉丸,风味不改,而热量却减少一半.同时,甲壳素/壳聚糖的低聚糖还能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并具非常爽口的甜味,而热量比蔗糖低许多,而且不增加胰岛素水平,是一种“无糖”之糖.用它制成的牙膏、牙粉、口香糖、牛奶巧克力等,不仅具有很好的口感,且具预防龋齿和牙周病、愈合伤口、止血及消除口臭的作用.另外,可溶性壳聚糖添加于食品,是人体引进所需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的载体[7].2.1.3 饮料澄清剂 壳聚糖能用作果汁、糖蜜、食醋、酒类等的澄清剂,特别是澄清果汁,近年来研究较多.它的澄清原理是,原果汁中含大量带负电荷的果胶、纤维素、单宁及多聚戊糖等物质,而壳聚糖溶解于稀酸溶液后带正电荷,这2种物质混合后,在充分搅拌下,由于正负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力,果汁中的悬浮物吸附于壳聚糖表面,小颗粒变成大颗粒,当超过溶液对它的浮力时,即发生沉降,过滤后即得澄清原果汁.王鸿飞等开展了一系列猕猴桃汁的研究工作,表明壳聚糖使用的最小剂量为0.5g/L,最佳pH为3~3.5、最适温度为40~60℃,澄清后的猕猴桃汁透光率达95%以上,且营养成分损失不大[7].范恒斌研究了壳聚糖对原苹果汁、原梨子汁、原菠萝汁、原甜橙汁、原甜柑果汁的澄清作用,表明不加壳聚糖的原果汁长时间浑浊,而加了0.040%壳聚糖的原苹果汁3h后悬浮物全部沉淀;加了0.030%壳聚糖的原梨子汁2h后得到清澈透明的果汁;加入0.045%壳聚糖4h后得到清澈透明的原菠萝汁[8].2.1.4 调味品防腐剂 目前,大多数调味品中使用的防腐剂是苯甲酸及其钠盐,它们在人体与甘氨酸化合成尿酸从尿中排除,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化合而解毒,以上2种解毒作用都在肝脏中进行,对肝功能衰弱的人是不适合的.与苯甲酸及其钠盐相比,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壳聚糖抑菌效果更佳,用量少,口感好,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壳聚糖是一种理想的调味品防腐剂.杨继生等人进行了壳低聚糖对酱油防腐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将0.1%壳低聚糖添加到酱油中,对引起酱油变质的酵母菌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夏季敞开条件下可存放30d,而无白花变质,且不影响口感、颜色、香味与成分[9].另外在原醋中加入6g/L的壳聚糖,可有效地去除食醋中单宁类多酚物质,既防止储存期间发生浑浊,又消除了苦涩味,改善了口感[7].2.2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对壳聚糖和甲壳素化学改性的研究非常活跃,它们的衍生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也日渐拓宽.比如,壳聚糖与过量的二甘醇酸酐、丁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得到的N-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水性能;3,4,5-三甲氧基苯甲酰甲壳素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在化妆品中可作为防晒护肤的添加剂;羧甲基甲壳素用于化妆品中,具有润滑作用及持续保湿作用,还能提高化妆品的贮藏性能和稳定性,其护发作用比较明显,可以防止头发在烫发、染发时碎裂破损;O-羧甲基壳聚糖保水性能很好,几乎可与透明质酸相当,可取代之用于化妆品的保水剂;O-羧甲基壳聚糖与丁二酸酐、二甘醇酸酐的酰化产物吸水性和保湿性都很好;N-羧甲基壳聚糖用于化妆品可辅助抗皮肤过敏,具很好的保湿性和稳定性,可作为膏霜的添加剂;甲壳素与聚氧乙烯的反应生成的醚化物及6-O -羟乙基壳聚糖的保水性能几乎可与透明质酸相当,可使化妆品不发粘,保湿性好,用于护发品,使头发具有自然光泽;壳聚糖与2,3-环氧-1-丙醇和缩水甘油基三甲胺氯化物的混合物反应通过控制两者比例来决定阳离子取代度,当阳离子取代度达到0.25时,产物既溶于阴离子洗涤剂月桂基乙醚硫酸钠,又具有很好的湿梳理性能,适用于洗发香波[10].另外,壳聚糖因其安全性和优异的成膜性,适用于固发胶等化妆品的生产[11].目前,国内外许多厂商不失时机地开发了许多甲壳素和壳聚糖系列化妆品添加剂.深圳昂立达公司开发上市的NM F 系列产品和CD 系列产品均是甲壳素衍生物经改性而成.NM F 系列产品具有很强的保湿功能,是甘油的4倍左右,与透明质酸相当.可适用于所有需使用保湿剂的产品中,添加于牙膏、香皂、浴液中,不仅持久保湿,且抗菌消炎.CD 系列则是洗面奶、护肤膏霜、浴液等的理想添加剂,它能络合重金属,有效地消除侵入皮肤的毒素,保湿、透气、抗静电.2.3 在医药上的应用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壳聚糖在医学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据报道,甲壳素/壳聚糖有许多生理和治疗功能,概括如下:(1)三调节.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力,抑制癌细胞,减轻癌痛;pH 值调节:改善酸性体质,在胃肠道表面与胃酸作用形成胶状液保护膜,减少外来物质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对溃疡有修复功能;调节荷尔蒙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延缓衰老.(2)三排除.排除多余的胆固醇,排除体内重金属离子,排除农药、化学色素、体内自由基等毒素.(3)三降.降血脂、血糖、血压[7].魏涛等采用SD 大鼠和昆明种小鼠对壳聚糖降血糖、降血脂及增强免疫作用进行了研究,表明壳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及增强免疫的作用.壳聚糖降血脂的原因可能与其正电性有关.正电性的壳聚糖和负电性的胆汁酸结合排出体外,脂肪不被乳化,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同时由于壳聚糖与胆汁酸结合排出体外,重吸收入肝脏中的胆汁减少胆囊排空,而胆囊中必须有一定量的胆汁酸储备,这就促进肝脏将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使血胆固醇降低[12].傅民等进行了壳聚糖对Fe 2+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选用均分子量为2×105的壳聚糖,选择合适的用量和Fe 2+初始浓度,壳聚糖对Fe 2+吸附可达30%左右.人体对壳聚糖亚铁络合物的吸收远远高于传统的FeSO 4药物,有望成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良药[13].韩怀芬等将壳聚糖与明胶混合制成药用胶囊,克服了明胶粘度对温度敏感和抗潮性差等缺点,并且节省了明胶用量,简化了胶囊生产条件,提高了经济效益[14].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衍生物,具优良的生物亲和性,其分子链上丰富的羟基和氨基,使其易于进行化学修饰而赋予多种功能,它的改性产品在医学上还有许多应用,比如,N -甲酰化壳聚糖可用于制造人造皮,保护大面积伤口,使其生成新皮;甲壳素与壳聚糖甲酰化和乙酰化物(取代度分别为0.5和2.5)的混合物制成纤维后可作为外科缝合线,非常结实,能在体内慢慢溶解,无需拆线,也不会过敏;N -顺丁烯二酰基壳聚糖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在任何pH 值下都稳定,能在水中膨胀形成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凝胶,用这种材料固定的抗体能有效地减少血浆中肝炎病毒抗原值;羧甲基甲壳素在医药上用作免疫辅助剂,能有效地诱导细胞毒性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白血球的积聚.还能作为药物载体,以控制药物和细胞激动素(包括疫苗)的持续释放.将它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形成的物质,可以代替眼中的晶状体.羧甲基甲壳素的另一个应用是:将它和卵磷脂等通过2步乳化技术可制成脂体型人造血红细胞;N-羧甲基壳聚糖的磺化产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它专一性地作用内凝血因子,而不与体外及普通凝血因子反应,其作用机制与肝素不同;N -羧丁基壳聚糖对各种病原体具有抑菌、杀菌作用,可防止伤口二次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高度脱乙酰化的壳聚糖与缩水甘油基三甲胺氯化物反应,可使壳聚糖季铵化,产物可作为食用纤维及降胆固醇药剂使用;N-甲基化壳聚糖碘化物对革蓝氏阳性菌具很强抗菌作用;甲壳素和壳聚糖低聚糖具有抗癌作用,可抑制癌细胞转移,同时,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10].有人还发现,将壳聚糖制备成单分散的窄分布高分子微球,使壳聚糖与高分子微球的功能性相复合,可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更大应用[15].177第2期 周友亚: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178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6卷2.4 其他应用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除了上述应用以外,还广泛地应用于环保、农业、纺织、造纸、印染等行业.比如,壳聚糖能通过分子中的氨基、羟基与金属离子Hg2+,Ni2+,Pb2+,Cd2+,Cr2+,M g2+,Zn2+, Cu2+,Fe3+等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因而,可广泛应用于重金属的回收、工业废水的处理等方面[16].在日用化工行业,可用作洗涤剂,去污力强,不受水硬度影响,不损伤织物;用作茶皂素提取工艺中的复合絮凝剂除杂,效果极佳[17].在农业上,用于抑制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12].还可用作农药乳化剂和杀虫剂[17].在纺织工业上,日本濑尾宽等利用壳聚糖的抗菌性,将其混炼入粘胶纤维制成特性纤维CH IT OPOLY并与棉纤维混防织成布料做成婴儿贴身内衣,可有效抑制皮肤细菌繁殖[18].在饲料工业上,可用作饲料粘合剂等等[19].甲壳素和壳聚糖由于分子中存在羟基、氨基、乙酰氨基,可供修饰的基团多,关于它们的改性研究必将更加活跃,因此,它们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参考文献:[1] 王爱勤,谭干祖.从蝇蛹壳中提取甲壳素[J].化学世界,1998,(1):29.[2] 乐培思,徐茂军.甲壳素膜对果蔬保鲜效果研究[J].食品科学,1991,12:57.[3] 陈天,张皓冰,叶秀莲.壳聚糖常温保鲜猕猴桃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1,10:37.[4] 陈安和,孙敏,李坤培.几丁质对贮存期草莓中SO D活力和Vc含量的影响[J].食品科技,1994,(7):65.[5] 吉伟之,熊何建,马志春,等.壳聚糖对猪肉保鲜效果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0,21(3):13.[6] 于广利,娄小红,王师,等.不同聚合度甲壳胺对鲜鱼鲜猪肉保鲜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1994,(3):45.[7] 董炎明,阮永红,丘蔚碧,等.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0,(5):28.[8] 范恒斌.应用几丁质在几种饮料中澄清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1,(7):31.[9] 杨继生,王赤贞胤,曹芳,等.壳低聚糖对酱油防腐效果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8,(8):416.[10] 夏文水,陈洁.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J].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13(2):162.[11] 陈育如,王习霞,陈卫,等.壳聚糖的制备与固发胶的生产[J].化学世界,1996,(4):187.[12] 魏涛,唐粉芳,高兆兰,等.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及增强免疫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0,21(4):48.[13] 傅民,陈妹,金鑫荣.壳聚糖对Fe2+吸附作用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8,(2):79.[14] 韩怀芬,钱俊青.甲壳素的改性及应用于药用胶囊的工艺研究[J].化学世界,1997,(10):523.[15] 丁明,施建军,皇甫立霞,等.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研究[J].化学世界,1998,(12):636.[16] 何松裕,雷剑泉,黄舜华.甲壳素对有毒及放射性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6,(5):252.[17] 刘铁平,薛仲华,杨晓东,等.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茶皂素提取工艺中的应用[J].化学世界,1998,(7):386.[18] 李治,刘晓非,管云林.O-羧甲基壳聚糖抗菌性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0,(6):10.[19] 陈子涛,梁双林,李研红.稀土甲壳素饵料粘合剂[J].化学世界,1989,(4):149.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hitin/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ZHOU You-ya(College of Chemistry,Hebei Normal University,Heb ei Shijiazh uan g 050091,China) Abstract:It w as rev iew ed that the usag e of chitin/chitosan and its deriv atives in food industry, co smetics and medicines.In foo d industry,chitin/chitosan and its der iv atives ar e the fr esh keeper of fo ods,vegetables and fruities,clar ifier of beverag es,and have health care function for people;appended in cosmetics,it can keep w et,br eathe freely,clear up to xin and defend ultraviolet radiatio n et al;in medicine,it can drop bloo d fat,blood sug er,blo od pr essure and can cure lack courage and uprightness anemia,et al.Key words:chitin;chito san;deriv atives;application(责任编辑 刘新喜)。